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國遊當心!羅馬半數餐館衛生不合格 被曝使用過期食品

意大利《晚郵報》近日報道,羅馬警方自2015年11月至今年10月檢查了727家餐館,其中多數位於羅馬古跡周邊。這些餐館半數衛生不達標,四分之一面臨關門整改風險。

警方在日本壽司店Oishi Sushi的食品儲藏間和備餐區發現老鼠糞便,在Osteria Coppelle廚房和收銀臺發現昆蟲,熟食店Franks地板臟亂如同加工廠。其他違規問題還包括,使用過期食品、清潔用品緊鄰食品存放等。

警方已將衛生不達標餐館通報給衛生部門。警方共開出521張罰單,罰款總額達到65.8萬歐元(約合485萬元人民幣),沒收了大量不合格食材,包括大約2750升油、2300公斤肉類和1430公斤魚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30

“雙11”來了別急著買買買!當心“定金”和“訂金”陷阱

“雙11”臨近,電商平臺一些商家紛紛采用低價預售商品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據中新社報道,專家提醒,在購物時應分清“定金”和“訂金”的區別,謹防消費陷阱。

有媒體近日報道稱,湖北省工商局發布消費提醒,以格式條款規定預付款(訂金)不退屬霸王條款,不符合法律規定,應堅決予以抵制。

根據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網絡集中促銷組織者不得采用格式條款設置訂金不退、預售商品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自行解釋商品完好、增加限退條件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據了解,“雙11”期間,電商平臺部分商家會舉行商品預售活動。根據商家要求,消費者只有先預付訂金,才能低價預購指定的促銷商品。若消費者未在規定時間內支付尾款,則訂金不予退還。

多位專家指出,商家根據規定“不退定金”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不退訂金”,則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

“定金”和“訂金”有何不同?

消費者在購物時應註意分清“定金”和“訂金”。那麽,這兩者究竟有何不同?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指出,定金屬於一種法律上的擔保方式,對消費者和商家都有約束力。在支付定金之後,如果消費者不履行簽訂合同的義務,則無權要求退還定金。同樣,如果商家違約,則需要向消費者賠償雙倍定金。

《擔保法》明確規定,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訂金對消費者和商家的約束力非常弱,在法律上是不明確的,也是不規範的。”趙占領說。

北京清律律師事務所主任熊定中表示,定金具有明確的懲罰性意味,比如,如果違約則無法拿回定金;而訂金只是以口頭或其他方式表達某種意願,雙方都可以毀約。

消費者在參加預購活動時,除了看清“定金”兩個字,是否還需要跟商家簽訂“若商家不供貨,則雙倍返還定金”的合同呢?

熊定中說,上述內容在法律上已經有明確規定,只要商家使用“定金”字眼,就應當遵守相關要求,不需要另簽合同。

何為“格式條款”和“霸王條款”?

湖北省工商局提到“以格式條款規定預付款(訂金)不退屬霸王條款”,這里的“格式條款”和“霸王條款”應當如何理解呢?

先看格式條款,趙占領說,格式條款是指當事人為重複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比如,在電商網站上註冊賬戶時簽訂的用戶協議就屬於格式條款,由網站事先擬定,消費者不能修改。

“在格式條款中,有時存在商家過於強調消費者的義務,而降低自身責任的情況,”熊定中說,根據法律規定,格式條款里面涉及到上述情況的內容是無效的。

再看霸王條款,熊定中指出,“不退訂金”是霸王條款的典型表現。根據這一條款,如果商家不供貨,只需要把訂金退回去,而如果消費者不想買,則無法拿回訂金。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商家可以無責任地毀約,消費者卻不可以,這明顯是不對等的。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認為,不退訂金的行為違反了契約精神。由商家事先擬定條款,消費者沒有話語權,消費者只憑網上的圖片就交付訂金,又無法退回,消費者與商家信息不對稱、財力不對等,不符合契約公平。

劉俊海同時提醒消費者,面對“雙11”眾多促銷活動,不要盲目相信部分商家誤導性的營銷,購物時應當保持理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43

“黑客”販賣個人信息10億余條 遇到這八種情況要當心

從今年9月份以來,山東省公安機關查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21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60余名,其中查獲銀行、電信、快遞等行業故意泄露公民信息人員10名,抓獲專業網絡黑客21名,繳獲信息20余億條。

其中,青島抓獲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嫌疑人韓某某,其利用黑客技術非法入侵郵政、醫療、航空等部門管理系統百余家網站,竊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10億余條。

16日下午,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該省公安廳副廳長槐國棟如是介紹。

根據此前公安部發出的信息,韓某某初中期間自學黑客技術,2014年開始入侵網站,利用“黑客”工具非法獲取網站後臺登陸密碼後上傳木馬程序,對入侵網站文件進行操作,並下載網站數據庫數據。

截至案發,韓某某利用“黑客”技術非法入侵了航空公司訂票服務系統、貴金屬交易平臺、醫療中心、職教中心等數百家網站,竊取各類公民個人信息數據10億余條,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數據獲利20余萬元。

槐國棟說,截止10月底,山東省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759起,同比上升226%;抓獲犯罪嫌疑人1293名,同比上升68%;打掉團夥188個,同比上升47%;集群戰役第一批10串主攻案件已經成功偵破9串、4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8名,查扣凍結資金1600余萬元。

在此次發布會上公開了8個電信詐騙案例,其中引人註目的是,電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竟然膽大到利用大軍區工作人員的名義行騙。

“2016年7月14日,淄博市臨淄區某公司被人冒充濟南軍區工作人員,以代購武漢森森公司專用設備名義詐騙現金8萬余元。”槐國棟說,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專案組民警確定了6名犯罪嫌疑人,並赴湖北武漢,成功抓獲胡某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經審訊,該犯罪團夥先後在山東、遼寧、寧夏、廣西、江蘇、上海、北京等省市詐騙作案50余起,涉案金額300余萬元。

根據槐國棟的介紹,相關部門在防止電信詐騙方面工作力度很大。同時也說明,相關部門在預防、中止、阻止電信詐騙方面還有很大空間。

槐國棟說,山東省省市兩級反詐騙中心已於9月底全部建成投入運行,在全國率先完成省市兩級反詐騙中心建設任務。其中,省公安廳聯合省通信管理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監局建成省級反詐騙中心,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和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全部派專業人員進駐,合署辦公,引進各部門數據資源,“現場會商快速反應、詐騙電話快速攔截、涉案資金快速止付”服務實戰效能已經顯現。

槐國棟舉例說,在10月8日,省中心通過工作發現,滕州秦某某疑似被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實施詐騙,隨即啟動快速反應機制,指揮當地公安機關快速派員查找,在某銀行門口將準備給詐騙分子匯款的秦某某找到,成功阻止轉款。

11月3日,省中心發現濟南80余歲老人尹某某疑似被正在與詐騙分子聯系,公安機關迅速行動,在查找的同時,持續撥打受害人電話,終於在犯罪嫌疑人為切換身份暫時掛斷電話的一瞬間,撥通了受害人手機,成功勸阻轉款,避免多年積攢的6萬元“養老錢”被騙。

11月10日,山東某公司被人冒充領導指示公司財務人員匯款詐騙45萬元。濟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迅速查詢資金流向,將犯罪分子三級轉賬賬號錄入公安部止付平臺,省中心僅用幾分鐘時間,就將被騙資金全部止付,並成功止付外省涉案資金,合計185萬余元。

山東省公安廳提醒“六個一律”:只要一提到銀行卡,一律掛掉;只要一談到中獎,一律掛掉;只要一談到公檢法或領導幹部要求轉賬匯款的,一律掛掉;所有讓點擊鏈接的短信,一律刪掉;微信不認識的人發來的鏈接,一律不點;一提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掛掉。

山東省偵破電信詐騙8個案例:

1、濟南破獲“7.15”特大電信詐騙系列案。2016年7月15日,山東某公司會計在QQ群中被冒充公司老總的犯罪嫌疑人詐騙,先後轉賬535萬元。案件發生後,濟南市公安局以及歷下分局抽調警力60余人成立聯合專案組,立即開展偵查工作。專案組先後奔赴煙臺、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行程6萬余公里,凍結涉案資金120余萬元,成功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現已初步查明:“7.15”特大詐騙案是由以廖某某為首,張某某、李某某為骨幹的廣西賓陽籍詐騙犯罪團夥所為,該團夥網上購買該公司人力資源信息後,組織人員通過植入木馬病毒、冒充領導實施詐騙,誘使受害人轉款,並通過境外博彩公司開展洗錢、轉賬、提現。

2、青島破獲“9.23”假冒教師醫生詐騙學生家長系列案。2016年9月23日,青島群眾徐某某被人謊稱其女兒在學校摔傷急需手術費,詐騙1萬元。案件發生後,青島市局、市北分局成立30余人組成的專案組開展偵破工作,於11月3日淩晨在福建泉州、廈門等地開展集中抓捕行動,成功抓獲郭某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破獲青島、江蘇、浙江等地案件20余起,涉案價值20余萬元。

3、淄博破獲“7.17”冒充軍人電信系列詐騙案。2016年7月14日,淄博市臨淄區某公司被人冒充濟南軍區工作人員,以代購武漢森森公司專用設備名義詐騙現金8萬余元。案件發生後,淄博市公安局和臨淄分局成立專案組,開展集中攻堅。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專案組民警確定了6名犯罪嫌疑人,並赴湖北武漢,成功抓獲胡某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經審訊,該犯罪團夥先後在山東、遼寧、寧夏、廣西、江蘇、上海、北京等省市詐騙作案50余起,涉案金額300余萬元。

4、濰坊破獲“1.11”虛假彩票網站系列詐騙案。2016年1月11日,安丘市群眾翟某某被一虛假彩票網站以賠小贏大的方式引誘其投入現金110.5萬元,後發現被騙。案件發生後,濰坊、安丘兩級公安機關高度重視,由刑警支隊牽頭,組織多部門全力靠案,開展研判。專案組民警先後在福建、雲南、河南三省六市集中收網。截至目前,共抓獲首犯余某某、網站管理員阮某某,代理公司謝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54名,查扣、凍結涉案資金1300余萬元。

5、泰安破獲“7.19”盜刷銀行卡系列案。2016年6至7月,肥城市公安局先後接到劉某某等人報案稱:其通過小廣告聯系到自稱民生銀行員工的犯罪嫌疑人開辦POS機,後對方又以POS機交易流水不足為由將POS機收回。POS機收回後劉某某等人發現曾在POS機上刷過的銀行卡均被盜刷,盜刷總金額20余萬元。案件發生後,泰安市公安局組織民警經艱苦工作,相繼在福建省福州市等地將犯罪嫌疑人趙某某、薛某某等10人抓獲。經查,該團夥詐騙山東、北京、福建、山西、河南等地群眾300余人,涉案價值1000余萬元。

6、威海“4.19”冒充軍警系列詐騙案。2016年4月19日,乳山市王某某被人以承包工程、購買軍用帳篷為由,詐騙19.8萬元。案件發生後,威海、乳山兩級公安機關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工作。經工作,專案組民警在河南漯河抓獲呂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另外兩名犯罪嫌疑人賽某某、齊某某被河南郟縣公安機關抓獲。

7、德州破獲“5.26”辦理信用卡系列詐騙案。2016年5月26日、6月2日,平原縣連續發生兩起電信詐騙案件,對方以能辦理信用卡為名實施詐騙,案值1.9萬余元。案發後,德州市公安局迅速成立專案組,相繼在湖北隨州、孝感、內蒙古呼和浩特將犯罪嫌疑人葉某某等7人抓獲,扣押銀行卡160余張,現金20余萬元,作案用POS機、手機等物品一宗。經審訊,犯罪嫌疑人葉某某、曾某某供述,該團夥通過在網上購買受害人信息,給受害人打電話,以給受害人辦理信用卡需要繳納“卡費”、“點費”、“做流水”等方式實施詐騙,被害人涉及全國31個省、市,總計1700余名。

8、濱海破獲“7.16”冒充收藏協會系列詐騙案。2016年7月16日,勝利油田渤海鉆井公司職工劉某某被犯罪嫌疑人冒充山東省收藏協會下屬部門,向其推銷收藏品,承諾所售物品經鑒定後該物品會大幅升值,先後5次以交付現金的方式詐騙8萬余元。濱海公安局經工作,先後將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經查,該團夥通過冒充山東收藏家協會工作人員,以推銷收藏品,承諾高價回收的形式實施詐騙,受害群眾100余名,涉案價值200余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44

去日本旅遊要當心了!銀行卡盜刷大案頻發 中國遊客受害

銀行卡境外盜刷雖已不是新鮮事,但日本近日曝出的盜刷金額仍令人震驚。《讀賣新聞》17日報道,自今年春季後,不法分子使用偽造或他人名義的銀聯卡在日本各大銀行的自動取款機(ATM)上前後共取出超過10億日元(約合6300萬人民幣)現金。截至17日,日本警方已逮捕4名涉案的中國臺灣籍犯罪嫌疑人。

據新華社報道,隨著赴日中國遊客增多,日本添置了許多接受銀聯卡的支付終端(POS機)和ATM機,但安全支付對策的滯後卻使盜刷犯罪在日本頻發。日本警方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對策,日本可能成為全球銀行卡犯罪天堂。

盜刷“大案”頻發

日本警方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調查使用境外卡進行ATM交易情況中發現,從今春起,至少有10億日元被人用偽造或他人名義的銀聯卡取出,而這些被盜刷的錢,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賬戶。

日本警方以盜竊嫌疑逮捕了4名犯罪嫌疑人,他們涉嫌在日本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瑞穗銀行等三大主要銀行的ATM機上非法取出大額現金。日本警方認為其背後可能存在海外犯罪組織,目前正繼續就此展開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犯罪金額可能進一步增大。

日本警方稱,被盜刷的主要是中國大陸借記卡賬戶,其中部分賬戶據稱被專門用於存儲詐騙贓款。日本警視廳認為,犯罪集團為躲避中國國內有關部門搜查故意選擇在日本取出贓款。

今年5月,日本發生過另一起大額盜刷案件。一張南非銀行的偽造卡在短時間內從日本全國各地的1700臺便利店ATM機中取走了18億日元(約合1.14億人民幣)現金。這起案件被查明與日本黑社會有關,日本警方逮捕了100多名負責取錢的日本人和涉案黑社會成員,相關調查仍在繼續。

“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已經成為ATM犯罪的目標,”日本警方一名官員坦言。

安全措施滯後

在大量中國遊客赴日消費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日本賣場、商店以及ATM機開始接受中國銀聯卡交易,在很多商場使用銀聯卡消費還可獲得5%的優惠。不過,銀聯卡消費的普及並未帶動付款設備的升級,境外交易安全措施滯後、隱患重重。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銀行卡主要分為IC卡(芯片卡)、磁條卡以及芯片磁條複合卡。IC卡安全性高、難以偽造,但IC卡讀取器在日本很多商店並未普及,也因此,安全性差的磁條卡在日本擁有廣闊空間。據警方調查,犯罪嫌疑人非法取款時使用的都是偽造了磁條的銀聯卡。《讀賣新聞》援引經濟產業省數據稱,使用芯片卡交易的比例歐洲為98%,亞洲各國為56%,而日本只有17%。

今年5月後,日本各家銀行開始限制境外銀行卡單次消費額,希望以此減少盜刷案件。但是辦案的日本警方一名官員指出,商家POS機和銀行ATM一天不淘汰磁條卡、改用芯片卡,盜刷現象就不會根絕。

“如果不采取根本性對策,日本可能會成為全球銀行卡犯罪的天堂,”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12

監管處罰重心轉向自然人 上市公司董監高要當心

近期,監管層正在研究加大對董監高及中介機構的責任,強化對違法違規責任人的經濟處罰和責任賠償,以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的核心環節,信息披露違法也是資本市場三大違法類型之一。究其背後,違法成本過低是主要原因之一。除了行政處罰輕、民事索賠難、刑事追究不到位,處罰落點重法人輕自然人也是一大問題所在。

“上市公司作為法人主體, 其違法行為是由股東、董事、監事、高管等自然人幕後操縱實現的。目前投資者索賠對提高違法成本有明顯幫助,但是索賠一般都是起訴公司而非股東或董監高,賠償責任落不到自然人身上,威懾力還是有限的。”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臧小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在賠償投資者之後,還有一個環節一直都被忽略了,那就是選出股東代表來代表上市公司向有責任的個人高管來追償,即進行股東代表訴訟。不過在她看來,隨著法制環境的完善,特別是以投服中心為代表的公益性組織的活躍,未來股東代表訴訟也可能會漸成趨勢。

板子打到“人”身上

監管層對違法案件當中自然人的責任越來越重視。2017年2月3日,證監會公布了對益盛藥業(SZ.002566)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主體除了上市公司之外,還包括董事長、董秘等21名責任人,幾乎覆蓋公司全部董監高。不過,這只是去年以來眾多違法案件當中非常普通的一例。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證監會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8824號建議中有關完善退市制度的建議進行了答複。退市過程涉及多方利益,監管層關註的是責任追究及投資者賠償,不能“一退了之”。

證監會表示,將落實對公司負有責任的董監高及相關中介機構的法律責任,投資者賠償方面著力優化方便投資者獲得民事賠償的機制和途徑,研究完善對退市違法違規責任人的經濟處罰和責任賠償機制,強化對違法違規責任人的經濟處罰和責任賠償,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目前對違法案例中上市公司責任的追究已經比較成熟,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或法院作出相關判決後,投資者就可以啟動索賠。按照法律規定,證監會罰款金額一般有60萬元上限,單以行政處罰而言,威懾力較為有限。不過近年來A股市場投資者通過法律維權的意識不斷提升,索賠案例、人數、金額都有較大提高。

比如海潤光伏,公司截至2016年12月31日,總計收到728起證券虛假陳述股民索賠案件,訴訟金額達到1.45億。這一金額對上市公司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海潤光伏今年1月25日發布業績預告稱,2016年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人民幣-3.8億元~-4.8億元。

臧小麗律師告訴記者,對於被處罰的高管或股東,投資者也是可以起訴的,但是對個人高管的起訴實踐中存在一定障礙。首先,難以獲得涉案人員完整的個人信息,起訴到法院也很難被受理。第二,難以獲知被訴個人的居住信息及聯系方式,且就算獲得了也可能是一個非實際居住地址,因此法院只能對案件進行公告。“公告的時間非常漫長,起訴要公告、開庭也要公告,一個公告期就是兩個月,案子就會被拖的遙遙無期。”

另外,投資者是作為公司股東去起訴的,與涉案的股東或高管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起訴高管僅是連帶賠償責任,因此投資者單獨起訴高管的意願並不高。

她建議,由社會公益性組織比如投服中心,可以在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索賠訴訟完成後,作為股東代表,代表上市公司,向有責任的大股東或董監高再進行追償,讓最終的責任人真正負起責任。

他山之石——董責險

董責險的概念進入國內已經多年,但是發展非常緩慢。上海市金融法研究會副會長方樂華此前曾表示,在法治不健全的環境下,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人承擔的風險小,也就缺少投保的意願。

2016年證監會對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做出從重處罰,為了便利投資者索賠,其保薦人興業證券業組織進行“先行賠付”。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先行賠付制度還缺少救濟方式,存在法律缺陷。

“依據現行的先行賠付制度的設計,首發證券企業及其控股股東、董監高等,都是賠付的買單人,其實,讓這些相關人投保董事責任保險,在處罰決定生效後,由保險公司出面理賠,也是一項應當考量的方案。”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宋一欣告訴記者,與上市公司相比,起訴自然人往往是比較難的,會遇到更加明顯的對抗性,不配合。而引入保險制度,既能減少“無力賠付”的情況,也能促進公司治理機制。

他告訴記者,從性質上講,董事責任保險屬於一種特殊的職業責任保險。在海外,董事責任保險被認為是“將軍的頭盔”,是公司良好風險管理的表現。集團訴訟與董責險制度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對公司治理的制衡作用。

董事責任保險,也稱“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是指由公司或者公司與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同出資購買,對被保險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公司管理職責過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為不當(其中不包括惡意、違背忠誠義務、信息披露中故意的虛假或誤導性陳述、違反法律的行為)而被追究其個人賠償責任時,由保險人負責賠償該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進行責任抗辯所支出的有關法律費用並代為償付其應當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的保險。

董責險的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包括公司、董事、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現在所有A+H、A+B的上市公司董監高都購買了董責險。”宋一欣稱,國內此前已有相關理賠案例,比如廣汽長豐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2011年公司支付投資者索賠金額98萬元,但因為提前已購買董責險,公司最終獲得保險公司理賠80萬。

隨著法律條件的完善,以及監管處罰重心的平衡,上市公司股東及董監高也不得不更加小心。

“對中國內地而言,監管法規還處在發展階段,中國證監會在推進市場改革的同時,強力監管也使投行、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IPO過程中承擔了重大責任。”美亞保險(AIG)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鄭藝(Eric Zheng)對第一財經表示,新趨勢的出現,要求上市公司越來越需要仔細審視其董責險計劃及需求。

他告訴記者,目前僅有約10%的A股上市公司購買了董責險。不過可以看到,一些海外上市中國公司的醜聞促使越來越多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意識到董責險的重要性。隨著中國IPO規則的改革,中國A股上市公司也可能會面臨類似的情況,尤其是當前A股市場正從審批制向註冊制轉變。

“董責險會激勵公司高管去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努力,而非僅僅是為了追求一個最安全的目標。”鄭藝以美國市場為例解釋稱,最優秀的董事往往也最為熟悉董事會的職責、義務及潛在的責任。這也意味著對於這些人來說,購買董責險成為他們決定是否加入公司董事會的先決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董責險能幫公司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加入董事會,從而提升公司治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86

當心!齊星百億債務發酵,擔保公司不止西王一家

輝山乳業(06863.HK)債務警報尚未解除,齊星集團的百億債務問題又開始發酵。截至3月29日收盤,與之有關的西王食品(000639.SZ)跌停後停牌,齊星鐵塔(002359.SZ)大跌9.02%。

西王食品(000639.SZ)日K線

第一財經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鄒平方面日前召開債權人會議,起草了《齊星集團有限公司銀行業債委會合作公約》,其中數據顯示,僅銀行業方面,齊星集團的債務就超過70億元。有知情人士透露,齊星集團還有很多社會欠債,大約在40億元左右。

齊星集團的百億債務危機也使得山東鄒平縣的區域性金融風險受到關註。早在3月初,就有做空機構對同屬“鄒平板塊”的中國宏橋(01378.HK)開炮。3月21日,中國宏橋與其存在關聯的魏橋紡織(02698.HK)同時發布延遲刊發2016年業績的公告。3月22日,兩家公司同步停牌。

第一財經記者還發現,齊星集團與鄒平電力基本屬於一家。有當地人士認為,這是全國唯一沒有上交的地方國有電網公司。

鄒平方面29日針對媒體報道發布消息稱:齊星集團出現暫時性流動緊張,其發電、鋁業等板塊盈利能力強,市縣兩級政府正積極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企業自身也在全面改革。

然而,二級市場投資者關心的是,未來是否會踩中輝山、齊星這樣的“地雷”。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的信息是,為齊星擔保的並不止西王集團一家。

前身是國企

按照齊星集團官方網站的介紹, 齊星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95年2月,是一家以鋁產品深加工為主業,並涉及鐵塔、新材料、金融、地產等領域的大型民營企業。

新華社2003年11月的一則報道透露了齊星集團的“前身”:經省市有關部門和鄒平縣政府批準,鄒平電力集團正式更名為山東齊星集團。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齊星集團與鄒平電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齊星集團長期占用鄒平電力15億元的資金,鄒平電力並給齊星集團擔保15億元的貸款,一筆10億元的資產證券化債權也是由鄒平電力擔保的。

雖然齊星集團如何從“國企”變成現在這種狀況還不得而知,但發電資產仍屬優質資產。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這樣描述:齊星集團熱電板塊的經營主體為鄒平齊星開發區熱電有限公司、鄒平縣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齊星長山熱電有限公司。2015年度,發電實現收入14.73億元,毛利潤1.32億元,2016年1~6月份,發電實現收入6.45億元,毛利潤0.64億元。2015年度,供熱實現收入1.28億元,毛利潤0.24億元, 2016年1~6月份,供熱實現收入0.81億元,毛利潤0.16億元。

同時,“公司電力通過鄒平縣供電公司上網銷售,經與鄒平供電協商,所售電力優先保證公司內部使用,富余電量通過國家電網銷售給最終用戶”。

涉及大量股權質押

第一財經記者29日撥打齊星集團董事長趙長水的電話,沒有被接聽。

奇怪的是,根據相關材料,直到去年齊星集團還是有盈利的,不知為何走到了需要召開債權人會議討論債務的這一步。

根據相關公開資料,齊星集團2015年總資產180.81億元,凈資產64.62億元,營業收入111.15億元,凈利潤4億元。2016年1~6月份,齊星集團總資產181.57億元,凈資產65.63億元,營業收入54.61億元,凈利潤1.01億元。根據西王集團2016年年報,總資產477.94億元,凈資產167.01億元,營業收入305.04億元,凈利潤3.63億元。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齊星集團之所以走到這一步,“短貸長投”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來自齊星集團官網的消息這樣描述當前狀況: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齊星集團踏上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開局之年。齊星集團將緊密團結在縣委縣政府周圍,堅持穩中求進、和諧穩定的工作總基調,在穩固現有主要產業的同時,通過轉變作風、細化管理、節能降耗、創新思路等措施,做精做細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確保經濟指標平穩增長,推進發展質量優化提升,促進轉型升級不斷加快。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齊星集團債務時發現,齊星集團及其參股控股公司質押大量股權進行融資,民生銀行濟南分行是其主要融資渠道。

其中,齊星集團質押給康富國際租賃7516萬股,旗下金鼎租賃有限公司質押給山東信托1.3億股,鄒平電力集團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5200萬股,鄒平齊星開發區熱電有限公司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1億股,山東齊星長山熱電有限公司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9450萬股,鄒平鋁業有限公司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3000萬股,山東無棣齊星高科技鋁材有限公司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1億股。

風雨中的“鄒平板塊”

隨著齊星事件的發酵,“鄒平板塊”的風險在二級市場開始顯現。

首先“中槍”的便是西王集團。29日,西王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西王食品大幅低開後跌停。午前盤中兩次打開跌停,但走勢依然很弱。在香港上市的西王置業(02088.HK)和西王特鋼(01266.HK)則分別出現了下跌5%和收平的走勢。

午間,西王食品發布了臨時停牌公告:因西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西王集團有限公司發生重大事項,對公司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經公司申請,該公司股票自3月29日下午開市起停牌,待公司刊登相關公告後複牌。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西王食品之所以如此表現,主要考慮到市場對西王食品的控股公司西王集團涉及齊星擔保產生憂慮。

西王食品29日發布公告,就母公司西王集團與齊星集團的擔保關系做出說明:“截至目前,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及下屬子公司提供擔保余額為29.073億元,所有擔保已全部追加風險緩釋措施,公司不存在單獨為齊星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的銀行借款提供擔保的事項,均采取追加股權質押、房地產、機器設備抵押以及反擔保措施,整體風險可控。”

公告同時稱,根據擔保業務細分,其中:鄒平縣供電公司作為共同擔保人的擔保金額10.275億元;有機器設備、房產、土地等資產抵押的擔保金額為5.568億元;根據反擔保約定齊星集團持有鄒平頂峰熱電有限公司15%的股權及其分紅歸西王集團所有,其股權賬面價值0.8085億元;扣除上述有風險緩釋措施的擔保余額為12.4215億元。同時,這部分擔保全部由齊星集團及控股子公司(鄒平鋁業有限公司、鄒平齊星開發區熱電有限公司、山東齊星長山熱電有限公司)和趙長水夫婦作為共同擔保人擔保。

另外,在上述擔保業務中,追加齊星集團房地產抵押的評估價值高於擔保金額的差額為3.727億元,扣除該差額部分後的風險擔保余額為8.694億元。因此,西王集團真正對齊星的風險擔保不超9億元。

事實上,為齊星擔保的還不止西王集團,還有泰山鋼鐵、宏誠集團、偉業集團。這些企業都面臨著擔保風險。

除了齊星和西王兩大集團,同屬“鄒平板塊”、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宏橋與魏橋紡織21日發布延遲刊發2016年全年業績的公告,隨即在22日一早同步停牌。兩家公司對業績延發的解釋均是公司需要更多的時間處理核數師就年度審核工作提出的問題。

有媒體報道稱,有做空機構3月初對中國宏橋“開炮”,稱其財務業績異常、發電成本不真實、漏報81億氧化鋁成本及隱藏關聯方收購事項。受此影響,中國宏橋股價當日暴跌8.33%。根據魏橋紡織披露的股東信息,魏橋紡織大股東為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而該公司的董事長正是中國宏橋董事會主席張士平。中國宏橋與魏橋紡織屬於同一控制人下的關聯關系,因此也難免受到做空事件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08

共享單車退押金 當心不法分子以“輸入驗證碼”為由行騙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22/1155648.html

新華社天津10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共享單車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一些不法分子也瞅準了市民想退回共享單車“押金”的“商機”。360手機衛士發布安全播報提醒說,共享單車退押金時,當心不法分子以“輸入驗證碼”為由行騙。

目前多個互聯網支付平臺針對部分共享單車品牌,推出憑信用免押金服務。很多人欲退回押金,嘗試免費騎行。但近期,很多人反映,在辦理押金退款業務時遭遇假“客服”騙局,個人押金未退成,反倒損失了錢財。

據受害者王先生介紹,他在網上搜索“共享單車押金怎麽退”之後,得到一個以“131”開頭的手機號碼。他撥打該電話詢問如何退押金,對方自稱是客服工作人員,並要求加王先生微信好友。王先生同意好友請求後,對方謊報驗證碼為008983。隨後,按照對方要求,王先生輸入了自己支付密碼,不料卻發現自己微信賬號給對方轉了8983元,這才意識到被騙。

安全播報指出,許多詐騙分子在各類貼吧、知道問答等網站上發布虛假的共享單車客服電話,這些電話常以“-”、空格等符號為偽裝,如,0086-1310-0000-000。當用戶撥打電話後,不法分子會誘騙用戶輸入驗證碼,而所謂的“驗證碼”實為轉賬金額。

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提示說,如需辦理共享單車退押金業務,可以通過APP直接辦理,或撥打APP中標識的客服電話進行咨詢。對於網上搜索到的客服電話,切勿輕信,需在官網和官方APP中查詢驗證。另外,還可安裝安全軟件,識別和標記來源不明的電話,避免此類詐騙再次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30

用錢和權管員工的老總要當心

1 : GS(14)@2013-06-08 16:15:18

http://finance.sina.com.cn/colum ... /12081571986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