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搶攻電視 影片大哂 學者:文字殺不死 獨家專訪 fb Live統帥
1 :
GS(14)@2016-08-03 02:25:482016-07-23 iM
Facebook(fb)由3月開放全球用戶使用直播功能至今,已近半年,雖然尚未公布實際使用情況,但大家再次目睹這用戶達16.5億的社交平台,如何改變世界。
這半年,fb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跟國際太空站作人類首次fb直播;在禁制fb的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竟在南海仲裁後在fb直播外交部的官方記者會;土耳其軍事政變,軍隊雖佔據了電視台,但總統埃爾多安在fb號召支持者上街對抗叛軍,民眾更靠手機直播傳遞各地最新消息,終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
自從Facebook增添Live功能,人人用手機可隨時直播,自製突發新聞,甚至做Live Show,而fb亦正積極開拓商業合作,邀請傳媒機構、名人等,定期製作不同題材的高清直播節目,搖身一變成全球最多觀眾的電視台。
fb近年狂吸廣告,尤其手機平台,傳統紙媒早被弄得翻天覆地,急需轉型,fb下一波搶佔的是電視,預料未來數年,電視廣告將大規模轉移至手機上,fb或繼續成為科技轉型下的大贏家。
iM記者到fb三藩市新總部MPK20直擊,為本港首家入內採訪的傳媒,並獨家專訪Facebook Live統帥Daniel Danker,他披露了fb直播未來大計,如何補足現時傳統電視台的不足,目標勢將fb推向成為全球最大電視台。
【直擊篇】專訪fb Live Director Daniel Danker
3年前,記者曾深入Facebook在三藩市矽谷的總部,一窺這個當時仍是世界第三大「國家」的社交平台,如今,fb活躍用戶已達16.5億,人口早已分別超過中國和印度,成為全球最大「國家」。這個虛擬大國,常掛口邊的目標就是創造一個更開放、更緊密連繫的平台,今天看來,他們的工作仍然做得非常棒。
還記得3年前討論fb,大家仍雀躍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創業的成功故事,而fb的手機用戶和廣告亦正急速增長。現在不論創業者或傳統大機構,人人都在fb開設專頁經營業務和宣傳,連帶fb季度廣告收入由2013年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增至2016年首季52億美元(約406億港元),手機廣告更佔當中82%。
手機平台的趨勢無庸置疑,fb每月16.5億活躍用戶,當中八成半即15.1億都是手機用戶,因此Facebook Live亦是針對手機開發的新功能,暫時用戶主要靠智能手機才可直播。三年後,記者重訪fb三藩市矽谷的總部訪問,總部已由一變二,去年中啟用的新總部仍在Menlo Park,在舊總部旁,新大樓名為「MPK 20」,佔地43萬平方呎,面積差不多有7個足球場大,可以容納2,800名員工。
這是本港首次有傳媒能進入fb新總部採訪,接受專訪的是Facebook Live產品總監Daniel Danker,他是在Facebook F8開發者大會公布Facebook Live的發言人,今年1月才加入公司,曾任BBC網絡電視iPlayer的總經理,可見fb廣納人才,銳意搶佔電視領域。
開發第三方應用程式
今年4月,F8開發者大會Danker便正式公布,Facebook Live將開放Live API(應用程序接口),即提供給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開發者使用Facebook Live,使直播擁有更多互動元素。例如,fb合作夥伴大疆(DJI)將推出支援Live功能的航拍機,而攝影機品牌Mevo同樣會推出支援Live功能及智能手機的攝影鏡頭,提供高清及即時剪接直播功能。
「Facebook Live最令人興奮的地方,是自從推出之後,我們看到很多非常獨特和有趣的直播影片,Mark Zuckerberg跟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直播對話,仍是我至今認為最酷的直播片。」Danker指,大部分人做直播的目的是分享當下愉快的感覺和經驗給朋友和家人,例如早前NBA總決賽,他亦是球迷之一,但當三藩市的金州勇士(Golden State Warriors)輸了比賽,原本預計的大量直播慶祝影片,全都沒有,相反,贏了球賽的克里夫蘭騎士(Cleveland Cavaliers),從數據上看到,克里夫蘭該州分的直播影片數量即時暴增。
透過手機做直播,在fb分享給朋友,是前所未有的溝通方法,Danker指,目前數據顯示,用戶對直播影片的參與程度,已較一般影片、圖片及文字分享提高了10倍,用戶願意留言交流的意欲亦因直播的即時性而大增,「直播好玩之處,就是大家可以在一些從前沒有想像過的地方直播,而即時互動的元素令彼此的交流變得更加有效。」
至今最多人瀏覽的直播影片來自一位美國德州的37歲媽媽Candace Payne,她在車上直播自己試玩《Star Wars》Chewbacca角色造型面具,那瘋狂笑聲和自我陶醉的率直表情,吸引了1.5億人次觀看及300萬人讚好,這位媽媽更因此名利雙收,《時代周刊》(TIME)計算過,自從影片爆紅後,為Payne帶來的禮物及收入竟高達42萬美元(約328萬港元)。
用戶Live投入度高10倍
現場直播原本是電視台或傳媒獨有的傳播方式,fb和智能手機打破了這定律,為力推這新產品,fb明顯增加直播片在用戶Wall上的曝光率,而圖片及文字的曝光率愈來愈低,記者的個人fb有陣子充斥着大量直播Post及直播Notifications,純文字的Post已幾乎絕迹。
不過,Danker否認有刻意提高Facebook Live的曝光率,「我了解到部分人有經歷過這增加或減少曝光率的問題,但要了解直播影片由於是即時發生,加上用戶留言和分享的意欲較一般內容大10倍,使直播片在分配時更有優勢,因為我們會根據用戶的喜好、互動,來選擇傳送哪一類內容較多。」
Danker從用戶喜好看到,影片愈來愈受歡迎,自製影片上載亦愈來愈多,現時全球用戶每日瀏覽80億次影片,時數高達1億小時,因此影片曝光率較高亦反映用戶的偏好。
Live功能推出至今未夠一年,早期由名人帶動熱潮,至今直播已演變至百花齊放,互動功能亦愈改愈好,例如直播時可即時看到網友給的Emoji圖像和留言,重播影片時亦可挑選最精采、最多觀眾互動的部分;至於fb早前收購了的變臉拍照App「MSQRD」,現時亦加入Live功能,令直播帶來更多好玩有趣元素。Danker透露,今個夏天將會增加兩大新功能,一、預設直播(Scheduled Live),可預早通知觀眾直播的時間;二、跟fb朋友同時做直播,這可增加直播的互動和趣味。
fb積極推崇直播潮流,除了好玩,更重要因為有利可圖。F8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開放Live API,另一主要原因是促成更多商業上的合作,因為現時電視台、影片製作室、新聞媒體均可在fb上製作專業的高清直播節目,例如本刊主編孫運喜,現時每逢周一收市後也會在fb主持財經節目,跟網友即時交流。
豪擲4億給傳媒做Live
有傳fb內部已積極研究直播及一般影片的廣告收費模式,但暫時目標仍是增加平台上具觀賞價值的影片,培養用戶在fb睇節目的習慣。《華爾街日報》早前爆料,fb花了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跟140間傳媒及名人簽訂合約,要求他們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fb上做直播節目,網媒BuzzFeed收到最高305萬美元(約2,379萬港元)酬勞,第二為《紐約時報》303萬美元(約2,363萬港元),第三為CNN收250萬美元(約1,950萬港元)。
美國網絡影片的廣告市場價值98億美元(約764億港元),潛力巨大,但fb只是剛起步,YouTube才是老大哥,所以fb不惜以拋磚引玉的方法,吸引傳媒使用該平台,尤其Facebook擁有極完整的社交網絡,更能掌握用戶喜好,經營直播平台較其他網絡平台更具優勢。根據Socialbakers的統計,美國截至今年5月,500間有fb專頁的傳媒,44%至少做過一次直播,可見勢頭不錯。
Danker強調,Facebook Live是有別於傳統電視台的直播節目,這是全新及擁有與別不同的用戶體驗,「Facebook直播具互動、即時、現場感的特色,我們剛開始了數月已看到很多有創意的玩法,我相信Facebook Live補足了傳統廣播電視的局限。」他提到,上月美國眾議院討論槍械管制時,由於民主黨議員在議會內示威,共和黨議員暫停議會,電視直播因而中斷,於是有議員透過fb直播議會內的情況,影片獲16萬人次觀看,3,400次分享,「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例子,說明Facebook Live能帶出事情的不同角度。」
【廣告篇】搶攻電視廣告
美國廣告市場約四成花在電視平台上,而美國人花在觀看電視的時間,亦剛好是他們整體看媒體約四成時間。今天,美國人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由2011年的10%,快速增加至2015年的25%,可是,廣告市場暫時仍只有12%的錢花在手機平台上。
美國著名風險投資者Mary Meeker認為,花在手機廣告的份額,遠追不上觀眾的關注程度,因此推算手機廣告至少仍有220億美元的增長潛力,而傳統紙媒、電台、電視,甚至桌上電腦廣告都有機會進一步被手機廣告蠶食。
Facebook全球營運及廣告副總裁David Fischer接受訪問時說,他認為市場現時花在手機廣告的錢有必要追上時代變化,單看他們的數據統計,全球平均每日花在Facebook、Instagram及Messenger的時間為50分鐘,這數字還未計WhatsApp及其他手機程式。12%的廣告市場份額,根本不足以反映手機平台的廣告價值,他相信廣告客戶需要時間適應轉變,而Facebook會盡力以數據證明廣告效益。例如Coca Cola的Facebook專頁粉絲人數已接近1億人,假如一個廣告能接觸5%粉絲,即500萬人,這受眾數目基本上已跟美國黃金時段的觀眾數量相若,而且有調查顯示電視廣告效益只有7%,較網絡廣告效率低兩倍。
港傳媒首參觀fb新總部
Facebook新總部「MPK 20」,2015年3月才落成,是Facebook在Menlo Park的第二座總部,取名該址前身電腦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產品名稱,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辦公桌都已搬到新大樓當中。Facebook舊總部是仿照Palo Alto的小鎮設計,由多幢建築物組成,猶如一座微型小鎮,但新總部設計卻沒有那麼多要求,Mark只向設計師Frank Gehry提出簡樸、平實、節省成本的點子,不希望像Apple、Google新總部般舖張。
天然陽光 綠化天台
本刊記者是香港首家傳媒到新總部採訪,大樓外表平凡,除了細小的Facebook門牌,從外根本看不出這是影響全球16億人的超級巨企總部。MPK 20地下是停車場,一樓全層就是辦公室,全開放設計,天然採光,沒有浪費加州的燦爛陽光,記者訪問剛好是6月,是美國的「LGBT Pride Month」(LGBT代表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sexual不同性向人士),因此接待大堂亦掛上了一幅巨型彩虹旗。
辦公室空間感極大,是矽谷科技公司典型提倡員工交流、激勵創意的設計,如工廠般的天花和外露鐵通,則貫徹其「Unfinished」一切都未完成的企業理念,提醒員工需持續進步。廣闊的辦公樓層,周圍都配置了藝術品,有David Choe的塗鴉、Barry McGee的裝置藝術,還有大大小小由Facebook員工設計的海報和裝置。
MPK 20最精采的相信是頂樓的綠化休憩天台,種了400棵樹,又有大幅草地,可遠望灣區景色,甚至有吊床、餐廳,讓每天處理16.5億用戶的員工擁有一處寧靜的空間。
【用家篇】林雨陽 在家做DJ直播
專業的高清直播節目在Facebook愈來愈多,美國有CNN、《紐約時報》、Vox等新聞機構直播總統大選活動、專訪,甚至清談節目,台灣東森新聞亦積極開拓不同室內室外的時事直播節目,而香港暫時只有少量傳媒嘗試在fb自製高質素節目,大部分用手機直播,畫面質素不高。
網台《謎米香港》前行政總裁林雨陽,是電台廣播發燒友,在網速「56K」年代他已自行嘗試網上廣播。當Facebook Live公布開放API第三方合作後,他便率先試玩直播,並在個人fb自製音樂直播節目《圍埋聽歌》,每周三天為聽眾播30分鐘好歌。
1萬元建立「書房直播室」
「Timing其實真的剛剛好,當時我在日本旅行,辭任網台工作後,正在思考有甚麼可做,後來無意間了解到Facebook Live可玩高質素直播,於是上網睇片學如何做到。」手機做直播礙於技術問題,畫面像素和聲音都未達專業水平,林雨陽對聲音的要求尤其高,因此積極鑽研籌備高質素的fb音樂節目。
在fb看林雨陽的《圍埋聽歌》,高清直播之外,畫面分格有顯示歌詞,而最重要是「靚聲」,fb聽歌頓成一種享受,「相信在香港我是(高清Facebook Live)Early Adopter,因為上網睇教學資源不多,大部分都是外國網教。」
擁有網台經驗,過去在謎米就試過在YouTube直播節目,如今要自行搭建一套直播工具,他說又不是想像中困難。記者走進他由書房改成的「直播室」,設備齊全,就如一個迷你電台,「添置了一些DJ用具,DJ Mixer、Controller、Audio Interface及一枝咪,共6,000元,另外再購買一套4,000元電腦軟件,電腦和相機本身已有,所以整套設備實花了約1萬元。」今時今日自行架設網台,他說門檻已幾乎等於零。
fb版權寬鬆不及YouTube
要數網絡影片平台,YouTube做得更早,技術又成熟,高清直播YouTube亦一樣早已有,但為甚麼fb開Live會引起各界關注呢?林雨陽比較兩個平台,認為fb直播技術不及YouTube穩定,YouTube直播緩衝位有30秒,fb只有約10秒,因此做fb直播偶爾有延誤,影響節目流暢度。可是,他覺得fb的傳播力強,開Live能吸引更多觀眾及朋友,甚至海外如馬來西亞、台灣的觀眾,這是YouTube沒有的社交網絡。
就算從前謎米主要在YouTube播節目,宣傳上仍要依靠fb,「當日我們靠fb出Post吸觀眾,但就堅持fb只出文字預告,睇片始終要去YouTube,因為YouTube對版權保障做得更好。」林雨陽指,現時嘗試在fb做直播,其實在「挑機」,因公開播歌基本上要購買版權,但他由4月做節目至今,一切安然無恙。
「唯一一次我播Carpenters的《Close To You》,我收到fb信息指我的影片侵犯版權,但有趣的是,Claim版權的不是Carpenters唱片公司,而是《The Simpsons》電影版,因為電影內曾播放這首歌。」他說播歌至今,所有廣東歌都無人指控侵犯版權,這是本地音樂的悲哀,亦顯示fb根本毫不尊重版權。
他讚賞YouTube版權申訴系統已很完善,系統會跟據Bandwidth自動偵測平台上是否有侵犯版權情況,版權持有人只要提出版權證明便可,「一旦出現侵權,版權持有人有三項選擇:一、要求對方影片落架;二、要求對方影片靜音;三、影片可繼續存在,但賺到的廣告費全數歸版權持有人。」林雨陽的《圍埋聽歌》同時有上載YouTube,他指每次節目完結都會收到7、8封版權申訴信息,大部分都要求廣告費全數歸版權持有人。
他深信要加裝版權申訴系統對fb並非難事,但目前fb要搶「收視」,就只有依靠寬鬆的版權系統。
【分析篇】迴音效應非必然 影片殺不死文字
2010年,阿拉伯之春甫開始時,fb流傳一名突尼西亞青年自焚的片段,其後引發當地示威。縱使當地政府嚴控主流媒體,也阻不了民眾透過fb發布最新資訊,最終總統倒台,革命浪潮繼續夕捲埃及等地。當時不少人都讚揚社交媒體可以推動社會運動,但近年有不少討論開始質疑以上觀點,認為用家只會在fb接觸與己見相近的帖子,仿彿身處在迴音廊之中,態度因而變得偏激。
用家主宰接收資訊範疇
「學術界一早話,這個世界並不這麼簡單,有沒有社交媒體,其實阿拉伯之春都有可能發生。」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專門研究媒體與社會運動的關係,他也留意到近年討論焦點的轉變。他提醒,迴音效應並非與fb有必然關係,朋友圈子本身帶有同質性(Homogeneity),每個人很自然會與價值觀、背景相似的人做朋友。
社會早前熱烈討論fb的電腦演算法(Algorithm),演算法決定用戶在主頁接受到甚麼資訊,有人認為演算法偏重用戶個人讚好得較多的其他用戶或專頁,加劇迴音效應。「算式就算有多複雜,你作為用者,Input數值由你自己主宰,若講到被人(fb)控制哂,我又覺得大家有點Overreact。」他舉例,用戶其實可以讚好與己見相悖的專頁。
圖像動畫更易解說時事
早前有傳fb打算修改演算法,讓Live的影片更容易出現在主頁上,而fb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副主席Nicola Mendelsohn早前更揚言,社交媒體5年內會變成「全影片時代」。李立峯表示,相比相片及影片,純文字較難吸引用戶讚好或留意見,但認為Mendelsohn的講法僅屬一種修辭的說法。社交媒體出現前,文字吸引力一直較影像遜色,只是其後社交媒體放大了這現象,他指現時仍是以相片最易吸Like,文字帖子依然會繼續存在。
影像在fb大行其道,本港以往主打文字的傳統媒體,亦紛紛轉型拍攝影片。李立峯指出,社交媒體不只鼓勵媒體製作影片新聞,還提供平台讓媒體製作Multimedia Package(多媒體包裝)的新聞,令內容更趨多元化。他指現時新型式的新聞,除了有文字、插圖、影片、與讀者互動功能之外,甚至會以數據說故事,美國早已流行配合社會科學方法的數據新聞(Data Journalism),近年在港亦受到關注,而圖片及動畫能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當中的數據。
可是,傳媒在社交媒體上往往追求多like多share,新聞質素被質疑。李立峯指出:「呃Like的商業化壓力,同一種專業精神的Negotiation(拉扯)會永恆出現」,而「Compromise是必要的,但不一定代表專業精神會失守。」他本人偶爾會為網媒撰文,而媒體的編輯會為他的文章定一個引人注目的標題.他不介意文章間中做一做「標題黨」吸Like,因為標題譁眾取寵,也不一定會影響內容。
拒同聲同氣 導演舒琪退隱
本地導演舒琪月初宣布退隱fb,引來不少回響。他在聲明中解釋,fb虛耗他太多時間,更指「臉書的程式設計,暗地裏早已把你的『朋友』圈過濾過」,他又指,「在臉書上實在看到太多不必要並如斯自以為是、愚昧、以至無知的喧鬧」。
舒琪選擇從fb退出,有人表示共鳴,但學者沈旭暉則隨即在fb發帖回應:「Facebook的設定是自我選擇要看的內容」,更指自己「看到的都是國際評論、有啟發性的新資訊和生活品味,只覺得思考層次愈來愈高,理解不同背景的理性也愈來愈能掌握」。
語帶諷刺的帖子吸引了超過1,700用戶讚好。李立峯指,是否使用社交媒體屬個人選擇,他認為大多數人未必可退隱fb,因會跟社會討論脫節。
100毛網上「呼風喚雨」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學者陳電鋸自行開發「網絡爬蟲」(Web Crawler)程式,收集及分析自2014年7月至今,11,213個本地Facebook專頁的公開內容。陳電鋸日前在報章闡述研究結果,按照每個專頁在網絡裏的中介度,他發現「100毛」的影響力最大,其次為健吾、《蘋果日報》、「毛記電視」及「鍵盤戰線」。
另外,他指出Facebook漸趨兩極化,因為主流社運社群的專頁聲勢減弱,而兩極勢力,包括反左膠、本土派、退聯等及新北京、撑警等,則不斷增強。
協力:麥嘉輝
【add時尚】梁詠琪曉治積漫Montblanc文字行間
1 :
GS(14)@2017-04-05 23:57:05【紐約直擊】UNICEF香港區大使梁詠琪(GiGi)於香港時間昨早在紐約出席Montblanc與UNICEF推出限量系列的展覽和慈善晚宴,同場還有Montblanc代言人、狼人曉治積曼(Hugh Jackman),GiGi表示見到偶像十分興奮,兩人見面時更大談湊女經。採訪:陳蔚渝 攝影:周樂恒
為慶祝Montblanc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合作推出限量系列,UNICEF香港區大使梁詠琪應邀遠赴紐約出席於香港時間昨早舉行的盛會,GiGi與曉治積曼碰面,她表示相當期待與興奮,她說:「我一路都好鍾意佢,鍾意佢嘅作品,形象好正面,感覺到佢係個好正氣嘅演員。」
■Montblanc選址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舉行晚宴活動。
■書法家即場為與會者在卡上寫上名字。
大談湊女經
活動期間,GiGi和狼人合照並大談湊女經,「曉治話佢有個11歲囡囡,呢個階段真係好擔心、好擔心囡囡。」GiGi又大讚他為人友善,曉治積曼則回敬表示很欣賞是UNICEF大使的GiGi。
GiGi表示最近好忙,剛剛完成電影《西遊記之女兒國》的拍攝,預計明年新年上映,之後就忙演唱會,她說:「二十周年演唱會會繼續做,上次開Part1,今年會繼續開,主要係內地同美加。」問到經常飛會否掛住囡囡,她說:「都掛㗎,不過冇辦法,要攞個平衡,如果你問我梗係想二十四小時黐住就最開心,好彩屋企幫我湊。」
■GiGi在場內的大型黑板寫上「教育就是未來!」記者周樂恒紐約傳真
■如同半個主人家的曉治積曼,與來賓之一戴安古嘉合照。
■紐約第一名媛Olivia Palermo大力支持這個帶慈善意義的活動。
讀書真意義
身為人母的GiGi亦希望能夠與囡囡Sofia分享理念,「要鼓勵佢讀書,話畀佢知點解要讀書,讀書唔一定求分數,係令到人更有自信,可以表達自己,同人溝通去建立關係。」GiGi覺得今次Montblanc與UNICEF的PassItOn計劃非常有意義:「將文字同知識好似禮物代代相傳,我加入咗UNICEF已經十幾年,去過好多地方做慈善探訪,睇到好多小朋友嘅教育機會被剝奪,缺乏教育係令佢哋貧窮嘅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文字同知識真係一份好寶貴禮物,係我哋祖先、父母留畀我哋,等我哋可以接受教育追隨夢想,又或者對社會作出貢獻。」
Montblanc除書寫工具,至今發展出一系列腕錶、珠寶首飾以至皮具等精品,更不停做慈善,為了改善貧窮國家兒童的教育情況,早在2004年開始與UNICEF合作,多年更籌集超過1,000萬美元(約7,800萬港元)善款。
Elsa Hosk
摩納哥公主
Charlotte Casiraghi
星光一夜
Montblanc這個晚宴,出席的紅星名人還有也是代言人的摩納哥公主Charlotte Casiraghi、女星戴安古嘉(Diane Kruger)、紐約第一名媛Olivia Palermo、瑞典名模Elsa Hosk、The Sartorialist博客及攝影師Scott Schumann等,星光熠熠。
限量加藍
同場展出了Montblanc與UNICEF合作的限量系列,又有皮革工匠及書法家即場示範品牌的細膩工藝。這系列設計特別用上UNICEF的藍色,Writing is a Gift系列採用最具代表性的書寫工具Meisterstuck,除飾上藍寶石,為表示世界語言的多樣性,筆上集合了六種不同語言,刻了羅馬、中國、阿拉伯、日本、韓國及印度兒童所學習的第一個字,還包括Augmented Paper智能筆記本套裝。兩款腕錶Heritage Spirit Orbis Terrarum,限量500枚,特別採用藍色錶帶,錶面以拉丁字母及漢字呈現24個時區。還有一系列皮具、男裝袖口鈕、女裝手鐲。由現在至明年3月31日,每件售出的系列產品,Montblanc也會捐款予UNICEF,幫助兒童教育。
Heritage Spirit Orbis Terrarum限量腕錶各$46,500
Meisterstuck
Writing is a Gift
Skeleton149 Edition墨水筆$79,100
■男士袖口鈕用上藍色及鑄刻了六種語言。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
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05/1998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