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倍的勝利:日本企業加工資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444

豐田、本田、東芝等企業已同意提高日本雇員的基本工資,這是上述企業2008年來首次漲薪,同時漲薪也是“安倍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 豐田公司本周三表示,豐田汽車工人工會的成員每月基本工資將平均上漲2700日元(約161元人民幣),不及工會要求的4000日元。此外,豐田還將增加了獎金,年終獎平均水平達到244萬日元,相當於6.8個月的薪水,這也是2008年以來獎金的最大增幅。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豐田汽車提供的整體薪資費用將較上年高出逾7.6%,包含基本工資,工齡補貼和獎金。扣除獎金,這將是豐田21年來最大的加薪幅度。 受惠於首相安倍晉三祭出大規模刺激政策與日元疲軟,一年來企業獲利驟增,截至3月31日的財年內,日元疲軟幫助豐田斬獲創紀錄的1.9萬億日元(約1134億元人民幣)利潤。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本田方面統計將基本工資上調2200日元每月,不及該公司工會要求的3500日元,年終獎為近6個月的工資。 日立、東芝、三菱電機、日本電氣(NEC)、松下和富士通都將提出將每月基本工資上調1000~2000日元,低於這些電子企業工會要求的4000日元。 去年日本政府決定從今年4月起消費稅將由5%上調至8%。在日元疲弱、國內通脹如期回升的形勢下,日本家庭購買力下降,如不能增加國民收入,勢必影響國內消費支出。 摩根大通高級經濟學家Masamichi Adachi指出: 價格不斷上漲,消費稅上調即將到來,這些都將挫傷消費者的購買力。 現在企業的重任就是將利潤用來負擔更多的工資和資本支出。 路透社援引分析師指出,包括較小型企業在內,日本工人的整體加薪幅度可能僅為1%左右。日元疲軟導致小企業進口成本增加,這些企業還雇傭了許多兼職及其他非正式員工。目前大企業的漲薪幅度也許剛剛能夠抵消消費稅上調的影響,但還不足以抵消掉日本央行試圖實現的溫和通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15

中國樂視網 從視頻網站賺到智慧電視 它的勝利方程式 比百度、三星更強(122-123)

2014-08-18  TWM  
 

 

怎樣一家公司可以在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大巨頭夾擊下,業績仍獨走江湖;又是怎樣一家公司可以在中國賣智慧電視,賣得比三星、索尼和TCL更好?這家廠商叫作樂視,而「樂視生態系」就是樂視最重要的勝利方程式。

撰文‧何佩珊

「網路影音串流」(用網路看電視節目或電影)正顛覆傳統電視產業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未來,進入4G時代的我們,電視或許將更少開,手機、電腦與平板卻不能一天不看,而在這個趨勢下,一家你應該要認識的公司叫作樂視。

對台灣人來說,樂視的知名度可能不如騰訊和已經被愛奇藝購併的PPS,樂視的背後也不像愛奇藝或優酷土豆分別有百度和阿里巴巴這兩個富爸爸撐腰,但樂視去年營收超過人民幣二十三.六億元(約新台幣一一六億元),市值超過人民幣三百億元(約新台幣一四七五億元),更是目前中國市場上唯一獲利的網路影音串流業者。

網路影音串流產業成長快速,但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科技應用與服務研究部經理陳豫德點出視頻業者兩大挑戰:一是高度競爭下,版權費用愈飆愈高;其次則是因應高畫質影音和用戶規模快速成長,必須不斷投入的基礎建設。剛起步的影音廣告收入追不上暴增成本,也凸顯出樂視獲利的難得。

創造延伸服務 商機才夠大陳豫德分析,當多數業者都還在提供無版權內容時,樂視二○○四年就已經佈局正版。所以相較於這兩年《中國好聲音》這類熱門節目版權,飆出人民幣破億元天價,樂視當年只花人民幣幾百元就可以買斷一九八○年代正版熱門內容,建立低成本龐大片庫,也將版權分銷變成主要收入來源。

曾和中國多家網路影音串流業者有過合作的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觀察,早一步在內容版權佈局,只是樂視提早獲利的原因之一,快速打造「生態圈」才是真正強大的後盾。特別是經過和樂視合作電視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的經驗,讓她有深刻體會。

「樂視從內容、平台、終端,到應用,都方便地提供內容服務商一個完整解決方案。」她解釋,高成本產製的內容,即使吸引再多眼球,貢獻率也有限,從內容延伸出來的服務才是真正創造價值的地方。以《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為例,雙方除了內容授權,樂視還可以幫內容商進一步推廣衍生出來的紀錄片、獨立書店、小旅行等服務,創造更大的商機和影響力。這就是樂視「生態系」的經營之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樂視不滿足於提供內容,樂視網創辦人暨CEO賈躍亭很清楚,要真正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和口袋,就一定要跨入電視終端,用硬體綁服務,甚至市場盛傳樂視也計畫推出智慧型手機。

所以這兩年樂視最關鍵的一步棋就是和鴻海在智慧終端的合作。特別是在智慧電視佈局上,樂視以同尺寸半價,甚至是三分之一的超低價,震撼了傳統電視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的調查指出,今年四月樂視在中國橫掃三星、索尼和TCL等傳統電視大廠,在各尺寸都拿下銷售冠軍。從一三年七月累計至今,樂視超級電視出貨量已經達到九十萬台,預計年底就會突破一五○萬台。

更進一步,透過機上盒和智慧電視,樂視網也發展出Letv Store,目前已經有超過三千款App上架,為樂視在廣告、付費內容、版權分銷和終端硬體收入之外,再添一營利模式。

「樂視生態系的門檻極高,很難被複製,而且威力強大。」賈躍亭認為,到目前為止,樂視從內容一路發展到終端的生態系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他今年不只定下人民幣一百億元(約新台幣四九○億元)營收目標,更定位今年是國際化元年。

與鴻海結盟 想賺新台幣扛下國際化重責的,是樂視網海外事業部副總裁莫翠天。今年以來,光是台灣他就不知來過多少趟。

「我們要把全產業鏈帶來台灣。」莫翠天一開口就把話說白,他們所謂的國際化,絕不只是設立銷售據點,而是要把平台、內容、終端和應用統統帶來,在台灣落地生根。

當然,樂視進軍海外的舉動,很容易被視為侵略者,但莫翠天認為,與其將樂視當作敵人,不如想想有更多機會是合作。他說:「不要覺得樂視是來顛覆我,是大家一起顛覆這個傳統產業。」對於樂視來台敲門,部分台灣電信業者私底下表示不看好。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經理謝雨珊也認為,電視產業比手機更複雜,跨境的難度也更高。不過蘇麗媚則是提出不同觀點,反而鼓勵樂視來台。因為她很清楚,就算樂視不進來,台灣遲早也要面對數位匯流的衝擊。

賈躍亭不只一次說過:「九九%的人都認為錯誤的事情,創新才有可能成就顛覆。」自詡為舊經濟體顛覆者的樂視,不論是成立電影公司,或進軍電視市場,當年被同業嘲笑的每一項創舉,如今都證明是具有前瞻性的成功決策。接下來在國際化佈局上,樂視會否再次上演驚奇?值得期待。

樂視網

成立:2004年

創辦人暨執行長:賈躍亭(圖)資本額:人民幣8.4億元市值:人民幣333.11億元 (以8/8當天股價計)主要業務:視頻網站、智慧電視

近三年EPS:

2014年Q1:人民幣0.11元;2013年:人民幣 0.32元;2012年:人民幣 0.46元

樂視網搶食網路大餅

日均用戶:逾5千萬人

日均瀏覽量:逾2.5億次月覆蓋用戶數:逾3.5億人註:中國2014年上半年上網人口6.32億人資料來源:樂視網官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01

EBay宣布分拆Paypal 投資大佬Carl Icahn獲得勝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3

QQ截圖20140930194329

EBay周二宣布把旗下支付業務部門Paypal拆分成為一個獨立的上市公司,這意味著激進投資者Carl Icahn在與Ebay鬥爭中獲得了重大勝利。

拆分意味著這家全球最大拍賣市場將一分為二。2002年Ebay從創業家Elon Musk手中買下了Paypal,現在Paypal年收入幾乎占到EBay總收入一半,

EBay稱拆分將在2015年下半年完成。一旦拆分完成,現任首席執行官John Donahoe將會離職,並進入其中至少一家公司的董事會。

事實上從自年初以來,激進投資者Carl Icahn就施壓John Donahoe,要求Ebay分拆在線拍賣業務與支付業務為股東創造更多利潤。

Donahoe和Ebay董事會曾數次否決了股東的要求。不過最終在年度策略會議後,Ebay管理層最終決定分拆。

周一Ebay股價下跌0.5%,至52.66美元每股。今年迄今Ebay股價已經跌去了4%。Ebay分拆Paypal消息公布後,Ebay股價盤前上漲10%,至58.13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94

【專欄】安倍的QQE能取得勝利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84

635186265505607161331267

本文作者為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彭松、曹陽,首次發表於證券時報,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過去一個月中,各國央行無疑站在了國際金融市場舞臺的聚光燈下,經濟、金融環境的不同使各國央行采取了不同貨幣政策,其中以10月31日日本央行擴大QQE規模最令市場吃驚。當日,日經指數大漲4.8%,日元在最近幾個交易日大幅貶值至115以上。雖然,我們認為總量型貨幣政策難以解決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但央行的政策決策函數已經偏向成本最小化選擇。如果未來政策效果與現實出現偏差,則將在今後大幅提升匯率、商品和股票市場的波動率。

日本央行(BOJ)10月31日議息會議中以5:4的微弱比例擴大了QQE規模,具體包括:將年度基礎貨幣增量提高到80萬億日元,使其占GDP比重從原先的42%提升至56%;增加資產購買和拉長日本國債購買的久期,年度購買量增加至80萬億日元,拉長持有國債平均期限至7-10年;分別增加ETF和房地產信托J-REIT的年增加額至3萬億和90萬億日元,其政策目的主要防止消費稅上調、油價下跌帶來的物價下行壓力。

觀察日本經濟,事實上通貨緊縮和周期性經濟下滑趨勢並不明顯。一方面,從物價水平來看,日本9月CPI達到3.2%,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亦達2.3%,後者在4月後已經持續在2%以上,顯示日本目前的通縮風險並不大。僅就油價下跌而言,對日本經濟也可能是正面的,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後,日本對外能源依存度大幅上升,進口原油占比達到20%以上,貿易逆差在14年最高達到1.7萬億日元,而油價下跌將在一定程度降低貿易逆差;另一方面,從增長方面數據來看,盡管消費稅上調使日本2季度GDP環比折年率下滑了7.1%,但近期數據表現並不差,如10月制造業PMI指數依然達到52.4,相比2季度大幅反彈,同時短觀指數中的大型企業同比增速達8.6%,亦處於較高水平,因此日本仍將處於周期性複蘇階段。因此從以上兩方面來看,QQE加碼的理由可能並不充分。

我們理解日本的QQE加碼更多在於政策成本較低、央行也試圖引導私人預期。第一,日本國內通脹依然穩定,寬松政策加碼風險不大。盡管日本10年通脹保值債券在11月初大幅跳升20個基點,達到1.21%,但仍低於年中的1.38%,顯示通脹預期依然穩定,同時以M2+CD衡量的貨幣增速僅為3%,相比4月的4.4%增速回落明顯,貨幣擴張乏力使通脹上行風險有限;第二,QQE的推出可能更多對沖2015年的消費稅上調的影響,從今年來看,2季度上調消費稅至8%後,個人消費和投資出現明顯回落,當季GDP環比折年下滑7.1%,因此日本央行試圖通過先發式的貨幣寬松,增加寬松政策可信性,來引導投資者預期,緩沖財政緊縮影響。

從中長期來看,我們對日本經濟前景仍是謹慎的。首先,居民收入滯漲、產品競爭力不足制約經濟增長。具體來看,其一,年初以來國內勞工工資平均漲幅僅為0.7%,遠低於通脹,這意味著居民實際收入下降,對於消費增長不利;第二,我們對於日元貶值對企業競爭力的改善仍持保守看法。一方面,諸如消費電子、平板電視、汽車等日本傳統優勢領域受到韓國、中國企業挑戰。以電視市場來看,三星和LG的全球份額從31%上升至41%,中國創維、TCL、海信的份額上升4個百分點至15.8%,而同期索尼、松下、東芝和夏普的市場份額從28%下滑至20.6%,我們理解從成本、市場和消費體驗來看,中、韓產品均有優勢;另一方面,以科技類產品來看,QE帶來日元貶值對企業盈利提振的效果可能不大,因為全球化後,日企生產外包增加,比如電子產品生產者的外包比例高達70%,貨幣貶值後進口成本可能提高,反而擠壓毛利。概而言之,市場理解通脹走升、匯率貶值對於日本經濟的實際拉動效應可能並不大。

短期內我們對日本股票市場看法中性,預計指數難以錄的很大漲幅。在2013年4月日本央行第一次采取QQE宣布將基礎貨幣投放增加至70萬億日元時,日經指數在3個月內的最高漲幅接近26%,本次操作中日本政府影響股票市場的意圖亦較為明顯,政府養老基金委員會(GPIF)將國內股票配置比例從17.3%上調至25%,這意味著其將購買9.85萬億日元股票,占Topix自由流通市值的2.7%,但是今非昔比,我們預計日本股市難以複制13年漲幅,具體原因包括:其一,從TOPIX指數估值來看,價格/EBITDA比例達到5.96倍,處於金融危機後較高水平;其二,日本企業投入資本回報率較低,汽車及零部件、資本品和科技硬件類企業的ROIC均在7—8%之間,低於全球其他同類公司,盈利較低使投資者買興不高;其三,我們認為政策的突然性,投資者對政策效果的高預期是提升市場估值的重要因素。從日本來看,與13年4月第一次寬松政策不同,目前政策效果遞減,投資者對安倍經濟學效果質疑增加均抑制估值提升。

此外,日本貨幣政策再寬松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能更大,這體現在以日元為融資貨幣的“套息交易”增加,但也會階段性放大整體風險資產市場的波動性。第一,在中國經濟放緩、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時,預計本次日元“套現交易”並非惠及所有風險資產,我們相對看好有增長和盈利支撐的美國股市、但考慮增長與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諸如高息的澳元、新興市場貨幣看法中性,而在數據方面摩根大通的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從年中以來的跌幅累計達到8%;第二,目前日本債務率達到226%,安倍需要上調消費稅,維持財政可維持與保持經濟增長間取得平衡,這無疑是相當困難的。此外如未來日本經濟增長不達預期,政策有效性下降會打擊市場信心,投資者單方向的交易平倉會加劇資產價格波動率,這可能是引發2015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重要因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69

【專欄】安倍的QQE能取得勝利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84

635186265505607161331267

本文作者為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彭松、曹陽,首次發表於證券時報,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過去一個月中,各國央行無疑站在了國際金融市場舞臺的聚光燈下,經濟、金融環境的不同使各國央行采取了不同貨幣政策,其中以10月31日日本央行擴大QQE規模最令市場吃驚。當日,日經指數大漲4.8%,日元在最近幾個交易日大幅貶值至115以上。雖然,我們認為總量型貨幣政策難以解決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但央行的政策決策函數已經偏向成本最小化選擇。如果未來政策效果與現實出現偏差,則將在今後大幅提升匯率、商品和股票市場的波動率。

日本央行(BOJ)10月31日議息會議中以5:4的微弱比例擴大了QQE規模,具體包括:將年度基礎貨幣增量提高到80萬億日元,使其占GDP比重從原先的42%提升至56%;增加資產購買和拉長日本國債購買的久期,年度購買量增加至80萬億日元,拉長持有國債平均期限至7-10年;分別增加ETF和房地產信托J-REIT的年增加額至3萬億和90萬億日元,其政策目的主要防止消費稅上調、油價下跌帶來的物價下行壓力。

觀察日本經濟,事實上通貨緊縮和周期性經濟下滑趨勢並不明顯。一方面,從物價水平來看,日本9月CPI達到3.2%,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亦達2.3%,後者在4月後已經持續在2%以上,顯示日本目前的通縮風險並不大。僅就油價下跌而言,對日本經濟也可能是正面的,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後,日本對外能源依存度大幅上升,進口原油占比達到20%以上,貿易逆差在14年最高達到1.7萬億日元,而油價下跌將在一定程度降低貿易逆差;另一方面,從增長方面數據來看,盡管消費稅上調使日本2季度GDP環比折年率下滑了7.1%,但近期數據表現並不差,如10月制造業PMI指數依然達到52.4,相比2季度大幅反彈,同時短觀指數中的大型企業同比增速達8.6%,亦處於較高水平,因此日本仍將處於周期性複蘇階段。因此從以上兩方面來看,QQE加碼的理由可能並不充分。

我們理解日本的QQE加碼更多在於政策成本較低、央行也試圖引導私人預期。第一,日本國內通脹依然穩定,寬松政策加碼風險不大。盡管日本10年通脹保值債券在11月初大幅跳升20個基點,達到1.21%,但仍低於年中的1.38%,顯示通脹預期依然穩定,同時以M2+CD衡量的貨幣增速僅為3%,相比4月的4.4%增速回落明顯,貨幣擴張乏力使通脹上行風險有限;第二,QQE的推出可能更多對沖2015年的消費稅上調的影響,從今年來看,2季度上調消費稅至8%後,個人消費和投資出現明顯回落,當季GDP環比折年下滑7.1%,因此日本央行試圖通過先發式的貨幣寬松,增加寬松政策可信性,來引導投資者預期,緩沖財政緊縮影響。

從中長期來看,我們對日本經濟前景仍是謹慎的。首先,居民收入滯漲、產品競爭力不足制約經濟增長。具體來看,其一,年初以來國內勞工工資平均漲幅僅為0.7%,遠低於通脹,這意味著居民實際收入下降,對於消費增長不利;第二,我們對於日元貶值對企業競爭力的改善仍持保守看法。一方面,諸如消費電子、平板電視、汽車等日本傳統優勢領域受到韓國、中國企業挑戰。以電視市場來看,三星和LG的全球份額從31%上升至41%,中國創維、TCL、海信的份額上升4個百分點至15.8%,而同期索尼、松下、東芝和夏普的市場份額從28%下滑至20.6%,我們理解從成本、市場和消費體驗來看,中、韓產品均有優勢;另一方面,以科技類產品來看,QE帶來日元貶值對企業盈利提振的效果可能不大,因為全球化後,日企生產外包增加,比如電子產品生產者的外包比例高達70%,貨幣貶值後進口成本可能提高,反而擠壓毛利。概而言之,市場理解通脹走升、匯率貶值對於日本經濟的實際拉動效應可能並不大。

短期內我們對日本股票市場看法中性,預計指數難以錄的很大漲幅。在2013年4月日本央行第一次采取QQE宣布將基礎貨幣投放增加至70萬億日元時,日經指數在3個月內的最高漲幅接近26%,本次操作中日本政府影響股票市場的意圖亦較為明顯,政府養老基金委員會(GPIF)將國內股票配置比例從17.3%上調至25%,這意味著其將購買9.85萬億日元股票,占Topix自由流通市值的2.7%,但是今非昔比,我們預計日本股市難以複制13年漲幅,具體原因包括:其一,從TOPIX指數估值來看,價格/EBITDA比例達到5.96倍,處於金融危機後較高水平;其二,日本企業投入資本回報率較低,汽車及零部件、資本品和科技硬件類企業的ROIC均在7—8%之間,低於全球其他同類公司,盈利較低使投資者買興不高;其三,我們認為政策的突然性,投資者對政策效果的高預期是提升市場估值的重要因素。從日本來看,與13年4月第一次寬松政策不同,目前政策效果遞減,投資者對安倍經濟學效果質疑增加均抑制估值提升。

此外,日本貨幣政策再寬松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能更大,這體現在以日元為融資貨幣的“套息交易”增加,但也會階段性放大整體風險資產市場的波動性。第一,在中國經濟放緩、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時,預計本次日元“套現交易”並非惠及所有風險資產,我們相對看好有增長和盈利支撐的美國股市、但考慮增長與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諸如高息的澳元、新興市場貨幣看法中性,而在數據方面摩根大通的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從年中以來的跌幅累計達到8%;第二,目前日本債務率達到226%,安倍需要上調消費稅,維持財政可維持與保持經濟增長間取得平衡,這無疑是相當困難的。此外如未來日本經濟增長不達預期,政策有效性下降會打擊市場信心,投資者單方向的交易平倉會加劇資產價格波動率,這可能是引發2015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重要因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69

安倍獲日本大選勝利 推動安倍經濟學實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80

20141214abe

日本大選投票已經結束。據NHK初步調查顯示,安倍晉三所領導的自民黨贏得了今天的日本大選,將獲得下議院的多數席位。

今天,日本大選已經如期開始,市場普遍預期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將大獲全勝,這也將讓安倍經濟學得以更好地推進和實施,帶領日本走出通縮的困境。

據12月的一份日本媒體民意調查顯示,預計本次大選中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將獲得下院475個席位中的300個,這個數字要高於上個月安倍解散議會時的294個。

另外,市場還預計民主黨將贏得眾議會475個席位中的70個。自民黨和公明黨預計將獲得超過300個席位。在上月解散前,自民黨和公明黨聯盟擁有眾議院326個席位。

此前華爾街見聞詳細介紹過,安倍政府此次獲勝屬意料之中。目前,日本政界對於安倍政策的反對不大。

上個月,日本最大反對黨日本民主黨同意安倍推遲上調消費稅的決定,稱之為“不可避免”。日本經濟在上一次加稅後陷入衰退。

民調顯示,民主黨並沒有威脅到安倍的自民黨。另外兩個主要反對黨日本創新黨和日本共產黨也沒能對安倍構成威脅。

IHS高級分析師Alison Evans向CNBC表示,

雖然安倍和他的自民黨支持率下滑,但是最大反對黨低於10%的支持率意味著自民黨能保持其多數席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72

希臘危機發酵:左翼政黨有望贏得“決定性勝利” 債券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18

預測機構Oxford Economics稱,其對希臘1月25日大選的民調結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顯示,激進黨派Syriza將在大選中獲得“決定性勝利”,推進其反緊縮的政策。

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引起了市場的恐慌,大量資金湧入避險資產。希臘國債收益率大漲,而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歷史新低。

20150106_GGB1_0

20150106_GGB2_0

Syriza承諾,如果當選,將對希臘援助項目的條款進行重新談判。

德國政府昨日希望緩解市場對希臘退歐的恐慌,不過投資者依然感到緊張。投資者的緊張並非沒有道理。

Oxford Economics的分析顯示,Syriza已經獲得足夠支持,獲得大多數選票。其報告指出:

Syriza的最終得票率可能高於36%。Syriza的表現在過去的20次民調中都很穩定,在最近5次的民調中,Syriza的得票率都高於40%。

Oxford Economics的Gabriel Sterne的報告指出,

如果現在的執政黨New Democracy party可以將大選和退出歐元區公投劃上等號,那其有可能縮小與Syriza之間的差距。

Capture(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29

“雷布斯”的勝利:小米Note開搶 三分鐘售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54

7739-15012G53S4

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最大對手小米手機今天中午12點正式開售小米Note。此次參與小米Note搶購的預約人數超過了220萬,而在12點剛過3分鐘,小米手機官方微博即宣布,此次公開銷售的小米Note現貨已經全部售罄。

小米手機2015年的銷售目標為一億臺,遠高於2014年的6110萬臺。

小米一直被成為“中國的蘋果”,雷軍也有“雷布斯”的外號。蘋果首席設計師Jony Ive曾指責小米模仿蘋果的設計,並認為這種行為是“小偷”。

為此,新款小米Note刻意選擇了簡潔的雙曲面玻璃以區別蘋果手機。雷軍甚至在發布會上還對蘋果6Plus嘲諷了一番。

777

小米手機表示未來幾年內並未考慮進入西方市場,但是在本土市場上面對蘋果手機將會寸土不讓。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iPhone最大的市場:瑞銀集團最新報告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蘋果公司共售出6930萬臺iPhone手機,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占36%,美國僅占24%。而前年同期,中國和美國的份額分別為22%和29%。

針對市場認為小米手機故意限量出售手機以營造饑餓營銷的指責,雷軍表示,

事實情況是小米手機需求過剩。高端手機就像海鮮,不是所有的工廠(大廚)可以處理,並且作為銷售方,我們也沒有膽量堆積過多的存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72

德拉吉的勝利:QE尚未實施就已見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59

歐洲的QE還沒實施就已經開始見效了。

1月下旬,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推出每月6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計劃,維持18個月,總規模將會達到1.1萬億歐元。

到目前為止,市場反應非常積極。雖然歐洲央行要到三月份才正式開始購買資產,但投資者已經將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收益率壓到史上低位。比如雀巢公司的歐元債券的收益率已經為負。

不過,盡管如此,希臘債券似乎依然對QE“免疫”,下圖可以看出,該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我行我素”,不斷走高。和其他國家截然相反。

2015021110years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希臘局勢的緊張導致資金流向了其他國家,壓低這些國家的收益率。高盛經濟學家Dirk Schumacher就表示:“很難說最近各國國債收益率的走低是因為希臘局勢的升級,還是因為QE的影響。”

自歐洲央行宣布實施QE以來,歐元已經下跌了2.7%,這對於歐洲未來的複蘇也非常重要。

不過,歐元區通脹的重要指標“五年期通脹互換利率”仍然徘徊在歷史最低水平,周二為1.59%,意味著市場對於2020年末通脹達到歐洲央行2%目標的信心不足。

20150211inflation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市場人數評論稱,既然歐洲央行已經推出了1.1萬億歐元規模的QE,那麽通脹預期改變就只是時間問題。

盡管已經有了不少積極的跡象,但對於QE的質疑依然存在。英國智庫Open Europe經濟學家Raoul Ruparel就認為,歐洲央行的QE提供的流動性可能僅僅停留在銀行體系內,未必能進入實體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也援引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Alberto Gall評論稱:“QE導致的歐元貶值主要將刺激德國的出口,而外圍國家受益有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82

德拉吉不等QE實施就宣布勝利 分析人士:吹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06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甚至等不及QE正式實施,就提前宣布了QE勝利。

華爾街見聞提及,徳拉吉昨日宣布,自3月9日起每月購買600億歐元資產,直至明年9月。如屆時通脹仍低迷,QE將延續至明年9月後。

他同時表示,歐元區經濟已經出現轉折點,且正走在一條有意義的複蘇道路上。他稱,QE將刺激歐元區出現2007年以來的最快經濟增速,並將使通脹水平在三年內達到歐央行設定的目標。

金融界人士卻並未對德拉吉的上述言論歡呼鼓掌。ADM Investor Services International的Marc Ostwald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是德拉吉的空頭支票。他吹噓歐央行甚至在QE真正啟動之前就已經成功地壓低了長期利率和企業貸款利率。”

彭博新聞社對此評論稱:

積極的言論顯示出其對QE項目將提振歐元區19個成員國經濟走上複蘇軌道的樂觀態度。而風險在於,這僅僅是另一個虛假的黎明,歐央行未來需要做得更多。

華爾街見聞近日提及,由於歐元區2月CPI萎縮0.3%,實際通脹數據與歐央行通脹目標之間的缺口擴大至1.9%。就連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都說,如果通脹缺口加大的話,歐央行可能需要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巴克萊高級歐洲經濟學家Thomas Harjes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德拉吉將為了實現QE承諾而面臨一場艱苦的戰役。當前,他當然希望盡可能地推進QE。他提出了強有力的聲明,稱QE將達到預期目標。

這個德國持有異議、德拉吉堅決推行的QE還反映出歐央行新的經濟預期。徳拉吉昨晚也表示,歐元區核心通脹率仍然處於低位,未來幾個月歐元區將出現極低、甚至是負值的通脹。

鑒於油價下跌,歐央行下調了今年的通脹預期,將2015年通脹預期從0.7%下調至0.0%。同時,將2016年通脹預期從1.3%上調至1.5%;預期2017年通脹率為1.8%。歐央行設定的目標通脹水平為2%。

此外,歐央行還全面上調了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將2015年經濟增速預估從1%調整至1.5%,將2016年經濟增速預估從1.5%上調至1.9%,並預計2017年將為2.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