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價為“史上最醜惡”的美國大選第三場電視辯論之後,美國媒體預計兩位總統候選人會在當地時間20日晚舉行的阿爾·史密斯(Al Smith)慈善晚宴上至少維持臺面上的互相尊重,做一做表面功夫。
通常來說,這場晚宴是兩位總統候選人現階段最後一次公開出現在政要名流集體出席的高級別場合。按照慣例,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會在這場晚宴上發言,幽默地調侃自己的缺點,而就算是互相調侃,那也要維持風度和體面。奧巴馬曾在往年的晚宴上以一貫“自黑”的幽默而博得好感。
而在這次晚宴上,兩位候選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火藥味。美國媒體評價說:“希拉里話中帶刺,特朗普則暴跳如雷”。前紐約市政廳發言人克里斯汀·奎恩(Christine Quinn)評價說:“我已經參加過六七次慈善晚宴,但從未聽到過這般噓聲。”
特朗普火上澆油
距離11月8日的大選日不到三星期,特朗普顯然又錯過了一次給自己的負面形象降降溫的機會。現在看來,他非但放棄了對自己公眾形象的維護,還繼續火上澆油,而在座的客人顯然不吃特朗普這一套。
特朗普的演說從輕快的調侃開始,提到了他自己有一雙“美麗的手”,暗指上周曝出的他對美女上下其手的醜聞,又開玩笑稱,超過1500位客人參加的這場晚宴,對他來說是“與一些親密朋友聚會的小晚餐。而對希拉里來說,就是本季度觀眾最多的活動了”。
隨後,特朗普似乎有點把晚宴發言當作辯論的味道,對希拉里直接發起攻擊,會場的氣氛也就不再輕松了。
特朗普原話是:“我不太確定希拉里今天是否會到場,因為我猜主辦方沒有通過郵件發送邀請函。或許你們發了邀請函,但是希拉里可能剛從維基解密了解情況。維基解密告訴我們太多內容了。舉個例子,希拉里會用表面一套政策和私下一套相反的說辭來騙人,她相信這種做法對她的選舉至關重要。”
話音剛落,觀眾席噓聲一片。
特朗普繼續說道:“不要緊,我不知道觀眾對誰生氣,是希拉里,是你們(指主辦方),還是我。希拉里今天來到現場,在公眾面前假裝自己不討厭天主教徒。”
回應特朗普的是比之前更響亮的噓聲。
火藥味蔓延
當然,希拉里並未如特朗普所說缺席現場。相比前幾屆總統候選人在晚宴上對彼此不痛不癢的調侃,希拉里也直截了當地還擊了特朗普:“特朗普大概會給自由女神像打個4分,如果她放下火炬和《自由宣言》,換個發型,可能能拿個5分。”
在美國,以10分為滿分來評價他人的長相是青年男女慣用的說法,希拉里借此嘲諷特朗普口不擇言地評論女性。
嘲弄完特朗普,希拉里也不忘黑一黑自己:“大家都知道我沒什麽幽默感。所以我找了一整個村子的人來給我寫這些俏皮話。”
希拉里也沒放過特朗普與俄羅斯關系密切的傳聞,說他從提詞機上讀到的內容都是“直接從俄語翻譯過來的。”希拉里還說:“特朗普壯得像馬,你們懂的,就是普京經常騎的那匹。”
晚宴上,主辦方也拿兩位候選人打趣,阿爾·史密斯五世在請賓客關閉手機電源時就說:“希拉里女士跟我說,歡迎特朗普發推特。看來特朗普一發推特,兩位候選人都很開心。”
整場晚宴,特朗普坐著的時候雙手抱胸,希拉里演講時,特朗普註視前方,對希拉里開的玩笑報以笑容,但並不看她。特朗普發言的時候,希拉里同樣只盯著演講臺看。最後,當希拉里總結發言時,特朗普熱情鼓掌,還對走下臺的希拉里說:“好樣的。”
入座時,兩位總統候選人同樣沒有握手,但在活動結束後,終於在臺上罕見地握了手。這樣對彼此毫無稱贊之詞的演講,並不符合阿爾·史密斯慈善晚宴一貫的氛圍,從辯論場上延續到晚宴中的唇槍舌劍也讓人看到了本屆大選的不友好氛圍。
關於慈善晚宴
阿爾弗雷德·史密斯紀念基金會晚宴(The Alfred E. Smith Memorial Foundation Dinner)在每年10月的第3個星期四舉辦。在選舉年,通常成為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最後一次公開會面,因此也屬於競選中的重大場合。
晚宴以阿爾·史密斯(1873-1944)命名,他曾兩次出任紐約州州長,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總統候選人,雖然獲得了民主黨黨內提名,但在1928年的選舉中敗給了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在當年的慈善晚宴上,超過1500名賓客每人向天主教基金會捐贈了超過三千美元的善款,此後便奠定了晚宴的傳統:慈善晚宴所募集的資金,大多將用於天主教慈善活動,每位受邀的客人至少應該捐出3000美元。
一個企業到一定規模時,自然有各種力量讓你無法長大。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陳一舟。
題圖:人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陳一舟先生
人人公司從開始到現在,我們經歷了很多的挫折,公司的商業模式至少變了四到五次,如今我將這過程中的經歷總結了幾點心得與你來分享一下。
第一點心得:成功始於堅持。
我們的第一筆錢非常少——我記得我在融第一筆錢的時候,是在美國找的投資人,2002年因為有「9•11」,大家沒有投資的熱情。我就請一個投資人吃飯,不斷地請他,當時斷斷續續請他吃了八次麥當勞,融了8萬美元,相當於吃一次就融資1萬美元。
公司的頭幾年,商業模式就變了好幾次。幾個月後,我們進入了傳統SP(無線增值)行業。在傳統SP行業幾年以後,碰到了2006年的寒冬,當時正好趕上了一個大的浪潮,當時我們公司嘗試了非常多的東西,分類廣告、視頻分享等等,沒有什麽是我們沒去做的。
但是所有這些嘗試都是基於我們傳統的業務,以賺錢為主,一旦不賺錢的話,很快就會進入一個非常糟糕的狀況。我們當時是1400名員工,在半年之內要砍掉一半。2006年,我們成立了校內網,這是我們的第三次轉型。轉型以後,我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刻苦努力,終於在今年5月份,在美國的紐交所上市,成為紐交所第一家上市的社交網絡公司。
我們之所以能活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在最艱苦的時候一定要咬牙堅持。我們公司剛開始的時候,經常賬上只有兩個月的錢,在很苦的時候能夠堅持下去,我覺得非常不容易。
現在所有的行業里面,都有很多很堅持的公司,但是我覺得光堅持還不夠,比較重要的還有第二個,就是要靈活。我們在非常堅持地幹公司的同時,也在幾個關鍵的時候做出了商業模式的改變,如果一直做最開始想的那個模式,到現在肯定死了。因為互聯網市場的變化非常快,所以在堅持的時候還要靈活。
在堅持的同時保持靈活,這就很難了。在企業到了一定規模以後,我們面臨的問題跟很多企業一樣,都是有很大的困難。大家知道,自然界的定律,就是痛恨大的東西,只要是大的東西,自然界都有各種辦法讓你變小。
所以一個企業到一定規模時,自然有各種力量讓你無法長大。我喜歡問我們公司的新人一個問題:在某一專業,必如說某項樂器,某項體育項目,要成為世界級的專家和競技者,需要花多長時間?有同學說十萬個小時,但這顯然不符合正常的邏輯,因為如果平均每天花費3小時,那麽需要100年。 正確答案是1萬個小時,這在暢銷書《Outliers》中有談到。
計算下來,如果花費1萬個小時來達到目標,每天付出3小時,那麽達到世界頂級水平需要8-10年。 我喜歡問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麽是「1萬小時」,而不是5千或者3萬。 答案是,對普通人來,1萬個小時的練習,意味著人類堅持的極限。只有到了極限,你的競爭對手才會逐漸放棄,你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拿彈鋼琴為例,你會發現很多和你一起學琴的人,彈著彈著就放棄了。真正能達到1萬個小時的人寥寥無幾,而達到了,如果天分足夠,可能就是世界級的專家。
因此我要說,成功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堅持。 要成功,就要把你的競爭對手甩在後面,而這一點上有時候就是靠時間來「耗著」,等別人沒有耐性、堅持不下去了、自亂陣腳了,找別的、更大、更時髦的領域去了,那麽你很有可能就是堅持到最後的勝利者。
第二點心得:保持謙虛。
在中國開辦互聯網公司,成功很難 。目前所有拿到錢的創業企業中,能夠達到這一目標的不超過10%。
為什麽要說謙虛呢?過去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每一次心里感覺非常好的時候,幾乎馬上就倒黴了。
例如我們2003年最開始做無線增值業務,當時月營業額非常高,最高每月達到600萬,對於一個只有幾十人的公司而言是非常大的收入,我們非常興奮。但是,後來大家知道,因為整個行業的基礎不牢,2006年以後我們自己的無線增值業務以及整個SP行業都迅速下滑;2006年Web2.0熱潮的時候,我們是個旗幟,貓撲要上市的消息叫的很響。
但是由於擴張太快,基礎不牢,也擱置了。幾次下來我的總結是,成功是小概率事件,來之不易。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在對市場和公司自身能力的判斷時特別容易失誤,這個時候,一定要「夾著尾巴做人」,千萬不能得意,因為勝利的時候,失敗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第三點心得:警惕失敗。
我很景仰的一個人,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說過,“我最希望知道的事情,是我會在哪個地方死掉,然後我就不去那個地方”,大部分人對這句話是會心一笑,覺得有理,過幾天再一問,卻也不太清楚為什麽有道理。最開始我也沒有完全想明白這句話,但是我認為這樣一個牛人說這話必然有其道理,就不斷的想,最近我琢磨出來為什麽了。
一個創業者有兩種方法提高成功機率:一是不斷地做正確的事情增加成功率,二就是避免錯誤的事情降低失敗率。 知道「我們會在哪個地方死掉」然後「不去那個地方」,就是要降低失敗率。
大部分公司是怎麽死掉的?表象的原因多半是因為錢花完了。但是,沒錢只是表象,是很多其它更本質的原因決定的。中國人在治病的時候是「治本為先」的邏輯,首先去思考更本質的問題解決辦法。
但是我的想法是,解決本質問題非常難,如前面兩個要素所說,成功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好比治病要治本不容易。在沒有辦法解決根本問題的時候,就先治標。感冒了先吃片阿司匹林,先把癥狀挺過去, 幾天之後,身體的自然抵抗力基本就能把感冒搞定了。
舉個例子:丁磊在2000年跟我說過,他當時上市如果再晚幾個星期,就沒法上市成功了。如果當時丁磊沒有成功上市,那麽我說不好他現在做什麽,肯定還是個牛人,可能對互聯網失去希望,幹脆去養豬了吧。所以網易當時治病先治了標,有了錢,多挺了幾年,機會來了,抓住了,公司就做大了。
成功既然是很難的事,與其強行去提高一個小概率事件的幾率,有時不如把失敗的可能性降低。 既然我們知道互聯網創業失敗的概率是90%,而且只有那麽幾種辦法導致失敗,那如果能夠想辦法把它降到80%甚至70%,就相當於把成功的概率增加2到3倍!
成功好比一個棒球運動員面前以光速飛過來的棒球,不容易打個正著;失敗是一天到晚都緩慢飄到眼前的氣球,容易識別,也容易打到。 如果關註氣球,把所有的氣球都打光了,剩下的就都是棒球了,水平再差,不斷的打,有一天某個棒球也會被你擊中。
當你每天花大把時間去琢磨如何追求成功時,留出10%的時間來考慮如何避免失敗,這樣你成功的幾率會高好幾倍。
第四點心得:找到自己的variant perception(投資人說註:認知能力)。
有人說,陳一舟,你不是個企業家,你是個投資人。 我就暫且笑而不語,順桿爬,談談我是怎麽做長的。 做企業和做投資,其實有根本的相似之處,互聯網公司也是一樣,來日方長,這里暫按下不表。
我想探討的是,一個CEO,如果只能做長一件事,關註一件事,應該是什麽? 我的答案是, 應該是一個variant perception, 就是一個潛在價值很高的,但和目前普遍接受的觀點非常不一樣的遠見觀點。 這個觀點,還要有可執行的手段,否則想到了,沒有做的條件也白搭。 通俗一點,就是當時聽起來非常奇葩的,但在事後又被證明非常牛掰的idea。
雷軍做小米,幾年前大家聽起來像奇葩,現在是二三線城市的大媽都知道,是他們心中僅次於蘋果的品牌。 為什麽,因為他琢磨出來在無線互聯網上如何避開大佬們的鋒芒,利用一個一定會起來的免費操作系統,安卓,做一個軟硬件的產品在上面收到錢。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利用跨界技術競爭壁壘,利用大勢,業內一流的營銷的組合型案例。幾年前周鴻祎做免費殺毒,問我行不行,我說看不清。 他後來又做瀏覽器,問我行不行,我說不太行,結果都讓他做成了。所以他現在也不來問我該做啥了… 囧!還是雷軍了解我,做小米前,不問我,直接做了。 再囧!
為什麽他們有variant perception?因為過往個人的經驗和積累,以及對互聯網客觀規律深刻的認識,包括對人性的了解。2006年,我們的variant perception是做SNS。2010年,騰訊的variant perception是做微信。每家公司的variant perception不一樣,積累非常重要。 沒有積累,不容易想到; 沒有積累,想到了也做不到。
在斯坦福的時候,上過一次巴菲特的投資課。 他說,一個人,一輩子應該只做20個重大決定,指標用完,戰鬥結束。 如果用這個標準來看,我的指標已經用掉好幾個,以後要節約了。難道不是嗎?
作為一個創業者,或者一個人,一輩子里真正重要的決定可能20個都不到:專業學什麽, 找什麽老婆/老公, 第一份工作,選誰做合作夥伴,關鍵的10個投資決定,加起來不到20個,但是決定了一個人80%以上的快樂和成功。
你的這20個決定是什麽?
你該投入多少資源去做這些決定?
你做這些決定的時候,有什麽variant perception?
這都是一些好問題。
第五點心得:學會「做空」心態。
「做空」是個投機名稱,估計你也會豎著耳朵聽。其實,我想說的做空,是指一個CEO,平時在工作中,應該積極的不關註什麽 (aggressively inactive),我的理解就是:凡是沒有獨特優勢和variant perception的事,就不做;凡是對本職工作沒有太大用處的事情和人,少摻和或者不摻和,這是我指的做空。
時間像真空,很快會被填滿。如果你的時間沒有被最重要的人和事填滿,那麽一定會被不重要的人和事填滿。做空,就是積極的不關註。
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夥人,有個習慣,所有到他桌上的事情,只放在三個籃子里:第一個叫「No」,就是「不做」。第二個叫「YES」,就是「做」,這也好理解。 第三個,叫「too hard」, 就是「太難」。 這個叫「太難」的籃子是朵奇葩,估計放在這個籃子里的東西,過了一段時間,粘上浮塵,到了年底,其命運最後都是被放到「不做」這個籃子里了。
我們從小到大,從來都是被教育說要不怕困難,知難而上,為什麽這位老先生說要知難而退呢? 怎麽定義難?什麽是戰略意義上的難? 什麽是戰術意義上的難?深思熟慮要「做」的事情,執行上再難也要做。 戰略上「太難」的事情,執行起來好像不太難,這個時候你做不做? 這些問題,要多思考,想通了,可能離成功就更近了。
樂視網今日午後強勢上揚,收獲漲停,報38.94元/股。截至發稿,酷派漲7.23%,報0.89元/股;融創則漲0.45%,報6.73元/股。
而昨天,樂視網複牌首日收跌1.12%,報35.40元/股。
樂視網1月13日發布公告稱,為解決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推動樂視生態戰略升級,本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賈躍亭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嘉睿匯鑫。本次交易分為賈躍亭轉讓樂視網股份(涉及金額60.41億元)、樂視致新引入戰略投資者(通過老股轉讓和增資擴股方式,涉及金額79.5億元)、樂視控股轉讓樂視影業股權(涉及金額10.5億元)三個部分。此外,在本次交易推進過程中,樂視致新向其他投資人股權融資18.3億元。綜上,本公司及樂視相關主體將引入戰略投資者及其他投資人合計資金超過168億元,其中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計將獲得資金約71億元。
而融創同日發布公告,融創戰略入股樂視,以60.41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樂視網8.61%的股權,以79.5億元獲得增發後樂視致新33.5%的股權,以 10.5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5%的股權。融創本次共計支出150.41億元,交易完成後,融創中國將成為樂視體系中上市板塊樂視網的第二大股東,同時成為 樂視超級電視和影業板塊的重要股東。
絕大多數企業的強付費動力是 「可量化的商機」
本文為Ping++ CEO金亦冶對i黑馬的投稿文章
關於中國企業級服務的總結不少,本土派和海外派都有出色的文章出來,VC 和創業者站在各自角度也有很多不錯的總結。本文基於 Ping++ 近三年的創業歷程而來,有彎路,有教訓,有醒悟,也有心得。
1.toB 產品的核心是對目標客戶精準的畫像能力。
其中最好的組合是:精準客戶定位。找準具有可擴展的小眾市場,一開始越聚焦、越窄就越容易成功。最好可以建立一種全新的品類並壟斷它,占領客戶的心智。殺手級隱型需求。這個剛性需求很隱蔽,一直沒有被很好的解決,屬於同行一時想不起來也不看好的需求。toB 產品的早期發展要遠離競爭。系統性價值鏈。引入這個產品對於整個產業鏈是正向積極的,上遊下遊中遊都受益。不僅要如器官移植一樣避免排斥反應,還要能有催化劑的效果。革命性降低成本。客戶使用這個產品,整個效率從投入產出比上看是 10 倍數量級以上的提升。所有最後能被廣泛應用的創新都是具有革命性的,僅僅幾倍優化是沒有意義的。
2. 企業級服務銷售的核心是信任和願景。
因為企業的購買流程是一個理性決策過程,所以深刻理解這條決策鏈上不同人的思維方式就變得很重要,包括預算、責任邊界和關鍵人等等。產品解決客戶問題只是基礎,促成購買還需要兩樣東西:
第一樣,信任。
為什麽是你?因為企業的更替成本和機會成本都很高,所以建立信任就變得尤為重要。信任一般來自於: 專業化的形象,在這個細分領域絕對的專家,不僅解決問題,還可以為業務提供咨詢。具有強大的實力,可以一直陪伴企業成長,不用擔心突然無法提供服務。標桿客戶的背書效應,品牌客戶的真實案例勝過千言萬語。第三方權威認證,行業報告的客觀評價。
第二樣,願景。
未來還有什麽?這是更高維度的說服力,通過展示對未來產業的判斷全景圖,讓現在的產品充滿不斷優化升級的生命力,從而引領客戶的需求。企業級服務公司應該成為客戶的合作夥伴而非買賣關系,並超過客戶的預期,長時間踐行 「客戶成功」。
3. 大型客戶是最佳目標客戶,LTV 客戶生命周期價值最好要高於 30 萬元,年金額流失率 CC 低於 20% 才算健康。
因為一個企業客戶獲取成本 CAC 是有下限值的,即不可能零邊際成本獲客,所以如果 CAC 要小於三分之一的 LTV 的話,LTV 就不可能太低。根據國內一些較成功的企業級服務公司的經驗數據,LTV 大於 30 萬才能正循環支撐起正常的獲客,包括市場費用、銷售成本、人力支出和有效激勵。如果平均企業生命周期是 5 年,那麽每年的客單價要大於 6 萬,這樣 LTV 就大於 30 萬了。
同時年金額流失率 CC 最好可以到 0 %,即雖然每年都會有客戶流失死亡,但剩下的客戶會升級更多服務付更多費用,所以平均下來 CC 就是 0%,甚至是負數。但這是一種理想情況,經驗值是 CC 最好不要達到 20% 以上,不然這個批次的客戶獲取質量是有問題的。 根據這幾個指標的綜合評估,只有大客戶才能更好地滿足這幾個指標。除了少數平臺級巨頭可以去大規模獲取小客戶,大多數企業級服務公司應該去服務大客戶。
4. 客單價低於 1 萬元屬於電銷,高於 5 萬元拜訪式銷售會比較舒服,會銷是性價比最高的銷售形勢。
因為 CAC 的收回時間最好是 12 個月,所以這就決定了不同客單價對應了不同的銷售策略和方式。根據國內一些較成功的企業級服務公司的經驗數據,客單價低於 1 萬元屬於電話銷售範疇,通過銷售線索獲取和 cold call 的形式就可以讓客戶半自主的完成購買過程。 以一個企業級服務公司中位數銷售的薪酬結構反推,當客單價高於 5 萬元,拜訪式銷售才能產生正向循環效果,即團隊擴張,客戶增多,收入倍增,現金流才有可能為正。
與此同時,會議銷售的方式是性價比最高的,因為它是體驗式消費。通過集中式講解、演示、案例分享、客戶站臺、面對面交流,可以迅速建立信任,傳遞願景,認識關鍵人,及時回答核心疑慮,這種兵團作戰比單兵作戰要效率高不少。
5. 產品先標準化,再定制化,再標準化,再定制化,不斷循環才是最佳路徑。
定制化還是標準化也是一個反複被討論的話題,這里不存在絕對的對錯之分,只是策略和節奏如何把握的問題。如果一家企業級服務公司從零到一發展,客戶體量不斷升級,每年 top 20 的客戶都比前一年大一個數量級,那麽最佳路徑就是:先標準化,積攢中小客戶,建立第一批口碑客戶,產品實現第一步驗證。再定制化,在已有客戶中尋找成長性快的客戶,根據他們的特別需求定制開發,把它們服務好,留下他們,同時提高產品厚度和維度。
再標準化,把給高成長性客戶的定制模塊標準化出來,讓更多長尾客戶使用,全面提高客戶滿意度和服務質量。繼續這個循環,讓跑得快的客戶帶著產品往前走,讓產品不斷上臺階,獲取更大的客戶,同時做好標準化工作,讓產品和客戶螺旋上升。
6. 商業模式最好可以跟客戶的業績成正比。
商業模式,或者盈利模式的設置非常巧妙和關鍵,糟糕的商業模式會導致收入的增長很快遇到天花板。一家公司的付費能力和意願基本跟這家公司的業績體量成正比關系,好的商業模式應該抓住這一點。比如當一家公司只有 10 人,年收入 100 萬的時候,它的付費能力可能就在大幾千,但當它發展到 500 人, 年收入 2-3 億的時候,它的付費能力基本可以達到 10 萬以上。 好的企業級服務應該可以隨著這樣的增長,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從而擴展自己的收入。
像 AWS,Salesforce,Slack,Stripe 等等都是這方面的高手。客戶越成功,他們提供的服務也就越多,從而收益也就越大,正向循環產生。相反,最怕有一種商業模式,一家公司有了 100 倍業績的成長,到頭來還是付費大幾千元不變,那就是明顯的商業模式天花板了。
7. 絕大多數企業的強付費動力是 「可量化的商機」。
企業級服務的作用大體上可以分為開源和節流。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和勞動力紅利消失,節流越來越受到重視,提升效率,節約時間,專註主業越來越受到認可。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企業真正的強付費能力是開源,而且最好是 「可量化的商機」,即投入多少錢獲得多少客戶一目了然,百度廣告投放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強調 「可量化」 主要是因為如果可以帶來商機,但不夠量化,不夠顯性,會導致企業的相關預算很難評估,從而抑制付費能力。很多企業級服務公司的路徑是先從工具入手,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成為入門級強需求產品,隨後逐步切入商機,最終觸達客戶的付費強點,Salesforce 就是典型例子。
8. 「客戶成功」 的關鍵是深刻理解客戶的狀況和需求並提供服務,而不是簡單基於功能。
隨著美國大量 SaaS 公司的成功, 「客戶成功」 成為了一個全新標配,這也拉開了新型 SaaS 公司和傳統軟件公司的區別,即前者提供服務而後者只實現功能。未來的企業需求,不僅僅是一個 IT 化的需求,外包實現一個軟件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因為未來的競爭格局不一樣了,企業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種咨詢式的合作夥伴關系,這樣才能在商戰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就讓 「 服務」 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大於「功能」的價值,或者說必須讓功能 「服務化」才能真正踐行 「客戶成功」。所以每一家企業級服務公司都應該有自己的 「客戶成功」團隊,這不僅僅是售後,技術部署,業務咨詢,而應該是理解客戶的實際狀況,協助客戶梳理自己的業務,最大化運用產品實現價值。
9. 大數據和 AI 化是最大趨勢。
從美國頂級的企業級服務公司這幾年的收購案里基本可以看出這個趨勢:大數據和 AI 化。在競爭中有一個概念叫「積累優勢」,即有先發優勢的公司可以一直贏者通吃,後來者很難超越。Google 的搜索引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被 「大量數據訓練過的引擎算法」是無法被 「一個所謂更好的新算法」打敗的。 從一家企業級服務公司的角度來看,為什麽讓後起之秀無法簡單模仿呢?功能和商業模式是很容易抄襲的,但如果一旦有了「積累優勢」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這個是無法短期內彎道超車的。
大數據和 AI 化顯然是最好的積累優勢,即客戶越多,「引擎」越聰明,效果越好,不斷良性循環。當然這里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客戶數據隱私,即企業級服務公司的數據本質上是屬於客戶自己的隱私數據,如果期待在這塊深耕必須獲得客戶授權,並嚴格執行「自己的數據服務自己造福自己」的原則。
10. 企業級市場是一個慢活細活,需要積累,堅持,和熬。
在經歷了資本瘋狂之後,大家已經意識到 toB 和 toC 是完全不一樣的,toB 很難爆發成長,前幾年需要潛心發展和投入,一年 2-3 倍的增長就是一個不錯的速度。市場的預期就應該是這是一個慢活細活,沒有 3-5 年的積累,很難成大器。這個行業需要更多有耐心的人才,有耐心的資本,有耐心的氛圍。
這 10 點心得僅一家之言,分享出來與諸位共勉。沒有一種東西放之四海皆準,引起思考和討論才是本文最大的心願。只願 17 年不要「再元年」,中國企業級服務一路向前。
新聞發布會現場。(南方周末記者 袁端端/圖)
當地時間2017年4月6日上午,德國制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下稱勃林格)在其總部德國殷格翰舉行年度全球新聞發布會,公布其2016年業績和年報。
作為全球知名的家族制藥企業,勃林格目前在全球擁有145家子公司和5萬名員工。2017年1月1日,作為業務互換交易的一部分,賽諾菲公司的動物保健業務——梅里亞——正式並入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使其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動物保健公司。
“大獲成功”是勃林格對過去的2016財年的總結詞。
“我們在所有業務領域均實現增長,處方藥、動物保健、消費者自主保健和生物制藥合同生產(CMO)等,超出預期。”發布會上,負責公司財務的執行董事會成員Simone Menne宣布,2016年勃林格的凈銷售額約為159億歐元增長了7.3%,營業收入增長達27%,約29億歐元,凈銷售回報率達到18.1%。
“這得益於我們對創新產品的成功部署,以及我們成熟產品的良好市場地位。”勃林格官方解釋,這次年報還沒有包括和梅里亞合並後的數額,他們將在2018年的發布會上首次發布,屆時有望成為“動物保健全球領導者”。
“7.3%的增長率在跨國藥企里排名很靠前了。”一位醫藥券商分析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根據各主要跨國藥企2016年的財報對比,大部分增長率都低於這個數字,一些知名藥企甚至為負數。
“2016年公司按計劃完成了全面的轉型,未來將把業務重點放在人用藥品、動物保健和生物制藥合同生產領域。”勃林格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馮保和(Hubertus von Baumbach)說。
勃林格增長率持續有賴於老牌業務的強勁。年報顯示,處方藥業務是其最大的業務領域,凈銷售額達到約120億歐元,經匯率調整後實現了7.4%的增長。其中,呼吸系統用藥思力華®(SPIRIVA®)仍是公司最暢銷的藥品,銷售額接近30億歐元。而在中國,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也在逐年攀升。
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物藥品合同制造商之一,勃林格擁有超過30年的行業經驗,制造了超過25種不同的生物藥品。2016年,公司全球的代加工業務凈銷售額為6.13億歐元,增幅為6.4%。在中國,得益於藥品上市許可人(MAH)制度的落地,勃林格在上海張江的生物制藥基地也已供不應求。
這更反映在數字上。Simone Menne說,中國成為了勃林格最大的新興市場,在過去的一年增幅達到了20%左右。
在她看來,中國業績的飛速增長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新產品在中國更快的上市,第二,他們極為看中中國市場,並看好今後十年中國將會持續增長的能力。
藥物價格管控是全球性問題。Simone Menne提到,他們最為擔心的是,德國去年底通過的“藥品供應改善法案”(AMVSG)帶來的不利影響,這項法案進一步限制了藥品價格,並將於2022年實行新的價格政策。
“新藥研發需要得到現實與公正的回報,藥物價格需要保持在足夠合理的水平。在低廉的價格環境下,我們無法在德國開展研發項目。”Simone Menne說,新法規讓他們非常遺憾,不僅遺漏了許多爭議點,還省去了許多其他領域的細節,背離了該法律最初的目標和意義。他們關註的重要問題——例如獲得保密退款、制定新的仿制藥價格標準——都未得到解決。
Simone Menne(南方周末記者 袁端端/圖)
相比之下,中國的新藥審批卻在不斷提速。從去年至今,在華的跨國藥企進入“意想不到的收獲期”,大量之前卡在審批環節的新藥全部獲批。勃林格也是一樣,2017年2月,他們的非小細胞肺癌藥物阿法替尼(Giotrif,中文商品名吉泰瑞)獲得CFDA頒發的進口藥品註冊證,這也是第一個以“優先審評”資格被CFDA批準上市的進口新藥。
半個月前,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管理總局(CFDA)還發布了一份《關於調整進口藥品註冊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征求意稿,支持全球創新藥的同步研發和同步註冊,徹底改變了跨國企業在華藥品註冊難的問題。在這之前,進口藥進入中國必須在大陸重複進行臨床試驗,時間約3—5年,現在產品完成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後即可直接用於中國上市申請。
“中國的這些政策非常積極。”勃林格的執行董事會成員、全球處方藥業務負責人AllanHillgrove贊嘆,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盡管新藥研發越來越難,投入居高不下,受價格管控的影響藥品利潤下降,但中國市場仍是他們非常看好且極具潛力的地區。不過,他也強調,勃林格的藥物研發策略是全球性的,並不會專為中國或某一地區研發特有的藥物。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前夕,當地時間5月11日晚間11點,美國商務部網站公布了《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早期收獲》(下稱《早期收獲》)。北京時間今日12點,中國國新辦舉行該計劃的吹風會。十條內容讓一度預期中美貿易戰劍拔弩張的業內人士稍松了一口氣。
引人關註的是,第十條為,美國將派代表參加“一帶一路”峰會。此外,還包括農產品、農業合作、金融合作、基礎設施投資合作等。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對在場記者稱稱,第十項成果,美方認識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性,將派出代表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美雙方就這個措詞認真進行了磋商。
“這條案文我自始至終參加了磋商,這是美方提出來的,不是中方提出來的,但是中方對此表示歡迎。因為我開始說了,習近平主席反複強調‘共商、共建、共享’,我們要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他說。
一位曾常年深度參與中美雙邊談判的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早期收獲》對中方是重大利好,若具體看條款,可以看出是有得有失,適當做些妥協,有助於穩定中美關系大局,同時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開放。
“其中第八條和第十條對我方是重大利好,其他市場準入方面的條款,更確切地說應當是會使外商感覺中國投資環境有所改善。”他說。
第八條為美國仍致力於將中國銀行業與其他外資銀行平等對待。這也切合了歐美對華長期以來,關於中國金融行業市場準入的關切。前述資深人士稱,從另一個角度,中國的銀行若能得到美方公平待遇,美方派代表參加論壇,為“一帶一路”減少政治障礙,都對中國企業是大利好。
對於兩方談判人員而言,這個成果無疑是艱難磋商努力的結果。
商務部副部長俞建華介紹,兩國的經濟團隊在兩國元首高級代表的直接指揮指導下,就百日計劃的內容進行了對表,也就早期收獲進行了近30輪艱苦的談判,最終在今天淩晨達成了早期收獲的協議。
“在和美方多輪的談判磋商當中,我感受到美國新政府對於發展互利互惠的中美經貿關系是極其重視的,態度也是積極的、務實的。中美兩國把控分歧、妥善處理雙邊關系的智慧和能力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他說,“美方團隊盡管是一個新的團隊,但他們進入角色是很快的,適應能力很強,熟悉業務的能力很強,素質優良,有很高的敬業精神、專業素養和頑強的意誌,這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他稱,中國人說一分布置九分落實,我認為整個早期談判的磋商過程也正是落實兩國元首達成重要共識的過程。雙方最終達成協議,表明兩國元首為雙邊經貿關系指明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雙方完全可以通過對話協商解決雙邊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取得互利雙贏的結果。
俞建華說,《早期收獲》的達成表明,百日計劃已經從概念變成了成功的實踐,表明百日計劃是科學的、是行得通的。他理解,百日計劃的實質就是問題導向、目標管理、友好協商、互利共贏,這正是我們在中美關系中應該堅守的原則。
據稱,在磋商過程中,通過整體分類,百日計劃一開始,中方就明確建議分成三個類別:第一個類別是今天公布的早期收獲成果;第二個類別是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在百日內可以取得重大成果的領域;第三個類別是經過雙方艱苦努力,在百日之內可以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關於未來第二類和第三類,朱光耀說, 中美還在深入溝通和推進過程中,
“一個第二類中的例子中,中方建議美國和中國的省、(自治)州合作作為第二類的一項內容。關於過剩產能的政策討論,中方就放在第三類。“朱光耀稱。
他認為,經濟問題是一個長期的政策討論的過程,中美兩國經濟關系如此緊密交融、互不可分,絕不只體現在每年5200億的貿易額和雙方1700億的直接投資上,它反映在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貿易,也有投資,還有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調整政策,還有在國際領域的經濟政策協調等,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廣泛、非常深刻的合作領域。
附:
8. The applicable U.S. feder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remain committed to appl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ame bank prudential supervisory and regulatory standards to Chinese banking institutions as to other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s, in like circumstance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U.S. law.
10. The United States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is to send delegates to attend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in Beijing May 14-15.
5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乘專機抵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開啟上任後的首次出國訪問。沙特國王薩勒曼當天親自前往機場迎接特朗普總統及其夫人梅拉尼婭。
隨後,在沙特王宮,國王薩勒曼授予特朗普總統該國最高榮譽——阿蔔杜勒-阿齊茲國王獎章以及最高公民榮譽稱號。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沙特國王薩勒曼簽署了價值高達110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據白宮發布的聲明,這一份總價值超千億的協議是為了保護沙特和海灣地區的安全,同時也為了加強沙特在地區內的反恐能力。
當天晚上,特朗普總統攜夫人梅拉尼婭抵達Murabba宮殿參加國宴。晚宴前,特朗普總統觀看了劍舞等沙特傳統民俗表演,並融入民眾共同舞蹈。
在晚些時候的記者會上,特朗普總統對沙特阿拉伯的盛情款待以及數額巨大的軍事投資表示了感謝。他連連贊嘆訪問的第一天是“極其棒的一天”,對於沙特的千億投資非常開心,這將會給美國帶來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6年8月19日,新三板企業江蘇中旗順利過會,成為2016年以來第一家成功轉板的新三板企業。2016年12月,登陸A股後其證券簡稱改成了中旗股份(300575)。
中旗股份上市已經超過一年了,最近,中旗股份多名原始股東進行了減持。這是2016年以來,首個投資者通過轉板成功減持套現的案例。
2016年12月20日,中旗股份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在招股說明書中,除中旗股份控股股東吳耀軍、張驥夫婦承諾,上市之日起36個月內不減持外,其余股東限售期均為12個月。
2017年12月20日,第一批股東的限售期到了。這一天,中旗股份“準時”披露了部分持股5%以上股東的減持計劃。
首批“嘗鮮者”包括中旗股份第二大股東周學進、第六大股東丁陽,以及九鼎系投資者。
其中,持有中旗股份19.69%股份的周學進,計劃減持不超過361.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不超過4.92%;丁陽計劃減持不超過5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不超過0.75%。
資料顯示,周學進生於1948年,今年已經70歲,2003年和吳耀軍一起創辦了中旗股份;丁陽則於2004年加入中旗股份,目前任公司董事會秘書。
另一個計劃減持的,是中旗股份的財務投資者九鼎系,包括蘇州周原九鼎、Jiuding Mercury Limited(九鼎水星)、昆吾九鼎。
減持前,3家合計持有中旗股份15%的股份。此次計劃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即不超過440.1萬股。
今年1月中旬,減持行動拉開大幕。
九鼎系投資者在1月16日、1月17日兩個交易日內減持了73.34萬股股票,占總股本的1%。
按照公布的減持均價計算,九鼎系此次減持股份價值2919.8萬元。
九鼎系投資中旗股份,是在2010年。
2010年6月18日,中旗有限(中旗股份前身)召開會議,決定將註冊資本由4000萬元增至4600萬元。
蘇州周原九鼎和昆吾九鼎參加了這次增資,分別出資3300萬元、300萬元,此後九鼎水星再次出資2400萬元。
九鼎系共投入6000萬元,獲得中旗股份15%的股份。如今看來,九鼎系顯然賭對了。
在前述減持中,九鼎系已套現近3000萬元,減持後九鼎系仍然持有中旗股份1026.7萬股,占總股本的14%。
以2月2日收盤價39.2元計算,九鼎系手中剩余股票的價值超過4億元,九鼎系投資近8年,浮盈可能超過7倍。
需要說明的是,考慮到中旗股份2015年、2016年都曾進行分紅,九鼎系能從中獲得約430萬元現金,因此,此處未計算九鼎系的資金成本。
實際上,周學進、丁陽以及九鼎系減持的時間,並非中旗股份股價高點。
自上市以來,中旗股份股價長期維持在50元以上,最高曾達到71.23元。
或許是受大規模解禁到來的影響,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中旗股份股價下跌明顯。上述股東減持期間,其股價已經在40元上下,處於相對低位。
在中旗股份身後,另一家限售期即將屆滿的新三板轉板企業,是拓斯達(300607)。
拓斯達於2017年2月9日上市,除控股股東外的股東股份限售期同為12個月。本月內,將有包括達晨等機構投資者在內的股份解除限售。
和中旗股份類似,近期拓斯達股價也有明顯走低趨勢。不過,拓斯達大股東可不打算眼睜睜看著公司股價下滑。
1月31日,拓斯達發布公告,其實控人、董事長吳豐禮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增持2000萬元-1億元公司股票,增持價格不高於90元/股,而2月2日拓斯達股價為56元/股。
在股價連續下跌的同時,中旗股份也在持續釋放利好。
1月30日,中旗股份發布了2017年度業績預告。這是中旗股份上市以來,第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業績預告。
中旗股份預計,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5億元-1.2億元,同比增長36%-55.5%。
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既有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出口和國內訂單均較去年同期增加等。
此外,今年以來環保政策持續趨緊,也被認為對中旗股份有利。
作為一家農藥及中間體等化工產品研發、產銷企業,中旗股份的低毒農藥產品被認為市場廣闊。
東興證券在1月25日和1月31日,兩次給予中旗股份“強烈推薦”評級。
但是,這些利好似乎都抵不過股東們連續減持的利空。
Wind數據顯示,1月12日-1月19日的6個交易日,周學進連續6次減持公司股票,共計58.89萬股,總成交價格約2371萬元;丁陽在1月18日減持了3.88萬股,成交額約159萬元。
自2017年11月中旬以來,中旗股份股價已經下跌了約30%,2月2日,中旗股份再度重挫5.45%。
公司在互動平臺上回應稱,註意到了二級市場股價下跌較多,對此深表遺憾,目前公司經營狀況良好,並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布的定期報告也清楚揭示了今年以來良好的業績增長情況。
在中旗股份和拓斯達的案例中,都沒有新三板集郵黨的身影。
新三板集郵黨想要通過轉板退出,最快或許要等到今年5月,新天藥業(002873)的限售期滿後,27名個人投資者方可減持退出。
來源:新三板論壇 記者:
4月中旬的一天,海南島西南。在霸王嶺林業局東一管理站,一大早5位護林員穿戴整齊,拿著打火、砍刀等工具,分乘3輛摩托車出發。沿著山路車行一段路後,護林員們把車停在路邊,徒步進山。
“巡護點近的,中午就回到站里吃飯,下午再出來;遠的,就自己帶幹糧。”護林員梁霞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她負責4280畝山林的巡護,每個月工作22天。工作時,每天都在山上或巡護點。
短短30年間,海南省森林覆蓋率從建省之初的31.7%提高到2017年底的62.1%;天然林保護工程(下稱“天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更是高達98.16%。海島恢複了熱帶天然林的原貌,溪流重現潺潺流水。
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與1987年相比增長了22倍,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5%;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2000萬人次和1938萬人次,全年旅遊接待人數達6745萬。
海南大學一項研究測算,按照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凈化大氣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防護和森林遊憩等8個方面14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指標,海南島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量已高達2528.3億元/年,相當於2017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4462.5億元)的一半多。
一個護林員管護四千畝山林
在梁霞所在的管理站,按照巡護工作制度的規定,巡護人員至少每兩個人一組,在轄區內開展巡邏管護,發現和制止各種毀林、違章用火、非法占用林地、盜獵及偷砍各類林木行為,掌握管護區的林情、山情和社情。
護林員陳美鳳則負責3970畝山林的管護。身材瘦小的她今年就要退休了。進山時,陳美鳳的兩條腿上穿著白色的護套。“山里有很多螞蟥,如果不穿護套,螞蟥會鉆到衣服里吸血。”
一位護林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海南有一種山螞蟥,要麽在地上跳來跳去,要麽吊在樹上,人經過時就掉到身上。“山里的螞蟥平時只有牙簽般粗細,吸完血後,有手指那麽粗。人被吸血後,傷口流血不止、痛癢,引起局部炎癥,囊腫或出血,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
海南省霸王嶺林業局東一管理站的護林員們正在騎摩托車進山。攝影/章軻
海南省霸王嶺林業局東一管理站的護林員們。攝影/章軻
海南省霸王嶺林業局東一管理站兩位女護林員梁霞(左)和陳美鳳正在山里巡護。攝影/章軻
與前兩位護林員不同,同樣穿著林業制服的陳慶,其職責主要是監測長臂猿的活動。他告訴記者,1984年,他參加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組織的長臂猿種群生態研究,從此與長臂猿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7年6月,陳慶背著錄音、攝像器材在林中尋找長臂猿,聽到短短的叫聲後,興沖沖地往下沖,不料被一根藤拌了一下,連人帶器材翻了幾個跟鬥,腳摔斷了。他忍著巨痛,背著器材,連跪帶爬,用了兩個多小時才爬回站點。
如今的陳慶已經是海南動植物方面小有名氣的“土專家”,參加了省內外科研單位組織的上百個科研項目。有了像陳慶這樣的一群人,使得海南長臂猿的數量、食用植物及食性、活動區域等一點點地被了解清楚。
陳慶對記者說,拯救海南長臂猿,也不只是因為它們是人類近親,基因相似、外形相像、血脈相近,通過對它們的研究,人類可以獲得回溯自身發展歷程的助力。更因為長臂猿是海南中部山區的旗艦物種,是雨林精靈、頂端生物、指示物種,對它們的保護,就是對整個雨林生態系統的保護。
監測數據顯示,1980年,海南的黑冠長臂猿只剩下7只,目前已經發展到4群27只。
霸王嶺林業局局長吳先明介紹,該林業局始建於1957年,初期主要是為國家生產木材。1994年停止采伐。2000年起,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他告訴記者,霸王嶺天保工程區是海南省重要的生態功能區,也是確保海南省農牧業穩產高產的西部天然屏障。“在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建設海南生態省和國際旅遊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南省尖峰嶺林區的湖光山色。攝影/章軻
在尖峰嶺林業局,第一財經記者見到了陳建新、陳宗傑父子。“像我們父子都做護林員的並不多。年輕人還是不願意來。”陳建新說,他在林區已經幹了30多年,5年前開始做護林員。兒子2012年從部隊複員後,正好碰上林業局招工。“我覺得這份工作還是不錯的。”陳建新說。
海南省尖峰嶺林業局陳建新、陳宗傑父子護林員。攝影/章軻
陳宗傑的想法與其父親差不多。“我之前在廣東東莞當兵,那里企業多,空氣質量不好。從那時起,我就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也決定複員後,回到家鄉守護這片山林。”
從“賣木材”轉變為“賣空氣”
海南島是我國面積最大、最典型的濕熱帶地區,非常適合林木生長,是我國林業發展最具優勢的省份。
海南省林業廳林場處副處長劉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建國初期,海南島擁有天然林1800萬畝。1958年,為滿足國家建設對木材的需求,海南相繼建立16個森工采伐企業,為國家建設輸送了大批優質木材。到1979年,天然林面積銳減至570萬畝(不足過去的三分之一),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生態平衡失調。
1993年,海南省人大頒布了《海南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省政府決定從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11個森工林區實施森工轉產。
1998年,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在海南啟動,688.5萬畝面積被納入了全國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範圍,涉及尖峰嶺林業局、霸王嶺林業局、吊羅山林業局、黎母山林業局、抱龍林場、獼猴嶺林場、卡法林場、南高嶺林場、毛瑞林場、保梅嶺林場和白馬嶺林場共11個森工企業。
1999年2月,海南省人大通過《關於建設生態省的決定》,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把建設“生態省”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
劉堅介紹,通過加強森林管護、實行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明顯提高。調查統計,天保工程區內有林地面積從2000年的591.16萬畝增加到2018年的683.79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87.38%增加到2018年的98.16%,森林蓄積量從2000年的4458萬立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7090.4萬立方米。森林的固碳釋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態能明顯增強。
而這些綠水青山也正在變成真金白銀。吳先明介紹,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2017年接待遊客近8萬人,景區門票收入225.7萬元。“我們正規劃建設霸王嶺雨林氧吧小鎮、遊客服務接待中心、白石潭度假休閑區和科普教育基地。”
霸王嶺林業局近年來發展了水電、橡膠松香和森林旅遊三大產業。其中,2017年水電年收入208萬元,橡膠收入73.4萬元,旅遊產業收入308.3萬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空氣產品。據海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主要森林旅遊區空氣負離子濃度,均遠超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清新空氣標準,對人體健康極有利。
霸王嶺借此從“賣木材”轉變為“賣空氣”。18日上午,在海南藍天藍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總經理羅威威介紹,這家公司與霸王嶺林業局達到合作協議,已經建廠生產罐裝空氣產品。
“霸王嶺森林公園內的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常年日平均濃度可達5000個立方厘米,最高可達10萬個立方厘米。我們的工作人員從山里收集空氣,再運下山分裝。”羅威威說,企業引進的是德國先進科技,灌裝出便攜清潔的壓縮空氣。“國內醫療健康行業和一些高端客戶很喜歡這一產品。我們已計劃增加投入,擴建廠房。”
海南藍天藍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威威向記者展示空氣產品。攝影/章軻
在尖峰嶺林業局,副局長陳江介紹,經過20多年的天然林保護,當地已實現了工程區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的“雙增”目標。
監測數據顯示,20年間,尖峰嶺林區森林面積凈增加5.94萬畝,覆蓋率增加4.61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凈增加了165.21萬立方米。尖峰嶺天保工程區熱帶森林年平均凈固定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吸收了39.42萬輛排量為2.0的汽車一年行駛1萬公里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按92號汽油的碳含量匡算)。
據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的長期監測數據,1996年之前,尖峰嶺熱帶森林每年的調蓄水量為3.73億立方米,到2017年,調蓄水量為3.76億立方米。每年所調節的水資源量相當於新建1座大(二)型水庫(1-10億立方米);20多年間,平均每年新增加的調節水量相當於新建造1座小(一)型水庫(庫容為100-1000萬立方米)。
尖峰嶺天保工程區和重點工程區森林覆蓋率變化趨勢。資料來源:海南省尖峰嶺林業局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2004-2017生態旅遊人數和門票收入變化曲線。資料來源:海南省尖峰嶺林業局
劉堅介紹,天保工程的實施,使海南省11個森工企業由原來的依靠砍伐木材收入為主,轉變為依靠多種經營收入為主。林區發展小水電、經濟林種植、森林旅遊、林果采集、林下種養等多種經營,形成適應生態保護的多元化產業結構。
海南省林業廳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天保工程區旅遊年收入達1295萬元;實施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加快水電設備改造升級,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林區水電年收入達1463萬元,橡膠、松脂等林副產品產量年收入達869萬元;加大苗圃資金技術投入,切實提高種苗、花卉、綠化苗木的科技含量,花卉苗木年收入達316萬元。
用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
4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提出,海南的戰略定位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
而圍繞生態建設,指導意見具體明確了四個階段目標:到2020年,生態文明制度基本建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指導意見提出,“研究設立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按照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複、綜合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同時,鼓勵在重點生態區位推行商品林贖買制度,探索通過租賃、置換、地役權合同等方式規範流轉集體土地和經濟林,逐步恢複和擴大熱帶雨林等自然生態空間。實施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建設鄉土珍稀樹種木材儲備基地。對生態環境脆弱和敏感區域內居民逐步實施生態移民搬遷。
在近日召開的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賜貴表示,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最嚴的舉措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
劉賜貴在去年召開的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上表示,要著力“增綠”“護藍”,始終堅持生態底線思維,絕不上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加快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使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
劉堅介紹,截至2018年4月,海南省天保工程共投入資金逾17億元(含兩年試點中央資金5869萬元、省配套資金73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7.89億元,占46.42%,省財政投入9.11億元,占53.58%,為天保工程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天保工程的實施,也使海南省11個森工企業的5139名職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其中森林管護1385人,營造林212人,一次性安置2733人,其它安置809人。2018年天保工程區林業職工人均月工資4618元,是1997年308元的14.99倍。職工工資待遇基本接近當地事業單位工資水平。
陳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7年,尖峰嶺林業局職工年人均工資收入達到51876元,是1999年3024元的17.15倍。每對職工夫婦(含離退休職工和一次性安置人員)擁有一套住房。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1.9平方米,而2000年人均住房面積不足10平方米。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天然林保護辦公室信息處處長劉躍輝介紹,天保工程是國家重大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中央財政對天保工程投入巨大。一期天保工程投了1118.73億元,二期擬投入2440.2億元,實際上自2014年擴大到全國後,大大突破了預算安排計劃,2017年中央財政投入天保資金533億元,幾乎占國家對林業年總投入的三分之一強。
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天保工程區的天然林面積、蓄積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森林涵養水源能力增強,水土流失減少。
海南省霸王嶺林業局東一管理站的護林員們在巡護途中。攝影/章軻
高端化、全球化和智能化戰略,令青島海爾(600690.SH)在家電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影響下,實現了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業績的穩健成長。同時,其智慧家庭和智能制造的生態開始進入收獲期,2018年首季生態收入6.2億元。
4月25日晚,青島海爾發布2017年年度報告,2017年營收、凈利增長均超過三成,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實現營業收入1592.54億元,同比增長33.68%;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26億元,同比增長37.37%。
它同時公布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青島海爾實現營業收入426.55億元,同比增長13.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8億元,同比增長14%;其國內白電業務增長21.9%,這意味著青島海爾在國內市場已經連續6個季度保持20%以上的營收增長。
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海爾在國內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的市場份額分別同比提升4.05、3.80、0.87、1.47個百分點。
青島海爾旗下的高端子品牌卡薩帝,2017年度收入增長41%,2018年一季度更是實現50%的增長。國內萬元高端家電市場,卡薩帝份額達到35%,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經過多年布局,青島海爾在中高端市場進入收獲期,產品結構性升級優化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全球化戰略也有斬獲。2017年,青島海爾海外收入占比42%,自有品牌占比近100%。其中,GE家電業務在“人單合一”模式的驅動下繼續煥發活力,實現人民幣收入458.94億元,美元收入創下10年歷史新高。2018年一季度,GE家電美元收入增速5.9%,是同期北美市場行業增速的2倍,但受人民幣大幅升值影響,折合人民幣收入108億元,同比微降1.95%。
積極推動高端化與全球化戰略的同時,青島海爾還積極推進物聯網轉型,2018年一季報青島海爾首次披露了生態收入。一季報顯示,2018年一季度青島海爾實現生態收入6.2億元,其中COSMOPlat工業雲平臺實現生態收入5.66億元,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實現生態收入0.54億元。
青島海爾實現生態收入增長,主要得益於U+智慧生活平臺、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大順逛社群交互雲平次這三大平臺的發展。 依托U+智慧生活雲平臺,青島海爾以智慧家庭為核心,打造洗衣、美食、娛樂等七大生態圈,實現生態圈增值,目前智慧家庭平臺已經鏈接了1.5億用戶。 同時,以COSMOPlat工業雲平臺為基礎,青島海爾實現用戶大規模的定制增值,賦能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已服務於11個區域和12大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