📖 ZKIZ Archives


從文化類綜藝到小眾電影的崛起,2017年清流之作頻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8/166678.shtml

從文化類綜藝到小眾電影的崛起,2017年清流之作頻出
任珊 任珊

從文化類綜藝到小眾電影的崛起,2017年清流之作頻出

2017年已經接近尾聲,今年影視圈也湧現出了不少“清流”之作。

來源 | 文創資訊

記者 | 任珊

不知不覺,2017年已經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來自娛樂圈的一股股“泥石流”,不斷挑戰著我們的忍受下限。我們經歷了“摳圖不自賞”的辣眼睛,見證了各路明星的人設崩塌,經受了“逐夢爛片”的洗禮,也圍觀了“戲精的誕生”里一幕幕的“互撕大戲”……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這些辣眼睛的“泥石流”背後,娛樂圈也湧現出了不少“清流”。以《朗讀者》、《國家寶藏》為代表的文化類綜藝,帶給我們文化上的滋養;以《岡仁波齊》、《二十二》為代表的小眾電影,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以《人民的名義》、《白夜追兇》為代表的精品劇,在這個IP劇橫行、小鮮肉霸屏的時代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劇的制作精良。

或許,正是因為娛樂圈的種種“怪現狀”讓人看不慣,清流作品和清流節目的出現才分外讓人珍視。接下來,文創資訊就帶大家回顧一下2017年的“清流”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

文化類綜藝異軍突起,激發觀眾文化自豪感

以往說起綜藝節目,可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中國新歌聲》這些娛樂性強的綜藝節目。但在2017年,多檔娛樂類綜藝聲勢大不如前,文化類綜藝卻異軍突起,從年初的《朗讀者》到年末的《國家寶藏》,幾乎承包了一年的行業熱點。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底《見字如面》開播時,文化類綜藝已經出現了“爆紅”的兆頭。春節期間,《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持續領跑綜藝類收視榜單,再度彰顯了文化類綜藝的魅力。2月18日,央視又推出了一檔文化類綜藝《朗讀者》,同樣博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這三檔綜藝節目的爆紅,讓一貫高冷的文化類節目徹底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這三檔文化類綜藝節目,雖然節目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承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見字如面》通過明星讀信的形式,將一個個動人的中國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中國詩詞大會》借由選手答題和專家解讀,讓觀眾品味詩詞之美,並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朗讀者》則憑借朗讀動人美文和分享人生故事,讓觀眾在嘉賓的人生故事中,體味到經典文本的深層意蘊。

文化類綜藝成為熒幕新寵之後,很快在各大衛視遍地開花。浙江衛視的《向上吧!詩歌》、江蘇衛視的《成語中華》、安徽衛視的《少年國學派》、山東衛視的《國學小名士》,江蘇衛視的《閱讀·閱美》……這一年只要打開電視,總能看到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身影。

臨近年末,又有一檔文化類綜藝引發了觀眾的熱情,那就是《國家寶藏》。這檔節目以國寶為題材,采用演播室錄制的環節、文物紀錄片、歷史小劇場這三種形式,多維度地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有別於以往文化類節目偏嚴肅的風格,《國家寶藏》努力貼近年輕人的審美。尤其是歷史小劇場環境,故事內容和演繹形式生動有趣,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

從《見字如面》和《朗讀者》,到最近的《國家寶藏》,文化類綜藝如同一股清流,湧進了觀眾的心田。在這類節目中,觀眾不僅體味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也讓他們首次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與自身血脈相連,喚醒了觀眾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也正是文化類綜藝節目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電影市場日趨成熟 清流電影迎來春天

回顧今年的電影市場,同樣會發現“清流作品”的存在。以往的中國電影市場,一向是商業大片的天下,小眾電影即使擁有好口碑,受眾也十分有限,難以斬獲高票房。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以《岡仁波齊》、《二十二》為代表的小眾題材電影,都紛紛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6月20日,《岡仁波齊》登陸內地院線,首日排片率僅為1.6%。當時,以《變形金剛》為代表的好萊塢大片正在熱映,占據了超過60%的排片。但隨著口碑的發酵,《岡仁波齊》的排片一路逆襲,最高有近6%的排片。最終,這部完全沒有商業元素的小眾電影,意外斬獲了過億的票房。

《岡仁波齊》的票房成功並不是一個孤例。暑期檔上映的紀錄片《二十二》,上映6天後票房過億,上座率甚至一度超越同期熱映的《戰狼2》。最終,這部電影斬獲了1.7億票房,成為了內地首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

除了這兩部電影之外,《七十七天》、《重返狼群》等多部小眾題材電影,同樣取得了高於預期的票房成績。文藝片《七十七天》票房過億,紀錄片《重返狼群》也斬獲了3200多萬票房。

這些電影的票房成功都不是偶然。文創資訊認為,題材上的稀缺性,精準高效的宣發方式,是這些清流電影能夠走進大眾視野的主要原因。從題材來看,《二十二》是一部慰安婦題材的紀錄片,所承載的意義是一般電影無法比擬的。《岡仁波齊》講述的是藏族人朝聖的故事,《七十七天》則是首部極地探險電影。這些新鮮的小眾題材,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好奇。

從宣發方面來看,《二十二》因為意義特殊,有半個娛樂圈的明星自發推薦。《岡仁波齊》邀請樸樹演唱主題曲,並在電影上映後,邀請KOL進行口碑和話題上的引導。《七十七天》則秉持精準營銷的原則,將戶外愛好者、影迷、文藝青年作為核心觀眾。精準高效的宣發方式,促進了這些電影的口碑發酵,進而在競爭激烈的票房市場上占得了一席之地。

當然,盡管這些小眾電影的票房超乎預期,還是很難跟《速度與激情7》等商業大片一較高下。但至少可以說明,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熟,分眾化的需求日益形成,觀眾不再將商業片作為唯一的選擇,小眾題材的電影也逐漸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這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清流電視劇頻出 彰顯國產劇的高品質

回顧過去一年的電視劇市場,會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上半年,電視劇行業亂象不斷,頻頻爆出“劇本抄襲”、“摳圖演戲”、“濫用替身”、“收視率造假”等問題,不斷挑戰著觀眾對國產劇忍耐的下限。

正當觀眾對國產劇失望之時,《人民的名義》、《白夜追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河神》等一大批優質作品的橫空出世,又將觀眾拉了回來。在摳圖與替身齊飛,收視與口碑倒掛的國產劇市場,這些清流作品的出現,再度燃起了觀眾對國產劇的期待。

其中,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可以稱得上是“清流中的清流”。這部電視劇既不是大IP,也沒有小鮮肉,但卻切中了當今社會的痛點,滿足了觀眾對官員貪腐內幕的獵奇心理。最終,《人民的名義》成為今年最大的收視黑馬,不僅收視口碑雙收,還一舉打破了近十年國內電視劇史最高紀錄,平均收視率高達3.661%。

網劇《白夜追兇》同樣是今年的一部清流之作。這部網劇同樣沒有IP效應,也沒有流量明星的加持,卻憑借頗具新意的劇情,主角潘粵明炸裂的演技,以及真實細膩的細節,在豆瓣上斬獲了9.0分的高分。由於超高的影響力和口碑,《白夜追兇》還被流媒體巨頭Netflix買下,成為了內地首部出海的網劇,未來將通過Netflix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除了這兩部劇集,《軍師聯盟》、《河神》、《無證之罪》等多部國產劇,同樣突破了IP+小鮮肉的慣用配置,為國產劇帶來了一陣清新之風。這些優質國產劇的橫空出世,讓觀眾看到了國產劇的巨大潛力,也讓影視創作者意識到,投機取巧雖然能夠獲得一時的利益,卻難以真正贏得觀眾的心。

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雖然“辣眼睛”的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為數不少,但令人欣喜的是,無論是在電影、電視劇還是綜藝領域,都能看到一些堅持原則、不隨波逐流的影視創作者,為觀眾制作出一部部的“清流之作”。希望在明年,能有更多的影視創作者回歸初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清流作品”。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文化娛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50

收視點擊與爭議話題齊飛?綜藝“流量崇拜”該剎車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4/1190100.html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一些收視點擊與爭議話題齊飛的綜藝節目霸占著觀眾的視野。模式涉嫌抄襲、啟用劣跡藝人、掀起網絡罵戰……各種負面新聞幾乎每周都在“滾動播出”。有些制作方、平臺卻不以為恥,甚至有意無意地利用“負面”來制造話題,炒熱度,拉流量,對流量的“崇拜”幾近瘋狂。

▲演員袁立在參加一場綜藝後連續在其微博發聲

電視或網絡綜藝節目,一味在追逐流量的路上狂飆,而漠視內容品質和社會責任,無異於“自殺式營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劉海波教授表示:“在節目中設置一定的懸念、戲劇沖突無可厚非,但企圖靠‘撕一撕’‘炒一炒’增加熱度是把‘雙刃劍’。”缺乏對內容品質的追求和高尚精神的引領,所取得的註意力經濟和傳播效應都只是一時,最終將會被觀眾拋棄。

創想很美好,卻要靠醜聞、爭議來傳播

在這場“流量崇拜”中,一些地方衛視的綜藝節目未能守住底線。有宣稱要“讓圈內的年輕人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演員的使命”。為此,邀請演藝界資深實力派演員擔任導師,與青年演員同場比拼切磋,以片段形式重現一些影視經典、口碑之作。構想很美好,可現實卻不盡如人意。節目第一期,兩位導師扔鞋掐架的視頻成了熱點;隨後是部分青年演員令人尷尬的表演,被網友調侃為演技的“大型車禍現場”;而更出現了未能晉級的演員公開批評節目“惡意剪輯、黑幕操作”,讓節目甚至衛視品牌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一些網絡綜藝甚至為低俗、惡俗內容提供了滋生土壤。一檔表現“嘻哈”的綜藝從誕生之初就爭議不斷,先是節目模式被指涉嫌抄襲韓國綜藝,進而是選手打著“嘻哈”的旗號從臺上“Diss(攻擊)”到臺下。

專家指出,綜藝節目在模式、題材上不斷創新突破,必須把握好“真”和“秀”的度。如果為了流量熱度而放任自流,就會與節目立意南轅北轍,更違背了文藝節目用來展示藝術本體、弘揚美好精神的初衷。

“流量崇拜”說到底是“資本崇拜”

有個別綜藝節目一味追求媚俗、惡俗,刻意制造戲劇沖突甚至狗血劇情,造成的負面影響透過社交媒體放大,已令公眾產生厭煩。

“流量崇拜”的驅使下,不少綜藝節目將這一大眾文藝樣式的教化和審美功能弱化乃至丟棄了。

秉持著“周周有話題,天天有爆點”,有的制作方生生把綜藝節目做成了“每周一播的狗血連續劇”。相比於在內容上用心耗力,制作方似乎更願意在宣傳推廣豪賭一把。為了炒作熱點,某網絡綜藝熱門節目90%的宣推費用在節目預熱和前兩期就已用完。

“流量崇拜”說到底是“資本崇拜”,制造沖突、話題,被有的綜藝制作方看作是成本低、效率高的運營推廣方式,企圖快速堆高綜藝的“商業價值”。據悉,某檔網絡綜藝總決賽的中插廣告就高達三千萬元,而冠名費更是高達1.2億元。如此天價,仍有廣告商趨之若鶩,不加甄別地啟用“綜藝明星”。娛樂圈的相關產業、平臺也紛紛入局,在這場“流量狂飆”中你追我趕。有網友將熱播節目中的選手、嘉賓“資源”盤點了一遍:從時尚雜誌到綜藝通告,從影視發布到廣告參演,一樣也不落下,曝光率、身價呈幾何倍數增長。

可惜這樣的商業價值不過是泡沫。過去幾檔照搬他國綜藝、惡意爆炒明星沖突話題的節目關註驟減,已是前車之鑒。依靠滿足觀眾獵奇、窺私心理走紅,一旦新鮮感過去,節目便會後繼乏力,迅速被遺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11

以後不能“愉快”地抄襲韓國綜藝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3309

《尹食堂》記者會。(東方IC/圖)

國外有網友曾發帖質疑,13億的中國人,如此多的電視臺,怎麽連綜藝節目都要抄襲幾千萬人口的韓國?這並非我們的原創能力不足,而是在“買買買”“抄抄抄”的捷徑前,我們的創新能力產生了“惰性”;偷雞摸狗習慣了,也就忘了怎麽站著把錢掙了。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什麽我們總愛抄襲韓國綜藝。

近日,發生了一個很“丟人”的新聞——《環球時報》《參考消息》進行了報道,人民日報微信也發布了相關消息,但網友卻紛紛表示,“幹得漂亮”。

韓國電視臺報道,韓國國會通過了《文化內容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至此,韓國外交部乃至整個政府層面都有了應對抄襲的法律依據。這兩部法案將在2018年7月30日開始實行,主要是為了阻止“外國”對韓國綜藝與音樂的盲目抄襲行為。

這個“外國”指的其實就是中國,韓國電視臺“點名”指出這是對中國“山寨綜藝”的“狠招”。韓國教育文化體育觀光委員會的李東燮點名指出,中國在大範圍抄襲韓國的熱門綜藝。去年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也統計過,至少有29檔中國節目存在侵權行為,且“中國節目方均未給出回應,韓國方面束手無策”。

這真是丟人丟到國外,但無論官方還是網友都是“三觀正”,也支持韓國的反抄襲行為。為何這些年來中國的綜藝節目紛紛抄襲起了韓國?其根源是什麽?

被抄襲的韓國綜藝何其多

網上有這麽一句調侃。韓國:孔子是我們的,端午節是我們的。中國:你們的節目都是我們的。

國內有哪些綜藝涉嫌抄襲?這真是十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依照各大衛視來分類吧。湖南衛視一直是“借鑒”的急先鋒。《向往的生活》涉嫌抄襲tvN電視臺的《三時三餐》,《中餐廳》涉嫌抄襲tvN的《尹食堂》,《花兒與少年》涉嫌抄襲tvN的《花樣姐姐》,《神奇的孩子》涉嫌抄襲SBS電視臺《英才發掘團》,《我想和你唱》涉嫌抄襲SBS的《Fantastic Duo》。

江蘇衛視涉嫌抄襲KBS第2頻道《歌曲之爭-勝負》和SBS電視臺《神的聲音》,制作了《更好的聲音》和《一唱到底》。

東方衛視《極限挑戰》涉嫌抄襲MBC的《無限挑戰》,《四大名助》涉嫌抄襲KBS的《大國民脫口秀hello》,《天籟之戰》抄襲SBS《神的聲音》。

電視臺抄完,各大視頻網站也開始抄襲。去年愛奇藝推出的爆款綜藝《中國有嘻哈》涉嫌抄襲韓國節目《show me the money》。從節目LOGO設計、舞臺背景設計、選手選拔環節設計,甚至連話筒都幾乎一模一樣。

而就在幾天前,韓國娛樂公司Mnet針對愛奇藝另一檔綜藝《偶像練習生》涉嫌抄襲《Produce101》發布聲明。聲明指出《偶像練習生》從節目理念到結構、賽制、節目模式等各個要素都與《Produce101》高度類似,並且Mnet並未與愛奇藝有任何性質的版權合作。愛奇藝果然是“借鑒”出了經驗來,網友對比觀看了兩個節目,真的是一模一樣,甚至不僅節目“借鑒”,連練習生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甚至唱的歌、編的舞,也都“借鑒”。

《無限挑戰》(視覺中國/圖)

原創難,市場風險大

為何電視臺和視頻網站即便面臨著“群嘲”的危險也要抄襲?根本還是我們在原創上出了問題。

這幾年中國綜藝市場高速發展。2007年綜藝節目的全天收視比重僅為8.2%,到2017年時,這個數據增長為14%。據《2017騰訊娛樂白皮書》顯示,2017年的省級衛視綜藝約有105檔,基本與2016年的144檔持平,網絡自制綜藝有103檔。急劇發展的市場規模,給綜藝節目的原創和創新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但原創一個綜藝節目難度很高。嚴肅八卦采訪一個的業內人士就指出,“真正想要去原創一個模式,是需要很多的時間去做研發的,涉及到大量的用戶調研、怎麽設計節目結構都要反複推敲,消耗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人力。就這樣還不一定成,還需要節目上線了以後不斷的去修正。所以研發投入是很大的”。

並且,原創的市場風險很大,無論從社會效益還是從經濟效益來看,新型的節目模式失敗的幾率都會更大。

為了避免這種巨大的風險,韓國綜藝市場采取的是試播模式。就是直接將新的創意推向市場,以觀眾的評判作為節目是否播出的試金石,優勝劣汰,更有效地保障節目的創新性和收視效果。比如此前韓國SBS電視臺的《同床異夢2-你是我的命運》因超高人氣擺脫了其試播的命運,正式進入電視臺正規編制。節目播出後,於曉光和秋瓷炫這對中韓夫婦的故事備受好評,收視率多次飛躍,引發廣泛熱議。

但目前國內綜藝市場並沒有給制作方試播、“試錯”的空間和機會。綜藝節目的制作投資巨大,何況綜藝節目競爭如此激烈,廣告商一般不願意冒險將大筆投資砸在一個新型的節目上,相反,他們會保守地選擇在制作模式上更為成熟、並且已經經過市場考驗的綜藝節目。

起初不少制作方選擇“買買買”,直接買入國外成熟綜藝的版權,這方面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嘗到了許多甜頭,《爸爸去哪兒》《歌手》《奔跑吧》《中國好聲音》都是爆款中的爆款。在“買買買”受阻的情況下,節目組只好選擇“抄抄抄”。相較於原創的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討好,厚著臉皮抄襲簡直是一條多快好省的路徑。

知恥後勇

每一次國內綜藝抄襲的事件傳到韓國,韓網上都是對中國各種群嘲諷刺,網友們看到嘲諷的翻譯,氣不打一處來,卻又無可奈何,誰叫我們的的確確是抄襲了呢。

韓國電視臺也是各種變著花樣聲討,東方衛視制作的《四大名助》涉嫌抄襲KBS的《大國民脫口秀hello》時,KBS還曾經向東方衛視發去要求停播的公函,但是也沒什麽用,東方衛視堅稱自己的節目模式屬於原創。有時主創也親自回應。發現湖南衛視的《中餐廳》幾乎照搬韓國綜藝《尹食堂》時,總制作人羅英石PD就表示:節目版權並不貴,希望能購買正品。這當然也沒什麽用。

以前國內綜藝可以愉快地“抄抄抄”,主要是因為跨國維權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能勝訴,即便勝訴了所獲賠償也非常有限,所以抄襲者也有恃無恐。

但這次不一樣了,在韓國正式立法之後,抄襲的綜藝節目也很難再靠厚臉皮安然地處於“群嘲”的模式,因為抄襲很可能會成為外交事件。試想,到時候中國綜藝節目的抄襲行為屢屢被韓國外交部門提起抗議,無論如何都不“好看”。到了那個時候,抄襲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停止播出,一檔節目上億元的投入就會打水漂,這提醒制作方,千萬不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國外有網友曾發帖質疑,13億的中國人,如此多的電視臺,怎麽連綜藝節目都要抄襲幾千萬人口的韓國?這並非我們的原創能力不足,像時下接連幾檔話題綜藝《國家寶藏》《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都是國內原創的。問題在於,在“買買買”“抄抄抄”的捷徑前,我們的創新能力產生了“惰性”;偷雞摸狗習慣了,也就忘了怎麽站著把錢掙了。

因此,此次韓國立法反抄襲,並不是一件壞事。但願國內綜藝制作方們能夠知恥而後勇,肯下苦功夫、笨功夫,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國民綜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08

電視風雲 - 王奇雲 肥仔綜藝組 (2013年04月30日)

1 : GS(14)@2013-05-01 16:47:1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2511&d=2031
【am730專欄】做電視台嘅工作,有時為咗提高節目質素,度橋度到頭都痛,甚至日以繼夜趕稿、趕後期製作,做到你不似人形,話雖如此,其實又有好多「油水位」,唔講你唔知,尤其是綜藝組,多到唔到你唔接受,大家唔好誤會,我講緊嘅係合情、合理、合法嘅事。綜藝組基本上分為幾個大組,好似台慶、選美、籌款等,屬「大型節目組」,另外,長期每個星期要有嘢出街嘅音樂節目組同埋「資訊娛樂組」,仲有我最鍾意嘅「旅遊節目組」。響八、九十年代,唱片業盛世時期,各大唱片公司要推新歌,又或者要介紹新晉歌手,因為工作需要,必定搵人送隻CD放響你枱頭,俾你試聽後去介紹,甚至仲有埋歌手親筆簽名;做飲食節目,就更加隨時飯錢都慳埋,每次開廠都有大師級廚師為你下廚,去外景,唔係去介紹特色餐廳就係貴價餐,珍饈百味任你品嘗,咁梗係要待拍攝完成後啦,但都已經好幸福嘅嘞。至於旅遊節目組,簡直係我入行前夢寐以求想投身嘅組別,原因好簡單,感覺係公司俾埋錢請你去旅行喎!返工都寧舍醒神啦,當然唔止咁膚淺,拍攝之前要做資料搜集時,就足以增廣見聞,到你去到外地實景拍攝時,因為你係嚟拍攝介紹佢哋國家,有好多地方就算你參加咩豪華團都遊客止步嘅地方,當地單位都為你中門大開,能夠遇到嘅人同埋事,係你喺其他行業無法得到嘅體驗,所以話,綜藝組實在有太多令你意想不到嘅福利,即使你有大把錢都未必會得到,所以有時諗番起,我都好懷念喺綜藝組嘅日子,不過呢,為免廉記請飲咖啡,稍作聲明,所有嘢都有上報公司,咁多年我無飲過茅台,全無利益輸送㗎! (逢周一至五刊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89

綜藝王:劉在石被打工仔嫌棄

1 : GS(14)@2014-09-01 18:00:54

■HaHa(圖)被粉絲形容為劉在石的奴隸,只好儍笑。

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 Man》主持人劉在石一向深受國民歡迎,不過在近日一個韓國就業網站的「最不想要的上司」調查中,劉在石竟因為工作太認真而榜上有名,被選為第二位,調查中頭四名「不受歡迎上司」更全是劉在石另一主持綜藝《無限挑戰》中的拍檔,第一名的朴明秀上榜理由為「不做自己本職,只點下屬做事」,第三名的鄭俊河就因為「雖然很善良,但本身缺乏管理才能」而上榜,第四名的鄭亨敦則因為「看似一個沒有任何想法的人」。另外,《無限挑戰》前晚播出粉絲聚會特輯,其中一名HaHa的男粉絲投訴劉在石,說:「劉在石,請不要再將HaHa跟盧洪哲比較。HaHa是碩士出身,完全是個精英。而且HaHa做了劉在石的奴隸10年,是時候各走各路了。」令HaHa尷尬儍笑。撰文:黎金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901/18851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98

綜藝王:金鐘國撐內地《RM》

1 : GS(14)@2014-09-03 13:18:55

韓國人氣綜藝節目《Running Man》(RM)早前已落實與內地電視台聯合製作內地版《RM》,名為《奔跑吧,兄弟》,《RM》主持人之一金鐘國日前亦已率先飛去浙江省的烏鎮,以特別嘉賓身份為《奔跑吧》助陣。金鐘國所屬事務所確實拍攝消息。



■長情的金鐘國自爆18年來沒有換過手機型號。

昨日,相關人士表示《奔跑吧》預計13日會於韓國首爾進行為期兩日的拍攝,之後會去濟州島繼續拍,但目前仍未確定《RM》主持人,包括劉在石、HaHa等人會否客串演出,《奔跑吧》預計10月於內地首播。提到金鐘國,早前他演出韓國節目,被踢爆沒有智能手機,金鐘國解釋因為智能手機太複雜而不喜歡,並公開自己的2G手機,說:「我18年來也沒換過手機型號。」撰文:梁展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903/18853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28

綜藝王:李光洙台灣樂園救同類

1 : GS(14)@2014-09-09 12:03:22

韓國人氣綜藝《Running Man》的主持人早前率領嘉賓飛到台灣的機動遊戲樂園取景,挑戰膽量。前日節目播出主持人及嘉賓們被機動遊戲嚇得血壓上升的場面外,有「長頸鹿」之稱的李光洙(上圖)更在樂園中巧遇「同類」,更上演一幕搞笑的即興劇。光洙在樂園遇見真正的長頸鹿,突然伸手出鐵欄向長頸鹿大叫:「到底猶豫甚麼?快抓住我的手,你這個儍瓜,快上來!不要啊!我會報復的。」無厘頭認真的演技令人發笑。另外,有「蚱蜢」之稱劉在石(下小圖)亦在節目上露「真身」。在一個遊戲中,劉在石要除下眼鏡,將面壓在一塊膠墊上,怎料竟壓出一個蚱蜢樣,劉在石亦很無奈。撰文:黎金美


■劉在石把面放在膠板後,面形竟跟蚱蜢一模一樣。

劉在石(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909/188599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49

綜藝王:劉在石面懵被翻舊賬

1 : GS(14)@2014-09-28 16:31:00



韓國人氣綜藝節目《Running Man》(RM)的「國民MC」劉在石一向出名親民,但前日他在另一主持節目《我是男人》上,就被現場一名男觀眾翻舊賬,指14年前在汝矣島附近碰見劉在石及男星李輝才,更上前向二人索簽名,怎料劉在石竟狠心拒絕。劉在石之後解釋:「當時我可能忙於拍攝」不過男觀眾反駁說:「但你身旁的李輝才肯幫我簽名,更鼓勵我用心服兵役。」慘遭攻擊的劉在石即時面懵儍笑,更向觀眾道歉。



■劉在石的高中樣貌在網上廣傳,老土造型惹人發笑。

另外,近日網上流傳一張劉在石24年前就讀高中時上節目的片段,片中配戴金絲眼鏡的劉在石造型娘到爆燈,但面貌卻跟現時未有大改變。撰文:金美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928/188818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31

綜藝王:李光洙泰國反串跳艷舞

1 : GS(14)@2014-09-30 00:03:28



韓國人氣綜藝節目《Running Man》(RM)其中五位主持,前日率先在泰國舉行亞洲巡迴粉絲見面會的首站,為本周五、六的香港之行熱身。李光洙和池石鎮化身組合Trouble Maker(TM)演唱,反串扮「馬舞女」泫雅的光洙穿上低胸露背裙,跟足舞步和「翻版張賢勝」池石鎮互摸。不過到最後要咀嘴時,光洙就兜巴摑池石鎮,兩人更打作一團,令台下笑爆嘴。雖然Gary沒有參加見面會,不過他和宋智孝的「周一情侶」形象太受歡迎,當智孝演唱韓劇《急診男女》插曲時,金鐘國和HaHa就戴上Gary的面具出場搞搞震。《RM》見到全場粉絲舉起打氣紙牌,即行大禮答謝,宋智孝更感動落淚。此外,韓劇《對我而言可愛的她》男女主角Rain和Krystal客串昨日播出的《RM》,更合作跳舞和眾主持比試。撰文:江瑚


■宋智孝見到「Gary」打孖出場,大為驚喜。

■《RM》行大禮答謝泰國粉絲的支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929/188827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76

綜藝王:Gary狼死擒粉絲

1 : GS(14)@2014-10-02 11:05:44



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 Man》主持Gary,前晚單拖在九龍灣Star Hall開騷,吸引不少粉絲捧場,當中更有身懷六甲的粉絲現身!演唱會於晚上8時55分開場,遲到25分鐘的Gary以全黑造型加黑超現身時,全場粉絲即舉起白色螢光棒歡迎。Gary除了連環唱出《不能分手的女人不能離開的男人》等大熱歌外,更不停派禮物及與粉絲玩遊戲,又大方與粉絲合照及送抱。Gary與其中一位粉絲擁抱時,更突然舉起右腿擒粉絲,非常大膽。Gary在台上又不時學講廣東話「做咩呀」、「恭喜晒」等,與粉絲合照時又擺出螳螂甫士及反白眼,非常鬼馬,與粉絲盡興玩足個半鐘。未知Gary是否太想念「周一情侶」拍檔宋智孝,在台上指着一名黑色長髮的女粉絲說:「你好似宋智孝。」Gary的好友鄭仁前晚擔任嘉賓,當主持人小儀問Gary與鄭仁會否組成「周二情侶」時,Gary回答:「我們只有『周一情侶』。」全場立即大喊「宋智孝!」。Gary事後表示自己多次訪港,最喜歡香港的夜景,希望下次可以與宋智孝一同前來。
Gary在訪問中透露,明年初會推出新專輯,亦計劃來港開騷,他也希望挑戰拍劇,一嚐當主角的滋味。當記者問及Gary對「佔中」的看法時,大會立即擋駕回答:「唔清楚。」採訪:梁婉霞攝影:陳志嵐


■Gary擺出螳螂甫士,十分鬼馬。

■Gary與鄭仁(右)老友鬼鬼,但無意組成「周二情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002/188860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