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成潮流 如何盈利是最大難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7/1139295.html

W020170817236094930616.thumb_head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成為潮流,但沒有一家盈利,大家感到迷茫之時,8月10-11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遵義舉辦“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環境國際峰會”,中汽中心北京工作部產業發展環境咨詢部項目經理楊耀坤作了“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動態成本效益評估”的報告,讓大家明白了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的成本難點、如何降成本、何時盈利有了清晰認識。

七大成本壓在肩頭

分時租賃能夠大幅度降低人們的出行成本,對年青人有較強的吸引力,尤其是北京限購,人們對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更加青睞。《中國汽車報》社旗下易卡先鋒是國內最早的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企業,創辦之時就受到用戶歡迎。北京易卡先鋒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馬寧告訴記者,創辦之初,註冊和使用人數每個月翻倍增長,現在的用戶數量增長也很快。

楊耀坤的報告與記者采訪了解的信息相吻合。楊耀坤說,我國已有40多家分時租賃平臺,在50多個城市推廣了4萬輛分時租賃車輛,用戶複合增長率年均達到83%。分時租賃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規模。

用戶增長這麽快,分時租賃已運行了數年,為什麽還虧本呢?一是運營成本高;二是分時租賃規模較小,網點分散造成收入比較低。

分時租賃是重資產模式,前期投入及後期的維護成本都很高。分時租賃的成本集中於七個方面:網點建設、充電網絡、車輛、服務、投融資、維護體系和電池更換。除了投融資外,其他成本都具有剛性,無法節省並且開支巨大。

目前分時租賃的收入有兩部分,一是財政補貼;二是經營收入。

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我國出臺了力度非凡的補貼政策。分時租賃的網點建設、購車、運營均有政府補貼,此外,電動汽車還能享受購置稅減免。

運營收入是分時租賃的主要來源,這取決於租賃價格和使用頻率。充電服務費、車輛殘值和其他增值服務也是分時租賃企業的收入來源。

第四年出現盈利點

國內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何時盈利是大家極為關心的問題,結合國內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實際情況,楊耀坤建立了模型推測。模型建立後是否可行,這是必須回答的問題。法國分時租賃企業AUTOLIB是世界上最早實現盈利的企業,它的經驗值得參考。

模型推算顯示, 2014年 AUTOLIB的營業成本為8506萬歐元,營業收入為9335萬毆元,利潤為1043萬歐元。AUTOLIB的實際營業成本為9230萬歐元,收入為10770萬歐元,利潤為1090萬歐元。

楊耀坤說:“不考慮風險損失和公共充電樁服務收入,預測值與實際值的誤差在5%以內。這個模型可以預測分時租賃未來的經營情況。”

楊耀坤用模型研究了國內2015年-2020年分析租賃的情況,分析結果表明,國內分時租賃運營前三年都處於虧損狀態,第4年開始,隨著單車租賃時長增加,利潤由負轉正,第五年開始,累積利潤由負轉正。楊耀坤說:“我們預測投資回收期是4.07年,實現盈利時單車日均租賃時長是3.46小時。”

開源節流實現盈利

“開源節流”是所有企業遵循的原則,摸清成本分布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在分時租賃的七大成本中,運營管理成本、電動車購置成本和網點建設成本排在前三位,這三項分別占總成本的43.72%、31.39%和18.28%。

運營管理成本由多個因素組成,哪些因素的開支比較大?研究結果表明,人工及管理費排在第一位,占總成本的49.22%,保險費占24.31%,充電費占14.8%,維護保養費占11.67%。

目前,分時租賃車輛需要大量人工管理,這是導致人工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車輛在外發生故障,用戶電話救援,分時租賃企業必須及時回應;用戶還車後,需要通過人工檢測車輛狀況;租賃網點分布各地,每個網點都需要配備一定數量人員才能保證正常運轉。

針對這些方面導致的人工成本上升,楊耀坤建議企業采購車輛時,不要圖一時便宜,應把車輛故障率放在首要考慮因素;通過優化車載診斷系統提示車輛狀況,替代或者減少人工檢查;網點車輛增多後,單個人員管理車輛數量將增多,人工成本占比也會下降。“降低人工成本不能只從內部著手,還必須註重誠信體系建設,掌握用戶的信用情況,通過價格引導減少用戶造成的車輛損耗。” 楊耀坤說。

車輛是分時租賃企業的核心資產,目前,正在運營的車輛超過3年質保期,維護保養成本大幅度提高,這是導致分時租賃企業運營管理成本較高的另一個主要因素。

楊耀坤說:“車輛性價比在分時租賃中起重要作用,每降低1萬元,每年的成本壓力減少0.2萬元。車輛選購應以價格較低的微型車為主,在微型車中,選擇性價比較高的品牌和車型。” 楊耀坤給出了參考名單,寶駿E100、眾泰雲100、長安奔奔EV都在其中。

分時租賃價格決定了企業運營能否盈利,在歐美,分時租賃出行成本約為出租車的26%-51%,而國內相對偏高,這不利於增強分時租賃的競爭力。

分時租賃該如何定價?楊耀坤稱:“分時租賃與出租車費用比值為30%-50%比較合理。以北京為例,分時租賃價格20元-30元/時比較合理。”

  上下班和生活類出行是用戶選擇分時租賃的主要原因,為了吸引用戶更多地使用分時租賃,楊耀坤建議設立17點至第二天9點的包段套餐。“設立套餐可以將用戶上下班和生活類出行相結合,增加用戶粘性。” 楊耀坤說。

  目前,分時租賃企業正在艱難前行,熬過面臨的困難,光明就在前方不遠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28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17/165588.shtml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會有更多平臺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嗎?

來源 | 洪言微語(ID:itakethat)

作者 | 薛洪言

加快了赴美上市的速度,進入9月以來,已有3家互金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投身到上市大潮之中。

timg (5)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使得在行業集中整治尚未結束的背景下,平臺便開啟了上市之路呢?甚至走在了一眾互聯網金融巨頭的前面。下面用三個問題,來大致解答這個疑問。

第一個問題,上市有什麽用?

timg (6)

對互金平臺尤其是網貸平臺而言,上市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一是品牌效應。通常而言,上市是企業標準化、規範化運營的標誌,能夠極大地提升品牌聲譽,尤其是網貸行業正面臨著汙名化的困擾,上市對於品牌提升的效果更為顯著。

當然,實事求是來講,在國內上市的品牌效應要遠遠強於美股上市,無他,平臺的潛在客戶都在國內,而1億A股股民對美股的關註非常有限,成為A股上市公司就不同了。至於為何不在A股上市,會在第二個問題中進行詳細討論。

二是融資渠道。上市開辟了公開的股權融資渠道,一方面為原有股東提供了退出通道,另一方面也為平臺打開了融資的大門,為後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資金基礎。

所以,借著此次上市潮,不僅會在互金創業者中創造一批富豪,也會有一大批風險資本順利退出、功成身退,以便釋放資金尋找新的風口和新的潛在獨角獸創業機構,完成其自身商業模式的動態循環。

同時,正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步入拐點,科技成為新的驅動力,IPO上市將為平臺的後續的科技投入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助力其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第二個問題,為何平臺紛紛赴美上市,A股上市不行嗎?

7144bc62c61b4f51ab1d58ce53ac1bf7

不難看出,互金平臺紛紛選擇了赴美上市,為何不是A股呢?不是不想,更多地還是不能。就此問題,筆者專門請教了一位資深的投行朋友,討論下來,大概是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行業模式有待周期驗證。2016年5月,證監會曾經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等四個行業,這四個行業的典型問題便是輕資產、運行時間短業務模式有待進一步檢驗、Pre-IPO前高估值等問題,上市之後比較容易發生業績變臉,誘發估值的大幅波動。

二是創業板審核要求提高。A股市場尚未建立起完備的退出機制,有進無出,結果只能是門檻越來越高。從現實中來看,盡管目前IPO加速,但審核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的盈利要求、持續經營要求等,很多互金平臺未必能達到門檻。

三是戰略新興板進度暫停,大型互金集團的國內上市計劃推遲,很多中小平臺更是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基於上述原因,當前互金平臺在國內上市仍缺乏成功的先例,而美股上市已經有了成功的模式,對於著急上市的平臺而言,赴美國上市便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第三個問題,會有更多地平臺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嗎?

針對近期的平臺赴美上市潮,不少朋友都很疑惑,為何大家都要趕在年底前上市呢?討個好彩頭嗎?

還真和年底沒關系。應該說是很多平臺都有著比較急切的上市需求,但上市過程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自然要緊緊抓住。

金融行業具有典型的風險滯後效應,也是典型的嚴監管行業。所以,金融機構的上市之路,總是會比一般行業更易遭遇曲折,無論是趕上不良資產的披露暴露,還是趕上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都會使得IPO上市窗口暫失。

舉例來講,不少P2P平臺早在2015年前後就開始籌備上市之路,後來,隨著監管趨嚴和行業整頓開始,嚴監管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行業業務模式和發展空間,給企業的長期估值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上市之路便都暫停了。

而從現階段情況看,監管框架初定,互金機構估值有了比較明確的空間,是一個比較好的上市窗口期,前期暫停腳步的平臺怎能不抓住這個時機呢?畢竟,誰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麽,使得企業估值再次面臨不確定性從而妨礙上市之路呢?

那麽,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更多地平臺湧現出來嗎?短期看,在這批準備充分的平臺沖刺完畢後,上市潮應該會暫緩下來,IPO上市畢竟需要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

赴美上市 互金平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98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17/165588.shtml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會有更多平臺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嗎?

來源 | 洪言微語(ID:itakethat)

作者 | 薛洪言

加快了赴美上市的速度,進入9月以來,已有3家互金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投身到上市大潮之中。

timg (5)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使得在行業集中整治尚未結束的背景下,平臺便開啟了上市之路呢?甚至走在了一眾互聯網金融巨頭的前面。下面用三個問題,來大致解答這個疑問。

第一個問題,上市有什麽用?

timg (6)

對互金平臺尤其是網貸平臺而言,上市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一是品牌效應。通常而言,上市是企業標準化、規範化運營的標誌,能夠極大地提升品牌聲譽,尤其是網貸行業正面臨著汙名化的困擾,上市對於品牌提升的效果更為顯著。

當然,實事求是來講,在國內上市的品牌效應要遠遠強於美股上市,無他,平臺的潛在客戶都在國內,而1億A股股民對美股的關註非常有限,成為A股上市公司就不同了。至於為何不在A股上市,會在第二個問題中進行詳細討論。

二是融資渠道。上市開辟了公開的股權融資渠道,一方面為原有股東提供了退出通道,另一方面也為平臺打開了融資的大門,為後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資金基礎。

所以,借著此次上市潮,不僅會在互金創業者中創造一批富豪,也會有一大批風險資本順利退出、功成身退,以便釋放資金尋找新的風口和新的潛在獨角獸創業機構,完成其自身商業模式的動態循環。

同時,正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步入拐點,科技成為新的驅動力,IPO上市將為平臺的後續的科技投入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助力其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第二個問題,為何平臺紛紛赴美上市,A股上市不行嗎?

7144bc62c61b4f51ab1d58ce53ac1bf7

不難看出,互金平臺紛紛選擇了赴美上市,為何不是A股呢?不是不想,更多地還是不能。就此問題,筆者專門請教了一位資深的投行朋友,討論下來,大概是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行業模式有待周期驗證。2016年5月,證監會曾經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等四個行業,這四個行業的典型問題便是輕資產、運行時間短業務模式有待進一步檢驗、Pre-IPO前高估值等問題,上市之後比較容易發生業績變臉,誘發估值的大幅波動。

二是創業板審核要求提高。A股市場尚未建立起完備的退出機制,有進無出,結果只能是門檻越來越高。從現實中來看,盡管目前IPO加速,但審核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的盈利要求、持續經營要求等,很多互金平臺未必能達到門檻。

三是戰略新興板進度暫停,大型互金集團的國內上市計劃推遲,很多中小平臺更是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基於上述原因,當前互金平臺在國內上市仍缺乏成功的先例,而美股上市已經有了成功的模式,對於著急上市的平臺而言,赴美國上市便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第三個問題,會有更多地平臺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嗎?

針對近期的平臺赴美上市潮,不少朋友都很疑惑,為何大家都要趕在年底前上市呢?討個好彩頭嗎?

還真和年底沒關系。應該說是很多平臺都有著比較急切的上市需求,但上市過程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自然要緊緊抓住。

金融行業具有典型的風險滯後效應,也是典型的嚴監管行業。所以,金融機構的上市之路,總是會比一般行業更易遭遇曲折,無論是趕上不良資產的披露暴露,還是趕上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都會使得IPO上市窗口暫失。

舉例來講,不少P2P平臺早在2015年前後就開始籌備上市之路,後來,隨著監管趨嚴和行業整頓開始,嚴監管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行業業務模式和發展空間,給企業的長期估值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上市之路便都暫停了。

而從現階段情況看,監管框架初定,互金機構估值有了比較明確的空間,是一個比較好的上市窗口期,前期暫停腳步的平臺怎能不抓住這個時機呢?畢竟,誰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麽,使得企業估值再次面臨不確定性從而妨礙上市之路呢?

那麽,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更多地平臺湧現出來嗎?短期看,在這批準備充分的平臺沖刺完畢後,上市潮應該會暫緩下來,IPO上市畢竟需要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

赴美上市 互金平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99

環保 ╳ 潮流 垃圾變Fashion

1 : GS(14)@2010-11-27 18:11:03

2010-11-20 iM

「環保」一詞,對港人來說並不陌生,如果問「甚麼是環保」,相信十個有十個也答「知道」,還會一口氣說出垃圾分類、自攜水樽及冷氣調到25.5度等方法。但再問:「你有做嗎?」大部分人都會靦覥回應:「間唔中啦!」說穿了,港人的環保意識不俗,但行動力卻非常之低。

環保小店Ecols及社企Déjàvu Creation,近年不約而同打着「潮」的旗號開展綠色事業。前者瞄準中產市場,從各地引入「至潮」環保家品,一個由舊酒瓶壓成的飾物盛器已成為鎮店之寶,連外國傳媒都爭相報道。後者則針對購物意慾最澎湃的年輕人,將過期Banner改造成一系列潮飾物,首創的Banner公文袋同樣賣到街知巷聞。

兩店辦得有聲有色,可惜本港綠色消費市場實在細得可憐,再靠環保人士買環保產品這樣「塘水滾塘魚」,實是死路一條!

因此,兩店想出了將「環保」與「潮流」Crossover,將戰綫延至潮物、時裝甚至家品市場,加上大量宣傳及教育攻勢,開拓一片藍海之餘,亦藉此賺取第一桶金。

甫走入中環歌賦街的環保小店Ecols,已被「潮爆」裝潢所吸引。牆上掛着以菲林片砌成的人像畫,有我們熟悉的哥哥張國榮和影后張曼玉。沿木梯拾級而上,環保產品如藝術品般擺放兩邊,而梯下的迴廊,正播着LED燈光Show,一下子很難分辨那裏究竟是潮店還是Art Gallery。

跟Ecols高級主場策劃經理Stella站在LED燈迴廊,她謂小店的故事應該由這裏說起。Ecols的創辦人Ronald和Phobe是一對香港夫婦,靠經營LED燈起家。初將LED燈引入香港市場時,港人還用在十元八塊的鎢絲燈泡:「不是說人家願不願意買,而是根本找不到任何商店願意代銷,所以他們決心開設零售店,自行推廣這個新產品。」

走訪各地取經引入產品

開業前,Ronald和Phobe特意前往世界各地的環保展取經,期間發現原來除了LED燈外,西方國家還有很多循環再造的「潮」產品,極之適合香港市場,而且技術已發展得非常成熟,二人遂決定將Ecols的概念深化,從各地引入不同類型產品,將環保與潮流結合。

在迴廊的盡頭,放置了多件大型「潮」傢俬,Stella指着其中一張極具型格的Designer Chair說:「這就是我們的鎮店之寶!」該凳名為RL Legs Chair,是由英國設計師Richard Liddle以回收膠樽所扭製而成,完全沒用上任何鑲嵌配件及支架。Stella解釋,製作此凳的難度在於塑膠太熱會釋出毒氣,但溫度太低又不能扭作適合的形狀,所以設計師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製作,非常考功夫。正因為外形夠潮,製作夠刁鑽,即使叫價1.6萬元亦經常賣斷市。

據知,光顧Ecols的顧客年齡範圍甚廣,由10多歲到50多歲也有,但就以女士為主。此外Ecols除了吸本地客,亦會得到不少外國遊客的青睞。 Stella透露,無論甚麼年齡、甚麼國籍的人,在購買環保產品的時候,對背後的製作故事都很感興趣。

與藝術掛鈎易對外推廣

Stella執起一個用汽水蓋掩砌成的小手袋謂,手袋是由一群巴西婦女親手製造,她們原本是刻苦的農村工人,後來由一美國生產商發掘出這門手藝,就透過公平貿易聘請她們成為技師,令生活得以改變。「每個袋都會附設一張小卡片,當婦女在完成作品後便會簽下大名,而購買者可在網上與技師交流,環保得來又有意義!」

愈接觸環保產品,就連公司的員工也變得愈來愈環保。Stella又隨手拿起一個古怪的紅酒瓶解說,年前公司員工大夥兒到附近餐廳用膳,發現餐廳每晚都會丟棄幾籮空酒瓶,大家都覺得太浪費,遂四出找尋循環再用玻璃瓶的有效途徑。最後,他們發現將玻璃瓶加熱壓扁,便可做出一個個有型的飾物盛器,於是老闆決定斥資購入玻璃燒窯,實行自己動手製作。而該些玻璃瓶盛器,現已成為該店最暢銷的產品之一。

Stella坦言,綠色產品仍是個新興市場,對港人來說仍然陌生,而最令港人卻步的是價錢:「一些不理解的客人會問:『其實這些都是垃圾,你們無本生利,為何還要將價錢定得那樣高?』所以,除了將這些所謂的垃圾發展成高增值的潮產品,Ecols還會將產品與藝術掛鈎,這樣便更加容易對外推廣。」

設展覽廳召集本地創作

為進一步建立藝術形象,Ecols在大門口處設了一個小型的展覽廳,定期邀請本地及外國的設計師製作環保藝術品,放在店內作展覽,以吸引藝術、潮物及環保愛好者前來潮拜。而訪問當日,該處正舉辦一個名為「Ghost in the Machine」的展覽,由美國藝術家Erika Simmons將用完的菲林片砌成電影明星的肖像,而本港明星張國榮和張曼玉的肖像,以萬多元至兩萬元出售。

據悉,Ecols現時所擺賣的環保產品,本地設計與外國設計的比例是1︰9,故展覽的另一個目的,是希望召集更多有潛力的本地創作,擴大市場。 Stella說,公司為培養一群有概念但無支援的設計師,現正籌備在九龍塘開設工場,並提供多種大型器材,讓有興趣人士使用,預計最快可於年底啟用。

Ecols這間環保小店,看似搞得有聲有色,但礙於市場太細,Stella坦言公司仍處於艱苦經營的階段。她透露,小店由2009年開業至今,生意額雖上升了兩倍半,但仍未達收支平衡。而替客人設計及統籌LED工程,則成了收入的一來源。

沿木梯登上2樓,原來是一個專為推廣LED使用而設的展示場地,小小斗室包含了家居、零售店、辦公室及娛樂場所等場景,每一部分均以實物解釋LED的多種用途及實際操作。

工程師Ricky表示,客人在展示室內可先欣賞一短套片,了解LED可如何配合視覺影像及家中擺設,做出不同的燈光效果;再進而在零售場景,相比一般石英燈與LED燈的櫥窗效果。另外,又可親身感受到LED如何有效地將辦公室的溫度減低,以及娛樂場所的LED燈配合感應器所做出的多種派對氣氛,而公司則會為有興趣更換LED的客人作工程設計及執行。

但Ricky坦言,由於LED仍未普及,而且一般人亦認為更換工程價錢高,故主要客源為零售店,尤其是大型珠寶店。他解釋,以往一間珠寶店可能用上千盞石英燈,耗電之餘亦令室溫大大提升,冷氣都要開大點,電費當然非常昂貴。但轉用LED之後則可慳電六成,「試過有客人換了LED燈後,拿張電費單給我們看,電費減半有多!」他又指,更換LED的價錢並非外界所言那麼貴:「光源較少的家居或小店,又或者大商舖局部換燈,其實只需數幾千元,珠寶店用過千盞燈,工程當然以百萬計啦!」

怎樣辨別環保產品

香港有不少產品都打着「環保」旗號進軍市場,但究竟它們有幾環保?Ecols為此設計了一套評審標則,可供大家參考。

1.物料(Materials)

視乎產品是否使用循環再用物料,或者產品本身是否可循環再用。

2.生產過程 (Manufacturing Process)

視乎生產過程會否製造出更多廢物;是否釋出有毒物質或毒氣,影響環境生態,以及生產時會否涉及大量耗電。

3.創意 (Creativity)

視乎使用物料、製作過程及產品功能是否創新,分數高低反映於產品可否令評分的Ecols Team驚訝。

4.新潮 (Stylishness)

Ecols的宗旨是結合環保與潮流,所以愈潮愈型的產品,得分便愈高。

----------------------------------

港產Banner袋殺入東京

由中環潮店,記者轉戰仿如七十年代的家庭式加工場,但不是車衣,而是親手製Banner Bag。訪問當日,環保社企Déjàvu Creation的創辦人Sue正在家中堆頭趕貨,為一個個最新設計的Banner袋扣上手帶,又為新研發的皮帶打洞,再小心翼翼地入箱,趕在凌晨前完工,好讓新貨能於翌日順利帶到東京參加環保商品展。

在記者心目中,Banner袋盡是彩色繽紛,要不來社區蛇宴、議員辦事處,就是來自青少年暑假活動。但直至Sue從紙皮箱內抽出一堆黑色的新產品,記者的眼光不禁被攝着,眼前全是深色系信封形的Clutch Bag,就連潮牌YSL今年也有出產同款產品。

Sue問記者:「你覺得自己環保嗎?」記者回答:「也不稱得上!」Sue笑言,「環保」加上「潮」的化學作用,就是令一個不甚環保的人也會愛上環保產品。 Sue繼續解釋,綠色產品再專注在環保人士身上,即是「塘水滾塘魚」,行不通的。當前的環保企業一定要採取藍海策略,想辦法吸引普羅大眾。因此,她們設計手袋時,想的不是會買Banner袋的人,而是所有會買手袋的人。根據Sue與拍擋Wai Ling的粗略估計,港人每年花在買手袋的費用超過一億:「即使取得當中0.001的生意,我們都發達啦!」

參與展覽攤位爭取曝光

根據二人多次擺賣的經驗所得,「潮」策略已逐漸影響新一代的消費模式:「試過有年輕人跟我說:『環保與否我沒所謂,但產品靚,所以我買。』證明我們的 Crossover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

為了進一步教育香港這個年輕市場,Déjàvu Creation自今年4月開業後,一直積極參與不同類型的展覽及攤位擺賣等,以爭取曝光。另外,她們又鎖定了年輕人為目標顧客,故經常游走各大專院校進行講座及座談會,向目標群講解回收再造的社會意義、可持續發展及責任消費等理念。

Sue表示,年輕人除了追求時尚外形和產品質素外,有時也會被背後的故事牽動消費情緒:「若果你跟他們說甚麼納米科技,他們的反應是『好悶』、『唔明』,但若果你告訴他,Movie Club、Dance Society常用的Banner,每年香港人最少丟棄7萬條,Banner物質難以分解,會迫爆堆填區,又會釋出毒素,他們覺得切身,便會上心。」

此外,由於香港消費者最愛新鮮,故公司必須不停研發新產品,讓市場繼續有Talking Point。事實上,Déjàvu Creation在短短的7個月,已研發出超過20款產品,包括15款袋類產品及飾物。談及未來,Sue表示下一項大型計劃,是研究將回收得來的舊報紙,製成燈罩、矮凳、工具箱和筆插等創意家品,實行創出另一個環保潮流。

甚麼是責任消費?

「責任消費」又名道德消費,皆在鼓勵人類摒棄「銷售只為賺取利潤」、「消費只為個人享受」等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在消費前先思考道德問題,以免消費對環境、人類及動物造成剝削及遺害。

世界各地的人均會以不同形式的責任消費來支持環保,例如購買慳電膽和再造紙,又或者他們會用抵制方式來「懲罰」不道德的商戶,例如那些使用即用即棄餐具的快餐店。除了環境外,責任消費亦會關注人權及動物權益。

而責任消費去到最個人化的層面,就是在消費前問更多問題,例如這是否必需品;買了這產品會否直接或間接影響環境生態,以及有否其他更環保的代替品等。

﹏﹏﹏﹏﹏﹏﹏﹏﹏﹏﹏﹏﹏﹏﹏﹏﹏﹏

Déjà vu Creation

開業日期:2010年4月

回收物件:Banner、皮革、報紙

循環再造潮物:手袋、公文袋、卡片套、頸鏈、頭飾、皮帶、戒指

售價:約59元至350元

目標客戶年齡:16歲至30歲

行銷途徑:網上訂購、展覽、攤位、社企支援中心代售

營運情況:每月支出約為4,000元至5,000元,主要為生產成本及運輸費,現時收入可抵支出,但二人未有支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03

STARMAN'S COLUMN - 江小魚 保障房不會成全國潮流 (2012年07月06日)

1 : GS(14)@2012-07-07 17:26:21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1260&d=1789
正一廢柴打手,你玩夠未呀,打手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7-09 00:51:22

呢條友上到位都幾莫名奇妙
3 : GS(14)@2012-07-09 22:49:53

不學無術,同隻蜆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112

潮流 Pie:超強腳趾襪當鞋穿

1 : GS(14)@2012-07-31 11:19:4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731/16561521

有沒有想過,只穿襪子不用穿鞋子,就可舒適地往街上走,不怕遭地上硬物垃圾割傷腳板?瑞士一間公司帶動潮流,推出一款強力纖維襪,旨在取代鞋子,讓穿着者有赤腳行走感覺(左圖)。
「瑞士赤足公司」研發的這款「瑞士保護襪」( Swiss Protection Sock),用比鋼絲還要強五倍的強力纖維 kevlar製造,這種纖維一般用於防彈衣。襪底還加了 PVC膠,即使地上有碎石、玻璃,都不會破爛。它更像手套那樣,有位置分別給10隻腳趾套上(右圖)。
「瑞士保護襪」有長襪和短襪款式選擇,售價約45英鎊(548港元),生產公司相信它將會成為潮流,甚至可以用來進行攀石等戶外活動。該公司正在研發另一款襪子,希望可用來跑馬拉松,取代傳統跑步鞋。
英國《每日郵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00

巨騰受惠潮流改變-東方日報20120813

1 : GS(14)@2012-08-13 17:00:06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3141201271314748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22

歷史片潮流 創.作.人杜若飛

1 : GS(14)@2013-10-12 16:51:14

http://kwahto2006.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1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56

Big Spender:專訪潮流教父NIGO® 浮誇到死

1 : GS(14)@2014-09-11 13:59:27

■NIGO認為每件物件都有生命,若不用只會自然腐朽,故呼籲買家別把他的珍藏放保險箱,要好好利用當作文化一部份傳承下一代。



把潮牌A Bathing Ape拱手出讓給沈嘉偉I.T集團的創辦人NIGO,沒有動搖其作為日本潮流教父的穩固地位,東山再起越戰越勇,而且浮誇本性難移,不時有意無意展示其超豪生活和滿身鑽飾,絕得不能絕的要數不苟言笑的他自誇「花了一輛法拉利跑車的價錢」裝上一副於高級珠寶品牌Jacob& Co.訂製的鑽石牙(Bling Bling diamond teeth),又曾發行DVD介紹自己的豪宅藏寶有幾巴閉,成為「平生不枉少年狂」的經典代言人。NIGO為其浮誇之路作階段性總結,決定於10月透過蘇富比於香港拍賣部份家當行頭,同時作為其創業25周年的一個紀念儀式。厚厚的拍賣圖錄猶如購物狂的《狂人日記》,250件拍賣品由太陽眼鏡、波鞋、家具、畫作等五花八門,不少都是委託名牌獨一無二的訂製品,從中可窺探他的眼光、口味之刁鑽程度和戀物軌迹。有人認為他賣藏品套現因經濟問題,但這位億萬富豪接受我專訪時卻誇下海口:「很多藏品都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那是有關眼光,連我也覺得自己有魅力。」記者:鄭天儀攝影:梁志永



“所有物件都有生命,如果不去使用,他們會自然腐朽。物件也是時代的象徵,是文化的一部份,我希望把自己的藏品傳到下一代。”



■NIGO說若死後才拍賣他的家當,他自己見不到又享用不到,何不詐死一次,看自己個名究竟幾值錢,他的口味又有多少人認同。

■NIGO自編自導自演死亡,連打包了的死屍都由他親身上陣。

■不苟言笑的NIGO,卻鑲上一棚鑽石牙,矛盾得猶如和尚買梳。他甚至將自己的名字註冊成商標,貫徹浮誇。

NIGO

本名:長尾智明年齡:43歲學歷: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畢業成就: A Bathing Ape創辦人、UNIQLO UT創作總監


購物狂的前世今生

「一切從我5歲時買的一個唐老鴨按鈕玩偶開始,收藏之路一直延續至今。」人家看小說、文學巨著,NIGO視蘇富比的Andy Warhol珍藏拍賣會圖錄為聖典,於是一買不可收拾。據說,NIGO在14歲時無意間拿到一本《Popeye》雜誌後,便被引渡升仙,開展其浮誇之路。升上高中後得到兼職的工錢和零用錢,他便跑到上野買唱片及潮服,更被另一潮流教父藤原浩的專欄啟蒙,開始追隨潮流,最後成為原宿擴散至環球的重要潮人和潮流方向指標,也憑直覺,以充滿樂趣的方式,建立起一個獨一無二的私人收藏,與其事業一樣堅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自此,他對藝術品及設計物件深深着迷,其收藏亦越趨多元,由《星球大戰》人偶到Charlotte Perriand設計家具,包羅萬有。



■NIGO愛加入自家元素玩轉大牌子,他的家正是一個像遊樂園的購物狂博物館。

■NIGO從5歲購入一個福袋得到了第一隻唐老鴨按鈕玩偶開始,展開了他的收藏之路,近40年來他的購物狂熱並沒有消退。


割愛珍藏 三大最愛


1.勞斯萊斯車標

NIGO的名車數之不盡,自言單是最上等的勞斯萊斯便換了5輛,全「愛勞」車頭均裝上這樽Jacob& Co.的鑽石鑲嵌勞斯萊斯幻影車標雕塑,直至勞斯萊斯廠近年換了商標才正式「退役」。



估價$2.5萬至$3.5萬



估價$12萬至$18萬

2.全套《星戰》公仔

Kenner Products生產的16組《星球大戰》人偶套裝及一組實驗版「貝斯坪系列」套裝,NIGO苦笑指自己花了十年儲齊全套,當時沒有互聯網,他靠打電話、傳真,甚至親身飛往外地購入,全世界只有幾個人有。早年同款曾以幾百萬元在玩具拍賣會拍出。



估價$15萬至$20萬

3.新藝術鋁門

已故法國重金屬設計師Jean Prouve製的一道鋁門,他打造的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燈具、門是前衞的象徵。NIGO指這道門原被他貼滿與明星的合照,但現在收起相片作紀念,這門在巴黎購入,放在他工作室已好一段日子。



是咁的。43歲的NIGO自言5歲開始收藏而不能自拔,一直深信死後會有人把他的藏品拍賣。「如果等到我離開人世之後才辦,我便無法親身享受其中樂趣。因此我跟自己說:『此時不做,更待何時?』」裝死的念頭隨之而生,舉行名為「NIGO:一生二命」拍賣會,示範生命有take2,一生可以死兩次,其圖錄更有其扮死屍的照片,NIGO日文意思恰恰也有「2」的意思,此概念跟他一樣前衞。
NIGO說,250件藏品只是他總收藏量三分之一或更少,但不少具象徵意義,很多藏品原本更放在他工作室甚至豪宅內,陪伴他生活良久。他這所豪宅有多型多潮?大家可以買隻DVD看看,因為NIGO在2005年出版過《8TV25CH》,介紹這所有兩層高、猶如美術館的豪宅和他的浮誇生活。


「單是勞斯萊斯便換了五架」

甫開門就有兩個上世紀六十年代製造的碩大雪櫃,一個放汽水,一個用來當鞋櫃。他一屋鞋可以媲美波鞋街,最矚目的要算是外形似巴黎鐵塔的LV篋塔和客廳「佔中」的Baccarat超大水晶吊燈。牆上放的不是家庭照,而是十幾部愛車的寫真,包括$200多萬林寶堅尼Diablo GT。大宅還分為LV區、 Bape區、樓上Gucci區、超大衣帽間和主人的 super king size睡床,音樂房放滿一牆結他,價值$7萬的猿人頭Goyard皮篋在廳中間。NIGO六本木山的工作室一樣堆滿他從世界各地搜購的珍藏,古董玩具、藝術品、潮流製品與名品家具散落每個空間,多台古董老式可口可樂自動售賣機,巨大的霓虹燈蘋果電腦標誌以及紐約著名藝術家KAWS製作的《阿森一族》主要角色作品,儼如世界潮流文化發展的展廳。
NIGO以浮誇聞名,2004年更登上《TIME》,成為"Asia's Heroes"代表人物之一。他不少用品都是找各超級名牌訂製,他家中就有無數LV篋和Goyard銀包,都印制了他的私人圖案。他開拓原宿的bling bling奢侈風,早年效法黑人hip hop明星鑲浮誇鑽石牙還未夠招積,竟然找高級珠寶首飾公司Jacob& Co.訂做一副全新的黃金彩鑽假牙,牙齒上還刻有Jacob& Co.商標,問你服未?愛車的他更擁有無數名車,都特意請車廠噴上他自家圖案追求獨一無二,曾經在香港開過噴上猿人迷彩圖案的Benz。他更向我透露,近年「單是勞斯萊斯便換了五架」,每架車頭都裝上一個Jacob& Co.鑽石鑲嵌的勞斯萊斯幻影車標雕塑,直至勞斯萊斯廠近年換了商標才正式「退役」。我問NIGO,何解不去開一家私人博物館而要割愛,是莫財還是甚麼?他給我一個非常cult的答案。「文物其實是一段時間的文化。我深信物品也有生命,像我穿鞋子也不會連續兩天穿同一對,務求給它們休息機會,所以把物品放在博物館,會令物件變得毫無價值與生命力,我認為物品需要翻生。」這也是他舉辦這場拍賣的原因,他收藏的物品開始殘舊,要為它們找新的主人。故他呼籲買家把投得的拍品放在自己的生活空間甚至使用它們,使物品翻生就有意思。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書,講日本人會葬筆或葬針,是對物件尊重到極致的告別儀式,問NIGO會否戀物至此?他反問我這是否對日本人的印象,並說自己是個很愛惜物件的人,藏品在倉庫都有空調保存,但始終物件會磨蝕折舊,他強調只此一次不會再割愛,是次與蘇富比專家共同選出的藏品對他意義重大,甚至能看到他的創業軌迹。拍賣藏品五花八門,從中知道NIGO的獨特品味及廣泛興趣,也可以看出他對七八十年代的美國漫畫、《星球大戰》Pop Art的情意結。NIGO昔日大膽地把街頭文化、藝術植入BAPE,他的創作靈感又是否來自藏品?「絕對是。我好多時會受物品影響,由一個物品刺激做了另外一個物品。」他還特別喜歡東西合璧和古今互融,自家組合把物件mix and match,像他收藏的Jean Prouve經典設計的Marcoule長凳,上面卻加了一個小飛俠阿童木雕塑,正是NIGO的搞鬼裝置。2011年他把Rolex手錶翻玩,創立「BAPEX」手錶系列;BAPE又與電單車品牌AEON合作,推出全球限量500台的BAPEON,這些crossover概念正是隨意搭配物件的實驗成果。「這種模式很多時會成為文化,好似上身穿西裝下身穿牛仔褲,就是東京模式的mix and match。」


「不會放下生意」

A Bathing Ape因為木村拓哉愛穿,並且經常推出限量商品在日本熱賣,更風靡紐約、巴黎等時尚之都,但作為主腦,NIGO也不是一帆風順,發現公司財政有問題,2011年將公司Nowhere賣予香港I.T繼續發展,個人則集中於設計及發展新品牌。如今他再闖江湖開創自家品牌,充滿vintage味的全新品牌Human Made,以及擔任UNIQLO旗下UT品牌的創作總監,也擁有自己的唱片公司和餐廳。
NIGO縱然曾在訪問中承認自己管理不善,但當我問他會否轉型時?他卻堅持說:「不會放下生意。」不過,他透露近年很多人請他拍片和做攝影工作,「這些機會好多,我一向都是一個喜歡同一時間做很多事的人,現在(賣盤後)我覺得放低了,說不定15年後我會成為最有名的攝影師呢。」每次由嗜好開始投入工作,他都額外有自信。「很多人問我未來的事、做任何一件事背後有甚麼意思,其實我真的沒有很特別的意思,是率性吧。」他有多率性?過去我們有目共睹,未來則拭目以待。



估價$50萬至$70萬■NIGO喜歡簡約但有訊息的家具,他視Charlotte Perriand的層雲書架為觀賞藝術品。

估價$5萬至$6萬■啟發NIGO過去的猿人創作,怎能不提Stash的一幅《NO EVIL PT.2》。

估價$6,000至$8,000■坐在猿人Benz上哭,也不願坐在Schwinn Sting-Ray單車上笑?估計NIGO坐火箭也不會笑,因為冷面是他標記。


估價$15萬至$20萬■NIGO在Jacob& Co.訂製不少特別款式的珠寶,此鑽石及14K白金「美元符號」項鏈是他最愛,因為它為主人贏了不少「癡線」的稱許。

估價$4萬至$6萬■買蘋果公司的大型霓虹燈放在家中幹啥?或許是NIGO要提醒自己天天效發喬布斯要反牽潮流。

估價$1.5萬至$2萬■玩嘢鬼才Philippe Starck出品當然吸引NIGO的眼球,這支Table Gun Lamp是Starck的招牌貨之一。


估價$4萬至$6萬■藝術家Mark Newport重編了不少超級英雄的服裝,重塑來自母親為他手編毛衣的保護意識。NIGO割愛這件蜘蛛俠和潛水俠(Aquaman)的手織制服。

估價$7,000至$9,000■Chrome Hearts靈魂人物Richard Stark設計的茶几配上一對訂製的BAPE BB毛公仔得出來的效果是甚麼?就是今古相映的趣味。

估價$8萬至$12萬■Jean Prouve經典設計的Marcoule長凳加阿童木雕塑,是NIGO的搞鬼裝置。



估價$220萬至$280萬■KAWS是NIGO的好友兼合作夥伴,他收藏的畫作當中最多是KAWS的手筆,喜歡其幽默感。

估價$3萬至$4萬■著名攝影師Dennis Stock的《猿人襲地球》電影幕後照片,巴黎某畫廊老闆見是猿人知道他一定喜歡便寄給他再埋單,結果他對劇照真的一見鍾情。

■近年,自謔長大了的NIGO愛上日本和服。這是他從美國搜購古董絨料製作成的和服,並苦練十分鐘內穿好。

新搞作:潮人和服

NIGO向我透露,他這位購物狂近年已減少掃貨,踏入不惑之年,竟愛上傳統手藝、極具文化涵養的傳統和服、着物(kimono)。「我買了很多和服,更迷上從世界各地購入的古董布料縫製出新的和服,這些布料一塊可能要做幾年,近年更因為和服文化與喜歡穿和服人士結盟往來。」他說,以前經驗不夠,現在他已練成十分鐘內穿好一套和服,並鑽研所有有關和服的配飾。他的老品味新品牌Human Made,也是發想自古董衣結合仿古技術生產,把早期老舊製衣方式,重新導入現代。



部份圖片由蘇富比及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40911/188607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13

中國斥日違背和平發展潮流

1 : GS(14)@2015-09-21 01:29:13

日本通過備受爭議的安保法案,中國指日本違背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引發日本國內民眾以至國際社會擔憂,美國則對通過法案表示歡迎。安倍稱法案是為了應對中國崛起等挑戰,中國國防部回應指日方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意通過法案,使日軍事安全政策出現戰後前所未有的變化,突破和平憲法限制,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潮流;另堅持冷戰思維強化軍事同盟,圖謀加大海外用兵力度,引起國際社會擔憂。國防部敦促日方深刻吸取歷史教訓,重視亞洲鄰國安全。南韓亦敦促日本堅持和平憲法精神,認為日本行使集體自衞權時如涉朝鮮半島和南韓國家利益時,必須先得南韓同意。南韓執政黨發言人則指強行通過法案暴露安倍政權對亞洲霸權虎視眈眈的企圖,引發東北亞國家有關軍國主義復辟的擔憂。但西方普遍歡迎通過法案,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發聲明,稱安保法對強化同盟關係、對從事地區與國際社會安全保障活動繼續發揮作用。德國認為應歡迎日本在國際維和行動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但有必要與中國等鄰國保持密切對話。中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0/193026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