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士康廣州新廠動工 預計將創造不少於6000個高技術崗位

3月1日,富士康科技集團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在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一期總投資610億元,預計達產後年產值約920億元。

據新華社報道,該項目共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計劃用地約1.5平方公里,預計2019年6月完工。其中,一期設計產能為生產第10.5代顯示屏9萬片/月。預計項目將提供約6000至10000名面板產業相關高技術人員崗位。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在當天的動工儀式上表示,富士康此次投資將在廣州建立高清面板生產、智能電視制造及銷售的全產業鏈條。

廣州市增城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富士康項目的落地,將在廣州增城建立從石英加工到8K電視制造及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帶動相關人才、資本、科技等要素向增城集聚。此次動工建設的富士康項目,將有望吸引70多家富士康上下遊產業鏈和關聯方在廣州投資落地。

據了解,除了10.5代8K顯示器項目,富士康與廣州增城還將共同打造富士康科技小鎮。項目立足於打造高標準的科技研發產業,建設國際一流的雙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重點發展工業大數據應用、超高清8K電視、智能家居等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82

去年中國對美投資增長逾200% 創造5萬直接就業崗位

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和榮鼎集團25日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對美投資高達4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0%以上,為當地創造近5萬個直接就業崗位。

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投資已累計為美國創造14.1萬個直接就業崗位。

報告說,2016年,美國已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投資目的地之一,而中國也已成為美國最主要的直接投資來源地之一。2000年以來,中國累計對美投資超過1090億美元。

報告顯示,並購是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的主要方式,美國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等東西海岸地區是中企對美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中企對美國中、南部地區的投資呈迅速增長態勢。中國企業在美國的附屬公司數量由2015年的1900家激增至2016年的3200家。

報告認為,除了房地產行業,科技板塊也正受到越來越多中企的青睞。2016年,中企對美國實驗室、研發中心、測試機構的投資持續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17

“一帶一路”錢景:一央企為哈國創造3萬多就業崗位

“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共贏新模式已展現出良好前景和“錢”景。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8日在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共建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三年多來,共有47家中央企業參與、參股或者投資“一帶一路”建設,和“一帶一路”國家的企業合作共建了1676個項目。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從肖亞慶的表態來看,中國央企共建“一帶一路”正順利構建兩大良性循環。

首先,許多國家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使當地的資源優勢變成了產品優勢。這些產品優勢進一步發揮,又增加和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增長。當地經濟增長進一步擴大了就業,同時也提高了員工的技術水平、操作水平和知識能力,直接或間接地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央企在“一帶一路”實踐中,也促進了企業自身的國際化進程,通過與沿線國家的企業、員工等各方面進行深層次合作,央企對當地法律、政策和人文環境更加熟悉了,除增加國際化經驗外,還推動了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當前“走出去”的現實背景下,未來將有更多國資走向境外。到2020年,境外營業額將占到中國央企總體營業額的20%以上。伴隨著境外國資總量的不斷增加,國資流失風險也在不斷增長。國資監管需要完善體制、豐富內容。

布局基礎設施與能源

央企參與“一帶一路”共建的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

以鐵路為例,亞吉(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鐵路已開通運營,蒙內(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即將通車,中老(中國至老撾)等鐵路已開工建設,中泰(中國至泰國)鐵路等一批鐵路項目也在加快推進。其中,高鐵“走出去”成效顯著,雅萬(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鐵等一批高鐵項目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亮麗名片。

去年初,兩名印尼婦女在雅萬高鐵開工儀式上與高鐵列車模型合影

通訊網絡方面,東北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周邊區域建設的跨境海底光纜、陸地光纜等大容量高速率通信設施,將助力打造全方位立體結合的通信網絡聯通體系。中國移動還在巴基斯坦率先開通了4G無線寬帶服務,促進當地信息產業快速發展。

央企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先後在20多個國家開展了60多個油氣合作項目,在參與礦產資源開發中加強技術交流和共享,有效提升了沿線國家能源礦產資源開發的能力和水平。比如,中國石油承建的中俄、中哈、中緬原油管道,中俄、中亞、中緬天然氣管道等項目,有效解決了油氣資源輸出難的問題;國家電網在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建設的10條輸電線路,三峽集團、中國電建、中核集團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重點電力項目,中廣核的馬來西亞埃德拉電力項目,也都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此外,在產能及園區合作方面,多個工業、制造業項目在馬來西亞、老撾、蒙古、印尼等國家成功落地,有效滿足了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建設運營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等項目,為提升當地港口運營水平、促進經濟貿易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國機集團、招商局集團牽頭建設的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臘最大港口

肖亞慶表示,中央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一些重點項目的建設,這些重點項目正是中央企業技術、資金、管理和人才優勢所在的地方。這些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優勢的發揮,必將會對這些重點項目的推進和盡快見效產生積極的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的重大倡議,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動全球邁向命運共同體。

如何做到互利共贏

多家央企負責人在8日的發布會上分享了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經驗和經典案例。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起濤表示,中國交建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與金融機構、兄弟單位、上下遊企業打造戰略聯盟,構建價值網絡。他們構建的“中國企業+地方政府+境外園區+境外企業”的模式已經初見成效。

劉起濤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在為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給沿線國家的企業甚至域外國家的企業創造重大發展機遇,並進一步激活相關國家和區域市場。

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巴基斯坦“N-J水電工程”也是一張互利共贏的典型名片。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這座水電站是在尼魯姆河建設攔河大壩,通過引水隧洞將水引至下遊約28.6公里處的發電機組發電。引水隧洞總長約為68.5公里,落差高度為420米,貫穿喜馬拉雅山斷裂段,具有高埋深、大變形、軟硬巖相間複雜地質條件,施工難度世界少有,被稱為巴基斯坦的“三峽工程”。

難度雖大,回報不小。電站一旦建成,全部發電後的年發電量約為51.5億千瓦時,占巴基斯坦水電發電量的12%。該項目不僅帶動了中國裝備、技術走出去,還為當地提供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

中國中車集團公司也已經從簡單的產品合作轉變為技術、產品、資本、服務等多種模式的合作。董事長劉化龍介紹,中國中車在馬來西亞、土耳其、印度等國家建立本土化的制造基地,就地招聘和培訓當地員工,帶動當地就業和產業鏈的完善,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中國中車在馬來西亞招聘員工近400名,80%都是當地員工,遠期規劃當地員工比例將增加至95%。

央企還為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了不少地標建築。比如,建造了中國90%的超高層建築的中國建築總公司承建了印尼雅加達標誌塔(東南亞第一高樓,638米)、馬來西亞吉隆坡標誌塔(438米)、俄羅斯聯邦大廈(420米,歐洲第一高樓)、肯尼亞內羅畢哈斯塔(非洲第一高樓,300米)、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265米,世界最高宣禮塔)等。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建築總公司了解到,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後,“互聯互通”為公司打開了廣闊的海外基礎設施業務空間,公路、機場、電力、石化、港口、橋梁、軌道交通、供水管線等領域迅速發展,海外基礎設施業務占海外業務的比重,由約10%上升至約40%,逐步形成全方位的海外業務領域。

一些央企在開展建設的同時,不忘改善當地民生,在公益、環境保護等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汪東進表示,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油氣合作中,公益事業的投入和發展幾乎涵蓋了所有項目所在國,直接受益人數達200多萬人。

例如在哈薩克斯坦,中國石油控股的阿克糾賓公司,納稅額占當地稅收的70%,提供了三萬多個就業崗位。同時,為保證當地市民在嚴寒的冬季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公司投資建設了哈國最大的現代化溫室蔬菜大棚。

加強境外國資監管

肖亞慶表示,作為國資監管部門,國資委要為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比如說政策的支持、考核的支持、各項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風險管理和分析,使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參與過程中,真正得到互利共贏,既使中央企業從中能夠積累國際化經驗,又使中央企業和當地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取得更多更深的成果,這樣既可以獲得短期的收益,更有長期的收獲,使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長期堅持下去。

在大量央企參與海外投資的同時,境外國資監管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話題。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部署,大批央企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與並購,海外國有資產急劇增加;與此同時,不當投融資行為引起的國資損失案例不勝枚舉,海外國資監管存在漏洞。這兩方面的原因都促使要加強海外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

國務院今年1月發布了《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兩個辦法指出,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註重事前事中事後監管並重。強調事前加強規範、事中註重監控、事後強化問責,實現對投資全過程監管。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肖亞慶曾表示國資委將加強制度建設,使“走出去”的制度符合中國的法律規定,符合當地法律規定,也符合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實際。將加強對境外國有資產的監督和管理,對發現的問題決不姑息,對違規的要嚴肅追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300

斯柯達將在捷克增加員工崗位 以滿足生產需求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5/1154002.html

20171012050443414.thumb_head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斯柯達稱要履行對捷克的承諾,為當地增加就業,但同時擔心為捷克增加就業或將減少在德國的產量。

大眾稱,德國面臨潛在的產能過剩,因此大眾品牌經理和工會領袖希望通過斯柯達汽車獲利,斯柯達的部分工作在德國經辦,同時讓低成本的產品為共享技術多承擔一些費用。

2016年斯柯達銷售量為113萬輛,再加上營業利潤率和2017年的銷售目標,斯柯達一躍成為大眾集團僅次於保時捷的盈利品牌。但斯柯達的生產能力受到限制,其出色的業績也在大眾集團內部造成了緊張態勢。

斯柯達CEO Bernard Maier在11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捷克仍然是斯柯達的故鄉,在捷克當地增加就業可以滿足擴大生產需求。他說:“斯柯達現在的生產能力即將達到飽和,證明了我們采取的戰略是行之有效的。目前考慮到全球需求量,僅僅在捷克生產是無法滿足的,所以我們在尋求外部生產能力。”斯柯達在近幾個月新招3000多名員工,還曾計劃招更多員工,“以滿足生產需求。”他透露斯柯達正與工會協商此事。

11日,斯柯達與其他公司以及捷克政府官員會面。捷克總理博古斯拉夫•索博特卡(Bohuslav Sobotka)稱,斯柯達已經保證,會盡最大努力不造成失業。斯柯達位於捷克的工會警告說,生產轉移將最多導致斯柯達2000名員工失業,而2016年年底,包括臨時工在內,斯柯達共招了2.8萬名員工。

在上周致員工的一封信中Maier稱,斯柯達會利用大眾集團廣闊的生產網絡以滿足市場需求,作為一個原則問題,捷克工廠現在是,將來也會是我們的首要選擇。

2016年,斯柯達營業利潤率為8.7%,大眾乘用車品牌則為1.8%。11月17日大眾將召開監事會會議,大會將批準大眾集團年度投資預算,在此之前大眾內部各個品牌之間的拉鋸會不斷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90

上海萬科“首席美好官”: 以1800條崗位標準塑造競爭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8/1191698.html

___2.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曾健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響應時代號召,房企也紛紛關註“美好生活”這個大IP。以萬科為例,其在“城市配套服務商”的戰略下進一步提出要做“美好生活場景師”。

那麽,萬科到底如何落實這個美好而宏大的戰略,其背後還有什麽訴求?

切入美好生活“場景師”

“未來萬科將沿著十九大報告指引的方向,堅持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積極發展長租公寓、商業、物流、度假、養老、教育等業務,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在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公開做出上述表態後不久,萬科隨即提出,“要做美好生活的場景師”,以匹配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到,這也是自萬科2013年提出由傳統住宅開發商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後,對這一概念的首次延伸和豐富。萬科多個城市也陸續開展落地推行。

2018年1月21日,上海萬科正式推出美好服務體系——“首席美好官”。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首席美好官”並不是一個人的頭銜,而是囊括了在萬科住宅銷售、物業、商業、產辦、教育、醫養等雨林業務等各端口為客戶提供最佳服務的一群人。這一體系主要由“標準、響應、平臺、信任、定制”五要素構建而成,也是作為萬科上海區域“熱帶雨林”業務全景體系之下,針對雨林業態的服務解決方案。即可理解為萬科上海公司服務端的落地與演化。

據上海萬科介紹,“首席美好官”涉及365個觸點、1800條的崗位標準規範,服務標準涉及住宅、產城、租賃業務、教育和裝修五大業務的每個模塊,包含搭建即時評價系統、400客服電話、在線業務辦理等具體實施細節。

而對於外界關註點,上海萬科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其一是“房住不炒,租購並舉”,主要圍繞發展租賃住宅業務;其二是“美好生活、消費升級”,例如自2013年底開始的“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下,萬科開始發展的物業服務、長租公寓、商業、物流、教育、養老和滑雪度假等業務;第三個領域,萬科指出是“美麗中國、綠色環保”,即保護環境和綠色方面。萬科一直強調的工業化、綠色建築、垃圾分類等還將繼續,並在綠色戰略上拿出新的解決方案。

房企需夯實軟硬件

對於萬科為何迅速圍繞美好生活,提出了相應的企業戰略,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自1998年房地產全面市場化以來,房地產行業的變化,已經讓很多房企不得不改變,探求從單純的項目開發商轉變為用戶需求服務商的方法。

張波告訴記者,“美好生活”不僅包括物質條件的硬指標提升,還包括其衍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嚴、權利等軟指標提升。也由此,房企要做“美好生活”,就既要滿足用戶對於房屋品質的硬指標需求,更要在項目建設和規劃初期需考慮好軟指標的設計。例如如何創造美好的社區鄰里關系;如何滿足社區內不同年齡層次居民生活需求等。無論是流程管理、制度建設還是開發理念,都應符合人們美好生活的要求。

張波指出,在美好生活的目標下,企業要更多站在用戶角度思考。這就要求房企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關註用戶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變化和消費升級。從建築品質、人居環境、物業服務、鄰里關系、智能管理等多維度不斷努力,真正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向往。

綜合而言,雖然房企對“美好生活戰略”的詮釋和落實各有不同,但本質都是強調以人為本,房企都應該利用自身多元化整合的能力、運營能力,更好地把用戶的深層次需求,真正轉型為優秀的城市運營商、優質配套服務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894

被殺前叫同袍「緊守崗位」俄警寧死不屈

1 : GS(14)@2016-09-17 17:32:43

俄羅斯一名警員落在伊斯蘭極端分子手中,在槍口之下卻毫無懼色,被處決前向劊子手展露堅定眼神,更對着鏡頭叮囑同袍要「緊守崗位」。31歲的納巴根多夫(Magomed Nurbagandov)7月在俄羅斯達吉斯坦遭恐怖分子殘殺。當天他正值休班,與堂兄弟在森林露營,其間被恐怖分子發現。對方先殺他堂兄弟,搜出他的警員證件後,隨即拿出手機,拍下處決他的過程。納巴根多夫跪地接受審問,恐怖分子要求他在鏡頭前呼籲同袍「辭職」,納巴根多夫卻沒有理會,反而囑咐同袍:「兄弟,緊守崗位。我還有甚麼好說?」他之後被擊斃。納巴根多夫面對恐怖勢力寧死不屈的表現,感動不少俄羅斯人。有網民發動聯署,要求總統普京向納巴根多夫追頒英勇勳章。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6/197725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62

亞馬遜美國增10萬全職崗位

1 : GS(14)@2017-01-13 08:07:21

【明報專訊】美國大選期間,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曾與特朗普針鋒相對,但特朗普當選後,貝索斯成為美國科技界,首位恭賀特朗普的科技大佬,現在他似乎又響應特朗普的創造就業呼籲。亞馬遜昨宣布計劃在未來18個月,在美國創造10萬個全職崗位,使亞馬遜的員工人數超過28萬。

僱用2.5萬退伍軍人及配偶

亞馬遜稱,將向全美不同經驗、教育和技能水平的打工仔,包括工程師、軟件開發員、入門職級或接受在職培訓的人員,提供全職及完整福利的工作。很多職位將設在亞馬遜於得州、加州、新澤西州等地的配送中心。其他職位將涉及雲端技術、物流和人工智能學習等。亞馬遜還承諾,在未來5年內僱用2.5萬名退伍軍人和軍人配偶。

過去5年,亞馬遜已在美國創造超過15萬個就業職位。亞馬遜的全球最大競爭對手、中國的阿里巴巴近日亦向特朗普承諾,將在未來5年為美國創造100萬個職位。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88&issue=20170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