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大生矽谷創業 成全球影像晶片霸主 安霸擁核心技術 GoPro、Google不能沒有它

2016-07-18  TWM

來自台灣的創辦人王奉民,以矽谷開放創新精神打造安霸,躋身全球影像處理技術龍頭廠, 他衷心希望台灣也可以懷抱著開放胸懷,鼓勵創業者,給他們更多機會。

美國GoPro的運動攝影機、中國大疆的無人飛機、德國博世(Bosch)的安全監控器、Google最新二十四鏡頭虛擬實境(VR)相機,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產品,都有個共通特色,它們最核心的影像辨識晶片,都來自美商安霸(Ambarella)公司。

二○○四年成立於矽谷的安霸,如今已躋身全球影像處理技術的領先者,毛利率長期維持六成以上,市值十七億美元,是全球IC設計中最受關注的高成長企業。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是來自台灣的王奉民。

王奉民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一九八七年就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修讀電機博士,就學期間曾到當時藍色巨人IBM實習,但他很快發現自己不適合待在研究室,於是,拿到博士學位後,便從紐約搬到矽谷,開始他精采的矽谷之旅。

首次創業雖鎩羽而歸

技術至今仍為甲骨文重用

一開始,王奉民加入一家小公司當工程師,但公司一年後就收攤,接著他加入了全球首家數位影音晶片設計公司C-Cube,他領導的團隊研發出全球第一個MPEG Encoder(動態圖像解碼)晶片。在C-Cube,王奉民遇到他後來的創業夥伴、安霸技術長賴高恩(Les Kohn)。當時,王奉民被指派負責一項全新計畫,高恩是他雇進來的第一位員工。「我認識他時,就很清楚他是天才,比我懂太多了,我這輩子在技術上永遠都贏不了他。」被王奉民稱為「老賴」的高恩,十九歲就從大學畢業,後來加入英特爾,成為設計i860晶片的首席架構師,是王奉民眼中最聰明的猶太人。

「遇到這種天才,對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王奉民念頭一轉,「既然他做得比我好,那我乾脆朝行銷與做生意方面轉型,做他不能做的事。」這個想法的改變,讓他從一位工程師蛻變為經營者。

此後,這兩人搭檔聯手創造了C-Cube成長最快的部門。直到一九九九年離開時,王奉民領軍的事業部擴增到一千人,貢獻全公司三分之二的營業額。二○○○年,兩人決定創辦Afara公司,特別避開老東家的產品,選擇回到CPU領域。Afara開發出的多核多緒(multi-core and multi-thread)技術,至今都是極為領先的技術。然而,第一次創業,網通泡沬及九一一事件接踵而來,Afara資金無以為繼,於○二年被迫賣給昇陽,日後再併入甲骨文(Oracle),至今Afara的技術,仍是甲骨文高階伺服器CPU晶片的關鍵基礎。

二度出擊成功獨占市場

人才與供應鏈多仰賴台灣

○四年,王奉民與賴高恩二度出擊,創立安霸,這次,兩人回到最熟悉專精的影像晶片,不少從C-Cube時代共事的夥伴都加入陣容。王奉民說,創業最重要的就是團隊,目前安霸公司的組成有如聯合國,財務長是美國人,行銷與業務是英國人及法國人,研發團隊更橫跨矽谷、義大利、台灣、深圳、上海、日本、韓國等地,把世界各地與影像有關的一流人才都含括進來。

安霸的創業過程,台灣在人才與供應鏈上,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公司創立第一年,王奉民就來台灣開分公司,目前安霸全球六百五十名員工,矽谷總部只有一百人,而新竹的研發團隊則高達三百人,是安霸的研發重鎮。

儘管在矽谷創業,王奉民深知如何善用台灣資源,也高度仰賴台灣IC設計研發人才;迄今,安霸若想找任何合作夥伴,都優先回台灣找看看。

安霸早期在摸索產品線時,台灣供應商也扮演關鍵角色。就以○五至○六年期間為例,當時流行的攝錄一體機(camcorder),幾乎人手一台,而且只有日本廠商做出來,但日本公司從來不用外部晶片,因此安霸即使晶片做得出來,也賣不進日本客戶。

當時,陳振田創辦的天瀚科技從中看到商機,便與安霸合作推出二九九美元的數位攝影機,遠低於索尼(SONY)一五○○美元的高價產品,大受市場歡迎,第一年就賣了一百萬台。「當年的CES(消費性電子)展,許多日本廠商都來安霸與天瀚的攤位一探究竟,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安霸就此一炮而紅,晶片也陸續打進三星、索尼等大公司。

不過,台灣人才與供應鏈的優勢似乎正在式微,王奉民透露他的憂慮,他說,從二○○○年開始迄今,公司徵才就沒有再收到過台灣留學生的履歷表了,「台灣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就是因為有許多優秀大學生留學再回來,但現在電機資訊系學生都不出國了,對台灣競爭力會有衝擊。」對安霸而言,真正業績大躍進,要從○七年起,拜YouTube影片分享及iPhone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帶動影片大量拍攝與分享,○九年後又有行車記錄器、運動攝影機、無人機及家用安全監視器等應用推出,讓影像市場快速成長,安霸幾乎在每個分項領域都具有獨霸地位,除了少數幾個領域面臨像索尼或華為的挑戰,但也都屬中低階產品,安霸在每個領域都至少取得七成以上的獨占地位。

一二年十月,安霸在美國上市,起初掛牌僅六美元,隨著每年業績成長都超越預期,股價最高曾經漲到一二四美元,足足漲了二十倍。即使今年第一、二季受到主力客戶GoPro的庫存調整,營收出現下滑,依然維持每季獲利。

緊扣市場發展趨勢

瞄準無人機、自動駕駛

王奉民也緊扣市場發展,隨著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新趨勢崛起,安霸從影像辨識推進到影像分析,這個趨勢必須整合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去年,安霸宣布購併全球最先進的自動駕駛軟體技術公司VisLab,這家位於義大利的公司,負責人Alberto Broggi是國際知名教授,旗下有三十位博士,如今已成功完成自動駕駛車從義大利開到上海的測試。「包括無人飛機或自動駕駛車,行進間要面對各種狀況,且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做出正確決策,牽涉到非常複雜的演算法,絕不只影像辨識技術就足夠。」王奉民說,目前安霸軟體與硬體工程師數是五比一,也顯示未來在IC產業競賽中,軟體實力才是勝負關鍵。

王奉民也邀請了台積電前技術長胡正明及華登創投董事長陳立武(Lip-Bu Tan)擔任安霸董事。其中,陳立武是他眼中全世界最頂尖的兩大創投者之一,更從安霸創立的第一天,就支持迄今。「Lip-Bu這麼忙,還同時擔任美商益華(Cadence)(編按:益華為全球第二大電子設計自動化大廠)執行長,但只要我有事請教他,他一定立刻回電。」陳立武說,當初會投資安霸,主因就是對這個團隊深具信心,「王奉民與高恩等人的團隊,當年在C-Cube表現早已有目共睹,因此當他們告訴我想創辦安霸時,我很快地就決定投資,也相信他們一定能建立最強的團隊。」去年七月,王奉民返回台大參加校友畢業三十周年,並協助安排以空拍機拍攝校園美景、還有同學們擺出NTUEE(台大電機系)的動態,同學中還有聯發科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謝清江,兩人堪稱是這屆校友中,最受矚目的企業家。

事實上,聯發科與安霸,泛屬IC設計領域,卻走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聯發科是從台灣出發,以低價白牌商品,轉攻中國,再進軍全世界;安霸則直接從矽谷出發,以利基產品,瞄準尖端市場,進而打進全世界。在聯發科遭逢「中資能否投資台灣IC設計業」亂流之際,或許王奉民立足矽谷的經驗,可以給台灣一些啟示。

王奉民

出生:1963年

現職:安霸(Ambarella)

董事長兼執行長

經歷:C-Cube家用媒體部門

總經理、

Afara創辦人兼執行長學歷: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博士、台大電機系安霸靠影像晶片拚佳績 穩坐霸主地位!

長期毛利率維持在6成以上!

近4年營收成長逾1.5倍,2015年營收破3億美元!

從上市至今,股價從6美元最高漲至124美元,漲幅高達20倍以上!

在行車記錄器、運動攝影機、無人飛機及家用安全監視器等市場,每個的市占率都至少超過7成!

整理:林宏文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23

狼性管理稱霸全球電視晶片

1 : GS(14)@2010-12-27 16:40:2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581
2 : GS(14)@2010-12-27 16:40:38

我們從來不用低價搶單!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5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81

它靠一顆晶片 搶下山寨半座江山

1 : GS(14)@2011-01-23 19:04:29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617[/real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24

冥王星探測船 用第一代PS晶片

1 : GS(14)@2015-07-21 02:24:49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冥王星探測船「新視野號」,為人類探索太空揭開新一章。不說不知,這艘性能先進的無人探測船,中央處理器並非甚麼嶄新零件,而是用上21年前推出的第一代PlayStation遊戲機晶片。美國科技網站The Verge報道,NASA在2006年將第一代PS的晶片MIPS R3000 CPU,改裝成「新視野號」的處理器,用來控制推進器、監視傳感器及傳送資料。由於NASA着重可靠性多於運算能力,所以「過氣」電子零件屢受青睞,未來有望載人到火星的「獵戶座」(Orion)太空船,就是使用IBM在2002年推出的舊款處理器。
NASA亦愛在太空計劃應用打機技術,像Oculus Rift虛擬現實眼罩和微軟的混合實境眼鏡HoloLens,都有用於太空任務。
The Verg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20/192253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55

蘋果處理器晶片侵權料賠67.2億

1 : GS(14)@2015-10-16 01:45:58

蘋果公司用於iPhone5s、6、6 Plus及iPad部份型號的A7、A8及A8X處理器晶片,被裁定侵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的晶片技術專利,或須賠償8.62億美元(67.2億港元)。威斯康辛校友研究基金會(WARF)去年1月入稟控告蘋果侵權,蘋果否認指訴,並指基金會在1988年取得的相關專利已失效。陪審團前日裁定,蘋果在未經授權下使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開發的晶片技術,以提升旗下產品處理器的效能。鑑於專利仍然有效,蘋果須向專利擁有者賠償。
WARF早於2008年就同一專利向英特爾(Intel)提告,及後和解收場。上月又針對用於iPhone6s、6s Plus及iPad Pro的A9及A9X晶片向蘋果興訟。9to5mac網站/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5/193333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281

腦植晶片傳訊息至前臂癱瘓男可玩結他機

1 : GS(14)@2016-04-15 16:29:59

美國俄亥俄州一名半身癱瘓六年的24歲男子,在腦部植入微型裝置後,成功透過由傳送線和電腦搭建的「神經旁路系統」,將原本被阻斷的大腦訊號傳送到手部肌肉,完成刷信用卡、玩結他機及握手等簡單動作,成為新技術的首宗成功個案。布克哈特在19歲那年,潛水時被海浪捲至撞向沙丘,導致頸椎受創,肩膀以下失去活動能力。他寄望科技進步能助他重獲新生,於是向俄亥俄州大學的醫療團隊提出願意接受實驗性治療,兩年前開始實行。



■新技術關鍵是將微型晶片植入腦部運動皮質。

■腦訊號繞過受創的脊椎,直接傳到裝置,刺激手肌肉活動。路透社





訊號轉成電脈衝刺激活動

研究員先為布克哈特進行腦部手術,把一枚微型電腦晶片植入腦部運動皮質,以存取腦部控制肢體動作的訊號。腦訊號經輸送線繞過受傷的脊髓,傳送至電腦後被轉換成電脈衝,再接駁到綁在前臂的手袖裝置。手袖裝置配備130顆電極,讓脈衝穿透皮膚並刺激肌肉,控制手腕及手指活動。布克哈特每周會花數小時,在實驗室接受訓練使用「神經旁路系統」,15個月後陸續學會利用裝置,完成郁動手指、拿起牙刷、倒水、手握電話到耳邊、攪拌杯中飲料等動作。他說:「最初的短暫練習,令我在精神上筋疲力盡,就像做了6、7個小時考試一樣,目的是嘗試做我前19年人生以為理所當然的事:用意念控制手指。隨着反覆練習,我已可更輕鬆地做到,成為第二本能。」俄亥俄州威斯納醫療中心神經外科醫生雷扎伊指,布克哈特的進展令團隊驚喜不已,下一步將協助他做更多精確及有用的動作。布克哈特亦期望日後能在家中及外出時使用裝置,「這將會真正提升我的生活質素及獨立能力」。系統的創造者布頓(Chad Bouton)則希望把技術推廣,讓中風及嚴重腦創傷的病人都能受惠。2013年美國一名中槍癱瘓13年的男子,在後頂葉皮質植入電極裝置後,亦成功用機械臂移動電腦游標、享用飲品及與人握手。英國《衞報》/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5/195717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344

新iPhone歐亞銷售看淡傳削明年晶片定單 蘋果股價應聲挫

1 : GS(14)@2016-09-25 10:15:26

【本報綜合報道】蘋果iPhone7和iPhone7 Plus的銷售遭市場睇淡,德國GfK市場研究機構報告估算,iPhone7歐亞地區銷售大約較iPhone6s減少25%。昨日市場更傳出蘋果向供應商提出削減明年首季iPhone7晶片定單最多兩成,消息令蘋果股價受壓。



根據《Business Insider》取得德國GfK市場研究機構報告估計,iPhone7今年歐洲與亞洲銷售(不計美國),將較iPhone6s下跌25%。另外,台灣傳媒引述消息指,蘋果公司向晶片供應商提出削減定單要求。公司計劃2017年首季iPhone7晶片定單按季減少一至兩成。


市值單日蒸發798億

受消息影響,蘋果公司股價受壓,上周五曾跌2.68%至111.55美元,收報112.71美元,跌1.67%,為上周三(14日)後收市最低。iPhone7銷情被看淡,估計令蘋果公司市值單日蒸發102.9億美元(約797.5億港元)。
Gfk透過回應彭博查詢時指,報告披露數字僅限向客戶使用,全部數據均保密,並不會對外公開。蘋果公司亦拒絕回應有關報道。儘管iPhone7銷售被看低一線,各大行仍看好蘋果公司股價前景。野村和瑞銀均給予蘋果公司「買入」評級,目標價為135美元及127美元。
iPhone7號召力大不如前,唯獨亮麗黑版iPhone7及iPhone7 Plus成為搶手貨,其中亮黑色機王iPhone7 Plus256GB在全球熱炒。首日開售更在香港先達錄得每部23,800元的成交價,較原價8,288元高近兩倍,現時在港亦持續出現缺貨的情況。


美國股票基金「失血」

受蘋果股價下跌及油價下滑拖累,美股結束三連升。道指上周五收報18261點,下跌131點;標普500指數收報2164點,下跌12點;納指則下跌33點,收報5305點。總結全周,標普500指數與納指錄得連續兩周上升,分別累升1.19%及1.17%;道指則累升0.76%。美國聯儲局上周四議息後,決定維持息率不變,環球股市升市曇花一現。追蹤資金流向EPFR統計數據指出,美國股票基金「失血」未止。截至上周三(21日)止,投資者向美國股票基金贖回77億美元(約596億港元),創今年6月尾英國公投後最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5/197810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31

東芝售晶片業務下周揭曉

1 : GS(14)@2017-06-25 08:35:49

【明報專訊】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東芝出售晶片業務下周將有定案,預計在下周三(6月28日)前,東芝跟美國貝恩資本與日本政府投資者共組的財團,以及韓國海力士等潛在買家達協議。至於向美國法院提訴訟要求中止出售的美國西部數據公司Western Digital(WD),東芝計劃繼續談判,兩者可展開合作,聯手應對競爭對手韓國三星。

料與日美韓組聯合財團協議

另外,因為韓國SK海力士參與上述日美韓聯合財團,日本國內出現了擔心技術外流的意見,不過東芝行政總裁綱川智在記者會上指出,SK沒有表決權,可防技術外流。

東芝日前宣布,8月1日起其在東京證交所及名古屋證交所的股票,將從主板市場降至二板。由於2016財年已確定資不抵債,東京證交所及名古屋證交所作出上述決定。東芝於1949年5月在東京證交所及名古屋證交所同時上市,若明年3月底東芝仍然資不抵債,將面臨除牌退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86&issue=201706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02

三星擊敗英特爾 成最大晶片商

1 : GS(14)@2017-08-02 04:45:57

【明報專訊】按收入計算,三星電子已成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取代了英特爾近25年的霸主地位。業界人士估計,考慮到記憶體晶片供不應求,三星領先優勢至少維持至今年底。

次季銷售達1226億

智能手機興起,令三星從中受惠。三星的半導體業務次季銷售額達157億美元(約1226億港元),經營溢利71億美元(約554.5億港元),大部分收益來自移動設備的記憶體晶片銷售。英特爾次季收入148億美元(約1156億港元),經營溢利38億美元(約296.8億港元),收入主要來自微處理器的芯片。

三星自1970年代起生產手表晶片,最近成為NAND快閃記憶體和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主要生產商。這類晶片毛利低,價格波動劇烈。近期由於記憶體短缺,令其價格急升。過去1年,NAND的價格上漲50%,DRAM的價格更上漲115%。Objective Analysis稱,16GB NAND的價格約為4美元,0.5GB的DRAM為2.75美元。

至於主要生產電腦和伺服器處理器的英特爾,產品毛利較高,但收入增長面臨放緩。

市場預期明年市場可能會供過於求,令三星的晶片收入再次被英特爾壓倒。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64&issue=20170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45

東芝售晶片業務再添變數 本周定奪

1 : GS(14)@2017-09-10 14:47:05

【明報專訊】東芝就出售晶片業務的談判進入最後階段,本周將決定花落誰家。但路透社報道,美國貝恩資本(Bain Capital)與韓國SK聯手的財團,提高收購價至223億美元,遠高於鴻海早前提出的184億美元,或令這宗大規模收購生變數。

貝恩財團加價至223億美元

由於日本當局一直對郭台銘的台灣商人郭台銘的背景感到憂慮,故郭台銘旗下的鴻海早前高調披露財團的架構,除鴻海外還加上蘋果、軟銀、金士頓科技(Kingston)等,若成功收購東芝晶片業務,鴻海只會持有該業務25%的股權。

但鴻海一方出價約184億美元,而據路透社報道,以貝恩資本及韓國SK集團旗下的海力士(SK Hynix),提高競購價至233億美元,這亦較另一組以Western Digital及私募基金KKR的財團出價為高。

競標3財團 均有蘋果身影

值得留意的是,三個競標的財團中,均有蘋果的身影,無論最終哪一方競購成功,蘋果亦很大機會參股東芝晶片業務。事實上,蘋果的手機採用東芝NAND快閃記憶體,相信參與業務有助蘋果增加議價能力。早前更有報道指蘋果以杯葛Western Digital的產品做脅迫,要求Western Digital在收購成功後維持非控股股東的地位,若對方能做到,蘋果願意資助競標。

東芝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以確保這個財政年度不會再次錄得負資產淨值。而董事局會在周三開會,預料將就出售業務作出決定。

為免除牌 東芝周三料有決定

導致東芝陷入財困的主要原因,是集團於2006年以54億美元買入的美國核電公司西屋電氣,其後錄得重大虧損,在2015更爆出造假醜聞,更令其股票於2015年9月起被監管機構指定為內部管理制度有待改善的「特設注意市場股」,須向東京證交所提交內部管理制度改革報告。如當局確認東芝能進行改善,才能解除「監察名單」和「特注」,否則可能面臨除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74&issue=20170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