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奇聞】澳洲73歲健美婆婆 每周健身三次

1 : GS(14)@2016-03-17 14:53:37

退休是甚麼?住在澳洲新南威爾斯的Janice Lorraine今年73歲,24年前退休後有人生新目標,「當你年輕時,總是有很多事忙,年紀越大漸漸失去工作以外的目標;如果你不做任何事,退休可以是極具破壞性的,你會不自覺變成幻想中的75歲老人。」不想自己變得又老又醜,身為心理學家的她決定健身,55歲開始在健身中心訓練,15個月後,在悉尼參加首場健身大賽,多年來贏得宇宙小姐、世界小姐及奧林匹克小姐等健美名銜。雙臂有老鼠仔的她對澳洲《每日郵報》表示:「我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停止健身,在我失去興趣前,我仍會繼續訓練。當我在澳洲甚至在外地參加比賽,人們總說很難想像一個年逾50歲的女人穿上三點式比賽,我要站出來做例子,改變他們對73歲的想法。」Janice每周最少三天會在健身室訓練三小時,每三天進行一次八公里步行,如果有比賽,健身室訓練則由每周三次增加至四次,「健身不但讓你保持身體健康,還可充滿活力、自信及吸引力。」她跟比她年輕24歲的男朋友,已經在一起25年了。資料來源:Daily Mail記者:黃碧珊



Janice有一位49歲的男朋友David Kendall,兩人一起逾25年。

多年來參加不同健美比賽,評判及觀眾看見她也感到驚訝。

24年來,Janice每周最少到健身室三次鍛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7/195324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16

250磅巨狗澳洲最重每周伙食逾千蚊

1 : GS(14)@2016-09-13 00:19:12

澳洲悉尼一隻英國馬士提夫犬,重達113公斤(248磅),榮膺全澳洲最巨型狗隻。牠的主人指愛犬仍在發育中,相信有望挑戰全球最重狗隻寶座。 男爵(Baron)現時兩歲,牠的主人約克(Mark York)表示,英國馬士提夫犬4歲前仍會繼續長大,令牠有機會打破為全球最重狗隻紀錄,現時紀錄由美國一隻馬士提夫犬保持,牠重127.5公斤(280磅)。約克形容英國馬士提夫犬是最溫馴的狗隻,男爵「可與任何人或動物好好相處」,又曾在悉尼及爾本的狗展中獲獎。牠稍後將接受訓練成治療犬,被安排探訪學校及醫院。今年2月,約克從昆士蘭省一名婦人手上接收當時18個月大的男爵,因為男爵食量驚人,她無力再飼養牠。約克稱,現時牠每周吃掉200澳元(1,180港元)食物,「男爵吃很多東西,牠早餐吃肉及餅乾,中午吃雞頸,晚餐又吃肉及餅乾,再額外加維他命、油、沙甸魚、雞蛋、南瓜及蔬菜。」英國《每日郵報》/澳洲《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2/197684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753

心臟病腎衰竭夾擊 大劉每周洗腎3、4次

1 : GS(14)@2016-10-17 08:09:21

大劉劉鑾雄雖然年過60,但體形一向高大魁梧,霸氣十足,可惜近年被糖尿病同腳患困擾,生活變得低調。食得清淡,身形清減,瘦足兩個碼嘅「大劉」,慘變成「細劉」。


15年初開始用枴杖

大劉被影到開始用枴杖扶助行路,但步履尚算輕盈,2月俾傳媒影到去養和求醫,離開時要甘比同大女劉秀融「挾實」上車。同年6月,佢同甘比出入福臨門時不慎屁股着地,不過之後見佢冇大礙,健步如飛。


16年6月日漸消瘦

縮咗成個碼嘅大劉,現身福臨門,落車時,除咗要用枴杖支撐身體,行路亦要由甘比扶實。


16年7月坐輪椅去半島

大劉俾《蘋果》讀者影到坐住輪椅,同甘比現身半島酒店,身形比前再瘦一個碼,神情憔悴。


16年10月初每周洗腎3、4次

大劉代表律師喺法庭上披露大劉病情嚴重,患腎衰竭、心臟病同糖尿病等多種病症,需要住院之餘,每周亦須洗腎3至4次,自9月起,甚至連講說話亦出現問題,身體極為虛弱。


16年10月12日到靈堂送別老友

雖然身體抱恙,不過周三(12日)當晚,戴住口罩嘅大劉仍到殯儀館出席「鋤D會」好友鄭裕彤嘅喪禮。現場除咗有女友甘比,至少有6、7個工作人員傍實大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17/198035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26

逾半工會贊同每周44工時

1 : GS(14)@2016-11-17 11:01:52

【本報訊】勞工界不滿標準工時委員會違背去年3.18共識,即建議立法規管工時,6名勞方委員集體離場,聯同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另起爐灶,自行諮詢業界,並撰寫報告提交特首。諮詢於今年4至9月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受訪262間工會中,95%贊同標時立法,逾半認為應訂於每周工作44小時;72%受訪工會支持超時補水為工資率1.5倍。



同意設豁免安排

為顧及不同行業所需,大部份受訪工會同意設彈性及豁免安排,工時可按每月計算。第二階段諮詢訪問了312間工會,95%同意標時按工時總數分階段落實,但反對按工資水平實施。不過,諮詢報告未有調查哪些行業或工種應獲豁免,以及分階段落實的起步點等。標時委員會勞方委員周小松和陳耀光均指,個人認為首階段可先訂定每周工作48小時,但前提必須立法規管。另一勞方委員吳秋北稱,分階段落實標時有討論空間,但強調反對合約工時。他批評標時委員會第二輪諮詢沒勞工界聲音。但被問到勞工界有否要求政府何時落實標時,吳僅稱會不斷跟進,「得番咁短時間(現屆政府任期),冇所謂乜嘢時間表,無時不刻都做緊呢樣嘢」。■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7/198367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60

【動畫】麥記巨無霸之父逝世兒子:每周至少吃1個

1 : GS(14)@2016-12-03 05:12:13

麥當勞快餐店招牌漢堡包「巨無霸」(Big Mac)的發明人德利加蒂(Michael James‘Jim’ Delligatti)周一逝世,享年98歲。德利加蒂(Delligatti)是麥當勞特許經營商,在賓夕凡尼亞州尤寧敦(Uniontown)開店時,有鑑於食客希望吃到更大個的漢堡包,1967年創出「巨無霸」。新包一出,大受歡迎,很快推廣至他在賓州開的其他46間分店,翌年全國麥當勞有售。德利加蒂的兒子米高(Michael)說,將漢堡包取名「Big Mac」,純因聽起來有趣。他又說,過去幾十年,父親每周至少吃一個「巨無霸」。德利加蒂曾說,麥當勞最初拒絕接受「巨無覇」,認為有漢堡包、芝士漢堡、薯條、奶昔已經很足夠,但後來始終接受那位等許經營者的創意。麥當勞周三發表聲明,讚揚德利加蒂是傳奇的特許經營者,而他發明的「巨無霸」已成為風行全球的招牌漢堡包。麥當勞表示,德利加蒂並無因為發明「巨無霸」而獲得報酬和版稅。麥當勞1975年為巨無霸作了一句廣告標語,「Two all beef patties, special sauce, lettuce, cheese, pickles, onions on a sesame seed bun」,後來的香港版本變為打油詩「雙層牛肉巨無霸,醬汁洋蔥夾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到笑哈哈」。美聯社/《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2/19852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71

每周紐約飛三藩市孝子主播只為照顧失智父

1 : GS(14)@2016-12-03 05:12:16

呂勇詩(Richard Lui)是首位坐進全美電視新聞直播室的美籍華人,這位家喻戶曉、正值職涯黃金期的新聞主播,去年毅然自願轉為兼職員工,只為每周坐6小時飛機往返紐約及三藩市,以便照顧罹患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的父親。他接受《蘋果》專訪指,儘管每個月飛行超過一萬哩,他也無悔成為父親「看護者(caregiver)」決定,「是他給予我一切,現在反過來照顧他,是我一生中最喜歡的職業」。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父母來自中國、在加州長大的呂勇詩,是美國新聞界其中一顆明日之星。10年前、他只有35歲時,已成為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首位華裔新聞主播,之後轉投全國廣播公司(NBC)旗下MSNBC頻道工作至今。雖然步入職業黃金時期,但呂勇詩去年主動提出轉為兼職員工,每周只主持新聞節目三天。在紐約工作的呂勇詩表示,作出如此重大決定,主要原因是一年半前、長居三藩市的父親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考慮到雙親已80多歲,「由媽媽一手照顧父親,實在太困難」,呂勇詩與電視台商量調職,「上司剛好也是看護者,每周飛到佛羅里達州照顧母親,她很願意跟我配合,十分感恩」。自此以後,呂勇詩每周三清晨登上從紐約出發客機,飛將近2,900英哩(約4,676公里)的距離到三藩市照顧老父,周五又回到紐約工作,風雨不改。呂勇詩坦言,記者工作緊張,「每天工作25小時,每周上班8日」,而且不能隨便停下步伐。但得悉父親患病後,他豪不猶豫調整人生方向,「是他帶著我長大、給我一切的,現在他需要我,我當然會這樣做」。他舉例,近日老父開始忘記如何刮鬍子,「小時候他捉着我的手,教我刮鬍子,現在我希望每天也幫他(刮鬍子),你知道當中的感覺嗎?」需同時兼顧工作及父親起居飲食,令呂勇詩身心疲倦。但另一方面,他認為自己是幸運者,「生活中總有快樂及憂傷時間,照顧父親過程中,有時使我傷心不已,但我亦獲益良多」。呂勇詩說,與其他工作相比,「『看護者』已成為我一生中最喜歡的職業」。與華人相比,西方社會家庭關係較為疏離,因此,呂勇詩經常以「過來人」身份出席演講,在美國推廣「看護者」工作。他表示,都市人為口奔馳無可厚非,但仍提出三個建議:「首先,可以為父母家中添置一部無線攝錄機,用手機隨時查看家人活動;市面上亦有很多可穿戴設備,方便監察他們的狀況,價錢不貴」,另外,他認為子女如有機會,應該到父母家中過夜一天,「你會看到很多想像不到的問題發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2/198528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78

崔順實每周為朴安排打針

1 : GS(14)@2017-01-05 08:07:06

南韓閨蜜干政醜聞主角崔順實的辯護律師李炅前日透露,崔順實承認曾在總統朴槿惠身體疲憊時,自行安排人員為她注射針劑。他解釋,朴槿惠每次因疲勞見醫療人員均須留下記錄,而且有關程序繁複,故由崔順實安排非正式治療,但被公眾視為她是弄權干政。獨立檢察組早前在青瓦台前附屬秘書鄭虎成的手機發現,青瓦台行政官李英善2013年5月五度向他傳短訊,內容為「注射阿姨正在進入青瓦台」。曾為崔順實工作的保母接受問話時亦說,崔順實每周安排「注射阿姨」上門注射。檢方因此懷疑雙方提及的「注射阿姨」是同一人。韓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4/198858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40

近六成人每周行商場

1 : GS(14)@2017-02-11 18:34:05

【本報訊】曾經有人說過,香港「冇嘢多,商場最多」!港人鍾意行商場消費,《蘋果》動新聞舉行「動MALL王大獎2016」,發現56%受訪者每周到商場1至2次,35%每次平均消費300元以上,其中逾74%受訪者認為交通便利是前往商場首要因素,其次是商店選擇多(69%)及餐廳選擇多(61%),逾八成人以購物飲食為主要目的,娛樂消閒佔56%。


日韓餐廳最受歡迎

食肆是商場內最受歡迎商戶,日韓餐廳更為港人最喜愛,以70%名列榜首,其次為西式(54%)、茶餐廳(37%)及中式快餐店(28%)。另一方面,網上購物越趨盛行,大部份受訪者曾網購,但如物品可網購或到商場店舖購買,61%人仍會選擇到商場購買,35%人會先在網上收集資料,最主要原因是可看到實物,其次是可獲即時回應及服務。昨亦公佈「十大我最喜愛動MALL王大獎」,名單包括apm、Cityplaza太古城中心、ELEMENTS、MOKO新世紀廣場、The ONE、Times Square、又一城、海港城、新城市廣場及德福廣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0/199236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34

每周僅吃3次「練仙」夫婦忘記咩叫肚餓?

1 : GS(14)@2017-06-23 01:44:30

「現在每當我進食都不是因為飢餓,我已經忘記了飢餓的感覺。」美國一對夫婦深信人類不需要食物,靠「存在宇宙中的能量」也可生存永續,他們每周只進食三、四次,主要是水果或蔬菜湯,他們沒有面黃肌瘦而是神采飛揚,也順利誕下兩名健康兒子。36歲的里卡多(Akahi Ricardo)與妻子卡斯特略(Camila Castello)居於美國加州和厄瓜多爾,2008年在南美洲旅行時經朋友認識了「吸食空氣」(breatharianism)這種生活方式,另一個較為人熟知的叫法是「辟穀」(inedia)。他們猶如開闢了新天地,卡斯特略說︰「有三年時間,里卡多和我甚麼也不吃,現在我們偶爾會吃點東西,例如有些社交場合,或我單純想嚐嚐水果的滋味時就會吃。」卡斯特略懷第一胎時,整個九個月的孕期只吃了五次固體食物,她說︰「我完全可以靠光來活命,甚麼都不吃。我懷孕期間三次驗血都無可挑剔,並誕下健康的兒子。」她覺得「吸食空氣」後更健康更快樂,也省錢。「很明顯我們的生活開支比大部份家庭都少得多,讓我們能把錢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例如旅行啦、一起探索啦。」夫婦倆茹素多年,之後轉為食生以及果食,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後,他們還進行過為期21日的吸食空氣歷程,期間主要是靠喝水和稀釋果汁。里卡多就說,自2008年起他就不再有飢餓感,現在他們每周「最多」吃東西三或四次,但強調並沒強迫兩個兒子也跟他們進行「吸食空氣」,他說︰「我們從沒企圖改變他們,任他們愛吃甚麼就吃甚麼,果汁、蔬菜、薄餅、雪糕甚麼都行,讓他們去探索不同的味道,當他們成長時期跟食物保持一種健康關係。」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9/2006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4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