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蒜價格又一輪上漲,再次讓這個餐桌上的大眾食材,成了“高價貨”。和之前類似,這輪的“蒜你狠”,一時間引發廣泛關註及討論。為此,新華社記者走訪河南、北京多地田間、菜市場,聽聽在這輪“漲價潮”中,種蒜者、囤蒜者、賣蒜者、買蒜者都怎麽說。
種蒜者說:“靠種大蒜賺錢,基本看運氣”
記者采訪了不少種蒜者。王西賢是來自河南省中牟縣的農民,2011年開始種大蒜,每畝地投入3000元買種子、化肥,剛開始收入不高。2015年他種了4畝大蒜,到今年收獲時收入不錯,所以2016年又增種了3畝大蒜,期待明年能有更好收成。
王西賢說:“種蒜比較辛苦,收的時候一棵一棵挖,很耗人力,賺的是個辛苦錢。蒜價的漲跌我一直看不透,感覺跟賭博差不多,明年價格也不知道會咋樣,只能聽天由命了。”
河南省中牟縣冷藏保鮮協會會長劉少臣分析認為,由於冬天嚴寒,2015年種的大蒜減產15%,加上當年大蒜播種面積減少10%,造成今年中牟的大蒜批發價格從每斤3.7元開始一路上漲,漲到每斤5元以上,個別的能漲到每斤6元。而農民看到大蒜價格上漲,將手里的一部分大蒜留做了蒜種,這就再次推高了蒜價。
囤蒜者說:“風險太高,準備轉行”
價格上漲,囤蒜到底還賺不賺錢?近幾年,一些地方的囤蒜大戶掙了些錢,買了新車,建了新冷庫。河南一不願具名的囤蒜大戶透露,因為擔心大蒜行情漲跌不穩定,怕賠錢,其今年開始不再囤蒜,轉行做綠化工程了,“相對就比較牢靠、穩定。”
3年前專門將冷庫出租給囤蒜人、靠收取租金賺錢的中牟人黃興奇,如今也開始幹起了大蒜收購。不過,他告訴記者,剛開始囤蒜也賺了一些錢,但感覺風險還是太高,又準備轉行,“一些本地人貸款炒蒜,就像賭博一樣。做大蒜生意的人都是‘碰點兒’,誰也弄不準。”
對於目前大蒜市場的狀況,劉少臣分析指出,大蒜價格主要靠市場來調節,一方面市場上有大戶“炒蒜、攪局”,另一方面小戶在“上漲行情”影響下惜售。其實,“囤大蒜的人‘今年虧、明年賺’,總體上真正賺錢的只有20%左右,看不準行情的人還是占大多數。”
賣蒜者說:“價格‘水漲船高’,也賺不了多少”
在北京多個菜市場、超市,記者發現大蒜價格達到每斤10元左右。
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新發地菜籃子社區服務店里,大蒜價格為每斤10.8元。該店店長王先生介紹,大蒜的進價兩個月前還是每斤6塊多,現在已漲到了9塊多。“尤其,一個星期前價格漲得特別快,光一個星期就漲了2塊。”不過,他說,由於大蒜屬於調味品,不像其他蔬菜是“剛需”,目前店里的進貨量沒怎麽變,消費者的購買量也變化不太大。
“現在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我們賣10塊多,其實利潤也就是10%不到。”王先生說。
北京另一家直供果蔬批發零售的一體店里,大蒜價格為每斤9.5元。記者逗留近半個小時,發現店里買蒜的人很少,偶爾挑選大蒜的消費者最後也就只買了一兩頭蒜。徐大姐在店里當售貨員很長時間,她介紹道,店里大概每兩天會進一次大蒜,每次進100斤左右,但每天賣得也不多。
買蒜者說:“漲得多,只能買少點”
那麽,消費者是否願意為這一輪大蒜的“漲價”買單?至少在北京,記者發現不少買蒜的都“嫌貴”。
年過六旬的北京市民田大爺,正在一家社區服務店挑選大蒜。經常買菜的他介紹,對於他們家而言,大蒜就是調味品,平時買得不太多,偶爾買一次,基本也就是一兩頭。田大爺說,去年大蒜大概就是每斤5元,現在價格跟去年同期相比,貴了一倍。“這段時間漲得很快,我一個月前買的時候還是7、8塊一斤,這之後會不會便宜點還不好說了。”
北京市民趙大娘則說:“現在大蒜都貴得離譜了……兩三年前,大蒜最便宜的時候一斤1、2元就能買到,今年開始漲得厲害,上半年就已經幾塊錢一斤了,尤其近來這個月漲得特別快。”
趙大娘告訴記者,往年她經常買大蒜,而且每次一買就是一、兩斤,現在也就偶爾買點,買一次差不多夠吃一、兩頓就行。“現在價格漲這麽多,我也只好少買一點了,沒辦法。”
在專項督查的推動下,全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有了最新進展。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截至12月15日,全國實現“頒新停舊”的地市增加50個、縣增加311個,所有地市全部實現了“頒新停舊”,除西藏的部分縣外,其他省(區、市)的縣全部實現“頒新停舊”。 全國完成登記資料移交的地市增加81個、縣增加801個,不動產登記資料移交取得重大進展。
此前,官方披露的信息是,截止到今年11月20日,全國24個省(區、市)實現所有地市、縣“發新停舊”。
再往前的7月21日,全國335個地市、2855個縣區中,有170個地市、1451個縣市區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分別占比50.7%、50.8%。
國土部部長姜大明今年年初曾表示,2016年要重點抓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在基層落地,力爭年底前所有市縣頒發新證、停發舊證,2017年實現登記機構、登記簿證、登記依據和信息平臺“四統一”。加快推進農村房地一體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
市縣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進度逐漸加快,主要原因在今年國務院將其納入了專項督查之中。在國土督察機構近期派出的數十個督察組推動下,全國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頒發新證、停發舊證”的地方政府大為增加。
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是列入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專項督查的重點任務之一。國土系統各督察局於今年10月下旬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落地實施情況督察,將這項工作列入四季度重點督察任務。
“各地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充分運用好國務院專項督查這把尚方寶劍。”一位國土部高層曾如此形容專項督查的作用。
據國土部官員介紹,此次專項督察的對象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重點是市縣級人民政府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落地實施情況。專項督察結果報國務院,同時向省級人民政府反饋,工作進展緩慢的地區將予以公開通報或約談問責。
根據此前排定的“時間表”,2017年1月10日前,督察組提出工作不力或不作為地區清單和建議問責名單。2017年1月15日前,形成專項督察情況報告按程序報送國務院,同時抄送省級人民政府。
國土部要求,各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要毫不松懈、再接再厲,對個別資料移交工作落後地區繼續加大督察力度,確保年底前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落地實施督察任務圓滿完成。
由於印度總理莫迪11月意外廢除500及1000大額紙幣且後續新鈔供應不足,消費者被迫推遲了購買車輛的計劃,印度12月汽車銷量創16年最大單月跌幅。
根據印度汽車經銷商協會發布的數據,12月印度汽車銷售同比下滑19%至120萬輛,創2000年12月來最大單月跌幅。其中乘用車銷量下滑1.4%,而代表農村需求的重要指標——機車和摩托車銷量驟降22%,創歷史紀錄。
印度汽車經銷商協會會長馬瑟爾(Vishnu Mathur)認為,廢鈔令確實對汽車工業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這只是暫時的。2月1日公布的印度預算法案應該會采取措施改善居民收入,有望改變目前的局面。普華永道合夥人馬吉德(Abdul Majeed)則認為,當下消費者的主要想法依然是等待,這種負面情緒在未來兩三個月內很難扭轉。
汽車銷量下滑只是印度經濟受廢鈔令影響的“冰山一角”。上周公布的印度12月制造業及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同時低於50,進入萎縮區間,而這兩個行業占據印度經濟的60%。同時印度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2月中旬開始出現回落,當地民眾失業率開始上升。
上周五印度中央統計辦公室公布2016-17財年經濟增速預期為7.1%,遠低於上一財年7.6%的增速。德勤印度首席經濟學家查克拉瓦蒂(Anis Chakravarty)認為,雖然目前經濟活動呈現活躍跡象,但全年的經濟數據可能低於預期,經濟形勢預計在2017-18財年第二季度正常化。
《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後,電影主管部門重拳出擊,以執法必嚴的決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首批查出存在違法經營行為的326家影院實施嚴厲處罰。
經過深入調查核對,電影主管部門掌握了部分影院2016年以來瞞報票房的有關情況。根據《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於3月21日下文通報處罰結果,具體情況如下:
一、中影桐鄉嘉博影劇院等63家影院瞞報票房超過100萬元,情節特別嚴重,責令其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90日,視整頓情況由原發證的電影主管部門重新核發其放映許可證。
二、浙江杭州塘棲新世界影城等63家影院瞞報票房在5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情節嚴重,責令其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60日。
三、對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星鑫國際影城等110家瞞報票房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的影院,處以20萬元的罰款。
四、對90家瞞報票房在10萬元以下的影院,進行內部通報警示。
五、以上所有違法影院必須限期向片方返還截留片款,並書面報告瞞報票房、逃避監管的作弊手段;在省級電影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之下,由縣級電影主管部門對違規影院的主要責任人、關聯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六、溫州雁蕩院線、江西星河院線兩家公司違法影院數量多、占本院線影院比例大,暴露出嚴重管理問題。責令其即日起進行整改,整改期間不得開展新的影院加盟業務;視整改情況由原發證的電影主管部門重新核發其發行許可證。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指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電影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偷漏瞞報票房行為是電影行業長期以來的“痼疾頑癥”,嚴重破壞市場秩序,妨害產業發展。各級電影主管部門及文化執法機構要以堅定的決心,持續的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決不姑息,推動“電影市場規範年”專項治理行動取得實效。
據悉,升級後的國家電影數據平臺為電影市場監管及常態化的數據比對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繼本次通報之後,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對影院票房數據的核實工作還將持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