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經第一財經記者確認,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下稱“百行征信”)於今天宣布正式掛牌營業。
此前,2018年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披露了首張設立經營個人征信業務的機構許可信息公示表。百行征信申請設立個人征信機構已獲得許可,個人征信牌照有效期為3年。
百行征信是在人民銀行指導下,由芝麻信用、騰訊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鵬元征信、中誠信征信、中智誠征信、華道征信等8家市場機構與市場自律組織——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一起按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同發起組建的一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主要在銀、證、保等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網絡借貸等領域開展個人征信活動,與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運維的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
從百行征信的股東構成看,由互金協會持股36%為大股東,其余8家個人征信機構等分別占據8%的持股比例。
據上述8家股東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目前百行征信還處於招聘階段,暫未對外開展業務。而對於此前業內關註的,8家征信機構數據是否接入、怎樣接入百行征信,該受訪者表示目前還沒有具體定論。
對於百行征信未來的主要征信數據來源,此前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互金協會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將成為百行征信未來主要的征信數據來源。
他指出,征信數據是有囊括標準的,在一定維度內的數據將被納入征信數據。例如,個人的信貸歷史,征信數據需要匹配到每個人,需要個人的標識信息,需要一個清晰的邊界。但此前央行批複的“籌備成立”個人征信業務的8家機構,由於數據維度太廣,並沒有局限於傳統的征信數據維度。因此,一旦按照征信數據標準收窄維度,會影響機構的金融生態體系。
“隨著百行征信的啟航,中國的征信體系發生了真正的變化。新成立的百行征信在覆蓋信貸人群和新金融機構上將作出重要貢獻。” 北京大學金融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劉新海表示。
劉新海認為,百行征信有它的明顯的優勢,首先是具有一定的社會公信力,因為它有央行背景,這一點對於開展具有公共屬性的個人征信服務來說,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民營征信機構所無法比擬的。其次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征信服務目前基本上是空白,百行征信的未來業務開展有很大的空間。同時百行征信的企業定位,也會在市場化的道路上走得遠一點。
但他同時指出,百行征信的未來仍存在很多挑戰:一是能否制定長效的商業機制,例如不完全利用央行的行政權力把數據搜集上來,用商業的力量讓不太成熟的新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信息共享。二是能否充分利用市場化的激勵機制,讓征信系統更加有效率,能夠及時開發出一些更加滿足實際需要的產品。三是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做一些創新,滿足未來飛速發展的中國互聯網經濟的需要。
監管部門出手整治逃廢債亂象,將協調征信管理部門將逃廢債信息納入征信系統。
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央行人士處獲悉,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互金整治辦”)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下發《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表示,近期P2P網貸機構風險頻發,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等待P2P平臺資金鏈斷裂倒閉,從而逃脫還款義務,加劇了P2P平臺的風險爆發。
《通知》指出,各地應根據前期掌握信息,上報借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並表示,下一步,全國互金整治辦將協調征信管理部門將上述逃廢債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互金整治辦要求,各地於8月9日12時前反饋。
《通知》同時抄送人民銀行征信局、發改委財金司、征信中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和百行征信。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8日,北京市金融局已向轄區P2P平臺下發了該《通知》,要求轄區各機構統計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8月8日平臺上的惡意拖欠債務人名單,截止時間為8月9日9時30分。
多家北京P2P平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已收到金融局下發的通知,目前正在加班統計相關數據。
另外,8日晚間,上海、廣州等地互金協會也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收到該《通知》,並已向轄區機構下發。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收到上述《通知》,要求P2P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
他同時表示,一方面,互金整治辦直接出手幫助平臺治理“老賴”,這是回籠資金、穩定投資人最快速的方式;另一方面,信息上報,有利於整治辦掌握全國各平臺真實逾期情況,此前平臺披露信息幾乎都是“零逾期”。
根據記者了解,平臺需要上報惡意拖欠債務人員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借款平臺名稱、累計借款總額、剩余欠款金額、拖欠開始日期、是否失聯以及催收情況。
其中,累計借款總額指借款人在該平臺上的累計借款金額之和,剩余欠款金額指截至統計日應還未還總金額;逾期開始日期填寫借款人在平臺開始逾期的日期;是否失聯指逾期後平臺能否聯系到借款人。
近期,受行業風波影響,一些有能力還款的借款人出現惡意逾期行為,也有一些借款人認為“平臺出問題,錢就不用還了”,甚至有借款人在投資人群中惡意煽動情緒、制造恐慌,大多數P2P平臺遇到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帶來的沖擊。
針對賴債、逃廢債行為,積木盒子CEO謝群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有威懾力的就是在征信報告上留下不良記錄,最大力度的解決方案是接入P2P等民間借貸為主的百行征信中心,並打通和銀行類借款為主的人行征信中心,放貸時互相查閱對方數據。”
謝群還建議,平臺采用包括電子簽名等相應司法認可的方式來確認借款和出借的合同有效性,報備給相關機構並確認有效性,以防平臺倒閉後借款人趁機賴賬。他同時呼籲,盡快開通互聯網金融法院通道,對小額糾紛減低相關費用,簡化判決和失信記錄流程。
另外,多地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也紛紛出臺相關措施,要求要依法嚴查惡意逃廢債行為,維護P2P平臺投資者合法權益。例如,北京互金協會表示,針對逃廢債行為,協會提示金融消費者應遵循契約精神,依法履約,遵守合同對期限的規定。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