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肥羊:不排除增持可能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5/wNMDAwMDIwNDcwNw.html

“目前还不知道,但不排除这个可能。”11月2日,小肥羊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李丽婵如是回应小肥羊会否增持内蒙古小肥羊肉业一事。

11月1日,内蒙古日信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旗下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12.556%的国有股权在产权市场公开转让,挂牌价为1363.07万元。

成立于2004年4月的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注册资本为3430.77万元,主要经营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00968.HK)为其绝对控股股东,持有87.444%股权。

对 于此次公开转让,作为原股东的小肥羊餐饮在同等条件下可行使优先受让权。目前,小肥羊旗下有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和巴彦淖尔市小肥羊肉业有限责任公司 两家肉业公司,分别负责经营和管理小肥羊位于锡林郭勒草原与河套平原的肉业生产基地。其中,巴彦淖尔市小肥羊肉业为小肥羊100%控股子公司。

李丽婵表示,肉业公司除了给小肥羊提供后勤保障与核心产品支持外,还负责生产销售“小肥羊”牌系列羊肉产品。

随 着国内连锁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小肥羊开始遇到发展瓶颈。在先后转让加拿大、日本的控股公司股权后,2009年底小肥羊正式退出海外直营业务。此外,在 2009年3月入股的百胜,其目前的持股比例已增至27.28%,直逼第一大股东Possible Way的29.98%,但其一直标榜的跨国连锁管理经验至今未在小肥羊有所体现。

“很多不错的管理经验和流程一旦到了中国就容易变味。”百胜餐饮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百胜在小肥羊只是参股,没有决策权,对于很多事情都难以掌控。小肥羊内部曾在百胜进入后推动过一个名为餐厅信息优化管理的RIF项目,但由于执行难度太大,最后不了了之。

而面对百胜欲控股小肥羊的传闻,小肥羊董事局主席张钢近日表示,百胜入股以来,只安排了3位非执行董事,对小肥羊的日常经营管理并没有干预。此外,张钢还强调未来小肥羊在调味品及羊肉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小肥羊还涉足酱料和火锅汤料领域,希望可以拓展收入来源,降低对主业依赖。

“透 过发展我们的食品及羊肉加工业务,我们的收入来源更为强化和多元化。”张钢表示,今年上半年小肥羊的食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了33.6%至115.7百万 元,占小肥羊整体收入的15.3%。增持内蒙古肉业被视为小肥羊扩展上游的首步,但这步并不易走。截至今年5月31日,内蒙古小肥羊肉业经审计的资产总额 为1.0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4443.12万元,净利润为-113.34万元。

截至目前,小肥羊在全球拥有直营店、加盟店共491家,今年上半年,小肥羊实现销售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30

中国燃气两高管被带走其一曾增持自家股票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30/2177046.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总部位于深圳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燃气(00384,HK)从本月20日起停牌,复牌的日期未知。当日,公司在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待刊发涉及股价的敏感资料。
24日,公司公告称,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执行董事刘明辉和公司的执行总裁黄勇,在12月17日,被两名自称为深圳市公安局的人士带走。值得注意的是,在公 告中公司用的是“自称为”的字眼。公司公关部门陈小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目前还不能确定带走两名高管的是否是深圳市公安局的人士,也没能联 系到两名被带走的高管。
记者试图就此联系深圳市公安局,但未得到回复。据媒体报道,一名接近深圳公安局高层的消息人士表示,带走中国燃气两名高管人员的消息在深圳公安局系统内没有公布,不排除事件是其他省市的公安机关负责。
据了解,就在被带走的前一天即12月16日,刘明辉刚增持100万股中国燃气的股份;但此前在10月份,即公布配股及上半年业绩前,刘明辉曾以每股4.15港元的价格卖出4000万股。
数据显示,在10月下旬以前,公司股价一直上升,而自10月公布配股消息后,股价一路下跌,自停牌前低至3.39港元。而11月29日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显示,归属上市公司纯利9300万港元,比去年同期大降78.5%。
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刘明辉此举或有套利嫌疑,但如果是因资本市场的操作涉嫌违规的话,不应当由内地警方出面,而应该是香港证监部门介入调查。
陈小姐表示,目前公司或者是子公司都没有被政府机构调查或者通知将被调查,也没有其他的管理层被查问,因此现在还不能确定事件是否与集团有关。
事件发生后,集团委任了新的执董以及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监察集团日常的业务及执行董事会的指示。
就在昨日,中银国际发布报告称,该行今年10月首次覆盖该股并给予持有评级以来,一直对该股持负面看法。“鉴于复牌后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及运营方面的担忧,该股仍将面临持续的抛售压力,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抄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1

三胞集團袁亞非:或增持南京新百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4/4NMDcxXzM0ODU4Nw.html

「我們不排除今後增持南京新百股份。」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向本報記者透露。

7月3日,南京新百(600682.SH)股東大會通過董事會改選方案,金鷹系王恆和李桂菊退出董事會,僅餘陳永剛一席;新任控股股東三胞集團則派出副董事長、副總裁楊懷珍和副總裁儀垂林進入,前者將取代王恆出任南京新百董事長。

據記者瞭解,袁亞非對於楊懷珍的評價是三胞集團的「內當家」。楊在擔任三胞集團副董事長和副總裁時,兼任三胞集團控股的宏圖高科(600122.SH)副董事長。

董事會改選被視為南京新百去金鷹化的第一步。

建樓宇化電子商務科技企業園區

實際上,南京新百現在亟須解決的是主樓1-8層內裝修、寫字樓租售和鹽城房地產項目等數個問題。

目前,南京新百已基本完成主樓外立面裝修,按照已披露計劃,此後將對1-8層的百貨營業樓面逐步裝修。

對此,楊懷珍告訴記者,內部裝修方案尚未確定,但應該很快(7月份)就會啟動;整體裝修時間大概6個月,爭取春節前完成。

而對於在主樓上加高的寫字樓,南京新百原計劃將主樓7萬平方米中的3萬平方米出售,剩餘部分出租;此前公司已和戴德梁行簽約,委託其代售3萬平方米和對外出租1.3萬平方米,並初步確定進度為今年末銷售和出租均完成95%左右。

據記者瞭解,目前南京新百主樓寫字樓的招租計劃仍在進行,現已出租1萬-2萬平方米,客戶包括愛普生 、宏碁、日本伊藤忠商社等全球500強企業;租金方面,今年完成出租的在4元/日·平方米以上。

據楊懷珍介紹,公司希望將新百大樓建成樓宇化的電子商務科技企業園區,「還只是初步想法,我們在和白下區政府溝通」。

除百貨主業外,南京新百下屬兩個房地產項目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目前,2010年取得項目立項的批覆文件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鹽城內港湖項目,已進入打樁階段。據楊懷珍介紹,預計明年5、6月實現1期3棟6萬平米住宅開盤銷售。

記者瞭解的信息顯示,南京新百在鹽城內港湖項目佔地約126.76畝,拿地成本僅1.67億元。

據萬聯證券分析師歐陽瑾娟此前統計,以該項目容積率為2和銷售均價為5000元計算(目前該項目周邊房價在4500-6500元),這一項目分兩期開發後有望實現銷售收入8.45億元,考慮開發成本和相關稅費,淨利潤約1.27億元。

不過,楊懷珍表示,鹽城項目合計100多畝主要用於住宅,將先後分為3期開發;此外還包括約6000平米開發做商業之用;但具體結算週期還不確定,預計在2013年前後。

至於南京河西約300畝的地產項目,楊懷珍透露,尚在辦理土地相關手續,作為商業或者住宅還沒有確定。

據萬聯證券測算,按照3億元拿地成本和拆遷補償費用,該項目折合成本約1500/平方米,而其周邊房價已達18000-20000元/平方米。

由 於南京新百2009年末曾和金鷹系下屬上市公司金鷹商貿(3308.HK)及東方商城簽約,由金鷹商貿管理東方商城日常經營,委託期限為2010年1月至 2012年末;如今上市公司易主,對於其全資控股的東方商城是否繼續委託金鷹商貿經營,楊懷珍表示尚未確定,「到年底時再和金鷹商量」。

三胞集團或將增持

目前南京新百前三大股東的持股接近,三胞集團持有17%,南京國資和金鷹系分別持股15.74%和12.98%。

對於可能進行的增持行為,楊懷珍表示,目前公司股價處於較為合理的位置。

華泰證券投行人士則表示,從之前金鷹系和三胞集團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來看,金鷹系持有的剩餘股份可能在此後某個時點拋售;而三胞集團則或許會謀求接手南京國資持有的15.74%的股權中的一部分。

可比照的是,2005年2月,通過二級市場舉牌成為南京中商(600280.SH)控股股東的雨潤集團,其實際控制人祝義才2009年6月以1.77億元收購南京國資持有的南京中商11.15%股份,後者僅保留5%股權。

如今,金鷹系退出後,放棄重新出任大股東的南京國資依然會選擇退出的道路,而僅僅受讓17%股份的三胞集團同樣需要提高控股比例鞏固對上市公司的控制,選擇受讓南京國資的股份則是最佳選擇。

除控股南京新百外,三胞集團以20.65%的持股控股另一家上市公司宏圖高科。

根據三胞集團的計劃,宏圖高科定位於專業化IT產品和消費類電子產品銷售平台,南京新百則是百貨類銷售平台,二者在客戶群、產品、集客力、品牌力等多方面將實現互補;最終通過協同效應,實現大百貨的概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3

大股東增持頻現 一舉兩得「護航」再融資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9/xMMzA5XzM2OTQxMg.html

近期大盤持續萎靡,而上市公司大股東出手增持自家股票的現象再度集中爆發。總體來看,增持原因無外乎認可當前估值水平,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但投資者若認真「考察」,會發現大多公司股東增持的背後,實際上藏著提振股價為定向增發保駕護航的「短期」目的。

昨 日午間,三維通信披露公告,基於對目前資本市場形勢的整體認識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控股股東李越倫及其一致行動人洪革分別於9月26日和27日 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以16.39元的均價增持61.3萬股,約佔三維通信總股份的0.2857%。至此,控股股東李越倫及其一致行動人洪革合計控制三維通 信7986.04萬股,約佔公司總股份的37.22%。

但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三維通信控股股東增持之舉實際上意在為順利實施定向增發「鋪路」。今年5月11日,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850萬股申請獲證監會核准,發行底價為15.5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42億元,全部投向無線網絡優化技術服務支撐系統項目。

值得玩味之處是,按照相關規定,證監會的核准批覆自核准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有效。這也意味著,時至今日,三維通信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來根據市場情況擇機實施定增事宜。儘管日前三維通信股價略高於定增底價,但在大盤不斷探底的情形下,其控股股東此舉亦算未雨綢繆,以防萬一。

事實上,在大盤「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近期諸多大股東增持案例中,意圖明顯在於提振股價、為定向增發保駕護航的並不在少數;諸如永泰能源、廈工股份等。

以 永泰能源為例,其控股股東永泰控股9月26日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以13.96元/股的均價增持了140.93萬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 0.248%。同時,永泰控股表示還將根據市場情況,在未來12個月內以自身名義或通過一致行動人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永泰能源股份,後續增持價格不高於 16元/股,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2%(含本次已增持股份)。

永泰能源大股東增持目的更為明顯。今年8月初,永泰能源新一輪定向增 發方案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有意思的是,永泰能源本次增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為15.08元/股,但公司出於對未來股價表 現有信心,將發行底價確定為15.50元/股。無奈「大市難違」,隨著大盤不斷下挫,永泰能源一路跌至永泰控股增持前一交易日(25日)的13.35元 /股。

當然,除了上述情況,還有諸如中國建築、中煤能源、寶鋼股份等上市公司,多數源於股價已創下一年多來的低點,身為央企的大股東則擇機進行了大手筆增持,結合二級市場來看,此類情況下出手增持則更多意味著對估值水平的認可。

此外,在本次大股東增資潮中,另一個值得投資者關注的現象是,不論大股東出手增持的真實目的為何,但基本上都同時披露了未來6個月或者12個月將繼續增持的計劃。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這意味著羸弱的市場中或許孕育著些許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4

史玉柱郭廣昌逆水行舟 大手筆增持民生銀行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3105.html

(綜合報導)據證券日報報導,在歐債危機陰霾的籠罩下,全球股市顯得普遍低迷。與各大行遭減持不同,民生銀行卻在減持聲中逆勢獲得增持。除史玉柱、 郭廣昌大手筆增持民生銀行外,根據聯交所資料顯示,德意志銀行於11月3日增持533萬股民生銀行股份或0.12%,每股作價6.364元,總值3392 萬元,最新持股量增至5.06%。

近日外媒傳出消息,高盛以每股4.88港元的價格出售17.52億股工商銀行H股,籌得資金11億美元。這意味著高盛入股工行後,第三次減持該行票。受此影響,工行H股隨後大幅下跌。

對此,工行行長楊凱生說,高盛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資產做出調整,工行對此表示理解和尊重。他還補充說,工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營能力不存在問題。 同時他引述高盛此前的評論說,工行的投資價值依然存在,減持並不意味著高盛對工行投資價值認可的改變。

對於高盛減持工行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認為,高盛是從審慎風險角度出發,指其無現金需要,但由於持股多年,要退出以鎖定獲利,且持倉以市值計,在賬面上會令其投資組合價值波動。還有分析人士稱,高盛本次減持工行H股主要是考慮到本身的虧損,用套現的資金補充資本金。

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高盛現在選擇拋售,仍然是因為國外機構不看好國內銀行,認為有潛在的風險。

此外,近日,市場傳言美國銀行考慮進一步減持建行部分股份以補充資本,並就此與建行接觸。不過,建行對此回應稱,未接到美國銀行相關通知,減持只是 「市場傳聞」。在今年8月30日拋售了131億股建行H股股份後,美國銀行目前仍持有124億股建行H股,持股比例約為5%。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李嘉誠旗下兩支基金LI KA SHING FOUNDATION LIMITED和LI KA SHING (OVERSEAS) FOUND退出了中行前十大流通股東,而在今年半年報中這兩支基金還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九大流通股東,持有99010.39萬H股和15297.91萬H 股。旗下另一支基金LI KA SHING(CANADA) FOUNDATION減持78588.71萬H股,減持後仍位列第三大流通股東,持有7億H股,總共算下來三季度李嘉誠至少減持了16.7億股。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隨著國際社會對金融機構監管指標的逐漸提高,外資銀行將採取出售資產、重組業務以及去槓桿等辦法增加資本。除了建設銀行以外,機構預計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部分中資銀行H股也面臨一定程度的拋售壓力。

根據聯交所資料顯示,德意志銀行於11月3日增持533萬股民生銀行H股份或0.12%,每股作價6﹒364元,總值3392萬元,最新持股量增至 5﹒06%?。此前,據聯交所股權資料,民生銀行於9月8日,獲德銀場內增持206.57萬股,每股平均價6.45元,涉1332萬元,持倉由4.99% 增持至5.04%。

更引起市場關注的是史玉柱和郭廣昌等民營資本對民生銀行的情有獨鍾。據聯交所股權資料,民生銀行非執行董事史玉柱,於9月28日及30日,再入市增 持民生銀行共5000萬股 H 股,每股平均5.205元及4.729元,涉資合計約2.41億元,持股比例由 6.22 % 升至 7.43%。

此前,據統計,從3月30日至6月22日的57個交易日裡,史玉柱旗下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33次增持民生銀行,耗資超過28億元,持股比例從 0.6%向3%逼近。從6月23日至7月14日的16個交易日中,史玉柱完成7次增持。7月14日,巨人集團旗下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對民生 銀行A股的第40次增持,其持有民生銀行流通A股比例已經達到3.38%,成為第六大股東。

資料顯示,在民生銀行發佈半年報後的第二天即8月18日到9月6日的14個交易日內,史玉柱14次增持民生銀行H股,合計持股達到9215萬股,佔 總股本的比例達到2.23%。 9月15日,據港交所披露的資料顯示,民生銀行非執行董事史玉柱申報,於9月7日及8日分別增持民行1000萬股H股,合共增持2000萬股;持倉量由 2.23%升至2.72%。

港交所數據顯示,史玉柱截至9月12日,A+H的合計持股超過93925萬股。而這一持股量已經超過了民生銀行半年報中第五大股東東方集團股份有限 公司的持股量(88897萬股)和第四大股東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持股量(90576.45萬股),由此,史玉柱已成為民生銀行事實上的第四大股東。

9月15日,據港交所披露的資料顯示,民生銀行非執行董事史玉柱申報,增持民行1200萬股H股;持好倉量由3.54%升至3.83%,這是他8月 18日以來第20次增持該股。9月16日至20日三度增持民行各1200萬股H股,合共增持3600萬股;持好倉量由3.83%升至4.7%。9月22至 27日之間,連續六度增持民行合共5072.95萬股H股;持倉量由4.99%升至6.18%。

除了史玉柱以外,另一位民營資本代表也對民生銀行顯示出好感。

香港證券交易所10月17日披露的資料顯示,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12日以每股5.345港元的價格增持民生銀行845萬股H股,總計投入資金4517萬港元,最新持股量增至5.08%。民營資本大手筆買進民生銀行,成了當前弱勢市場的一道風景。

更讓民生銀行處於聚光燈下的還是史玉柱和中國人壽的一段「小插曲」。

中國人壽有關負責人曾在8月24日表示有意增持民生銀行,史玉柱當日發微博炮轟中國人壽,博文稱「拜託中國人壽 (601628.SH,02628.HK),別虎視眈眈想控股民生銀行。中國唯一的民營重要銀行(總市值超過4.4萬億),不應倒退成為國有銀行。」雖然 這條微博隨後即被刪除,卻引來了高度關注。隨後的一天,民生銀行股價大漲6.47%,據測算,史玉柱賬面浮盈達2.3億元。一時間有關「史玉柱微博操縱股 價」的說法甚囂塵上,史玉柱其後也不斷發出微博對此作出澄清。10月26日上午消息,巨人網絡董事長兼CEO史玉柱封博數日之後,首度通過新浪微博自比竇 娥,就「炮轟中國人壽增持民生銀行」一事發表回應,否認曾借助內部消息在股市上「一句話賺2.3億」,並表示從未有過違規行為。

此事告一段落,但是從另一個意義上透露出民生銀行同時獲得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還有外資青睞的背後信息。

「定位清晰,與大行的差異化競爭,使得民生銀行能在中資行當中脫穎而出,獲得投資者的關注。」民族證券銀行分析師張景表示。

也有分析師表示,尤其在H股市場上,像民生銀行這種差異化經營,有自己特色的銀行,機構投資者更願意參與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4

太保高管傾巢出動增持自家股票 保險股暗藏業績密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26677.html
11月份,中國太保有6名高管密集增持公司A股,增持份額達到10.26萬股,涉及資金182萬元。

手拿高薪的金融業高管,逐漸加入到增持自家股票的陣列中。僅今年11月份,中國太保就有6名高管密集增持公司A股,增持份額達到10.26萬股,涉及資金182萬元。太保管理層團隊近乎傾巢出動。

在A股尚無反轉跡象,保險股走勢時強時弱的不明朗形勢下,中國太保高管集體增持自家股背後,究竟傳遞出了一個怎樣的信號?隨著近日多家投行的密集調研,保險股的投資價值重回機構視線。

一個月六高管密集增持

「公司沒有任何授意,高管增持純屬個人自發行為,並且嚴格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昨日傍晚,問及近期高管增持之舉時,中國太保相關人士如是回應記者。

之所以引起各方關注,乃太保高管增持行為之密集。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今年11月,共有顧越、孫培堅、高國富、徐敬惠、宋俊祥、霍聯宏等6名高管出現9次增持行為,價格區間為每股16.6元至18.63元之間。其中,僅副總裁顧越1人就出手增持4次,增持份額最多的是董事長高國富(3.2萬股)、總裁霍聯宏(2.86萬股)。

上述6人均為中國太保管理層核心人物。據記者粗略統計,6名高管9次增持份額合計10.26萬股,涉及資金182萬元。動用資金從高到低依次為:高國富55.7萬元、霍聯宏53.28萬元、顧越31.1萬元、徐敬惠21萬元、宋俊祥17.86萬元、孫培堅3.326萬元。

事實上,這並非太保高管首度集體增持。查閱過往資料後發現,自2009年5月21日開始,太保9名高管先後63次增持自家股票。本報統計發現,太保高管3年多以來的增持價格區間在每股16.6元至24.84元之間。

雖然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也出現過高管增持行為,但諸如中國太保這樣如此密集的認購之舉,實屬鮮見。如此行動一致的「高管自發行為」,引來各路資本的關注。

板塊低估引來投行調研

按照中國太保的說法,「這是公司高管對公司發展有信心,認為目前公司股價被低估。」而投行人士的解讀是,高管此時密集「抄底」,可能還傳遞了業績回暖的信號。

就在高管密集增持信號釋放後,由某大型券商牽頭、多家公、私募基金等買方機構組成的調研隊伍,於近日來到位於上海陸家嘴的中國太保大本營。

一位知情人士告知,中國太保在調研會議上透露,正試圖通過移動展業模式和產品升級來解決個險營銷渠道增長問題,進一步提高代理人產能,預計明年其個險新單同比增長10%;此外,權益倉位控制得當,持倉比例低於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但高於新華保險。

不可否認的是,保險板塊已經身處底部。不僅僅是中國太保,新華保險近日也迎來了另一家大型券商牽頭的實地調研。據知情人士透露,從調研反饋情況來看,新華保險個險產品轉型效果已顯,高價值的終身險和健康險佔比高達25%,銀保期交佔比高於主要競爭對手。

而限售股解禁問題,一直被市場視為可能引爆新華保險股價的「地雷」。據悉,新華保險約有9.4 億股A股將於12月15日解禁,其中,一半是寶鋼(4.7億股),一半是PE 機構和小股東。對此,新華保險在調研中表態:寶鋼、蘇黎世等短期沒有出售公司股價的安排。

就在對太保、新華的調研結束後,相關券商隨即發出推介保險股的研究報告。保險股近一週以來表現搶眼,成為領漲標竿。

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據本報瞭解,被視為保險股一大催化劑的「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於年底前出台的預期可能化為泡影。其餘幾項重大鼓勵性政策措施的具體落實,恐怕也要待明年才會見分曉,今年內難有實質效應產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80

沽出王朝酒業,增持惠理集團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4vc.html
今天沽出一半王朝酒業。本來一直對王朝更換管理層有寄望,隨著通天和中國食品(長城)相繼發盈警,尤其是長城表示去年下半年競爭更為顯著,令我對它有點失去了信心。我從不對股價止損但我願意對基本面止損,當兩大國產品牌都活得不好的時候,二線品牌更不容易突出重圍。認錯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不理性的堅持才是不負責任的投資。下面是長城、王朝和通天的盈利警告連接,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看吧。
http://www.chinafoodsltd.com/ir/index.html
http://www.dynasty-wines.com.ch/pdf/news/130204_pw.pdf
http://www.tontine-wines.com.hk/attachment/20130208184701001586955_tc.pdf

惠理集團一月份的管理資產金額增長率超過10%嚇了我一跳,從85億到94億元,考慮到惠理旗下的兩大基金一月份的平均增長率約為5%,意味著有五至六億美元的淨流入,這是一個很誇張的數字,我前幾天還在香港的經濟日報和東方日報看到惠理的全版廣告,看樣子資金還會有流入。把王朝的錢重新投到惠理上面,就這樣子吧!

今天招行AH同價了,先搬回四分之一回H股,然後每5%溢價換四分之一。身邊的朋友們看到今年A股指數一直漲還以為我今年A股賺不少,誰知道我A股的招行、上汽、神華、平安今年都是虧損的,看看AH股互換能否幫助挽回一些損失吧!

在熊市裡,我可以帶給大家精神上面的一些支持,因為我已經經歷了多次熊市,我知道熊市並不可怕。在牛市裡,大家只要抱緊股票就好了,往往越看不上眼的股票漲得越好,好的股票……唉,我不敢給予任何意見。好好的享受牛市吧!隨便說一句,不要小看養老金入市,香港自2001年推行強制性公積金開始(大部分人都有選擇投資港股),股市沒過幾年成交額就開始了爆發性的成長,有空想想這些資金會投些什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60

淡馬錫增持工行股份 再次接手高盛拋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049

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增持中國工商銀行股份,買入了週一高盛出售的部分工行股份,再次成為高盛拋售工行股的接手方。

週二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顯示,淡馬錫已經買入價值1.98億美元的工行股份,購入價格為每股5.5港幣,共計2.8億股。

此次購買工行股份之後,淡馬錫所持工行股份已經達到7.04%,此前為6.71%。

淡馬錫一直以來都頻繁購入中國銀行股,並且一直保持對中國的看漲態度,其對中國股票的投資已經佔其對中國大陸投資組合的20%,比例僅次於其持有的新加坡股票佔比。

回顧以往淡馬錫對中國銀行股的收購。2011年,美國銀行出售中國建設銀行股票,淡馬錫就是接手方,但2012年5月,淡馬錫出售建行股票和中國銀行股票,籌得了24.8億美元。

而在2012年4月高盛出售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時,淡馬錫也買入了價值23億美元的工行股份。

華爾街見聞此前也對高盛清倉工行股份做了詳細報導:

高盛啟動對中國工商銀行11億美元股份的拋售,這也意味著高盛將清倉對工行的全部持股。

據IFR引述該筆交易的條款清單,高盛拋售工行股份的價格定於每股5.47港幣至5.50港幣之間,以週一工行收盤價5.64港幣來計算,高盛的售價要低3%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80

匯金啟動第五輪四大行增持計劃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536

工、農、中、建四大行6月17日晚間分別發佈公告稱,匯金公司於6月13日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買入方式增持各行股票。四家銀行的公告同時表示,匯金公司擬在未來的6個月內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四大行股份。

根據公告,匯金公司分別購買中行股份18,465,869 股,購買建行股份24,490,425股,購買農行股份42,934,902股及工行股份123,980,407,454股。

在本次增持後,匯金公司佔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行總股份的比例分別達到35.46%、40.24%、67.74%、57.23%。

以6月13日該四隻股票的成交均價估算,匯金此次增持大約動用了3.6億元資金。這也是繼今年4月結束第四輪增持之後,匯金公司對旗下國有商業銀行的第五輪增持計劃。

招商證券官方網站6月18日發佈點評報告稱,匯金增持總在市場極為悲觀之時。近一個月以來,隨著對美聯儲退出QE預期不斷增強,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亞洲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出現大幅調整。一方面是套利資金快速外流,另一方面是市場對這些國家經濟風險暴露的擔憂加大,信心普遍不足。而從歷史上看,匯金增持銀行股之後市場都階段性見底。

圖表:中央匯金公司歷次增持及反饋。資料整理:若然 (李夏同/圖)

而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此次增持並不是簡單地「托市」行為,而是對整個銀行業的支持。他認為,現在對中國銀行業唱衰的聲音很強,海外唱衰中國主要的理由都與銀行有關。國家選擇此時增持,表達了對整個銀行業的「力挺」態度。

而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則表示,據招商證券統計,據過往四次增持統計,增持之後六個月內銀行股有約20%的正收益,每次增持都確實對市場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他同時表示,市場信心不會因為增持突然上漲,信心的恢復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

據中央匯金官方網站,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2003年12月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公司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國有商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中央匯金公司的重要股東職責由國務院行使。中央匯金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成員由國務院任命,對國務院負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06

蘇寧逼近千億市值真相:張近東弘毅解套 高管踩點增持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9/3031619.html
旱逢甘霖。必有蹊蹺?

蘇寧云商(002024.SZ)在近期宣佈擬開展銀行業務因素的影響下,9月24日收盤漲至近期高點13.21元,市值達975億元。此後兩日,其股價有所調整,26日收報於11.77元。而在6月25日,公司股價盤中曾低至4.56元,對應市值為336億元。這只中小板曾經的熊股,不足百日市值增長近三倍,迫近千億元。

如今蘇寧云商的股價,已基本恢復到去年7月完成定增時兩大認購方——張近東全資子公司南京潤東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潤東投資」)與北京弘毅貳零壹零股權投資中心(下稱「弘毅投資」)的認購價12.15元。彼時,市場對兩者願意堅持以高於市場價約30%的價格完成定增頗有疑問,經過一年多的曲折變化,股價上漲對於市場或許已具說服力。

對於張近東而言,由於股價不斷下滑導致不得不追加質押股票的尷尬也基本消失,他在股權質押上的壓力也明顯緩解。

近期這一波大漲中,記者亦發現,在擬開展銀行業務重磅消息發佈前不久,公司高管兩次增持顯得非常精準,增持股份至今浮盈4813萬元。

張近東曾被迫追加股權質押

「這一輪股價上漲前,蘇寧股價長期下行給張近東的壓力頗大。」9月26日,一位長期關注蘇寧云商的北京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讓時間回到2012年7月7日,蘇寧云商股票簡稱尚為「蘇寧電器」。

彼時,公司稱已完成2011年非公開發行,發行股份將於7月10日上市。有意思的是,其每股定增價12.15元相對該股當時8.5元的市場價高出近30%。

原本參與定增的還有新華人壽。但後者在30%的差價面前,最終未選擇參與。由此,蘇寧電器的發行數量由4.53億股降至3.87億股,募資也由計劃的55億元降至47億元。

彼時,針對外界疑問,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稱,投資蘇寧是基於價值,弘毅並不是要掙二級市場的錢,所以弘毅並不關心二級市場的表現。「今後蘇寧的股價會比12.15元高多了。」

為認購非公開發行股份,2012年6月上旬,張近東將其持有的63,050萬股股份進行質押,佔總股本的9.01%。張近東原本持股比例為 27.9%,認購完成後,張近東直接及間接持股的比例增至30.34%,弘毅投資則持有1.34%。按約定,參與發行認購的股份需鎖定36個月。

定增完成後,蘇寧電器繼續下行。弘毅是否不關心蘇寧電器二級市場的表現外界不得而知,但股價下行給張近東帶來了可見的壓力。2012年8月上旬,蘇寧電器跌至約6.5元。蘇寧公告稱,因近期股價波動,按前期與信託簽署的相關融資協議的規定,張近東追加質押44200萬股。

「追加質押股票要看雙方約定,一般是在股價跌了20%以後。」9月26日,一位北京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按前述兩個時點的股價,相差確實約20%。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表示,在每股6.5元時張近東進行了追加質押,2013年6月25日每股4.56元時,如果股價繼續下行,張近東可能還要追加質押。

實際上,彼時張近東可供質押的股份已然不多。據蘇寧云商2013年半年報,截至6月底,張近東的持股19.5億股,其中14.2億股均已質押。

但從6月25日的低點開始,蘇寧云商逐步上漲,9月24日到達收盤價最高點13.21元。

對於張近東與弘毅投資而言,股價的回暖或是對此前市場疑問的最好回應。9月22日-24日,在深圳「弘毅投資2013全球年會」上,張近東稱,「最近一年是蘇寧創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我們與弘毅共同經歷了資本市場的考驗」。

如今,張近東在股權質押上的壓力明顯緩解。據蘇寧云商2013年半年報,由於張近東部分股票質押已解除,截至報告披露的8月30日,張近東質押公司股份數僅為約7.6億股。

高管精準增持

8月23日是蘇寧云商這波股價上揚的一個關鍵節點。

當日,公司公告稱,其積極開展銀行業務的相關申報工作。目前公司已向相關部門遞交初步的設立意向方案,但由於民營銀行設立配套的法規制度需進一步明確,公司上報方案也需根據後續出台的相關細則優化和完善,銀行設立事項尚需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與審批。

「蘇寧云商近期大漲,跟宣佈積極開展銀行業務關係最大。」9月26日,兩位關注蘇寧云商的券商分析師均向記者表示。

前述私募人士則稱,雖然準備開展銀行業務一開始幾年很可能無法盈利,但在目前的市場情緒下,該因素具有明顯的刺激性。此外,蘇寧云商的轉型也是個足夠有想像力的故事。

8月23日,公司股價上漲6.11%。此後,繼續上行。「後面的上漲有些出乎意料,基本脫離基本面。我近期去路演,一個基金經理跟我說他主要是通過技術分析買入的蘇寧云商,我笑他太沒節操了。」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公司股價上行給力,但記者發現,在擬開展銀行業務重磅消息發佈前不到一個月內,公司高管兩次增持,其在股價上漲路上的埋伏顯得非常精準。

據公司公告,7月15日,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總裁金明、副總裁孟祥勝、副總裁任峻(合稱「管理層」) 基於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於7月15日合計增持5,451,847股,佔股份總額的0.074%,增持均價為5.29元,增持總金額為2,884.39萬元。

7月16日,增持繼續。公司管理層又合計增持2,032,100股,佔股份總額的0.028%,增持均價為5.47元,增持總金額為1,111.23萬元。

若以9月26日的收盤價11.77元計算,蘇寧云商管理層7月份兩次增持股份的浮盈已達4813萬元。

此前,公司管理層有過增持。2011年12月13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間,公司管理層與其他合計12名核心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票,彼時的增持均價為8.486元與8.438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7月中旬兩次增持的時間與8月23日相距不到1個月,蘇寧云商的高管是否提前獲知公司擬開展銀行業務的信息?

實際上,8月23日並非市場獲知這一信息的第一時間。8月21日,就有報導稱,蘇寧云商正向有關部門申請設立「蘇寧銀行」。蘇寧方面確認了此消息,並表示此舉是為響應國家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當日,蘇寧云商上漲8.43%。

「7月份的時候,蘇寧云商就與很多買方密集地一對一交流,交流公司的相關規劃。當然,準備開展銀行業務這一點可能並沒有涉及。」7月26日,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向記者證實了該分析師的說法。他認為,對於公司高管而言,擬開展銀行業務這樣重大問題的提出需要時間醞釀,他們很可能提前知道。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7月26日聯繫蘇寧云商,公司方面稱因流程限制,當日無法給相應的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