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罪名成立周三判刑 即時還押不準保釋

2月20日據香港電臺報道,香港前行政長官曾蔭權被裁定一項公職人員行為不當罪罪名成立,案件押後至星期三候判,法官表明,不太可能判曾蔭權緩刑,同時不準曾蔭權保釋,須即時還押。

曾蔭權下午由太太陪同步入法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40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因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被判監禁20個月

香港高等法院今日就前特首曾蔭權一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作出判刑裁決。法官陳慶偉表示,以2年半作為量刑起點,但考慮到求情內容及曾蔭權過去對特區政府的貢獻,減刑後判他即時監禁20個月,不獲緩刑。

至於曾蔭權面對的行政長官接受利益罪,由於陪審團無法達至有效裁決,法庭暫定於今年9月重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518

一百年後的金庸與特首

今日看到iM fb page一篇有關金庸的文章,指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看完有些感觸,值得深思。



話說八十年代金庸因起草基本法備受民主派批評,更說他有當香港特首的野心。金庸當時曾公開反駁︰「當特首有甚麼好?金庸的名與利相信都不會差過港督。今日全世界知道金庸的,應多過任何一位港督。一百年後,恐怕相差更遠吧?」。

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因為今天你叫大多數香港人數數有哪位港督,他們做過什麼大事情,恐怕有點難度,但金庸的貢獻,即使你不是武俠小說迷,也都會知道他寫過的小說,而且認識金庸的不只是香港人,而是全球華人。


一年多前曾經有匿名留言說了這樣的話:

讀者的質素,會不斷提升的,只要他們肯堅持。但不少看了看,覺得悶就不再看,所以我肯定會留低的,都是同路人。

以我為例,去年年頭首次接觸止凡兄這個blog,不看由自可,一看不得了,連追多晚,追了一個多月,終於把你那時的所有文章看過一次。受到閣下啟發,立下決心跟隨你的道路,一路至今有一年零四個月了。

如果比較起去年未受啟發前的資產水平(當然計及現在股價升幅),及受你啟發後的一連串財技操作,我總資產一年間上升了一百萬!我不斷向人介紹你這個blog,但從未有一個人向我表示感興趣看完所有文章。所以我認為,有時讀者同你的緣份未至已矣。有時我心想,除財商外,或許有東西叫「財緣」,就像去年年頭前活了30多年的我一樣,財緣未至,只能有限度儲錢,財緣一至,爆發力驚人。

在此再次感謝閣下啟發,恕我不能留真名,因為可能有其他朋友正在閱讀你的blog文。


止凡回覆:

其實不留真名也可以留個別名,專是來這裡用的名字,以便識別。

多謝你的支持,你的經歷令我有點感動,如果是身邊朋友,我一定要你請我食餐飯。的確,就算是我向朋友推介這blog,甚至是代購著作寄到府上,看也不看的還是不少,再推多幾推,人家隨時感到我hard sell什麼似的。按你所言,可能這就是「財緣」吧。


後記:

巴菲特曾經說過,你的一生有多大意義,並不取決於你有多少財富,而是到你死時有多少人愛你。我相信,一生的成就,未必取決於你在職場上爬得有多高,有多少財富,有多大的權力,而是你走進多少人的生命中,作出正面的影響。

金庸先生當年所提出的豪言,言之有理,因為他所寫的小說的影響力遠比一個特首更大,特首的權力雖大,但所謂「鐵打的衙門 流水的官」,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個職位而已。

為何我說看到有關金庸這篇文章有所感觸呢?又再提到一年多前blog友的一個留言呢?因為我看見自己工作的職位,即使成就再高,地位再高,賺很多的錢,但到退休時都不會有太多人記得我。當然這是常態,大部份的工作崗位也如是,沒有多少特別。

然而,這些年我越來越發現,以止凡身份所寫的文章,原來可以走進不少人心中,影響著不少有緣人,到我退下工作時,這些影響別人的烙印仍在。

巴菲特這些年做了很多事情,影響了很多人,包括他的投資理念與善舉,按他的定義,這些舉動比他本身累積的財富更有意義。

發財立品並不是「奉旨」的,我們看到不少有財有勢的人,擁有的就只是財富,賺錢賺到生命中最後一秒。今個年代我們還認識這些富豪,因為他們富甲一方,但過幾個世代就不會有人記起他們,正如我們不會記得宋朝、元朝的有錢人是誰,即使近代的利氏家族、何東家族,今天還很有錢,但也漸漸被人忘記中。

大家每天做的,除了賺錢,還有什麼?不如多點愛你身邊的人,影響身邊人,希望有更多人愛自己,在生命意義上看,這比賺錢更重要。

如果你有機會去幹一些好事情,令人們在一百年後都還會懷念你的話,這就要好好把握。我相信過多一百年,巴菲特這個名字還會被人提起,金庸亦然,因為他們曾經影響過無數生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68

特首辯論



特首辯論,引頸以待。我告訴學生,這一屆的辯論,該是回歸以來質素最高的。三位辯論員,各有特色,也各有長短。

如果用一場典型的辯論比賽來對號入座,林鄭最適合當「開辯」。講稿結構公整、內容齊備、演譯流暢清晰,為稍後的埋身肉搏擺下陣勢,滴水不漏。缺點往往卻是,穩陣有餘,亮點不足,沒有驚喜。

胡官,是絕佳的「第一副辯」。一副是一場辯論最重要的策略性位置,反應要快、狠、準。在對方開辯流麗地遊花園後,找出其主線當中最重要的漏洞,連根拔起。只要這一擊出拳到位,對方無以為繼,從此兵敗如山倒。這崗位,少一點歷煉、學識、轉數都做不來。

觀乎胡官以加國總理為例子,反駁林鄭的攻擊,引證無行政經驗反而不會堅離地,真是無得輸。一句「我們不單要connect,更要respect」,更是命中林鄭要害,把她恃才傲物、剛愎自用的本質表露無遺。

不過,一副往往是一場辯論中,最不起眼的。它沒有開辯那麼高貴大方,不及第二副辯有趣,當然亦未能享受結辯的壓軸氣場。一副是個先天不足、吃力不討好的三煞位。

至於鬍鬚曾,好明顯就是「第二副辯」。開辯起主線,一副打硬仗,評判聚精會神聽了半天,開始眼瞓,二副就來一個軟攻,四両撥千斤。幽默感、「punchline」是手到拿來的法寶。「參選是天機」、「我未考過第一」、「我自小習武,都幾打得」、「今日不談一國兩制,只談一生一世」……內容不是重點,風釆與魅力才是迷倒觀眾的真正原因。

學生問,那麼,他們哪一個,比較像結辯,可以為選舉埋單?這個嘛,只可惜,政治不同辯論比賽,較勁的不光是台上的技巧(甚至完全不關技巧的事)。唯有走着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75

“好打得”女特首林鄭月娥 | 完美人物誌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有人說,30歲前的女人的相貌是由父母決定的,而30歲以後的相貌則是由氣質修成的,那麽看30歲之前的林鄭月娥,確實一直不能稱得上是一位“美女”,但看看現在的林鄭月娥,卻能感受到歲月的仁慈。她精幹的短發,身上職業而優雅的套裝,臉上時常帶著微笑,一舉手一投足都讓人感受到她內心的堅定與強大。

2017年3月26日,在香港會展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林鄭月娥獲得了由1194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中的777票,成功當選第五屆香港行政長官,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女性行政長官。

與林鄭月娥共事過的同事,笑稱她為“墜落凡間的天使”,也有人說她有魄力、有膽識,甚至有點潑辣,經歷過選舉以後的林鄭月娥,變得更加謙卑,對不同意見也有了更好的包容性。

“小女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1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林鄭月娥,頒發任命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國務院第678號令。)

在林鄭月娥剛宣布參選特首不久,她選擇乘搭香港地鐵與市民會面,但由於平時都用私家車代步,不了解進港鐵的流程,初次用香港交通卡“八達通”進地鐵時鬧出了笑話,她站在入閘的地方顯得不知所措,需要助理提醒才順利進入地鐵站。

類似的事情不止一件,讓很多香港市民覺得,林鄭月娥不夠接地氣,實際上,這位優秀的領袖是所有特首中出身最草根的,林鄭月娥曾在電臺節目中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小時候住在香港灣仔唐樓的板間房,家里沒有書桌,只能用床當桌子做功課,她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都是考第一名,只有一次失手考第二名,回到家中大哭一場,反問自己“你為什麽不是考第一?”這件事情讓她記憶猶新。她畢業自香港傳統名校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不少校友對她的印象是文靜、分析力強、自信、低調和隨和。

擔任林鄭月娥競選辦副主任的陳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私下里大家都覺得,林鄭月娥是“墜入凡間的天使”,由於久居高位,在生活細節上可能都不如普通的家庭主婦,連坐地鐵買廁紙都鬧笑話,但是這些細節都不會改變她“服務人民”的天使本質。

從1980年開始,林鄭月娥就加入香港地區政府部門,最初在香港西貢區政務處做助理專員,1982年,她獲政府保送,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發展研究的一年文憑課程,並獲得獎學金,而她在英國期間,更神奇般地結識了她的先生林兆波。

林鄭月娥曾經在回憶當年跟林兆波相遇的過程時,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形容。原來,就在她剛到英國時候,買了一輛自行車,結果不到兩個星期就撞車了,是當時劍橋一個很大的新聞,學校報紙都有報道,林鄭月娥回憶,當時“腿斷了”,需要住院三至四星期。而林兆波就是看到了學校的新聞,跟幾名香港的學生一起探望她,隨後兩人就很自然地戀愛了。

林鄭月娥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說,自己是“小女人”,家庭成員對她而言非常重要,她曾表示,她在每一次升官之前,都會詢問丈夫和兩名兒子的意見,因為她身為問責官員,對自己甚至家人都有很大的壓力,而林兆波為了讓她沒有後顧之憂,很長時間都在英國照顧兩個兒子,而很多時候,林鄭月娥只能自己獨自一人留在偌大的官邸里,她曾在電臺節目中顯示過她作為女人的軟弱,“有時夜晚自己一個人,沒人陪看電視,真的很想有個肩膀依靠”。

陳勇稱,如果跟前三位特首相比,林鄭月娥最大的區別就是她的性別,現在整體社會越來越流行女性做領袖,尤其林鄭月娥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有慈母般的胸懷,比較容易去包容一些不同的聲音。實際上,在政壇上,對女性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如果女性落淚,比較容易獲得同情,但如果落淚的換成男性領袖,很可能會被罵成“軟弱”。

在整個選舉的過程中,陳勇認為,她在變回平民的過程本身,就讓她變得更加接地氣、更加謙卑,而面對很多不公平的抹黑,她都泰然處之,這也是對她未來施政的一個很好的體驗。

陳勇稱,林鄭月娥一直都有一顆服務市民的心,這是為何稱她為“天使”的原因。最特別之處在於,在此次選舉過程中,林鄭月娥堅持不參與任何形式的抹黑,面對其他人對她的人身攻擊,她都泰然處之,而她能得到777票的高票,代表她得到了相當的民望,這與她的隱忍有脫不開的關系,而她的隱忍也更加有利於團結各黨各派。

隨著選舉的結束,最近林鄭月娥的民意開始回升,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候選特首林鄭月娥的最新支持度評分為55.6分,支持率為48%,反對率為46%,令民望凈值由負8個百分比顯著上升至正2個百分比,與梁振英5年前候選初期時的民望相若。

3月26日,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中勝出後與家人合影。

有魄力的領導者

在林鄭月娥從政的37年里,曾經出任過香港社會福利署署長、發展局局長及政務司司長,也處理過不少爭議事件,被外界稱為“好打得”(實幹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葉國謙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他認識的林鄭月娥有魄力、有能力、有沖勁,外界都說她“好打得”,而他認為,她有自己的看法,也會聽取別人的意見。“也許有人會希望她再多聽取一些別人的意見,但經歷了這次選舉,她真的變得更加謙卑。”

葉國謙稱,林鄭月娥作為女性,很有自信,也非常努力,凡事都能親力親為,面對困難不會輕易灰心,也很有進取心,看著她一步步從政務官到行政長官,她的努力非常不易。香港現在被很多規矩束縛住了,拖慢了整個社會發展,而社會環境也趨於複雜,有很多困難,希望她可以帶來一個新的改變。

2007年7月,林鄭月娥由公務員轉為問責官員,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成立的發展局局長,上任第一件事就遇到了清拆天星皇後碼頭的事情,皇後碼頭是位於中環的一個公眾碼頭,由於中環的填海計劃,需要被拆卸,但保育人士就以拆卸皇後碼頭會破壞香港文化的傳承等理由反對,林鄭月娥親自到皇後碼頭,跟保育人士就碼頭去留問題進行辯論,是當時首名與保育人士直接對話的官員。

林鄭月娥最後堅持立場,強調“必須拆遷碼頭”,在辯論期間,保育人士希望向她遞交一幅以鮮血寫成的“一錯再錯”的血書,她直接起身離場,最終皇後碼頭在幾日後迅速清場,這一場戰役,讓林鄭月娥獲得了“好打得”的公眾形象。

在她的整個政治生涯中,最讓林鄭月娥有成就感的崗位,是她在2003年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當時她掌管每年300億港元的預算,又可以推動社會改革,完成她做學生時期的目標。她在任內,推行社會福利機構一筆過撥款(Lump Sum Grant),取代實報實銷制度,降低社工薪酬支出,也曾經順應香港的經濟衰退及通縮而調低“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的援助金額。

如果說,過去的林鄭月娥頗具鐵手腕,這次選舉則讓她的心更加柔軟。在今年3月17日,林鄭月娥原本答應去天水圍討論墟市政策及領展問題,但因為工作安排有誤,最終調整到了3月23日,她兩次就早前因溝通錯誤而失約道歉,並承諾如果當選後,不會再失約,而是會像之前一樣,定期與基層居民見面。

實際上,在競選特首以來,林鄭月娥親自出席了大約100場的“深談會”,與不同界別及政黨背景的選委會面,獲益良多,另一方面,她認為落區不應該只是選舉行為,而應該是官員的慣常行為。陳勇稱,林鄭月娥每次“深談會”都親自參加,令競選團隊都非常感動,說明她是一個很接地氣的領袖,如果說過去她的執政風格是比較潑辣的話,那麽透過這次選舉,讓她變得更加謙卑,也讓她更加有耐心地聆聽,哪怕意見有不同的地方,她也會很積極地進行回應。

務實的政綱

正因為經歷了選舉的多次會面,陳勇表示,由於林鄭月娥資深的政務官經歷,讓她的政綱看上去比施政報告還要完整,而且在下基層的時間里,她吸取了很多寶貴意見,並融入了政策中。

以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出的教育問題為例,她在政綱中提出,教育是用心的事業,但靠錢並不能解決教育界面對的所有問題,但不可否認,有一些業界面對的問題,是急需投放額外資源應對的,未來她會及時增加每年50億港元的教育經常開支。

而這些開支,主要用以確立幼師薪級表、改善中小學教師編制、把短期合約教席轉為常額教席、增加對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支援、改善學校硬體及軟件建設、資助高中畢業生升讀自資院校大學學位課程,降低學生的財務負擔。

陳勇稱,這樣的政綱充分體現了林鄭月娥務實的本質,這一份教育的開支,林鄭月娥耐心地聽取了教育界別的意見,並且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反映出她是一個會實際推動政策、對香港施政不錯的領袖。

為什麽名校出身的林鄭月娥會傾情於改變教育制度呢?香港知名教育公號教養女王聯合創辦人欣言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近幾年對香港教育的詬病已經上升到社會問題,小三推行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BCA)曾經引發了社會的大規模討論,這種評估的初衷其實是教育局的一次摸底,主要是為了了解各個學校是否達到了教育局的要求,但在實施過程中卻變了味。很多學校為了爭取名校名次,吸引更多家長追逐,開始瘋狂操練學生,讓很多學生壓力很大,整個社會因此也怨聲載道。

欣言稱,盡管林鄭月娥出自名校,但當時的情況完全不同,林鄭月娥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到英國留學,順利躋身上層社會,但是現在傳統名校的孩子,就很難有這種運氣了。“稍微有條件的家長都不會讓孩子留在公立學校,這說明香港本身的教育制度出了很大的問題。”欣言說。

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承認,近年,香港的教育政策在理念及執行上,都出現了問題,政府會全面檢視教育制度。在完成相關政策的全面檢視前,將擱置小三推行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BCA),為學生和家長減壓。

一名香港公立學校的老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公立學校在師資力量上很弱,很多老師都要身兼數職,語文老師兼體育課、體育老師兼英語課的情況經常發生,而且每天有大量的行政會議要開,讓很多老師精疲力竭。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經常性開支占整體比例由1997年的25%以上下降到21.2%,而香港特區政府教育開支占GDP的比例只有3.3%,但其他高收入經濟體都在5.5%以上。

葉國謙認為,林鄭月娥的政綱雖然準備時間不長,但她看問題非常透徹,完全抓住現階段香港的關鍵問題,那麽她就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在民生、經濟方面先努力做起來,因為目前香港社會撕裂比較嚴重,先有共識,拉窄彼此間的距離,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他相信,林鄭月娥的上任,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64

特首選舉的捐獻

7警案的捐獻, 曾因與社團有關的演藝界捐款而受到批評, 最終要退回捐款, 理由好簡單, 江湖人情債, 糾纏不清, 所以真的不論捐款人的動機, 花綠綠的雪花銀, 拒絕了會輾轉反側, 也受之不得。退休法官選特首, 接受捐款, 是否也要看對象呢? 明報今天報導了特首選舉的收支比較, 其中一段這樣講:

據胡國興申報文件,他獲署名「楊受成WILLPOWER GROUP LIMITED」捐贈現金3萬元,另捐贈者「Chim Pui Chung」亦捐現金50萬元,該英文姓名與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相同。胡國興獲1000元或以下捐贈的總數約為3.5萬元。(特首選戰胡官補貼逾百萬 葉劉30萬)

億萬富翁出選也會呼籲捐獻, 理由好簡單, 不是花不起錢而搞到去募捐, 而是顯示受到支持, 況且捐款人也會藉此攀點關係, 很多隱性的交誼發展也從此而起。當年梁振英候選, 競選團隊跟「上海仔」飯聚, 受到猛烈批評。胡官接受了其中兩位的捐款, 詹培忠曾坐監, 除了賭得豪, 言論出位外, 也不算身家不清白。楊受成是其中一位共捐7,777,777元給7警而遭退回的人士, 胡官又怎會接納他的捐獻呢? 胡官以前也處理過不少刑事案, 楊受成妨礙司法公正的上訴案例, 在2000年以前, 在相對比較少的妨礙司法公正案例而言, 楊受成案是必定引用的案例。另一宗由他引發的藐視法庭案, 也使他赫赫有名, 那是在英皇集團打工跳蹧到謝氏金融的林義鈞案(THE QUEEN AND LAM YIH JIUN, MICHAEL) (HCMA791/1995), 當時指控楊受成刑事恐嚇及非法禁錮林義鈞, 到了審訊時林義鈞「失憶」不肯指證, 被Paul Kelly判監6星期。胡官應該比其他人更清楚, 更加要避嫌。雖然胡官落敗, 雖然他自掏腰包百幾二百萬來補貼, 錢是他自己的, 花得起而享盡虛榮是個人選擇, 可是, 有人燒冷灶捐錢給他, 他卻有責任防止弄污名聲, 而不應來者不拒。

我無意針對胡官, 或者其他候選人也接納了一些黑金, 我只看到明報凸顯一些獻金者身分的報導也呻幾句, 如果我們覺得捐給7警那7,777,777元不妥當, 捐款來源相類的捐給特首候選人就更加不妥當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947

播諷特首歌 港台主持被炒

1 : GS(14)@2010-09-11 13:58: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439245


【本報訊】香港電台內部整肅範圍正在擴大。繼電視節目《頭條新聞》主持吳志森與曾志豪僅獲續約三個月後,電台節目《四手亂彈》於上周播出諷刺特首曾蔭權的歌曲《 Donald Tsang, please die》後,主持人梁東日前突接獲通知,節目被腰斬兼終止合約。港台聲稱,腰斬跟歌詞無關,純因「合作上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
腰斬《四手亂彈》突遭腰斬的《四手亂彈》,是港台第二台每晚 8時至 9時《思潮作動》系列節目之一,逢周三晚播出,主力介紹獨立音樂與小眾文化。懷疑惹怒高層那一集,在 9月 1日晚播出,梁東邀請文化人胡恩威做嘉賓。節目開始前,梁東播放了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訪問台灣誠品書店時「被迫」聽的《 Donald Tsang, please die》首 20秒,然後按停唱機開咪,再足本播放整首歌。當時胡恩威已笑說梁會被革職。
《 Donald Tsang, please die》是獨立樂隊「 my little airport」諷刺權貴作品,歌詞抵死,大受 80後及網民歡迎。本周三的《四手亂彈》原邀林奕華做嘉賓,但梁東在節目前一晚突接獲管理層通知節目腰斬,他與港台的合約更即時終止。原有節目時段由另一主持阿 O的《一口戲》臨時取代。
不少網民對《四手亂彈》突遭腰斬甚感可惜,批評港台自我審查。網民 Vicky慨嘆《頭條新聞》主持人被打壓,當權者連一個音樂節目也容不下,擔心本港言論自由空間越來越小。港台發言人表示,腰斬決定跟播放歌詞內容完全無關,今次安排純粹因為雙方合作上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
2 : oneirocriticism(809)@2010-09-13 16:06:09

樓上抽得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96

港府治樓 實用面積計呎價 特首:縮水樓引起憤怨 「連我都鬧埋」

1 : GS(14)@2010-10-14 23:50:35

【明報專訊】近年政府與地產商就賣樓透明度爭論不休,昨天政府再出招,建議立法規管銷售一手樓,並提出以實用面積作為公布呎價的唯一標準,以及限制樓宇「發水」上限不逾一成(另文),目的防止誤導買家,全面杜絕「搵笨」縮水樓。地產建設商會則指,要求新盤以實用面積計算樓價,普通單位呎價或因而急升,有需要教育市民分辨。
運輸及房屋局會將成立督導委員會,討論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並於一年內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委員會成員包括消委會、地產建設商會、測量師學會、香港律師會等代表。



一年內提出執行細節

外界關注日後樓盤廣告、宣傳活動時,會否公布「貨真價實」的實用面積呎價,以及賣樓價單是否只刊實用面積價格,否則如何「體現」實用面積作為公布呎價的唯一標準?據了解,政府暫時未有具體意向,冀交由督導委員會研究。由於最終定案會成為法律條文,督導委員會也會考慮,限制或要求某些做法時,具體是否可行。

特首曾蔭權在記者會中說:「我們用很多時間和發展商商討,但他們達不到共識。我對這件事是執著的。」他特別批評現時一手樓和二手樓全用建築面積,而非實用面積來講樓價,沒辦法讓買家公平比較哪個較便宜較好,「這樣是不要得的,全世界都沒用這種方法,但香港仍沿用」。曾蔭權指,買樓是一生人的儲蓄,「如果你說800呎,但買回來原來得630呎,縮水的,會好嬲,憤怨開始,連我都鬧埋」。曾蔭權坦言,相信發展商想幫手,但要他們達成共識很艱難,最怕有其中一個不聽話便做不到;又強調自己認真做這件事,「我不是明日走,我還有年幾兩年任期,如果事情沒進展,追都追到我啦」。

身兼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副主席的新世界發展(0017)執行董事梁志堅則認為,如果住宅單位今後以實用面積為公布價錢的唯一標準,問題是會「令樓價恍如被扯高、普通樓分分鐘都要2萬元一呎」。如果落實執行此措施,梁志堅認為當局之前要先「好好教育市民」。

「普通樓恐2萬元一呎」

中小型發展商亦有反對聲音。泛海國際(0129)執行董事關堡林認為,若以實用面積作為公布樓盤售價的唯一標準,此做法對發展商不是太公道;關指出﹕「現時買家購買住宅物業,所買的並非只是單位內籠本身,其實還包括屋苑的會所、園藝花園和其他住客設施等,而這些設施全部均需要由發展商出錢興建,所以售價如果只計單位內籠的實用面積,對發展商不是太公平。」

測量師林晉超指,若日後落實只列出實用面積呎價,雖然更有助買家清楚知道,買入單位真實面積,但亦改變了市場一貫以建築面積呎價,作為樓價高低的指標,相信市場需要時間適應。

(明報記者陳天賜、林可為、陳健佳報道)
2 : GS(14)@2010-10-14 23:50:58

發水上限縮至一成 窗台位勢減
                2010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政府收緊發水面積上限,由過去最高達30%,縮減至佔可建樓面面積最多10%。有建築師相信,發展商日後會減少大窗台,而且不會隨便興建露台、巨型會所。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副主席梁志堅表示,新措施對業界影響不大,他們會配合政府。有發展商希望政府進一步釐清,哪些項目可以發水。


料不會再濫建露台

私人樓宇的環保露台、工作平台、會所,現時不計入政府批出的可建樓面面積,但買家要付錢購買,發展商可以「淨賺」。但由明年4月1日起,發水面積將減至一成,其中最為人垢病的大窗台,會由現時最大可建闊度80厘米,縮減至25厘米。而露台、工作平台及地面以上的停車場即使可申請豁免,也只可豁免一半樓面,其餘要由發展商承擔,計入樓面面積。

香港建築師學會歡迎新安排,可減少非環保設施及減低發水面積。建築師吳永順認為政府做法恰當,「此措施有效限制大窗台,發展商也不會濫建露台,思考過才會做」。他又指地面以上的停車場,日後要計入樓面面積,「以後可能會建番停車場鰠地底,減少『蛋糕樓』。」但他直言,要控制「發水樓」,政府不只是限制發水面積上限,更重要是監察原本的地積比率。「如果原定的地積比率達到8至10倍,發水10%也很高。」

梁志堅:影響微 會配合

身兼地產建設商會的新世界(0017)執行董事梁志堅指現時政府已有規管物業的「發水」成分,以一般私人屋苑的住客會所為例,發水成分普遍在3%至5%;如政府進一步監管「發水」,相信對地產商影響亦不大,而業界亦會配合政府。長實(0001)地產投資董事郭子威認為,「發水成分由三成降到一成,不會令地產商今後只會買平價地皮,亦不會影響地產業界的投地意欲,因為發展商自己識計數」。

由於新措施在明年4月才生效,吳永順相信有不少發展商會「趕尾班車」,向政府遞交物業的建築圖則,希望建築最後一批寬免計入樓面面積的「有露台、窗台單位」。泛海國際(0129)執行董事關堡林也估計,會有發展商趕快在明年4月1日落實執行有關新規定前,趕快向當局「入則」,因為此舉可令發展商享有更大自由度。關續稱,政府亦應該進一步釐清,當商發展新項目時,有哪些設施和範圍可以「發水」,哪些不可以。
3 : GS(14)@2010-10-14 23:51:13

地產商眼光獨到 報告前紛沽新盤
  2010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儘管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針對樓市的新措施,但無礙地產商的推盤意欲,市場消息指,長實(0001)現正申請預售樓花紙、單位總數約1368伙的大圍名城2期,有機會於11月登場,估計意向呎價將較今年初開售的第1期調升一成、至接近1萬元水平,這亦是繼本月初馬鞍山天宇海極速沽清全部1143伙後,長實短期內部署開售的另一全新大盤。
30個月來「最火紅十天」

事實上,在特首昨日公布施政報告前,樓市於本月1至10日,經歷了過去近30個月以來,最為火紅的十天,除發展商積極推盤外,新盤銷情亦告火熱;除天宇海沽清全部1143伙、套現76億元外,上水貴價盤天巒亦於期間售出250幢洋房、套現額高達80億元,去貨速度之快是洋房屋苑所少見,連同九龍城御豪門、半新盤如奧運站帝㗖‧皇殿等,本月首10天,各主要新盤的售樓套現總金額,估計高達187億元。

接近長實的市場人士指,提供1368伙的名城2期(單位面積900餘至1300餘方呎),雖然仍在等候批發預售樓花紙,但有機會於11月登場。名城首期於今年3月發售,當時平均呎價為9000元;市場估計,名城2期整體均價會比首期調高一成至接近1萬元。

此外,新地(0016)的青山公路管笏星堤(459伙)、元朗寶業街項目(337伙),亦有機會於未來一個月內登場。
4 : 自動波人(1313)@2010-10-16 21:27:01

800呎買回來有630咁多?
長柒個首都,9百多呎,得5百多呎實度面積,得五成七咋!
5 : GS(14)@2010-10-17 08:58:10

4樓提及
800呎買回來有630咁多?
長柒個首都,9百多呎,得5百多呎實度面積,得五成七咋!


有無搞錯呀
6 : 龍生(798)@2010-10-18 01:36:13

連新地個上水個新盤, 都係得番5-6乘實用
而家總算撥亂反正, 但我覺得無咁易
如果真係成事, 呢個官員, 有資格問鼎特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14

醒特首表哥 益新地長實 揭新界王掠水網絡

1 : GS(14)@2010-10-25 07:50:00

2010-10-21 NM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新界王劉皇發,最近被揭多番漏報物業,又涉將農地非法改作野戰場,特首雖兩度力挺發叔誠信,但本刊發現,新界王濫權不止於此。

原來發叔為了幫地產商新鴻基地產開發屯門一個百億豪宅地盤,利用自己區議會主席的權力,沒讓反對工程人士會上發言,又同地產商假造民意,誤導區議會贊成興建通往樓盤的必經之路, 令新地在芸芸反對聲之中,可盡快動工。

由龍鼓灘窮小子,做到今天行政會議、立法會、區議會和鄉議局四大機構成員,新界王可算前無古人;風光背後,發叔與地產商和特首表兄關係千絲萬縷。

明明幾條村一直反對,區議會傾極都無結論,點解突然間變成一致通過o架?」住在大欖涌村的李慧明,一談起門前快將動工的新地豪宅地盤,便無名火起。

大欖涌村位於屯門掃管笏,背山面海,新地九九年先在旁邊的小欖建成豪宅帝濤灣,又在附近黃金海岸地段發展Park Season,預料明年落成,緊接的第三個區內豪宅,便是大欖涌。新地打算在這裡興建十八層高大廈和三層高洋房,提供約九百九十二個住宅單位,若以現時豪宅每呎破萬的價錢計算,樓盤市值至少一百一十六億。

這豪宅地段早於○二年經城規會批准,條件之一是新地須擴闊現有通往大欖涌村的單程路,方便運輸物資,而擴闊計劃因涉及遷走村內一個小型遊樂場,要提交上區議會討論。由於新盤戶數近千,不少村民擔心變成屏風樓,紛紛要求屯門區議會否決擴闊工程,變相煞停起樓。發叔去年便應新地請求,曾到村內游說,但不果。

今年七月,發叔在區議會使出撒手。「好多大欖涌村村民拉大隊到場旁聽,但發叔完全無諗過請村民發表意見。」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區議員說:「發叔只係俾新地個工程人員匯報工程內容之後,無俾其他人再舉手發問,就自己為件事做總結。」

當日旁聽的村民胡木林大吐苦水:「我聽到谷住條氣!發叔一個人自己度講,話發展對條村點樣好,跟住佢就建議刊憲,話有反對意見,之後再提出都得o架,而家唔使傾喇,傾下一個議題啦,有兩個議員舉手想發言,佢都扮睇唔到,完全都唔俾人講!」

區議會會議紀錄清楚記載發叔一錘定音:「我建議先將呢項工程刊憲,唔表示發展項目就可以展開,只係依法辦事,透過法律框架,讓公眾人士可以正式提意見 ……。」

為何發叔欲急急刊憲?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說,刊憲等於將工程項目推入法定程序;刊憲前的諮詢,還可以討論項目應否去馬,但刊憲後的諮詢,則只涉及修改,甚少推翻整個項目。他說:「劉皇發有少少搵笨,(刊憲)即係代表區議會同意工程必須進行,返轉頭機會微乎其微,令到附近村民討價還討籌碼少。劉皇發咁做,好明顯就係暗撐新地!」

更絕是八月尾,新地向大欖涌村村民收集簽名,力促刊憲。聯署信三天後送到區議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區議員說:「我部分議員都覺得奇怪,明明之前好多村民反對的,但而家咁多人簽名,咪以為雙方真係傾掂數,發叔又只係用一分鐘時間問大家有無意見?有無反對?無人舉手就當贊成,就係咁,一致通過喇。」

記者翻看聯署信,發現上面村民清一色姓胡。「點解呢份簽名都係胡姓村人?都無我份,點可以完全當係大欖涌村民呀?點可以咁倉卒就俾區議員表決o架?咁我咪俾區議會出賣!」村民李慧明錯愕地說。

原來大欖涌村原居民有三姓:胡、黃、李,其中姓胡的跟劉皇發特別友好,村長胡官帶直認不少胡姓村民與發叔份屬老表:「我阿媽代好多由龍鼓灘邊嫁過,而發叔也是龍鼓灘人,我會叫佢『老表』o架!」

胡官帶說:「新地派個經理同律師,承諾工程唔會影響我大皇爺神壇,又會搵過第條路做地盤出入口,仲話刊憲後,仲有得反對,咁我見佢都應承,咪簽名囉!」

但沒有簽署同意信的村民胡木林,不值「老表」所為:「好就叫老表,唔好就叫劉主席,時搵我傾,諗住會幫我轉達訴求,點知佢乜都無做,就話要幫新地刊憲,刊憲之後仲邊有得反對,佢根本就係企財團邊!」

記者週二找發叔回應,發叔很不耐煩說:「唔知,唔關我事,你問第二個啦!」而新地則沒正面回應。

利益網絡

官商利益網絡

發叔同發展商關係千絲萬縷,上月被傳媒揭發他作大股東的嘉忠投資有限公司,在二月廿四日購入元朗YOHO MIDTOWN十六個單位;至於他兒子劉業強夫婦全資擁有的泰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亦在同日購入同一屋苑八個單位。其後五個單位以「摩貨」形式(未完成交易前出售)賺取一百廿七萬元。二十四個單位購入價每呎介乎五千元至五千三百元左右,不算好筍,但一次過可買這麼多,便十分難得。

「YOHO MIDTOWN係二月二十號開售,短短兩日已經賣九百伙,當時銷情好理想,散戶想買,排長龍都未必買到,但發叔公司一買就買入三層全部二十四個單位,如果唔係同發展商老友,邊有咁數呀?」在屯門一帶活躍的地產經紀忠仔(花名)說。

除了暗益新地外,發叔亦與長實眉來眼去。他與女婿余漢坤有份持有的裕亞發展有限公司,早於○五年已向城規會申請,將元朗市中心大橋村地皮發展為住宅,並且與長實合作進行重建。

本來這項計劃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將整個大橋村搬遷,○七年長實與發叔已物色元朗大棠荒地重置大橋村,據悉幾年來發叔游說居民接受,而長實亦已跟大部分村民簽署發展意向書。

城規會終於在今年八月有條件批准項目,涉及的總樓面面積約一百二十五萬平方呎,包括四幢二十七層高住宅大廈及四層商場平台,共八百二十七個住宅單位。

特首表哥入鄉議局

地產商之外,發叔亦跟特首曾蔭權表兄香灼璣來往甚密。今次大欖涌村的新地豪宅原來由香灼璣名下的建築師樓設計,發叔家族三年前在元朗生態保育區下白泥,申請興建一百二十一座低密度豪宅及十八洞高爾夫球場度假村,亦找香設計。

「劉皇發同香灼璣九十年代就已經相識,兩個都鍾意打高球,兩家每年相約回內地打波,甚至造隻『劉香杯』,邊個贏就放佢屋企一年。九四年發叔荃灣大屋圍一帶收舊樓,香灼璣有份參與,地皮後來賣俾太平協和,發展海天豪苑。無幾耐發叔就直頭引薦非鄉事派香灼璣加入鄉議局,入鄉議局之後,阿香則樓多好多生意,因為經常幫鄉議局成員收購農地興建丁屋。」一名前鄉議局成員憶述。

他續稱:「入鄉議局,俾多人認識,九○年,佢被委任做城規會、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呢位置對龐大新界土地有好決定性影響力,佢間公司開始做好多大型發展商住宅項目,其中新地最多,例如元朗朗庭園、沙田帝堡城同上水歐意花園等等,都係阿香設計!」

窮小子賣地作炮區

發叔政商人脈瓣瓣通,難怪可由小小龍鼓灘村長攀上新界王寶座,最後殺入至高權力的行政會議。

現年七十四歲的發叔,在屯門龍鼓灘村出生,父母以養豬種菜為生,他是家中獨子,人生的轉捩點是他二十四歲時,村民無人願意做義務性質的村代表,他頂硬上當上龍鼓灘村代表。

當時發叔遇上影響他一生的貴人,他身邊的朋友說:「當時做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日新,係新界教父,係佢一手提拔發叔。」六十年代末,發叔游說村民以「五毫一呎地」低價出售龍鼓灘村背後的花香爐山谷,給英兵作為操炮區。港府開始看上這名年輕村代表,而發叔亦發現,當中間人可撈到很多油水。這時政府大力發展屯門,他在收地上出力不少,現時屯門的「皇珠路」就是以他和太太吳妺珠命名。

除了政府,商人也靠發叔「開路」。七十年代初,中電欲在龍鼓灘興建發電廠,發叔再當說客,游說村民接受收地賠償,而他自己亦開始買賣農地,踏上致富之路。

「其實發叔同港英政府關係好密切,經常叫村民唔好反對政府計劃,自己平日就可以接觸到好多官員,知道應該邊度落釘。」長實在八十年代初興建龍鼓灘青洲英坭廠,發叔出面擺平反對的村民。後來發叔內部認購長實發展的天水圍嘉湖山莊全幢賞湖居單位,最終令他獲利近四千萬元。

風暴損手祠堂借錢

不過愛炒樓的發叔在金融風暴損手。九七年,他以一億九千萬元摸頂買入金鐘力寶中心二座九樓全層寫字樓,怎料風暴後市值只得六千萬。另外他在九三及九四年以共一億六千萬元購入多個寫字樓,三年後的市值只剩六千萬元。當時他「霉」到要將農地按給財務公司借錢,甚至私自向出生地龍鼓灘村祠堂借錢二百萬,事件差點鬧上廉署,發叔被迫向村民道歉。然而隨近年市道好轉,發叔已走出困局,他最新的資產申報,擁有四十項物業,及六百八十二幅土地!

有地有權,發叔未了心願是跳出新界,做第一個進身行政會議的「鄉下佬」;為了爭取政治本錢,發叔揀了商人為主的自由黨埋堆,但以田北俊為首的黨內高層,一直看不起這個鄉下佬,發叔自知再上層樓不能靠自由黨,於是在兩年前立法會選舉跳船搵新水泡。

叛田少 入行會

當時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以為發叔一班鄉紳會幫她拉票,怎料選前三週中聯辦前主任高祀仁密會發叔要他幫民建聯拉票,發叔亦講明希望入行會。

投票當日,發叔全力為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自由黨這時才向發叔求救,但發叔說:「田少夜晚十點有打俾我,太夜喇!鄉民都覺囉!」自由黨成員一聽大怒:「呢隻老狐狸,佢拖到十點先接聽田少電話,夜晚十點,大局已定,唔好吹水啦!」結果,自由黨慘敗,黨內上下聲討發叔,他滿不在乎說:「大不了退黨」,翌年,他進身行會。

事實上特首找發叔入行會,不全因中央力薦,他欲在新界銳意發展高鐵、新市鎮等項目,有新界王開路,如最近紫田村收地一役,發叔一出聲,村民馬上停止對峙,勝過高官多番唇舌。無怪發叔被揭連串醜聞,特首還認為他「並沒有蓄意隱瞞或違反有關指引」,反指申報制度有進一步清晰化的空間,明顯是「買佢怕」。至於大欖涌樓盤一事,特首辦則未有回應。

隨年事已高,發叔已開始為他的王國鋪路,元朗、屯門的版圖就扶植兒子劉業強接掌,離島那邊則由女婿余漢坤坐鎮,「林偉強(鄉議局副主席)傍住發叔好多年,發叔寧願捧自己屋企人啦,佢早已諗定下屆離島區議會主席就係由余漢坤頂替林偉強,咁發叔勢力範圍就繼續存在喇!」知情人士透露。

「粗重工作」留給後輩,發叔自己則力搞鄉議局基金,發展鄉郊地,近期幫商人覓地大搞搶手的骨灰場。「鄉議局係一個諮詢機構,之前話要起鄉議局大樓,因此成立一個基金會聲稱為大樓籌款而來。而家大樓就起好,但基金會繼續運作,鄉議局一邊做鄉事諮詢,一邊又從中搵銀,好明顯有角色衝突。」有看不過眼的鄉事透露:「發叔退位前搞好基金會,第日佢就做永遠主席。鄉議局只係諮詢機構,點夠搵錢基金會巴閉!」

劉皇發簡歷

1936年 出生於屯門龍鼓灘,父母務農為生。就讀知行小學及屯門靈山中學,初中程度畢業

1960年 24歲獲選為龍鼓灘村代表

1966年 擔任屯門鄉事委員會副主席,當時主席是陳日新

1970至 任屯門鄉事會主席至今

1980年 擔任鄉議局主席至今合共30年,為任期最長主席

1982年 任屯門區議會議員至今(1985年擔任區議會主席至今)

1985年 透過區域市政局選舉,成為立法局議員,議席維持至今

1990年 獲頒授OBE勳銜

1993年 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至今

1997-99年 臨時區域市政局主席

2005年 獲頒特區最高殊榮大紫荊勳章

2009年 獲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

劉皇發家族圖

a 屯門區議會議員,擔任五十一間私人公司董事

b 離島區區議員,擔任八間私人公司董事

*劉皇發家族持有六百八十二幅新界地皮、四十項出租物業及兩幅位於內地的廠房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84

特首外遊用幾錢?

1 : GS(14)@2011-02-16 22:38:00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76224.html
香港特区政府特首办日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供了一份统计文件,详细披露了曾荫权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之间外出访问的明细安排。
该统计详细记载了曾荫权在上述期间的每项活动日期、地点、行程项目、机票费用及其他开支情况。根据特首办的数据,四年来,曾荫权外访活动共40次,开支总金额为987086元(港元,下同),其中机票费用为54万元,另有44.7万元为其他支出。而单笔外访费用最高为14.19万元,是去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派团赴印度新德里和孟买时发生。
2 : GS(14)@2011-02-16 22:38:50

从特首办的备注来看,曾荫权在32次内地的活动中,大部分活动的住宿费用均由主办单位负责,特区政府仅支付机票及部分“其他费用”。例如他于 2010年4月9日至10日远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除去往返机票5572元外仅支出了511元,相当于每天仅支出约255元;而他于 2008年1月4日赴广州拜会广东省新任省委书记汪洋时,仅花费42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