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業部八項措施全面強化H7N9防控工作 加強監測剔除和應急處置

據農業部網站,近期,部分地區持續發生人感染H7N9病例,引起社會廣泛關註。農業部對此高度重視,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指導各地畜牧獸醫部門切實加大工作力度,與有關部門加強協作配合,加強監測剔除和應急處置,全面推進H7N9防控各項工作。

一是及時部署防控工作。近期,連續下發文件,對H7N9防控工作進行系統安排部署,指導各地進一步細化實化防控措施。

二是不斷強化分析研判。組織全國動物防疫專家委員會多次召開研討會,深入分析研判防控形勢,研究防控措施。

三是全面推進監測剔除。針對個別地區檢出H7N9變異病毒,印發了緊急監測方案,組織各地盡快開展緊急監測,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

四是切實加強活禽市場防控措施落實。指導各地畜牧獸醫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活禽市場監管,推動建立活禽市場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過夜零存欄制度(即1110制度),努力降低病毒由活禽市場向人傳播的風險,努力降低病毒由活禽市場向養禽場傳播的風險。

五是切實抓好防控技術研發。根據病毒變異狀況,組織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等單位及時建立新型病原學檢測方法,支持各地開展病原學檢測。

六是切實加強宣傳和信息發布。各級畜牧獸醫部門及時發布H7N9防控信息,普及H7N9防控和禽類產品消費知識,引導公眾科學消費,理性對待H7N9。

七是切實強化應急準備。按照有關預案要求,不斷健全完善應急防控機制,加強應急值守,充實應急物資儲備。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堅決防止擴散蔓延。

八是不斷強化部門協作。積極與衛生計生、食藥、工商等部門協調配合,加強防控會商、信息溝通和措施聯動。對出現新發人感染病例的地區,指導當地畜牧獸醫部門按照“三同時”原則(畜牧獸醫部門與衛生計生部門同時到達現場、同時開展監測排查、同時開展應急處置),有效開展監測排查和應急處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88

環保部:2020年建起天地一體化監測管控體系

屢受破壞、生態系統退化嚴重的自然保護區迎來了“福音”。

20日,環境保護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峰對記者表示,我國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生態功能為主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並建立嚴格管控制度。“將進一步優化自然保護區布局,維護和保障國家生態空間安全;以生物多樣性提升為抓手,以生態保護和建設重大工程為依托,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複。”

程立峰說,到2020年,建立起天地一體化的監測管控體系和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持續提高生態環境的監管和執法能力。

20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召開的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攝影/章軻

去年11月1日,中央深改組第29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幹意見》。《若幹意見》明確,生態保護紅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核心是要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對此表示,“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

目前,全國已建立2740處自然保護區,陸域面積142萬平方公里,約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4.8%。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46處,總面積97萬平方公里,基本形成類型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對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絡。

環保部介紹,“十二五”期間,全國共分5批新建了109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進一步嚴格保護區調整管理,不斷完善評審機制,聯合多部門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和研究,牽頭負責青海三江源、浙江錢江源、湖北神農架3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程立峰告訴記者,我國自然保護區監管不斷加強,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天地一體化的遙感監控體系,定期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遙感監測和實地核查,並根據發現的問題線索對違法違規活動進行嚴肅查處。公開約談問題突出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地政府和管理單位,督促落實整改。會同有關部門先後組織對300多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管理評估。開展了自然保護區基礎調查,加強基礎數據匯總、分析和整合,初步構建了自然保護區信息化管理平臺。

程立峰同時表示,當前生態保護仍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部分地區生態系統退化嚴重,生物多樣性品質降低的速度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仍然時有發生。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後工作中加以解決。

就下一步工作打算,程立峰表示,將確保紅線“劃得實、能落地”,建立生態保護紅線配套管理制度,確保紅線“守得住,可持續”,嚴格準入管理,強化生態保護與修複,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強化日常監管,開展定期考核。在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方面,優化自然保護區布局。

“我們將推動各地新建一批自然保護區;健全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制度,加強監督執法;夯實工作基礎,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和保護成效評價工作;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工作。”程立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43

環保部答第一財經記者問:遙感監測能提高車輛管控效率

爭論許久的機動車遙感監測問題,終於等來了官方的回應。

2月22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實行機動車遙感監測,“主要是要實現高效率地管控機動車”。

22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攝影/章軻

北京市通過遙感監測設備在道路上篩查高汙染車輛。攝影/章軻

在環保部當日召開的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上,第一財經記者問趙英民,“近期環保部主要領導曾多次強調要利用道路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但是此前有不少專家認為,遙感監測技術的準確性不高,更不能以此作為執法的依據,你對此怎麽看。”

趙英民回應說,“機動車有它的特點,停的時候不排放,只有行駛起來時才排放,但是行駛起來你要對它監測,必然影響正常行駛。尤其像北京這種特大城市,如果車輛要一個一個停下來檢查的話,不僅效率低,而且會造成交通擁堵。而車輛停在那兒,又不熄火的話,會排放更多汙染。”

“所以,怎麽解決既要加大抽查執法的力度,同時又能夠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通過遙感的技術可以快速實現初步的篩查。”趙英民表示,“遙感監測的數據是否可以作為執法的依據,還需要有配套的法律和標準。”

見面會上,趙英民介紹,近年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產銷量連續八年保持世界第一。2015年產銷量超過了2450萬輛,2016年產銷量達到了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目前已經達到3億輛左右,其中汽車有1.9億輛。

“但機動車汙染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趙英民說,按照測算,2015年機動車排放量達到4500多萬噸,已經成為大氣汙染主要來源。PM2.5源解析表明,機動車成為許多大中城市主要空氣汙染來源,特別像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特大城市機動車排放,更是如此。

趙英民以北京為例說,北京機動車的汙染治理亟待加強。北京市機動車汙染占比達到30%以上,在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下,甚至達到50%左右。其中重型載貨車、高排放車輛、非道路工程機械是主要汙染貢獻來源。如何有效的疏導重型載貨車輛和高排放車輛,加強機動車達標排放監管,是北京下一步大氣汙染治理工作重點和難點之一。

趙英民介紹,圍繞機動車汙染防控,環保部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從2000年開始,國一、國二、國三、國四、國五、國六逐步升級,目前國六標準已經發了。應該說通過實施這些標準,使得我國機動車的排放水平大幅度地下降。與國一車相比,全國新生產的汽車單車汙染排放量下降90%以上。

在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方面,趙英民介紹,《大氣十條》實施以來,3年合計淘汰了1620多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環保部門還加強了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目前13個省區市70多個城市出臺了機動車汙染防治的專項法規,183個城市成立了機動車環境管理機構,有一萬多條在用車的排放檢測線,對在用機動車年檢。

趙英民介紹,車用燃油品質也在加快提升,2000年淘汰了車用含鉛汽油,今年1月1日起全國開始供應國五標準的車用汽、柴油,車用汽、柴油的含硫量從2000年的1000ppm下降到現在的10ppm,降低99%。

就下一步環保部在機動車汙染防治方面的打算,趙英民表示,“還是要堅持‘車、油、路’的統籌,主要采取六個方面的措施。”這六項措施包括:

構建國家機動車環保監管制度體系,依法實施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建立環保達標監督檢查和環保召回制度,今後機動車生產廠家由於排放不達標,也要面臨汽車召回的問題。

加快制定標準,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監管,加快重型車國六排放標準的制定發布進程,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提前實施新排放標準,強化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

強化監督管理,降低在用機動車的排放水平,加快推進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加強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推進黃標車、老舊車加速淘汰,按照《大氣十條》的要求今年基本淘汰完黃標車。

實施清潔柴油機行動,推進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汙染治理,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排放清單,督促地方依法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配合有關部門嚴格管理船舶排放控制區,鼓勵船舶使用岸電,開展港口空氣質量監測。

加強督促協調,積極推進油品升級,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柴油、燃料油並軌,嚴厲打擊生產使用假冒偽劣車用燃油的行為。

推動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快提高鐵路貨運比例,配合有關部門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進港鐵公聯運,盡快改變客貨運過度依賴公路的狀況。

就有關方面關註的“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的問題,趙英民解釋說,研究表明公路貨運單位運輸量的汙染物排放量數倍於鐵路運輸。目前天津每年5000多萬噸的煤炭采用重型柴油車公路運輸的方式,同時鐵路運輸運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趙英民介紹,計劃今年9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受公路運輸煤炭,在主要道口安裝遙感監測設備,重點篩查柴油貨車和高排放車輛,從而從源頭上減少重型柴油車汙染排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69

零售渠道監測智能化,拍拍賺怎樣用“滴滴模式”做勞務眾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3/161651.shtml

零售渠道監測智能化,拍拍賺怎樣用“滴滴模式”做勞務眾包?
趙雪嬌 趙雪嬌

零售渠道監測智能化,拍拍賺怎樣用“滴滴模式”做勞務眾包?

湯勁武2015年創建了拍拍賺,自主研發AI技術,並采用眾包模式,實現實體零售渠道監測的智能化,最終達成實體零售大數據化的目標。

近幾天,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消息引發熱議。被一同炒熱的還有“新零售”這個詞。

阿里定調新零售的價值是:通過龐大的消費網絡以及大數據、新科技,不斷轉變傳統零售模式,滿足消費者日益豐富的需求,全面改善提升品牌和零售商全價值鏈的效率。

模式的探索還有待時間和實踐,但可以確定的是,實體零售企業要想提升品牌和全價值鏈的效率,只能依靠技術。

根據權威數據顯示,消費者在賣場通常6秒鐘就會做出決策,所以對品牌商來說,占領了各商店的有利渠道位置,就占領了消費者。

高效便捷地監測商品在全國各零售門店的鋪貨和銷售情況,快速做出經營決策,是提升價值鏈效率的核心。

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而在國內外,實體零售渠道監測的大數據化和人工智能應用還是空白。

湯勁武曾是甲骨文的高級軟件工程師,在市場調研行業做了十余年,他在2015年創建了拍拍賺,自主研發AI技術,並采用眾包模式,實現實體零售渠道監測的智能化,最終達成實體零售大數據化的目標。

傳統模式:效率低、質量差,無實時改進預警機制

傳統模式下,某個企業如果要進行全國性的產品鋪貨率調查,會委托一個市場調查公司。調查公司再把一個項目分包給幾十個區域性的數據采集公司(執行公司),後者開始設計調查問卷。接著再雇大量兼職人員去大街上攔截訪問,或者電話訪問,一份2000人的問卷樣本通常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

數據收集完成後,還要QC(質量控制)對執行過程和結果進行品控,篩選出合格的樣本交給數據處理部門做數字化和模板化的匯總,最後交給研究人員分析,撰寫報告提交給客戶。

傳統調研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最難辦的就是人為因素。調查員的行為無法進行標準化評估,其搜集的信息由於誤差等原因,準確性難以保證,效率低下。

AEye:3年研發渠道智能監測系統

目前,國內大約有400萬家實體商店,至少存在200億元的市場潛力。

拍拍賺科技CEO湯勁武盯住了這個機會。北大理學碩士畢業3年後,湯勁武1994年赴美國達特茅斯攻讀工程碩士,曾在著名企業級軟件公司甲骨文擔任高級軟件工程師。

2006年,他和朋友在國內創立了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在行業內多年,他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劣勢。“這是個重人力的工作。我們在河北雇了將近100個人從早到晚一直看拍回來的數十萬計的貨架照片,一個人看了幾十張就眼花或者疲倦了,速度特別慢。而且很多照片拍得很模糊,不合標準,很難辨認各種信息。”

深感低效率、高成本的痛點,又具備了技術和市場的雙重經驗,他決定嘗試用大數據、AI技術,探索渠道監測智能化。

2013年,湯勁武找到了北大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後者為公司提供了適用於實體零售業的人工智能理論框架。找到框架後,公司技術人員進入了系統研發期。

拍拍賺科技是湯勁武在2015年創建的,現已完成A輪1000萬元融資,投資方為北京誠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經過3年研發期,AI系統在2016年下半年研發完成,取名為“AEye”——基於LBS(定位服務)提供商業檢查任務,為企業提供渠道智能監測優化服務。“AI技術現在已完全進入商業應用,在正常應用場景情況下,準確率可達到95%。”湯勁武說。

wxid_m90x8p69qgcp22_1488525148033_81

A Eye識別貨架份額,可至單品層級,還可實景還原賣場貨架場景

當調研員將拍攝的商品照片上傳至拍拍賺App後,雲端的A Eye系統就會進行圖像模糊校驗、貨架實景還原、產品識別、貨架份額自動計算、第二陳列識別等智能處理,還可反饋產品的價格、新鮮度、促銷情況、缺貨情況、核心單品、以及貨架合格等信息,並生成數據。

數據生成後,BI軟件(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務智能)再將現有的數據進行整合,向企業提供報表並提出決策依據,幫助後者做出業務經營決策。

“我們提供的信息與客戶的職位是相匹配的。”湯勁武介紹,“如果他是一個奶制品公司的總經理,就會看到全國各銷售區的奶品整體銷售情況。如果是華東區負責人,看到的則是該區域的信息。”

成本比傳統供應商低30-50%

“拍拍賺其實就是渠道智能領域的滴滴。”湯勁武介紹,拍拍賺眾包平臺采用共享經濟的模式,也就是眾包模式,平臺可以發動全國各地的會員,去實體零售網點,采集商品/服務的各類零售數據,給品牌商提供服務,最終促進品牌公司在實體零售網絡的銷售。

眾包模式最大的好處是去中介化,重塑了價值鏈,大幅縮減了中間環節的人力成本。“成本一般會比傳統供應商低30-50%。”

平臺的管理完全基於大數據算法,通過AI技術,大量減少了人工看照片的成本。“原來需要100個人看照片,現在只要兩個人就可以了。”眾包模式中,有大量的大數據算法驅動的運營,提升了全價值鏈的效率。

686176235519520078

拍拍賺APP任務界面

對於接單的調查員,任務的定價也是算法驅動的,主要考慮了任務的複雜度、時間長短、門店的位置(郊區、市區或鄉鎮),以及會員分布情況(競爭情況)等因素。調查員做任務越積極、質量越高,就會給他兌換更多的“拍豆”(類似於積分),他的信譽就會更高,算法就會優先把任務派發給他。

截止2016年底,拍拍賺平臺會員總數已達到 49.3萬,已覆蓋超過600個城市及縣鄉鎮,基本上實現了1-3線城市全部覆蓋,縣鎮70%的覆蓋率。

中國零售行業的總規模已達到4.5萬億美元,並正以每年10.7%的速度增長。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精準高效采集數據信息,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同時又註重人類行為分析和原因分析,這是今後實體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抓住趨勢的湯勁武,給公司定了個小目標:近三年市場發展達到3-5億規模。

零售 AI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83

環保部督查組:有企業修改在線監測系統參數致數據失真

環境保護部20日晚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時稱,企業修改在線監測系統參數,導致數據失真的現象仍存在,有些企業還幹擾儀器環境條件影響監測數據。

4月19日,環保部派出的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汙染防治強化28個督查組共督查396家企業(單位),發現248家存在環境問題。存在問題的企業中,“散亂汙”企業違法生產的107個,未安裝汙染治理設施的27個,治汙設施不正常運行的21個,存在VOCs治理問題的2個。

環保部介紹,自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開展以來,各督查組根據環保部提供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高架源排放信息和在線監測系統運行異常線索對28個城市相關企業實施重點督查,同時環保部還派出巡查組對重點企業實施精準檢查。共發現不正常運行治汙設施、在線監測系統涉嫌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7起。

督查發現,河北省南玻玻璃有限公司在線監測儀二氧化硫設置量程上限為195㎎/m3,低於該公司二氧化硫排放標準250㎎/m3;調閱歷史數據查看,該公司經常出現上限附近數據。

此外,多家企業幹擾儀器環境條件影響監測數據。河北省唐山市經安鋼鐵有限公司煙氣在線監測儀伴熱管線存在U形管路,采樣管路與預處理裝置被簡化,冷凝器溫度過高,導致采樣管內水分較多,監測濃度低於實際濃度。采用濃度為406mg/m3的二氧化硫標氣進行測試,儀器顯示值為310mg/m3,濃度806mg/m3的一氧化氮標氣實測值為265mg/m3,其實測濃度遠低於標氣濃度。同時還存在流速監測儀故障、參數設置不合理、流量測量不準確等問題。

河北省唐山市燕南水泥有限公司未向環保部門報告,擅自於4月11日恢複生產。正常生產期間,停運SNCR脫硝裝置,廢氣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同時,關閉在線裝置數采儀,逃避監管,直至督查組檢查時才發現企業生產。煙氣在線監測系統冷凝器溫度低於正常溫度,蠕動泵損壞,伴熱管存在多處U型采樣管路,氮氧化物轉換系數、空氣過剩系數、流速量程等參數未按要求設置,在線監測分析儀與工控機含氧量、氮氧化物數據不一致,傳輸誤差較大,監測濃度低於實際濃度。4月15日和4月16日生產期間未使用脫硝設施,但在線監測系統氮氧化物實測濃度低於200mg/m3,遠低於實際排放濃度。

環保部介紹,一些企業還不按規範傳輸原始數據,還存在監測設施運行不正常的問題。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對於上述問題,環保部督查組已及時移交地方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203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屢禁不止 深改組要求采取“最嚴厲的懲戒措施”

幹擾自動監測設施采樣、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測設施……種種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屢見不鮮。

環境保護部在近期組織的多項環保督查發現,在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中,監測數據造假占了很大比例,手段多樣,性質惡劣。

這一情況已引起高層重視。23日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三十五次會議指出,環境監測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要把依法監測、科學監測、誠信監測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最規範的科學方法、最嚴格的質控手段、最嚴厲的懲戒措施,深化環境監測改革,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範和懲治機制,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第一財經記者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近期,從各督查組反饋情況看,又發現4起涉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及設施不正常運行的典型案件,其中唐山3起,邢臺1起。

環保部督查組在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對天津榮程集團唐山特種鋼有限公司檢查時發現,該公司分別設置兩條稀釋管路幹擾燒結機自動監測數據。在除塵引風機前設置一條管道,通過吸入空氣稀釋原煙氣;另外在自動監測采樣點附近設置一條管路通入氮氣,以稀釋采樣煙氣。同時在采樣平臺和煙氣采樣管路設置兩處U型彎頭,嚴重幹擾自動監測設施采樣,涉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

環保部督查組在對河北省唐山市灤縣金馬工業有限公司檢查時發現,在該公司4號燒結機脫硫設施出口煙氣自動監測采樣點右側30厘米處,設有直徑20厘米帶有法蘭盤的開孔,采樣點左側1米處設有直徑15厘米的開孔,兩口均未封閉,形成對流通風狀態,對采樣造成幹擾,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測設施。

環保部督查組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對騰達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檢查時發現,當督查人員通入二氧化硫濃度為554mg/m3標氣時,自動監測系統顯示數據為294.49mg/m3,誤差為46.8%。自動監測設施不正常運行,導致自動監測數據嚴重失真。

環保部督查組在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對河北超威電源有限公司檢查時發現,該公司將煙塵反吹管對準二氧化硫采樣點,連續反吹,稀釋采樣氣體,經手工比對監測,二氧化硫自動監測數據僅為實測數據的50%左右,幹擾自動監測設備,涉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

23日,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對記者表示,對於環境監測,環保部門“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包括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和一些重點企業安裝自動監控設備,目的就是避免惡意的違法超標。此外,環保部門還有熱線電話12369,希望老百姓及時舉報,執法人員可以及時到達現場抓現行。”

深改組要求,把“誠信監測”等放在重要位置。這也進一步明確了排汙單位開展排汙狀況自行監測是其法定的責任和義務。

“企業自行監測、自證排放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是實施排汙許可證監管功能的基本保障。”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馬中表示,自行監測是企業作為排汙者的主體責任,主管部門不必替企業考慮監測成本問題。

他解釋說,任何情況下,如果一個企業因為履行環保責任導致破產,那就說明這個企業的盈利是建立在掠奪公共環境資源的基礎上,從社會全成本考慮它就不應該存在。搞清楚汙染物的排放情況是對汙染有效控制和治理的前提,自行監測、記錄與自證守法的成本也是“汙染者付費”應有之義。

第一財經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近日,環保部已印發了《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總則》等三項環境保護標準,對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活動提出技術指導。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誌全對記者表示,由於缺少系統性的技術指導,環保部門在對企業自行監測日常監督檢查及現場檢查中發現,部分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方案的內容不合理,存在排汙單位未包括全部排放口、監測點位設置不規範、監測項目僅包括主要汙染物、監測頻次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在采取最嚴厲的監管和懲戒措施的同時,也應加強對企業自行監測的指導和規範。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502

李豐:從iPhone X、智能音箱到新藥研發、環境監測,我如何看待科技創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9/165910.shtml

李豐:從iPhone X、智能音箱到新藥研發、環境監測,我如何看待科技創新
李豐 李豐

李豐:從iPhone X、智能音箱到新藥研發、環境監測,我如何看待科技創新

iPhone X 被蒂姆·庫克稱作是「劃時代」的產品,是「智能手機的未來」。

今年 10 月,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 102 年後,人類首次捕捉到了雙中子星合並產生的引力波。數百年來,這樣的科學發現和科技創新一直永不可逆地改寫著人類的歷史,推動世界加速前進。

自 2015 年基金成立以來,峰瑞資本(FreeS Fund)即持續且堅定地看好科技創新,相信科技能夠以更加深遠的方式,從底層改變商業社會。

我們將深科技確定為主要投資方向之一,並在智能制造、傳感器與芯片、人工智能的垂直應用、生物科技與新藥研發、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等領域做出投資嘗試。

在這篇專欄中,我嘗試回答以下問題,更希望聽聽你的看法:

從 iPhone 到美圖秀秀,傳感器的進步使哪些設備實現了智能化,又催生了哪些商業應用?

從智能音箱到疾病診療,AI 如何在特定場景中發揮作用?

哪些行業、哪些企業會符合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且有能力快速發展起來?

歡迎在文末分享你的看法。此後,我們還將與科技領域的創業者和行業專家們一起聊聊,嘗試記錄他們在廣袤未知中前行的真實腳步。

微信圖片_20171109130800

從傳感器到 APP

iPhone X 正式在中國市場發售了。時間過得很快,距離 2007 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 iPhone 已經過去了十年。朋友圈里有很多人都在回憶十年前自己用過的經典手機,比如諾基亞 5800、索尼愛立信的滑蓋、摩托羅拉的翻蓋等等。顯然,它們完全無法和現在的智能手機相提並論了。

iPhone X 被蒂姆·庫克稱作是「劃時代」的產品,是「智能手機的未來」。它額頭上的那塊小「劉海」集成了眾多昂貴又先進的傳感器,很受關註,我們不妨以它為例,來看看手機是如何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從傳統手機向智能設備的過渡的?

其實,早在 2000 年,手機就具備拍攝記錄功能了。夏普當時在日本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有內置攝像頭的手機 J-SH04,像素只有 11 萬,成像效果不好,沒發揮什麽作用。

之後幾年,索愛、三星、LG、諾基亞這些老牌子也都陸續推出了拍照手機。但即便是到了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面世時,配備的攝像頭也只有 200 萬像素,拍攝功能比較單一。人們還是習慣用相機來拍照。

那手機是從什麽時候起成了我們的主力拍照設備呢?答案可能是近十年內了。直到光學傳感器有了重大的突破,攝像頭像素大幅度提升,還具備了光學防抖、激光對焦燈芯功能,從成像、對焦到圖像處理的功能都不斷完善之後,拍照才成了手機的核心功能之一。

也就是說,把精度足夠高、尺寸足夠小、成本相對合理的光學傳感器被塞進了手機里,是一切發生的前提。

微信圖片_20171109130811

▲ 隨著光學傳感器的不斷叠代,手機逐漸成為我們的主力拍照工具。

硬件升級之後,大家使用手機拍照的頻率變得越來越高,各種商業應用也陸續冒出來了,例如基於照片後期處理的美圖秀秀、Snapseed、Instagram 等等。這些應用讓以前不太喜歡拍照的中國女生,變得基本上都非常清楚從哪個角度拍、怎麽修圖可以讓自己最好看。大家的交流方式也因此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單純的文字溝通,變成更喜歡發照片和視頻。

到了 iPhone X,傳感器更是實現了一次飛躍。1200 萬像素的感光元器件讓手機的成像效果可以直接媲美很多專業相機。更重要的是原深感攝像頭系統的出現,讓攝像頭可以實現的功能從平面進入到了空間的範疇。

原深感攝像頭系統的組成說起來很複雜,包括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距離感應器、點陣投影器等 8 個主要部分。作用原理大概是利用點陣投影器投射出超過 30,000 個肉眼不可見的紅外光點,然後根據這些光點落在人臉不同部位的大小和扭曲度,來判斷每個落點與攝像頭之間的距離,從而描繪出人臉凹凸,實現 Face ID。同時,通過構建空間數據模型,攝像頭在拍照時也可以模擬出一些光影效果。

這大概會讓大家的拍照數量再上一個臺階。無論是更高級的拍照軟件,還是解鎖、支付技術,又或者是需要借助 AR 特效的軟件,現在看起來無法實現的應用都將逐漸成為可能,新的商業應用也將應運而生。

微信圖片_20171109130822

▲ iPhone X 「齊劉海」里的傳感器,將催生新的商業應用。

簡單地來總結一下這個過程:傳感器和傳感器算法進步到一定程度之後,應用到了手機上,手機完成了從傳統向智能的過渡,也同步催生了不少商業應用。各種地圖導航 App,Uber、滴滴、摩拜、ofo 等應用的出現也符合這個邏輯。它們誕生的前提是陀螺儀和定位傳感器的進步讓手機開始承擔 GPS 的功能。

Q:近十年來,有哪些設備逐漸實現了智能化?這個變化是由哪些關鍵元器件的進步所推動的?現在,又有哪些關鍵元器件正在進步,從而能夠在未來影響我們的生活?

從「在線且連接」到人工智能

不止是手機,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物流、物聯網、智能家居等領域的進展,很大程度上也都有賴於傳感器的突破。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立足於特定場景、基於特定需求的解決方案,會首先變得非常受歡迎。

英偉達今年用在深度學習專用芯片上的研發費用已經超過了 20 億美元,定制芯片的大潮已經慢慢顯露出來了。我們也在這個領域投資了幾家公司。例如睦星科技(Kolmostar),他們所研發的 GPS 傳感器成本和能耗比較低,定位精度卻很高,未來能夠讓更多的設備為我們提供位置信息。從運動手表到交通工具,它可以覆蓋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將催生很多新的應用。

再比如致力於研發基於蜂窩的窄帶物聯網(NB-IoT)芯片的公司芯翼信息也正在這方面努力。從 80 年代的「大哥大」開始,手機芯片一直通過公網基站來傳輸信號,覆蓋率和穩定性都有一些問題。芯翼信息想要努力改善這一點。他們研發的芯片保證了低成本、深度覆蓋、穩定的數據傳輸,在智能家居、智能樓宇、公用事業、工業、農業環境監控等領域都有應用空間。

慢慢地,傳感器會讓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設備都能夠實現「在線且連接」,和我們產生交互。這是通向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關鍵一步。

微信圖片_20171109130835

▲ 2020 年,物聯網設備安裝量將達 281 億臺。我們與世界的連接將更為緊密。

接下來的一步是對數據進行抽取運算並優化。

以 2017 年以來中國市場上特別火的智能音箱來舉個例子。語音識別是智能交互的一個重要入口,所以智能音箱基本上也可以看作是通過語音識別來重新定義人與萬物的連接的一種嘗試。

這不是科技公司第一次嘗試用語音識別技術來實現人機交互。2010 年時,蘋果就收購了智能語音助手 Siri,並用在了 2011 年發布的 iPhone 4S 上。亞馬遜和谷歌也先後拿出了 Alexa 和 Home,嘗試開創出物聯網時代的智能家居和 AI 智能交互終端。

我們在 2016 年時也投資了一家這個領域的公司——研發語音識別相關芯片的聲智科技。他們做的事情是典型的軟硬件結合,涉及到了麥克風陣列、降噪算法、硬件平臺配置等等,目的是找到用什麽樣、多少數量的麥克風,才能在不同環境下做到語音的清晰辨別,有比較好的收音和雜音消除效果。

這項技術在當時看來還沒有特被明確的用處,但在智能音箱熱潮爆發之後,它立刻就找到了用武之地:由於不同環境有不同的背景音,比如開車時有馬路上的噪音,晚上在家里時會有電視發出的聲音,音箱想要識別用戶聲音、執行用戶指令的話,必須要能夠完成高質量的收音和雜音過濾。這需要用麥克風陣列組合來做算法,組成模塊來處理數據、濾除雜音、抽取關鍵信息。

很多智能音箱廠家發現自己一時間攻克不了這個技術難題,都找到聲智來合作。這已經是非常典型的人工智能在垂直領域的應用了。

微信圖片_20171109130848

▲ 從 Siri 到智能音箱,語音識別已成為智能交互的重要入口。

對於 AI 的應用,我們內部有一個判斷標準:當某個領域產生數據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數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時,這個領域里往往會誕生新的效率工具,也會有 AI 的用武之地。

以醫療領域為例,我們持續關註與 AI 結合的醫療項目,也投資了包括 XtalPi 晶泰科技 等項目晶泰做的是以計算驅動創新的藥物固相研發,通過計算物理、量子化學、AI 和雲端強大的智能算法,實現高度精確的藥物固相篩選與設計,極大地縮短了藥物設計、晶型篩選與藥物制劑開發的時間。

這個邏輯在工業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等領域也都同樣適用。 在過去兩年的投資過程中,我們把這類和物理實體、實業相結合的技術創新,稱為是「深科技」創新。

Q:哪些領域產生數據的成本正在經歷大幅度下降,數據化程度開始提升?AI 又將如何在這些領域中發揮作用?

技術創新與價值回歸

「深科技」為什麽重要,而且會是一個好的投資機會?

從大趨勢上看,有三方面的原因。

先從我們在研究芯片時發現的一組有意思的數據說起:過去兩年里,中國每年會在進口芯片這件事上花費 2300 億美元,金額已經超過了進口原油。如果看過去十年的話,那麽花的錢累計已經超過了 1.8 萬億美元。即便按照這些年里較低水平的匯率折算,也遠超 10 萬億元人民幣了。

中國的芯片需求占全球市場份額的比重超過四成,含有芯片的消費電子產品,絕大多數也都是中國制造的。但反差在於,市場這麽大,國產品牌的芯片卻只能自供 8% 左右。真正有毛利和議價權的芯片主要都來自進口,比如美國芯片巨頭高通 2016 年 凈利潤里,中國貢獻了差不多 60%。

從經濟結構上看,這已經成了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近一兩年里,國家為此成立了規模上千億的產業基金,想要把關鍵技術轉移到中國。既然國家下決心砸錢去掌握產業主導權和利潤,那這個過程里,肯定有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第二個原因,我想從矽芯片行業熱議了很多年的「摩爾定律」說起。

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在 1965 年時提出了一個觀點:每個芯片的晶體管數量每 12 個月增加一倍左右。1975 年時,根據一些行業數據,定律被修正了一次,戈登·摩爾把晶體管數量增加一倍、性能也增加一倍的周期增加到了 24 個月。

微信圖片_20171109130903

▲ 矽芯片行業曾把「摩爾定律」當作約定俗成的行業目標來努力。

但進入 21 世紀後,這個定律慢慢變得不太能應驗了。原因在於,芯片制造的成本幾乎每 4 年就會翻倍。讓芯片變得更快、更小的成本已經變得極高,速度也放慢了許多。特別是到了近幾年,大家普遍認為,「摩爾定律」在久病之後已經接近極限。

這件事導致的結果就是,那些以前利用「摩爾定律」盡快占領市場的大芯片企業受到了影響,不再需要雇傭大批工程師了。很多研發人員都主動或被動地離開,其中有很大比例是中國人。恰好中國在產業結構上有了需要這批人來創新的需要,他們就陸陸續續地回到了中國,開始做一些和物聯網相關的智能設備方面的研發。

這樣一來,市場需求和能夠實現創新的人才條件就都同步具備了。

第三個原因要再宏觀一些。如果我們把視角切換到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上,回顧一下過去 40 年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現:在大大小小不同領域,生產效率的提升基本都來自於生產關系的調整,從集體所有制到包產到戶、鄉鎮企業、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等等,一次次地用勞動關系釋放了生產力,在生產關系上讓企業與老板、高管甚至是全體員工都密切相關,以此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現在,生產關系上的轉變差不多完成了,人力成本的優勢也逐漸消失,那新一輪效率的提升,就只能從提高生產力來出發,在科技創新上來想辦法。

既然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了國策,那麽在之後一段時間內,能夠與產業結合的技術應用都有機會成為重要且發展迅速的方向。「深科技」創新的幾個領域基本都符合這個規律。

舉一個環保領域的例子,我們在江浙地區調研時,發現不少地方政府已經將環保和 GDP 一起作為約束性的指標,來前置性的調控區域內企業的發展。單位產值排放汙染物越少,企業排名越靠前、越會得到政府的支持來做大做強,排名靠後的企業則可能面臨退出。

環保不再是人們看到霧霾、廢水和垃圾時才會想到的事情。它基本上已經關乎企業生存發展,和經濟大勢緊密相連了。有些地方政府已經在市區內部署了幾百乃至上千個環境監測儀器(傳感器),以便最快了解到哪里沒達標、哪里出了問題。精細化和數據化管理的趨勢也初步出現了。

政策的紅利、成熟的市場、新的技術和產業結合,叠代交互,促成了環保這個萬億級的市場,有內核技術的環保企業也逐漸走到了舞臺中央。

微信圖片_20171109130914

▲ 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開始真正進入數據化和精細化階段。有質量的環境數據是監督的依據,也是盡職免責的證據。

我們在這個領域也投資了幾個項目。比如 MicroHAOPs ,他們把美國的廢水深度處理和回用水技術搬到了中國,做的事情非常專業:自主合成了創新性的納米氧化鋁(HAOPs) 做為濾料,用了全新的膜組件設計思路。他們的第一套設備在挪威投入使用,已經做到了無人值守、全自動監測和運營。他們的技術用於反滲透膜或者超濾膜的前處理,很好地解決以往膜處理的痛點——低通量和高成本。未來,在需要高水量、高出水水質的情況下,他們都能夠提供比較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

總之,從大趨勢上看,我們對投資這類「深科技」企業非常有信心。一方面是因為技術創新不容易被資本泡沫化,不太會脫離價值本質;另一方面是因為現在中國已經具備了市場需要、政策支持和人才基礎。我們相信,在技術創新能夠很好地與物理實體、實業結合起來的領域里,投資的回報都應該不會太差,價值回歸的速度也會比較合理。

Q:哪些行業、哪些企業會符合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並且有能力快速發展起來?

iPhone X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87

別人的股票監測系統

1 : GS(14)@2011-12-13 23:25:39

General Overview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1/12/12/general-overview/
2 : Ben(10970)@2011-12-14 09:56:48

睇到手痕痕,想寫番個。
3 : GS(14)@2011-12-14 22:13:59

2樓提及
睇到手痕痕,想寫番個。


我都想有番個....你不如同壇主傾,我地分判stock 你做啦
4 : GS(14)@2011-12-18 11:37:25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category/new-syste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95

嘲北京霧霾勁戈爾:用App去監測

1 : GS(14)@2016-01-18 00:23:59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出席演講會時稱,中美關係越見友好,有助兩國共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不過不要這樣以為他提到這麼嚴肅的話題,演講一定悶爆,他於會上亦不忘發揮幽默本色,又即場大賣iPhone「廣告」,大放笑彈。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戈爾周四早上出席在三藩市舉行的「Connect2016」,甫開場就表示:「中美關係發展得越來越和諧、強壯。」更說:「我特別感到這段關係有多溫和,因為上個月我跟總統奧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氣候大會)上碰面,令我感到兩國這樣的關係,可以讓世界在氣候議題上取得成功。」自卸任副總統後,戈爾致力關注全球環保及氣候變化,故在眾多華裔觀眾面前,不忘挖苦中國空氣污染嚴重,尤其是首都北京,「現在有可看到即時天氣的App,大家便可隨時監測北京和上海的空氣污染指數了。」身為蘋果公司(Apple)董事之一,他談到流動互聯網時,風趣地「把握機會」大賣廣告,從褲袋拿出iPhone說:「提到手機,這(iPhone)是最好的手機!」惹來哄堂大笑。他更自嘲自己年紀大,在街上無人認得他是前副總統。即便如此,他仍然學人研究科技產品,拍自拍照,稱看看自拍照時覺得「看起來很蠢」。演講會由來自北京的科網公司「Cheetah Mobile」、高創會(SVIEF)及 CoInvent共同舉行,其中一幕「蝦碌」出現在Cheetah CEO傅盛身上,他與戈爾對談時,堅持以「有限公司」的英語水平上陣發問,但卻一度語塞,半路才請戈爾戴回繙譯耳機,場面尷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16/194547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40

隨時隨地監測空氣變色膠衫幫到你

1 : GS(14)@2016-10-18 08:15:13

國際能源署最近發表報告指,每年多達650萬人死於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預計未來數字更會急升,英國倫敦有藝術家將科技結合藝術,製造出空氣監測衣服「Human Sensor」,讓用家隨時隨地監測身處地方的空氣質素。媒體藝術家莫爾加(Kasia Molga)患有哮喘病,對空氣質素比一般人敏感,也令她意識到身體就是最好的流動空氣監察機,可即時反映身處地方的空氣情況,比政府定點監測準確得多。為了宣揚這個概念,她幾年前和當地大學的科學家共同研發「Human Sensor」。衣服用塑膠及聚酯棉布製成,並裝有LED和小型空氣監察器,可分析用家四周的懸浮粒子PM2.5含量,再轉換衣服的顏色。空氣質素好時會顯示白或藍色,越多污染物,衣服便會變紅。莫爾加表示,衣服雖然仍在研發階段,暫時未能實時反映空氣質素,但希望透過這件衣服,讓大家正視並改善空氣污染的問題,未來會繼續改良衣服,希望日後可以量產。美國《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8/198046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