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仁隱事】姐姐難忍老友出賣

1 : GS(14)@2017-03-05 09:34:58

「姐姐」喺呢個圈入面,出名好注重個人私隱,多年嚟都係同嗰班朋友玩,因為怕俾人利用。前幾年,姐姐同有米男友發展地下情,諗住去外國玩幾日,點知行蹤咁都曝光,佢就懷疑係身邊人爆料,嬲到要同對方割席。最近,姐姐又忽然有新戀情,傳佢睇中「老藕」,仲不避嫌兩個孖住出巡,周圍見班老友。點知呢單戀情,好快傳開,又觸動到姐姐嘅神經,認為有人想宣傳,而借佢過橋,嬲咗一齊玩嗰班朋友。撰文:關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05/199477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90

Jackeline姐姐轉行教幼稚園

1 : GS(14)@2017-04-04 08:56:00

■曾在無綫主持兒童節目十年的張潔蓮,現轉行在幼稚園當教師。



無綫改朝換代,被開刀的首當其衝是兒童節目組,不少陪伴小朋友成長的老臣子,為生計都要被迫轉行,現年40歲的張潔蓮(Jackeline姐姐)是其中一位。她18歲參選港姐入行,做足十年至05年離開,現重回幼稚園當教師,還有開兒童烹飪班。



■自言與小朋友有緣的Jackeline姐姐,亦有開班教兒童烹飪。

■Jackeline姐姐在無綫期間,曾經歷《閃電傳真機》及《至Net小人類》年代。資料圖片

■袁文傑於91年無綫藝訓班出身,與Jackeline拍拖六年。資料圖片

遭無綫強制減薪

Jackeline透露在無綫十年,首八年都在兒童節目組,之後被指派去拍劇,她說:「好多同事聽到可以調出兒童組開心到癲,但我聽到冇得做兒童節目喊咗好幾次。」促使她離開無綫的原因,是續約時受冷淡對待,她表示:「以前做兒童節目,一個月已經有二十個騷,時間同收入都穩定,但公司為慳錢改制,最後變成一年先得一個騷,變相大幅減人工。」Jackeline曾於08年結婚,惜婚姻維持三年結束,她透露目前有拍拖六年的男友袁文傑,袁於91年參加無綫藝訓班出身,之後過檔亞視。Jackeline雖喜歡小朋友,但未有生B計劃,因自己生會好大壓力。採訪:王梓嫚攝影:沈健程、陳俊強髮型:DEEP YU of Beijing Hair Cultur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04/199791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048

自言有小朋友緣40歲Jackeline姐姐:生就咪搞

1 : GS(14)@2017-04-04 08:56:00

今年40歲嘅張潔蓮(Jackeline姐姐),入行前做幼稚園助教,入行後做兒童節目,離開娛樂圈,做番老本行做幼園教師,同教小朋友烹飪。Jackeline姐姐話,因為自己同小朋友特別有緣:「有時唔到你唔信,試過喺餐廳,坐喺隔籬枱嘅小朋友,成餐飯碌大隻眼望住我,之後問我『姐姐,你食唔食雞翼?我請你食吖』,喺巴士,坐喺對面嘅BB,又會伸隻手嚟撩你傾偈,有時搞到佢哋媽咪都唔好意思。」
Jackeline08年同拍拖13年嘅男友Patrick Lee低調結婚,但婚姻只維持咗幾年就結束。對於自己嘅感情狀況,Jackeline變得避忌,只係話自己有個拍拖6年嘅男友。不過翻查資料,Jackeline現任男友,就係91年參加無綫電視藝訓班出身嘅袁文傑,袁之後過咗亞視,最近返咗娘家拍劇。而自言同小朋友好有緣嘅Jackeline,就話結婚順其自然,對於生BB,佢出奇地耍手擰頭:「教人哋啲仔女,自己會enjoy呢種工作,不過如果自己生,就會好大壓力,唔好搞我。」
Hair by:DEEP YU@Beijing Hair Culture場地提供:煤氣烹飪中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04/199796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049

【未演懶肉】配音員教路 譚仔姐姐讀到墨丸喇!

1 : GS(14)@2017-04-17 07:21:01

琼姐學咗廣東話七年,而家仍然覺得廣東話嘅口形最難學好。



講起譚仔,第一時間諗起嘅,一定係帶鄉音嘅侍應姐姐。佢哋一句「勿演懶肉之膶米線實小辣」,的確為唔少香港人帶嚟歡樂,有啲人甚至唔聽唔安落!其實呢班姐姐咁比心機學廣東話,我哋好應該鼓勵佢哋。今次我哋就帶埋配音員,走入譚仔同姐姐嚟個笑談廣東話,睇吓究竟廣東話邊啲字最難發音,同埋有邊啲字係連香港人都會讀錯嘅呢?



記者:黃映嫚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竹字以「uk」做韻尾,但普通話就無呢種發音,所以最難學。

墨字喺懶音陷阱,讀嘅時候記得要擘大口。

十字喺合聲字,喺普通話亦比較少見。


檸茶相對容易發音,始終發音和口形都和普通話相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7/199920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86

內地5歲鋼琴神童玩轉NBC「逼瘋」繙譯姐姐

1 : GS(14)@2017-04-28 00:54:26

「有小鄧紫棋」之稱的香港9歲女童譚芷昀,都曾亮相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才藝表演節目Little Big Shots,今次則輪到中國5歲女童陳安可23日登陸這個舞台。陳安可從3歲半開始學琴,去年就因一段練琴影片爆紅網絡。安可活潑可愛,彈琴時的喜悅躍然指尖,她還會向台下的觀眾展現甜美的笑容,傳遞她的愉快音符。安可表演完畢後,主持人對她進行簡短採訪,但她人細鬼大,現場主持人和繙譯少女根本無法招架,場面幾度失控。主持人最後不禁慨歎:「她令繙譯員瘋狂。」「她就是個小孩子,沒人可以強迫她做任何事。」主持人並以普通話向安可說:「我愛你!」安可曾經上過湖南衞視節目《神奇的孩子》,她的「神奇」卻讓所有觀眾都意想不到。她被稱為「音律小精靈」,具有驚人的音樂天賦,練習不到2年就演奏出專業8級曲譜,還能隨時以「旋律」代替語言,在鋼琴鍵盤上暢快地彈奏自己情緒。
NBC/湖南衞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7/200034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544

【飲食籽】100位姐姐票選 最美味印尼蝦片

1 : GS(14)@2017-10-15 18:24:44

方法:100位印尼姐姐試食票選評分:根據蝦片的蝦味、香脆度、調味挑選最好吃的一款



【飲食籽:識飲惜食】相對越南菜、泰國菜和星馬菜,東南亞菜中,印尼菜的人氣一向較低。不過有一種食物,每當提起,人人都會想起印尼,那就是蝦片!印尼人叫「Krupuk Udang」,與沙爹一樣,都是印尼國食,幾乎家家戶戶都曉得自己做。六、七十年代,印尼蝦片開始外銷,登陸香港。由於香脆惹味,漸漸成為士多、超市貨架上常見的零嘴小吃。哪款好吃呢?由最愛蝦片的民族告訴你吧!星期日維園,印尼姐姐滿天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吃喝玩樂。「我們印尼人經常吃蝦片,很多食物如加多加多(印尼沙律)、雜錦飯,都會放幾塊蝦片,更香脆好吃嘛。」姐姐Hanik邊吃邊笑說。


100位印尼姐姐在板上畫剔,選出最好吃的蝦片。

印尼蝦片一般做法是將木薯粉混合蝦肉、調味香料如薑、辣椒、蒜頭等,搓勻成七、八吋的粗棒形,放入蒸籠蒸熟。攤凍後切片,曬乾後變成一片片堅硬的蝦片胚。最後油炸,體積膨脹兩三倍便大功告成。不過,各處鄉村做的又不太一樣,有的除了蝦,還會加入魚肉、米粉、黃豆等。蝦片好不好吃,主要看細節。材料攪勻搓好,要撫平蝦片上的氣泡,否則油炸時容易碎裂。切片曬乾後,最好發酵數小時,令蝦味融入蝦片每一角落。溫度要恰到好處,偏高溫或偏低溫,蝦片易有腥味,溫度約為攝氏25至28度。蝦肉要最少佔蝦片的30%以上,過少蝦肉或以人工味精代替,味道都會打折扣,只有香脆,沒有蝦味。打開包裝,優質蝦片應散發香濃的蝦味,色澤為淡蝦肉色。另外,新鮮蝦片上一般佈滿無數微孔,這是蝦油炸時膨脹的痕迹,儲存過久微孔會消失,易有油膉。


明輝蝦片40g$8.9 37票

用印尼進口的蝦片胚炸成,成份包括木薯粉、植物油、蝦、雞蛋、鹽及砂糖等,製作工場位於大陸。


峇峇東蝦片85g$16.9 22票

印尼公司出品,標榜傳統方法製成,以蝦肉、木薯粉、香料搓勻後,先蒸後天然生曬,最後油炸而成。


奧嘉萊蝦片30g$8 41票(win)

印尼食品公司製,七年前推出市場,以蝦、小麥粉、蒜及鹽製成,做法較創新,最大特色是蝦片中央「穿窿」,非一整塊。



綜合100個姐姐意見,奧嘉萊蝦片以41票勝出,普遍食評認為其蝦味最濃郁,調味夠香惹,乾爽香脆。



三款蝦片惠康各分店有售採訪:陳佳男攝影:謝致中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2/201795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14

【飲食籽】印尼姐姐撐有家鄉味 斑蘭雞飯受港人歡迎

1 : GS(14)@2018-01-28 18:49:17

老闆Alex和印尼華僑太太Susan經營的餐廳,以正宗地道印尼菜作招徠。

【飲食籽:識飲惜食】滿街都是泰越餐廳,但港人對印尼菜是陌生的。若要立刻數出幾款印尼菜式,恐怕答案都只得撈麵和炸蝦餅罷了。楊卓賢(Alex)和印尼華僑的太太Susan,在銅鑼灣維園附近經營餐廳,以正宗地道印尼菜作招徠。適逢周末,小店坐滿了印尼幫傭姐姐。也許是菜式對味,又或是見到朋友心情愉快,客人們將小菜一小塊一小塊的送進口。人在他方,呷一口家鄉味道,聽着親切的語言,一點一滴可解鄉愁。


小店面積不大,但微黃的燈光,嫩綠的斑蘭葉裝飾,倍添小島風情。店面的設計都由Alex一手包辦,至於餐廳的靈魂,他謙稱全由太太主理。沿着香氣走進廚房,只見桌上全是大大小小的香料,小店的所有出品大多由老闆娘Susan親手主理。「印尼沿海有那麼多小島,印尼菜其實有很多種,不全是乾身或炸的。但有些印尼餐廳或小賣店覺得,大多客人都是幫傭姐姐,所以用料不會太講究,一般湯底或醬汁甚麼的,都是買回來。」Susan在廚房一邊數着配料一邊說道。「但我在印尼的餐廳,一直都是沿用這些配方及用料,沒有理由來到香港自己經營就改變吧!」Susan是印尼華僑,在加里曼丹島長大,家族在印尼經營餐廳多年,言語中聽出對家鄉菜甚有堅持。


捧場客多為印尼幫傭姐姐,也許小店是有種熟悉的家鄉味,和一種家的感覺。

每款醬汁(小圖)店家堅持以古法石磨磨製,市面買少見少。


堅時用傳統石磨製作醬料

炸鍋旁端放着一座灰黑色的石磨,與旁邊整齊擺放着紅彤彤的辣椒和香料,形成強烈的對比。「印尼菜香料多,有很多在香港找不到,我每周都會從印尼空運到港。」她說罷將一堆辣椒灑在石磨上。「有幾個國家仍會沿用這種石磨,例如印尼和馬來西亞,不過很多餐廳已不用了。但我想保留這傳統的味道,因為口感會不同,不知為何總覺得磨出來總比較好吃,傳統傳下來的吧!」她笑了笑,說罷又將幾種配料倒入石磨搗爛。不難理解為何大多餐廳不用石磨製作醬汁,畢竟每道菜醬汁不同,見Susan搗爛一小份量辣醬都費了不少力氣,每天到底要搗多少遍?想必她也未必數得清吧。


斑蘭雞飯最受香港客歡迎,每客$68。

炸碎雞飯,每客$68。


雞肉嫩滑 斑蘭飯煮足兩個半鐘

印尼菜,耗費得最多的未必是香料,一定是心機。小店的斑蘭雞飯據說最受香港客歡迎,單單是飯,Susan說準備材料和煮的時間就需要兩個半小時:「做飯比較複雜,首先要剪開新鮮斑蘭葉並將其磨成汁,繼而將米用高溫炒香,再加椰汁和斑蘭汁煲飯再蒸,最後再加上調味才算完成。」斑蘭葉每星期皆由印尼運送到香港,為了不加入色素,店家特意採購了兩種斑蘭葉,一款用作調色,另一款用作烹煮。而雞則會在雞肚內放入高良薑、香茅及斑蘭葉,再用上湯浸二十多分鐘至熟透,以保持雞肉嫩滑。雖然工夫多,但每口飯吃得出店家的誠意。斑蘭葉的天然色素浸透米飯,米飯呈淡淡的青綠色,入口不僅有斑蘭香味還滲出椰汁的清新。採訪當日是星期六,店內此起彼落都是印尼語。Alex和Susan笑言新舖剛開張的時候,一到周末就最忙碌,凌晨一、二時回到家,休息一、兩小時,四時就要回小店準備開舖,為的就是一班捧場的印尼姐姐。「聽着她們說味道和家鄉的一樣,其實很有滿足感。」Susan看着店面說道,臉上的笑容和食客的笑容一致。也許小店貴乎不在菜式花款有多新奇,只是有種熟悉的家鄉味,和一種家的感覺。


大粒包細粒牛丸,每碗$55。

小店面積不大,但微黃的燈光,嫩綠的斑蘭葉裝飾,倍添小島風情。



班蘭葉印尼美食銅鑼灣商業大廈地下B2舖採訪:黃雯娟攝影:伍慶泉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3/202824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