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改變世界的技巧 蔡東豪Tony Tsoi


2013-09-05  NM
 
 

 

上月,一個憑着科技改變世界的企業巨人去世,他是米曹(George Mitchell),享年94歲。有人認為米曹對世界的影響,不下於喬布斯。米曹是頁岩氣(shale gas)之父,頁岩氣今日有機會改寫世界能源歷史,最重要人物是米曹。

世界正在經歷一場頁岩氣革命,由美國為首的國家,近年大量開採頁岩氣,頁岩氣令天然氣成為最重要的能源來源。2000年頁岩氣佔美國天然氣供應2%,2012年比例升至37%。有了頁岩氣,美國從天然氣輸入國變為輸出國,改變美國能源市場格局。有了頁岩氣,美國在不久將來達至能源自供自足,到時不再依賴入口能源,全球能源價格可能會大跌,而美國經濟面貌將會煥然一新。頁岩氣不單改寫美國能源市場格局,還影響着全球地緣政治。當美國能源自供自足,美國不再需要在中東地區擁有這麼大影響力。當石油的重要性不停下降,中東國家轉型乏力,經濟出現危機,它們的政治環境有可能變得更激進。另一些依賴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外匯收入將受打擊,例如俄羅斯普京這種不得人心的政權,過往尚且能以打經濟牌穩住人心,將來能否支撐下去?頁岩氣不是新事物,不是由米曹發現,以前頁岩氣的問題是開採成本過高。頁岩氣埋藏在地底深處,以當年開採技術,開採成本高昂,不符商業現實。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米曹認為採用「水力壓裂法」(fracking),可提升開採頁岩氣能力,降低開採成本。水力壓裂法不是由米曹發明,這技術一直存在。米曹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意志驚人。行業人士不看好,後來連米曹的同事也覺得他太固執,所有人認為頁岩氣不可能成為商業現實。米曹不理外間聲音,傾家蕩產,不停改良水力壓裂法技術。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認為有機會成功,是米曹本人。由開始到最後成功,米曹用了十七年時間。笑到最後的是米曹,他的技術把開採頁岩氣成本降低,開始天然氣革命。2001年,他以35億美元,把以他命名的能源公司售予一間大公司,過去十多年,他過着慈善家生活。有人認為外界過度讚揚米曹的成就,指美國政府在研究開採技術方面,也出了很大力,包括直接參與研究和提供科研資助。我認為這指控非但不成立,更凸顯米曹的成就。政府的研究成果和金錢上支持,所有美國能源公司也能享用,包括一些規模比米曹大得多的對手,但只有米曹有毅力堅持到底,過程中盡用政府資源。

米曹的故事對我最大啟發是,創業者能人所不能。米曹令人最難忘的,是他的眼光和毅力。很多創業者都有毅力,包括失敗者。堅忍本身不會令創業者成功,毅力以外,一定要加進另一些元素,在米曹的例子,是他的眼光。米曹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些現成的資訊和技術落在他手中,經過他改良,變成一件改變世界的東西。大家都在看一幅圖畫,只有某些人看得出有用的觀點。只有米曹懂得把其他人發明的東西,做得更好。喬布斯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企業家,大家細想,他發明了什麼?答案是沒有。喬布斯的天才不在發明事物,他把一些所有人都接觸到的東西,不停地改良,做到最好。由無至有,發明者功勞很大,但發明的東西能否變成有價值,很多時不是發明者能力範圍之內。創新不只是發明,發明只是第一步,由發明到有價值,需要喬布斯和米曹這類人。這類人擁有過人眼光,看到什麼事物有什麼價值,需要做什麼來發揮出這些價值。這類人為一些資源和技術,不停篩選、賦予有用的脈絡、創造一個有利創新的環境。這些人的過人之處是,在雜亂中提出看法、重組價值、不停把手上東西改良至最好。在網絡年代,這技巧有一個名字,叫策展力(curation)。對,喬布斯和米曹是策展人。

蔡東豪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57

創投經理分享的簡報技巧:我不喜歡 PPT,我要看你怎麼 DEMO 產品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058.html

對很多人來說,簡報是每天必備的工作項目。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跟觀眾說明想法、產品、概念,甚至讓他們喜歡、購買自己的產品是一個非常重要能力。

本文作者 Brad Feld 是創投 Foundry Group 的經理人,他將分享對於好簡報的認知與定義,讓大家知道何謂成功可以吸引人的簡報,讓創投可以馬上決定要投資。(以下文字以作者第一人稱撰寫)

不愛冗長介紹和廢話

除了聽取簡報外,我每天也都要向其他人簡報,簡報佔了我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不喜歡看到 PowerPoint 的模版、冗長的介紹詞;我喜歡看到簡報者跟他產品互動、操作的過程。總而言之,少廢話、切中要點是我所期待的簡報型態。

誰說簡報只能用 ppt

還記得有一次拜訪一家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 3D 印刷公司 MakerBot,我花了 15 分鐘才從工廠門口走進辦公室,在過程中看到他們打印的產品與機器,讓我在還沒有跟 MakerBot 的人碰面前,我就瞭解 3D打印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以及他的發展潛能。

對我來說,這樣的簡報方式簡單、特別也達成讓我瞭解產品的目標,更順利完成合作案。

好產品 + 不會介紹=賣不出去

接著,分享一家我們投資已久,專精於空間運算的公司 Oblong,他們製作的 Mezzanine 產品,可以提供使用者多工運作平台,有效增加會議、研發效率,相當具有前瞻性、發展與銷售潛力(有點像電影關鍵報告裡面的屏幕與電腦設備),連我們公司每天都在使用。

即便產品推出時的介紹簡報表現的相當精采,但 30 分鐘實在有點長、抽象、沒有重點,因此也稍稍影響產品銷售,所以我便不斷要求他們改進其產品簡報。請他們在表現產品特色之餘,讓簡報更吸引人,也才有了之後的 5 分鐘的簡報版本。

幾個月前,Oblong 舉辦了一場銷售會議,報告公司整年度的營運狀況等。他們改進了簡報方式,開始 5 分鐘的示範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更只用一張簡報就傳達 Oblong 想在會議上發佈的訊息。

簡報上明確指出 Mezzanine 的三項核心技術,讓人看完以後不禁產生「我也要一台」的想法。也因為會議有個好開頭,成功引起與會者興趣與注意力,讓接下來程序進行更為順利。

一開始的黃金五分鐘

好的簡報技巧就如同開發一項產品,要不斷思索如何滿足使用者需求。傳統只做產品演示、功能介紹的簡報方式已經過時了。我所期待的是,聽到有人一開始對我說,我即將幫你解決一個你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先引發我興趣,接著我將讓你有 30 分鐘表現的機會。

一開始的五分鐘最重要,如何抓住對方眼球、吸引興趣,將會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重點複習

1. 不囉嗦!切中要點、簡單明了

2. 重視使用者需求

3. 把握開頭 5 分鐘先發制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94

溝通技巧(1) :精靈的知客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E7%B2%BE%E9%9D%88%E7%9A%84%E7%9F%A5%E5%AE%A2/

發覺有好多人將溝通技巧想得太複雜,因此想講一講。

其實我覺得溝通技巧,最重要係「預期管理」,同埋切身處地係人地角度去表達一D意思。

例子:你星期日去酒樓食飯飲茶,無訂枱的話,正常人應該會預左要等,但相信好多人都會走去問個知客

「大概要等幾耐?」(預期知客應該知,因為佢日日都企係度)

知客通常有幾個答覆:

1. 「唔知喎,答唔到你,仲有10張枱啦」

呢個答法,事實上知客原則上可以話無錯,因為真係無乜人會知exactly知10張枱要等多耐。但咁答,通常客人都會再追問「即係幾耐度?」,之然知客便會覺得唔耐煩,心諗「乜你咁L煩,我點知幾耐…X(&(*&(*&」

2. 「仲有10張枱到,通常30-45分鐘度,或者你行開幾個字後再返一返黎,費事過左No.要你再排過」

如果咁答,一開始少左「唔知,答唔到你」呢D官腔負面說話,感覺已經差好遠,而後面再補句提佢唔好一走就忘記左,陣間過左NO。又嘈,將個波交番俾個客。

3. 我遇有D服務再好既,係再有一句「陳生不如你留個電話No,到差唔多時我再Call一Call你啦~」

其實生活上千百樣對話,我覺得都離不開呢種「知客對話」,即係事實你點答,個客都係要等,問題係唔同答法,件事可以好唔同。

問一句答一句,仲要答D唔係人地想知的東西,咁梗係嘈交。只有多D係人地角度切身去諗,先會有效咁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89

溝通技巧(3) :如何present碧咸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E5%A6%82%E4%BD%95present%E7%A2%A7%E5%92%B8/

相信大家都會發現,平日工作能有條理作出案例演說的人真的鳳毛麟角,往往開會一大輪唔知講乜.

如何培育思維演說技巧?作為一個長期靠把口搵食及管理大量80後的職場達人,這裡想分享一些基本的思維及演說logic。

試以「我最喜愛的足球員」為例子──萬人迷碧咸

請找隨便一個25+ 的朋友一問,我想你得到的答案多數都係「好型,好靚仔,好好波」或「佢D 斬波真係好準,暫到你頭頂一頂就入」。

假使間本人來自外星,根本不認識又未見過碧咸,聽完你咁講,一來好難聯想起碧咸到底有幾靚仔幾好波,亦好難明白點解你咁鍾意佢。

或下換個方法去講。

我最喜愛的足球員是碧咸,有幾個原因如下。

1. 外型討好──碧咸五官輪廓分明立體,而且運動員身材十分標準,基本上已是荷里活明星的級數,處於一眾豪邁粗獷的足球員當中,更是半場以外都讓你雙眼發光。

而且,碧咸亦經常處於潮流尖端,每年都有新髮型新形象,長髮短髮什至光頭都carry 到,潮到我們的未來特首人選華仔都曾經跟過佢染金髮. 衣著品味上既突出亦多元化,著起西裝似007, 單著條底褲都可以做代言人。

2. 球技出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作為跑得慢,無速度,唔夠快的一份子,碧咸出到的位置是右中場,而這個位置本來是最需要速度落底線出波的。然而,碧咸轉用另一種方法──獨家七旋斬 ,跑都唔洗跑,基本上半場外你有空位佢又見到你,已經可以出波將球放到你頭頂,而更貼心的是它的旋勁會讓球技一般的前鋒更容易半空將球痴落黎。

經典的戰役,曼聯VS 拜仁 99 年歐聯決賽,曼聯於最後加時兩分鐘連續靠兩個角球追和以及反勝 2: 1
以及02 年世杯外圍賽亦靠經典罰球追和其時未破產的希臘。

話到此,相信對碧咸「靚仔+ 好波」的印象應該會更立體吧。

足球場上,「靚仔+ 好波」都有唔少人,何解獨愛碧咸?因為筆者欣賞碧咸的專業足球員精神。擁有世紀外表/高級球技 + 超級人氣,正常人都選擇做下明星搵錢,或最起碼都去豪門掘金。

然而,碧咸由始至終選擇的是足球,one and the only one, 98 年世杯紅牌出場後受到千夫所指,但沒有放棄自己,而是默默忍受努力,結果換來 99 年的曼聯三冠偉業. 被賣到皇馬後粒粒星,不介意改變踢法擔任防守中場做dirty work,最後協助皇馬重奪聯賽冠軍. 選擇到美國這個足球不毛之地發展,結果亦將美國足球發展推向一個新的層次。

每一次,碧咸都是在自己最愛的足球場上,用回足球來証明自己,這正正是一個專業足球員的精神。

亦因此,說到「我最喜愛的足球員」,我給你的答案亳無疑問是碧咸。

******

用這個例子,希望讓大家明白,良好的表達,是需要有結構,演譯一定的詳盡描述,事例,以及層層推進,由外表,球技說到做人態度,一層到一層。

如此,受眾才會明白你到達點解咁鍾意碧咸,而唔係其他人。

 

P。S. 其實筆者對碧咸沒有太多關愛,呢個例子是當年大學幫學生補習教作文而作出來的例子XD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31

溝通技巧(4):向無敵孫子取經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4592

溝通之道,永遠係著重雙向,溝通效果不佳,多數是「講」與「聽」者都出現問題,好少係單方面。

我們試下睇下千古無敵軍師孫子係點樣處理溝通工作。

話說春秋時代(公元前五百多年),一夜白頭的伍子胥向吳王闔闓推介佢個frienD孫武作為吳國將軍。以孫子之才,當然能打動吳王。

然而吳王也不是省油的燈,孫子從來沒有實戰經驗,為防佢係紙上談兵之流(雖則呢句成語出現於戰國時代),吳王便授予孫子四十名妃嬪宮女,以之練兵,想考下孫子。

孫子隨即以大王最愛錫的兩位妃子作為左右隊長,並安排一D簡單號令,即係舉左手向左轉,舉右手向右轉,打鼓向前行之類。眾女子平日服侍男人就多,突然間有咁的「遊戲」,頓覺新奇有趣。

然而當孫子真固發號施令時,左右不分有之,聽唔到鼓聲有之,無反應有之,更多的是大笑覺得呢條友好滑稽。

正常人係呢D位,一係發怒,一係灰左覺得無可能搞掂。

然而,孫子的反應係「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即表示軍令傳遞得不清楚,首先責任在於將領(即自己)身上。於是將所有指示再重覆仔細講一次,直至所有妃嬪宮女都表示明白才再開始。

當然,結果還是一樣,但這次孫子的反應不一樣了。

「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第一次是表達得不清楚,孫子自己攬上身,第二次再執行唔到,便是執行者的問題了,如此孫子就下令將吳王最寵愛的兩位妃子隊長推出斬首。此時
吳王再雪中跪地祼求也沒有用了,給孫子一句千古名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抬出軍法精神冒殺頭之危將兩位妃子殺了。

其後,D囡囡見到孫子連大王的女人都夠膽郁,自然無人再夠膽抗命了。

這個故事的啟示是,即使你是軍師級數,傳遞指示都有可能會出錯,如果對家的反應一開始不如你所想,不如首先大方將責任攬上身,再重新做briefing,而對方再做唔到先發怒或處罰未遲。

P.S.而家唔係古代,唔洗下下好似孫子咁賭命既X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332

【TMT投研小技巧】尋找高科技企業的業績彈性和避免踩雷 為夢想轉型

http://xueqiu.com/1208469199/25813193
TMT行業一個特點就是研發投入大,比如華為,雖然規模已經這麼大了,每年仍然堅持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而A股中很多小市值的高科技公司,他們的研發收入比更是高達20%,甚至30%,而利潤率有時候才5%不到,那麼從會計的角度研究研發費用的變化和處理,從而發掘他們業績的彈性就變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了。
      因為研發投入總是先於收入放量,所以當研發成果帶來收入大幅增長的時候,研發投入並不會等比例增長,從而導致管理費用率(研發投入屬於管理費用)顯著下降;加上原本的淨利潤率基數低,那麼業績釋放就顯得是那麼的富有彈性了。

      舉個例子,$天喻信息(SZ300205)$  今年翻了有5倍了吧,截止三季報,收入增長90%;但是業績增長了572%;那麼這麼巨大的業績彈性是不是完全不可預測的呢?如果你打開它的2012年年報;你會發現:去年它的管理費用率是18.4%,研發收入比是12%左右,同時,它在會計上處理相當保守,把所有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資本化為0%;於是,扣非後淨利潤率只有不到3.5%;
     作為一個製造金融IC卡的公司,在去年大家都知道今年金融IC卡的收入肯定會放量,比如大家都看好收入會增長一倍,但是如果你沒有發現這個彈性,你會武斷的認為硬件製造毛利總是下降,所以業績增長會小於一倍,那麼一看認為估值沒吸引力,於是錯過了大牛股。事實上,今年三季度它的管理費用率已經降到11%,同比減少了7個點;儘管它的毛利率確實下降了一些,但最終這7個點中有3-4個點反應到了淨利潤率中,一下淨利潤率就提升了一倍到7.5%左右,帶來了極大的增長彈性。如果你持續跟蹤,你就會發現這個邏輯還在延續,明年也許仍然值得期待。

     那麼是不是我們就專門去找研發收入比巨大的公司呢?不是的,這裡要引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計概念:研發資本化。
     在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中,研發費用可以分為研究階段費用和開發階段費用,研究階段費用必須當年全部費用化進入損益表,而開發階段的費用可以根據各個公司一定的判斷標準選擇費用化進入當期損益表,或者資本化進入當期的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科目,如果資本化了,那麼當相應的項目開發完成達到可投放市場銷售的時候,相關費用從「開發支出」科目進入到「無形資產」科目,並根據各個公司自己的攤銷策略決定在多少年內攤銷掉。而北美會計準則中是不允許研發資本化的,所以中概股都沒有這一項。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是帶有很多上市公司主觀判斷因素的,那麼,就為操縱業績提供了可能,比如為了降低股權激勵門檻,基準業績年份加大費用化比例,做低業績,而股權激勵實施後,通過加大資本化比例來粉飾業績等。
     作為投資者,我們該如何衡量高科技企業的研發費用資本化是否合理,帶來業績彈性,還是有粉飾業績嫌疑,埋了地雷呢? 研發資本化的實質是通過將研發費用轉為無形資產,未來分成幾年攤銷,從而延遲研發費用的確認時間,寄望於研發成果帶來市場收入大幅增長的時候,再確認這個費用。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指標:
     「研發投入去化率」  = (當年費用化進入損益表的研發費用 + 自主開發無形資產當年的攤銷額)/當年研發投入。
     這個指標越高,說明公司的會計處理越保守,在研發的產品還沒有帶來收入增長前,已經把費用都確認了,於是未來的業績增長彈性也越大;這個指標越低,說明公司的會計處理越激進,寄望於研發的產品能帶來收入的大幅增長,那麼,一旦研發失敗,或者市場推廣不力,收入未能有效增長,那麼業績將因為無形攤銷額逐年的增長而大幅下滑,不幸踩響地雷。

     最後,通過一正一反兩個例子來說明下這個指標:
     $啟明星辰(SZ002439)$  2012年年報顯示研發收入比為19%,主營利潤率才6.5%左右,其報表披露的自主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分3年攤銷。其研發費用化比例72.5%,無形攤銷佔研發投入比21%左右,故「研發投入去化率」為93.5%左右;2013年半年報顯示,其研發費用化比例進一步提升到77%左右,無形攤銷佔研發投入比也提升到21.5%左右,故「研發投入去化率」為98.5%,已經接近100%了。而實際上我們瞭解到一款網絡安全產品的生命週期一般不只3年,因此啟明是通過加速攤銷使得去化率達到接近100%,會計處理偏保守,如果未來在國家重視網絡安全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研發產品帶來銷售收入的快速增長,那麼它的業績增長彈性會很大。

     $科大訊飛(SZ002230)$  2012年年報顯示研發收入高達29%,主營利潤率卻有15%左右,其報表披露的自主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分2-5年攤銷。其研發費用化比例只有45.5%,加上無形攤銷後,「研發投入去化率」在59%左右;2013年中報提高到73%左右;那麼,結合實際,我們就會發現這家公司也許走進了不斷提升語音識別度的技術牛角尖中,商業模式不清晰,市場收入始終沒能贏來爆髮式增長,與此同時,激進的會計處理,讓巨額的研發費用通過資本化積累在無形資產中,需要通過未來幾年攤銷掉,看上去現在主營利潤率高,但是未來幾年如果收入無法爆發增長,那麼可能步入業績停止增長,甚至倒退的境地。難怪雪球各位大牛都一致看空該股,原來是這麼大一個地雷。

  通過這些例子,你看懂了嗎?這就是我的一點TMT投資技巧,希望大家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99

溝通技巧(6):對象的身份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6005

日常溝通藝術中,有一樣道理是很多人會錯過了, 便是身份問題。

或者大家都受劉華的電視廣告洗禮,而形成簡單的「客-供應商」的簡單二分法。 這個二分法,很容易讓大家處事時鬧笑話,嚴重的甚至影響個人仕途。

舉例,你是客人,走進一間連鎖店, 購買三幾舊水貨物,由一般鎖售人員招呼你,相信問題不大, 偶有問題,要求由資深一點的銷售人員解答,亦是合情合理。

但假若三幾舊水便要求店長直接招待, 那末大家都會理解這是一個不太合理的要求。

亦因為無理的客人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看到大企業都紛紛作出分流舉動, 最成功的莫過於航空公司及銀行的客戶分級,赤祼祼地將不同等級客人分級, 以做好服務的預期管期。

而中小企我們亦見會員/VIP 制的盛行,也是這種分流制的體現。消費者也早已習慣了這種分級分流,慢慢地我們比較少看到洗幾舊當自己大爺的情況了。

然而在B2B 的世界,無理的事仍經常存在,比如公司內部不同部們的日常溝通,就常見笑話。

例如銷售部的初級員工,以「指導」的口吻面對後勤的資深同事或經理,便是一種不合身份的舉動。

因為在於一間公司來說,最政治正確的看法,是每個部門都是咁高咁大,銷售門處於前線,但並不等若高級一點,所以理論上銷售部的初級員工和後勤部門的初級員工,是應屬同一階級。

而商業世界,亦往往會有許多供應商 (vendor) 的存在,此時問題便更嚴重了。許多人對供應商的溝通態度相當惡劣,原因是「我俾生意你做」。

莫不知供應商可以較你的公司更有規模,所謂「客大欺店,店大斯客」,重點在大小而不是買賣。

一買一賣,都係生意,無人講過一定係買野的人比生意賣野的人做。

筆者在當供應商位置時,便曾經歷給一些客戶的嘍囉職員打電話來「兇」,莫知原來筆者和他的老細的老細相當稔熟,後果如何自不待言。

也有一些行頭窄的行業,規模大的供應商的人才往往相當吃香。今天給你「兇」過的供應商,他朝突然倒過來成為你個客或你上司,所在多有,那便真的祝君好運了。

那什麼樣的溝通方法才最恰當?

筆者以為,最好無論你幾高級低級,處身於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的那一個部門,都以禮貌方式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不卑不亢,便是最有效的方式了。

因為筆者正正經歷過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這種處世溝通態度會讓你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面面俱圓仕途自然就會一帆風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73

【TMT投資小技巧】發現垂直領域的平台價值 為夢想轉型

http://xueqiu.com/1208469199/26034267
上一篇《TMT投資小技巧:尋找高科技企業的業績彈性和避免踩雷》中提到TMT行業一大特點是前期研發投入大,壓制了業績的釋放,如果會計處理保守,且後期新研發的產品帶來銷售較大增長,那麼將帶來業績的爆發增長和股價的翻倍飆升。
      http://xueqiu.com/1208469199/25813193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TMT中的互聯網行業特點,試圖抓住投資相關標的的合適時機。互聯網行業一大特點是:前期大量燒錢投入,通過「免費」、「優質的內容」和「社交關係」等方式積累大量的粘性用戶,進而推出各種增值服務,利用海量用戶的長尾效應實現不可思議的盈利增長。
      那麼,這就注定了他們在前期,甚至很長時期內報表各種不好看,持有者被誤以為是投機者,這其實都是因為大家忽略了他們的平台價值。

      舉個例子:$東方財富(SZ300059)$ 2013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9.82%,淨利潤同比下降139.26%,然而它今年的漲幅卻超過300%,市值125億左右。中報公佈了目前國內有效股票賬戶數是1.4億左右,基金賬戶數是0.4億左右;用戶在各財經類網站中瀏覽的時間有一半是在東方財富網,該網站日均用戶到達數是800多萬。基於這些數據,我們拍腦袋的假設:中國有2億左右的各種理財人群,其中10%是東財網的粘性用戶,即2000萬人,由於東財網推出了基金購買、活期寶、定期寶、LEVEL2交易軟件等等各種增值服務,如果未來平均每個用戶每年願意花100元來享受這些服務,那麼,單單增值服務一年收入就是20億,而100元對於賬戶10萬左右理財人群只相當於一筆全倉交易的手續費。如果東財網的互聯網券商牌照獲批了呢,你還覺得它125億市值是高估嗎?

      通常大家會用用戶數量、用戶粘度和用戶單位時間帶來的潛在價值這三個指標來衡量一個平台的價值。如何進一步分析呢?我提一個思路:互聯網平台解決的是一對供求關係中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我們把平台的價值也拆分成供需雙方來衡量:

      平台價值 = 用戶量 * 單個用戶價值
                     = 內容供給方帶來的價值 + 內容需求方帶來的價值
                     = 供給方用戶量 * 每個用戶帶來的價值 + 需求方用戶量 * 用戶粘度 * 用戶單位時間潛在價值

      在這個等式中,內容供給方可能帶來的價值有: 廣告收入、會員費收入(比如天貓開店收費)、收益分成(APP store模式)等,內容需求方可能帶來的價值主要是各種增值服務收入。

      單看平台和供給方的博弈:如果供給方數量越多,行業競爭越激烈,那麼能帶來的價值就越高。比如$搜房(SFUN)$$三六五網(SZ300295)$ 等地產類平台,一大部分的收入來源是各個房地產商的廣告費,如果接下來房地產步入不景氣,那麼廣告的投入會更大,甚至出現網上團購等收益分成的收入模式。反之,如果供給方處於寡頭和強勢地位,那麼帶來的價值甚至有可能是負的,比如視頻網站,上游內容供給方在牌照管制下處於寡頭地位,視頻網站需要付高額的版權費才能獲取到高質量的內容。
     相應的,平台本身的特點也決定了在博弈中的話語權,平台分為綜合類平台(如微博),和垂直領域平台(如雪球)。垂直平台的用戶特點是同一類用戶,因此它給供給方能帶來的價值更大,比如一傢俬募想募集一款產品,那麼來雪球做廣告的效果遠好於去微博做廣告的效果。如果一個垂直領域內,只有一家特別突出處於壟斷地位的平台,那麼他的價值就更大了。
      總結一句話: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傳統行業裡,處於壟斷地位的垂直互聯網平台,將具有很大的供給方帶來的價值。相關A股標的還有:$上海鋼聯(SZ300226)$$生意寶(SZ002095)$ 等。

      再看平台和需求方的博弈:如果需求方數量越多,越符合長尾分佈,那麼需求方給平台帶來的價值也越大,因為處於弱勢的單個用戶只能依賴平台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同垂直領域用戶能帶來的潛在價值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理財領域的用戶都是比較有閒錢的,地產交易領域的用戶都是要做一筆大交易的,奢侈品領域的用戶都對價格不敏感等等。
      相應的,平台需要提高粘性,可以通過縱向一體化的策略來實現,因為用戶總是希望在一個APP中搞定所有的事,比如從開戶到交易到收益統計,從數據分析到與股友交流,如果都能在一個APP中完成,那麼它對用戶的粘性是很強的;地產網站則一般都包括新房、二手房、裝修、小區業主論壇等一條龍服務;$去哪兒網(QUNR)$ 則從訂機票開始擴展到接機送機服務了。
      總結一句話:一個用戶越符合長尾分佈、縱向一體化服務做得越好、客群越捨得花錢的平台,將具有很大的需求方帶來的價值。相關A股標的還有:$中國平安(SH601318)$的互聯網金融戰略、$網宿科技(SZ300017)$ 將要推出的移動互聯網CDN云平台、$中南傳媒(SH601098)$ 正在推廣的電子書包等。

      綜上,我們探討了一些嘗試給互聯網平台進行估值的考慮因素,希望大家一起來補充,一起挖掘那些被低估的、處於爆發前夜的垂直領域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57

溝通技巧(7):如何選揀有效的溝通模式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6112

溝通,當然越充足越好,然而現今商業世界人人都忙,如何有效率(時間)及效益(質量)地溝通又成為一個大課題了。

以效率計,可以簡單的以數字作估量。

例如,筆者便曾有下屬在處理簡單的溝通工作時,「貪方便」使用MSN/Whastsapp 一類通訊軟件,結果事後發覺45 分鐘斷斷續續的對話,其實以電話計5 分鐘已可處理掉,效率之低相當明顯。

又有案例是email極端愛好者,所有溝通工作都建基於電子郵件,意圖一切都有白字黑字,可以預期這類人仕每天都需要花一半時間回覆郵件,真正夠處理工作的時間並不多。

筆者的經驗是將溝通工作分類,再用不用的方法混合處理:

1. 較為私人的問候及溫提(例如陣間要開會,lunch 去邊度食之類),使用whatsapp/skype 便是較恰當,接收者不會有壓迫感。

2. 面對一般同事及工務處理,盡量使用電話,快及直接,如果搵客怕客唔得閒或唐突,用郵件約個時間傾便可以了。

3. 郵件適合作為minutes 把電話/會面的重點紀錄,及方便追查進度,而當與對方關係疏離時,使用郵件亦會讓人有空間選擇,不會有唐突之感。

4. 一大班人的會議,就盡量避免長篇大論的郵件,幾艱苦都好都要約個30分鐘會,準備足夠下招來招往,效益會高到你唔信。

5. 重大議題如上司對下屬的review,以及對一些敏感生意課題,就幾乎必須要面談了。30 分鐘的coffee break,效果是 100 個電郵 + 電話都及不的。

能夠做到這樣,就能夠使不同的溝通方法達到極致,用最少的時間/氣力,做到最大的溝通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02

溝通技巧(8):聽聲就知係邊位?聲相學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2718

筆者以前的工作經常要聽陌生人的來電,經驗累積可從聲音推測對方是不是一個好客,生意是否值得做。

從一個人如何應人,可以分兩大類人:

一種人係答「好」
一種人係答「係」

一般黎講,前者係老細或者駛慣人,後者當然就係伙記或者慣左比人駛。

如果答「哦」呢?即係聽唔入耳,呢類人做野,萬事唔放在心內,呢頭同佢講完,果頭就會唔記得左。

有網友出了以下題目,筆者試答:

1. 啊:驚訝,表示沒有預備接受現實
2. 噢:漫不經心
3. 呀:表示留心
4. ok, ok……:抗拒但不想破面
5. 扮聽唔到:逃避
6. 睥一眼後就唔理人:除了不滿之外,更看不起發問者

原來真係有人研究呢類野,茲轉貼如下:

《聲音占個性》

聲音嘹亮而言語正直的人,是發達繁榮之相。
聲音不圓潤而帶濁音者,乃為破敗之相。

聲乾無韻,不易為人所明了者,乃發達遲緩、祖業荒廢之相。
發言時,聲調由高逐漸變低者,乃身體衰弱之相,若患病則將至死期。

金切聲乃敗壞祖業之相,若為女性則將奪夫之權。
語言未終而先無聲音,乃薄命短壽之相。

說話聲調平穩有力的人,性格正直。
說話語調有氣無力的人,內向而膽小。

語氣抑揚頓挫,像唱歌一樣的人,是幻想家,而且講究羅曼蒂克氣氛。
語氣很衝,同時聲音很大的人,是任性的人。
語氣低沉,說話時由牙縫深處發出聲音的人,凡事都抱有懷疑感。

語勢及音色均不規則的人,性格輕率。
語勢有力的人勇敢且具有精力。

說話時雖然有氣勢,且聲響很大,但卻常常與人耳語的人,是喜愛享樂的性格。
聲音沙啞的人,性格粗野。

女性發聲如果像男性的話,她也具有男性的性格,會受到許多誘惑,結婚之後也會有桃花運,如果不謹慎,會鬧出家庭的風波。

男性的聲音如果像女人,也會具有女性的性格,可能會結好幾次婚。

女高音的感性比理性重一些,追求羅曼蒂克,是戀愛至上主義者。
女低音講求技術,能夠抓住對方心理活動。

男高音為人和善,心懷善意,他們的個子往往不會太高。
男中音的個性比較冷酷,慎重實務。

男中音是講求情調的熱情家。
男中音與女中音有相互排斥的傾向。

男低音可以說是人格圓滿型的人。
男中低音的人大多頭腦清晰,他們雖然不太具有男子氣概,但卻非常誠實。

女性所發出的聲音為合成音,這類人往往羅曼史很多,可能要結很多次婚。
女性聲音低沉濕潤而富有魅力,此類人會有多次戀愛史,有再婚的可能性。

不論男女,如果發聲嘶啞,他的一生都極為辛勞,很難幫助別人。
男性聲者中混雜有女性聲音,這是薄幸之人,此類人會被女性拋棄,而使得其名聲受到損害。

無論男女,聲音無力,語尾聽不清楚的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難獲得成功。
聲音不集中的人,與故鄉的緣份很薄,同時財產也難以穩固。

講話時顯得非常悲觀,這類人不論男女,都難成大器。
在說話中,語氣不該中斷而中斷,講話不連貫的人,是短命之相,同時也有潛在的疾病存在。

由舌尖發聲的人,難以成為富豪。
與人對話時,口幾乎不張開,而且發音不明了的人,一生中會遭遇很多障礙,職業也多發生變動。

和人說話時,缺乏愛敬之意,同時顯得很唐突的人,不是很粗野,便是很害羞,否則就是非常純撲,所謂剛毅木訥之人,他們看起來雖然馬虎大意,卻十分有人情味。

由臍下丹田發出聲音的人,較為誠實,不會阿諛奉承,是位道地的實幹家。

說話時高聲尖叫的人,是位理論家,當他慷慨激昂時、容易變得歇斯底里,他虛榮心很強,缺乏誠實感。

說話時聲音響亮,語句明朗的人,不論選擇何種職業,都容易成功。
講話時聲音好像被壓抑住似的,此種人好挖苦他人,他不論看任何事物,均不會由正面去觀察。
講話時聲音較低,同時嘴唇兩側有唾沫,也就是口沫橫飛的人,是精力過剩的人。

注重外表而愛好名聲,同時也是個喜歡矯揉造作的人,如果他的體力好,與你約定的事情一定會去實現;如果他身體不健康,儘管事前誇下了海口,最後還是會不了了之。

說話時嘴角歪的人,心中想的與說的通常不一致,對事物往往不會由正面去進行考察,由他的聲相,我們便可以聽出這種人的內心。

說話時目光不看對方的人,表示他心中不坦然,不是心虛,則是撒謊。這種人講話也是有氣無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