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4.4萬單位10年建屋量難達標
1 :
GS(14)@2016-12-21 23:33:37【本報訊】運輸及房屋局公佈《長遠房屋策略》2016周年進度報告,最新推算2017/18年起未來10年建屋目標維持在46萬個單位,公私營單位各28萬及18萬個,與去年相同。但報告料未來10年實際供應量僅得23.6萬個,仍欠4.4萬單位才達標,差距較去年度進一步擴闊。局長張炳良(圖)承認是「嚴重警號」,公屋聯會批當局覓地不力結果令地產商得益。根據最新長策報告,推算本港2017/18至2026/27年度十年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公私營房屋維持6比4,私樓目標為18萬個單位,其餘28萬個公營房屋中,公屋及資助房屋分別20萬個和8萬個。不過,未來10年實際建屋量繼續不達標,預計實際供應量僅23.6萬個,差4.4萬個才達標,較上個年度推算2016/17年度起10年供應量25.5萬個更低。公營房屋方面,房委會和房協2016/17起5年內將建成約9.45萬個公營單位,較過往為高,房委會及房協分別在明年初及下半年推售2,000個居屋及600個資助房屋單位,不會聯合銷售;私樓方面則料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供應量約為9.3萬個。
張炳良承認嚴重警號
房屋及運輸局局長張炳良承認差4.4萬個單位是「嚴重警號」,相信下個5年期供應會增加,呼籲港人要作出取捨,不能再「顧左右而言他」,指「規劃過程需時長咗、困難多咗,地區上反對多咗」,若項目遇到太多困難便要剔出,而備受爭議的橫洲公屋項目第一期4,000個單位仍列入10年預算內。被問到他在下屆會否繼續留任,張炳良拒評論,指以今個任期為工作目標。報告提到房委會已用完手頭上「熟地」,令建屋年期由5年增至7年或以上。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指政府似乎有預謀減少長策目標,將房屋問題逐步「卸膊」,擔心下屆政府無以為繼,長策最終「爛尾」,令地產商得益。■記者張文鈴、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21/19872368
林鄭施政框架 行689路線 主打開發土地建屋 推動創科產業
1 :
GS(14)@2017-02-05 10:46:02■林鄭月娥昨在造勢大會發表施政框架,部份內容與現屆政府政策相似。易仰民攝
【特首戰開打】【本報訊】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在接近一小時的造勢分享會中,未有提出實際政綱,僅談及其施政框架,除繼承梁振英政策,繼續主打開發土地建屋及推動創科及創意產業發展;又稱會全面檢視教育制度。她更提倡3項施政新風,包括引入新領導風格及理財新哲學,改變政府為「推動者」角色。有學者指出,林鄭施政框架內容空泛,「幾乎放乜入去都得」,施政理念則似向梁振英支持者呼應。記者:鄭啟源
林鄭在昨日造勢分享會中,藍色為主調背景板貼上「同行WeCONNECT」,寫上「聆聽」、「關心」、「行動」,而她在分享會中後段發表施政框架,部份內容與現屆政府政策相似,當中3項重點工作包括加大力度開拓土地,滿足社會及經濟發展需要,同時加快興建房屋。產業政策方面,雖倡多元發展經濟,但老調重彈,措施包括鞏固金融、航運及物流、專業服務及旅遊四大支柱產業,以及推動創新科技及創意產業等新興行業。至於第3項重點則為教育,她表示,會全面檢視香港教育制度,創造穩定關懷、具啟發性的環境。
學者斥過於空泛
林鄭月娥又稱,必須為政府施政注入新風,提倡領導新風格,強調與民共議,用人惟才;至於政府角色,會由以往的公共服務提供者及監管者,新加入促進者及推動者角色,為百業拆牆鬆綁;至於政府理財也須引入新哲學,要善用盈餘投資未來,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她指,未來數周會聆聽公眾及諮詢顧問意見,以制訂及公佈全面政綱。林鄭施政重點,除教育政策外,其餘似延續現屆政府施政,無具體內容,另一參選人胡國興就質疑「冇料到」,胡在社交網站Facebook發表題為「等」的照片,相片顯示他在辦公椅上托頭睡着,不點名諷刺林鄭月娥,在競選分享大會沒有發表政綱。他在貼文表示,有記者叫他回應另一參選人的分享會,但因對方沒有政綱,反問記者應教他如何回應。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林鄭的施政框架過於空泛「幾乎放乜入去都得」。對比上屆特首選舉,參選人注重政綱比拼,今屆選舉主要熱門都似不太看重政綱,「今屆大家都唔清楚遊戲規則,唔知係咪民意夠高者贏,似乎都想睇定啲先,唔似梁振英開出好多空頭支票情況」,林鄭的施政新風,似與過去幾年梁振英陣營對曾俊華理財太保守的批評相呼應。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林鄭施政框架的拓地建屋及產業政策沒有新意,相信連同扶貧方面都會延續現屆政府政策。林鄭提出的理財新哲學,則似是針對曾俊華的「綿裏針」,他質疑若不改變側重商界利益的低稅制,政府經常收入受限,根本沒有太多改動空間。鍾又憂慮林鄭提出全面檢視教育制度有潛台詞,過去幾年先後發生國教風波及佔領事件,估計政府或已收指令,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控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4/19917524
地產潮文:解決交通才談建屋
1 :
GS(14)@2017-04-22 10:20:54近日,筆者在茶餐廳聽到兩位中年人高聲討論房屋政策:「?家後生仔想上樓都難,一日到黑都係班議員和環保人士阻頭阻勢,政府每次搵地起樓都實有人嘈!」「咪係!他們的論點全都千篇一律,全都是人口逼爆、屏風效應、交通超負荷等廢話!填海又話破壞海洋生物,?家香港人係咪唔使住先?」「社會繁榮人口就會增長,必須有房屋供應配合,難道要人瞓街?到時議員又嘈政府!」「這些都是香港人的共業,要怪就怪大家都自私,總之影響樓價就乜都反定先,班後生仔支持搞事的議員和環保人士,結果連屋都無得住,認真悲劇。」政府近日建議改劃將軍澳區內5幅土地,擬興建合共11,260伙公營房屋單位,預計可容納31,530人。筆者聽著兩位的話,同時透過手機拜讀新民主同盟區議員在獨媒的文章,該文章重點在於批評政府漠視建屋計劃對寶琳區的交通影響,亦未能釋除居民對於交通的疑慮。既然交通是考慮城市規劃的重點之一,政府理應下定決心,重新檢視將軍澳的交通情況。港鐵(066)「年年加價,日日壞車」的track record確實令人信心盡失,「2+1」(每兩班車往寶琳,一班車往康城)行車安排亦令居民憂慮。政府必須督促港鐵擬於2021年完成將軍澳線訊號系統提升後,所增加的載客量能夠承擔將軍澳南、日出康城後續期數、以及新公營房屋帶來的全數潛在乘客,並確保港鐵能持續改善,以便將來兼容第137區(將軍澳工業邨以南)的人口;除了於2021年落成的將軍澳-藍田隧道,政府也許是時候重新考慮於將軍澳南和擬發展的第137區增設往返北角與中環的渡輪服務,並於區內提供足夠的陸路交通接駁渡輪碼頭,以紓緩現時的交通災難。隨著樓價租金高企,社會對於公營房屋需求殷切,短期供應亦持續緊張,而發展棕地、私人遊樂場用地、軍事用地等方案亦需要更長時間,增地建屋又面對重重阻力,政府是時候應該檢討現時的「鐵路為主」的交通政策,告別「鐵路爆煲就只加巴士」的死板思維,為市民提供多元化交通配套來往各區,以減低社區對建屋的阻力。
Reference:將軍澳5綠化地建樓住3萬人西貢區議會下周討論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48780改劃住宅地,寶琳交通真係應付到?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48856
地產小子
http://www.propertykids.blogspot.hk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232
地產潮文:解決交通才談建屋
1 :
GS(14)@2017-04-22 10:21:31近日,筆者在茶餐廳聽到兩位中年人高聲討論房屋政策:「?家後生仔想上樓都難,一日到黑都係班議員和環保人士阻頭阻勢,政府每次搵地起樓都實有人嘈!」「咪係!他們的論點全都千篇一律,全都是人口逼爆、屏風效應、交通超負荷等廢話!填海又話破壞海洋生物,?家香港人係咪唔使住先?」「社會繁榮人口就會增長,必須有房屋供應配合,難道要人瞓街?到時議員又嘈政府!」「這些都是香港人的共業,要怪就怪大家都自私,總之影響樓價就乜都反定先,班後生仔支持搞事的議員和環保人士,結果連屋都無得住,認真悲劇。」政府近日建議改劃將軍澳區內5幅土地,擬興建合共11,260伙公營房屋單位,預計可容納31,530人。筆者聽著兩位的話,同時透過手機拜讀新民主同盟區議員在獨媒的文章,該文章重點在於批評政府漠視建屋計劃對寶琳區的交通影響,亦未能釋除居民對於交通的疑慮。既然交通是考慮城市規劃的重點之一,政府理應下定決心,重新檢視將軍澳的交通情況。港鐵(066)「年年加價,日日壞車」的track record確實令人信心盡失,「2+1」(每兩班車往寶琳,一班車往康城)行車安排亦令居民憂慮。政府必須督促港鐵擬於2021年完成將軍澳線訊號系統提升後,所增加的載客量能夠承擔將軍澳南、日出康城後續期數、以及新公營房屋帶來的全數潛在乘客,並確保港鐵能持續改善,以便將來兼容第137區(將軍澳工業邨以南)的人口;除了於2021年落成的將軍澳-藍田隧道,政府也許是時候重新考慮於將軍澳南和擬發展的第137區增設往返北角與中環的渡輪服務,並於區內提供足夠的陸路交通接駁渡輪碼頭,以紓緩現時的交通災難。隨著樓價租金高企,社會對於公營房屋需求殷切,短期供應亦持續緊張,而發展棕地、私人遊樂場用地、軍事用地等方案亦需要更長時間,增地建屋又面對重重阻力,政府是時候應該檢討現時的「鐵路為主」的交通政策,告別「鐵路爆煲就只加巴士」的死板思維,為市民提供多元化交通配套來往各區,以減低社區對建屋的阻力。
Reference:將軍澳5綠化地建樓住3萬人西貢區議會下周討論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48780改劃住宅地,寶琳交通真係應付到?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48856
地產小子
http://www.propertykids.blogspot.hk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232
沙田大欖研建屋 梁藉房協侵郊園 環團憂開壞先例 未來「渣都冇」
1 :
GS(14)@2017-05-19 05:22:42■政府邀請房協研究在大欖隧道收費站以西,大欖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建屋。資料圖片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任期餘下不足五十日,終於出手徵用郊野公園土地起樓。政府昨突然宣佈,邀請房協在大欖及馬鞍山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研究興建公營房屋。兩個選址佔地達40公頃,環保團體狠批梁振英未有先發展棕地等閒置土地,就開發港人後花園,與民為敵,更擔心先例一開,郊野公園將變成政府的土地儲備。記者:袁楚雙 廖梓霖 譚靜雯特首梁振英上任後,多次提及開發郊野公園作建屋用途。今年是郊野公園成立40周年,政府卻在此時公佈邀請房協於大欖及馬鞍山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興建公營房屋的可行性研究。兩個建屋試點分別位於大欖隧道收費站以西,及沙田水泉澳邨東南方旁邊,共涉及約40公頃土地,兩幅地初步計劃興建公營房屋及長者屋。房協稱,今年下半年將招標委託顧問公司就生態價值、建屋可行性進行研究,費用將全數由房協承擔,料涉及逾千萬元。房協盼18個月內完成研究報告,最快2019年向政府提交最終報告作考慮。社會上爭議應否發展郊野公園,房協行政總裁黃傑龍強調,今次只是先做試點研究,目前未有結論最終會否建屋。他又指知道現屆政府已通知候任特首,強調今次研究不涉及政治任務。
■房協選定在水泉澳邨東南方旁邊研究興建公營房屋。
稱已與林鄭月娥商量
房協主席鄔滿海指,房協曾與多個政府部門包括發展局、運房局等到多個郊野公園視察,最終選定大欖及馬鞍山作試點。他解釋,因該兩處有交通基建及配套等,指研究會分兩階段,首階段是初步勘探研究,第二步研究選址生態價值,包括候鳥、昆蟲等,「如果第一步做完發現唔可行就唔會做」。特首梁振英就強調研究仍屬初步階段,若發展一定會跟足有關法例和程序,又指已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商量,強調用邊陲、低生態價值土地建屋只會用來建公營房屋或長者屋。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回應,上任後會按對房屋政策的理念,透過短、中、長期措施,解決市民置業難及居住環境差的問題。政府正式研究郊野公園建屋,引起極大迴響。環保觸覺斥港府未有先發展棕地等閒置土地,卻一意孤行開發郊野公園,是與民為敵。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政府今次借房協踩入郊野公園邊界,「(之後)就可以長驅直進」,擔心日後整個郊野公園將變成政府的土地儲備,予取予攜。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批評,梁振英任期快結束,染指郊野公園是政治任務及為未來建屋鋪路。他擔心若今次成功發展郊野公園,未來香港郊野定必「渣都冇」。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文志森稱,政府完全無就相關研究呈上委員會討論,又指現時社會仍未就發展郊野公園有共識,研究變相浪費資源。他又認為,房協屬半個發展商,而發展商的目標一定是如何發展土地,「(今次研究)好明顯已經有前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8/20025146
研開發棕地 填海 鄉郊邊陲建屋
1 :
GS(14)@2017-06-23 02:46:33【本報訊】土地供應與房屋發展密不可分,候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透露,上任後將與發展局合作,運用創新思維覓地建屋,包括開發棕地、填海或鄉郊邊陲地帶。面對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爭議,下屆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重申,郊野公園建屋仍未有定案,呼籲公眾不要多疑。
稱用新思維 與發展局合作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與特首梁振英一樣,視房屋政策為施政的重中之重。她政綱表明要理順置業階梯,承諾增加「綠置居」供應,讓公屋戶購買以騰出公屋單位。林鄭月娥亦提出於居屋與私樓之間建構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為年輕夫婦提供置業機會。林鄭曾經透露,可以考慮撥出一至兩幅私樓地,讓發展商以混合發展模式推行計劃,但單位數目、定價水平等細節仍然未出爐。社會一直質疑,林鄭提出的房屋理念,最大問題是缺乏土地供應,下屆政府需面對極棘手的房屋問題。雖然林鄭競選時曾提出將運輸及房屋局分拆,把房屋事務交由發展局處理,令發展局一併處理土地和房屋,但至今仍未實行,即意味候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一上場就要積極覓地建屋。運房局「分家」不果,陳帆昨在記者會上承認,房屋問題「唔係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又透露,上任後將與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合作,運用創新思維覓地建屋,「我同黃局長有溝通,土地同房屋係雙生兒,起屋就要有地」,指將研究發展棕地、填海或鄉郊邊陲地帶建屋。除了覓地建屋,陳帆上任後也要解決長策會未來10年的建屋目標,翻查資料,現屆政府仍欠4.4萬個單位。消息人士透露,當局至今仍未能物色相關達標土地,直指陳帆上任後要「努力啲」,又指陳過往工作少與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溝通,擔心他覓地時會遇到困難。
發展局常秘黃偉綸坐正
現任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黃偉綸在下屆政府將「坐正」,出任發展局局長。政府早前宣佈邀請房協研究開發大欖和馬鞍山郊野公園興建資助房屋。黃偉綸昨重申,郊野公園建屋仍在研究中,目前未有最終定案,「希望大家唔好多疑,房協一直都係房屋先導者,(郊野公園建屋)係實驗性計劃,研究前路政府未有定案。」■記者譚靜雯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2/20064706
建屋目標走數 撤MPF對沖走樣 合約工時走歪路最後施政匯報 689劣績當功績
1 :
GS(14)@2017-07-01 10:09:38■梁振英昨最後一次主持行政會議,會前接收市民請願信時遭示威者撒溪錢(箭嘴示)。
【本報訊】梁振英昨發表第4屆政府《施政匯報》,臚列大量「功績」。被梁視為重中之重的房屋土地問題,《匯報》只講基建何時通車、推出新居屋,避談公屋輪候時間創新高及擱置「港人港地」,連遭各方狠批的取消強積金對沖及合約工時方案,梁振英亦寫進《匯報》領功,揚言兩方案分別改善港人退休及工時保障。記者:周婷梁振英即將完成5年任期,多項競選承諾亦正式宣告走數或走樣,梁卻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匯報》中形容多項政策取得進展及成果。公民黨黨魁楊岳橋狠批梁用公帑編印「報喜不報憂」資料、自欺欺人,認為香港人不會忘記梁任內拙劣行為。梁振英稱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匯報》提到政府重推居屋及推出「白居二」,梁又重提自己上任即成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其後公佈新的《長遠房屋策略》,但梁任內一直未能解決覓地問題,空有長策卻難以實行。長策會原預計2016/17年度起5年內,公屋預期建屋量為約71,000個,但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去年表明,相關目標難以達到。
不提大橋造假 高鐵超支
覓地難、預期建屋量料無法達標,梁在《匯報》中一律不提。梁振英上任時定立目標,要將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縮短至3年,但相關輪候時間現已惡化至4.6年,創下新高。梁在《匯報》中又分別提到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期通車日期,但避談大橋被揭石屎檢測報告造假,又不提高鐵工程嚴重超支、延誤。梁同樣愧對全港打工仔。梁班子趕在卸任前公佈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劃線方案」,但方案遭勞資雙方極力反對,勞方批評方案計算長服金及遣散費的方式,是勞工權益大倒退,但梁卻形容方案具體,有助改善打工仔的退休保障。梁上任時明言推動標準工時立法,至今只得出合約工時方案,更只規管僱主為月薪低於1.1萬元僱員簽訂書面合約,列明工時及加班補水不少於原工資水平,梁稱是「為有效改善工時的政策踏出第一步」。勞顧會勞方委員周小松批評梁沒履行選舉承諾,又形容合約工時是走歪路。
教育開支比例回歸後新低
梁振英任內屢以短期津貼,圖解決教育界長遠問題,他仍在《匯報》中指,教育經常開支由2012/13年度的604.5億元,增加三成至2017/18年度的786.3億元,又說任內落實了免費幼稚園教育。事實上,2017/18年度教育經常開支只佔政府整體開支比例21%,創回歸後新低,免費幼稚園亦淪「假免費」,所有全日班、逾兩成半日班家長仍要交學費。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梁玩弄數字遊戲、製造政績,梁班子未有為教育作長遠規劃,遺留極多問題予下屆政府解決。他期望林鄭月娥以增撥50億教育經常開支為起步點,未來5年逐步解決積累問題。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8/20071351
政府建屋量 較目標少4萬伙
1 :
GS(14)@2017-12-05 00:59:20【本報訊】政府興建公營房屋數字持續落後於目標,當局最新披露未來五年資助出售房屋及公屋分別為2.5萬伙及7.52萬伙,按比例分別少於長策目標38%及25%。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當局未能追回建屋目標,建議應增加房津和過渡性房屋等紓緩措施。政府公佈未來5年公營房屋建屋量,房委會新居屋整體供應量為23,400伙,當中2021/22年度有5,400伙落成,位於沙田馬鞍山路及東涌第54區,各提供2,100及3,300個單位。而計及房協1,600個單位,5年的資助出售房屋供應量為2.5萬伙,對比長策建屋目標10年提供8萬伙資助出售單位,以5年計興建4萬伙,則欠38%單位(15,000伙)。原擬於19至20年度落成的東涌第27區共1,200伙單位,亦延誤一年至20至21年度落成。
5年料僅4新居屋出售
出租公屋方面,房委會(圖)未來5年將提供73,300個單位,計及房協1,900個單位,共提供75,200個單位,對比長策10年目標的20萬伙,按比例年應建10萬伙,尚欠近25%單位(24,800伙)。居屋買少見少,明年初開售的下一期新居屋有啟德及長沙灣兩盤,共提供3,200伙,但未來5年內落成而未出售的新居屋僅餘九龍城常樂街及深水埗發祥街西兩個項目,合佔1,400伙。2020/21年度及2021/22年度均無市區居屋落成。■記者曾偉龍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71130/20230230
長策10年建屋目標 欠4.3萬公營單位議員轟政府覓地捨易取難
1 :
GS(14)@2018-01-08 00:46:02【本報訊】政府昨公佈最新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政府承認,未來10年只覓得興建23.7萬伙公營房屋土地,仍欠4.3萬伙才達標。運房局局長陳帆昨聲稱,若市民支持公私營合作,釋放發展商在新界持有農地興建公營房屋,可令市民安居。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建屋量落後是因為政府捨易取難,團體亦斥責陳帆說法是明益發展商。記者:譚靜雯
■運房局長陳帆(左)稱公私營合作不涉利益輸送;旁為常秘應耀康。
政府於2014年重新制訂長遠房屋策略,當時訂立未來10年建屋目標為48萬伙,此後每年底會更新未來10年的建屋目標。運房局昨公佈2017年長策周年進度報告,按最新需求推算,2018/19至2027/28年度的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維持46萬伙,公私營房屋比例繼續定於6:4,即公營房屋(包括公屋及資助房屋)佔28萬伙、私樓則佔18萬伙。
公私營合作被指益發展商
不過,報告指政府仍未找到足夠地皮興建公營房屋。截至今年9月,政府覓得的土地即使能如期順利建屋,未來10年只夠興建23.7萬伙公營房屋,距長策28萬伙目標,尚有4.3萬伙未有土地興建。私樓方面,政府指會繼續透過賣地、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增加供應,而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供應量約9.7萬伙。報告也提到210幅具短中期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截至上月初,已有103幅劃作或改劃為房屋發展,料可提供約12.22萬伙住宅單位,當中7.49萬伙為公營房屋。陳帆稱,要達致10年房屋供應目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又承認建屋目標有落差,但政府決心努力覓地。
對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日前提出的公私營合作模式,釋放發展商的新界農地建屋,包括興建公營房屋。陳帆稱,當提到公私營合作,「有部份市民……擔心涉及所謂官商勾結或利益輸送」,他強調公私營合作「唔可能唔守規矩」,會按現時地價評估、補償機制處理,不涉及任何利益輸送。他又指,若政府能堅守原則,盼市民支持公私營合作,「等呢個公私營安排盡快啟動」。民主黨尹兆堅批評公營房屋興建進度緩慢,是因為政府沒有具體覓地方法,認為當局應該捨難取易,例如考慮將粉嶺高爾夫球會土地在地權到期後用作興建資助房屋。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質疑,陳帆說法助長發展商囤積農地,而公私營合作模式明益發展商,「一開始已經為咗益發展商,政府幫發展商釋放囤咗嘅農地」,認為政府應先發展棕地。他又稱,長策報告表明無足夠土地興建公營房屋,「但私樓條數,未來3、4年已經有一半達標,即係撥去畀私樓嘅地好充裕,但係公屋就話冇地,係冇說服力,點解唔喺賣地表攞返啲地去起公營房屋」。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71221/20251189
獅子山學會王弼:高球場外圍建屋息爭端
1 :
GS(14)@2018-04-19 06:30:4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401&issue=20180419
【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最快本月底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近日社會就是否將佔地17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改規劃,用作發展住宅而引起熱烈爭辯,有意見認為政府應收回用地興建公屋,也有人認為應保留球場。獅子山學會董事王弼則提出一個可能是兩全其美的方案——港府可在2020年租約到期後首先收回有關土地,然後把圍繞現時球場外圍的29公頃用地發展住宅,興建204幢、每幢60層高、一梯八伙的住宅,提供約10萬個面積各約500方呎單位;至於餘下的143公頃則保留作高球場用途,但不一定由現有營運商續約,只供會員享用,可考慮發展為公共高球場。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對政府一直未提交私人遊樂場地契用地的文件,導致未能討論而公開表示失望後,政府2月初終於向小組提交有關報告,引用規劃署的《新界北研究》顧問報告,就粉嶺高球場在租約2020年到期後改用途發展住宅,提出兩個可行方案,包括:
(1)以粉錦公路為界,發展公路以東的32公頃高球場土地,提供逾4000個單位,容納1.3萬人口;
(2)全面發展球場用地,提供約1.3萬個單位,容納3.7萬人口。
收回該面積172公頃、即與荃灣區相若的土地卻最多只能興建1.3萬個單位,引起外界嘩然。贊成保留粉嶺高球場原有用途的商界代表普遍認為,這個由「香港哥爾夫球會」管理、有3個十八洞的高球場除了可供約2600名公司及個人會員使用外,也會舉行國際賽事,對本港高球運動發展有貢獻。
自由黨黨魁鍾國斌便引述上述報告,指即使全面發展高球場亦只帶來1萬多個單位,但發展涉及擴建粉錦公路、東江水改道、拆除600多棵古樹和古蹟,甚至要處理部分祖墳,質疑是否值得。
政府方案僅提供萬多單位惹批評
至於爭取將粉嶺高球場改規劃發展住宅的一方,例如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便質疑政府顧問報告的建屋量有「篤細數」之嫌,他按照政府規劃標準推算,有關規模相等於12條沙田水泉澳邨,即有約10萬戶、30多萬名市民可受惠。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在2月接受本欄訪問時也認同上述方案,認為這是增加住宅土地供應最有效的方法,應該優先去做,「有錢佬希望保留高球場作享樂用途,但我覺得他們想打高球有很多地方可以打,沒理由霸着粉嶺高球場這大片用地,犧牲市民的住屋權力!」社民連和土地正義聯盟等4個團體上月底到的粉嶺高球場外示威,高呼「貧無立錐之地、富擁萬畝球場」的口號,要求政府收回該土地興建基層住屋。
王弼接受訪問時指出,目前坊間的眾多方案都屬於「有你無我」,只能在保留或剷平粉嶺高球場上之間二選其一。他與數名建築師朋友一起研究後,就此感到「好嬲」,批評政府顧問報告的1.3萬個建屋量預測不靠譜,「高爾夫球場最窄的闊度也有1公里,而長度則接近2公里,政府若收回這麼大的土地,怎麼可能只提供這麼少單位!」
籲建204幢60層高住宅共10萬伙
他續說,本港住宅樓價之高、是全球最難負擔的城市,故本港政府及業界運用土地的能力,應該也要是全世界最高,才可以解決居民的住屋問題,否則便是浪費土地資源,「如果香港像中國內地及日本一樣,有很多土地儲備可供發展,浪費一點也沒所謂,但香港目前是土地儲備供不應求,根本不可以這樣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
根據王弼的方案,在粉嶺高球場現址高達172公頃的土地上,足夠容納高球場及住宅並存。他解釋,港府可在2020年租約到期後首先收回該土地,然後把圍繞現時球場外圍的29公頃用作住宅用途,當中包括興建204幢、每幢60層高、一梯八伙的住宅,提供約10萬伙的500方呎單位;至於餘下的143公頃則保留作高球場用途,但不一定由現有營運商續約並且只供會員享用,可考慮發展為公共高球場。
若供應到位 足可穩樓價
上述項目10萬伙單位料可至少容納20萬至30萬人居住,如何為這些居民提供對外交通安排呢?王弼透露,現有粉嶺高球場是由粉錦公路分隔成兩邊,而他的方案是興建一座假山連接兩邊球場,並且在假山以下興建公共交通交匯處,居民日常主要由住宅經行人輸送帶到達這區域,再乘搭巴士出外,由於上址鄰近全港最長的道路幹線9號幹線,只要運輸署在適當位置興建迴旋處分流,往返新界各地及市區也很方便。他續說,此一項目每幢住宅底層只設小量車位,主要用作醫療及救火等緊急用途,不鼓勵業主自行駕車,故此堪稱「無煙城」。
至於日常生活配套方面,王弼認為,可在公共交通交匯處附近興建150萬方呎的購物中心,並且在個別住宅旁邊興建學校、老人及青年設施等社區設施。
王弼承認,外國並沒有圍繞高球場興建數以百幢摩天大廈住宅的經驗可作參考,但希望自己與建築師朋友們上述方案作拋磚引玉,引起各界進一步討論粉嶺高球場如何可以地盡其用,增加土地供應,以達到平抑樓價的效果,「香港700多萬人口料只會穩定增長,10萬伙新增供應若能到位,相信一定會紓緩樓價壓力」。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04-19 06:30:56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210&issue=20180419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10月11日發表她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施政報告第141段指出「在眾多民生議題中,房屋問題是最嚴峻、最棘手、最複雜的,但同時卻是市民最期望現屆政府能以創新思維,大刀闊斧可解決的問題。今日房屋供不應求、樓價飈升……本屆政府有決心並會盡最大努力去扭轉這局面」。不過,此後半年樓價繼續節節上升屢創新高,林鄭上周出席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時終於承認,上任至今在房屋問題上未能回應市民期望。
對於外界有批評指林鄭月娥只是「好講得」,並非「好打得」,在增加住宅土地供應上沒有明顯進展,王弼認為要加給時間這名去年7月始上任的新特首。但對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新的公私營合作設獨立機制,以公帑建設交通基建,作私人發展商改劃農地的誘因,但政府須確保取回等值的公營房屋,王弼認為這方案不可行,「地皮是發展商的,政府為何要起條路給他,這是真正的官商勾結」。
[名人樓市論壇]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