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接受日韓擁核 軍援盟友要收費本土派特朗普倡美國優先

1 : GS(14)@2016-03-28 14:14:24

■以「令美國再次偉大」為競選口號的特朗普(右),自言是「美國優先」主義者。



【總統提名戰】「我不是孤立主義者,但我主張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在美國共和黨總統選舉提名戰領先的富商特朗普(Donald Trump)接受《紐約時報》電話專訪,首次闡述他的世界觀和外交方針。以本土派自居的他明言在國際事務上應該利字行先,上台將重新檢視跟盟友關係,稱任何國家想要繼續獲得美軍保護,要麼付款或作出更大軍事承諾,要麼問題貴客自理,「我們不會再讓別人佔便宜!」


經常語驚四座的特朗普,今次當然沒有例外,最震撼莫過於是他對日本和南韓擁有核武持開放態度,不但背離了共和黨一貫的主張,更顛覆了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核不擴散政策。特朗普認為,美國國力正走下坡,既然可以讓北韓擁核,何不接受日韓核武裝去阻嚇中國和北韓威脅。但他要求日韓分擔更多當地美軍的開支,否則會減少駐軍。另外,他對有56年歷史的美日安保條約亦瞧不順眼,認為只對日本單方面有利,上台後將尋求修約。



利用美國市場要脅北京


被問到如何遏制中國在南海造島擴軍的威脅,特朗普不離商家本色,認為應該利用美國市場來要脅北京就範,「我們對華有巨大的經濟影響力,是貿易的力量」。歐洲方面,他重申北約的開支攤分對美國不公道,主張應另設國際機構反恐。在中東問題上,他對美國盟友沙地阿拉伯非常不客氣,直指對方「沒有美國保護早就玩完」,如果利雅德不肯派地面部隊攻打伊斯蘭國(IS),他上台之後將考慮停止進口沙地的原油。他又指敍利亞問題的核心是伊斯蘭國,批評奧巴馬政府現在本末倒置,浪費精力在敍利亞總統巴沙爾的去留上。特朗普又不滿意奧巴馬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協議,認為美國一方面讓德黑蘭1,500億美元(11,700億港元)資金解凍,另一方面卻未有全面撤銷制裁是愚蠢得很,肥水都流向別人田。不過他提出的具體修改建議,就只有加入禁止伊朗和北韓貿易的條款。對於以巴和平前景,他起初吞吞吐吐,最後才說:「基本上,我贊成在以色列上設立兩個國家,但前提是巴勒斯坦當局必須承認以色列作為一個猶太國家存在的事實。」不像現任總統奧巴馬,特朗普拒絕排除任何竊聽盟國領袖的可能性。對於難民問題,他認為德國正被默克爾的糟糕政策「摧毀中」,建議德國和海灣國家出錢在敍利亞成立「安全區」安置難民。



「不讓對手知我真正想法」


儘管特朗普貫徹了他說話不顧後果的印象,例如主張從中東、北約和遠東同時減少駐軍,便隨時會引發天下大亂。不過,即使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這些吸引眼球的言論會否是他真正的外交政策,肯定是言之尚早,要知道喜歡做大買賣的特朗普,過去在商業談判中常用到虛張聲勢這招去爭取最大利益。值得留意是訪問中,他強調美國總統該是「難以預測」,「我不會讓對手知道我的真正想法!」正好為他日後改變立場留下一道伏筆。美國《紐約時報》



特朗普談外交

【談日韓擁核】「這件事,總有一天我們得討論。假如美國繼續走現在的路,繼續軟弱,這兩國終究會想擁核……我不認為它們對美國的情況感到安心。」【談撤走駐日韓美軍】「會,我會,我不樂意,但我會……我們不能為駐軍而花掉大筆金錢……我相信他們會(答應多分擔開支),但假如他們不肯,我惟有這樣做。」【談「美國優先」】「我不是孤立主義者,但我主張美國優先……許多年來,比我們機靈、精明、強悍的人,一直不尊重我們、嘲笑我們、佔我們便宜……我們以大欺小卻愚笨,被所有人佔便宜,中國、日本、南韓、中東……以後我們會對人友善,但不再任人利用。」【談北約】「我們付太多錢,北約很不公平……我們用許多方法在照顧着許多人,所以我們已沒錢。北約曾經很棒,但現在它得改變,財政上改變,亦要變成加入應對恐佈主義。」【談南海問題】「沒有人明白這一點,我們其實擁有壓倒中國的強大經濟能力,就是貿易。他們把我們當做豬仔銀行,予取予攜。」【談避免明確論外交】「政客常說『我絕不會打仗』或『我會開戰』,但我不會說我打算怎做,我們需叫人難以預測。也許因為我們是民主國家,或者因為我們要開誠布公,又或者為了當選所以甚麼都要說清楚……但我不要說,我不要他們知道我真正在想甚麼。」【假如沙地與阿聯酋拒派地面部隊助剿IS,會否停止向兩國買石油?】「多半會;但我要聲明:我們提供保護而未獲補償……你知道,沙地富甲一方。我們保護許多國家,並為此承受巨大經濟損失……沒有我們,沙地存在不了多久。沒有我們的保護,將是災難。」資料來源: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28/195472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10

日自衞權解禁可出兵護盟友

1 : GS(14)@2016-03-30 14:41:09

日本為集體自衞權解禁的新安保法案昨天正式實施,分析相信鑑於參議院選舉將於本夏舉行,為免執政自民黨選情受法案爭議拖累,自衞隊將暫緩行使新法賦予的權力。



延至今秋才參與聯國維和行動

自衞隊以往在日本直接受襲時才能動武,但昨天開始,只要是「關係密切的」盟友受襲,或者日本政府認為國家處於「存亡危機事態」,自衞隊都可以出動,令海外活動拓展至全球;亦可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執行「馳援警衞」任務到偏遠地區營救聯合國人員,不過這項權力日本政府決定延至今秋才會行使。首相安倍晉三(圖)昨天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強調新安保法能強化美日同盟關係。日本政府去年7月仗着議席優勢在國會粗暴通過新安保法,民進黨、共產黨等主要反對黨已明言,本夏會打着「廢止安保」旗號出選,日本政府暫緩執行「馳援警衞」相信亦多少有所顧慮。中方就促請日方多做有利於增進互信及地區和平的事。共同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0/195495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36

埃及「開誠布公」迎合西方盟友

1 : GS(14)@2016-05-21 19:03:34

去年10月俄羅斯客機在西奈半島墜毀的紅海空難,「伊斯蘭國」承認施襲,但埃及仍遲遲不認屬恐怖襲擊;而今次即使未有明確證據,埃及卻快人一步認定恐襲可能性極高,可說是一改遮遮掩掩的死性,相信是要取悅西方盟友。



博取西方同情支持

紅海空難的處理手法令埃及備受西方質疑,怕埃及左瞞右瞞只會窒礙反恐,互信受挫。今年初意大利博士生雷金尼(Giulio Regeni)在埃及慘死,意大利就認定他是被埃及警員虐殺,毫不相信埃及政府的辯解。這種不和諧,在埃及經濟因連番事故而毫無起息、民怨漸生的背景下,對總統塞西極為不利,若今次再處理失當損害跟西方關係,隨時動搖他本身已不得民心的管治威信。美國智庫「世紀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漢納(Michael Hanna)認為,埃及這次快快「開誠布公」,或可博取西方同情和支持,「因為埃及面對的安全威脅可能波及全球,其他國家自然懶理甚麼人權、政治與自由」。他認為另一可能是埃及見今次出事客機是從法國戴高樂機場出發,輿論關心該機場是否有保安漏洞,或可卸責,但會得罪這個買少見少的歐洲盟友。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1/196212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43

兩國同被孤立 急需盟友 土俄元首會面向歐美示威

1 : GS(14)@2016-08-10 07:54:44

俄羅斯總統普京昨在聖彼得堡接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是去年11月土國擊落俄戰機後,兩人破冰會談。有分析指,土俄近期分別與西方交惡,正值需要盟友,雙方重修舊好向歐美示威。



兩人甫見面,普京表示很高興再跟埃爾多安見面,讚揚對方這次到訪是確實行動修補兩國關係,「代表大家都想恢復對話」。他又提到土國上月的軍事政變,力撐埃爾多安,指「我們的原則性立場是,永遠反對所有違憲行為」。埃爾多安就指,土俄關係進入「非常特別的時刻」,認為兩國團結有助解決地區問題。兩人會談一個半小時,集中談經濟及軍事合作。


■伊斯坦堡曾爆反俄示威。

政變後 埃爾多安首外訪


土俄兩國在擊落戰機事件後,關係一度墮入冰點。俄羅斯對土耳其的農產品實施制裁,又禁售前往土國的旅遊套票,令當地俄旅客大跌93%,但俄亦因中止與土耳其的能源及其他經濟合作,損失慘重。直到6月埃爾多安致函普京道歉,兩國緊張關係才稍為緩和。到土耳其軍事流產政變後,歐美國家都質疑埃爾多安藉機肅清異己,令埃爾多安不是味兒,加上美國沒有交出身在賓夕凡尼亞州、被指控是政變幕後黑手的土籍傳教士居倫,在土國引發反美浪潮。就在此時,土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普京是政變後最快致電埃爾多安表達支持的領袖,而埃爾多安亦禮尚往來,選擇俄羅斯作為政變後他首個外訪的國家,又解禁俄網媒示好。有分析認為普京想把握北約成員之間的關係缺口向土耳其示好,以突破自前年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後,受西方孤立的外交困局。俄羅斯外交評論員弗羅洛夫說:「兩國是想對外展示自己沒有被孤立,是有選擇的,仍有非西方的盟友可靠攏。」弗羅洛夫認為會面別具象徵意義。土耳其希望俄方減少支援庫爾德族武裝部隊,減少轟炸敍利亞邊境,以免大批難民湧入國內;俄羅斯則期望土國加強控制邊境,防止被莫斯科視為威脅的武裝分子進入敍利亞,威脅大馬士革政府及拉塔基亞省的俄空軍基地。埃爾多安亦可能會向普京讓步,放棄堅持要敍國總統巴沙爾下台。法新社/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0/197301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55

耶倫盟友暗示寬鬆 削加息預期 日圓兌港元曾見7.78

1 : GS(14)@2016-08-17 07:31:07

【明報專訊】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威廉斯(John Williams)暗示寬鬆,加上美國數據疲軟削弱了投資者對聯儲局加息的預期,美元昨見7周以來低位,美元兌日圓昨跌破100關口,低見99.8。每百日圓兌港元高見7.78,超越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的高位,返回2013年11月的水平。

聯儲局第三把交椅、紐約聯儲銀行行長杜德利(William Dudley)昨表示,加息時點正逐漸接近,9月有可能加息。受其言論刺激,美元反彈,兌日圓重返100以上。擁有永久投票權的杜德利昨表示,美國下半年經濟增長將比上半年強,就業市場持續創造合理數目的職位,若聯儲局加息,是因為經濟表現良好。

「第三把交椅」杜德利:9月或加息

不過美國近期數據疲軟,次季非農生產力連續第3季下跌,預示經濟增長可能沒有預期快,促使投資者下調通脹預期。美元昨日急跌的導火線,源於威廉姆斯撰文稱,環球央行可能需要調高通脹目標,更專注於經濟增長,支持更寬鬆的財政措施。市場把其言論解讀為聯儲局支持在可見將來利率不變的證據,美元兌日圓匯率跌約1%,兌歐元跌0.5%。

花旗策略師Josh O'Byrne表示,威廉斯言論相當鴿派,導致美元被拋售。市場人士押注日本政府不會直接干預匯市,而日本央行沒有更多新招,並預測聯儲局短期內不會收緊貨幣政策,令美元兌日圓下滑。

威廉斯籲應對低利率環境

威廉斯稱,設定低利率目標過去成功抑制通脹,但目前利率和通脹都處於低位,央行沒有足夠的減息空間應對經濟下滑。他建議環球央行考慮多種政策應對低利率環境,包括調高2%的通脹目標、將貨幣政策與名義GDP掛鈎、制定經濟下滑時自動啟動的政府支出方案。威廉斯被視為聯儲局主席耶倫的盟友,兩人曾在三藩市聯儲銀行共事。外界關注耶倫會否在下周舉行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附和其論調。

融資壓力也導致短期的美元利率升至2009年以來高位,導致企業轉以歐元和日圓借貸,加劇美元跌勢。摩根士丹利駐倫敦的外匯策略主管Hans Redeker稱,中國企業減少美元貸款的敞口,也是美元下滑的催化劑之一。

瑞信預期,日圓受經常帳盈餘增加所支持,美元兌日圓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進一步下跌,限制日圓走強的主要風險是日本央行擴大寬鬆,不過今年迄今央行都無法扭轉日圓升勢。

瑞信:美元兌日圓或再跌

有「日圓先生」之稱的日本財務省前官員榊原英資本月初曾表示,美元兌日圓最快本月跌至90水平,即每百日圓兌港元可能升至8.6,預期當日圓跌至這水平,或可說服美國准許日本干預匯價。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53&issue=20160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38

耶倫盟友籲盡早加息

1 : GS(14)@2016-09-09 04:38:51

【明報專訊】美國非農新增職位及ISM非製造業數據遜於預期,但未動搖聯儲局主席耶倫的盟友、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威廉斯對盡早加息的主張。他昨再次釋出鷹派信號,重申對9月會議加息與否持開放態度。他形容美國經濟動力已全面從金融海嘯中恢復,就業市場不斷改善,預期未來幾年可循序漸進加息,而且宜早不宜遲。

市場憂日央行技窮 圓逾1周高

鑑於美國服務業數據疲弱,市場揣測聯儲局可能暫緩加息。投資者亦懷疑日本央行是否有能力在本月會議採取更多寬鬆措施,日圓兌每美元昨升至101水平,升至逾1周高位。日本央行將於9月21日結束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後,公布其貨幣政策評估結果。

《產經新聞》昨報道,日本央行委員會內部對未來的政策取向意見分歧,令外界質疑日本央行是否會採取進一步寬鬆措施。若日本央行本月按兵不動,可能令日圓進一步走強。今年此前幾次會議,當日本央行的措施未達市場預期,都令日圓上漲。

威廉斯預期,美國就業市場今年的新增職位,較勞動力增長所需多出一倍,估計失業率可望由目前的4.9%跌至明年的4.5%,預期未來一至兩年通脹率可達致聯儲局的2%目標。今年並無投票權的威廉斯,與耶倫關係密切,兩人曾在三藩市聯儲銀行共事。

威廉斯近期一再發表鷹派言論,昨重申利率太長時間過低存在風險,認為利率應逐步提高,以減輕經濟和金融過熱的風險。他說:「參考歷史,經濟長期過熱會產生經濟不平衡,可能導致通脹過高,資產價格泡沫,最終出現經濟調整,甚至經濟衰退。」

他重申,中性利率(既不助長也不拖累經濟的利率水平)將處於被壓抑的狀態,意味未來用以刺激經濟的減息空間減少,在這新常態下,經濟衰退往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他表示,利率低迷之際不宜採用低通脹目標,再次建議聯儲局應上調通脹目標,改以名義GDP為目標,研究新的政策選項。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30&issue=201609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86

西環集中營:盟友頻「打招呼」梁特或衝閘

1 : GS(14)@2016-09-28 04:51:35

縱使外間不斷有傳言,指北京或許不支持特首梁振英入閘參選下屆特首,不過隨住多名「梁粉」公開挺梁連任,政界相信不論中央態度如何,梁恐怕也會參選。事實上梁振英一些盟友近日也如上屆特首選舉般開始四出活動,拉攏不同人士,連一些被視為不滿梁的人也不放過,政界開始關注梁會否提早「衝閘」,宣佈參選下屆特首。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中央或於11月才敲定下屆特首人選,意味梁及有關人士要到11月或之後才宣佈參選。


似不等北京表態

這也符合政圈其中一個傳聞,北京會待下月中共舉行六中全會後,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處理完治黨等大問題,才處理香港特首換屆人選問題。多名政界人士均指出,從陳啟宗及前特首董建華等有份量「梁粉」表態挺梁,梁已經開始「冇連任工程之名、有連任工程之實」的競選工作。據知梁一些盟友也開始四出活動,約見各方人士「打招呼」,甚至連一些不滿梁的人也接見,「情況好似上屆梁振英參選時候一樣」,所以認定,「睇而家個勢,梁振英似乎係北京畀唔畀佢選都好,佢好可能夾硬衝閘」。另一政界人士也說,陳啟宗稱沒有理由相信梁振英不會連任,正是提醒北京及香港反對梁的人士,「佢哋根本冇理由唔畀梁振英做多一屆、更加唔好話要阻佢(梁振英)參選」。他又指「梁粉」絕對明白,梁越遲宣佈參選決定,對民望低沉的梁越不利,所以開始有人猜測,梁大有可能不等中央有決定先行「衝閘」宣佈參選,「佢可以用語言偽術方法,唔直接提參選連任,但又做到等同宣佈參選嘅效果」,到時北京會如何應對,相信惹來各方關注。季陶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8/197842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352

表態信任特朗普願承擔奧巴馬外訪安撫北約盟友

1 : GS(14)@2016-11-16 05:47:00

■奧巴馬(中)昨抵達雅典國際機場,獲希臘防長卡門奧斯(右)迎接。美聯社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奧巴馬昨展開卸任前最後一次外訪之旅,將到希臘、德國及秘魯與多個盟國的領導人會面。由於他的繼任人特朗普曾揚言放棄保護北約(NATO)盟友,令歐洲各國對美國今後的外交路線憂心忡忡,故奧巴馬此行將向盟友大派定心丸,表態信任特朗普願對北約有所承擔。



奧巴馬出發前在白宮會見傳媒,透露特朗普上周與他會面時,表現「極大意願維護我們的核心戰略關係」,故他此行目標之一,是傳達特朗普「對北約及跨大西洋盟友的承擔」,「讓各國明白美國在維持與北約維繫強大關係上,決心絕不會絲毫減弱,同時體認到這些聯盟不止有利於歐洲,也有利於美國,對全世界至關重要」。



■示威者在美國駐墨西哥大使館外掛上海報,諷刺特朗普的極右排外主張有如納粹主義重臨。路透社

寄語特朗普應正視現實

奧巴馬又語重心長地寄語特朗普,遣返數百萬移民、撕破與北約及日本的共同防衞協議、推翻國際社會與伊朗的核協議等,都並非可以信口開河之事,他也相信特朗普是務實的人,總統的重任能令他正視現實。面對社會因大選陷分裂,他提醒特朗普應擺出團結姿態,關心婦女和少數族裔,亦承認對交棒感憂慮,幸好美國有穩健的民主制度,「他與我在所有議題上立場相左,但聯邦政府及我們的民主不是快艇——而是遠洋郵輪」。北約成員國之所以對特朗普充滿戒懼,全因他競選時曾聲言美國將不再保護不肯負擔充足防衞開支的盟友。根據北約協議,成員國應付出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開支作防衞用途,但目前只有美國、希臘、英國、愛沙尼亞和波蘭達標。萬一特朗普履行競選時的狂言,將對北約造成重大打擊。


今演說撐希臘經濟改革

奧巴馬昨日抵達希臘雅典,行程重點包括與總理齊普拉斯會面,並於今日在巴特農神殿(Parthenon)發表演說,預計會提及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及全球化挑戰等議題。料他亦會表態支持希臘針對歐債危機的經濟改革,承諾繼續要求債權人採取減免債務等必要措施,助希臘經濟回復強勢增長,並讚揚希臘在收容難民上所作的貢獻。奧巴馬到訪其間,雅典增派了數千警力,並在部份時段封鎖交通戒備。奧巴馬離開希臘後,將轉到德國柏林與總理默克爾,以及法國、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領導人會面,商討打擊伊斯蘭國(IS)、歐洲移民、敍利亞內戰及烏克蘭危機等議題。他周六到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峯會,將分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秘魯總統庫琴斯基及澳洲總理特恩布爾會面。美國前駐北約大使沃爾克(Kurt Volker)認為,特朗普是依靠民眾對貿易、恐怖主義及移民的焦慮而崛起,同樣的反建制民粹主義正在歐洲瀰漫,因此儘管奧巴馬的最後外訪牽涉議題廣泛,特朗普仍無可避免成為焦點。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美國《商業內幕》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6/198352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74

美媒:低調應對挑釁 盟友憂慮

1 : GS(14)@2016-12-21 23:41:48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指,今次事件為中國蓄意挑釁,意圖測試在南海國際海域上,美國維護航行自由的決心;而《紐約時報》就指,這一次美國緘默處理事件,令不少亞洲盟友感到憂慮,亦有可能令中國更猖狂。《華爾街日報》前日一個未具名的專欄文章指,中國今次意圖恐嚇鄰近國家,顯示其東亞霸主地位,並意在警告美國,若果特朗普上任後,美國海軍仍然執意在南海巡邏,中方亦會作出騷擾。但文章評論亦指,如果中方認為展現武力可嚇退特朗普,如同應對奧巴馬一樣,只會適得其反,因為特朗普不會切割經濟與安全議題。


向特朗普示威

《紐約時報》前日亦報道,中國此舉無疑是向即將上任的特朗普示威,但美國的低調反應,已引來亞洲盟友的擔心,報道引述澳洲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國際安全計劃主任Euan Graham稱:「中國在測試美國的決心,同時也是在引誘特朗普上釣。美國有能力、也作勢要嚇阻中國,但對中國劫走無人探測器卻默不出聲,顯示美國仍缺乏嚇阻中國的決心。」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則稱,對今次奧巴馬政府沒有派遣驅逐艦到南海感到困惑,因為低調的做法可能會令中國越來越猖狂,「盟國和觀察人士將很難不認為這代表着美國在該地區權威的進一步削弱」。報道指,尤其這次發生事件的海域在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九段線外,分析認為中國在宣示整個南海都歸它管。《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1/198721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638

盟友美國罕有投棄權票安理會歷史性促以國停殖民

1 : GS(14)@2016-12-25 13:18:45

■聯合國安理會進行表決,15國大使只有美國的鮑爾(中)未投贊成票,但棄權而不行使否決權。



聯合國安理會前日就以色列於東耶路撒冷與西岸開闢殖民區的政策,進行表決,美國罕有棄權,令決議得以在安理會其餘14國贊成下通過,是安理會自1979年以來首次譴責以色列殖民政策。美國與長期盟友以色列近年冰冷關係亦降至新低點。



這項第2334號決議,批評以色列在1967年佔領得來的東耶路撒冷等巴勒斯坦土地設置殖民區,是公然違反國際法,嚴重妨礙實現以巴「兩國方案」;決議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所有殖民行為」。在安理會主席宣佈決議獲通過後,會場響起熱烈掌聲。以色列長久以來是美國在中東最親密的盟友,美國一直運用常任理事國權力,在殖民區問題上保護以色列,這是美國首次在以巴議題上未行使否決權。美國駐聯國大使鮑爾稱投棄權票是為了保住「兩國方案」,又指反對以色列擴建殖民區,是自列根以來歷任美國總統的共識;白宮指總統奧巴馬是認為以巴欠缺有意義的和平進程而做出這決定。



■以色列政府多年來在巴人地區不斷開闢、擴建猶太人殖民區。 美聯社

以總理拒接受決議

以色列憤怒回應,總理內坦亞胡辦公室發表聲明說,以色列拒絕接受這項「可恥的反以決議,將不會遵守其條款」。聲明批評奧巴馬「不僅未能在聯合國保護以色列,反而在幕後串謀」,又說以色列期待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及「美國國會內的朋友們」合作,消除這項決議「對以色列的損害」。以色列駐聯國大使亦痛批決議不會如各國所相信那樣,有助推動和平。特朗普日前公開主張說美國該否決有關決議。決議通過後他在社交網宣佈:「對聯合國來說,1月20日後,一切將不同。」當天正是他宣誓就職的日子。決議草案本由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埃及提交,原定上周四表決,但埃及據報在特朗普施壓下撤回;翌日另外4個非常任國新西蘭、馬來西亞、塞內加爾和委內瑞拉即提交相同草案,成功推動當日表決。以色列在決議通過後召回駐新西蘭和塞內加爾大使,更指示以外交部取消塞內加爾外長即將對以色列的訪問,以及對塞內加爾的一切援助項目。以色列跟大馬和委內瑞拉無邦交。新西蘭回應指以色列對決議通過不該詫異;又指新西蘭一向公開對以巴問題的立場,以色列早就清楚。


潘基文促以巴和談

殖民區問題是以巴問題癥結之一。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開始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興建殖民區,數目據指達到500個,住有約63萬以色列人。大量巴人則遭收地拆屋,流離失所。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秘書長埃雷卡特形容決議具「歷史意義」,是向以色列發出強烈訊息:只有結束佔領並建立巴勒斯坦國才會有和平與安全。他又指決議有助推動在1967年邊界基礎上建立以東耶城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巴人政府外長馬勒基亦讚揚決議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勝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亦歡迎這項決議,同時敦促以、巴領導人與國際合作謀求恢復和談。控制加薩的哈馬斯組織,以及跟以色列已簽和議的約旦亦歡迎決議。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5/198763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