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智取大市:啤殼界的生還者

1 : GS(14)@2017-07-06 23:43:53

騰訊(700)絕地反擊,港股跟住倒升,短期內大市氣氛會跟隨騰訊起落。如果騰訊chok住升、匯控(005)穩升,恒指頂得住,就可保持樂觀,炒風唔會停。細價股「粉塵大爆炸」後,連啤殼活動都暫停,幾隻細價新股上市取消。要啤出嚟嘅殼,演變成有盈利、有增長、有派息嘅公司,真係少之又少。唐宮中國(1181)喺2011年4月上市勁多人抽,可謂啤殼界嘅始祖,上市初期靠Pepper Lunch特許經營呢個靠唔住嘅賣點作招徠,去到6年後嘅今日,靠嘅係自己品牌餐廳,總算搵到增長方程式。舊年唐宮嘅餐廳數目由55家減至48家,其中Pepper Lunch摺埋7間,至於做得唔錯嘅唐宮小聚,由2間增加到5間,其中兩間喺香港。有去過香港嘅唐宮小聚或許知,呢間嘢生意唔錯,從裝修格調同菜式睇得出絕非Hea做,擴充中嘅唐宮小聚品牌做得出色,會帶動唐宮繼續增長。雖然減少餐廳數目,但舊年收入升23.9%,純利勁升107%,至1.01億人仔,市盈率12.8倍;全年派息27仙,唔計特別息,都派21仙,相當於股息率6厘,連續兩年派息比率約八成。唐宮早兩日發盈喜,話今年上半年純利將大幅上升,原因係半年收入增長、業務整合加上受惠增值稅改革。去到今年,市盈率降至單位數,兼係高息股,係少見由啤殼變成嘅勵志故事。晉佳
http://fb.com/advanceguy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6/20080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50

周顯﹕收緊上市門檻 無助杜絕啤殼

1 : GS(14)@2017-08-03 07:57:01

【明報專訊】近來港股簡直升到癲,完全不知為何而升,也不知升到哪個地步。有一個朋友,其評論最是無point,也最是精警﹕「哦!係因為2015年時升得一陣就遇上股災,家陣咪升番兩年前沒升過的那part囉!」

這一段簡直是講咗好似沒講過,不過好多人都話股市是人為的,咁就任開都得啦!

話說新聞看到,大班怒斥《100毛》上市是啤殼,我的看法是,反對啤殼是不科學的。現時的情况是,相對於三億幾銀一隻殼價,上市的門檻實在太低,賺幾十年錢都不夠上市賣殼,市場力量大於一切,你又怎能阻止到呢?

交易所可以提高上市門檻,但這只會令到上市公司的數目更加少,殼價會升得更加勁,揚湯止沸,後果更是嚴重。事實上,今時今日,香港的經營困難,要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也不多,如果要再收緊,就只有更少香港公司能夠上市。

公司delist 散戶一樣血本無歸

如果要收緊香港公司上市,那麼,外國公司就來了。監管當局要監管香港公司還比較容易,監管外國公司就困難10倍。况且,絕大部分國家的公司,比香港的更加老千,如果收緊上市要求,那麼,後果就是更多外國老千公司來香港啤殼之後,再賣殼給香港人。

如果要禁止上市後賣殼,對不起,我也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經營生意的殘酷事實,就是一家公司能夠持續經營多年而不轉盈為虧,是很困難的。像米蘭站(1150)這種公司,有幾年突飛猛進,夠數上市,但因市場有限,拓展太快,賺了一輪大錢之後,陷入虧蝕,這是經營生意的常態,而不是異態。如果當局不准賣殼,又不准轉營別的生意,那麼,大部分的小型上市公司,便要delist收場,散戶一樣血本無歸。像美國市場,便很喜歡玩delist這一招。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49&issue=201708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31

周顯:上市費太高 「啤殼」迫不得已

1 : GS(14)@2017-08-29 01:44:16

【明報專訊】現時的上市政策,本身就有邏輯不通的地方,例如上市費用要四五千萬元,還要交足稅,不能瞞稅,但一家創業板公司的集資額也只有幾千萬元,主板公司的集資額也往往不到1億元,那除了啤殼上市之外,上市根本就沒有利益可言。所以,我也可以說,現今制度下,所有上市的細價股都是啤殼,要不就是賊。就是最正規的公司,完全符合規格,上市後也必然要賣殼,因為千規律,萬規律,經濟規律是錯不了的。事實上,「翠如BB股」聯旺(8217)根本就是一家正常到不能更正常的公司,給它上市絕對沒問題,問題只是在於殼價太過吸引,它不能不賣殼給別人罷了。

細價股靠莊家炒賣生存

要想禁絕,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根本不鼓勵細價股上市。現時當局的方法就是把賣殼程序困難化,把殼造到不值錢。不過,我又告訴大家另一個事實,就是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細價股投資者,因為細價股沒有流動性(liquidity),若不是靠莊家炒賣,根本不可能在市場生存,甚至連幾百億市值的二三線股,如果不是靠莊家活動,想買賣超過100萬元,也不容易。如果要正本清源,根本的問題就是在於上市費用太高,當局的收費太貴,有關的條例太多不明確的地方,大家只要看一看,證監會和交易所的辦公地方的租金和員工薪水,就可知端倪。至於上市,由於不是採用披露為本,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也令到上市費用大為增加,甚至令到很多公司申請多年,也無法上市。

總之,上市費用高,就有啤殼,上市費用低,啤殼就會減少,解決問題應用經濟手法,不是用法律手法。國民政府後期,米價飛漲,蔣經國抓住商人拿去槍斃,也解決不了投機問題,但只要大米供應正常,米價就自然會下調至正常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79&issue=201708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54

香港就是啤殼的世界 周顯

1 : GS(14)@2017-10-07 22:56:03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1091
撰寫本文時,正值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五晚上,不久前金多寶開獎,派彩八千多萬元,由兩個半注獲得,每人分到四千三百萬元。這筆錢說少不少,說多也不算多,同日傳媒報道,一個馬鞍山新盤「豪宅」,售價是四千四百萬元,半份金多寶也買不起,但居然廁所滲水。之前一日我也看了某位上市公司主席在清水灣的「豪宅」,兩千六百五十呎,幾百呎花園,開價是五千三百萬元……由此可以見得,金多寶真的不算很多錢。

地產發展比販毒更好賺,這當然是香港獨有的怪現象。撇開這怪點不談,中金多寶,的確是升斗市民的唯一及最大的共同願望……至於第二願望,則是小小地中一個六合彩頭獎,都夠買一間太古城嘅,如果是一注獨中的話。

小市民希望中六合彩,至於老闆階級,經營生意多年,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啤殼上市:如果啤的是創業板,好比中六合彩,如果上主板,就是中金多寶了。

是的,啤殼上市,幾乎是所有中小企的共同願望,畢竟,做生意,有甚麼可能可以賺到幾個億呢?至於賺幾十億、甚至幾百億,那必須要做地產發展才可以。但就是啤殼上市賺了幾個億,在今天的社會,錯過了上世紀的大浪,2003年後的小浪,現在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事了。

換言之,縱是啤殼上市,也不過是像平民百姓般,是想賺夠一筆,退休的那一種,要想發大達,賺大錢,還是不可能的事。那些認為啤殼上市是想發大財、做大世界的小市民,未免是高估了中小企老闆的卑微願望。

話說當局認為啤殼上市並非正路,因此有心趕絕,這當然也是趕絕了不少中小企老闆的鬥志,一旦實行,究竟會不會也消減了人們創業之心,先不在講,我更有興趣的,毋寧是「啤」作為種事業。

港珠澳大橋快將通行,它要求香港公司投資國內,才能申請。事實上,幾乎是所有的中港牌,包括了西部、皇崗、文錦渡、沙頭角在內,都要投資廣東省,才能申請牌照。因此,不少公司應運而生,就只是為了啤殼,申請中港牌。

其實講到啤公司,豈止以上?申請財務公司,即是放債人牌照,也需要專業知識,預先啤定了財務公司,只要你想開,便可以購買,即一間可賣四十萬元,成本大約十多萬元,搞幾個月左右,也不失為一間利潤不差的生意。

除此之外,如果你想開設有限公司,不一定要申請,只要向會計師樓,或公司秘書公司直接購買,已有現成的,甚至已經代開了支票戶口。如果你想買海外公司,也可以呀,我的英屬處女島公司,便是買回來的。雖然啤者利潤不多,但勝在流轉夠快,山大斬埋有柴。

所以說,香港根本是一個啤殼的社會,豈限於啤股票殼呢?有一天,我的課程經理人Phemey對我說,原來內地成立公司手續繁多,他居然成功搞了一間,言下之意,得意洋洋。我問他,究竟啤此殼究竟是不是為了出售公司圖利,誰知他的志氣遠大得多,竟是希望用來申請中港牌。我心想,你得要上許多生意,虧不少冤枉錢,才可以申請成功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83

建築商成今年「啤殼」大戶 地產及基建類佔主板新股32%

1 : GS(14)@2017-12-18 03:35:46

【明報專訊】畢馬威昨日公布今年新股市場統計,今年本港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額將達1300億元,隨着愈來愈多新經濟企業上市,以及交易所引入改革,預期明年集資額有望超過2000億元。報告分析,按新股宗數計,房地產及基建類別穩居第一,年內佔約32%,其中更大多數為建築公司,有分析認為,建築公司近年成「啤殼」主要行業來源,反映今年「啤殼」風氣仍盛,但隨着上市門檻有可能提高,明年或較收斂。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據畢馬威報告顯示,基礎設施及房地產的主板IPO宗數佔比由去年的29%微升至32%,並指是受香港政府及建設項目支持,並已有5家相關海外企業上市,而企業均為新加坡來港上市公司,且均與建築業有關。

上市門檻或提高 明年「啤殼」料收斂

有四大會計師行合伙人指出,集資額較小的建築公司上市啤殼,過往一直常見,香港資本市場容易集資,亦能賣得「好價錢」,近年亦成為趨勢。不過他指交易所現有意將上市門檻由2億元提升至5億元市值,明年實施的話將提高上市成本,亦有被監管機構阻止賣盤的風險,故或將較為收斂。

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董事林鴻恩表示,基建及建築股在港上市一般只需要足夠合約數目便可,而賣盤套現的數目以億元計,以一般上市建築公司每年2000萬至4000萬元利潤計,是每年利潤的10倍,即使上市門檻提升,仍相當有吸引力,近期甚至有考慮上市的公司因應改例而加快上市,又指內地商人對本港的上市公司仍然有需求。

分析:新加坡法制相近 來港新股較多

至於其他東南亞企業,他認為較難通過交易所的上市審批,因為這些國家的反洗錢、反貪等條例暫未健全,新加坡在地理及法制上更靠近本港,故來者較多。

此外,由於港今年缺大型新股,將失卻全球IPO集資額的首三名,屈居第四(見表),預測今年主板錄80宗主板IPO,集資1240億元。

金融業集資規模佔主板逾半

按集資規模計算,仍以金融業作主導,佔主板53%,畢馬威指其中三分之一來自金融科技企業,可見傳統金融服務轉型的勢頭,並指在未來一年將迎來更多金融科技公司上市。而由於下半年數隻新經濟股來港上市,信息科技、媒體及電訊業的集資金額市場佔比亦由去年的3%升至今年的16%。

另外,創業板新股數目亦創新高,一共錄得80宗,預測全年集資金額為60億元,按年增長30%。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07&issue=20171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44

創板改制前 15新股趕尾班車 現金流市值要求提高 分析:成啤殼死線

1 : GS(14)@2018-02-25 02:58:14

【明報專訊】為堵截「啤殼」行為,港交所(0388)去年宣布修例,提高創業板上市門檻,並取消簡易轉主板程序(見另稿),上周四(15日)起正式生效。翻查資料,單計在2月15日前兩周內,已有15家公司申請創業板上市,數目之多為近年罕見。業界相信,這與有準創業板申請人擔心趕不及在「死線」前入紙,前功盡廢有關。不過,因應入表申請過期失效,在仍有3個月緩衝期下,估計短期內仍有一批準創業板公司趕「尾班車」提交申請。

明報記者 陳偉燊

根據新的創業板上市要求,各方面有不同程度提升,包括上市市值要求提升50%,由原來的1億元,大增至1.5億元;另要求過去兩個財政年度經營業務所得現金流入由原來最少的2000萬元,亦提高50%至3000萬元等(表1)。

據港交所資料顯示,由2月1日起至15日兩周內,已合共有15家公司提交創業板上市申請,大部分俱與盈利要求門檻相去不遠,其中有5家公司業務經營地點更來自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涵蓋行業廣泛(表2)。

5星馬公司申創板上市

業界指出,由於近年不少「啤殼工程」是因應原來上市要求「度身訂做」,一旦創業板上市門檻正式提高,該批上市申請等同宣告失敗,難以在短期內重提上市計劃,因此2月15日被視為「死線」。從事保薦人行業並對上市企業融資熟悉的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表示,雖然新例執行未增加上市成本,但是要滿足如現金流要求達到3000萬元,申請人或多需時兩年才能夠達到要求,令到原有上市計劃「斷纜」,解釋了為何在兩周內,創業板在「死線」前湧現大量上市申請。

3個月緩衝期 料更多公司重提申請

不過,甄文星又表示,據理解,部分已經提交上市申請並已過有效期限,未能完成上市計劃的準創業板公司,尚有3個月寬限期緩衝,去完成最終上市計劃。因此,他預期,短期內仍然會有相當數量的失效個案,會趕快重提新版本的上市申請,意味在未來半年創業板將爆發排隊上市潮。

不過,隨着創業板門檻在今次修例後顯著提高,個別要求已相當接近主板甚至相若,加上取消簡易轉板程序,由創業板轉往主板上市不再如過往般容易,他不諱言:「創業板的歷史任務因此結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16&issue=20180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