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交所:將允許境外投資者直接投資創業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45

深交所近日提及創業板改革時稱,將逐步讓境外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創業板。通過提高創業板市場的國際化水平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A股國際化進程在加快。過去3個月,超過1000億人民幣的海外資產通過滬股通機制“潛入”A股。隨著滬港通的平穩運行,深港通的推出也已提上日程。據港交所通知,自3月2日起,投資者將可以通過滬港通沽空在上海上市的股票。這將是海外投資者首次被允許通過一個明確的機制做空中國股市。

去年6月11日,MSCI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國際投資者認為,除非中國取消國外資本投資限制和資本管控,否則MSCI將A股納入指數的計劃不可行。今年6月,MSCI將再次決定是否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證監會曾表示,將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深化滬港通機制,推動深港通,推動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

深交所還表示,將推動尚未盈利互聯網及高科技企業上市政策盡早落地,研究豐富創業板市場內部層次、完善上市標準,推動新三板與創業板轉板試點。持續研究創業板市場化改革創新措施,推動證監會及相關部委加大對VIE架構、跨期股權激勵、對賭協議等的包容性。

對已經上市的創業板公司,深交所稱,將繼續推動、完善創業板再融資制度,放寬對募集資金用途等方面的審核口徑,降低審核門檻;研究推動創業板出臺更加市場化的股權激勵制度,降低對行權條件、授予比例、激勵對象等的限制,滿足創新型企業的激勵需求;構建創業板差異化的並購重組制度,簡化向無關聯第三方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審批程序,爭取在創業板試行小額快速換股並購制度。

從二級市場上看,2015年以來,在A股主板進入震蕩期的背景下,創業板繼續高歌猛進,連連刷新歷史新高,多次突破1900點。創業板今年來漲幅高達29.4%。

同時,從財報上看,創業板部分公司利潤也非常亮眼。據中國證券報,Wind數據顯示,除東方財富以超過30倍的凈利潤增幅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一馬當先”外,聯建光電、溫州宏豐和天舟文化這些創業板公司出現在A股凈利潤增幅前十強名單中,振芯科技、英唐智控、上海佳豪、寶德股份、朗科科技、旋極信息和鼎漢技術7家創業板公司現身前三十強名單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04

去年中國境外房地產投資超百億 保險資金是主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59

境外房地產

據《證券日報》,美國商業地產和投資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亞洲境外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3%,達400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境外房地產投資總額達101億美元,位列亞洲第二,僅低於新加坡。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國區主管、執行董事陳仲偉向《證券日報》表示:

中國跨境投資的持續增長主要受新的資金來源推動,其中保險資金表現尤為活躍。隨著相關政策規管的不斷放松,中國保險資金正積極尋求海外投資機會,並不斷增加房地產投資占其整體投資的比重。來自中國的保險資金將對未來幾年的全球房地產投資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保險公司去年海外收購不斷。去年6月20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主權財富基金卡塔爾控股以7.95億英鎊,收購了倫敦金絲雀碼頭10UpperBankStreet辦公樓,交易完成之後,中國人壽將持有該樓70%的股權。

同年10月份,安邦保險以19.5億美元從希爾頓酒店集團處將紐約公園大道上的華爾道夫酒店收入囊中。

11月份,陽光保險集團則以4.63億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悉尼的喜來登公園酒店。而今年2月7日,陽光保險集團以2.3億美元完成對曼哈頓六星級酒店Baccarat(水晶宮) 的收購。

保險資金如此活躍與相關政策松綁是分不開的。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俗稱“新國十條”,要求拓展保險服務功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推動保險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加大保險業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 

保險國十條

同時,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放松了中國公司投資海外的額度限制,中國企業目前可在國外投資最高10億美元,且實行備案制不需經過政府的批準,之前的限額為1億美元。

中國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官童愷對一財網表示,保險公司本身有巨大的境外投資需求。一方面,保險公司負債久期長,部分達到20年甚至30年,而另一方面,國內資產久期短、金融市場品種不夠豐富,因此,國內投資往往有期限錯配情況。

人民網,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截至2014年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是239.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65.81億元(按照當期匯率折算)。

周延禮稱,從投資的區域來看,主要以投資香港市場,以股票和債券為主,港幣資產占比較高,超過64%。從投資的品種來看,權益類資產是主要投資品種,比如在股票、股權和權益類的產品占比較高。另外,不動產的占比大約是20%左右,另外還有一些銀行存款和債券固定收益類的產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54

熱門城市酒店降價了 中國遊客境外酒店每晚平均995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6400.html

熱門城市酒店降價了 中國遊客境外酒店每晚平均995元

一財網 樂琰 2015-04-15 15:28:00

境外消費節節攀升,中國遊客也更願意提升在旅行方面的開支。中國遊客在境外酒店每晚的平均花費為人民幣995元,在亞洲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Hotels.com好訂網4月15日發布《酒店價格指數報告》顯示,2014年出境遊人次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較上年增長19.49%達到1.07億人次;境外消費節節攀升,中國遊客也更願意提升在旅行方面的開支。中國遊客在境外酒店每晚的平均花費為人民幣995元,在亞洲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亞洲目的地延續“高性價比”優勢

在本次報告所涉及的六個地區中,包括北美、加勒比、歐洲及中東等在內的四個地區指數上漲,太平洋地區則與2013年持平,而亞洲則是2014年唯一指數下跌的地區。由於亞洲最大的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加之地區內不同目的地的酒店數量不斷增加,房價呈現了下跌態勢。較2013年而言,亞洲地區2014年平均房價下跌了2%,而歷年的指數也顯示,該地區依舊是報告中最具性價比的目的地。

縱觀酒店平均房價榜單,排名前10的國家及地區中,除馬爾代夫以外,無其他亞洲國家上榜。而在榜單的另一頭,對於中國遊客而言,亞洲目的地占據了酒店平均房價表末尾的8個席位。本次報告中,共有25個國家及地區房價在2014年有所下滑,而其中超過一半均來自亞洲地區,包括中國、韓國、印度、尼泊爾以及菲律賓等14個國家。斯里蘭卡和3個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的跌幅更是超過了20%,成為亞洲地區最具性價比的目的地。

多個熱門城市酒店降價

受2014上半年政治局勢的影響,赴泰國的遊客大幅減少,酒店價格也相應回落。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遊客在泰國支付的平均酒店價格為每晚人民幣604元,同比下降22%,若結合各城市的酒店價格來看,更可見其高性價比。在房價下跌最多的城市排行中,泰國目的地占到了一半,清邁、蘇梅島、甲米則分別以31%、26%與25%的跌幅包攬了前三。其中,清邁更是以每晚439元的平均酒店價格凸顯了其超高的性價比,較2013年降低逾三成。

同時,盧布下跌推動中國遊客赴俄觀光購物。2014年,俄羅斯受盧布疲軟影響,每晚平均房價下挫13%至911元人民幣,成為了本次報告中跌幅最大的歐洲目的地,然而這對於中國遊客而言則是一個利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出行成本。據俄羅斯旅遊局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中國赴俄旅遊人數高達110萬人次,成為俄羅斯入境遊的最大客源國。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88

假課稅 稅制兩套標準 刻意隱匿政府也無從追蹤投資所得 港澳是境外 A股算境內

2015-06-01  TWM


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投資中國所得屬於境內,香港地區所得反列為境外,與當前政治現狀完全不同,當局也無落實查稅的能力。

如此流於形式的條文,應該及早修改。

撰文•周岐原

台灣人投資A股,利潤被視為「境內所得」,必須合併申報所得稅;但是買賣香港股票的資本利得視為「境外所得」,用最低稅負制課稅,如此荒謬弔詭的約束,從何而來?

﹁錢﹂進對岸 大陸所得規定形同虛設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指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簡稱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台灣人有對岸應稅所得來源時,應以境內所得申報課稅;而且,這項條例僅適用於台灣與中國,香港及澳門被視為境外。

換句話說,若有人買賣A股時,資本利得將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境內所得」,依照今年上路的新稅率級距,稅率最高達到四五%;至於炒港股的利潤,則被定義成 「境外所得」、適用最低稅負制課稅,但具有六七○萬元的免申報額度。這與當前台灣之於中、港的政治現狀,顯然是不合時宜。

回顧二○一三年四月,中國證監會已經批准境內居住的五十萬港澳台居民,可直接開戶投資A股,由此可見,應已有一批先行者入市;未來如果台灣與中國實施「台滬通」,在A股熱度大為提高下,勢必有更多投資人錢進對岸,這時候,就會遇到意想不到的課稅問題。

其實,投資股票應該無關政治,主管機關也不能過度脫離現實。更何況,有一弔詭現象是,雖然有法律規定,但是在實務執行上卻有困難。財政部就曾經宣示,政府 絕不會因為簽訂︽兩岸租稅協定︾,就與對岸交換資訊,進而向台商大幅查稅。這豈不表示,即使納稅人刻意隱匿投資A股的資本利得,政府也無從追蹤?那麼,條 例裡關於大陸地區所得的規定,就再次形同虛設了。

這又是一件有法律規定,卻又無法執行的「假面」,這種規定需要盡早修改。

投資A股與港股 稅率大不同A股最高45% 視為境內所得,併入綜所稅申報。

港股稅率20% 視為境外所得,以最低稅負制申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59

境外酒店並購大軍擴圍 金融機構接棒掘金藍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6816.html

境外酒店並購大軍擴圍 金融機構接棒掘金藍海

第一財經日報 張婧熠 2015-08-25 16:14:00

“產業資本的境外酒店並購,更多是為完善自身產業鏈和資源整合、實現資產配置等功能,外部資本參與的機會並不多。但無論是從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還是境外尤其是歐洲部分地區的資產價格走勢、國內境外遊消費空間的擴張來看,境外酒店並購的過程中蘊藏著巨大的投資價值。”

去年以來掀起的境外酒店並購熱潮,愈演愈烈。而在國內房地產企業、保險公司等產業資本先行扛起大旗後,並購大軍仍在繼續擴圍,金融元素與產業資本正加速融合。而這或許將推動並購進入新一階段的發展。

個體在其中的發展,更能從細節處展現變化趨勢。不久前,攜程旅行網、薈域資產管理公司和新加坡風和投資集團共同組建了攜領投資。後者已以基金管理人身份,在上海自貿區發起了首期境外酒店並購基金。平臺籌建和基金募集的整個推進速度,超出公司此前預期。

“產業資本的境外酒店並購,更多是為完善自身產業鏈和資源整合、實現資產配置等功能,外部資本參與的機會並不多。但無論是從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還是境外尤其是歐洲部分地區的資產價格走勢、國內境外遊消費空間的擴張來看,境外酒店並購的過程中蘊藏著巨大的投資價值。”攜領投資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揚同時強調稱,想要掘金則必須借助金融機構與產業資本的合力。

境外酒店並購持續升溫

境外酒店並購,在近兩年蔚然成風。2013年時,包括海航集團以及君瀾等多家酒店品牌,開始逐步試水海外酒店並購,涉及有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地資產。而至2014年,該領域並購再升溫,出海並購的隊伍不斷壯大,並購標的日趨多元化。不完全統計顯示,包括萬達、安邦保險、港中旅和鉑濤酒店集團等產業資本均大手筆自建、並購境外酒店資產。

市場觀點對此多歸結於國內高端酒店消費受抑制、連鎖酒店品牌趨近飽和、行業競爭充分等內生增長趨緩因素的綜合影響。但在陳揚看來,出海並購的更大動力,來自於人民幣跨境投資面臨的歷史性機遇的吸引,以及政策支撐和消費升級的推動。

“強勢人民幣政策到達拐點,資產價格比價關系正發生逆轉。”陳揚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稱,宏觀層面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近幾年美國經濟逐漸複蘇所帶來的影響。2014年美聯儲宣布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重啟美元加息周期,全球流動性有重新回流美國的趨勢,弱美元、強人民幣的格局到達拐點。

而另一方面,歐美為應付2008年危機實施的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其釋放出的流動性並未完全進入實體經濟,很大部分進入了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推高了股市及不動產等資產價格。“7年之後的今天再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已經站在高位。相比之下,歐美資產反而顯現出投資價值。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價格比價關系已經悄然發生了逆轉”,陳揚指出。

中觀層面的變化趨勢,則是境外酒店並購的另一重要背景。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出境遊人數超過了1億人次,且每年還在以18%的速度增長。但部分國家地區的國內出境遊市場仍未充分被開發。

以歐洲市場為例,陳揚介紹稱,由於簽證難等諸多問題限制,估算去年1億人次的出境遊中前往歐洲國家的只有350萬,占中國出境遊人次3%左右,遠遠低於全球赴歐旅遊人次52%的占比比例,“隨著歐洲簽證便利措施出臺、國內中產階層規模的壯大,預計歐洲遊接下來將進入爆發式增長。”

金融元素

面對龐大的增量市場,如何掘金並不是易事;挑戰與機遇並存,將在跨境並購中長期存在。這一過程中,利用資本手段將是一條捷徑。

陳揚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稱,以目前已經成功的機構跨境投資來看,一類是國壽、平安、安邦等實力雄厚的保險金融機構,所投標的大多以寫字樓、高端品牌酒店為主,但這些標的投後管理相對簡單,對投資人的產業經驗要求不高。而以錦江、複星為代表的另一支產業背景深厚的投資人隊伍,所投項目則大多是從產業整合出發的戰略投資,意在收購後會與收購企業在戰略和經營層面進行上下遊整合。

“這兩類投資一般的社會資金都很難直接參與,無法直接享受跨境投資的收益。”陳揚強調稱,金融與產業結合不夠,未形成協同效應;但境內投資收益率走低,導致機構投資人缺乏好的投資項目,資金配置壓力加大。

雖切入跨境並購已不占先機優勢,但陳揚對攜領投資的勝算並沒有過多擔憂。其強調,攜程的線上旅遊資源供給和線下拓展需求,加之資管等金融機構的資本運作實力,將會在海外酒店並購中辟出一道“蹊徑”。

陳揚還透露稱,目前發起的首期基金募資規模將達18億人民幣,將全部投向到優質歐洲酒店資產組合。與投資單一酒店相比,投資酒店資產組合可以分散風險,並且提高投資回報率,實現差異化競爭。

上述並購基金將采用類REITs的股權投資結構,百分之百收購標的酒店的股權。投資收益方面,投資人除每年獲得穩定的酒店經營收益分紅,還可以享受項目到期退出的超額收益。這種安排將使投資人的風險低於一般PE基金、高於一般的債券。在當前國內固定收益類投資項目匱乏的對比下,此類基於有穩定現金流資產的股權產品的吸引力將大幅提升。

但陳揚同時還強調,由於國內投資人對投資海外市場大多比較陌生,境外酒店並購中務必要做好投資管理和風險把控。

以攜領投資當前的基金運作為例,陳揚介紹稱,目前基金成立三個委員會,分別是由LP組成的戰略咨詢委員會,審核基金設立、退出、年度預算等重大事項;GP選聘行業專家組成投資決策委員會,負責盡職調查和投資決策;由外聘專家團隊組成的經營管理委員會,負責在投資後對酒店經營管理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此外,基金還啟用資金全托管機制,並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降低操作風險。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75

中美追贓提速 學者建議建立境外追贓資產分享機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368.html

中美追贓提速 學者建議建立境外追贓資產分享機制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09-28 21:53:00

中美明確,將采取切實措施推進雙方共同確定的重大腐敗案件的辦理;雙方同意加強在預防腐敗、查找腐敗犯罪資產、交換證據、打擊跨國賄賂、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禁毒和反恐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雙方歡迎最近通過包機遣返中國逃犯和非法移民,並將繼續開展這方面的合作。在更讓人頭疼的境外追贓領域,中美達成協議:將通過商談,互認和執行沒收判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無疑推動了中美追逃追贓領域的合作提速。

中美明確,將采取切實措施推進雙方共同確定的重大腐敗案件的辦理;雙方同意加強在預防腐敗、查找腐敗犯罪資產、交換證據、打擊跨國賄賂、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禁毒和反恐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雙方歡迎最近通過包機遣返中國逃犯和非法移民,並將繼續開展這方面的合作。

在更讓人頭疼的境外追贓領域,中美達成協議:將通過商談,互認和執行沒收判決。

長期關註反腐敗國際合作的研究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這一成果保持了審慎的樂觀態度。若雙方能在反腐追贓問題上達成合作共識,同時美國政府給予實質性的支持和配合,能夠為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追逃追贓工作能夠起到推動和示範作用,消除目前我國在海外追逃追贓遇到的癥結。

相互承認和執行沒收令制度有待建立

引渡、移民法遣返、異地追訴和勸返是目前中國境外追逃有四大途徑。

但是對於追贓,過去的慣常做法是借助財產所在國的法律,對贓款進行凍結、扣押、沒收,然後再移交回國內。但是由於各國之間司法制度銜接、追贓分享、罪名互認等問題,導致通過這一程序來完成追贓的時間較長、難度較大、司法成本巨大。

“通過互認、執行沒收判決,使得中美合作海外追贓增加了一種法律手段,海外追贓得以提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黃風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過去,海外追贓需要借助財產所在國的法律,這要求中國的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熟悉對應國家的相關法律,向其提供有力證據材料,推動對贓款進行凍結、扣押、沒收;而在中美這一共識下,我國可以在國內啟動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請求美方互認並執行沒收判決。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這一共識下,在美國的追贓工作時效性將更強、強制力更大。但是,未來中美雙方仍需要就執行的細節問題進一步商討,建立正式的合作機制,明確執行的流程等。

在莊德水看來,在追贓的問題上,錢可能會隱匿、變相或者轉移,如何對外逃贓款進行剝離、認定、評估是現實問題,這也成為阻撓追繳腐敗所得的障礙之一。因而,在追繳境外腐敗資產的問題上,中方應該倡導建立更加靈活的機制,比如雙方“各退一步”,在雙方合作的整體框架下,建立追繳海外腐敗資產的利益分享機制。

“在啟動腐敗所得資產沒收程序後,下一步就面臨腐敗所得的分享和返還機制,追繳腐敗所得資產的分享機制是國際通行做法,這也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所倡導的原則。不僅在追逃追贓領域適用,在其他領域比如經濟犯罪同樣適用。至於分享的比例則是由雙方各自商定,從而調動資產藏匿地(國)配合國際追贓的積極性。”莊德水表示。

在國際上,已有關於追逃追贓的成熟制度,即“相互承認和執行沒收令制度”。這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明確規定各成員國需要建立的一項國際追贓法律制度。

建立這一制度的作用在於,只要能夠證明相關資產是非法所得,一國司法機關就可以簽發沒收令,並請求其他國家協助執行。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明確規定,在適當的情況下,除非締約國另有決定,被請求締約國可以在依照本條規定返還或者處分沒收的財產之前,扣除為此進行偵查、起訴或者審判程序而發生的合理費用;締約國還可以特別考慮就所沒收財產的最後處分逐案訂立協定或者可以共同接受的安排。

但遺憾的是,我國至今仍未建立起“相互承認和執行沒收令制度”。黃風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我國司法部正在牽頭制定《刑事司法協助法》,其中就包括“相互承認和執行沒收令“制度。

國際司法合作通常遵循對等原則,由於我國目前並未建立“相互承認和執行沒收令制度”。若中方不能協助外國凍結、扣押被轉移到中國境內的財產並執行外國的沒收令,相關國家可能也不願意協助中方追逃追贓。

中美反腐小組成果:至少9人被捕、遣返或提起訴訟

在中國境外追逃的四大路徑中,引渡是國際刑事司法合作的重要形式。目前,中國已經與38個國家締結了雙邊引渡條約,並且加入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含有具體引渡條款的多邊公約。

但遺憾的是,目前中美之間尚未簽署雙邊引渡條約。因而,異地追訴成為追逃在美貪官的主要途徑之一。

異地追訴,是指由中國主管機關向逃犯躲藏地國家的司法機關提供該逃犯觸犯該外國法律的犯罪證據,由該外國司法機關依據本國法律對其實行緝捕和追訴。

莊德水表示,目前看,針對海外追逃追贓案件,通常是由出逃人員所在的省一級相關單位組織專案組,逐案分析、有針對性的提出追逃追贓的對策;在中央層面,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主要負責統一協調、處理外交事務等工作。

目前,中美之間反腐合作的重要溝通機制之一就是中美JLG反腐工作組。

根據中紀委官網介紹,這一組織的中方工作組由中紀委牽頭,最高檢、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人民銀行等單位共同參與,中紀委監察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擔任工作組中方主席;同時也是中美JLG中方三團長之一;而美方工作組由國務院和司法部共同牽頭,國土安全部、聯邦調查局、財政部、商務部、證券交易委員會、政府道德署等部門共同參與。

這一工作組的主要議題包括追贓個案合作、反腐敗經驗交流、多邊框架下的反腐敗合作等。今年10月下旬將在華舉辦第10次會議。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以來,這一工作組的成果有,至少有包括浙江省建設廳原副廳長楊秀珠在內的9人被捕、遣返或提起訴訟。

這一名單包括,2014年6月,浙江省建設廳原副廳長楊秀珠在美國紐約被捕;2014年7月,美方對中央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河南分公司周口直屬庫原主任喬建軍及其前妻趙世蘭提起刑事訴訟;2014年12月,遼寧省鳳城市委原書記王國強,從美國洛杉磯回國投案自首;2015年1月,中國銀行開平案主犯許超凡和許國俊被美國法院分別判處25年和22年監禁,許超凡之妻鄺婉芳、許國俊之妻余英怡分別被判處8年監禁;2015年3月,喬建軍前妻趙世蘭被捕;2015年9月18日,貪汙賄賂犯罪嫌疑人楊進軍和鄺婉芳在潛逃美國14年後被強制遣返回國,這是美國首次向中國遣返公開曝光的百名“紅色通緝令”人員;2015年9月24日,貪汙賄賂犯罪嫌疑人鄺婉芳被強制遣返回國。

中紀委在今年4月公布了 “天網”行動全球通緝的100名外逃人員,又稱“紅色通緝令名單”,這100位涉嫌犯罪、證據確鑿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和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中,約有40人現居住在美國(因有的外逃人員輾轉多地等原因,這一數字仍有變動)。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44

外匯局: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等值10萬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3528.html

外匯局: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等值10萬元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09-30 17:59:00

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

近期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向各發卡行致函,要求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政策,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9月3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這一政策的背景作出解釋,2003年起,外匯局出臺有關政策積極支持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內的銀行卡跨境使用。近期監測發現,部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存在頻繁、大額提現等異常情況,國外金融監管當局也有提醒。為防範洗錢風險、維護中國持卡人形象,日前外匯局向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聯)發文,要求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年度限額的,由中國銀聯將該卡列入關註名單,禁止其在境外繼續提取現鈔。

上述限額由中國銀聯通過技術手段控制,不增加發卡行和持卡人的成本。持有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等國際卡組織外幣卡的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提現時,也會受到日限額、年限額的管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的正常消費需求,可以通過刷銀聯卡的方式支付。經向中國銀聯了解,銀聯卡已可在境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在主要旅遊目的地,受理銀聯卡的商戶涵蓋遊客常去的商場、賓館、景點,及超市、餐飲等日常消費類商戶。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還表示,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支持正常的銀行卡跨境旅遊消費支付,便利國際交往,境外消費、境內購匯還款政策不變,但不鼓勵持卡人使用銀行卡跨境大額提現。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43

外匯局: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等值10萬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3528.html

外匯局: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等值10萬元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09-30 17:59:00

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

近期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向各發卡行致函,要求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政策,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9月3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這一政策的背景作出解釋,2003年起,外匯局出臺有關政策積極支持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內的銀行卡跨境使用。近期監測發現,部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存在頻繁、大額提現等異常情況,國外金融監管當局也有提醒。為防範洗錢風險、維護中國持卡人形象,日前外匯局向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聯)發文,要求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年度限額的,由中國銀聯將該卡列入關註名單,禁止其在境外繼續提取現鈔。

上述限額由中國銀聯通過技術手段控制,不增加發卡行和持卡人的成本。持有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等國際卡組織外幣卡的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提現時,也會受到日限額、年限額的管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的正常消費需求,可以通過刷銀聯卡的方式支付。經向中國銀聯了解,銀聯卡已可在境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在主要旅遊目的地,受理銀聯卡的商戶涵蓋遊客常去的商場、賓館、景點,及超市、餐飲等日常消費類商戶。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還表示,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支持正常的銀行卡跨境旅遊消費支付,便利國際交往,境外消費、境內購匯還款政策不變,但不鼓勵持卡人使用銀行卡跨境大額提現。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80

一億中國人的境外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402

 

當地時間2015年10月2日,韓國釜山港,大量等待辦理退稅和取貨的中國遊客擠滿碼頭,場面壯觀。 (CFP/圖)

剛過去的 2015年中秋國慶超級黃金周,數百萬中國遊客逃離國內景區的人山人海,撇開港澳和新馬泰,相聚在更遠的日韓、歐美。

年輕人是其中的主力軍,他們“一部手機遊天下”,不再瘋狂血拼奢侈品,而是更喜歡深度自由行。

此時,每年出境遊的中國人已經過億,消費超過1萬億元。境外遊的變化,背後是中國人消費的升級。全球旅遊業版圖,均在因之而變。

在剛過去的2015年中秋國慶“超長”黃金周,一家位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施華洛世奇旗艦店里,擠滿了中國遊客。因斯布魯克這座美麗的小城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谷之中,以往並不是中國遊客的熱門之選,現在,這家店里多了好幾個會說中文的亞洲導購。

“中國(旅遊)團一走,整個店就冷清了下來”,見證了這一幕的自助遊達人小蔥有點吃驚,她曾去過十四個國家,一百多個城市,她以為“小眾”一點的歐洲國家並不會有這麽多中國人。

而事實是,這個黃金周的任何時間打開微信朋友圈,總有人在世界各地接力“刷存在感”:他們在澳洲打獵,在日本享受有馬溫泉,在西雅圖吃三磅重的姜蔥龍蝦……

國家旅遊局直屬專業研究機構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15年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顯示,中國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旅遊客源地,2014年中國出境遊客規模第一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出境旅遊花費從2008年的409.87億美元逐年上升,至2014年快速增長至1648億美元,6年間翻了近4倍。

這6年間,飆升的不只是出境人數和錢包厚度,中國遊客的偏好也在發生變化——他們希望體驗更多而不只是購物,希望走得更遠,並且依靠自己的腳步。

理解中國人快速變化的品位和消費模式,則是各旅遊目的國和商家絞盡腦汁、以期獲利的關鍵。

“想不想去一個國家,要看他性不性感”

越來越多看著美劇長大,自信地操著流利英語的中國遊客,選擇走向更遠的世界。

85後、在廣州從事媒體工作的陳蕓,有過多次境外遊的經歷。對於她來說,歐美國家的吸引力要遠大於東南亞。

2014年,她遊過一次柬埔寨,但不能適應當地的文化。比如飲食,不管餐館看起來多麽溫馨,點上來的餐點永遠有一股濃重的香茅味;有一次她點了當地熏魚,一刀切下去,魚體內如鋼釘般粗細的腸子暴露出來;還有一次,她點的是蛋糕,但送上來的卻是兩個食指一般長的蛋卷,她終於忍不住向服務員翻了白眼。

“想不想去一個國家,要看他性不性感。”陳蕓追求的格調,在英國和澳大利亞找到了。

她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了很多她在倫敦、墨爾本等地的浪漫見聞。比如在澳洲沖浪者的天堂黃金海岸,她住進男女混宿的青年旅店,睡在她上鋪的是一個來自德國的撲克手,“我爬上去,坐在他的床邊,我們聊了一個通宵,差點相愛。”

第二天早上,德國撲克手早早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只穿著藍色內褲的熟睡的金發女郎。“毫無違和感,你和這個國家自然融為一體。”她說。

越來越多像陳蕓這樣看著美劇長大,說著流利英語且自信的中國遊客,選擇與更遠的世界親密接觸。

在2015年中秋和十一相近的“史上最長假期”中,這一趨勢愈發明顯。

國家旅遊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0月1-6日,全國125個直報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761.3萬人次,顯著少於去年的3169萬人次,主要原因為“中秋與國慶拼假為出境遊創造條件,對國內景區分流影響較大”。

與此同時,據“全國旅遊團隊服務管理系統”數據,國慶前四天出境遊市場同比增長36.6%(香港除外)。

專做亞洲市場的春秋航空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武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春秋航空一天能飛250個架次左右,40%都是境外航線,上座率90%以上,1/3以上的旅客都是出境客。

“現在每家航空公司都在大力發展國際航線,因為出去的遊客多。原來中國飛美國和日本,國外航空公司比中國航空公司飛得多,現在已經顛倒過來。”張武安說。

而在出境遊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最明顯的是,長線境外遊、自由行呈爆發式增長。

據旅行社電子商務提供商金棕櫚發布的跟團旅遊數據,今年以日本、美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為目的地的遊客分別增長了72.3%、117.2%、85.1%、37.4%和37.2%;而傳統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則減少了19%和4.3%。

在線旅遊網站攜程發布的《2015十一黃金周出境旅遊報告》顯示,綜合其跟團遊、自由行、郵輪數據,今年黃金周十大出境遊國家(地區)為日、韓、泰、港澳、臺灣、美國、新加坡、印尼、馬爾代夫和意大利。其中,日本首超韓泰,美國則成為黃金周最受歡迎的單一目的地長線產品。

窮遊網的數據顯示,黃金周目的地熱度排名中日本居第一,熱度高達94.7;整個歐洲遊繼續升溫,意大利以熱度79.3沖到了歐洲國家第一位。廣東最大的旅行社之一廣之旅的數據也顯示,今年黃金周歐洲遊線路收客漲幅最為迅猛,較去年上漲20%。

“中國人的口味三五年一變。最早是東南亞,後來是港澳比較紅火,現在日韓比較紅火。”張武安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道,今年泰國政局不穩,香港反水客,菲律賓、越南由於南海之爭,航線取消較多,很多原先去東南亞和港澳的遊客今年都轉向了日韓。

“現在包機和正常航班都滿滿的,整個銀座都是咱們中國遊客,排隊是必需的。過安檢要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廣東國旅日本領隊黃建華5年前開始帶日本團,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2014年春節開始,日本受到中國遊客的追捧,並火爆至今。

從購物到體驗,從跟隨到自主

中國境外遊支出優先順序發生了轉變,較富裕的遊客日益把“體驗”置於購物之上,年輕人則選擇自助遊。

與出行目的地的變化相應,中國遊客的出行目的和方式也在升級。

中國遊客在海外“吃盒飯血拼奢侈品”的名聲,正在發生改變。

2015年4月,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機構《中國投資參考》(China Confidential)發布的一份中國出境旅遊年度報告發現,2015年中國出境遊客人均支出同比下降了6.2%,此前2013年至2014年人均支出已經下降了9.4%,主要是由購物支出同比下降8%導致的。

報告認為,中國境外遊支出優先順序發生了轉變。比如較富裕的遊客日益把“體驗”置於購物之上。“體驗”包括娛樂和當地短途遊等,後者支出同比增長78.6%。

更加註重“體驗”的,無疑是選擇自助遊的中國遊客。自助遊歐洲的,從南方周末記者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觀察來看,九成以上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情侶為主。在他們當中,來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尤其多。

芒果網《2015年中秋國慶長假出遊趨勢報告》顯示,年齡在25-40歲之間的上班族成為中秋國慶旅遊市場的絕對主力,“80後、90後的成長環境使得他們更傾向於追求個性化生活”。

年輕人更青睞“自由行”的旅遊方式。所謂“自由行”是相對傳統團體旅遊的一種新興旅遊方式,由旅行社安排住宿和客運,但沒有導遊隨行,其旅遊日程、線路等由旅客自己選定。

螞蜂窩旅行網的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出境自由行人數突破320萬,同比增幅23%,市場規模達260億人民幣。

2000年移民西班牙的中國人魏士傑,現在是一名巴塞羅那全職地接導遊,大多數時間獨立接待自由行客人。

2012年以來,大量中國遊客的突然湧入,讓他過上了當地中產階級的生活。實際上,他一年只需要在中國的黃金周和春節忙活幾個月。

他接待過的自由行客人中,兩類人最為常見:一種是“窮遊”的年輕人,“花一兩萬能在西班牙玩10天”;還有一種是中國的富人,“世界各地都去過了,實在沒地方去了發現了西班牙”。

“他們會自己制定線路,我只需要提供建議以及用奔馳、沃爾沃等安全系數較高的車輛將他們送到目的地就行了。”魏士傑說。

螞蜂窩聯合創始人、CEO陳罡認為,綜合價格、時間、精力、旅遊消費體驗等多個因素考慮,通過自由行,人們在跟團遊的種種限制與自助遊的勞神費力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

螞蜂窩數據研究中心認為,中國的旅遊目前正在經歷三種變化:一是“從近到遠”;二是“從淺入深”,從走馬觀花到深度旅行,停留時間越來越長;三是“從跟隨到自主”,即從跟團遊到自由行的人群持續增長。

更理性的消費

除了購物,越來越多年輕的自助遊中國人,把更多時間花在了美術館和博物館里。

在佛羅倫薩的奢侈品打折店集聚區The Mall,有Coach、Prada、Gucci等數十家著名品牌的店。從佛羅倫薩市區坐50分鐘的大巴,才能到達位於郊外山間的The Mall。

上大巴以後,會讓人忘記自己置身於歐洲——周圍乘客全講中國話。早上商店還沒開門,人們就開始在Prada門前排起了隊,三四個小時後又在收銀臺前排起長隊。

在羅馬和佛羅倫薩的奢侈品店,當中國客人走進門習慣性說“hello”時,會猝然聽到一聲“你好”,這里中文導購是“標配”。

阮虎(化名)是生活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30年的浙江人,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年來,西班牙人已經把中國人看成了“財神爺”,在西班牙深陷經濟危機的當下,中國遊客橫掃奢侈品店,是他們刺激經濟的意外之喜。

“這對雙方都有好處。”他說,這里的商品比國內“越上檔次就越劃算”,可以打折到三至五折,加折上折,再加12%左右的退稅,“中國遊客買幾個包,機票錢就賺出來了”。

但相對前幾年,中國遊客現在比較理性。“一般不會盲目地瘋狂購物,現在是需要什麽買什麽,買得最多的是化妝品。”廣東國旅韓國領隊梁彩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日本,奢侈品非中國遊客的首選。

2015年國慶超級黃金周,40萬名中國遊客在日本花了約53億人民幣。黃建華認為,日本大熱的主要原因是日元持續貶值,以前800元人民幣換1萬日元,現在550元就可以換1萬日元,“相當於去日本購物打了七折。”

中國遊客在日本愛買化妝品、電器、馬桶蓋、剃須刀、美容儀等生活用品。“不買老款,電吹風要水離子的,電飯煲買最新IH電磁加熱型的,米粒均勻受熱,馬桶蓋要冬天可以加溫的。”黃建華說。

目前中國人在日本的采購偏好又前進了一步——主要買藥和保健品。日本電通公司近日的調查顯示,醫藥用品是中國遊客的最愛,其次才是化妝品和馬桶蓋。

“日本人非常註意養生,上了年紀的男人大肚腩的很少,保健品的提純度非常高,中國人有錢了,也註意到健康問題了。LV包包那些已經沒什麽人買了。”黃建華說。

除了購物,越來越多年輕的自助遊中國人,把更多時間花在了美術館和博物館里,了解各國的歷史和文化。

佛羅倫薩的烏菲齊美術館,是歐洲最棒的美術館之一,里面館藏了波提切利、米開朗基羅、魯本斯、卡拉瓦喬等數位大師級畫家的作品。

中國國慶期間,每天這個美術館門外都排著長龍。進門之後左手邊,是講解器租用點,有英文、日文、西班牙文等五六種語言,但是,不包括中文。但到這里的中國遊客依然排著長隊,大半是年輕情侶。

在展廳里,可以看到歐洲的導遊團、白人散客們戴著講解器和耳機,只有中國遊客在照著書,念給身邊的朋友聽。

“一部手機遊天下”

靠一部智能手機,人們基本可以解決在海外的“食”“住”和“行”。

“年輕人比較喜歡直接在互聯網上聯系我。”西班牙導遊魏士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主要通過微博等手段讓客人在中國就發現自己。

如今靠一部智能手機,人們基本可以解決在海外的“食”“住”和“行”,移動互聯網,正把地球真正變成“地球村”。

攜程的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長假通過手機端預訂其旅遊產品的遊客比例暴增4倍,訂單占比超過50%。螞蟻短租數據也顯示,在選擇和預訂旅遊產品的方式上,52%的客人青睞使用旅遊App。

年青一代的出境遊愛好者在海外最常用到的手機App是什麽?很多人會回答——大眾點評和谷歌地圖(Google Map)。

十一期間,南方周末記者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打開大眾點評,定位之後竟有排名和打分。循著高分餐館找去,不出意料里面絕大多數都是中國人。而這些店的老板基本上也都是華人。

例如在羅馬梵蒂岡城附近一家打分超高的餐館,老板娘是臺灣人,廚師和老板是意大利人。不到20張桌子的小店里,十之七八的顧客是中國人——原來大家都是從大眾點評找來。離開時,老板娘仍不忘叮囑:記得去打分哈!

《2015國慶黃金周旅遊人氣盤點報告》顯示,今年黃金周期間,通過移動端預訂的出境遊遊客的單日人均花費約為1068元(不含購物等花費),同比去年提升了約12.72%,來自移動端的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100%。

事實上,用“一部手機走天下”來形容如今的境外遊,對很多人來說並不為過。

出國之前,他們在手機上用去哪兒或攜程辦簽證、買機票;用Agoda或Booking訂酒店;用螞蜂窩、窮遊、途牛等買景點門票,以免排隊之苦。

大部分的支付,發生在出國前。

出國後,窮遊等“自助遊神器”會有景點排名和評論。而谷歌地圖則解決了語言不通、問路難的難題。

“谷歌地圖在手,沒有去不了的地方。”今年在歐洲自助遊了十來個國家的重慶姑娘方茜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很多國家,谷歌地圖甚至可以提供實時公交車時刻表。如果不想乘坐公交,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頗為耳熟的App——Uber(優步)即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16

畢馬威:中國境內投資創十年新低 境外投資興致仍強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5099.html

畢馬威:中國境內投資創十年新低 境外投資興致仍強勁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10-30 15:50:00

10月30日,畢馬威發布最新分析報告指出,由於各種不確定因素和國內經濟放緩,2015年上半年,中國吸引來自發達市場的境內收購跌至十年來新低,但境外投資於發達市場則仍處於十年來的高位。

報告稱,2015年上半年,發達市場在中國的收購與六個月前相比下跌了27%,僅70宗,創十年來新低,不過,中國對發達市場的投資達53宗,仍保持在十年高位。從全球看,同期發達市場在新興市場的收購下跌了19%,共516宗,也是十年低位。

據了解,該分析報告包括買方取得海外公司至少5%股權的交易數據。報告跟蹤15個發達經濟體與13個新興經濟體之間的交易,其中不包括由政府、私募股權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支持的交易。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張浩柏(Rupert Chamberlain)指出:“由於目前資本市場的調整令資本退出產生不確定性,貨幣價格走勢不明朗亦使外國投資者對實際回報產生疑慮,投資者對中國的並購興趣有所減緩。這些因素不僅影響到中國,也影響到東盟等其他新興市場。”

盡管在新興市場的並購投資從長遠看前景仍趨樂觀但短期的形勢卻難以確定。

發達市場對金磚四國中的俄國和印度的收購分別下跌了62%和30%。巴西卻逆勢上揚,境內收購錄得10%的增長。報告還顯示,新興市場之間的並購較2014年下半年下跌了25%至112宗,是十年低位。其他新興市場在亞洲的交易數額暴跌,具體來看:東盟下跌33%,僅8宗,中國下跌50%創十年低位,僅12宗。中國在其他新興市場的收購下跌四分之一,共9宗。

不過,新興市場投資於發達市場的興致依然十足。2015年上半年,新興市場對發達市場的並購與六個月前相比輕微下跌了11%,達232宗,其中中國錄得境外並購51宗,仍處於十年高位。

另外,報告指出,共有五個發達市場錄得更多來自新興市場收購,香港是其中之一,由18宗上升至26宗,是2010以來六個月交易量的高位。英國增長最強勁,達63%,共31宗。

張浩柏稱,中國國內並購市場的影響和規模經常被人們所忽視。然而隨著國內更有實力的商家,特別是本地私募股權開始更為積極地參與市場改革,這對境內並購的影響可能將越來越大。

編輯:薛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