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強爭霸法國大選:看看哪些話題會主導最終局面

根據法國內政部的初步統計結果,在上周日舉行的法國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中間派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得票領先,兩人將進入5月7日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

這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60年來,首次由兩位不是傳統左右翼政黨的候選人占據總統選舉“決賽”的舞臺。

對於即將誕生的“非傳統”總統,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秘書長漢斯•斯塔克(Hans Stark)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下一任法國總統,不僅需要在總統大選中贏得多數選票,同時還要在議會贏得多數席位,或者至少擁有廣泛政黨合作來實現其執政綱領。

馬克龍大概率擊敗勒龐

極右翼候選人勒龐有著極其堅固的支持者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她的支持者是否已經達到了上限?還有多少在第一輪選舉中沒有投她的人,會在第二輪中投她呢?

按照一般的政治邏輯,只有之前支持中右翼菲永、而且完全接受不了馬克龍中立溫和模糊不清政治立場的人,才會在第二輪投勒龐的票。菲永在競選過程中,為了從勒龐支持陣營拉選票,曾一度更加“偏右”一些。也就是說,可能那些在菲永和勒龐之間徘徊的人,會有一部分倒向勒龐。

但多數第一輪沒有投馬克龍的人,都會在第二輪中把票投給這位以“迎娶年長自己24歲的老師”著稱的年輕政治家。事實上,在中右翼候選人菲永和左派候選人阿蒙的敗選演講中,他們都呼籲其支持者在第二輪中支持立場溫和的馬克龍,這樣,馬克龍從阿蒙的6%和菲永的19.5%的選票中獲得大部分支持,顯然是理所應當的事。

不過,馬克龍曾經是現任奧朗德政府經濟部長的事實,一定會被勒龐拿來“說事”,她會提醒選民,馬克龍還是已經傷痕累累、毫無建樹的’舊制度’的延續,而且更會揪住他寬容的移民政策和支持歐盟以及全球化的思想不放。但這一論點,還是無法動搖足夠多的第二輪選票。

德國智庫學者周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沒有馬克龍的崛起,勒龐很可能成為‘黑天鵝’,法國人的‘革命’歷來徹底,打破陳舊,敢於創新,在當今傳統勢力和右翼勢力對峙的局面下,法國人的選擇不失為一條新的出路,值得他國借鑒。”

老百姓最關心錢包

雖然有前經濟部長這個“政治資歷”,但馬克龍作為一個成立自己政黨才一年的政壇新人,一直被選民們視為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不僅沒有從政經驗,在議會中也毫無根基,如何掌控全局,還真需要拭目以待。

有趣的是,一向不對國家內部事務”指手畫腳“的歐盟大佬們,都急於對這場全歐矚目的大選表態。比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外交事務官員立刻對馬克龍表示了祝賀,這是非常罕見的。由此可以看出,歐盟的未來,是多麽依仗於“親歐派”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

事實上,全球精英和輿論已經迫不及待地表達出一邊倒對馬克龍的支持,儼然將他視作法國新總統。但是,這樣的場景並不令人感到陌生,美國總統大選,英國退歐公投,結果都倒向了精英和建制派的對立面。關鍵的,還是廣大普通選民,那麽,普通法國人怎麽看當前的局勢?

多年來法國經濟止步不前甚至有所退步,令民眾對於政府的不滿與日俱增。通脹回升、薪資增速放緩、失業率又居高不下,令法國民眾的生活壓力明顯增加。第一財經記者在與普通法國市民交談中,可以感受到民眾深深的焦慮。

年輕的Beau夫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希望新的政府能夠降低稅率,對於他們來說,即使兩個人都有體面的工作,仍很難在巴黎獲得很好的生活,“房貸壓力大,稅率高,衣食住行都越來越貴。”

而對於在巴黎私立商學院攻讀管理學碩士的Fabien來說,工作機會和薪資是他最關註的。“我很努力地工作,有兩個碩士學位,但我依然覺得很難就業,法國福利體系讓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希望新的政府能夠增加年輕人的就業和培訓,提高薪資。”他說。

這些觀點,其實都反映出民眾對現任政府的不滿,經濟問題才是核心關切。而主張減稅的馬克龍,在這方面無疑對選民具有吸引力。而勒龐的標誌性主張“脫歐”,相對來說還沒受到那麽大的關註。

在市政廳經濟辦公室工作的Mutt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大部分法國民眾來說,脫歐不是一個迫切的選項,但歐盟確實需要做出改變,讓民眾相信團結在一起會帶來更好的經濟和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706

《亞瑟王:鬥獸爭霸》將映 蓋里奇顛覆魔幻類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9/1103333.html

原標題:《亞瑟王:鬥獸爭霸》預售開啟 蓋里奇顛覆魔幻類型

魔幻動作巨制《亞瑟王:鬥獸爭霸》即將於5月12日同步北美在中國內地上映。臨近上映,片方再度發出一支新的60秒終極預告,除了特效和打鬥震撼眼球之外,讓人驚喜的是,影片的主角,“亞瑟王”的扮演者查理·漢納姆和大反派“沃蒂根”的扮演者裘德·洛在視頻中亮相揭秘了影片的不少看點。蓋·里奇導演這次給大家帶來了一部前所未見的魔幻動作電影,打鬥精彩,特效龐大,里面有強大的黑暗魔法和神獸,還有大家熟知的“石中劍”和圓桌騎士等元素。

《亞瑟王:鬥獸爭霸》是蓋·里奇繼創造了10億美金票房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之後的全新力作,還未上映就已引發強烈期待。這部電影被譽為“《權力的遊戲》電影升級版”,以中世紀最傳奇的“權力的遊戲”為藍本,塑造了一個“搖滾黑幫”風格化的魔幻動作電影。

蓋·里奇將大家熟知的亞瑟王拔出“石中劍”,逆襲為王的野史故事搬上大銀幕,並大大增加了魔幻元素。《亞瑟王:鬥獸爭霸》創造了一個新的魔幻神話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擁有身體大過足球場的大象、跟地鐵一樣長的巨蛇,都逼真的以影像方式呈現。

值得註意的是,“萬人迷“貝克漢姆在片中扮醜客串,將帶來他的中國銀幕首秀,昔日綠茵場的矯健硬漢這次如何掌控魔幻世界,“演員貝克漢姆”與眾不同的魅力將於5月12日起在電影院揭曉。

蓋·里奇這次顛覆魔幻類型,給觀眾帶來了一部史上最燃最熱血的魔幻電影,搖滾黑幫魔幻風別具一格,讓人耳目一新。同時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提前觀影的粉絲力贊,《亞瑟王:鬥獸爭霸》雖然講的是一幫英倫老炮的通關打怪故事,但其實非常接中國地氣,在情節上很像《西遊記》《鹿鼎記》《神雕俠侶》的結合。小亞瑟漂流到妓院是《西遊記》,妓院成長的經歷是一出《鹿鼎記》,女巫大大救亞瑟的情節又與《神雕俠侶》類似。

據悉,這部影片上映的格式版本包括3D 、中國巨幕3D 、中國巨幕全景聲 3D 、杜比影院 3D(視界+全景聲)、杜比全景聲 3D 、4DX 、ScreenX 、MX4D 、D-BOX等,5月12日起,觀眾可以在不同格式版本中體驗這場魔幻動作盛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12

巨頭爭霸電影市場 互聯網影視公司拉長戰線福禍幾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605/163428.shtml

巨頭爭霸電影市場 互聯網影視公司拉長戰線福禍幾何?
歪道道 歪道道

巨頭爭霸電影市場 互聯網影視公司拉長戰線福禍幾何?

為什麽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公司,站的起點高反而飛得低呢?

近日嗶哩嗶哩影業被上海尚世影業低價拋售的消息甚囂塵上,引起了輿論不小的關註,其中一年半以來利潤為負、尚世填補148.5萬漏洞的狀況,再次將二次元文化變現難的問題置於市場面前。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事件的責任在於B站還是尚世,不可否認的是嗶哩嗶哩影業經由這次重挫造成的不利局勢,將持續影響其未來發展,甚至可以想象,除非接手的下家實力強勁,否則這一獨特的二次元影業有可能會進入生死存亡之際。

不過排除二次元的標簽,將這一事件歸置在互聯網影業市場中,可以發現,嗶哩嗶哩影業的失利應該只是互聯網影視公司的一個縮影,畢竟各大巨頭的電影業務拓展皆不盡如人意,阿里影業虧損、樂視影業自身難保、騰訊也未能發揮資源優勢,尤其是在亞馬遜影業斬獲奧斯卡多項大獎的對比之下,我國互聯網影視公司的業績甚至有些慘淡失意。

那麽究竟為什麽這些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公司,站的起點高反而飛得低呢?

互聯網巨頭進入電影市場,水土不服?

2016年的國產電影市場爛片頻出、差評如潮,如此“盛況”的貢獻人不只是光線傳媒、華誼兄弟等傳統影視公司,還有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旗下的文娛公司助推,這不僅意味著消費者對國產電影的質量產生了失望情緒,還掀起了對互聯網影視公司改變電影市場環境能力的質疑。

先來看阿里影業,主投慘敗,作品毀譽參半,內容制作和宣發體系的業務沖突愈加明顯,而所謂的“戰略性失利”在巨額虧損面前有些強撐臉面,在變與不變之間顯然阿里影業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思考。

根據阿里影業近三年的財報顯示,2014年公司收入1.26億人民幣,比2013年下降63.7%,相對上年度純利1.79億元由盈轉虧,凈虧損4.15億元;2015年總收入2.64億元,同比增長達108.30%,全年歸屬股東凈利潤為4.66億元,可從虧轉盈的原因在於外匯差額所得的8億左右收益,不僅幫阿里影業彌補了巨額虧損,反而還剩下了部分可以作為凈利潤

但是盈利並沒有持續下去,根據阿里影業2月17日晚間發布的盈利預警宣稱,截至2016年12月31日,總收入達到9.05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243%,但受淘票票推廣支出影響,阿里影業全年虧損9.59億元。

將財報拆分來看,宣發體系中的淘票票平臺投入是虧損的主要原因,這點也確實得到證實。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互聯網宣傳發行項目支出高達12.9億元,超過2015年此項支出11倍,而其造成的虧損超過6億元,占上市公司年度虧損的62.23%。

不過這部分投入目前來看也算物有所值,一方面財報指出,宣發體系收入占據阿里影業整體收入的75%。另一方面,今年在線售票比例整體已經超過83%,部分熱門影片的在線售票比例更是達到九成,可以說在線售票已然成了主流。由此可見,穩固在線平臺的市場份額後,阿里影業完全有可能借此項穩定收益。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內容制作的投入和收益狀況。2016年,阿里影業內容制作收入達2.1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70.53%,但虧損高達2.43億元,而2015年的虧損則不到1億元。其中的緣由自然涉及阿里影業投資制作的作品,尤其是主投《擺渡人》失利,不僅致使公司承擔虧損和謾罵,也代表了這寄予厚望的第一槍徹底啞火,對於仍處於開端時期的影視業務無疑是不小的打擊。

騰訊影業雖然沒有像阿里影業一樣,因大起大落的財報和業績為人詬病,但去年表現平平、中規中矩的狀況,實在和坐擁最大影視資源的稱呼不甚符合,尤其是相比企鵝影視網絡劇的收獲頗豐,騰訊影業越發跟不上腳步。

2016年騰訊影業除《魔獸》獲得了不錯的票房外,其余參與投資、主控的作品基本上不是撲街就是口碑不佳,比如《少年》票房不過數千萬,慘淡收場。而且即使是成績不錯的《魔獸》,也被曝出虧損1500萬美元。

另外在其他海外影片投資上,騰訊影業也表現得差強人意,比如和萬達共同投資的《金剛:骷髏島》,上映開始勢頭不錯,卻奈何很快便遭到了同為情懷片的《美女與野獸》的狙擊,雖然最後也突破了10億票房,但和《美女與野獸》相比還是遜色不少。總而言之,可以說時至今日騰訊影業一直都沒有叫好又叫座的現象級作品出現。

再看樂視影業,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爛片之王”,《盜墓筆記》、《爵跡》、《長城》、《二十八歲未成年》等影片,雖然票房不至於難堪,可口碑幾乎無一例外地嚴重下滑,當然它現在的危機在於受樂視網的直接影響,未來難以預測。總而言之,互聯網公司集體蜂擁湧入文娛市場,真正能走到最後、獲得實際收益的可能沒有幾個。

亞馬遜影業VS中國互聯網影視公司:戰線是優勢?

針對影視業務的不理想,阿里和騰訊都曾表示,他們並不關心一部影片能不能賺錢,而是將眼光放在了娛樂生態系統的創建和文化載體的形成上。換句話說就是,當前的、局部的利益遠不及長久的、整體的利益,對阿里而言電影業務的核心在於平臺運營,而騰訊則是要打造一個內容生態,使IP等資源在全環節得以流通,總而言之,是想要獲得娛樂產業鏈上的全權把控,從而挖掘更深的商業價值。

也正是以這個長遠利益為目標,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一開始進入電影市場就全線鋪開業務,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都盡可能地向外擴張,通過不斷並購關聯公司來補齊娛樂體系的短板,不過這里不包括58同城、聚美優品甚至三只松鼠等類型的公司,並不是因為他們體量相對較小,而是他們已經表現出淺嘗輒止的傾向。

縱觀阿里、騰訊和樂視的娛樂體系建設,不難發現,從橫向延伸的角度來講,電影是作為其中的關鍵一環存在的,相關的電視劇、遊戲或者是動漫皆是與之並行的產品。而且無論時間先後,都必須借助每個領域的共同影響才有可能產生整體效應,形成企業的一個標誌性品牌,這點從騰訊影業的影遊聯動就可以明顯看出。

另一方面從縱向深入的角度來講,以阿里影業為例,內容制作、互聯網宣傳發行、娛樂電子商務和國際業務是其公布的主要業務方向,層層細分的話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幾乎涉及到電影行業的方方面面。比如目前占據重要地位的宣發系統,簡單來講主要包括影視內容全案宣傳發行、綜合線上線下渠道、線上電影售票平臺、影院出票系統服務等等,也就是說除了正常宣傳之外,阿里正在向離錢最近的購買支付領域靠攏,這也是美團、微信等平臺激烈競爭的原因。

除此之外,阿里與影片的合作並不止於參與投資、制作或者宣發,在電影衍生品的銷售方面也曾進行嘗試,騰訊影業也是如此,都在盡可能地深度挖掘影片的商業價值。可是互聯網影視公司的戰線從一開始就無限延長,這真的進軍娛樂市場的正確步驟嗎?尤其是去年的慘淡業績,除了我國影片市場不成熟的原因,難道不也是戰線過長的負面效應嗎?

這點可以和亞馬遜影業進行對比,畢竟無論是票房還是主流獎項的認同,都印證了其去年決策和方向的正確性。據亞馬遜影業參與電影的方式及其業務運行,可以發現與我國互聯網影業的基礎性差異,大致表現為兩點:

一是在電影制作方面,亞馬遜是以購買成片的發行權,或者與獨立制片廠合作獲得優先發行權為前提,通過完全押註某個影片獲得高風險收益,重點是亞馬遜影業不參與影片制作;而我國互聯網影視公司側重於主投、參與制作,甚至是重要的影視資源本身就屬於互聯網公司,所以有些影片的制作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其影響。

二是在發展步驟上,亞馬遜影業是典型的循序漸進,以中下遊的發行為切入點,在獲得主流市場和輿論認可的前提下,逐漸向上遊的電影制作開始進發;而我國互聯網公司采取的是上下遊全面鋪開的方式,著重建造生態體系。

現在講哪種方式更有優勢還為時過早,畢竟與有著近十年影視經驗的亞馬遜相比,我國的互聯網影視公司更像是處於幼兒期,一切都需要在實踐中成長,不過從對比的角度還是可以看出,阿里影業等公司拉長戰線所需要警惕的風險。

風險和抉擇

不管阿里和騰訊想要打造的娛樂帝國有多麽宏偉,還是貼上文化載體的標簽後更能站在制高點上,最後都是要建立在影視業績的基礎之上,一旦往後時日與去年情況類似,那麽只憑宣發或者積累資源,是遠不能支撐這些互聯網巨頭的野心。因而,通過與亞馬遜的對比,更容易看出互聯網影視公司目前潛藏的風險,而這些風險也關系到他們未來的戰略抉擇。

去年爛片頻出的狀況,再次將精品和量產的沖突展現出來,這也是互聯網影視公司的關鍵選擇。其實本質上電影的藝術性和互聯網思維就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前者理應需要時間和細節的精致打磨,而後者往往崇尚最快效率地解決現有問題,即使是目前的電影市場有些傾向於快餐文化,但歸根結底只有經得起時間和輿論考驗的影片,才更能促進國產電影的成熟,這是統一而必然的追求。

然而我國互聯網公司往往更擅長的是短時間擴大用戶群,於電影制作始終都是局外人,不僅直接參與其中會產生與制作人的思想沖突,而且追求效率的本性致使其更傾向走量產路線。不過如今亞馬遜放棄這一選擇,轉走精品積累信譽的方式,才有了奧斯卡晚會上的風采盡出,而我國互聯網影視公司遍地投資的結果,卻是慘淡收場,這不能不算是一個教訓。

另外,從阿里影業的全行業布局來看,妄圖各方兼顧、謀求各項業務的利益最大化,即使是巨頭也難以實現,畢竟電影市場無論是影片制作、宣發、影院和後期衍生品,都需要深耕細作。尤其是產業鏈上遊,雖然是所有影視公司的最終追求,但起碼需要行業內的業績作為基礎,才更容易進入。

而阿里影業和騰訊影業顯然是不由分說地全面進軍,這很大程度上致使資源分散,而且又因為缺乏相關領域的核心業務作為支撐,所以有可能是去年表現平平的原因之一。這就和樂視網的狀況類似,在互聯網電視和視頻平臺的業務尚未完全穩定的時候,貿然擴張,一環脫節全線崩潰。

再者,騰訊影業積累的IP資源本是進軍影視的極大優勢,然而對IP的過度壓榨正在消耗其商業價值,尤其是IP產品成形後受到播放量和口碑的雙重打擊,卻依然毫無顧忌地進行相關遊戲、電影等方面的開拓,是盈是虧還是個問題。不得不說,騰訊影業也是時候在IP的良性運轉和急速商業化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影視行業的商業價值確實難以估量,可互聯網思維究竟能不能在該行業運行自如,還難有定論,起碼現在全線擴張並沒有帶來市場的認可,這就說明互聯網影視公司的發展方式可能還需要改進。

影視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38

瘋狂競購線下公司 阿里帝國與騰訊盟軍掀起新零售爭霸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06/167242.shtml

瘋狂競購線下公司 阿里帝國與騰訊盟軍掀起新零售爭霸戰
鳳凰科技 鳳凰科技

瘋狂競購線下公司 阿里帝國與騰訊盟軍掀起新零售爭霸戰

茫茫然兩大巨頭爭霸零售,阿里是帝國思維,騰訊是盟軍思維。

來源 | 鳳凰科技(ID:ifeng_tech)

作者 | 管藝雯

在一則“海瀾之家出讓5%股份引進戰略投資方騰訊”的消息下,一個用戶評論道,“騰訊這是要開百貨啊。”而另一邊,自阿里入股高鑫零售之後,圍繞大潤發CEO黃明端的評論甚囂塵上,“黃明端贏得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這句評價,讓所有零售業的從業人員心有戚戚。

中國零售業在2017年受到了巨大震蕩,並在2018年的第1個月達到高潮,騰訊——人們印象中的那個社交平臺、遊戲公司——在最近的一個多月中對實體商業領域頻繁大手筆出擊。

2017年末到2018年初,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騰訊先後戰略投資了萬達商業、家樂福中國、永輝超市及其子品牌超級物種,甚至還有男裝品牌海瀾之家;時間線再往前撥一年,幾乎全部是阿里砸錢的身影——銀泰、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還有在商超領域公認的老大高鑫零售。

中國零售的擂臺,就這樣在過去一年被巨頭砸下的重金快速割裂成了兩個陣營,阿里和騰訊各自的越來越龐大,步步高董事長王填曾在去年一次會議中對阿里和騰訊打過這樣的比方:“阿里就像蘋果,在他封閉的系統里玩;騰訊像安卓,提供了一個平臺,你們各家玩各家的。”

對於剩下叫得上名的零售商,站隊A還是T,將是接下來的艱難選擇,因為如果不站隊,等待他們的結局,只會是淪為擂臺下的看客。

阿里、騰訊系的線下進擊

2017年的零售格局正在加速形成。這個戰場被認為是阿里和騰訊的戰場,零售行業曾經希望能出現第三方力量來平衡AT,然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樣同級別的力量,基本找不到。

這波對實體零售業的沖擊,最明顯的分界線可以追溯到2016年10月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戰略,基於此,阿里在線下零售的布局也最快最深,有如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

被阿里內部在商超新零售領域視為“一號工程”的盒馬鮮生,自2016年1月首家店在上海金橋店開業之後,發展迅速,目前已在全國7個城市開出了25家門店,並稱將在2018年在北京再開出30家門店;隨後,阿里先後入股了區域性零售企業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2017年11月20日,阿里224億港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拿下歐尚和大潤發。

同時,銀泰商業目前承擔著的角色,是阿里在百貨領域進行模式探索和新業態的落地孵化;而去年8月阿里宣稱要在未來一年覆蓋100萬家夫妻老婆店的零售通,其背後由阿里“中供鐵軍”擔綱地推任務,這是一支怎樣的傳奇團隊?早年團購、O2O以及無人貨架等行業,多位創始人以及直銷團隊的關鍵人物,均擁有“中供鐵軍”背景。

微信圖片_20180206155507

阿里在線下零售的布局

盡管騰訊在線下零售的起跑時間晚於阿里,但其加速度驚人,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在零售領域深度布局。自2014年騰訊入股京東之後,騰訊在這個階段,更多是將線下零售的事交由京東來操盤——2015年8月京東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10%股份,2016年京東以5%的公司股權從沃爾瑪手中購得1號店。

微信圖片_20180206155513

京東在線下零售的布局

而到了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騰訊似乎從幕後突然來到臺前,背後的原因,或許一個個驕傲的線下零售巨頭們,需要騰訊親自上陣。

2017年12月16日,騰訊42.15億元獲得永輝超市5%股份,使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成為盒馬鮮生的最強對標選手,雙方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一個多月後,公告稱騰訊與永輝超市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6天後,萬達、永輝超市、海瀾之家先後被騰訊重金投入;2月1日,騰訊與步步高展開了全面的戰略合作。

微信圖片_20180206155518

騰訊在線下零售的布局

1月24日下午,騰訊總裁劉熾平——這位騰訊最隱秘的二號人物——在騰訊投資年會上表示,“未來的趨勢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騰訊近期投資了不少線下企業,線下有很多寶藏。”據知情人士透露,騰訊投資部最近半年考察了不少傳統商業項目,而接下來,騰訊可能會有更多的動作。

“阿里像蘋果系統,騰訊像安卓系統”

大潤發CEO黃明端在接受商業觀察家采訪時表示,“基本上,以商超來講,現在該站隊已經差不多了。大的都站隊了,小的未來就是由這兩大系統去協助他們。”

微信圖片_20180206155524

橙色為站隊阿里,淺綠為站隊騰訊

截至目前,商超領域市占率前十的集團,已經有7家選擇了AT陣營,具體而言,阿里陣營包括排名第一的高鑫零售和排名第六的百聯集團;而分別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八、第十名的沃爾瑪、家樂福(中國)、永輝超市、武商聯集團、步步高集團則屬於騰訊陣營。

步步高集團是其中最後一個入局的,剛剛在2月1日終於按下了選擇站隊的按鍵,這對於性格不喜歡被人左右的步步高董事長王填來說,或許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一位零售業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此前阿里曾接觸過步步高,雙方談了很多次。但目前來看,步步高棄阿里而奔騰訊,很大部分原因是王填希望步步高能夠有更多主導權。

王填曾在去年一次會議中這樣說過:“對於價值鏈深化這個問題,也就是我到底跟誰合作的問題,是整個行業都在思考的,我們要不要跟哪家線上的企業合作?怎麽樣合作?我認為,肯定是需要合作的,關鍵是要怎麽合作。”

他形容自己對騰訊和阿里的印象——阿里就像蘋果,在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里玩;騰訊就像安卓,只提供一個平臺,各家可以來玩各家的。一家以專業的零售為主業的,一家的生意是連接一切,是一個開放的生態。

實體商業領域的線下巨頭,在放下自己的驕傲、選擇站隊之前,誰不是一邊掙紮著試圖去追逐這個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一邊又在追逐中漸漸明白“時不我與”、“基因不對”的道理。

野心,驅使著他們進行過各種線上嘗試,比如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的飛牛網、永輝早在2013年就上線的電商業務“半邊天”、步步高電商業務“雲猴”以及去年6月開業的新零售樣本店“鮮食演義”。

但這些動作,就像大大小小的石子丟入大海,有的激起了一點兒小浪花,動靜太小;有的甚至沒來得及激起浪花就沈入了海底。

事實上,正是因為飛牛網的嘗試,反而加速了高鑫和阿里的合作決定。大潤發CEO黃明端接受采訪時回顧,“我們做了飛牛網才知道,獲取線上流量的費用燒錢燒得嚇死人,而且不是燒了就會好,燒了以後還要看能不能把顧客留下來。”

“如果我們沒做飛牛網,高鑫就沒可能跟阿里的合作決定這麽快,我們可能還在‘三心兩意’,我幹嘛跟你(阿里)合作。”他說。

阿里在最新的財報中提到,“我們的目標是為傳統零售商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專有技術,以實現其數字化轉型。”盒馬鮮生來勢洶洶,也向這些傳統零售商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樣本,黃明端說,大潤發跟阿里合作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從盒馬那里學到很多知識和經驗。

除了AT二選一,還能怎麽辦呢?前武漢中百控股集團總經理萬明治曾在接受36氪采訪時這樣描述行業的處境,“哪怕不真正站隊,也是隱性站隊,除非是你實在太沒有名氣了,A和T壓根不理你,那說明你的江湖地位太低,這倒變成一個反時髦的事情了。

阿里、騰訊的零售布局將朝著什麽方向發展?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王岑曾向鳳凰網科技表示,“傳統零售的行業集中度不高,也因此給創業者帶來了大量創業機會,事實上這波新零售的新,引爆點還是千禧一代的消費習慣在改變。

2017年,互聯網的多數領域似乎都成為了阿里和騰訊的後花園,雙寡頭並行。而現在,他們又將觸角快速而密集得伸向了線下零售。

在1月30日的華興資本媒體溝通會上,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力行把AT搶跑線下零售解讀為先占坑場景,再做更多打算。“線下物理實體場景,很難無限度複制,空間有限。”

阿里和騰訊,都喜歡用“賦能”來形容其對線下零售的投資。細究兩家的布局風格,阿里的關鍵詞或許叫“二股東”,騰訊的關鍵詞或許叫“去中心化”。

阿里是蘇寧雲商的二股東、是三江購物的二股東、是聯華超市的二股東;去年1月,阿里主導銀泰私有化,成為其控股股東;隨後入股新華都、高鑫零售。從入股到控股,阿里作風強悍,控制力強,目前已經形成“四路大軍”的態勢

此前口碑CEO範馳接受采訪時說,阿里的新零售,四路大軍包括服裝百貨,目前是天貓和銀泰在探索實踐;電器方面,天貓和蘇寧已聯手;快消食品生鮮方面,天貓超市、淘鮮達、盒馬鮮生以及大潤發會支撐這一路;口碑則是以餐飲為主的本地生活服務。

範馳這樣形容阿里內部各種零售業態的關系——天貓是線上零售,通過天貓小店這樣的形式,向線下延展;盒馬和銀泰、百聯,都是線下零售,不同的是,銀泰、百聯是阿里通過投資在外圍打造的生態群,屬於“舊城改造”,盒馬是阿里親力親為的新零售物種,屬於“平地起高樓”;而口碑是阿里新零售在線下的平臺和網絡,一個盒馬不可能把線下所有零售體都連接起來,但口碑作為平臺可以做到,通過口碑,線下商家實現線上線下打通,人、貨、場信息逐步數據化,最終數據反哺商家走向新零售。

如果說阿里的風格有如疾風暴雨,騰訊則試圖在鼓吹其潤物細無聲般的“去中心化賦能”——馬化騰從去年開始在各個公開場合宣講這一理念——“我們不會讓你來我這租櫃臺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這個房子,建完以後就是你的,你的粉絲、你的客戶以後就是你的了,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漲價,這就是去中心化。”

同樣的理念,去年11月8日在騰訊的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COO任宇昕也講了一遍,他表示騰訊接下來將重點進軍“智慧零售”行業,但騰訊做智慧零售,不是要自己做零售、做電商,而是去中心化的方式將平臺的能力開放出來,開放技術和流量,讓商家擁有自主運營流量和粉絲的能力。

從兩方的思路上來看,正如步步高王填所說,“阿里是帝國思維,騰訊是盟軍思維。”

作為創業公司,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談起怎麽處理好與巨頭的競爭,他說,“競爭可能是常態,阿里京東也做的話,我很開心,希望有更大的玩家進來,加速這個市場的成熟。幾十萬億的零售市場不可能被通吃的,我在意的是打磨好我自己的產品。”

在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看來,互聯網的確是一個強者愈強的行業,但如果把時間軸拉得足夠長,行業中仍有很多機會。“騰訊和阿里在過去5年競爭激烈,也可以說在共同發展,本身這個局面挺健康的,無非是說剩下的公司在這麽一個大的局面里面怎麽定位自己。”

茫茫然兩大巨頭爭霸零售,商超已經紛紛站隊了,其他的線下業態還會遠嗎?

阿里 騰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38

冷鏈巨頭爭霸賽順豐請“外援” 與夏暉建合資公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3/1198785.html

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在2018年必有一戰的冷鏈巨頭爭霸賽中,順豐請來了最新外援。3月13日,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控股)宣布將與夏暉在中國成立合資冷鏈物流公司,順豐控股為控股股東。合資公司將經營夏暉在中國已有的部分業務。

據順豐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資料顯示,夏暉是一家全球性的私營公司,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在中國經營已近40年。按照順豐方面的表述:未來,合資後的新公司將成為業務規模、增長速度和盈利能力等各方面均領先於行業的開放性平臺。

這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在記者的采訪中,業內人士認為,順豐與夏暉的此番聯手除了將引發冷鏈巨頭爭霸賽的火熱升溫,可能也是順豐劍指當下新零售風口、在生鮮冷鏈領域“野心”的蔓延。

順豐冷鏈的“野心”

“冷鏈在國外發展較為成熟,在國內屬於新興產業,通過與夏暉成立合資公司,順豐可以借鑒國外專業的冷鏈技術和管理方法,少走彎路。”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對於冷鏈“藍海”的覬覦,順豐由來已久。據記者了解,早在2012年順豐創立“順豐優選”之時,一方面是看重生鮮電商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就是借機探索冷鏈宅配解決方案。兩年後,2014年,一向低調的順豐召開了公司成立20余年以來首個大規模新聞發布會,正式推出“順豐冷運”,足見冷運業務在順豐物流戰略規劃中的地位。

至今,冷運業務已經成為順豐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據順豐控股2017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公司冷運業務收入10.34億元,同比增長85.56%,占公司總營收的3.22%。

此外,在2017年8月順豐控股公告已經募集到80億元配套資金並完成定向增發,其中的7.18億元將用於冷運車輛與溫控設備的采購,包括冷鏈運輸車輛和EPP溫控箱。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在對外介紹與夏暉合作之時,特別提到“順豐多年來深耕消費者市場,而夏暉則一直為企業級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合資公司的成立將打通冷鏈端到端服務,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冷鏈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夏暉的B端資源將給予順豐C端極大互補並打開更大的未來空間。

同時,夏暉擁有世界領先的冷鏈和多溫度食品分發技術,是供應鏈管理的全球領導者之一。在記者的采訪中,聯手夏暉,也被認為是順豐劍指當下新零售風口,尤其是在生鮮冷鏈領域“野心”的蔓延。

中信建投的《新零售之冷鏈物流:方興未艾空間巨大》報告就特別強調,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永輝超市,無論是波士頓龍蝦還是新鮮的水果,在它們完好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之前,都要經過複雜的冷鏈運輸過程,而包括冷鏈運輸在內的供應鏈體系的完善,才是新零售得以快速發展的前提。

新零售引巨頭混戰

冷鏈物流需求較大的領域主要有醫藥、冷飲、乳制品、生鮮農產品等。不過目前我國冷鏈運輸普及度還不高,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斷鏈”問題突出,而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可以達到95%。

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正是由於新零售對包括冷鏈運輸在內的供應鏈體系產生極大依賴,包括京東、阿里在內的電商巨頭和不少快遞企業都紛紛加大了對冷鏈市場的搶灘和布局,方興未艾的冷鏈市場才提前引來巨頭爭霸賽。

阿里從2013年開始深度切入生鮮電商領域。2013年7月,天貓宣布試水生鮮冷鏈物流。同時,阿里系從2014年開始已經為易果生鮮投資了數十億元。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菜鳥網絡共有北京、上海、成都、武漢和廣州5個生鮮配送中心,據稱可以覆蓋全國80%的區域。

就在阿里宣布投資易果生鮮後,京東宣布成為最大的生鮮冷鏈宅配平臺。目前,全國有3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以享受京東自營生鮮配送,其中超過220個城市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除此之外,青旅聯合物流旗下的青旅冷運與日本CBC株式會社簽署合作意向協議,共同開拓中國冷鏈物流及貿易市場;EMS、圓通等企業也先後布局冷鏈市場,試圖分一杯羹。

巨頭混戰的另一面是生鮮冷鏈的巨大市場規模。易觀數據顯示,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0.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913.9億元,複合增速達118%,預計到2019年將達到3500億元。

徐勇認為,隨著消費升級,冷鏈未來在我國將占有很大市場,但目前市場仍處於百舸爭流的初始期,未來3~5年或將出現“巨頭競爭”格局。“冷鏈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各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應當將市場細分作為切入點,走專業化市場路線,不要到處撒網沒有重點,要做優,做精。”徐勇分析道。

(實習生趙雯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34

鄧肯《魔獸爭霸》論英雄吳彥祖扮獸人 老婆教路

1 : GS(14)@2016-06-06 03:03:14

■Daniel行紅地毯時與粉絲自拍。記者曾小嘉北京傳真


【《蘋果》北京直擊】由已故樂壇變色龍大衞寶兒(David Bowie)的長子鄧肯鍾尼斯(Duncan Jones)執導的新片《魔獸爭霸:戰雄崛起》(Warcraft:The Beginning),昨日下午兩時半於北京國貿大酒店舉行記者會,鄧肯與扮演獸人古爾丹的吳彥祖(Daniel)及飾演半人獸的美國女星保娜柏頓(Paula Patton)齊齊現身。三人進入會場前先與守候的內地影迷見面,逐一為粉絲簽名及合照,相當友善。鄧肯更向本報記者鏡頭用普通話講「你好」。《魔獸爭霸》本身是電玩遊戲,在記者會中,鄧肯表示20年前已玩該遊戲,笑言很久以前已為這套戲做準備。被問及打機時鄧肯都會選擇當人類還是獸人?他說:「我是導演,不方便偏幫一方。電影想帶出英雄無處不在,無論獸人或人類都有英雄。」問Daniel本身是否該遊戲的玩家,他竟說老婆Lisa S.才是。他透露當時答應太太生完BB那一年不會接戲。當Daniel向太太表示有電影試鏡時,起初太太都詐型,不過當他表示是拍《魔獸爭霸》時,Lisa的反應是:「我的天啊,你一定要拍!」因此Daniel揣摩角色也要找太太做功課,而太太見到真實電影道具時都勁興奮。



■Daniel與保娜為象徵人類及獸人的錦旗點睛。

■導演鄧肯(中)帶同與Daniel及保娜昨日於北京宣傳《魔獸爭霸》。



保娜花4小時化妝

Daniel扮演的獸人古爾丹,由於外形全是CG後製,觀眾不會見到他的靚仔樣,為此曾感到有點擔心,不過Daniel笑言見不到他的真樣亦有好處:「我可以着睡衣與拖鞋拍攝,見到保娜需要用四個鐘去化妝,我就只需要20分鐘!」昨日以一件露肩裙現身的保娜就表示:「這套戲是一次好有挑戰性的旅程,可以參與真的很神奇。」她指最鍾意是與戰士洛薩的愛情故事。記者會最後,Daniel及保娜為象徵人類及獸人兩大陣營的錦旗點睛。採訪、攝影:曾小嘉



■Daniel於《魔獸爭霸》扮獸人,見不到其靚仔樣。

■Daniel透露老婆Lisa S.是遊戲的粉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602/196370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958

前副主席參選 國民黨魁五強爭霸

1 : GS(14)@2017-01-26 07:43:48

台灣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出現五強爭霸!已請辭黨職的國民黨副主席詹啟賢以「能革者」自詡,宣佈參選國民黨主席。此前已表態參選的包括黨主席洪秀柱、前副總統吳敦義、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與北農總經理韓國瑜等四人。



表態有意2020選總統

68歲的詹啟賢現任國光生技董事長,他昨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宣佈參加在5月20日舉行的國民黨黨主席選舉。詹說,民進黨政府不斷挑動仇恨對立,國民黨也陷分裂危機,參選議論不是政策方針,而是這個派系、那個小團體,在不斷切割算計中,國民黨甚至遺忘方向與責任。因此,他要改變現狀,找國民黨的團結與理想,放眼2020重回執政。他同時表態,有意競選2020總統,「到那時假如我該是承擔的人我就承擔,假如我該是抬轎的人就抬轎,我不會逃避」。這是國民黨五位擬參選人中,唯一正面表態選總統的黨內要角。前副總統蕭萬長昨亦到場助陣,他認為詹有力領國民黨走出谷底,重新贏得人民信任。吳敦義對詹加入表示,希望在公平公正選舉中,產生未來的中國國民黨主席,增進黨團結,重登執政之路。郝龍斌則回應:「這是君子之爭,令人期待。」此外,台灣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昨決議,解凍國民黨黨產1.5億元新台幣(約3,700萬港元),用於支付國民黨黨工1月薪金、年終獎金與考績獎金等。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4/199068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