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攜程梁建章X檔案:獨道的“馭人術”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7/57998.html

大公司的普遍焦慮是創業公司不斷從各層面對其商業模式進行瓦解,為了對抗這種沖擊,大公司必然要經歷架構調整、人事變革。近兩年,騰訊、華為都經歷了這樣的痛苦過程。i黑馬觀察到,對攜程來說,梁建章的強勢回歸,讓攜程大動作頻頻,從財務上來看似乎已經走出泥沼。作為中國企業家中少有的不為自己公司綁架的人,成功對梁建章來說似乎從來不算難事。關鍵何在? 馭人術:招舊攬新為了趕在競爭對手之前贏回時間,架構和人員的調整不可避免。在任何一家中國公司,這種變化都是敏感話題,而這個過程也不可避免地產生資源無端消耗和浪費。雖然裁撤了部分地面銷售團隊,但總體而言攜程算是實現了平滑過渡。在架構上,除了原有的機票、酒店、商旅以及旅遊度假四大事業部以外,無線單獨成立事業部。除此之外,大事業部下還分散著7個小事業部乃至更多以創業公司方式存在的小團隊。架構調整中,各大事業部負責人基本也隨之做了替換。甚至之前對外宣布的原CEO範敏負責的投資業務,也已經改由新任首席戰略官武文潔協助負責。如此大規模動作,對梁建章的管理能力是個挑戰。但是梁不以為意,盡管他不屑謙遜,還是曾經對外表示過他的管理能力被過分高估了。他雖然是這家公司的絕對權威,也迫切需要引入互聯網人才以及能夠更透徹理解和配合他思路的人,攜程內部每個創業團隊都有他指定的細分領域APP的競爭對手,攜程對待他們的衡量標準也和投資公司相似。有時候,梁建章難免抱怨某些人在內部創新和授權的推進力度。梁建章說,面對這種情況,他只能耐心教育。為了有更強的競爭力,梁建章也開始大力招攬曾經從攜程出走創業的舊部回歸。幾年前,出走創業的楊濤被再度召回,就任旅遊度假事業部高級副總裁,楊的團隊大部分也回到攜程。“James主要是為了這群人,既然要鼓勵內部創業,與其在內部試錯,不如直接找一些有實戰經驗的人回來。”曾經追隨楊濤出走的周舟也是攜程將近10年的老人,出去創業的經歷讓他真正體會到創業的艱辛和殘酷。再次回到攜程的周舟已經成為新成立的攜程地面服務事業部CEO,他的部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同程網,雙方的競爭焦點是景區門票。在攜程內部創業,周舟消化得很好,“做事手段和思考方法論主要是模仿James”。周說這套思考方式讓他無論在內部還是外部創業都受益匪淺。“很少有公司會談到有節制地創新,James有整套的方法論詮釋什麽叫科學地追求完美,哪些追求完美的方式是不科學的。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專註能夠帶來效率,大部分創業公司是事情做成之前錢沒有了,或者做成之前被人反超了,這些都是謀生之道。”周舟說自己如今內部創業要“獨立而自由”。他這樣分析攜程的優劣:我必須繼承的有兩點,第一是攜程服務流程和QA流程,因為攜程的服務在旅遊電子商務的流程至今應該是最好,沒有之一。第二因為我是賣門票,所以攜程在酒店和機票業務積累的大訂單量處理能力,那種百萬級或者是千萬級的訂單量,能夠以非常小的差錯率把它處理掉的能力,我是一定要馬上學會,身上帶這種基因呱呱落地,這是最典型的攜程基因。我要的自由也有兩點。我要有自己的員工激勵體制,必須要有一種大賞大罰的風險和收益的感覺,因為大公司實在是比較安逸,我的團隊必須克服這一點。第二就是面對競爭對手的價格戰的權限,我要像真正的CEO一樣有這樣的權限,我想虧錢有能虧的錢,我的董事會要能支持我。這是以前的大體系的部門經理不可能做到的。周舟對於如何說服梁建章也有訣竅:在攜程,你必須要有個東西證明你完整的思考過程,在這其中你已經進行過界定、測量、分析和改進。總之這是“James能看懂的流程”。雖然每個事業部最終的權限都一樣,但說服梁建章的過程和效率不同。如今周舟的事業部已經組建了自己的技術開發團隊,配置了專項使用的營銷費用、營銷渠道、營銷通路和接口。周舟要面對的競爭局面也很殘酷,同程網體量已經大過攜程相同業務線七八倍,他希望2014年一年時間內趕超這個競爭對手。葉亞明是梁建章需要的另外一類人。葉來攜程前曾經就職於易趣,在美國兩人見面時,交流的問題很簡單,簡單到葉亞明都不記得。現在葉亞明在攜程就任技術副總裁。空降的他當然會有尷尬時刻。“現在直接向我匯報的人不到20個,其中一半以上是我來之後招聘的,很多都是海歸。”葉亞明說,“一些原來攜程的人會問我,你引進新人,我們這些老人怎麽辦?”有時候,技術部門的這種矛盾中會有人越級直接反映到其他高層領導甚至間接到梁建章處。對於這種局面,“如果我不說,James不會主動問。有時候我和他商量,他也會給出自己的意見。”葉亞明說,在攜程他遵循的評價標準是“先對公司好,後對組織好,再次是個人的發展”。葉很清楚自己,在攜程沒有“根”。所以他會讓自己先學會適應,然後再去用正能量影響它。現在,葉亞明的技術團隊從最初的100人迅速擴張到了1000人。對於用人這件事,梁建章本人似乎從未煩惱過。有員工私下認為他是極端理性派,或許如此,但在他的邏輯里,人永遠不是最緊要的環節。“只要宏觀方向上,做了正確的商業判斷,那十個人中用錯兩個也只是運氣不好。”抓本質穩人心梁建章對攜程的手術,與同等量級的公司比起來要順利得多,這大概可歸於以下兩點原因。一、梁的邏輯訓練讓他能迅速抓住事物本質,所以迄今為止,梁還是公司創新的核心發動機。大到戰略方向,小到KPI指標制定,他都能作出可量化的明確指示,這讓公司的資源流動都保持著高效率,而且量化指標無形也提高團隊的執行力。這讓攜程比同行的戰略動作靈活,反應迅速。二、如果說上一點優秀的企業家大多具備,那這一點對大多數公司來說,顯得遙不可及,即大概不會有第二家互聯網公司的員工穩定度如此之高,在攜程各個層級,工作在這里十年之久的員工比比皆是。他們熟悉梁,並且無條件信任他。梁建章是公司的絕對靈魂。而另一角度,這給梁作人事變動也提供了便利。盡管他離開過,但攜程仍毋庸置疑地貼著他的標簽。僅從財報看,攜程的確是在迅速走出泥沼。在剛剛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凈營收15億元,同比增長31%,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58%。凈利潤為人民幣3.73億元,同比增長92%。對此成績以及更遙遠的未來,梁建章一點都不吃驚:國內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1729億,占總比不足10%,到2020年這一比例有可能達到50%。市場將爆發性增長。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秦姍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21

攜程「洩密門」與互聯網金融 云端的危險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336

攜程的信用卡數據洩露問題,折射出交易留痕在互聯網企業是一個普遍的做法。如果IT企業留痕了你綁定的銀行賬戶信息,那麼解綁本身有可能也是徒勞。

未來我們的銀行賬戶一定在云端,潛在風險是,將有可能被眾多來自云端的匿名黑手所操縱。

2014年3月22日,中國在線旅遊巨頭攜程公司被爆出「支付漏洞」,用戶信用卡信息有可能被黑客讀取,一時間引發成千上萬用戶的擔心,紛紛打聽是不是要更換信用卡。

這一信息洩露事件背後,是互聯網金融的賬戶問題。

「驚險的一躍」

在銀行賬戶被綁定,尤其後置綁定之後,強實名驗證賬戶以犧牲安全性為主要代價,換取了弱實名甚至匿名互聯網服務的便捷性。

當我們討論互聯網的時候,起點是可數據化、可互聯網化、大數據、賬戶以及平台。關於賬戶,在上一篇《騰訊與阿里的金融之戰:變用戶為賬戶》中(刊於本報3月11日),已經區分了賬戶、客戶、以及前置和後置綁定等問題。

賬戶必須有實名身份驗證,在此基礎上才能加載服務,但實名安全驗證也有強弱之分,以銀行賬戶和全球通賬戶為例,前者是強實名,後者是弱實名。這種強弱分別,取決於提供賬戶服務的機構,在賬戶的支付、非授權使用時,所承擔責任的不同。

在銀行開立儲蓄賬戶之後,銀行已就賬戶的安全、現金存取、匯款結算、投資理財等提供了相應服務,但儲戶的體驗感受往往不佳。

另一方面,IT企業提供的電子郵件、支付寶、QQ或微信帳號不是賬戶,這些帳號往往是匿名且安全驗證十分簡便。當我們越頻繁使用這些軟件服務號,其潛台詞是這些服務的使用體驗更好。但任何體驗良好的IT服務,最終都要在服務模式之上加載盈利模式,這是「驚險的一躍」。IT企業的這種先體驗的模式,和銀行賬戶的提供方式,在邏輯順序上是完全相反的。

當IT服務不能獨立提供,必須綁定銀行賬戶時,這種綁定是前置綁定,例如買家使用的支付寶。當IT服務先獨立提供,然後被引導綁定銀行賬戶時,這種綁定是後置綁定,後置綁定的成功率較低,例如QQ和微信的銀行卡綁定。

當銀行賬戶被後置綁定到一些軟件服務帳號之上,良好的使用體驗,會讓使用者建立起這樣的信心,即使用後置綁定的銀行賬戶也將同樣安全便捷。但需要理解的是,綁定意味著賬戶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在銀行賬戶未被綁定之前,銀行對客戶真實身份的驗證,採取了限場景、強實名、多重驗證的方式,以確保具有全功能的銀行賬戶,處於安全和授權的使用狀態之下。所謂限場景,在於金融機構往往會清晰地告知客戶,其可以接入賬戶的場景,如網點、ATM、網絡銀行等,這些場景是有限的。所謂強實名,身份證、家庭地址、緊急聯繫人等往往是需要的。所謂多重驗證,是銀行和收單機構往往會交叉地、反覆地驗證身份,例如收銀員要求持卡人出具銀行卡,而卡中心的客服電話有時也要求客戶確認正在發生的大額奢侈品消費是否由持卡人本人進行。這些諸多限制必然使客戶接入和使用賬戶的便捷性受到很大限制。

在銀行賬戶被綁定,尤其後置綁定之後,強實名驗證賬戶以犧牲安全性為主要代價,換取了弱實名,甚至匿名互聯網服務的便捷性。綁定意味著對銀行賬戶安全性的削弱,在軟件賬號服務企業、電信通道企業、第三方支付企業、數據存儲企業,以及銀行都掌握賬戶之後,也就是說,銀行無法獨自對銀行賬戶的安全性承擔責任。場景、身份和多重驗證都被弱化或模糊了。

這是因為IT企業對微信等軟件服務賬戶的密碼,中國移動等對客戶掛失補卡流程,刷碼機背後連接的公眾網絡或者專線網絡,IT企業對客戶數據的存儲,或者作為外包的數據存儲商對數據的責任等,每個環節對安全性的要求迥異,這將最終導致銀行賬戶在使用時,銀行無法確認非法使用的具體環節,銀行有可能拒絕承擔或分擔因此產生的銀行賬戶損失。

以掃碼支付或網絡信用卡為例,其使用前提,必然包含發卡行認可掃碼是其可接受的收單場景之一,而目前,掃碼收單不在大多數銀行認可的,和持卡人約定的收單場景之中。

留痕的危險

如果IT企業留痕了你綁定時的銀行賬戶、身份、手機以及密碼信息,那麼解綁本身有可能也是徒勞。

我們或者隱約地會覺得危險,並採取某種軟件服務和銀行卡解綁的措施,但這也可能是徒勞的。

如果IT企業留痕了你綁定時的銀行賬戶、身份、手機以及密碼信息,那麼解綁本身可能僅僅意味著IT企業不能公然接入和使用綁定賬戶;但IT企業數據由員工或者數據存儲公司的洩露,有可能造成解綁賬戶的非授權使用,除非IT企業能證明,客戶的解綁操作本身,就意味著相關IT企業徹底地,物理地、不可逆地刪除了客戶在綁定過程中所輸入的全部數據。但這些是強烈未知的。

新近攜程的客戶銀行卡數據洩露問題,折射了交易留痕在互聯網企業是一個普遍的做法。這種留痕可能是法定強制的,例如開卡行對其發行的信用卡的交易記錄;這種留痕也可能是未經客戶授權,甚至是通過軟件硬件的後門或漏洞惡意搶盜的。

根據新聞報導,攜程僅洩露了過去一個月在攜程有交易的部分客戶的信息,並且漏洞在2小時之內就得以彌補,但是銀行卡號以及CVV碼的洩露,仍然存在潛在風險。

有了銀行卡號和CVV碼,還有銀行卡有效期,這些洩露信息,信息盜取者可以無往而不利,比如在網吧下單,用無卡交易購買珠寶等奢侈品,並用物流快遞的方式收貨,電商對買家和快遞員對收貨人的真實身份驗證通常都十分粗疏,要偵破這樣的案件難度很大。

其實,從已發生的賬戶信息洩露看,攜程客戶賬戶信息洩露事件遠不是最糟糕的,甚至只能說是輕微的。在國際上,數據的產生、存儲和挖掘是高度細分外包的生態。在美國、韓國等發生的銀行卡信息洩露等嚴重事態,大多都是數據存儲機構出了問題,並通常以不了了之的方式落幕,甚至其他國家的央行要求瞭解數據洩露的細節時,都會遭遇敷衍和冷淡。

未來我們的銀行賬戶一定在云端,但現在輕易地將自己的強實名賬戶,和某種弱實名甚至匿名的軟件帳號共同放置在銀行體系之外,並且在軟件、電訊、數據等相關企業和銀行之間,並未就綁定賬戶的安全性及其使用過程中的權責關係有說明的話,潛在風險是一定的,你輕易放置在云端的銀行賬戶,將有可能被眾多來自云端的匿名黑手所操縱。

考慮到絕大多數人對賬戶、前置綁定、後置綁定等缺乏認真瞭解,如果你的微信賬戶、手機、銀行卡丟失時,騰訊、中國移動以及發卡銀行對你所丟失的,是否同樣認真在意和願意承擔損失?如果不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輕易地將這些軟件服務、移動終端和銀行賬戶一鍋煮,並天真地以為,所有這些相關企業或金融機構,會對這鍋負責?以及這些企業是否具備充裕的資本金或準備來扛起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37

攜程「漏洞門」

2014-03-31  NCW
 
 

 

違規在先,疏忽在後,攜程漏洞引發公眾巨大擔憂,快捷支付隱患再次顯露◎ 財新記者 王曉慶 覃敏 文wangxiaoqing.blog.caixin.com|qinmin.blog.caixin.com 攜程的漏洞,觸發了一場關於支付安全的全民恐慌。

3月22日,週六晚上21 點多,北京一家傳媒公司的負責人給行政主管撥了一個電話,告訴她馬上掛失為出差人員訂航班酒店的招行信用卡。

當 日 晚 間, 攜 程 旅 行 網(NASDAQ:CTRP)被曝支付日誌存在漏洞,用戶銀行卡信息可被黑客任意讀取。攜程方面承認漏洞存在。

作為中國老牌旅行服務公司,攜程為超過1.4億會員提供酒店預訂、機票預訂、旅遊度假、商旅管理等服務,是諸多中國公司機構訂酒店機票的常用平台,與建行、招商、廣發等銀行發行有聯名信用卡。

攜程此次被詬病的不僅是漏洞被捕獲,更重要的是洩露的用戶信息中包括了銀行卡CVV 碼這類被明令禁止不得儲存的數據信息。更令人擔心的是,類似做法在業內不是孤例,為促進用戶便捷消費,或者為了加快產品開發流程,商戶往往忽略對用戶信息安全的關照。

在互聯網支付安全問題被熱議的當下,攜程漏洞門事件無疑雪上添霜。

「黑色週末」

3月22日18時 許, 烏 雲 漏 洞 平 台(WooYun)公佈信息: 「由於攜程用於處理用戶支付的安全支付服務器接口存在調試功能,將用戶支付的記錄用文本保存了下來。同時因為保存支付日誌的服務器未做嚴格的基線安全配置,存在目錄遍歷漏洞,導致所有支付過程中的調試信息可被任意駭客讀取」 。

所謂遍歷通常是指沿著某條搜索路線,依次對樹中每個結點均做一次且僅做一次訪問。這一被歸類為 「敏感信息洩露」的漏洞被指可能導致攜程用戶持卡人姓名、身份證、銀行卡號、卡CVV 碼、六位卡 Bin 等信息外洩。黑客若獲得這些信息,足以進行網購盜 刷。攜程方面隨即於當晚22時左右發出聲明,稱已經在消息發佈兩個小時內修復問題, 「尚未發現因相關問題導致客戶信息洩露及造成損失的情況發生」 。

此次主動披露攜程漏洞問題的烏雲漏洞平台,是一個位於廠商和安全研究者之間的安全問題反饋平台。攜程方面稱,漏洞的敞開窗口是3月21日和22日,被烏雲發現時是22日,因此這兩日在攜程網交易並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消費者可能存在風險。

據多名互聯網企業安全總監對財新記者的說法,烏雲之前曝過很多大公司的漏洞,通常都是先通報給廠家,修復後才對外公佈漏洞信息。但此次烏雲先對外曝出攜程漏洞,攜程再緊急 「打熱補」 ,他們猜測,要麼是攜程內部出了問題,要麼是攜程「長期不搭理烏雲的提醒」 。翌日,攜程方面經過徹夜排查,稱僅 「漏洞發現者」對攜程的日誌文件做了測試下載,內容含有極少量加密卡號信息,共涉及93名存在潛在風險的攜程用戶。 「公司客服當天17時多就全部聯繫到人了,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幫助他們辦理換卡事宜。 」一名攜程經理對財新記者透露,93名消費者都沒有說什麼, 「我們給這些用戶提供了500元禮品卡,還承諾如果用戶真的出現盜刷情況,我們保證賠償」 。

第一階段緊急處置告一段落,接下來的疑問是攜程的漏洞是如何產生的,其網絡安全體系、工作流程有何不足。

攜程官方公告中寥寥數語介紹: 「經查,技術開發人員之前是為了排查系統疑問,留下了臨時日誌,因疏忽未及時刪除,目前,這些信息已被全部刪除。 」曾在上海多家知名網站擔任技術總監的周喬波從技術層面分析,攜程此次問題是由雙重因素共同導致的。首先是技術人員在排錯過程中打開了 Debug 開關,導致頁面操作信息被寫入安全支付日誌;然後是安全支付日誌文件的目錄沒有做好安全基準配置,權限放開,沒有及時關閉接口,然後沒有及時刪除臨時目錄,導致外界通過互聯網可以瀏覽、遍歷和下載日誌。

「不是每個網站排錯都會用這種方式,這要看各公司對安全性的重視程度。攜程這方面做的不好,但一定不是最差的。 」周喬波說,此前的漏洞影響最多的是網站信息安全、註冊用戶個人資料,現在支付業務發展後,用戶的銀行卡信息更直接關係到用戶財產安全,但一些公司不一定對此有足夠的重視。

在資深技術人員眼裡,攜程犯的是「低級錯誤」 , 「像寫日誌這樣的工作,在公司裡一般是剛畢業的小朋友或者實習生幹的,如果沒有嚴格的審核機制、代碼的規範,出這樣的錯誤就不出意料。 」一位資深安全技術人員說。

快捷支付的隱患

讓外界對攜程質疑加碼的是其違規存儲了用戶的銀行卡CVV碼信息。

CVV 即信用卡背後的三位驗證碼,在多數「無卡支付」環節,只需提供卡號及此三位驗證碼就可完成支付。

《銀聯卡收單機構賬戶信息安全管理標準》明確規定,各收單機構系統只能存儲用於交易清分、差錯處理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賬戶信息,不得存儲銀行卡磁道信息、卡片驗證碼(CVV) 、個人標識代碼(PIN)及卡片有效期。這意味著這些信息原本就不該出現在攜程的服務器上。

攜程的解釋是,攜程是將用戶未扣款成功的 CVV 信息暫存七天,目的是為了協助用戶便捷支付。 「漏洞門」之後,攜程表示,將對支付流程進行整改,取消對用戶信用卡 CVV 信息的詢問和登記,不再保留任何用戶的 CVV 記錄。

在攜程無主觀使用用戶銀行卡信息牟利的假設下,為了用戶的支付便捷,似乎是攜程保存用戶 CVV 碼的唯一解釋。事實上,在各個互聯網企業對用戶的爭奪中,提供快速便捷的支付體驗一直是重要籌碼。

登錄進入攜程網的支付界面,用戶可以選擇三種支付方式:信用卡、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如果用戶選擇後兩種支付方式,下一步是直接跳轉進入銀行或者支付平台的頁面進行操作;如果選擇信用卡支付,則是停留在攜程自有的頁面進行輸入,用戶的信用卡信息就這樣被攜程錄入,保留在其服務器上。

周喬波介紹,國內很多網站利用信用卡協議,通過這樣的方式攔截客戶資料,不過通常都是將信息記錄在數據庫中,並非採用日誌形式進行存儲。攜程上述漏洞暴露的日誌存儲行為並不是為了攔截客戶數據,只是湊巧暴露了攜程擁有客戶CVV碼等信息的事實。

攜程網與國內主要銀行都簽署了信用卡無卡支付協議。用戶同意攜程網保留其信用卡卡號和有效期等信息,則在其下次預訂時只需提供所存信用卡的卡號後四位,以及信用卡CVV 碼或有效期,攜程網就會根據其當初保留在系統中的信用卡授權信息,執行支付步驟。

也就是說,無論是誰,只要掌握了用戶的信用卡號、有效期、CVV 碼信息,就可以成功刷信用卡消費。

近幾年,在線旅遊市場競爭激烈,如何讓用戶獲得更便捷的消費體驗,是攜程、去哪兒、同程等比拚的焦點。多家在線旅遊服務商都會提供 「常用卡服務」的選項,初衷是為了方便客戶交易,比如在進行艙位變更時,不需要每次更改信息都要求用戶重複輸入CVV碼。

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用戶包括身份、銀行財產等相關數據和互聯網應用綁定越來越緊密,洩露風險和威脅也越來越大。而商家為了提高用戶操作和消費便利性,或者為了加快產品開發流程,對安全問題往往心存僥倖。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3年中國網民信息安全狀況研究報告》顯示,74.1% 的網民在過去半年時間內遇到過信息安全問題,總人數達4.38億,全國因信息安全事件而造成的個人經濟損失達到了196.3億元;因網上購物遇到過安全問題的網民達2010.6萬人,其中因網購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和賬號密碼被盜分別為42.9%、23.8%;電腦網絡支付時,資金被盜、被騙和賬號密碼被盜的比例達32.1%。

奇虎360公司安全專家安揚介紹,在支付安全方面,國際上有一項 PCI- DSS(Payment Card Industry-data storage security)標準,嚴格規定了網站不能保存哪些用戶數據,以及規定網站必須採用加密數據傳輸等安全措施。

在 PCI-DSS 規定的基本安全措施中,商戶可以保存的信息是信用卡號、持卡人姓名、信用卡失效日、業務代碼,禁止保存的包括 CVV 碼、PIN、完整磁條信息(針對 POS機刷卡) 。

「PCI-DSS」中文全稱為支付卡產業數據安全標準,是由 PCI 安全標準委員會的創始成員(Visa、Mastercard 等五大國際卡組織)制定並維護的一套保護持卡人數據的技術和操作基本安全要求,以有效降低網站發生數據洩露的風險,保護支付數據的存儲和傳輸安全。

國內目前通過 PCI-DSS 認證的企業包括網銀在線、支付寶、快錢支付、盛付通、工商銀行、民生銀行、去哪兒等。

但也有人質疑 PCI 的安全性,比如,國外兩家零售商 Target 和 Neiman Marcus都是PCI-DSS標準的合規企業,但都遭遇過黑客入侵,導致信息洩露。

「出了事情之後,我們也在準備申請 PCI 系統認證。 」攜程內部的一位中層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攜程已啟動 PCI 認證程序,以期更符合國內外安全規範, 「這需要耗一定的成本和時間,去哪兒當初申請材料就準備了三個月。但這次事件給了我們教訓,就是成本再大,這事也得做」 。

「白帽子」 查漏

近幾年,用戶信息洩露事件層出不窮。

2012年的 CSDN 洩密事件曾引起譁然;去年10月,烏雲(WooYun)漏洞平台發佈報告稱,如家、漢庭等大批酒店的客戶開房記錄因被第三方存儲和系統漏洞而洩露。報告中,烏雲曝光了網上下載酒店客戶信息的過程,成功下載的客戶信息中完整記錄了入住酒店旅客的身份證、入住時間、入住的房間號碼等隱私信息。

此次披露攜程漏洞問題的依然是烏雲漏洞平台,這是一個位於廠商和 「白帽子」 (指一些善意公佈公共網絡安全漏洞的 IT 技術人員)之間的安全問題 反饋平台,曾報告過騰訊、阿里巴巴、噹噹、京東商城、360等多個互聯網企業的安全漏洞。

烏雲漏洞平台成立的動因,是業內的 「白帽子」在發現網站漏洞後,缺乏渠道及時反饋給相應的網站。幾位知名「白帽子」成立了烏雲漏洞平台,為計 算機廠商和安全研究者提供技術上的各種參考以及漏洞bug的發現和修復渠道。

騰訊公司在其2012年度「漏洞獎勵計劃」工作報告中指出,2012年騰訊 產品發現安全漏洞2288個,其中來自騰訊安全應急響應中心的有1910個;通過非官方渠道報告漏洞378個,主要來自烏雲平台,提供了302個安全漏洞。

「傳統企業做互聯網往往漠視安全問題,攜程此次事件暴露了其安全意識淡薄。 」這位資深安全技術人員說,事實上,國內金融系統的漏洞也很多,尤其是銀行網絡,只是因為黑客對政府有所忌憚,所以並沒有暴露過太大的問題,但涉及到支付的相關合作公司,如果在安全性上有漏洞,就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他還介紹,重視安全的互聯網公司一般都有專門的漏洞組做漏洞挖掘,也會鼓勵同行提漏洞,甚至會付費。業內的規則是: 「你發現漏洞,告訴我,我會給你錢,但是在我修復前不能公開」 。

除了民間的糾錯和企業自查,來自監管的督促也是互聯網安全體系建立的重要力量。互聯網與其他各行各業日益滲透融合化的趨勢,使得現有互聯網管理體系暴露出諸多弊端。此前, 「九龍治水」的分散管理是信息安全領域監管薄弱的重要原因。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門都有規章文件涉及個人信息保護。最近,國家成立了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小組,集合各個部門的力量,符合互聯網監管的趨勢。

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從法律層面為網絡信息保護提供了依據,但這是涉及個人信息安全的普適性原則。來自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專家向財新記者介紹,不同業務類型的互聯網網絡和業務應用系統,對它們的具體網絡安全要求會有不同,不同行業的監管部門包括央行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和具體的操作規範, 「攜程在一定程度上是銀聯服務的延伸渠道,銀聯對渠道也有自己的管理規範,攜程理論上應該受到多類多級規範制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糾察缺位」 。

發現問題之後的處罰力度也有待加強。根據相關規定,用戶個人信息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洩漏、損毀、丟失的,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立即向準予其許可或備案的電信管理機構備案。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要求企業限期整改,並可處於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這個處罰並不是特別有力。 」上述專家認為,除了加大處罰力度,還可以對發現問題的企業予以公示, 「聲譽對 於企業來說格外重要,公示的影響力會對企業形成一定的威懾作用」 。

在攜程內部看來,此次漏洞門事件對攜程的影響並非經濟損失,損失更大的還是聲譽。漏洞事件曝光後首個交易日,攜程股價盤前一度跌近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216

攜程、去哪兒雙方將合併 已經達成初步協議

http://stock.caijing.com.cn/2014-04-15/114098885.html
據21網報導,消息人士表示,攜程、去哪兒雙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雙方將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併,換股比例為1:2。去哪兒或將退市,公司併入攜程。目前攜程市值70.4億美元,去哪兒市值32.8億美元,兩者合併就將會誕生新百億美元規模的公司。

   對此,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第一時間聯繫了去哪兒網創始人莊辰超,他表示,將在近日發佈聲明,做出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04

攜程去哪兒整合疑團:誰會主動出擊?

http://tech.caijing.com.cn/2014-04-14/114097354.html

騰訊科技 范曉東 4月14日報導

假如攜程和百度旗下在線旅遊平台去哪兒合併,將成為中國在線旅遊行業最重要的交易之一,也將改變該市場的競爭版圖,這對兩家公司的投資者也意義重大。

隨著日益增長的中產階層的消費潛力的釋放,中國在線旅遊行業近年來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有數據預測稱,從2012年到2015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將實現翻倍增長,達到300億美元規模。

目前中國在線旅遊的滲透率僅為15%,遠低於發達國家。去年,中國以近1億人次成為全球出境遊客源的最大市場,這成為在線旅遊新的爆發動力之一。

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巨頭正加強對在線旅遊市場的佈局和整合。目前,騰訊投資了旅遊網站藝龍和同程網,阿里巴巴則擁有旗下的淘寶旅行,並投資了窮游、在路上等創業公司。

在線旅遊網站存在迫切的流量需求,這也是騰訊和百度等巨頭的優勢所在。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百度最終成功將攜程和去哪兒合併,將能發揮其流量優勢和規模效應,成為在線旅遊行業的龍頭。

但這也必然進一步加劇在線旅遊行業的整合。騰訊投資的藝龍和同程近日就達成了業務上的戰略合作。

百度和攜程的交易高度複雜

對於百度控股攜程而言,攜程的高市值、股權的高度分散以及攜程在2007年啟動的「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毒丸計劃)讓這一併購的難度大大增加。

截至2014年2月28日,攜程前三大機構股東分別為OppenheimerFunds, Inc.(持股13.72%),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13.13%)和Baillie Gifford & Co.(5.41%),合計持股32.26%。

如騰訊科技此前所指出,攜程的股權結構高度分散,從理論上說,股權分散可能增加攜程被收購的風險,但股權分散其實是個雙刃劍,因為如果收購方要操作,需從不同機構手裡購買股票,談判頗為複雜。

一名投資界人士向騰訊科技表示,這些攜程的大機構股東暫時並不願意退出,除非收購者給出足夠高的溢價。

而攜程此前實施的「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毒丸計劃)則理論上防止了第三方強制收購的可能。

騰訊科技發現,在2007年11月,攜程網曾宣佈該公司董事會批准了一項股東權益計劃,旨在保護攜程網及其股東的最大利益。該計劃的內容是:當年12月3日美國股市收盤之後,攜程網每股流通普通股將分到一份股東權利。在最初階段,股東權利將附屬於代表普通股的憑證,而不會再發放權利憑證。只有當某一個人或團體獲得20%或以上的攜程網投票權股票,包括收購代表普通股的美國存托憑證,股東權利才可以行使,行權價格為每購買一股攜程網普通股700美元。

簡單解釋,在某人或團隊購買獲得購買攜程20%或以上具有投票權股票的權利的10天後、或者在開始進行或有意向進行要約收購或交換收購以借此獲得20%或以上具有投票權股票的10個工作日後,除了潛在收購方外的所有權利持有人都可以以折扣價格購買公司的普通股外,潛在收購方要付出700美元每股的價格來購買新股。

據騰訊科技瞭解,這項計劃目前依然有效。

梁建章和莊辰超的控制權之爭

上述分析意味著,百度如果控股攜程,前提是和攜程董事會、管理層和大股東達成了一致。而在和去哪兒的整合上,攜程出於自身利益則可能會提出主導權的要求。

嚴格來說,攜程管理層目前對公司控制權較小。沒有公開信息顯示攜程管理層目前的持股比例,但是根據2007年的數據,創始人梁建章的持股比例為1.5%(上市前持有8.6%股份),CEO范敏約0.8%(後來曾獨立購買攜程股票),有消息稱,攜程CFO孫潔現持股2.2%,范敏持股2.9%。

此外,截至2013年12月31日,攜程持有3,777,087普通股的庫存股,約為現在市場流通股的12%。攜程不久前還宣佈董事會通過了一項價值6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這使得攜程集團總的持股比例可能上升至22%左右。

如果百度最終完成對攜程的控股,攜程與去哪兒的整合無可避免,這將是一大難題。

一位投行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儘管梁建章獲得攜程投資方和董事會權力支持,但他本人更希望投入到人口社會問題的研究,對在線旅遊行業並沒有太多熱情,去年底便曾暗中尋找自己的接班人。

即便莊辰超(微博)希望在攜程去哪兒合併後出任新的去攜集團CEO,也需要艱難談判來獲得攜程董事會和管理層認可。

而對於去哪兒CEO莊辰超來說,之前也流露出對投資行業的興趣,在個人投資美麗說、融360後,於2012年和高瓴資本及其他創業家共同成立清流資本,並拉來好友前百度副總裁王夢秋出任董事總經理。

目前莊辰超持股去哪兒7.23%,另外,百度持股去哪兒62%,其他機構股東包括金沙江創投、雷曼兄弟、Mayfield、紀源資本等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半年後,去哪兒高層和投資機構在5月將迎來限售股的解禁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05

攜程去哪兒合併?梁建章VS莊辰超開展郵件大戰

http://www.iheima.com/thread-1580-1-1.html
假如攜程和百度旗下在線旅遊平台去哪兒合併,將成為中國在線旅遊行業最重要的交易之一,也將改變該市場的競爭版圖,這對兩家公司的投資者也意義重大。而面對最近市場上眾說紛芸的說法,攜程旅行網CEO梁建章於4月15日早上的內部郵件作了回應。

以下是梁建章內部郵件全文:


各位同事:

幾件事和大家溝通一下:

1)我們在最近人事制度上,把季度考核改成了半年度考核。 這不是意味著管理力度要求的減弱,相反是要求日常管理力度的加強,只是減少填表格式的形式化的考評。

2)很高興地告訴大家攜程無線最近的交易量已經超過億元,這是在中國所有電商裡僅次於淘寶的。而且我們的增長速度將會超過淘寶。
3)最近有很多傳言,我相信絕大部分員工應該會把這些當成傳言,專心工作。

攜程去年一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攜程不僅引領了無線旅遊電子商務的潮流,而且在殘酷的價格競爭形勢下,取得了業績和股價快速提升的好成績。去年,還成功融資8億美元,並且也投資了很多優秀的同行企業。攜程完全有能力長期獨立發展。攜程會獨立發展,還因為攜程有著中國乃至世界一流公司的基因。全球範圍內,美國旅遊電子商務Priceline是市值6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在幾年內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旅遊事業市場,完全有可能培育出萬億級額交易的世界500強的公司。

我回攜程,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體驗二次創業的艱辛,激情和成功的快感。

James



之後不足4個小時,去哪兒CEO莊辰超午間也在給去哪兒員工的一封內部郵件中對近日的緋聞做出回應:「我們始終在資本市場展開各種接洽和談判,所有談判都是以去哪兒管理層長期主導未來為前提開展的。」看來,不僅僅是在線旅遊的馬拉松才開始,郵件大戰也才剛剛開了一個好頭。

以下是莊辰超的郵件全文:


目前攜程的市值約70億美元,去哪兒的市值約30億美元,兩家合併之後將於在線旅遊領域形成一家市值100億美元的公司。可以想見百度未來將基於攜程和去哪兒的平台,通過更多的資本等運作方式,拓展在線旅遊市場的份額。這也必將引發整個行業更為激烈的爭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13

梁建章內部郵件:我回攜程,不為名利,是要二次創業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71
假如攜程和百度旗下在線旅遊平台去哪兒合併,將成為中國在線旅遊行業最重要的交易之一,也將改變該市場的競爭版圖,這對兩家公司的投資者也意義重大。而面對最近市場上眾說紛芸的說法,攜程旅行網CEO梁建章於4月15日早上的內部郵件作了回應:

各位同事:

幾件事和大家溝通一下:

1)我們在最近人事制度上,把季度考核改成了半年度考核。 這不是意味著管理力度要求的減弱,相反是要求日常管理力度的加強,只是減少填表格式的形式化的考評。

2)很高興地告訴大家攜程無線最近的交易量已經超過億元,這是在中國所有電商裡僅次於淘寶的。而且我們的增長速度將會超過淘寶。

3)最近有很多傳言,我相信絕大部分員工應該會把這些當成傳言,專心工作。

攜程去年一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攜程不僅引領了無線旅遊電子商務的潮流,而且在殘酷的價格競爭形勢下,取得了業績和股價快速提升的好成績。去年,還成功融資8億美元,並且也投資了很多優秀的同行企業。攜程完全有能力長期獨立發展。攜程會獨立發展,還因為攜程有著中國乃至世界一流公司的基因。全球範圍內,美國旅遊電子商務Priceline是市值6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在幾年內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旅遊事業市場,完全有可能培育出萬億級額交易的世界500強的公司。 

我回攜程,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體驗二次創業的艱辛,激情和成功的快感。

Jam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16

O2O視角:攜程去哪兒合併VS Priceline收購Kayak

http://www.iheima.com/thread-2959-1-1.html
近期在線旅遊業炒得最熱的話題莫過於,業內紛紛猜測,據稱攜程去哪兒合併方案已經達成,市場傳言攜程、去哪兒雙方將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併,並已達成 1:2換股合併協議,整合規劃也已經基本確定,各種言之鑿鑿,流言紛紛,話題大概集中在在線旅遊准巨頭的誕生,梁建章、莊辰超主導權之爭,百度扮攜程去哪兒合併演的角色,還有為數不多的從百度O2O大戰略的分析。攜程去哪兒兩大掌門人也紛紛通過」內部郵件」(結果全世界都收到了)來輕描淡寫的回應,使得這場資本大戲戲碼升級,不斷刷新劇情。

一、將改寫世界在線旅遊格局

毫無疑問,如果攜程去哪兒和合併成真,這將是在線旅遊業的一件大事,不僅將徹底壟斷國內在線旅遊業,也將改變國際在線旅遊格局,截至2014年4月15日 15:59(美東時間)按照市值來計算,世界排名第一的在線旅遊公司仍為Priceline,市值609.9億美元,第二名是Tripadvisior,市值118.50億美元,第三名Expedia,市值92億美元,這場緋聞的主角攜程以65.78億美元排名第四,去哪兒以33.49億美元緊跟其後,位列第五,合併後攜程+去哪兒市值達到99.27億美元,超越Expedia,緊跟Tripadvisior。在4月15日梁建章的內部郵件中提到,「全球範圍內,美國旅遊電子商務Priceline是市值6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在幾年內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旅遊事業市場,完全有可能培育出萬億級額交易的世界500強的公司。」莊辰超也在郵件裡表示「我將在Qunar工作到我們後來居上,成為在線旅遊絕對贏家的那一天。」 若攜程去哪兒成功合併,在商業模式上及格局分析上很容易讓人想到2012年11月美國最大在線旅遊公司Priceline以18億美元併購美國最大的旅遊搜索引擎Kayak的事情,下面我結合商業模式深入瞭解下這四家公司以及這場合併背後的動因。

二、商業模式對比:Priceline VS Kayak,攜程VS去哪兒

Priceline 與攜程都是典型的OTA,主要靠旅遊產品在線預訂佣金獲得利潤。Priceline是美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旗下包括歐洲酒店預訂網站 Booking.com;以反向定價Name Your own Price出名的Priceline.com;主要面向亞太地區的Agoda.com;後來收購的元搜索網站Kayak以及租車服務 Rentalcar.com。Priceline通過這些品牌向全球用戶提供酒店、機票、租車、旅遊打包產品等在線預訂服務。Priceline還以其獨創「Name Your Own Price」模式聞名於世(客戶反向定價),依靠這種模式,Priceline獲利豐厚。這種模式曾為priceline帶來資本市場的熱捧,也一直是其獨特的競爭優勢。而攜程是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擁有四大主要產品線:機票、酒店、旅遊度假、商旅。但從模式上來看,攜程又分為OTA(在線旅遊)和傳統旅遊。攜程「鼠標+水泥」模式:攜程構築了網站、會員體系以及龐大呼叫中心為基礎的運營模式。「鼠標」是指呼叫中心員工為客人在網上實現酒店和機票的預訂;而「水泥」是指攜程負責線下銷售、商旅管理等業務的線下團隊。另外攜程地面產品也包括團隊游、一日遊、接送機、導遊服務及票券類服務。2013年2月 21日,梁建章重返攜程並提出了「拇指+水泥」的理論。攜程開始在產品移動端預訂app打造、旅遊信息移動端展示、開放平台合作等旅遊大數據應用研究方面開始全面轉型。

而 Kayak與去哪兒都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公司,Kayak是美國領先的旅遊搜索引擎,擁有強大的在線搜索技術,而且在旅遊搜索、比價的用戶界面方面擁有著諸多的創新,除了航班和酒店預訂服務以外,還提供度假和租車服務, 搜索功能非常齊全,包括跨城市搜索,靈活日期搜索,週末搜索,並提供大量過濾工具。Kayak和去哪兒的收入主要是憑藉旅遊垂直搜素流量入口獲得的廣告收入。去哪兒是中國第一旅遊搜索引擎,去哪兒為旅遊者提供國內外機票、酒店、度假和簽證服務的深度搜索,幫助中國旅遊者做出更好的旅行選擇。它將各大小 OTA銷售的機票、酒店信息彙集到其網站上,讓用戶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低價的機票、酒店產品,以及冷門產品信息,之後又引入航空公司和酒店官方網站直接在上面銷售產品。(請參照億歐網專家作者劉照慧系列文章:《Priceline案例:把握旅遊O2O方能成領袖》、《Expedia案例:在線旅遊服務O2O 轉型》及《世界十大在線旅遊(OTA)公司盤點》等系列文章)從商業模式對比上可以看出,Priceline和攜程,kayak與去哪兒幾乎是精準對標,但各家也有各自的創新和獨門武器。但不管是Priceline收購kayak還是目前盛傳的攜程去哪兒合併,旅遊O2O的視角分析必不可少,甚至背後延伸到BAT大O2O戰略格局。

三、O2O視角分析

在線旅遊是O2O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O2O最早期的使用場景。無論是打車應用,還是租車,或者是機票、酒店、周邊游、出境游,都與移動、地圖、位置相關,且線下商家的信息化程度較高。而中國的在線旅遊滲透率仍然較小,據勁旅諮詢發佈的報告,2013年中國旅行社行業總交易額約為3174.3億元,其中在線交易額僅佔9.2%。未來移動端的加強一定是旅遊O2O最大的發力點和突破口。
Priceline 在收購kayak時,尤其強調對kayak在移動互聯網端的能力。當時的Priceline,儘管也發佈了一些移動互聯網的產品,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發展速度已明顯滯後。垂直搜索服務平台屬於移動互聯網流量的入口,控制該移動互聯網入口,打造旅遊O2O能力,非常符合Priceline利益。

對比攜程與去哪兒的合併,在15日梁建章的內部郵件裡,重點提到了攜程無線的成績,「很高興地告訴大家攜程無線最近的交易量已經超過億元,這是在中國所有電商裡僅次於淘寶的。而且我們的增長速度將會超過淘寶」。根據攜程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到2013年底,攜程的移動應用累積下載量超過一億次。而去哪兒更是全力以赴發展移動端,目前投入已經達到了數千萬美元,未來可能達到上億的規模,去哪兒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巨虧 1.216億元,產品研發費用達到3.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4%,德意志銀行發佈報告指出,去哪兒網的移動端應用「去哪兒旅行」已成為中國旅行者最常用的訂票平台,安裝量在旅行類應用中的佔比達到了63.3%,相比之下,攜程網的對應數據為54.5%,淘寶旅行為13.6%,藝龍旅行為 9.1%。

值得注意的是,去哪兒在今年年初宣佈成立目的地服務事業部以加強線下資源補充,挖來了出身阿里、曾任美團網南四大區經理的張強出任事業部總經理兼公司副總裁,目的是學習引進阿里巴巴的直銷文化和銷售體系,覆蓋幾十萬到上百萬旅遊目的地地面服務商戶。攜程加強移動端,大力貫徹「拇指+水泥」戰略,而去哪兒在加強移動端的同時在增強線下能力,二者的發展思路清晰明了,直指旅遊O2O,若非有人背後撮合,二者應會形成強勁的競爭對手,這個背後的撮合者無疑就是百度。

事實上,百度一直都在寄望用互聯網方式改造傳統行業。李彥宏曾公開表示,互聯網應更加積極地向傳統行業進軍。其中,他重點看好的五個行業包括電商、旅遊、出版、教育和醫療。李彥宏在2013年Q4財報分析師會議上透露,百度2014年仍將進行大張旗鼓的投資。百度目前擁有去哪兒54 .82%股權。而截至2013年底,去哪兒賬上現金和短期投資資金為2.69億美元,攜程賬上的現金和短期投資一項為19億美元。「無論是出讓去哪兒的股權給攜程,還是自己投資攜程再整合去哪兒,或者是直接支持去哪兒投資攜程,百度在其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百度2013年總營收約為319億元,其中約30億至40億元的營收貢獻來自旅遊板塊,百度具備整合在線旅遊資源的內在動力。梁莊都是聰明人,想夢想更大,打造中國的Priceline需要的可能更多是合作,而非兩虎相鬥。對比美國,Priceline與Expedia的鷸蚌相爭,獲利最大的卻是Google,在其各自的年報中,Expedia和 Priceline都將谷歌列為自己的競爭對手,正是由於意識到這種威脅,Priceline才同意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旅遊搜索引擎Kayak 。梁莊對這個活生生的案例不可能不知道,商業上合作有可能比對抗可能更實惠。

當然,這樣分析就必然引出一個大話題,就是BAT在旅遊O2O領域的佈局,阿里2010年5月推出淘寶旅行平台。2013年1月,成立航旅事業部,又投資了窮游網、在路上及佰程旅行網;騰訊也在在線旅遊領域佈局多年,2010年騰訊推出QQ旅遊平台,2011年1月收購同程網30%的股權,同年5月,騰訊又以8440萬美元購買藝龍16%的股權。百度除了控股去哪兒網外,在旅遊O2O佈局上顯然弱了一些,此次若能撮合攜程去哪兒的合併,可謂後發制人了。

2014年4月18日 旅遊圈 劉照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51

攜程、去哪兒、藝龍、途牛——財務分析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03
攜程與去哪兒緋聞還在繼續,突然,攜程2億美元,入股同程,佔股30%,成為繼創世團隊之外的第二大股東。據說,攜程還投資了已經申請IPO的途牛網。

旅遊市場上,百度投資了去哪兒。騰訊投資了藝龍、同程。阿里,除了淘寶旅行,還投資了「在路上」和「佰程旅行網」,近期,「在路上」已經完成第二輪融資。

攜程與去哪兒的緋聞,本視為強強合作,不過,這次攜程突然投資同程,倒是有些讓人意外。
  
嗯,你看,攜程與百度系鬧緋聞,與藝龍是多年冤家,藝龍乾爹投資了同程,然後…的確很亂。
  
我們不妨理性梳理下,在線旅行市場,幾家上市公司的狀況。
  
以下是我們對去哪兒、途牛、攜程、藝龍的財報分析。

  
一、收入比較:



從營收規模上,去哪兒不及攜程、途牛與藝龍,主要因為去哪兒是搜索引擎,靠廣告佣金。
  
去哪兒主要靠按績效的廣告收入,類似於天貓的返點佣金。展示廣告收入相對較小,其他收入也一般。從收入構成來看,去哪兒這種廣告模式也是比較健康的。



以下是具體的,攜程、藝龍、途牛三家公司的收入構成:
      
  



從攜程、途牛、藝龍的收入結構來看:攜程的收入結構最為理想,多元化收入,並且均衡,主要是機票、酒店、代辦旅行;途牛的收入依賴於組團旅行,這裡解讀起來有兩方面,一方面說明途牛地面銷售團隊渠道建設好,但另一方面則是業務結構太過單一,風險大;藝龍的收入結構也極其不均衡,太過依賴於酒店預訂業務,結構單一,風險大,甚至從2011年開始,酒店業務佔比一直在增加,而機票業務卻在大幅度萎縮,這不是個好消息。
  
嗯,2011年,業內發生的事情是,百度控股去哪兒,淘寶開始發力旅行市場,尤其是機票,藝龍也獲得了騰訊的戰略投資。從藝龍的收入變化來看,騰訊入股藝龍並沒有給藝龍帶來太多改變,甚至在變壞。
  
二、成本構成
  
四家公司成本費率中,去哪兒都比較高,因為它遠沒到達一個規模經濟,邊際成本下降的拐點。不過細細比較各家費率佔比也是極其有意思的。



  攜程、藝龍、途牛的行政費率一直在降低,不過,去哪兒2013年比較2012年有所攀升。



  此為四家公司研發費率佔比。



這是四家公司銷售成本佔比。我們不難發現,途牛的銷售成本相對降低,這也是它的模式決定的,就是團體客戶。奇怪的是,藝龍在2011年後,銷售成本費率一直在節節攀升,也就是說,騰訊並未給它帶來太多的流量優勢。至於去哪兒,它的銷售成本費率卻在逐年下降,這是個好消息。
  
三、增長勢頭


 
 

這兩張圖,上面是四家公司2011-2013年運營成本增長情況,下面是收入增長情況。我們不難看出,途牛、去哪兒的運營成本增長,都是高於收入增長的,這也意味著,兩家公司效率出現問題。嗨…其實,攜程與藝龍,也好不到哪裡去,它們的效率一樣出現問題,成本增長,也是高於收入增長。
  
兩張數據比較起來,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很簡單的結論:2011-2013年,在線旅行市場,的確是野蠻生長,紅海競爭,零和博弈,大家都在拚命廝殺,甚至忘記了效率。
  
四、盈利狀況

這幅圖不用多說,攜程日子還好,至少是盈利,藝龍網到了2013年,甚至虧損,這就是競爭的結果。


  這是四家公司的毛利率。嗯,途牛的毛利率很低,需要一個鋼蹦掰開用,去哪兒毛利最高,不過有下降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64

途牛CEO:實現盈利沒有問題 與攜程差異互補 歡聚美股開戶

http://xueqiu.com/3061886413/29183831
途牛網CEO於敦德在納斯達克接受專訪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0日早間消息,途牛旅遊網美東周五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與定價持平為每股9美元。首日收盤每股10.07美元,漲幅為11.89%。
途牛網CEO於敦德在納斯達克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表示,公司在中長期實現盈利不是問題,將更加專注行業細分後的競爭優勢,注重無線客戶端的投入。他稱,與攜程的關係將更加差異互補,共同將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份額的蛋糕擴大,預計行業能夠實現如歐美同行千億美元市值的目標。
以下為採訪實錄:
新浪:融資金額為1.17美元,最終定價為每股9美元,處於定價區間低端,是否是受美股大環境和中概股近期表現影響?
於敦德:短期內市場環境比較波動。我們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後,將價格定於這個位置。但是關鍵不是定價多少,還是看將來公司股價表現。
新浪:途牛為第四家登陸美國的中國在線旅遊網,怎樣形成競爭優勢,實現突圍?
於敦德:跟其他三家攜程、藝龍和去哪兒業務差異比較大。他們更多在機票酒店以及國內游上面,我們更加專注休閒旅遊,尤其是打包產品(跟團游和自助遊),在目的地上面我們更多是出境游。商業上我們是商家的模式,而其他的為代理商的模式。我們專注在休閒領域已經7年,通過積累,我們的品牌、產品和服務已經建立了非常好的優勢。這也是我們在之後增長裡面會持續不斷的提供支撐,和擴大優勢。
中國整個在線旅遊行業的空間非常大,目前整個行業市值只有100億左右,但是我們看到歐美相關領域(priceline、tripadviser等)市值是達到1000億美元的,中國在線旅遊市場會達到相應的水平。目前還是應該考慮怎麼把蛋糕做大,加強核心競爭力。
新浪:如何實現盈利?
於敦德:長期來看,實現盈利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目前重點還是如何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我們也在品牌、產品和服務商增加投入。目前中國旅遊在線滲透率僅為7.7%,整個規模還比較小,我們相信通過這些方式實現快速增長,擴大市場份額。隨著市場份額和規模增長,盈利是沒有問題。在報表上也看得出來,我們的毛利率在不斷提升,規模不斷增加,費用率不斷降低,這樣發展下去是一個很穩定的盈利的節奏,我們也想保持這種節奏,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實現盈利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一定的計劃。
新浪:實現盈利屬於你的短期目標之一嗎?
於敦德:他不是一個短期目標,是一個中長期目標。
新浪:短期是一年?
於敦德:時間上不太方便給出。我們覺得發展空間還是很大,我們目前的城市覆蓋也很少,只有64個出發地,包括在線下服務中心的增加。這個是現在更重要的工作。
新浪:我們也看到途牛跟攜程、奇虎等行業龍頭的合作甚至競爭,上市後如何深化合作實現實質突破?
於敦德:奇虎是我們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奇虎這次也投資了我們500萬美元。之後還會進一步溝通、合作。攜程在這次IPO也投資了1500萬美元,我們與攜程並不是競爭對手的關係。業務上我們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的在線跟團優勢會多一些,主要也是休閒旅遊客戶,攜程商旅客戶較多。從目的地上,我們出境游佔到交易額70%以上,攜程主要是國內。產品上,我們主要是開放的採購,我們通過3000多個合作夥伴的合作共同提供每個目的地最好產品。攜程更多是自己生產、自己銷售。所以業務上有差異互補關係。所以在未來產品上也會有更多的合作。第二,攜程很看好我們,7年發展在休閒遊領域也建立好很高的門檻,攜程覺得不需要自己重複做一個,投資我們是更好選擇。第三,整個在線率市場發展還是會非常大,全球酒店預訂上,中國公司做得還不夠,生活服務領域還有很大空間發展。現在行業的共識是如何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惡性競爭。
新浪:境外旅遊考慮跟國際夥伴合作嗎?
於敦德:目前已經有很全球很多目的地的合作夥伴來合作,通過我們在自助遊上面會和酒店和公司合作。跟團游加大跟供應商的合作。行業趨勢跟我們7年前預見的一樣,會更多的專注於分工,市場細化。供應商會更注重當地的資源和產品,所以我們需要協助來共同服務客戶。
新浪:能講一講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嗎?
於敦德:線上和線下在共同結合起來。通過無線互聯網、PC互聯網,包括400多人的旅遊顧問和超過15個城市的出發中心共同結合幫助客戶。上下班可以通過無線跟我們取得聯繫,通過電話取得聯繫,當簽證材料出現問題可以通過本地服務中心取得聯繫。這樣多種的方法服務客戶,我們在無線上的增長很快,無線也是重要發展趨勢。我們流量和訂單的25%來自無線。我們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來說的客單價是最高的之一,要好幾千塊錢。這樣的客單價要求我們的服務體驗良好,盡靠線上是絕對不夠的。(新浪財經 羅綺梅 發自紐約)
公司簡介:
途牛旅遊網定位於「在線休閒旅遊服務」,創立於2006年10月,2014年5月9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