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愛爾蘭6年從歐洲乞丐變歐洲矽谷 誰怕明星產業崩潰!

2015-12-14  TCW

歐債危機期間,愛爾蘭主要產業幾乎全面垮台,之後卻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復甦,歐豬變珍珠,它做對了什麼?

每個產業聚落都有隕落的時候,一國政府該如何看待產業興衰,成功養出下一波競爭力?愛爾蘭,這個曾窮到被《經濟學人》稱為「歐洲乞丐」的故事,值得借鑑。

二〇〇八年,愛爾蘭陷入債務危機。二〇〇〇年王二〇〇七年,金融與營建業占愛爾蘭國內生產毛額

(GDP)的一五%。但一場金融風暴,讓該國主要產業幾乎全部崩潰,被譏為「歐豬五國」。二〇〇九年愛爾藺經濟成長率負七.六%,以台灣標準來說,愛爾蘭應該早玩完了。

但今年上半年,愛爾蘭的經濟成長率已回復到六.五%,預計今、明兩年,它都是歐元區成長最快的經濟體,關鍵在於它有了新的成長動力——今年第一季愛爾蘭的經濟成長,營造業以外的工業部門就貢獻近四成,其中以生技及科技業為主。如今,愛爾蘭不但被稱為「歐洲矽谷」,也被《富比世》譽為「全球最適合經商的國家」,更是愛爾蘭美國商會口中,「美國企業在海外最賺錢的投資地」,超過一千二百家公司把歐洲總部設在愛爾蘭。

愛爾蘭只做了一件簡單的事,就是該國投資發展局(IDA Ireland)執行長沙納漠(Martin Shanaban)所說:「將你的國家打造成一個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一致性:長期低稅率

30年來政權更迭,稅率政策仍延續產業變化太快,政府沒有能力判斷並決定讓國家長出什麼新產業。唯一可以著力的是,努力讓土地變得「肥沃」,機會就隨時可能萌芽。

要做好,愛爾蘭只用了一個很基本的原則:一致性。

先看政策。基德蘭(Finn E.Kydland)與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是二〇〇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們的研究成果是:政策一致是影響一國發展的關鍵。他們用來驗證其理論的兩個實例,就是愛爾蘭與阿根廷。

阿根廷在二戰前還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一九八〇年代開始,該國面臨惡性通膨、貨幣貶值、存款凍結,但更重要原因是基德蘭所說:「(阿根廷)政府的承諾無法兌現,投資者不再信任政府,紛紛選擇撤離。」此後資本流入持續下降,阿根廷勞動生產力大幅下滑,經濟一落千丈,被稱為「失落的十年」。

相形之下,一九九〇年以前,愛爾蘭是歐洲最窮國之一,但後來卻大幅成長,這要歸因於愛爾蘭政府長期一致的低稅率政策:一九八七年起,愛爾蘭建立外商、金融租稅特區,優惠稅率一〇%,公司稅率也從一九九〇年的四成,一路降至目前的一二.五%,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最低。

近三十年來,愛爾蘭政局雖有更迭,但企業低稅率大方向始終不變。

愛爾蘭政府對企業減稅,又撙節支出,公務員減薪與福利縮水,曾激起部分民意反彈,該國的「反撙節聯盟」(Anti- Austerity Alliance),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出現。然而和希臘等國不同,反撙節勢力在愛爾蘭,始終未贏得極大影響力。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c)推崇愛爾蘭「堅定落實改革政策」。沙納漢說:「因為,這是愛爾蘭政府的承諾。」該國把所有的資源花在刀口上,以維持其政策的一致性,其在金融危機後,嚴格控制公共支出,資源沒有如台灣般,用來鼓勵民眾買家電、辦旅遊,而是用來鼓勵企業創新:愛爾蘭的《財政法》規定,企業研發支出,可抵免二〇%稅負,最高可沖銷研發支出近三分之一,以鋪陳未來。

基德蘭認為,投資者一旦對政府失去信心,要重建就非常困難。但只要政策一致,窮國的成長「絕不只是一%、二%;而是一千倍、兩千倍的成長。」要養成一個容易做生意的國度,除了一致性的稅率政策外,優質勞力的提供,也必須穩定。

為了維持人力水準,愛爾蘭對外來人才很友善。

包容性:對移民最寬容的國家留學生畢業後,工作四年可獲綠卡留學愛爾蘭費用約為英國的六成,學生在愛爾蘭畢業後,若找到年薪三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一百零六萬元)的工作,可獲兩年工作簽證,連續工作四年可獲綠卡,和愛爾蘭公民享同樣待遇。

根據二〇一五年的「全球繁榮指數」(Legatum Prosprrity Index),愛爾蘭是榜單上對移民最寬容的五個國家之一。

結果反映在愛爾蘭的勞動市場,據OECD統計,以美國為基準一百,愛爾蘭勞工每小時創造的GDP是美國的一一一%,這比歐元區乎均只有美國的八二%高很多。正因有高質量勞力,才能吸引Google、PayPal、臉書等跨國公司把海外總部設在愛爾蘭,僅低稅率,是無法對這些跨國公司有如此吸引力的。

台灣擔心開放外來人口會搶走工作機會,對外來人口,愛爾蘭境內也有反對聲音。二〇一五年七月,一個名為「認同愛爾蘭」(Identity Ireland)的組織成立,鼓吹反外來移民。不過,愛爾蘭就業市場並不算糟,對比「歐豬五國」的西班牙失業率超過二〇%,愛爾蘭目前失業率不到一〇%,民眾沒有「移民搶走工作」的危機慼。再來,愛爾蘭人民教育程度較高,知道開放更有利國家競爭力。

三來,當地有不少人受雇於跨國公司,反外來人口等於是在砸自己飯碗,因此「認同愛爾蘭」至今得到的支持有限。

當然,每個路線選擇都必須付出代價。

以低稅率政策來說,該國允許跨國公司將主要市場的利潤,經由愛爾蘭轉到稅率很低的其他國家。這種「雙重愛爾蘭」(Double Irish)的手法,近年來因為被蘋果等跨國公司用來避稅,引起歐、美等國的批評。二〇一五年十月的《經濟學人》也指出,有不少資金是先過境愛爾蘭再流出,目的就是避稅。

另據中國騰訊科技旗下企鵝智酷分析師徐安娜研究,Google、臉書等國際企業雖選擇愛爾蘭落腳,但國際級私募基金及風險投資機構,卻幾乎都未前進愛爾蘭。即使愛爾蘭新創企業與人才不乏創意,但能完成A輪或B輪融資,甚至最後走到公開發行上市的企業仍少之又少,反映其新創企業融資環境仍待改善。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選擇。愛爾蘭在危機後數年就迅速復甦,但要在國家中養出真正如美國矽谷般的聚落,仍有段路要走。但至少它走出了低谷,養出了新契機。

經濟成長沒有捷徑,對台灣來說,與其擔心竹科被賣,經濟成長後繼無力,不如想想我們對穩定的制度環境,願意付出多少承諾。愛爾蘭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成長沒有捷徑,當台灣成為「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時,市場自會挑選出下一個明星產業。唯有先想好不變的點是什麼,變化,才可能真正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80

「靈肉分家」 誰怕中資購併?

2015-12-21  TCW

台灣企業遇上中資購併時,不妨放手讓產能與通路合併,緊緊抓住技術、專利、品牌;以「微軟購併諾基亞」為例,現在是微軟賺錢?還是諾基亞賺錢?

如同之前預告,中資將大舉購併台灣企業(《今周刊》九八○期),才過兩個月,餓虎撲羊之勢已現。台灣固然不能防外資如防賊(九九○期),因為那是一種「傷敵八百、自傷一千」的拙劣戰略。

台灣必須區分中資購併下的不同層次,將產業、市場、投資、政治等邏輯,區別對待,否則在中國政治的不確定性下,一旦對方出事,就會成為陪葬品(九八九期)。

最新案例發生在這一周。上海復星集團掌門人郭廣昌失蹤,集團在那斯達克(NASDAQ)、紐約證交所(NYSE)的五家上市公司股價應聲而落,在港、滬、深股市的十四家上市公司,停牌的停牌,掉價的掉價。集團隨後公告郭廣昌被警方帶走,「協助司法調查」。謠傳中,郭廣昌涉及前總書記胡錦濤大祕書令計劃的反習政變計畫,還有江澤民父子的財務瓜葛;但在中國政界、商場中,謠傳往往是真的。

郭廣昌今年僅四十八歲,有「中國巴菲特」之稱,其集團購併、投資二十餘家中港上市公司,涵蓋地產、礦業、醫藥、科技、銀行等,國外收購了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加拿大太陽劇團,且為希臘珠寶精品集團Folli Follie 第二大股東。

所有的中國商人,不管是真國家隊,還是假國家隊,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清華紫光,都深深明白,自己的資產只是暫時擁有,走錯一步就會變成共產黨的。因此,他們在做投資或購併時,其實腦中最在意的,不是這場交易的利潤、業務,甚至不是股權,而是政治正確性,以及如何通過購併,在國內套利、海外脫產(為自己的、以及背後勢力的)。

台灣企業老闆,若不明白這個道理就談判,輕則股票賣得太便宜,重則淪為政治陪葬品。

最高的指導原則,應該把案件的「靈」與「肉」,分割開來談判。所謂「靈」,指的是技術研發、商標專利、品牌;所謂「肉」,指的是生產能力、客戶通路。靈魂牢牢把持住,肌肉則可合作甚至合併。靈與肉的主導權,甚至控股權,在購併發生時,應該切割為不同區塊,靈活談判。

然而,台灣企業主多為家族心態,反正都是我的,向來都靈肉不分,臨場切割,難免混亂和不捨。反觀國際專業大公司,平日就靈肉分家,如二○一三年「微軟購併諾基亞」一案中,諾基亞只將所有「肌肉」賣給微軟,「靈魂」部分如品牌、專利、地圖技術只授權給微軟使用。最終微軟經營不善,手機虧損七十六億美元,但諾基亞今天還在用靈魂賺錢。

中資購併並不可怕,台灣企業自己不懂得靈肉分家的操作才可怕。

撰文 / 范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