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派錢兼助子女入學農民進城買樓獲補貼

1 : GS(14)@2016-03-16 14:20:52

大城市有人買不起房,小城市又「鬼城」處處。昨住建部承認全國房產庫存嚴重,中央提出要靠農民工去消化掉三、四線城市的庫存,並用讓農村子女進城讀書去吸引他們買樓,被批無恥。



房產過剩十年難清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昨稱今年1至2月份全國房地產庫存達到7.39億平方米。有學者指該數字僅是竣工後、未售出的現房,如計算上在建及已批未建的話,全國總共待消化庫存高達134億平方米,十年都消化不完。「清庫存」是中央明年經濟五大任務之一,至於怎麼清,中央其中一思路是通過農民工市民化,「幫」他們在城市定居買房。河南南陽就應景推出新政,農民進城購房每套可獲1萬元財政補貼。然而補貼是杯水車薪,經濟嚴重下滑下,在中小城市找份工作都不容易,如何指望農民工「清庫存」呢?昨日記者會上,住建部長回應相關質疑時稱,要鼓勵引導農民工進城,除了購房優惠、解決就業、銀行相助之外,落實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政策、特別是小孩上學,對農民工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這引來輿論批評,戶籍制度令農村孩子無法享受城市免費教育,政府現竟以拿掉這本就不該存在的壁壘,作為誘農民賣樓的餌,簡直無恥。《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6/195314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30

趣BLOGBLOG:銀色債「小圈子」派錢

1 : GS(14)@2016-07-17 15:58:28

專供年滿65歲長者認購的銀色債(Silver Bond)本月下旬接受認購,出發點是為年老長輩提供一個穩定而零風險的回報(年息2厘),以及令債市趨多元化,但不設二手買賣市場,卻令這個新產品成效減半,而所謂「長者福利」,到頭來只是一個「小圈子」富者越富的政策。




不設二手市場 吸引力大減

過去數年iBond受歡迎,即買即賺是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有二手市場供大戶參與,令iBond有價有市。以過去三年iBond為例,首日成交股數,平均佔總規模(1億股)的16%,而頭一個月成交股數,累計佔總規模的28%。換言之,不足三成散戶,選擇短期內放售iBond,反而傾向長時間持有收息賺價。政府今次推出銀色債而不設二手市場,估計是考慮到過去相關數據,但卻忘了,投資者肯長線持有,就是因為有二手交易平台,可供他們立即以溢價套現。對上五年發行的iBond,回報與通脹掛鈎,最低亦有1厘,至今合共派發超過廿次的債息,全部高於1%,最高見逾6厘,最新的一次最低亦有2.4厘。雖然政府預期今年通脹會處2.3%偏低水平,iBond債價仍長期徘徊104元左右,這個溢價就是有二手市場機制,令機構投資者礙於市場穩定收益回報的選擇不多下,仍傾向貴價買貨。上月發售的第6批iBond,65歲或以上的認購者約有6.6萬人。今次銀色債,在沒有二手市場下,隨時只有2、3萬人參與,按照30億元債券發行額推算,每人可分10手也絕不為奇。十萬元零風險(除非政府破產)投資,換來每年最少2,000元利息收入,如果我是長者,不懂投資,又有閒錢,應該會大手認購,總好過近乎零息港元、或者存人民幣賺息卻蝕價。



銀行免手續費 搶銀髮新客

可惜今次政府捉到鹿唔識脫角,銀髮族的潛在商機,肯定是未來最大投資主題。去年底香港65歲或以上長者共有115萬人,佔人口比例15.7%,最新一次買iBond的人數,只佔長者人口比例不足6%。30年前的1985年,長者人口只有41萬人,佔比7.5%。30年後的2045年,政府推算數字更恐怖,長者人口激增至254萬人,佔比超過三成,較現時多出一倍。今次拒絕將銀色債做大做靚,頗為浪費,最終是小部份人富者越富。長者較一般人,更需要投資,以獲取穩定回報。但政府擔心設有二手市場,變相鼓勵他們短炒,其實是杞人憂天。反而最擔心的,是今次銀行獨家參與,或透過銀色債,接觸一班潛在銀髮「床底戶」新客。難怪大部份銀行都豁免長者認購手續費、保管費、代收利息費,到期贖回費等。銀行會否白做,你懂的。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7/196980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011

魑魅魍魎:超人派錢應對未來

1 : GS(14)@2016-08-13 14:47:49

「超人」李嘉誠近日出人意表地宣佈派錢,無條件向部份學生派發5,000元現金,成為一時佳話,但在公益背後,卻反映了他對未來社會的思考,原來這種「無條件現金發放(Unconditional Free Money)」源自外國,是一種應對科技衝擊、未來人類生存難題的一種手法,而超人這次派錢,似乎是為掀起社會廣泛討論。猶記得5年前政府向市民派發6,000元,雖然遭社會各界口諸筆伐,但卻為不少人換來快樂,也為一些貧困家庭紓緩負擔。長久以來,主流經濟學派也不主張「派錢」,抨擊做法屬「懶惰」,無助於把資源用在最有效率的地方,但出名精明的李嘉誠何以反其道而行之?事實上,科技一直在促進全球化,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工智能、自動化等技術的發展,已逐步取代人類的角色。根據2013年一份牛津大學的研究報告,自動化很有可能在未來20至30年取代人類近半職業。但如果一個人無需動手工作,已經可以擁有能源、食物、醫療、教育,那麼是否應重新檢討財政政策?在科技富足的年代下派錢,於李嘉誠眼中,可能並非不智。而美國總統奧巴馬近年亦多次提到,機械人、無人車等技術,未來將會對人類將構成威脅、對社會帶來衝擊,認為自動化技術很快會取代收入最低的一群勞工,屆時接線生、收銀員、快餐店員工便會被淘汰,強調在新世代有必要檢討源遠流長的勞工制度,提出未來亦會考慮無條件發放現金。年邁88歲、自比追夢者「唐吉訶德」的李嘉誠,近年投放在公益的時間明顯增加,經常以李嘉誠基金會、維港投資的名義,宣揚科技的重要性,與周凱旋齊齊做科技慈善家,希望用科技改變世界。本欄認為,超人派錢,紓困之餘,也想引起社會討論,喚醒各界關懷弱小社群,豈料卻有經常被嘲諷不諳玄學的「風水師」不識趣,以「玄學」角度向傳媒分析,揶揄超人派錢只為「散財化勢、散發怨氣、刺激消費」,用玄學抹殺理性討論,實在可悲。十一少
http://www.fb.com/11mister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2/197326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99

李曉佳﹕Apple Pay條件辣 逼銀行派錢

1 : GS(14)@2016-09-29 07:52:35

【明報專訊】Apple Pay的優惠真的源源不絕,就在今個星期一,筆者收到匯豐(0005)的手機短訊,話直至11月底每次用匯豐信用卡透過Apple Pay簽帳滿200元,即回贈20元,變相九折消費。每張卡直至11月底的優惠累積最多200元。只要大家精打細算,其實用Apple Pay找數,真係「山大斬埋有柴」。

之前筆者逛兩大超級市場,亦見到兩大銀行各自推優惠,買滿500元用Apple Pay找數獲60元回贈,筆者立即叫家人去超市訂貨,由筆者用Apple Pay簽帳。Apple Pay在7月底登陸香港,最初匯豐銀行、恒生銀行(0011)、中銀香港(2388)、渣打銀行(2888)、星展同美國運通加入,至8月中東亞銀行(0011)亦跟隨,即香港最大型的6家銀行基本上已經加入了Apple Pay的戰團。由7月底推出時開始,各大銀行已經公布了一大籮優惠,令人目不暇給,以消費回贈25%至50%的優惠最「吸睛」。

料優惠推至2018年 令用戶習慣

但首輪優惠,其實都唔係「筍」,好似星展話有50%現金回贈,原來上限只有50元,而且首輪優惠,至8月底或9月底便到期。但以匯豐新近又推出優惠來看,Apple Pay的優惠真的陸續有來。

有銀行界朋友就同筆者講,蘋果手瓜相當硬,跟香港各銀行商討合作推Apple Pay時,條件頗辣,向銀行收取一個小比例的分成之外,還要求銀行自己掏腰包推優惠,而且要推足18個月,銀行界朋友話,條數都幾「襟計」。所以,Apple Pay的優惠應該會一直派到2018年。蘋果自有它的如意算盤,若果推出初期就大手筆地派錢,大家攞完着數就不再用Apple Pay,對蘋果沒甚好處。寧願細水長流,才有機會令消費者養成用Apple Pay的習慣。

Apple用戶消費高 銀行不得不就範

况且,現時接受Apple Pay找數的仍以連鎖超市、藥房、便利店為主,一般餐廳,衣履電器商店都未有採用,蘋果仍需要用其獨有的「牙力」,迫使銀行為Apple Pay爭取時間。

銀行界朋友說,雖然明知蘋果開出條件狠辣,但仍然要就範,因為始終在香港使用iPhone、Apple Watch的都是高消費階層,而且Apple Pay是潮流的象徵,銀行很難不加入。坊間傳聞Android Pay亦排隊在下個月推出,另外還有Samsung Pay,看來一眾銀行界大佬年底前都要挖空心思,向廣大消費者提供著數。

其實蘋果兩年前在美國推出Apple Pay以來,一直未有公開其成績表。

早前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一季的業績時,公布包括Apple Music、Apple Pay在內的服務收入,按年增長19%至59.8億美元(約466億港元)。在iPhone銷售額也跌23%的時候,服務收入已成為蘋果的唯一亮點。

iPhone銷售放緩 蘋果攻服務收費

蘋果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講過,下一個年度服務收入希望可以追上「財富」百強,即約一年281億美元。以過去12個月,蘋果服務收入有230億美元來看,即希望新一年度可有22%增長。

Apple Pay要在香港落地生根,除了靠一眾銀行推波助瀾之外,應用地點更廣泛、推展至大銀碼交易,都是刻不容緩的事。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63&issue=2016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85

主播向窮人派錢 拍完片收回

1 : GS(14)@2016-11-06 15:49:00

甚麼都是假,只有騙子是真的!內地近期興起「公益主播」,其中一名在直播平台名叫「宿州傑哥」的主播,早前直播自己在窮鄉僻壤向村民派物資及現金,不過日前他被踢爆在直播結束後,逐一向村民收回鈔票,更被拍下影片,在網上流傳。網民於上月底上載影片,並留言批評:「發完錢收回來,這種人說的話還有可信度嗎?」片中看到村民分成兩排,蹲在前排的村民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紅色百元人民幣鈔票;不過,同時一名男子正逐個取回鈔票,另一名紋身大漢則在旁監督。原來紋身漢就是公益主播「傑哥」,他從9月開始到四川涼山等貧困地區「行善」,直播自己買食物和衣服等物資送給村民,有時更直接派錢,但事實上隨着直播結束,他們就會把錢和物資收走;而直播期間,主播每天可以收到網民送出的虛擬禮物,可換成現金,每次收入約5,000元。


理直氣壯認造假

傑哥周四直播承認派假錢,並向觀眾道歉,他又指很多公益主播都是團隊式造假,「我做假公益我敢承認,但你們怎麼不承認呢?」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王永傑指出傑哥的行為屬於民事上的欺詐,不過由於搜證困難,相信難以構成刑事詐騙案例。《南方都巿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6/19824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226

機械人搶走職位 北歐研向全民派錢

1 : GS(14)@2016-11-27 12:40:27

【明報專訊】隨着機械人及自動化技術不斷發展,科技業界預期貨車司機、收銀員等職位,都將在數十年內被機器取代。「電動車王」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早前向CNBC表示,受自動化影響,大量人口將失去工作,政府可能需制訂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無論有沒有工作,一律無條件支取固定金額的生活費。他表示,全民基本收入或類似的制度,「我認為很可能現實。」

明報記者 黃展翹

牛津大學學者Carl Frey和Michael Osborne在2013年的研究預計,在未來10至20年間,美國約47%職位將可能被機械人取代,交通、物流、辦公室管理和製造業職位將首當其衝。在發展中國家,被機械人搶走的職位更多。世銀今年估計,發展中國家將會有三分之二的職位被機械人及機械自動化取代。鑑於科技不斷發展,大量職位無可避免將會消失,部分北歐國家已開始研究提供全民基本收入保障,不論國民財富多寡,一律發放劃一金額的生活費。

芬蘭研派560歐元 鼓勵繼續工作

芬蘭政府正為發放全民基本收入蒐集民意,並計劃將在2017、18年抽選2000名年齡介乎25至58歲的國民,每月派發560歐元(約4593港元)的「部分基本收入」,研究其對就業的影響,了解無條件派錢是否等於「養懶人」,測試結果可望於2019年公布。在芬蘭,全額的基本津貼標準在1000歐元(8220港元)以上,560歐元的金額僅可勉強過活,不足以完全自由地過體面的生活,以鼓勵受益人維持工作,發展潛能。

在荷蘭,基本收入保障計劃則由地方政府先行。中部城市烏特勒支(Utrecht)計劃明年1月起進行為期兩年的基本收入保障試驗。這項測試的設計相當精細複雜,政府把每月領取960歐元(約7874港元)的測試對象分成幾組,其中一組要繼續工作,另一組沒有特別的工作要求,並有其他組別會按測試對象有沒有做志願工作而發放或扣減獎金,從而測試出不同實行細節的優劣。瓦赫寧根(Wageningen)、蒂爾堡(Tilburg)、格羅寧根(Groningen)及奈梅亨(Nijmegen) 等荷蘭城市也將推出類似試驗。

一個名為「2018年基本收入」(Basisinkomen 2018)的荷蘭團體亦正爭取政府實行全民基本收入,每月向每名成人發放1000歐元,並向每名兒童發放200歐元(約1640港元)。該團體已收集到6萬個國民簽名 ,要求政府為全民基本收入進行公投。「2018年基本收入」的負責人Johan Luijendijk向CNBC表示,有了全民基本收入,每人都有足夠的保障,可自由選擇生活的方式,無論想從商、打工或做志願服務也可以,而且發放基本收入後,政府也可減少社會福利和龐大的官僚架構。他預計,全民基本收入的支出,可由30%的企業稅率、空氣污染稅等支付。

憂「養懶人」 瑞士公投否決方案

瑞士今年6月也為實行全民基本收入與否進行全民公投,選民最終否決了每月向全民發放2500瑞郎(約1.9萬港元)的動議。提出公投的一方,未能提出有效證據,化解公眾對計劃的可持續性、稅負影響、移民湧入及「養懶人」等憂慮。

在美國,考慮到全民醫保已掀起巨大爭議,全民基本收入更是政治上不可能。不過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夏向Wired總編Scott Dadich稱,機械自動化帶來的威脅,可能需以全民基本收入的制度應對,預期社會將在未來10年或20年討論這議題。

美國著名創投公司Y Combinator正試驗向美國加州奧克蘭(Oakland)部分獲選的居民派發無條件津貼,測試全民基本收入的可行性。該公司總裁Sam Altman稱,深信在未來某個時候,技術將蠶食了傳統的職位,並創造巨大的新財富,屆時就可實施類似的全民收入制度。《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a Jobless Future》的作者Martin Ford表示,撇開政治因素不談,若在美國推行全民基本收入,估計每人每月要領1000美元左右,不能付得太多,以鼓勵民眾做點兼職或創業。但他也認同,「養懶人」的問題將無可避免,部分人領了錢後可能什麼也不做,終日在家裏打機。

新經濟受惠行業須付出更多

以美國為例,若向3.19億人口每月派發1000美元,一年開支就要4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聯邦政府一年開支總額。Martin Ford稱,無論從任何角度判斷,全民基本收入都是昂貴的,稅收定會增加。由於機器自動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在未來新經濟中賺錢最多的人不得不支付更多。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51&issue=20161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32

自稱友情價插旗 阿葛ViuTV派錢

1 : GS(14)@2016-11-29 00:14:43

【《蘋果》專訪】開台至今逾半年的ViuTV,為吸引觀眾不斷加入新元素,下月5日至16日將會推出由葛民輝主持新遊戲節目《籌旗》,並會由鄭融、雨僑、譚淇淇和張紋嘉擔任女隊長,挑選猛男進行競技遊戲;而每集會送出10萬元等值的「拍住賞」儲值額予家庭觀眾,每5集又增設特別大獎,10集共送出200萬等值的「拍住賞」。阿葛笑言收友情價,他說:「收視我覺得係假嘅,最緊要收錢,監製好好人,年尾搵我做節目幫我『籌旗』。」


擔心爆粗

阿葛曾為無綫主持遊戲節目《亮相》,問到今次是否倒戈?他說:「我一向係部頭,個個台都有機會見到我。我亦冇鋤強扶弱,因為而家全世界都咁弱,大家都吊緊鹽水,係深切治療部隔籬病房箒,因為太多選擇嘞,冇一支獨大。」由於今次是現場直播節目,阿葛坦言擔心會爆粗,他笑說:「監製最擔心,問可唔可以遲兩秒先出街,驚要收信罰錢。」



■阿葛為ViuTV主持新遊戲節目《籌旗》,每集送出10萬元等值的儲值額給觀眾。

■Olga早前帶同飼養的貓咪到觀塘拍外景。

另外,憑參加《美選D.n.A.》而為人認識的動物診所助護石希露(Olga),雖然在比賽中早早出局,但卻率先獲機會主持以流浪動物為題的節目《守護毛小孩》,日前Olga更帶同飼養的其中三隻貓咪和雪橇狗到觀塘拍外景。她說:「最初一對鏡頭就好緊張,成日食螺絲要NG,而家拍落咗好好多。」Olga表示原本打算出局後花多點時間陪伴家裏的二十二隻貓狗,但後來被節目題材打動,她說:「主要講被人遺棄嘅動物,唔係攬住隻狗然後教人點樣護理美容嗰啲,所以好有意義。」採訪:嵐山、曹家誠攝影:林德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28/198474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02

2011年派錢息民憤

1 : GS(14)@2017-01-19 08:03:51

【話你知】特首梁振英昨日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回應被指在全民退保走數時,突然提及2011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向全港18歲或以上巿民派發的6,000元,他至今仍然未有提取,暗指無篩選的退保對他無用。事緣曾俊華於2011年發表的2011/12年度財政預算案(圖),提出向平均月入低於1萬元市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性注入6,000元,備受輿論及立法會議員批評;在群情洶湧下,曾俊華一周後提出修改方案,宣佈向全港18歲以上永久身份證的持有人每人派發6,000元,取代原建議,以平息民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9/199018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26

古仔化身財神派錢

1 : GS(14)@2017-02-05 10:55:44

古天樂、林家棟、吳樾、蔡潔、監製黃柏高(Paco)及導演葉偉信等,前晚出席新片《貪狼》煞科宴,Paco全晚稱呼古仔為古爺,他說:「多謝古爺今次破天荒演出,仲有洪金寶,佢嘅團隊真係一流。」升呢的古爺就化身財神,手持大叠500元紙幣,走到每張枱派錢,並笑說:「我唔入利是封喇!直接派環保又唔使拆。」當晚筵開九席,粗略估計派了逾5萬港元,之後再有現金大抽獎環節,古仔資助4萬元作抽獎獎金,而葉偉信、林家棟和蔡潔亦有慷慨解囊,最後合共派出接近40萬。撰文:葉綠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05/19918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50

區諾軒:區會淪派錢機器

1 : GS(14)@2017-04-28 00:50:21

【本報訊】全港18區區議會中,建制派全數坐擁過半議席,在個別地區更有壓倒性優勢。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區諾軒(圖)指出,大多數地區組織具建制背景,與建制派議員、委員關係密不可分,即使做足利益申報,建制區議員與地區團體的利益網絡依然存在。他批評,區議會已淪「派錢機器」,用大量公帑舉行非必要喜慶活動。既然審計署揭發相關活動成效減低,現在是時候全面檢討。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揭發,區議會審批「社區參與計劃」項目撥款時,不少在申請撥款機構擔任職務的區議員、委員,未做好利益申報。區諾軒認為關鍵非只在申報,「就當一個委員會入面,有利益衝突嘅建制派全部避席,但結果係剩低幾個議員討論同審批,咁到底係咪健康、係咪現實呢?」根據審計報告,個別審批撥款的會議全體33名成員中,多達16人與獲撥款機構有關連。


辦喜慶活動充撐


區諾軒指出,政府一直以不同名目向區議會撥款,例如回歸、國慶或推廣《基本法》等主題,直言撥款之多令建制派「都好煩」,惟有舉辦喜慶活動、嘉年華充撐。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7年《施政報告》更提出再為社區參與計劃加碼,每年增加1億元撥款,區諾軒批評這不等於為區會充權,「政府只係令越嚟越多錢經區議會手,但根本用不得其所,好似南區咁,負責區內小型工程嘅人手多年來唔足夠,但民政都冇資源請人,反而就批錢去搞粵曲晚會」。■記者周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7/200034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