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esla首季交付增69% 歷來最多 股價今年漲三成 再創歷史新高

1 : GS(14)@2017-04-04 08:47:12

【明報專訊】「電動車王」Tesla準備7月起量產平民牌電動車Model 3之際,公司公布首季交付量按年急升69%至2.5萬輛,是歷來銷量最高的季度。按照目前進度,Tesla可望達到上半年5萬輛的交付目標。Tesla股價昨早段大漲5%,升至293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上季交付量急增,很大程度是受付運才1年多的Model X銷情帶動。這車型上季付運量達到1.155萬輛,按年增長3.8倍。Model S的付運量亦按年增長約8%,達1.345萬輛。上季末還另有4650輛汽車正付運,將併入次季交付量。有別於其他汽車製造商,Tesla未公布區域銷售情况。根據2016財年的數據,美國市場收入佔Tesla總收入六成。

港府在2月底的財政預算案公布,由今年4月1日起,寬免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將以9.75萬元為上限,這將大幅提高港人購買Tesla的成本,暫時未知港府此措施有沒有幫助摧谷Tesla首季的銷售。

福特3月汽車銷售料跌8.2%

付運量創新高,進一步鞏固投資者對Tesla稍後量產Model 3的信心。中國科技巨頭騰訊(0700)亦看好Tesla前景,上周披露已購入5%Tesla股份,成為Tesla第五大股東。今年以來,Tesla股價已上漲約30%,市值幾乎等同有113年歷史的美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商福特(Ford)。根據追蹤汽車銷售的汽車交易平台Edmunds的數據,福特3月的汽車銷售可能按年跌8.2%,業界銷售預計整體增長2.1%。

Tesla預計,Model 3新生產線投產後,至第四季每周產量可達5000輛。為促銷價位較低的Model 3,Tesla已停售Model S原先價格最低的版本(售價約6.9萬美元)。目前仍有售的Model S當中,價格最低的是由7.57萬美元起跳的Model S 75,增強了價格由3.5萬美元起跳Model 3競爭力。

馬斯克上載視頻 促銷Model 3

Tesla創辦人馬斯克早前加緊在Twitter為Model 3宣傳,上載視頻展示Model 3加速的片段。

馬斯克在Twitter上稱,注意到很多人以為Model 3是「進化版」的車型,就如iPhone 3相對於iPhone 2,不過Model 3應理解為一款體積更小、價格更廉宜的Model S,其功能比較少,馬力也較小。他表示,Model 3和和Model S之間的差別,類似寶馬3系,跟中型的5或6系的分別。馬斯克強調,Model S仍是Tesla的頂級車型,「即使推出了Model 3,我仍會繼續駕駛Model S」。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49&issue=201704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86

眾院議長支持減稅至15% 財長形容歷來最大減稅 美股早段微升

1 : GS(14)@2017-04-28 00:19:56

【明報專訊】美國財長梅努欽證實,總統特朗普稍後公布的稅務計劃,將把企業稅由目前35%降至15%,並形容整個稅務方案將會是美國「歷來最大規模的減稅和稅務改革」。在特朗普醫改上月遭遇挫折後,眾院議長瑞安(Paul Ryan)表示,在稅改立場上與特朗普政府大致相同,以示共和黨團結。

路透社又引述瑞安稱,對於10月新財年開始前的政府撥款問題,已「非常接近」達成協議,正研究最終細節。美國國會須於本周六前通過4月29日至9月30日的政府撥款,否則可能要以臨時撥款應急,避免部分政府服務暫停。

Twitter股價漲11% 納指再新高

受稅改消息刺激,道指昨早段升逾70點,納指再創紀錄新高。Twitter首季經調整每股盈利為11美仙,超過預期的1美仙。季度收入為5.5億美元,高於預期。上季淨虧損6156萬美元,較第四季虧損收窄。首季月度活躍用戶按年增長6%至3.28億人,勝過預期。股價昨早段升逾11%。此外,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昨公布,截至4月21日當周原油庫存減少364.1萬桶,減幅是預期兩倍,刺激紐約期油高見每桶50美元。另外,美國證交會將重審比特幣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上市問題,刺激比特幣昨升至1293美元,接近歷史高位。

比特幣見1293美元 逼歷史高位

美國財長梅努欽表示,白宮希望與參眾兩院達成一個各方接受的「合併方案」,認為參眾兩院和白宮「顯然都有相近的看法」。他沒有為稅改法案通過定下具體時間表,但表示希望盡快通過。

特朗普亦受惠稅改

特朗普早在競選時已提出將企業稅降至15%,分析指大幅減稅可能令國債增加數以萬億美元,暫未知特朗普政府如何以其他方法提高政府收入,彌補稅收損失。白宮一直抗拒將眾院議長瑞安支持的邊境調節稅(BAT)引入稅改。梅努欽稱:「我們不認為它能以目前的形式起作用,我們將繼續與黨內商討修訂。」路透社指瑞安看過稅改草案後,表示眾院同意了八成。

特朗普其他潛在稅改內容,包括向美國企業超過2.6萬億美元的離岸盈利,一次過徵收10%稅款,遠低於目前35%的所謂匯回稅(repatriation tax)。商界一直抗拒將海外盈利匯回美國,以避免高昂稅率。減稅是希望吸引企業將盈利匯回美國,令庫房獲一次過額外收入,彌補減稅損失。此外,特朗普又計劃把直通業務(pass-through businesses,由企業持有者以個人所得稅的形式,而不是企業稅形式為利潤繳稅)的稅率,由最高39.6%降至15%。特朗普本身也可望受惠。由於計劃中的入息稅率擬降至33%,稅率比直通業務更高,令企業持有人可能將工資改為業務收入,以獲取較低的稅率。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17&issue=201704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45

港新聞自由指數 歷來最低無國界記者:京侵蝕媒體編採自主空間

1 : GS(14)@2017-04-28 00:50:33

【本報訊】國際關注資訊自由組織「無國界記者」公佈最新2017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本港排名從去年的全球69位跌至第73位,排名較去年跌4位,是有紀錄以來最低。報告批評北京侵蝕本港媒體的編採自主空間,點名指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舉動令人極度不安。記協對調查結果感吃驚,籲新一屆政府正視問題。記者:廖梓霖無國界記者根據全球各地新聞自由狀況,包括新聞自由是否獲尊重及傳媒運作環境等因素,編製世界新聞自由指數。2017年在全球180個國家或地區中,香港排名為73位,較去年排第69位跌4位,創歷年以來新低。台灣則名列全球45名,位居亞洲之冠。非洲國家萊索托、尼日爾共和國的排名較本港更高,分別排第68和61位。



「一國兩制步入完結?」

在評論本港新聞自由時,無國界記者更以「一國兩制步入完結?」(Beginning of the end of"one country, two systems"?)為題。無國界記者指,儘管關注新聞自由組織過去已多次警告,但北京仍不斷侵蝕本港媒體的編採自主空間,本港新聞媒體報道涉及中國大陸及香港政府的敏感題材越趨困難,新聞媒體亦明顯要抵住來自北京方面的壓力,以保障編輯自主。


阿里購《南早》令人不安

報告特別指出,內地網絡公司正不斷收購本港媒體機構,並點名指內地網絡業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收購港媒舉動令人極度不安。去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入主《南華早報》。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對結果表示吃驚,認為本港新聞自由正在消失是不爭事實,呼籲傳媒高層檢討是否有自我審查,思考為何本港新聞自由落得如斯境地,「涉及中國嘅敏感新聞,有啲人自動自覺唔報、淡化,一直都發生緊」。她期望即將上任的新一屆政府正視問題,盡快落實資訊自由法、檔案法、開放網媒採訪等,提升本港的新聞自由度。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其中一個評分標準為多元性,惟過去一年香港傳媒更趨單一化,如阿里巴巴收購《南早》時已清楚講明,要用中國方式演繹中國故事。本報查詢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否採取措施保障本港新聞自由,在截稿前未獲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7/20003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91

北韓建軍節實彈炮兵演習 歷來最大規模美核潛艇泊釜山 向平壤施壓

1 : GS(14)@2017-04-28 02:10:44

■可配備154枚「戰斧」巡航導彈的美軍核動力潛艇「密歇根號」,昨天停靠釜山港。路透社



昨天是北韓建軍節,朝鮮半島再度瀰漫火藥味。北韓雖未作第六次核試或試射導彈,但軍方舉行歷來最大規模實彈炮兵演習,美國則佈局在軍事和外交上連環出招,持續向北韓施壓,包括夥同南韓在黃海舉行聯合實彈演練,並派出一艘核潛艇停靠釜山港。



建軍節是北韓另一個慣常展示軍力的節日,今年更是人民軍建軍85周年紀念,令人份外關注會有軍事挑釁大動作。北韓在東部港口元山市的演習出動300至400門長射程炮,將南韓首爾納入火力範圍以內。同時,國營電視台建軍節特備節目及報章《勞動新聞》皆以強硬措辭向美國放話,警告「若美國與好戰者發動鹵莽的先發制人打擊,我們將在毫無預警下,循海陸空三路作出殘酷的懲罰性攻擊」。



■北韓軍方昨舉行歷來最大規模實彈炮兵演習,圖為2009年北韓炮兵演習情況。資料圖片

美韓軍艦黃海實彈演練

美軍核動力潛艇「密歇根號」(USS Michigan)昨天停靠釜山港,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邁耶號」(USS Wayne E. Meyer)亦到黃海,跟南韓驅逐艦「王建號」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料最快今天抵達朝鮮半島東部海域,周末跟南韓舉行聯合軍演,模擬探測、追蹤及攔截北韓導彈。除了上述一系列軍事部署,華府亦有連串外交動作。北韓核問題六方會談的美、日、韓三方團長昨早在東京會晤,討論北韓「難以承受的高強度制裁」以反制挑釁,亦商討如何迫使中國對朝施壓。前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罕有地請安理會15個成員國駐聯合國大使到白宮午膳,席間批評安理會對北韓核威脅視若無睹,「令人失望」,促請安理會加強制裁,美方消息透露制裁應包括削減能源供應。今日,美國國會全體參議員將到白宮出席北韓核問題閉門吹風會,聽取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長部馬蒂斯、國家情報總監科茨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匯報情況,又是另一鮮見安排。到後天,安理會將召開北韓核問題部長級特別會議,由蒂勒森主持。美國一直強調中國有責任遏制北韓。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昨天社論警告,「華盛頓與平壤的鬥雞博弈將出現爆發點」,若然北韓執意進行第六次核試,「情況很可能會跨進不可逆轉的境地,所有持份者皆要承受後果,而平壤肯定將蒙受最大損失」。


核試「跨進不可逆轉境地」

早前《環時》已警告北韓若再踩過核試底線,手握安理會否決權的中國,將樂意看到安理會嚴格限制對北韓出口石油的空前嚴厲反應,將對相關制裁決議投贊成票。而特朗普日前分別跟中國及日本領袖通電話,已被西方媒體解讀成是中、美、日對北韓下達的最後通牒。有南韓軍方消息認為,在中美如此夾擊下,北韓領袖金正恩很難再作挑釁,「任何情況皆不利北韓」;另外,南韓慶南大學遠東問題研究所發表報告,指北韓目前的地對空導彈能力不足以攔截美韓的導彈。南韓《韓國時報》/韓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6/200019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44

Snapchat蝕4倍歷來收入 一季虧損172億 因向高層發股票期權

1 : GS(14)@2017-05-13 01:38:55

【明報專訊】「閱後即焚」通訊軟件Snapchat母公司Snap自3月上市後首次公布業績,驚現高達22億美元(約172億港元)的季度虧損,金額相當於Snapchat推出7年來的5億美元總收入的4倍以上,即使是不斷燒銀紙的召車軟件Uber也趕不上其花錢速度。大部分損失與Snap上季上市有關,單是其高層可在上市時行使的股票期權,價值已近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

Snap股價昨早段跌21%

Snap上市後與facebook(fb)的競爭持續升溫,fb現已在旗下的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等引入類似Snapchat的相機功能。Snapchat上季用戶增長低於預期,Snap股價昨早段跌21%至18美元水平。

業界指出,Snap上季的股票薪酬金額,遠高於上市規模比Snap更大的fb。fb上市後首份業績(2012年次季),其給予員工的股票報酬為13億美元。Twitter上市後首份業績(2013年尾季)的員工股票薪酬,亦只有5.21億美元。

Snap的股票薪酬,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分發給Snap創辦人施皮格爾(Evan Spiegel)的「行政總裁特別獎勵」。Snap財務總監Drew Vollero稱,相關薪酬開支已在Snap首季財報中反映,儘管這些報酬將在3年內每季支付。根據Snap向美國證交會(SEC)的申報,施皮格爾獲發的股票相當於Snap股份3%,上市時價值接近10億美元。即使扣除了這些一次性股票薪酬支出,Snap上季虧損按年擴大了1倍。經調整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虧損(LBITDA)1.882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

用戶增長較前4季放緩

Snap上季收入為1.496億美元,遠低於華爾街估計。截至3月底,其每日活躍用戶為1.66億,按季僅增長800萬。William Blair分析師Ralph Schackart稱,首要問題是Snap的用戶增長能否維持及增幅可有多大。雖然上季用戶增長,高於去年第四季的500萬。不過相較之前4季的增長有所放緩,當時每季用戶增長至少達1000萬。

新增用戶減少,時值fb旗下的Instagram被指仿效Snapchat,引入「閱後即焚」的Stories功能。Instagram上月透露,Stories目前有超過2億每日活躍用戶,超過Snapchat本身的每日活躍用戶。fb行政總裁朱克伯格早前承認,較遲以相機作為分享平台的中心,但形容旗下軟件已後發先至。fb曾於2013年開價30億美元收購Snapchat不果,之後推出多項被形容為抄襲Snapchat的功能。

上市以來升幅近全蒸發

外界關注到Snap能否力抗fb的攻勢。施皮格爾昨稱:「若要成為一家創新的公司,那麼當他人抄襲你的產品時,你應感到自豪。」Snap最近也加入新功能,讓用戶可選擇讓信息不會在10秒內消失,而是永久存在。

Snap股價在周三盤後交易時段最多跌25%,蒸發了以每股17美元上市以來的大部分升幅。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36&issue=201705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14

恒地233億奪美利道地王呎售5萬 歷來最貴官地

1 : GS(14)@2017-05-18 01:09:09

■恒地斥資232.8億元投得中環美利道商業地(箭嘴示)。 資料圖片



【本報訊】市場矚目的「超級地王」中環美利道商業地,由區內地主恒地(012)以232.8億元投得,每呎地價超過5萬元,無論地價及樓面呎價俱創政府賣地史上新高紀錄,發展商擬投資260億元發展成一幢新地標建築;另內房商合景泰富(1813)及龍湖地產(960)以逾72億元投得啟德住宅地。記者:程俊華



前身為美利道多層停車場大廈的商業地王,地皮面積3.1萬方呎,可建總樓面為46.5萬方呎,是超過二十年來,政府再有中環商業地皮出售。結果由恒地以232.8億元,擊敗長實(1113)、新地(016)等其他8個財團中標,每呎地價50,064元,貴絕全港官地。


業界:甲廈呎價料升15%

恒地副主席李家誠表示,很高興成功投得這幅位於中環金融商業核心地段的罕有地皮,將項目打造成繼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後又一標誌性的商廈。現時中區寫字樓空置率非常低,呎租可觀,投得的地皮價錢合理。項目將會興建為優質寫字樓兼附設商舖,預計於2022年建成,總投資額逾260億元。此幅地王,發展商須興建一個共有173個車位的公眾停車場,上述面積需計算入總樓面面積之內,另外有禁止拆售條款。高力國際張翹楚估計,日後項目落成呎租達170至200元,作價合理,同時反映若是優質地皮,本地發展商都會出高價積極競投。中環對上一幅商業地,已是中環站上蓋國際金融中心,由恒地及新地等財團在1996年投得。項目之後補地價,第一期及第二期平均樓面呎價逾2,300元,即中環地價在近二十年上升超過20倍。現時區內主要商廈買賣呎價約3.35萬至3.98萬元不等,成交呎價仍未超過4萬元,即今次「麵粉價」已高過「麵包價」。而現時中環頂級商廈呎租由150至190元不等,接近2008年高位。毗鄰地王的力寶中心有一中高層單位,賣地前反價320萬元至4,800萬元放售,但地王消息一出,業主現封盤不賣。中原(工商舖)潘志明表示,本地發展商出價進取,牽動業主情緒,預計甲級商廈呎價將會有15%升幅。


合景 龍湖 72億買啟德地

此外,同於上周五截標的啟德第1K區1號住宅地,由內房商合景泰富及龍湖地產合組的財團,以72.3億元投得,每呎地價12,563元,符合市場預期。地價較毗鄰嘉華(173)去年投得的地皮高23%,不過較海航系區內4幅地皮、每呎地價逾1.3萬元低最少逾3%,合乎市場預期,連同海航及同系先後奪地,中資財團已佔啟德發展地半壁江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7/200237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82

80%百萬富翁:歷來最難預測時期港富豪偏向揸現金

1 : GS(14)@2017-05-19 05:38:52

【本報訊】近年黑天鵝事件頻現,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等均出人意表,瑞銀調查顯示,本港近80%百萬富豪認為社交媒體崛起,資訊過多,現時是歷來最難以預測的時期。大部份人偏向保守地持有現金,以確保財產安全。分析認為,過去幾年缺乏大幅升值資產,股市又波動,令投資者感覺持有現金較安全。記者:卓茗



瑞銀發表投資者觀察報告,合共訪問全球2,842位富豪,其中的401位是來自香港,每位受訪者可投資資產至少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調查顯示,在不穩定時期,現金已成為了受訪投資的首選。接受調查的77%受訪者,均認為現金可保障財務安全,其中近四成香港富豪,則計劃增加手頭現金。



不足20%考慮投資美國

大部份人認同在亞洲以外分散投資十分重要,但不足20%香港富豪考慮投資美國,歐洲市場則為12%。不過本港富豪未過份悲觀,瑞銀信心指數顯示,近半香港百萬富豪對未來保持樂觀,主要由於相信在港投資安全,52%預期未來一年財務表現有改善。大中華投資策略研究學會副會長李偉傑認為,持有現金的確是安全的投資方式。他表示,於過去幾年除樓市以外,市場缺乏能大幅升值的資產類別,現時還要加上有沽空機構,不時發表沽空報告狙擊不同的上市公司,打擊了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疑向俄羅斯披露軍事機密,可能遭到彈劾。李偉傑表示,暫時而言特朗普遭到彈劾的機會並不大,但事件有可能影響到他日後執政的力度,再者,其行事作風亦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美股於創新高後,近日出現回吐。他指出於早年爆發歐債危機後,環球金融市場已變得難以摸索,因此導致「資產投放無出路」的情況。


瑞銀:買股好過買債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股票分析師霍慧敏指,該行仍維持對美股的正面看法,首季美股盈利增長12%,超過預期。由於美國加息,看好銀行股及公用股;澳門博彩業逐步復蘇,她預料下半年踏入旺季,賭股有望受惠。港股方面,她預料恒指將窄幅上落,或由個別業績佳的股份支持恒指表現,同時傾向投資股市多於債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9/200260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03

環球大廈呎售3.6萬 歷來新高

1 : GS(14)@2017-06-22 08:01:39

【本報訊】受美利道商業地王刺激,中環商廈造價持續上漲。消息指,具中資背景的大悅城地產等人持有的中環環球大廈11樓全層,新近以6.01億元易手,呎價3.6萬元,屬物業成交呎價歷史新高。物業全層面積16,693方呎,現由美容中心以月租83萬元承租,有指新買家為協成行及有關人士,回報率1.7厘。原業主2012年斥資4.1億元購入,兩個月前趁地王賣地前推出招標,意向價6.35億元,最終輕微減價沽貨,但持貨5年仍大幅獲利1.91億元,升值46.6%。


米蘭站9.5萬租銅鑼灣舖

此外,上環干諾道中豫泰商業大廈共14層半幢物業,總面積約24,517方呎,有傳以3.5億元易手,呎價1.43萬元。二手手袋店米蘭站(1150)近期重新開舖,最新以9.5萬元租用銅鑼灣波斯富街77至83號波斯富大廈地下D舖,約300方呎,月租約9.5萬元,呎租317元。該波斯富街舖位2014年租金高峯期月租達16萬元,如今租值大跌超過四成,重返2009年水平。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0/20061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82

星樓價連跌15季 歷來最長

1 : GS(14)@2017-07-04 08:03:58

【明報專訊】新加坡政府3月為樓市「減辣」後樓價續跌。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次季一個追蹤私人住宅價格的指數按季跌0.3%,跌幅較首季少0.1個百分點,也是連續第15季下跌,為相關數據自1975年首次公布以來最長的跌浪。新加坡次季中心地段的樓價下跌0.9%,近郊樓價跌0.4%。住宅價格跟2013年9月峰值相比跌了12%。

從2013年高位累跌12%

新加坡政府為遏抑樓價,自2009年引入辣招,至今年3月是8年來首次減辣,減少向賣家徵收印花稅及部分抵押限制,但大部分冷卻措施猶在。SLP國際物業顧問表示,由於新加坡當局表明短期內不會進一步減辣,不期望今年樓價回升,預期今年餘下時間的樓價仍會輕微下滑,但認同市場情緒有改善。開發商在土地拍賣更積極投標。數據顯示,今年頭5個月的樓宇銷售額,按年升約75%。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表示,樓市終穩定下來,惟現時仍未適宜再減辣,這些措施仍是必要的。仲量聯行主管Ong Teck Hui表示,由於樓價吸引,加上市場人士認為樓市接近見底,因此在新加坡政府3月放寬監管前,樓市需求已經上漲。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12&issue=201707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98

地產代理逾3.78萬 創歷來新高

1 : GS(14)@2017-07-05 03:37:04

■兩大代理行不諱言,行外人憧憬一朝發達,惟實際情況卻是大部份搵食困難。 資料圖片



【本報訊】今年上半年樓市興旺,價量齊升,代理人數亦創有紀錄新高,個人持牌代理高達37,814人。兩大代理行不諱言,行外人憧憬一朝發達,惟實際情況卻是大部份搵食困難,上月為例,平均5人爭1張單。中原地產資料,上半年整體住宅約42,860成交,涉資3,732.4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61%及97%。而地監局最新數據,截至上月,代理持牌人總數41,259個,公司牌及個人持牌分別為3,445及37,814個,創有紀錄新高。6月份料7,900宗成交,平均近5人爭1張單。


布少明:發達容易搵食難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近半年代理佣金收益是從業多年最輝煌,吸引很多人投身此行,但實況是小部份人突然發達,大部份人搵食艱難。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稱:「行外人睇,呢個係搵大錢嘅行業,但發達容易搵食難。好多人開唔到單,做到個啲梗係發達啦!」據悉,兩行新盤佣金三七分賬,以新盤一單成交1,000萬元為例,經紀個人淨袋約9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4/200780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