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當電視大亨 不用1億元
1 :
GS(14)@2012-04-25 23:36:52http://news.mingpao.com/cfm/redi ... 5/ea/en/en30_er.txt
有線人同我說,有一個衛視台出售,開價5億元。我說﹕「《成報》一年燒幾千萬元,都有人買啦,電視台喎,雖然收視低鎹,但是覆蓋中港台,找一個大陸佬,有過百億身家的那一種,一定有興趣。」
電視台覆蓋廣 容易找買家
如果由我來玩,我會不還價,5億就5億,不過一半新股,一半舊股,即是賣家收二億半,另外二億半是營運資金,打進公司的戶口。否則5億之後,又要營運資金,那就是七、八億埋單了,就算講價講走了1億,也是麻煩。財技方面,問中國銀行借一半,自己出一半,中國銀行不會不借,因為借了才有控制權。然後再找幾個朋友,一人出幾千萬,自己不用1億元,便可以買下一個電視台,喂!鶽家的生活水平,搞一部電影都要億億聲啦!
很多權貴認為,只要向共產黨投誠,它便會任你去玩。他們一定沒有讀過中國歷史,雍正皇帝都要改土歸流,那些土司豈不是有如新界的鄉紳?所謂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中央政府要把香港的統治權收回來,新界是獨立王國,它怎能容許?反而民主派是點綴,中央政府不會滅絕,要留一點燈火,來作粉飾。所以,現時中央政府的打擊對象,是香港的權貴,包括了住豪宅的有錢人、新界的土豪、本地政府的高官。到了這一地步,大家還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向中央投誠,就可以平安下場。什麼是政治鬥爭,一點都不認識,當年的榮毅仁、唐英年的爺爺唐君遠,投誠了共產黨,去當愛國資本家,有什麼下場?
最後一提,我是一個沒有政治立場的人,既不反共,也不親共,我只是客觀地述說一個事實,指出香港人的「政治覺悟」水平低到這一地步而已。
周顯
TOP
牛熊不能預測 天意無法逆料 周顯
1 :
GS(14)@2012-07-25 11:41:09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1046
《星球大戰》的主角叫「Anakin Skywalker」,故事說他是在傳說中,能夠令到「原力回復平衡」的「被選中之人」。所以大家都期望他能夠消滅邪惡的Sith,一直在悉心培養他。
劇情的發展,是Anakin居然投進了Sith魔帝Darth Sidious的門下,改名為「Darth Vader」,變成了黑武士,美國壞蛋史上最有型的壞蛋,和Sith魔帝聯手,把所有正義的Jedi武士都殺光了,只殺剩了一個﹕原力大師Yoda。
過了二十多年,Anakin才天良發現,改邪歸正,和兒子Luke合力殺掉了Sith魔帝,終於令到原力回復了平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未來是無可逆料的。這就像在古希臘傳說中的伊底帕斯王,因為害怕預言說他殺父姦母,因而逃出本國,離開了養父母。誰知正因為逃離本國,才至於誤打誤撞,碰上了失散了的親生父母,正正應驗了殺父姦母的預言。
這些日子以來,我專心撰寫一本討論地產的專書,除了理論之外,也有述及香港房地產的歷史。當我檢視前人寫的有關房地產市場的結論,所有的結論都指向一個事實﹕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周期,大約是二十年左右。證之於香港市場,這是對得不能再對的理論。
是的,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大致以二十年為一個周期,暴跌的個案包括了194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港,三年零八個月」,1965年至1968年的「銀行危機和反英暴動」,1981年至1983年的「中英談判」,1997年至2003年的「八萬五和建華亂港」。
值得奇怪的是,以上這些,均都看似是個別事件,其中並不應該有着任何的相連關係。但是偏偏,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定時定候的,每隔二十年左右,便會發生一次,令到樓價大跌,最少的一次是跌37%,最多是六成以上。
港樓市二十年一周期
所有人都知道,樓市的牛熊是存在的,可是由於無法逆料到未來,往往錯失了買貨或是賣貨的時機,皆因人人都知道它在最後一定會大跌,但是中間發生的劇情,也許比最後的結局還更重要。這好比「星戰」故事中的Anakin,如果單看第六集《武士復仇》的結局,便不知道他在中段做了這麼多的壞事。
「星戰系列」本來預算有九集,電影拍了六集,後來的劇情變成了漫畫和小說,份量遠遠超出於三集的內容。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同我一樣,對這些劇情大有興趣。
後面的劇情大致是說,壞蛋魔君的靈魂未死,就像其他的Jedi武士都可以人死而靈魂不死。然而,魔君更進一步,因為他預先複製了大量身體,所以可藉着這些複製身體而復活。
他復活之後,引誘主角Luke走入魔道,幸好Luke的孿生姐姐Leia最後也學習了原力,救了Luke出來,兩姐弟並且徹底消滅了魔君。
我最記得的一幕劇情是﹕魔君運用原力,摧毀了一艘巨型太空船,是一點一點的把它化為烏有。當時我的心想﹕「好誇張啫!」
蓋茨高位散貨的技巧 周顯
1 :
GS(14)@2012-08-01 09:30:39都預左他咁寫,Google 都是咁做啦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1154
巴菲特說的,出處忘記了,大約的內容是﹕世界上有兩種天才,一種是特定的才能,像他本人對炒股票,有特殊的才能,但是離開了股票,他便甚麼都不懂了。另一種是全面性的天才,無論幹甚麼行業,就算是賣花生,都會發達,蓋茨就是這種天才。
有人認為,喬布斯比蓋茨更牛,這些人想來都是iPhone粉絲。我則是蓋茨的粉絲,對喬布斯沒有甚麼好感﹕後者頂多不過是特定的天才罷了,怎比得上全面性的天才?
喬布斯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曾經同蓋茨「同場演出」,有像電影的賀歲片爭票房冠軍。結果是,蓋茨勝,喬布斯敗,1985年黯然離開了自己創辦的「蘋果電腦」。
喬布斯重回「蘋果電腦」的第一炮,就是與蓋茨的「微軟」結盟,可知他對蓋茨也是心存畏懼。而當他在2007年發圍兼起啤,推出iPhone時,蓋茨已退出了微軟的前線,主力去搞他的基金會了。所以這兩大高手也沒有對決,假設當年蓋茨全力同喬布斯對決,我會願意以十博一,賭蓋茨再勝一仗。
在股票世界,從來沒有一個上市公司老闆「散貨」,比蓋茨更高明。
對不起,我忘記了,本欄的主題是投資。
蓋茨的「職業」是上市公司老闆,而一個上市公司老闆,最重要的才能是甚麼呢?答案是﹕如何在股價的高峰期,沽出自己手上的股票。
散戶沽股票,易過借火,打個電話可以了。但是,上市公司老闆要沽股票,得通知交易所,全世界都會知道。這豈不是人人都知道主席不看好公司的前景?豈還不雞飛狗走、股票大跌?
蓋茨就是在科網股的高峰期,「微軟」股價的最高點,成立了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說主力做慈善去了。順理成章地,他須得沽出自己的股票去做善事,也是為了避免人家說他在股價的高位沽出股票;所以,他設立了一個客觀的沽出股票制度,叫「定期釋出機制」,以開解投資者的心靈:看,我不是看淡公司而沽出股票,這只是一個定期沽出股票的機制而已!
利用慈善變相減持
股市有一句術語,叫「Exit is always the problem.」要股票升,還不容易?買它,它就升了。可是要散貨、要沽股票,就得需要極高的技巧,還要很懂得騙人、很懂得說謊、很懂得安撫市場,才叫做成功。我在股票世界,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上市公司老闆「散貨」,比蓋茨散得更高明的。
喬布斯有「魔鬼」之稱,和他的拍檔的感情都不好。而蓋茨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做人態度。
Paul Allen是「微軟」的另一個創辦人,蓋茨佔六成,他佔四成。「微軟」在1975年創立,8年後,Paul Allen因為生病,離開了「微軟」。
如果是一個中國人老闆,拍檔離開了公司,全無貢獻,仲唔飛起他咩!我眼見過的例子,都有很多很多了。最多補給他一筆大錢,高價買起其股份,已經算是皇恩浩蕩了,心地更壞的,也許會大量發行廉價新股給自己,攤薄對方的股份,有乜做唔出啫。
也許世上只有蓋茨一個人,才會誠實地繼續讓Paul Allen擁有公司的「應份股權」。而在這三十年,Paul Allen是全地球最富有、玩得最開心的花花公子,而努力工作的、被人罵壟斷的,全都由蓋茨去承受。我想,我佩服這個人,並非單單為了他的富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