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財政金融政策有望更好發揮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7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
李克強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其中,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加強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政策協調配合。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緊適度。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註重引導預期,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在總基調未變的情況下,昨日的常務會議明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
李克強表示,在確保全年減輕市場主體稅費負擔1.1萬億元以上的基礎上,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減稅650億元。對已確定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強相關方面銜接,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積極財政政策基調未變,但更加積極,而這主要體現在減稅政策加碼,力度更大。比如新增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擴圍至所有企業,並給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設定了實施時間,這可以減輕企業負擔。
上述會議還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措施。通過實施臺賬管理等,建立責任制,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抓緊落實到位。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要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表示,從最近一系列動向也可以看出松緊適度的政策取向。比如,央行近期連續釋放流動性,7月23日央行開展了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這一規模超預期,且當天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凈投放3320億元。近日資管新規細則出臺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商業銀行面臨的壓力,降低資產回表過程對於市場的影響,適度緩解當前實體經濟面臨的信用緊縮壓力。
徐洪才表示,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財政貨幣政策的指導是及時的,呵護了市場,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此次會議還要求,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努力實現每年新增支持15萬家(次)小微企業和1400億元貸款目標。對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規模、降低費用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給予獎補。四是堅決出清“僵屍企業”,減少無效資金占用。繼續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及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又迎來新的利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總體穩中向好,面對當前新形勢新變化,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下半年經濟工作部署,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針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精準施策、預調微調,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會議聽取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匯報,要求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兩個毫不動搖”,一是下更大力氣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重點領域的門檻。聚焦補短板、擴內需、穩就業,在環保、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方面,向民間資本集中推介一大批商業潛力大、投資回報機制明確的項目,積極支持民間資本控股。
二是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幫助解決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難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三是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措施,尤其是營改增等減稅措施要抓緊到位。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傳導機制,采取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方式,緩解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多措並舉降低企業成本。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猶在。促進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需要,也是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需要。另外,鼓勵民間投資進入以前進入較少的領域,比如說養老和醫療,是因為這些領域國有企業比較多,但是國有企業滿足不了需求,比如說老齡化的需求。而民間投資不僅能幫助滿足這個需求,也能促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他補充道:“這些年一直在減稅降費,但是從一些企業的反應來看,有些在落實方面可能未能完全達到政策的初衷,所以要切實減輕企業的負擔。”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正在加快增長。8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數據,今年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55798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222649億元,增長8.8%,加快0.4個百分點。
從環比速度看,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43%。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22649億元,同比增長8.8%。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制造業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回升。民間投資增長8.8%,也是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制造業和民間投資增速的回升,說明投資結構是在優化的,內生動力結構也是在改善的。
劉愛華也表示,在投資內部,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目前都出現企穩跡象,而且從企業利潤和企業信心來看,都能夠支撐制造業投資保持目前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在冬季天然氣用氣高峰到來前,8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措施。
會議提出,一是構建多元化供應體系,加強管網、儲氣庫、接收站等建設,保障天然氣供需平衡和有序利用。二是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創新機制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三是完善天然氣調峰、應急和安全保障機制。做好今冬明春保供預案,新增氣量優先保障城鎮居民生活和大氣汙染嚴重地區冬季取暖散煤替代。“煤改氣”要堅持“以氣定改”。用差別化價格政策促進削峰填谷。
做好今冬明春的天然氣供應工作已經成為近期能源和民生工作的重點之一。
就在本月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一行到中國石油集團調研加強油氣安全供應保障情況。連維良當時強調,要抓緊簽訂合同、抓緊鎖定氣源、抓緊新建項目啟動、抓緊細化冬季保供方案,確保“煤改氣”用氣、確保管網應通盡通、確保儲氣庫應儲盡儲、確保壓非保民平穩有序。
中國已成為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最大驅動力之一。中宇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孫陽對第一財經表示,2017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3%,即960億立方米,創下2010年以來的最快增速。天然氣消費增長主要來自中國(310億立方米)、中東(280億立方米)和歐洲(260億立方米)。美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減少了1.2%,合110億立方米。
去年在全國許多地區出現的“氣荒”,凸顯天然氣調峰保供的緊迫性,也倒逼儲氣設施進一步科學合理布局。作為央企的“三桶油”,已經在推進管網優化和儲氣庫建設等方面加快布局。
在管道互聯互通方面,年初以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通力合作,將通過廣東區域內LNG接收站與西氣東輸二線聯通、通過廣西LNG接收站與中緬管道聯通、實施中衛—貴陽輸氣通道聯絡增輸工程、陜京四線增輸工程,確保今年冬季采暖前形成“南氣北上”300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明年冬季供暖前形成“南氣北上”6000萬立方米/日、陜京四線形成8000萬立方米/日的輸氣能力。同時實施大連LNG、雙6儲氣庫外輸通道增輸聯絡工程,形成東北天然氣輸往華北70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
在儲氣庫建設和擴容方面,第一財經此前從中國石油獲悉,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群通過治理老井、開鉆新井、增加註氣量等方式,加大儲氣庫擴容達容工作力度。按照“多註多采”的原則,一方面盡快“采轉註”,另一方面不斷提高儲氣調峰能力,擴容達容,備足“冬糧”。截至7月底,蘇橋儲氣庫群今年累計註氣4.27億立方米,完成年度註氣量的71.17%。
此外,記者也從中國石化了解到,在建的文23儲氣庫是國內最大的儲氣庫之一。文23儲氣庫設計庫容104億立方米,建成後有效工作氣量40億立方米以上,將極大緩解華北地區乃至全國在用氣高峰期間的用氣緊張局面。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