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個瞬間之二:1997 年 2 月 20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這個日子在 A 股歷史上也非常經典,雖然現在很少有人提及,但對於碼哥而言,依然是值得留念的瞬間。當天公佈了鄧公去世的消息,從而引發股市大動盪。其實熟識 90 年代股市的老股民應該有所瞭解,有關鄧公的消息一直是股市的定時炸彈,時不時作為利空消息傳來,讓投資者心跳一下,那時候不比現在,當時對股市是否能繼續辦下去都是不確定的。

記得那年的冬天特別冷,雖然在南方也有乍暖還寒的記憶,因為春節剛過去不久,所以單位裡還洋溢著節日的氣氛,金桔的盆栽還沒有被撤走,大概是希望好意頭能繼續長久吧。股民們躲過了 1996 年 12 月的大跌後開始信心滿滿期待 1997 的好年景,很多人甚至已經想到了香港回歸題材的炒作了。

碼哥那時候已經初入江湖,有了電腦可以安心看上 K 線了,時不時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上自己心水的代碼,在 2007 年我碰見一個大土豪在碼哥面前拿出跟碼哥當年相類似的小本本時,碼哥差點想笑出來,不用想那大土豪肯定是個雛兒。

在 2 月 20 日前兩天其實股市已經開始震盪,2 月 18 日上證指數大跌 8% 以上,當時就已經在傳鄧公去世的消息,但沒有得到證實,於是 2 月 19 日稍作喘定。碼哥當時還在摸索階段,19 號午間跟幾位老同事聊起了傳聞的事情,他們都很憂慮,其中一個說,如果鄧公真去世了,那恐怕市場要完蛋了,還有兩個雖然沒那麼悲觀,但是也都說如果手裡有股票都要先放出來,忐忑之情溢於言表。

2 月 20 日官方消息出來了。一大早,碼哥在單位碰見交易部經理時,他面如土色,拿著報紙揮舞著對我喊,大盤完了,趕緊叫客戶止損啊,前天我就覺得不對勁啊,哎呀......

交易大廳的電視裡反覆播放著電視台有關逝世的新聞,哀樂響起以及一片的嚎啕大哭讓氣氛格外壓抑,這種氣氛下你說交易還有啥心情,對股市裡的人而言能不膽寒嗎?我馬上跑去了幾個大戶室,通知了一些大客戶,大戶室裡面氣氛緊張且凝重,有一個當時重倉深發展的客戶打開賬戶準備下單賣出的時候手都有點輕微地顫抖......

大盤開出來後,確實很嚇人,上證指數直接就低開 9% 多,基本所有股票都跌停或是跌停附近,那位想賣出深發展的客戶當時一看深發展開在跌停附近後都快無力去做交易了。當時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大屠殺是不是就要來了,大戶室裡面在那個瞬間安靜地只有嘆息聲。

不過 9 點半之後,市場並沒有繼續下挫(都跌停了也沒法再下挫了),相反卻出現了不少買盤,一些指標股率先拉起,在另一個大戶室裡面的某股評家突然跑過來大叫道,利空出盡了,大盤要漲了,趕緊買股票啊!那神情感覺是發現了一個大金礦一樣,興奮地都有點狂暴了。

呼啦啦一片,我身邊的這幫大戶才有點如夢方醒,醒目的開始立即打開賬戶開始買入,瞬間鍵盤噼裡啪啦的聲音代替了嘆息聲,而被套住的客戶們也開始活絡起來,有的找那位股評家交流起來,大戶室裡面頓時一掃陰霾。

以後由於大量買盤的介入,市場開始越走越強。股市是很健忘的,在走強之後大家就幾乎忘卻了鄧公逝世的影響,又開始憧憬美好的未來了,交易部經理喜笑顏開,這種大起大落的走勢讓當時的營業部交易量陡增,中午他就請客吃飯,這讓碼哥也見識了股市「變臉」。

中國 A 股有很多次所謂利空出盡大逆轉的案例,但是遠不如這個瞬間來得生動鮮活,這一瞬間也讓我充分認識到了相反理論的實用性,即當大多數人看法一致的時候,往往市場就會往跟大眾相反的方向去運行,特別是在趨勢的末端。

而另一方面這天的走勢也讓碼哥認識到政治事件包括政治人物的去世對市場的影響只能是短暫的,而不會是一個長期的因素,後來當碼哥讀了比格斯的《二戰股市風雲錄》後更是得到了證實,從當年的英國股市看,敦刻爾克大撤退並沒有引發股市墮入深淵,相反卻是一個低點的形成,從而比戰爭進程早一步走上了逆轉之路,說股市有預判功能在這點上並不為過。

最後收盤市場上漲了 0.25%,雖然看起來漲幅不大,但是其實振幅是很大的,從低開 9% 多到翻紅,大盤幾乎來了一個當天漲停,很多強勢票從此走上了 97 年的大牛征途,一直持續到 97 年香港回歸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56

十個瞬間之三:1998 年 8 月 17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1998 年是非常不平靜的一年,從經濟層面講是內憂外患,外部亞洲金融危機撲面而來,先是東南亞、韓國,而後是香港。碼哥有一位高一級的師兄當時正在香港的某投行工作,那年席捲香港的危機到來時,碼哥聽到了關於他的噩耗。據說是因為某天期指穿倉,這位師兄背負了客戶和自身龐大的債務,一時想不開從中環的高樓上跳了下來......雖然碼哥當時已經入行一段時間了,但是血淋淋的事件就這樣在身邊發生,還是讓碼哥心有震動,《大時代》結尾中丁蟹的場景看來已然不虛。

而從內部環境看,國內經濟低迷,關鍵是天不逢時,那年夏天南方爆發特大洪水,下雨不斷,長江發生 1954 年以來第二次全流域性洪水。碼哥每次想起那段時間,感覺每個場景似乎都是濕濕的。

1998年 6 月 30 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發出《關於長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領導立即上崗到位,迎戰洪峰。由於洪水事急,8月,國家領導人都趕赴了長江抗洪搶險第一線。8月16日下午,江甚至上堤向參加抗洪的人民解放軍發佈沿線部隊全部上堤,軍民團結,死守決戰,奪取全勝的指示。

那個時候碼哥已經介入投資工作,投資的壓力感開始顯現,特別是在經歷了 97 年的大牛行情後,在 98 年多數同行的業績均不是很理想。從市場的整體策略看,只有做重組股才能賺大錢,當年的明星股是川長征,不過現在都不在了——不僅是川長征不在了,連借殼它的托普軟件都不在了,而其老闆也一直亡命天涯,所以有時候想想中國股市真是感慨,不消說幾十年,就是幾年都是滄海桑田。

8 月 17 日是個星期一,由於週末看了很多有關香港政府救市的消息—— 8 月 14 日特區政府入場掃貨,抗擊國際炒家,恆指暴漲 8% 多,因此雖然上一週上證指數面臨破位,但是碼哥還是心存僥倖,認為也許反彈會到來。不過想歸想,始終還是有些不安,一早來到操盤的大戶室就開始翻開報紙,想瞭解市場情緒,這時候隔壁大戶室傳來一個聲音:「NND,連香港都管了,我就不信 A 股他們不管,今天我就抄底了!」這個大戶碼哥知道,是當地一個小老闆,且叫他 Y 哥吧,Y 哥很有賭性,且喜歡放長線釣大魚(他釣的真的是大魚,以後你們就會知道),這次他重倉了一隻票,代碼不錯,0008,但前期買高了,一直被套中。

因為平時就在隔壁,碼哥跟 Y 哥也比較熟,碼哥聽到他的聲音,便走了過去,想跟他聊幾句。Y 哥一看見碼哥就說,昨天他香港的親戚撈底成功,賺了不少,他決定今天再度補倉 0008,同時禮節性地讓碼哥看看 0008 是不是可行。說實話,當時 0008 已經破位,要說補倉,其實不太適合,但是碼哥也不想打擊他,就說還是看大勢吧,要大勢有起色,那應該可以。

A 股果然是特立獨行。國內資金根本不理會外圍的走勢,從一開始就被滔天洪水嚇壞了,恐慌的資金是奪路狂奔,碼哥當時一手拿著電話聽著老闆低沉陰冷的賣出指令,一手是狂打鍵盤,要說交易員的素質訓練,那種環境下還真是不錯,但那時候早就無心去關心這些,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逃!幸好我們當時倉位不重,因此剁起來還比較迅速,但就算這樣,碼哥也能感受到血色慘烈,畢竟剁的都是肉啊。等碼哥忙完交易一看,哇,整個盤面綠油油的,大把大把的票像斷線的風箏一樣往下墜,那種盤面此後只有在 08 年金融危機中再度重溫。

總有很多高手在說,在別人恐慌的時候你要貪婪——拜託啦,沒有經歷過恐慌,你怎麼會氣定神閒地貪婪?8 月 17 日那天給碼哥的感覺是有如重錘擊打,經歷和沒經歷就是不同,從此碼哥體會到了什麼是極度恐慌以及恐慌之後的那種無力感,還有那種對真實世界不自信的虛幻感。

8 月 17 日最後收盤上證指數大跌 8.36%,超過四分之三的股票奔向跌停。收盤後,碼哥去看 Y 哥,Y哥神情沮喪,目光發散,他無奈地告訴碼哥,自己一開盤就補倉了,沒想到會是這個結局。0008 當然也在跌停之列。

我想說幾句寬慰的話,但也實在說不出來,難道我能穿越未來,告訴他拿的是 2001 年之前最牛的股票嗎,我能告訴他,他拿的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隻百元股嗎?

股市就是這樣。在那個瞬間,我估計 Y 哥多看一眼 0008 這幾個數字都煩。此後 0008 雖然又創了新低,但 8 月 17 日那天的收盤價基本是未來大牛起步的最低價了,從這個意義上講,Y 哥還是應該感謝這一天的大跌,大跌讓他深套,也無心割肉賣出,雖然他後來沒有陪著 0008 走完大牛的全程,但是畢竟還是賺大錢出來的。

8 月 18 日,也就是在大跌後的第二天,大盤又再微跌了一下,創了一個新低,這個低點成為了未來 7 年的一個低點,直到 2005 年才被再次擊穿,因此說恐慌形成底部,這並不虛言。Y 哥是無意識地「貪婪」了一把,但大多數人是猶如驚弓之鳥,在底部交出了自己的籌碼。

命運如此弔詭,在熊市中我們遇到了太多打擊,但對你打擊最重的那一次,往往卻是最值得你珍惜的。

#10 月 25 日是我一個朋友生日,她也是碼哥讀者,生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57

十個瞬間之四:1999 年 5 月 19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519"行情由於其井噴般的漲勢讓現在的投資者久久難忘,但是碼哥還原歷史看,在它爆發之前其實有一段不堪的痛苦。1999 年 5 月 8 日,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這是「519」的背景所在,正如碼哥在第二個瞬間中寫的那樣,任何政治事件不應該成為下跌的理由,市場有其自己的規律。

 記得消息傳來的時候是個週六,碼哥一早就被窗外的怒吼聲驚醒,這才知道出了那麼大的事情。隨後碼哥也去「拜訪」了某國領事館,清晰地記得雞蛋掛在玻璃窗上的景象。在回來的路上,碼哥就給當時的老闆匯報了自己的思想,不可否認,當時碼哥還是很憂慮的,感覺大盤可能會再創新低。不過當時我們整個團隊倉位不重,所以碼哥也向老闆表示,如果再創新低可能意味這機會的到來。

老闆問:有什麼機會?彼時碼哥雖然還帶著階級仇恨,但是在投資面前還是很客觀地向老大說了自己的想法,認為應該關注互聯網。要知道,碼哥是當時最早的一批網民,當年撥號上網獲知外部精彩世界的心情是現在任何事情都難以比擬的,那種好奇和求知慾可以完全蓋過蝸牛般網速對人耐心的摧殘和煎熬。正因為有這種體驗,所以碼哥很早就關注了大洋彼岸的互聯網熱潮,對雅虎、網景等公司都有過瞭解。

互聯網?老闆覺得我不知所謂,隨後讓我去研究一隻鋼鐵股,說如果有行情應該搞搞這種業績超好的藍籌股,碼哥頓時一頭汗,好吧,那就研究當年被捧上神壇的那隻鋼鐵股吧.

其實說研究那是白費,老闆鑑於當時虹橋機場那種氣吞山河的走勢,從而認定大盤股的機會已經顯現,因此早就潛伏於鋼鐵股上了,讓我研究只不過為他再度佐證一下而已,當然這些都是事後碼哥才知道的,之前真的一無所知。

5 月 10 日開盤,大盤果然破位下行,但碼哥鍾意的一隻網絡概念股廈門信達(當時碼哥認為它是市場最正宗的網絡股)卻走勢很強,逆勢上揚。而那隻鋼鐵股由於有大資金托盤倒也走得四平八穩。隨後大盤繼續下跌,一直延續了一週的時間。

然而市場的做多力量卻在這一週中積聚,其中碼哥所關注的廈門信達一直不跌,甚至還呈現出強勢特徵,到了 5 月 19 日,由於人民日報社論的推動,行情終於爆發,其中網絡股大發神威。然而令碼哥沒想到的是,最強的網絡股竟然不是廈門信達,而是中信國安、信聯股份(同樣不在 A 股了)這些有有線電視網絡資產的偽網絡股。可憐的 A 股啊,自此之後就「一網情深」了,只要帶網就炒,根本不管這是蜘蛛網還是漁網。遙想當年回顧現在,炒家們作手們,思維好像還在原地踏步呢。

當然碼哥也在反思,首先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市場,讓市場聽自己的,是很多人犯的通病。既然如此,市場有時候顯得「低能」一些那就讓我們自己放下身段去接受吧。當然這麼說很多人會認為碼哥沒有原則,碼哥倒認為市場傻錢出現的時候才是捕撈的季節,你要因為違背自己的原則而不屑去賺那個錢那你跟傻錢也沒啥區別了,在經濟利益面前,結果永遠是最重要的,原則我們可以坐下來再討論。

網絡股逆天,讓老闆也重新對我重視起來,但那時候鋼鐵股倉位已經上去了,再調頭已經來不及,更何況在大漲的熱潮裹挾下,鋼鐵股的漲勢也還不錯。在那段行情裡,碼哥一直坐鎮珠海,彼時天氣已熱,常常在大戶室裡揮汗如雨,就像天天在打仗一樣,我們在這短期的暴漲行情中雖談不上最優秀,但是鋼鐵股最終還是替我們鎖定了收益,以至於 6 月 23 日出完貨後,老闆仰天長嘯,怎一個爽字了得。

從今天來看,新入市的資金集中攻擊所謂的網絡股,而 98 年一直潛伏在場內的一些大鱷們卻借助「519」大盤急促的拉升順利地完成了對重組股的出貨,某些大作手們也因此完成了第一次原始積累,也正因為此,「519」行情在一個月後草草結束,網絡股新貴們不得不要耐下性子,等著更好的契機去發動行情,一等就等了半年,那是後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59

十個瞬間之六:2002 年 6 月 24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今年也有一個所謂的「624」行情,但卻是大跌的行情。回想起十一年前,當時的「624」那可是氣貫長虹。2002 年的「624」行情的特點只能用古龍的小說來形容。那就是:

多頭來了,拔劍出鞘......

大漲,

揮一揮衣袖,他又走了。

記得那個時間段碼哥正在杭州公幹,恰逢 02 年世界盃正如火如荼之際,碼哥其實當時的狀態並不完全在股市。話說大盤自從 2001 年見頂之後,綿綿的下跌已經讓場內不少資金岌岌可危,不少券商也如坐針氈。當時碼哥已經獨立負責一塊資金,鑑於行情慘淡,因此對交易已然放下,更多地還是看公司,為長期的佈局做準備。

6 月 22 日是個週六,碼哥起床後腦子還沉浸在昨天小羅吊射淘汰英格蘭隊的記憶中,但沒過多久就被手機鈴聲打斷。原來是一個朋友打過來,說有重大利好讓我看看。我趕緊上網查看,原來是國務院出手救市,暫停國有股減持。要知道 2001 年大牛行情嘎然而止就是因為國有股減持的推行,不用想,這是個亡羊補牢的政策,對當時羸弱的市場的確有很大幫助,至少改變了預期。興奮之下,我趕緊通知了各個同事,臨時大家一起交流了一下。交流的結果基本上大家都看多,因為當時倉位低,因此臨時決定週一開市就要加倉,加倉的清單基本都是以銀行等大盤股為主。忙完這一切,記得當時心情是大爽。

週一不消說,市場果然大漲,而且不是一般地漲,成交急劇放大,到最後收市成交量跟上一日比差不多放大了四倍,而整個市場也基本漲停,我們所加的票基本也是以漲停收盤。當時碼哥一整天都在某公司調研,因此也沒有看盤,但是電話卻沒斷過,而且很有趣的是一同調研的其他公司的同行們也一直都在接電話,大家神情都很愉悅,都有久旱逢甘霖之感。

週二市場繼續沖高,但是盤面開始分化,銀行等板塊依然強勢,但是別的一些老莊股卻有出貨跡象。當時一個同事打來電話說某公司的當家品種走勢有問題,前期就知道他們深套其中,走勢一路下滑,從昨天的走勢看雖然收出漲停但是很勉強,而今天更是一路高開低走,出貨明顯。碼哥看了看,的確有同感。但同時又看了看老東家的當時當家品種卻依然一路高走,「624」跳空高開拉板後似乎正在醞釀大行情。

市場對利好的理解開始分化,這是我當時對上述現象的第一時間的理解。但後來想來應該是當時很多券商資金鏈緊繃,自顧不暇,很多品種都想乘機出逃回籠資金,雖然市場中不乏我老東家那種勇猛的作手(以後碼哥會細數這些人物),但畢竟是少數,而且以後的結局也證明他們看錯了市場。

作為剛建倉的我來說,的確當時是略有猶豫,利好緩解了對市場的悲觀情緒,但僅僅是改正原來的錯誤,其他基本面的因素卻都沒變。國有股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實質解決,目前只是」暫停「,以後如何還是未知數,這讓市場興奮之後還是擔心,理性來看要重回大牛行情似乎缺乏底氣。但是從自我情緒而言,卻心有不甘,於是我觀望了一天。

第三天行情也還是多空博弈,但是明顯多頭底氣開始不足,6 月 25 日市場高開低走已經打擊了一些多頭人氣。而 6 月 26 日多頭雖有反撲,但力度還是低於我的預期,於是我開始通知同事慢慢減了一些倉。到那一週結束,大盤基本已經走到了上攻乏力的狀態,於是我也不再戀戰,非常不情願地告別了這次短命行情。

現在來看「624」的確屬於消息推動,是典型的政策市行情,但是從推動力度看,不是增量超預期信息,而僅僅是修正型的利好,這種利好只可能是短促的,像強心針一樣,但是從長期看不足以改變趨勢。由此碼哥想到當下地產行業諸多的政策,比如限購之類的,如果有朝一日取消了,是不是地產股也會像「624」那樣來去如風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04

十個瞬間之七:2005 年 6 月 6 日(12碼微信號:stockpost)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終於寫到了「998」這個瞬間了,碼哥有點感慨,這可是中國股市最壯麗的一波牛市的起點,但是當時的那一天卻湮沒在一片悲觀的唏噓中——

 事實上在「998」點到來之前,管理層已經提出了所謂的股權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東必須以支付對價的方式來換取流通權,這可是一次破天荒的舉動,也是推進中國股市市場化的一大舉措,雖然現在來看當初的對價之低還是讓人不爽,但是畢竟這是管理層直面問題的開始,如果沒有這一步後面的中小板、創業板的開設是無法想像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這是關於股權分置改革最響亮的進攻檄文,但是沒用啊,當時市場特別悲觀,在跌了四年的時間裡,大多數人已經麻木,在觸底的這段日子裡,其實有很多人看空看得非常厲害,碼哥認識的一位所謂高手當時還一度看到 300 點,他說這話的時候碼哥一度感到坐上了時光穿梭機,300 點那豈不是要回到 1994 年?這個碼哥是絕對不信的,不管怎麼說,從 94 年到 2005 年,十年過去了,經濟總量不可同日而語,難道指數就沒有一點進步?

6 月 6 日那天,其實現在想來也很平常,市場一開始依然是慣性下跌,那個時候下跌已經成為常態,交易員們都無所事事,整個盤房裡面都特別寂靜,用一個不太好聽的詞,那就是「死寂」。碼哥當時也沒有在看盤,只是非常詫異,一直在 MSN 上跟一位朋友在聊關於股權分置改革的看法。突然旁邊一位交易員傳來一聲驚呼:「破 1000 點了!」在這之前,因為上證指數一直下跌,已經臨近千點大關,因此會不會破千點成為一大市場看點,碼哥當時傾向於不會破,但是沒想到還真是破了。

不過破與不破,其實只是一個心理問題,對實質其實意義不大,碼哥當時的看法是不管股權分置改革大家對其有多大的意見,但是畢竟這一步是做了,表明自 2001 年以來市場最擔心的國有股減持的問題有了一個合適的說法了,這應該是好事。當時我們整個的倉位是不重,碼哥最看好的是太陽能行業,其他配置了一些中遊行業,有機械、建材之類的。另外因為當時已有三家公司作為試點來做股權分置改革,因此我們也很關注這個進程,事後證明正是因為對價的支付,使得小股東第一次有了話語權可以跟大股東去叫板,這裡面蘊藏的一系列機會終於攪活了市場,當然這是後話了。

其實市場在 998 停留的時間並不長,但既然破了,當時我就開始加倉了,加倉的重點還是在太陽能方面,我認定新能源的爆發點才開始,事實上從那個時候開始碼哥就開始比較系統地跟蹤美股,跟蹤太陽能行業也是從美股得到的啟發。當時的太陽能股就是天威保變,事實證明牛股往往是敢於逆勢而動的,在 998 見底之前天威就率先啟動了,雖然之後橫盤了數月,但是當整個市場轉暖後它卻是牛相畢露。

天威是成功的總結,另一個至今看起來比較有用的總結是:底部不是一個快速形成的過程,而是有著極其緩慢的反覆過程,998 之後市場小有反彈,但後來又跌下來,雖然 998 沒有再破,但是市場依然還是低迷,情緒差不多醞釀了 3 個月後才慢慢恢復,從悲觀到神志恢復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從癲狂回歸到冷靜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一樣,所以現在有人問我怎麼看現在的 A 股時,碼哥只能說底部誰也看不清,但是情緒是可以看清的,如果市場進一步悲觀,那麼也許就該往相反的方向去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4

十個瞬間之八:2007 年 5 月 30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07 年留給大家的不都是歡樂,在「530」之前,可以說個個是股神,大家都很 happy,但是在「530」之後,節奏儼然切換到了另一個頻道上去了,能跟上步點的還有最後一波衝向巔峰的瘋狂,沒跟上步點的只有暗自流淚了。

大家現在對「530」詬病的其實倒並不是利空本身,而是出利空的時間,事後有很多人把這形容為「半夜雞叫」,碼哥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是這樣的,從現在回過來看,這個消息被搞成那麼晚發佈應該也是高層博弈的結果,很多事上下都是情非得已。記得當年在 5 月 30 日之前,碼哥就聽一位哥們談及要上調印花稅的事情了,但是那個時候整個市場都很瘋狂,這個信息被成堆的利好淹沒了。不過出於對於指數連續上漲的擔心,碼哥還是一直對這個利空懷著惴惴之心。

記得 5 月 30 日前的那天夜裡,碼哥按照正常的工作節奏在看資料,一直看到 11點,由於那天比較困就早早休息了,在休息之前網站一片平靜也沒有看到有什麼新聞。第二天,碼哥還在床上,就被一通電話吵醒,原來是一位長期跟碼哥有聯繫的客戶。電話一接通,就聽見他迫不及待地說,這下完了,要加印花稅了!你怎麼看啊?!碼哥聽他這麼一說,一下子就清醒了,趕緊起來一邊安慰他,一邊開始上網看新聞。在瀏覽網頁的同時,其實我已經把這個問題在腦子裡梳理了一遍。當時市場的氣氛的確很亢奮,出台印花稅的政策是起到警告的作用,真正要讓市場下去還是要看宏觀基本面的情況,對比當時的海外市場,至少還沒有大的風浪起來。

但是短期的下跌應該是在所難免的了,且不說從技術走勢看,連續小陽上攻的指數很有亢龍有悔的意思,光從客戶的反應來看其實都可看出一二來。從我起床穿衣服開始到出門去公司這半個小時時間裡,我居然接了不下十個客戶的電話,有一個客戶電話從進電梯開始打,中間由於信號問題斷斷續續,等我走出電梯還在問,我到底怎麼辦啊?客戶的整個心態已經混亂,在這個時候賣出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解脫。所以其實我並沒有幫到客戶什麼忙,反而是客戶在幫我的忙,幫我瞭解了市場一部分人的心態,索羅斯的「反射理論」真的很有效。

開盤後果然大跌,而且跌的主要就是前期猛漲的題材概念股,在那個時候你才會深刻理解到神馬是浮云,很多人估計在前一天還在計算自己市值有多少了,夠買多少東西了,但是一旦下跌神馬願望都破碎了,很多人當時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牛市是不是已經結束了?

「530」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股市案例,是典型的群體性踩踏,前面的上漲猶如擊鼓傳花一般,大家都覺得自己聰明不會接最後一棒,誰知貪婪矇住了眼,一旦鼓聲停止,趨勢逆轉,又都奪命狂奔,那種驚恐的狂奔又再度引發情緒的宣洩,導致在後面 6 月 4 日又有一次更大的跌幅,大盤竟然大跌超過 8%,如果理性來看,公司還是那個公司,只是看的人心境大不一樣了。

碼哥也沒完全避過「530」,倒不是因為貪婪,而是碼哥始終認為通過加印花稅這個政策是無法終結牛市的,那只是抬高你一點成本而已,而對於市場整體預期並沒有太大改變,真正摧毀市場的還是整體對經濟預期的改變,當然這是後話了。所以碼哥在大跌面前倒是顯得沒那麼激動,只是在盤算著市場在這次大跌後會有所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5

十個瞬間之九:2007 年 11 月 6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這一天不是 A 股指數最高的那一天,但卻是很多人記憶猶新的一天,那天「巨無霸」中國石油上市。雖然那天的指數已經從 6124 點最高處回落,但是群體的狂熱並沒有減弱,市場把中石油的股價高高地打上了珠穆朗瑪峰,而這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滄海桑田才會消融。

在中石油推出招股書的時候,碼哥當時周圍的一些朋友就很躁動,他們無視巴菲特的退出,甚至有些在嘲笑股神的膽小。一位朋友甚至構築了一個所謂 H 股套利的方案,主要就是買入中石油在香港的權證,等著中石油 A 股上市後暴漲帶動中石油的 H 股上揚,從而實現權證的超高的收益。想法不錯,當時那位朋友說得非常興奮,把 11 月 6 日中石油上市日甚至形容為「火箭發射日」。(關於 07 年香港權證的炒作的確令人心潮澎湃,碼哥身歷其中也有很多感想,這就留待日後慢慢講,先做個廣告。)

11 月 6 日開盤前,大家都在預測中石油會開在什麼價格,有人說開在 30,有人說至少 40,還有人說會上 50,總之市場一致預期會大漲。開盤的結果讓人的確一陣驚呼,48 元以上的高價的確讓人跌破眼鏡,申購中的人一臉喜色,而碼哥所在的營業部有位投資顧問居然還頻頻給客戶發短信要客戶買入並持有到 50 以上。現在想來,那是何等的瘋狂,而前面說的那位做權證的朋友更是立即打來電話,期待今天會迎來紙上富貴。

我記得馬未都老先生在一次講話中說,他認識的一位朋友有一次舉拍一件瓷器,雖然那位朋友知道以自己的實力還不能夠把心頭之好給拍下來,但那位朋友還是舉拍了,結果他舉的價格在停留了一秒鐘後就過去了,直奔更高的價格而去。馬老先生當時不解,問那朋友為什麼明知沒戲還舉牌,那位朋友居然開心地說,至少那件東西在那一秒鐘是屬於我的。

的確,我那朋友在那麼一瞬間或許因為中石油的上漲帶來了巨額的收益(雖然不止一秒鐘),但是也就是在那一瞬間他的巨額財富從此會很快離他遠去,股市可不是拍賣場,那是真金白銀的付出。香港市場中石油 H 股的高點其實 11 月 1 日就見到了,6 日開盤雖有上衝,但勢道很弱,我那朋友本來看到 48 元的高價以為 H 股必然會火箭升空發射,但是沒想到發射不僅失敗,還帶來了隨後的暴跌。權證加了槓桿,下跌速度更是快到讓人無法割肉,四毛的東西很快就跌去一半,第二天再跌,跌到他剁的時候已經是幾分錢了,幾天的時間財富消散。直到今天,他還是無法面對這個事情,當然我們都不再去提它了。

11 月 6 日隨後的交易其實平淡無奇,中石油之後就一直高開低走,承擔了太多壓力的它,終於在隨後幾個交易日不堪負重,市場在狂潮後陷入困惑,而那個時候碼哥已經隱隱感到了不安。雖然那個時候美國次貸危機還沒大面積發酵,但是消息已經傳來。記得當時有聽一位 G 公司自營部老總大談次貸,那哥們非常健談,說天天看 CNBC 追蹤次貸的新聞,談及中國股市,認為大熊市要到來,而且不可避免要跌到 2000 點去,這在當時很前瞻啊,要知道當時看 3000 點的人都不多。

後來 08 年市場大暴跌,碼哥一度對這位仁兄非常佩服,找人去瞭解,想跟那位仁兄再好好勾兌一下,沒想到熟悉他的人直搖頭說,他也沒減倉啊,你看看他們公司自營虧了多少就知道了。碼哥頓時不解,說不可能吧,在 5000 多點看 2000 點的人不多啊,而且當時他把次貸說得那麼可怕。來人說,對,他的確對次貸很有前瞻,但是說歸說,做歸做,市場跌到 3000 多點他就又進去了,結果被深套。

市場真是沒有新鮮事,從中石油的權證朋友到那位預測大師,其實都在走貪婪和盲目自信的老路。在大熊市中,直接被點殺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更多的專業選手是被自己所謂的「藝高膽大」所害的。很多經歷過 08 年的朋友總結,其實從 6000 點跌到 4000 點基本連一根毫毛也沒受到損傷,但是從 3000 點開始大吐血,很多人 07 年的利潤甚至本金就是這麼被慘忍地干掉的。

11 月 6 日的確談不上太激動人心的大日子,但是卻很有象徵意義,從此一個時代結束,痛苦的大熊張牙舞爪地向我們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7

十個瞬間之十:2008 年 10 月 28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之所以寫這個瞬間,並不是因為這天的交易有多麼的驚心動魄,而是因為在這天中國股市觸碰到了金融危機的大底,即 1664 點,到至今為止,1664 點還堅如磐石,雖然今年曾經有人一度看空到這個點位下方,但是畢竟它還沒破,它依然還是這 5 年來的最低點。

其實這個市場底來得是比政策底來得要晚,之前溫相就已經為推出四萬億投資預熱準備了,而在這更早的時間,龔方雄這位老兄就已經在媒體上喊出只有拉動投資才能就危機的言論,雖然他一度否認自己獲得了某種暗示,但是不得不說其實到 2000 點左右市場的情緒在悄悄的發生變化。

當然跌到 2000 點的時候,市場上的很多人已經很悲觀了,那種悲觀跟 2005 年的 998 倒還不一樣,記得 998 點的時候因為熊市時間太長,而 1000 點又是很多人的心理防線,一旦跌破那種對未來的恐慌是不言而喻的;2008 年不同,跌得太快,跌得讓人目瞪口呆,而且當時內外市場同跌,所以痛苦感其實沒有 2005 年來得那麼讓人受折磨,很多人到最後其實已經麻木了。

但任何時候事物都要分兩面看,龔方雄的言論出來後碼哥就開始留意市場的變化,而碼哥身邊有一位朋友跟著巴菲特開始大膽抄底高盛,這種逆流而上的精神也讓碼哥看到了市場情緒的變化。而事實上,當時 A 股跟 2005 年有一點比較相同的是就是一些新興產業已經有先知先覺的資金開始佈局,從今天來看正是這些新興產業引領了這幾年的行情。比如新能源電池、比如 LED。

當時碼哥在香港市場佈局了比亞迪,比巴老還早,當然說到比亞迪,最瘋狂的那一段,碼哥是沒趕上。在國內,敏感的資金當初介入最早的是科力遠,記得當時它比大盤見底早一個月開始發動行情。另一個碼哥在底部就留意的公司的是今天 LED 的龍頭企業三安,當時還是 ST 股呢,之所以關注 LED 這個行業也是看到了美股當年 cree 的興起。當然從碼哥本身來說,總是對新事物懷著好奇很感興趣的一面,這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值得去鼓勵的。所以總結起來,新興行業或者熱點的持續擴散往往是新一輪行情啟動的一個佐證。

10 月 28 日也正好是一個朋友的小孩滿月,我們在感慨時間的流逝同時,也在討論這麼一個話題,那就是:人這一輩子能經歷幾個牛市?我那朋友說不管怎麼說,現在這個時候去買入就肯定是低位,我就不信中國經濟就此崩潰了,跌了 70% 我就不信沒有一點反彈?我說那是,不可能沒有反彈,但問題是我們還能回得去嗎?朋友一愣,回去哪裡?6000 點?他突然不說話了,我也不說話了,看著他滿月的兒子我不知道他是否還能經歷屬於他的牛市。但之後我很快就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理由,根據統計,人一生至少會經歷四次牛市,哈哈。

股市永遠是屬於樂觀者的,很多人包括很多專業的投資者其實並不適合玩投資,倒不是因為他們學識不夠,而是因為有些人天生悲觀,從設計上講,股市是不屬於悲觀者的。所以雖然前途漫漫,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前行,投資的樂趣在於它總能帶給我們驚喜,希望碼哥這十個瞬間能帶給大家一點啟發,在未來的投資之路上能有所收穫。(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8

2013年,錢都被這十個家夥賺走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838

在今年的Wealth-X's list上,榜上有名的億萬富翁有不少是老面孔。 羅蘭.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是常年上榜的,今年毫無例外的又賺了幾十個億。 來看看,2013年,到底哪十個大亨賺的最多。 10.Carl Icahn:72億美元 這位公司收購者通過購買 Netflix 和 Herbalife的股票,給自己的公司 Icahn Capital Management 各賺了八個億和五個億。在推特上,他向Netfix的CEO Reed Hastings與該公司熱播的美劇《紙牌屋》里的男主演Kevin Spacey致謝。 9. 呂誌和:83億美元  借著澳門的博彩業收入以創記錄的速度增長的契機,這位銀河娛樂集團的創建者在2013年成為亞洲的第二富有的人。呂誌和欲在被稱為亞洲的拉斯維加斯大道的澳門Cotai 區域擴大他的旗艦賭場。 8. Larry Page:93億美元 10月份,谷歌的股票飆到了史上最高點,每股價格首次超過1000美元,谷歌的聯合創始人Larry Page在24小時內狂賺了30億美元。安卓占領了全球43%的智能手機,成為了全球最受歡迎的操作系統。 7. Sergey Brin:93億美元 Brin,谷歌的聯合創建者和Google X特別項目的總監,也在10月的股市狂飆里賺了29億美元。在12月11日,Brin的身價為300億美元,在2013年個人財富增加了4.8%。 6. 孫正義(Masayoshi Son):103億美元  亞洲頂尖的互聯網和通信公司——軟銀的創建者在互聯網泡沫里損失了700億美金。但是今年他東山再起了。通過收購Sprint和芬蘭的大型遊戲制造商Supercell,他的個人資產翻了一倍多,從88億美元漲到191億美元。 5. Mark Zuckerberg:105億美元 10月,Facebook的股價創新高。雖然市場上有對該股的存活長度的質疑,但是該股盈利持續增長。 4. Jeff Bezos:113億美元 亞馬遜第三季度的銷售凈額是171億美元.其創建者和CEO Jeff Bezos在夏季以2.5億元收購華盛頓郵報著實揚眉吐氣了一番。 3. Sheldon Adelson : 114億美元 根據Wealth-X,憑借在拉斯維加斯,澳門和新加坡的的賭場的收入,這位博彩業大亨的個人資產漲至353億美元。 2. Bill Gates:115億美元  世界首富今年的個人財富從去年的611億美元增加至726億美元,漲幅接近19%。 1. Warren Buffett:127億美元  在2013年,Buffett——Berkshire Hathway的CEO每天大約進賬3700萬美元。本年Buffett兼並了Heinz和Nevda's NV Energ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55

十個數據背後的美國企業經營狀況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340

自從經濟復甦以來,美國的企業盈利在持續改善,一個明顯的指標是企業部門在美國經濟中的佔比達到自二戰以來的最大值。如果仔細挖掘上週五公佈的經濟數據,就可以看出到底美國的企業在今年經營的如何。WSJ就列舉了其中的十項數據。

比如,三季度企業的稅後利潤在GDP中的佔比首次突破11%——有數據記錄以來的首次,與此同時,企業稅收支出同比下降了大約5%。

商務部公佈了企業收入及相關的一些季度數據,以下所有數據都經過了年化處理,大家可以一睹究竟:

2.127萬億美元:根據存貨價值和資本消耗(折舊)調整後的企業利潤。商務部的分析師稱之為「優化數據」,他們認為這個數據最大限度的將企業盈利與GDP變動關聯起來。對存貨價值進行調整反映出了存貨公允價值相對賬面價值的變化,因為桶裡的原油可能變得更值錢但倉庫裡的電視更有可能變得更廉價。對資本消耗進行調整則是讓所有行業的折舊處理變得統一,剔除不同行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帶來的不同影響。經過這些調整之後,數據就反映了企業當季的真實經營情況,這個生產數據也就能與GDP的變動同步。

4178億美元:企業所交所得稅。從這個數據能夠大概衡量企業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流入了政府,但坦率的說,由於統計口徑方面的區別,這個數據與美國稅務局的數據之間並不一致。

1.709萬億美元:根據存貨價值和資本消耗(折舊)調整後的企業稅後利潤。企業利潤扣除所得稅,這個數據通常被媒體報導的最多。通俗來說,這個就是企業能夠「帶回家」的錢,因此也是華爾街最關注的部分。

8583億美元:企業給股東的累計淨分紅。通常來說股東都是投資者,但這個數據裡也包含支付給政府的分紅。以往「政府股東」所佔的比值很少,但眾所周知由於金融危機期間的緊急援助,聯邦政府如今每年都能收到幾十億、幾百億美元的分紅。

8505億美元:根據存貨價值和資本消耗(折舊)調整後的未分配利潤。

2.284萬億美元:根據存貨價值和資本消耗(折舊)調整後的淨現金流量。這個數據體現了企業之間的流動性,通常來說現金流量的膨脹意味著企業活躍程度的加強。

1.430萬億美元:固定資本消耗。

-45億美元:資本轉移支付。這個數據主要指分紅之外支付給政府的資金,比如訴訟費用等。

2.287萬億美元:稅前利潤(未經調整)。

1.1869萬億美元:稅後利潤(未經調整)。這個數據就是真實的企業利潤,由於根據企業自身所適用的會計準則對折舊和存貨價值做了計量,因為對企業經營情況來說是最貼切的數據。這個數據涵蓋了所有的企業,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私有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8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