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27億興全合宜上市盤中跌停,短短3個月浮虧40多億!

最火的新發基金在市場退潮時,總是讓投資者“後悔莫及”!

今年1月最爆款基金產品興全合宜一日售罄,募集了327億巨資,今日(4月23日)興全合宜在交易所上市首日,盤中觸及跌停,投資者不僅損失的凈值,而在若想現在兌現還要承受一個跌停或接近跌停的暴跌。

按照今日盤中跌停價計算,近35萬投資者短短三個月巨虧了45億元,若按照今日10點13分基金交易價0.866元測算,虧損也在44億元左右。

興全合宜基金交易價隨後震蕩上漲到接近0.9元,然後掉頭向下,再次來到跌停附近,10點13分時,基金價格大跌9.6%,達到了0.866元,折價率為9.58%。

上市前凈值損失近5%

該基金上市前,凈值就受到一定的損失,4月20日最新單位凈值為0.9577元,損失了4.23%。

該基金成立初期,就遭遇了1月底到2月初的股市大幅下跌,好在當時建倉不多,最低點為0.9648元。

後來在3月中旬的股市階段高點,凈值還曾回到1元以上,最高1.008元,但隨後進入下行通道,4月16日凈值下跌到0.9646元,已經低於春節前最低點,4月20日凈值繼續出現下跌。

此外,該基金為一只封閉三年的產品,從交易理論來說,還有長達2年零9個月的封閉期,也使得該基金容易出現折價。

歷史上,只有在股市極為火爆或者基金公司產品極受市場熱捧時,封閉基金才會出現溢價效應。

這只基金的規模太大,沒有什麽稀缺性,在加上前三個月運作的虧損,因此更容易折價交易。

重倉中興通訊,受沖擊

持倉是市場關註的焦點。根據該基金上市公告,興全合宜前十大重倉股為中國平安、三安光電、五糧液、隆基股份、伊利股份、白雲機場、東方雨虹、中際旭創、中興通訊、大族激光。其中既有價值股龍頭,還有一些頗具成長空間的成長股龍頭,譬如大族激光、中興通訊等。

值得註意的是,中興通訊是該基金十大重倉股之一,持有2500多萬股或5.14億元。在所有重倉中興通訊的基金中,興全合宜也是持有市值最多的基金之一。

以目前中興通訊事件的進展,興全基金公司下調到的25.36元(相當於2個跌停)很難支撐,已經有基金公司按照4個跌停估值了,這一點也對興全合宜交易價格有負面影響。

公告顯示,截至4月16日,興全合宜股票投資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51.07%,固定收益資產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26.71%,兩者合計占比77.78%。此外,該基金放在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上共65.98億元,占基金總資產比例為20.57%。

場內3000萬大戶也被坑

在4月18日發布的上市公告書中也詳細披露了興全合宜場內份額持有人的情況。

公告書中顯示,截至 2018 年 4 月 16 日,興全合宜的基金份額總額為326.99億份,本次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總額:86.48億份,占基金總份額的26.44%。

機構持有場內份額1.10億份,占場內份額比例1.28%;場內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85.37億份,占比98.72%。

其中,兩個大戶買了3000多萬,這些大戶也被坑。

除此之外,興全基金管理人高級管理人員、基金投資和研究部門負責人持有本基金份額總量的數量區間為 50 萬份至 100 萬份(含);基金經理持有本基金份額總量的數量區間為 50 萬份至 100 萬份(含)。

年初一日吸金327億

2018年剛開年,興全合宜打響了權益類基金發行火爆的第一槍。興全合宜作為興全基金2015年7月以來發行的第一只權益類基金,憑借著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經理長期優異業績,首發受到高度關註。

首發當日(2018年1月16日)下午,興全基金發布公告稱,興全合宜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為1月22日,當日該基金已達到基金合同生效的備案條件。為維護投資者利益,有利於未來基金運作,決定提前結束募集,1月16日當日的有效認購申請將全部予以確認,1月17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

而在當日,興全合宜的發行狀況已經遠不能用“火爆”來形容。開始募集後渠道時有募集進度傳出。早上10點傳出規模已超百億,中午渠道再傳銷售已超260億的消息。最終興全合宜一日募集327億元,在新基金募集規模史上名列第九,僅次於5只400億的國家隊基金以及委外定制債券基金工銀瑞信豐淳、兩只權益類基金(嘉實策略增長、華泰柏瑞滬深300ET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79

道有道複牌市值蒸發16億,股東新華網浮虧逾80%

周五,新三板創新層企業道有道(832896.OC)價格觸底回升,但是公司第六大股東新華網(603888.SH)仍浮虧超過80%。受兩年前“3.15”晚會曝光影響,道有道經過長期停牌,近日複牌市值蒸發了16億元。

今天是道有道複牌後的第四個交易日,截至今日收盤,道有道全天總共成交1萬元,收盤價為2.64元每股,盡管較昨日上漲了14.78%,但遠低於公司在2016年3月15日停牌前的收盤價17.48元/股,以今天的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僅剩2.59億元。

從2016年3月16日算起,到2018年5月14日,道有道停牌長達790個自然日。道有道停牌時間長達2年,源頭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3.15晚會”,央視點名道有道,曝光其明碼出售惡意扣費程序,導致消費者被莫名扣費等問題。

公司於次日申請緊急停牌,並且對視頻類、遊戲類軟件產品進行下線。隨後還收到了兩張罰單,包括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以及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的處罰決定,分別對道有道到處以警告並罰款3萬元、罰款20萬元。

風波發生後,公司合作夥伴新華網通過定增進入道有道。2016年7月,新華網作為單一認購方,以每股18.5元的價格,認購公司432.4萬股,總價約8000萬元。此後道有道實施了一輪利潤分配,每10股派2.5元轉3股,新華網的持股成本降至14元左右。

道有道暴跌,令新華網損失不少,以今天的收盤價計算,新華網浮虧超過80%,其持有的股份市值僅約1293萬元。目前,新華網持有道有道股權仍為5.1%。截至2018年3月31日,道有道共有股東74戶。

在315風波過去後,道有道仍是一直沒有複牌。公司停牌理由幾度更換,從央視曝光緊急停牌,到2017年1月變為“籌劃重大事項”,2018年3月,公司終止籌劃並購,宣布將複牌。第一財經記者向道有道了解到道有道在這期間先後向三家擬投資/收購標的進行交涉。

重大事項不確定因素消除後,道有道又因為做市商少於2家被暫停轉讓。在2015年掛牌時,道有道共有8家做市商,但去年12月21日,道有道的做市交易突然面臨重大考驗,7天之內7家做市商宣布退出,起初是中金證券宣布退出。隨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中泰證券、方正證券、國信證券、長江證券等6家券商緊跟著退出做市。

5月14日,道有道被強制變更為集合競價轉讓複牌。複牌首日公司股價直接砸向跌停板,截至收盤封單達到32.5萬股。作為創新層集合競價股,道有道每天可撮合成交5次,但當天公司僅以跌停價成交了1手(1000股),成交金額8740元。

隨後的兩天,道有道的成交情況並未好轉,5月16日全天共成交3手,成交金額1.31萬元。而收盤時盤面積壓的賣單高達32.6萬股。5月17日,道有道收於2.3元/股,跌幅達47.37%,逼近跌停,成交量也只有2.5萬股,合計5.44萬元。

道有道董秘劉海櫟對第一財經表示,考慮到公司停牌時間較長,股東以比較低的價格轉讓股票也是可以理解的。

根據公開資料,道有道主要從事移動互聯網數據營銷,公司合作夥伴包括新華網,今日頭條,騰訊等。2015年7月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從2015年掛牌到2016年停牌前,道有道實際進行了3輪增發,合計募資超過2億元。

道有道在掛牌新三板表現一直頗為亮眼,並且入選創新層公司,在3.15風波之前,道有道的業績頗為不錯,2014年、2015年,道有道凈利潤均超過4000萬元。

直至道有道被3.15晚會點名,公司緊急停牌後,公司的業績急轉直下。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3.59億元,同比增長78%,凈利潤卻從4899萬元降至980萬元,下滑幅度達80%。

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5.17億元,同比增長43.97%,凈利潤則繼續下滑由盈轉虧,虧損2417萬元。2017年道有道毛利率也從2015年的45.3%降至8.51%。

盡管業績下滑嚴重,股票不受市場追捧,在周二公布的創新層初篩名單中,道有道仍第三次入選創新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42

ST板塊投資生死局:平均每戶股民浮虧3萬

喊了多年的退市,如今不再是說說而已。

2018年*ST吉恩(600432.SH)、*ST昆機(600806.SH)成為今年以來首批被宣判的退市股。自3月2日以來截至5月23日,受退市之風的影響A股有86只ST股票的市值跌去18%。67家市值下降的ST公司涉及股東戶數達340萬戶,平均每戶股民浮虧3萬元。損失最多的為ST尤夫(002427.SZ),平均每戶股民損失達48萬元。相較於中小股民零散的投資金額,機構投資者的損失更甚,損失少則百萬、千萬元,多則數億元。

擺在ST公司面前的問題是,未來它們的投資翻牌空間有多大?ST股票的投資邏輯一是預摘帽股票,一是作為殼資源被重組並購。對於後者,隨著監管趨嚴,提前布局“殼資源”這一條投資路徑越變越窄。對於前者,這取決於監管層對於ST公司“財務洗澡”手段的監管態度。

340萬股民被波及  平均每戶浮虧3萬

退市的時代真正來臨。今年3月2日,證監會宣布就修改《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公開征求意見,強調了證券交易所的退市工作主體責任和加大退市執行力度的立場。5月23日滬市的*ST吉恩和*ST昆機已經遭遇上證所的“退市令”。

自市場感受到退市風向的來臨,ST板塊迅速降溫。不少投資者損失較大。Wind顯示截至2018年5月23日A股有86只ST股票。其市值大幅下滑,5月23日86家ST上市公司總市值達37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去2144億元,跌幅達36%;與3月2日共跌去825億元,跌幅達18%。

從近期來看,與3月2日的市值相比,截至5月23日86家ST上市公司中,67家市值下降,11家停牌,8家市值上升。67家ST股票中,市值跌幅超30%的有19家, *ST富控、*ST華澤市值跌幅超過70%,分別由111、67億元下跌至27億元、17億元。從絕對值上看,下降最大的是*ST船舶(600150.SH)市值由340億元下跌至192億元,市值跌去近150億元。

ST板塊市值猛降背後是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巨大損失。

從2018年3月2日至5月23日 73%的ST投資者均遭受損失。當前可供統計的ST公司股民總數達470.8萬戶。單個ST上市公司股民多則31萬戶,少則4300戶。67家ST公司市值下跌,涉及股東戶數達343.3萬戶。

根據第一財經統計,所有市值均下跌的ST公司平均每戶股民損失3.2萬元。股民損失超過1000元的有60家ST公司,超萬元的有36家。每戶股民損失最多的為*ST尤夫(002427.SZ),平均每戶股民浮虧達48萬元、涉及股民1.5萬戶;其次為*ST獅頭(600539.SH)、*ST富控,平均每戶股民浮虧分別為30萬元、9.8萬元,分別涉及股民6800戶、8.6萬戶。再次為 *ST船舶(600150.SH),平均浮虧8.8萬元,涉及股民戶數高達16.8萬戶。

前述統計僅是從中小股民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損失。這些ST上市公司中不乏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資管、信托等機構的投資。相較於中小股民零散的投資金額,機構投資者的損失更甚,損失少則百萬、千萬元,多則數億元。

以市值下降最多的*ST船舶為例,和3月2日對比,5月23日其市值共跌去147.9億元。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前10大機構投資者中包括4家資管產品,分別為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保險產品、中歐基金-農業銀行-中歐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和博時基金-農業銀行-博時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大成基金-農業銀行-大成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這四家分別持股0.95%、0.38%、0.36%、0.34%,其市值損失分別達1.39億元、5600萬元、5300萬元、5000萬元。

再以*ST富控(600634.SH)為例,其市值共跌去84.5億元。2018第一季度年報顯示,前10大股東中,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中融-證贏179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金元順安基金-海通證券-渤海國際信托-渤海信托·恒利豐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共有5期信托計劃投資於該ST公司,其分別持股達3.48%、4.02%,最近的85天內其擁有的股票市值分別縮水達2.94億元、3.4億元。

與其他80家ST公司相比, 2家公司退市的結局已定,6家公司退市風險加大,6家涉及股民達81萬戶。具體而言,當前暫停上市的有8家上市公司。除了2家*ST吉恩(600432.SH)、*ST昆機(600806.SH)被明確要求被退市外,其他5家上市公司已最近3年連續虧損,還有1家最近兩年連續虧損且被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出無法出具意見。若2018年此6家公司財務戰績沒有改善,則將面臨退市的結局。當前這6家st公司共涉及81萬戶。最多的依次為*ST釩鈦(000629.SZ)其次為*ST海潤(600401.SH)、*ST建峰(000950.SZ)、其股東數分別為30.9萬戶、24.2萬戶和16.5萬戶。

喊了多年的退市,如今不再是說說而已。2018年首批退市股被“宣判”,*ST吉恩、*ST昆機將走上退市路。擺在ST公司面前的問題是,未來它們的投資翻牌空間有多大?

脫帽ST的投資邏輯生變

對於ST股的投資,當前市場已非常謹慎。北京一家陽光私募負責人對於第一財經表示,他們並不投資ST板塊,除非特殊情況下優質企業遇到突發狀況,比如資產減值而非經營問題導致的ST。當前多數公募基金對於ST的態度是“一棍子打死”,只要是ST股都被列為禁止投資的標的。

回首過去ST板塊的投資邏輯一是預摘帽股票,股價一朝翻身;一是作為殼資源被重組並購,公司質地幾個月內“烏鴉變鳳凰”,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對於後者而言,隨著IPO進程的加快和監管層對於借殼上市的嚴監管,後者在2017年很少遇到,提前布局“殼資源”這一條投資路徑越變越窄。

而對於另一條摘帽路徑而言,似乎前路還一片通暢。自2008年至2017年每年都有脫帽成功的公司,少則23家多則72家,自2015年至2017年脫帽成功的數量分別達35、42、53家,進入2018年撤銷ST的上市公司有31家。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連續兩年虧損,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連續三年虧損,根公司股票被實施暫停上市。到第四年度末,依舊如此將轉入退市整理期,邁上退市的進程。因此部分上市公司多在虧損限制期內通過某一年突擊盈利免去被退市的結局。以2017年年報為例,有32家上市公司扭虧 借以免去退市的風險,在這其中有部分ST公司或借助財技、或變賣“家當”、或獲得政府補充甚至能離開ST的屋檐。

以ST嘉陵(600877.SH)為例,其已連續2年虧損,2017年其通過減少管理費用、轉賣子公司股權、債務重組、政府補助扭虧為盈順利實現盈利。這免去了它被暫停上市的結局。

具體而言,其一是主營業務影響2016年公司實施職工優化調整工作,共計增加當年管理費用11458萬元。2017年公司未發生該類支出。其二是非經營性損益的影響。這具體包括:1.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重慶長江三峽綜合市場有限公司轉讓所持有上海嘉陵車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債權,確認轉讓收益10064萬元;2.公司出售持有的重慶嘉陵全域機動車輛有限公司45%股權及相關資產,位於重慶市北碚區華光村的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築物及相關機器設備,確認轉讓收益30837萬元,增加資本公積1996萬元;3.公司與供應商簽訂債務重組協議,確認債務重組利得3239萬元;4.公司於2017年收到職工分流安置的專項資金等各項財政補助共計8828萬元。

但ST嘉陵的主營業務依舊沒有好轉。wind資訊顯示ST嘉陵在2015年、2016年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6億元、3.08億元,2017年扭虧為盈達3.02億元。但事實上2017年其非經常損益就達5.37億元,扣非後歸母凈利潤依舊虧損2.35億元。

那麽對於到ST屋檐下到此一遊後,迅速摘帽的上市公司而言,未來的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如果有,其價值能還有多大? 畢竟當前“財務洗澡”的手段已受到監管層的重視,未來監管的力度是否能嚴厲到讓上市公司無法再用財務手段扭虧為盈、摘掉ST的帽子,進而導致市場視ST股票為“洪水猛獸”不再投資?

市場對此的看法並不統一,總體而言這主要取決於監管層對於“財務洗澡”手段的監管態度。

某上市公司財務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規數據造假這在任何時候都是違規,與之相比財務洗澡的手段並不違規。比如賣資產至少在表面上是合規的。對於靠財務洗澡轉虧為盈,監管層僅能通過輿論、質問涵的形式對其進行自律行的監管,但不會真正涉及到行政處罰。因此,未來摘取ST的帽子還是大有可為,由此帶來的投機機會還將存在,畢竟賺取差價的本質是買低賣高。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當前財務報表的質量並不太可信,主要原因是會計事務所審計不到位。對於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的真實性,它們有知情的能力,關鍵是會計事務所是否願意出具真實的審計報告。當前監管層已關註到僵屍企業的操縱報表的手法,未來將會對此加強監管。只要加大對會計事務所監管,使其審計更為中立,會計報表的真實性會大幅提升。一旦部分上市公司尤其是僵屍上市公司、垃圾股展現其真實的財務面貌,會面臨暫停上市乃至退市的局面,很多股民會提高警惕。

同時,當前借殼上市的退路還未堵死。董登新說,部分ST公司借地方政府財政補助扭虧為盈,地方政府之所以提供補助多是看重其殼資源。一旦未來借殼上市的出路被堵死,殼資源的價值將徹底喪失。地方政府則會減少乃至取消對ST公司的補助。這也將使得ST公司失去借財政補助扭虧為盈的僥幸心理。

當前退市制度的成效遠遠不足,對於A股整體的投資邏輯改變影響有限。按照A股現有的上市公司體量,未來每年至少有10家公司退市是正常的。但達到這一效果,一是要對會計事務所施壓,讓其對年報的審計足以重視;同時徹底取締借殼上市的後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