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品泡沫或觸發自我毁滅的命運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14.html

一個較為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涉及以下的條件:

1) 銀行體系的資產質素大大改善
2) 私人貸款水平降至較為可持續的水平
3) 商品價格維持在吸引的水平(有利商業投資)
4) 利率維持在合理的水平
5) 私人個戶願意消費,並且開始進行健康的借貸活動 (先決條件是2)
6) 大部份人安份於就業,而非投機活動
7) 企業進行穩定投資,並且漸漸增加人手

以上例子可能是2003年中至2006年的環球經濟環境.

那麼2010年下半年是甚麼的情況??

1) 銀行體系的資產質素仍待改善 (不少歐美銀行仍持有不少具高風險的資應)
2) 歐美私人貸款水平仍是偏高
3) 商品價格維持在偏高水平,部份商品可能處於泡沫水平
4) 在各國政府推出的"Monetary Policy"下,利率維持在低的水平
5) 歐美私人個戶不太願意消費,並且繼續增加"saving"和"de-lever"
6) 越來越多人進行投機活動
7) 環球企業不偏向增加人手

簡單地說,在實體經濟恢復元氣前,投機活動已經十分火熱,看來並非健康的趨勢.

近月來不少投機者參與的商品市場,若然價格高至負面影響企業盈利,或許會在中期內(3至6個月)觸發自我毁滅式的命運.

因此,近日廣受投資者喜愛的商品貨幣澳元(兌美元0.992),或者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3

另一看淡思捷的原因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30.html

思捷(330)在過去12個月的股價,實在強差人意,雖然表面上的估值看似吸引(11年預期P/E:12倍; Yield: 5.0%),但這並不是令人信服的買入原因.

眾本地和內地零售股於2010年表現不俗,唯獨是思捷近月來徘徊在HK$40至HK$45之間上落,市場的訊號是 ------ "Don't Touch"!!!

那麼思捷的問題可能是甚麼? 除了主要市場歐洲可能受區內經濟低迷影響外,其實最大風險可能是自身的問題.當然新管理層的能力仍有待觀察,但令筆者擔憂的還有其"市場定位".

在歐洲,思捷正夾在"Zara"和"H&M"中間,願支付中高價的人直接去"Zara"買半高檔次的服裝,而"H&M"則是"平靚正"的選擇.

在香港,情況可能更糟,今日心血來潮走去"行街",分別走去"H&M"(中環), "Uniqlo"(銅鑼灣)同"Esprit"(銅鑼灣)的店舖,"H&M"同"Uniqlo"內人生人海,相反"Esprit"內的顧客幾乎10隻手指都夠數.

若然連自己都想不到為何要去"Esprit"買衫,那麼更加不宜對其股票沾手.

若然追求高息消費股,倒不如買大快活(52)同維他奶(345)好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9

寸爆分析員張化橋

2010-10-28  NM




曾在瑞銀華寶當分析員的張化橋,以敢言見稱,一手踢爆歐亞農業和格林柯爾,搞到被告上法庭;到深控當管理層,獲老闆胡愛民及張宜鈞力撐,改革國企,令深控股價一年升四倍。重回瑞銀後,他轉行幫公司搞上市,最近出書論盡分析員行業,強調自己不會走回頭路。

採訪當日,張化橋只有一小時空檔,結束後,便馬上要趕去博耳電力的慶祝活動,因為瑞銀是其上市保薦人,而博耳首日掛牌,股價便升逾一成三。張化橋笑說: 「我現在是做生意的人。」主要工作是幫公司上市,發債及集資,「和以前做分析員相比,現在社交多一點,但也要做分析,因為我們不是什麼生意都做,覺得那家 公司不對勁的話就不做,只是現在不用寫報告。」

張化橋覺得香港分析員寫的報告又多又長,「內容很多是沒有用的,根本沒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寫。若我天天在報紙寫專欄的話,最少有一半是廢話。」最廢是預測目 標價,「這些預測大部分是錯的,對是偶爾的,可是投資者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是對,什麼時候是錯,所以我覺得這件工作根本沒有用。」

「沒有人能預測股價」

他剛出了一本新書,內裡的其中一篇文章便叫人「丟掉你的預測吧」,他說:「分析員看了肯定會不高興,雖然大家都知道預測沒用,可是你說出來,還是會讓人不 開心。」他亦批評報紙上的財經專欄,「我覺得有些字眼很不負責任,例如經常叫股民『小注』,什麼是小注?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其實張化橋以往也經常做預測,而且準到連續五年被基金經理評為中國最佳分析員,推介股票如兗州煤及青島啤等,升幅以倍計,但他表示自己只是幸運地「說對了一兩回」,而且「人們很慷慨,完全忘記我屢屢出錯的時候。要獲得專家頭銜真容易。」

他笑言本月初接受電視台訪問,記者問人行會否加息,他答:「我認為應該要,可是我覺得它不會。」但不到幾天,人行便宣布加息四分一釐,「我的預測又是錯的!我是覺得應該加息控制通脹,可是中國未必這麼在意,現在證明它很關注這個問題。」

張化橋說:「怎麼可能預測股價、油價、銅價、煤價、匯價,又不是神!」所以他只願意作中長期的宏觀預測,對現時香港股市的看法,他說:「以三至五年來看,現在還蠻便宜的。」

「應該買五十隻股票」

張化橋買股票都打算持有十年以上,但選股很難,長期地選好股更難,「我也不懂得選,香港也沒有人懂得選,最起碼我還未發現。」所以他認為應該買指數基金,或自製一個大型股票組合來分散風險,「要買五十隻股票,沒錢就買十隻。」

張化橋九九至○六年在瑞銀華寶做分析員,見盡呃神騙鬼的上市公司,最為人熟悉的一役是在○一年底踢爆歐亞農業。農村出生,自小便落田耕種的他,質疑歐亞農業的農地面積與管理層所說有出入,令其股價一天下挫兩成四,主席楊斌亦在翌年被控欺詐及行賄等罪名,最終鋃鐺入獄。

另一役是質疑格林柯爾的產品,結果被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控告誹謗,成為香港首位被控誹謗的分析員,最終庭外和解,賠了三十萬元,張化橋說:「格林柯爾現在也沒有了!」顧雛軍亦已因虛報註冊資本等罪名入獄。

「我不是警察」

他表示曾有三次因為看出了上市公司的賬目問題,差點被告上法庭,「格林柯爾告了,歐亞農業也差點告了,另外還有一家公司,我覺得它不對勁,但沒有寫,要是寫了又會被告。這家公司的名字我不說,但它現正清盤。」

張化橋當分析員時總是在和上市公司打架,「我現在不願意再做這種事,有問題的公司很多,而我又不是警察,我被告上法庭時,也沒有人可以幫我。」現在他最怕在報紙看到有股票,因自己說過的話而股價急挫,「這代表我有麻煩嘛!我老婆看了會怎麼想,她會覺得我自找麻煩。」

○六年,他脫離分析員行列,加盟深控,全力為公司去蕪存菁,賣出非核心業務,並增加土地儲備,結果押中深圳樓價起飛,深控股價一年升四倍。張化橋入職時獲發的二千四百萬股深控認股證,亦水漲船高,帶挈他賺了數千萬元,「在深控真的賺了錢。」

「感恩」

本來,張化橋在深控可以做到退休,「不會炒我魷魚,但可以做的我已經做了,剩下的我做不來。」國企始終有很多限制,「舉例說要炒一半人,可以嗎?你是老 幾?」○八年瑞銀找他回巢,做董事總經理及投資銀行部副主管,「現在是銀行家。」儘管分析上市公司是他的興趣,但他不願意再做分析員,「現在分析完了自己 看,朋友問我也會答,只是不寫出來。」也不和上市公司對着幹,「被人告,我是不開心的。」

事實上,現在的張化橋脾氣比以往溫和得多,在瑞銀兩年來,只和同事吵過一次架,他笑言:「現在年紀大了,累了。」他常把感恩掛在嘴邊,閒來會讀《聖經》, 週日有時間便和家人上教堂,「我太太和小孩這幾年信教了,我還未信,但我感恩現在擁有的,不管是之前去深控,還是現在來了瑞銀,都是很難得的機會。」

張化橋小資料

年齡︰47歲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名子女

83年︰湖北農村家庭出身,畢業於湖北財經學院

83-90年︰中國人民銀行經濟研究生,於銀行工作;獲保送到澳洲國立大學修讀經濟學碩士

91-94年︰於澳洲坎培拉大學銀行金融學系任教

94-06年︰在港工作,先後於東方匯理、里昂、滙豐等任職,後加入瑞銀華寶,位至證券董事總經理兼中國研究部聯席主管,連續多年被《亞洲貨幣》及《機構投資者》雜誌選為中國第一分析師

06-08年︰加盟深控,任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

08年至今︰重返瑞銀,任董事總經理兼中國投資銀行部副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6

本地樓市、地產股、銀行股弱勢已成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7.html

若然愛爾蘭求援事件只是個別事件僅是歐洲的問題,又如果北韓炮轟南韓只是無法預計的事情,本港政府出招打壓樓市只是政策風險,又如果美元反彈只是弱勢的小 反彈,那麼眾多巧合的事件走在一起而導致的資產市場下挫便不是毫無原因。美元的反彈並非隨意的波幅,而是代表游資正在撤離新興市場。

簡單道理便是"過熱的市場只有下瀉的命運",並不需甚麼大理論! 過往一兩個星期觀察到不少Sectors前後腳由高位下滑,亦即所謂的"Sector Rotational Short Selling"活動,成交突然縮小亦暗示前景十分不利。

更令筆者確信市況走弱的因素還有:
1) UBS近日將太古A(19)的Target Price調高至HK$200樓上
2) 陸東Target年尾恆指到28,000點,並說無懼跌市
3) 臺周刊大力叫人買樓
4) 大量IPO和Placements
5) 亞洲諸國正在推行Tightening Monetary Policy
6) 大量驚天的恆指預測,例如恆指一年內到38,000、30年到460,000點
7) 風水師成為財經雜誌的封面
8) 大部份人仍是相信"Buy on Dips"及"長揸必勝"

要說的到此為止,有時過於追逐有形的事情反而迷失大方向,而世間並無所謂的理所當然的事情,藉機留下一智者之言:

視而不見,意而則現; 形即是影,影即是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8

對收息雙虎的看法略轉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6.html

維他奶(345)和大快活(52)剛公佈半年業績,不計特殊盈利因素,兩者的經常性盈利表現可以(大約升10-13%),唯一意外的是大快活大增中期息至HK$0.28.

截至2011年3月下半年兩者應受成本上漲所困,即使如預計能加價將成本轉嫁,未來12個月的盈利亦難有驚喜.維他奶剛公佈的3年HK$900M投資國內大計可能為未來增長打下基礎,但筆者會問是否過於進取.

假 設維他奶分每年投資HK$300M,亦與一年的經營現金流(~HK$355M/每股HK$0.348)相若,亦即暗示來年派息能力大減.過往維他奶的 CapEx大約為HK$100M(能保證HK$0.25的股息),雖然維他奶的淨現金為HK$230M似,但乎一向保守的管理層亦有點過度進取.

大快活另一個問題是佔業務10%的國內收入幾乎無增長,有點令人失望,更難以對10月至明年3月寄以厚望.

因此筆者對收息雙虎的看法轉為中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9

永恆的投資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html

正所世事無常,有生自然有滅,亦正如佛經所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長遠而論並無甚麽投資是永恆不滅的。

唯一永恆的是由"智慧"與"慈悲"結合而成的大愛精神,亦是我們值得花心機去修行的珍寶。

君不見股神華倫畢菲特(Warren Buffett)以及IT巨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近年不斷做慈善工作,表面上令財富減少,但實際上是智慧的表現。

已故的投資宗師Sir John Templeton亦是以謙遜和正念為投資心法以及人生態度,當然,他生前亦致力於慈善工作。


正所謂世事無常, 還望各位惜緣珍重,每天以感恩心善待週邊的人和事情.耶穌亦曾道出真愛的真義: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


另外亦附上大藏寺祈竹仁寶哲的智慧之言。其中有一句十分具意義 ------ "你認爲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時計,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來的生命。 "


(轉載自《心靈甘露》-- 大藏寺祈竹仁寶哲嘉言)

無常
你認爲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時計,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來的生命。

死亡並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們每一分鐘都在朝死亡步近。真正可怕與可悲的是:在生與死之間沒有做過什麽。

死亡本身並不是一件好的或者壞的事情,只是自然變幻的一個程式。對一個沒枉過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確沒什麽可懼的地方。

死亡之可怕,只源於你對生命的執戀。

萬事萬物無不在變幻當中。把生命與快樂寄望于事物的常久不變上,無疑只會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對失望。

萬事萬物均依因緣而自然發展:先是産生,然後維持狀況一回兒,最終就改變消失。儘管你大哭大鬧,它們還是一樣會變幻消失,這只是自然的規序,並非 好的或壞的一件事。在你明白並接受了這個自然法則後,你的生命就會好過得多了。


快樂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智慧與慈悲,卻可治癒一切的病苦。

人們常常嚷著要去尋找內心的平和,其實它一直都在,從不需要你去尋覓。當你從爲欲望而勞役終日的忙碌中靜下來時,自然會感到它的存在。

當你的心充滿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樣歡喜自在;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見到真理。


智慧
自知爲愚者的愚者並不愚蠢;自以爲聰明的愚者卻是愚者中之愚者。

與他人相處時,是謙虛學習的好機會;在個人獨處時,是反思自省的好機會。

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慈悲心
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導師。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1

中環在線:湯彥麟想做航空股分析員 李華華


2011-3-18  AD




 

臨別依依,趣事 往事一大籮!卸任在即嘅國泰(293)CEO湯彥麟,噚日同大家分享佢喺太古集團30年(其中25年喺香港)嚟嘅點滴。先講未來,被視為下任IATA(國 際航空運輸協會)CEO大熱門嘅佢,話如果做唔到呢個位,就會憑自己喺航空界嘅多年經驗,轉行做航空股分析員。Well,到時仲可以想講乜就講乜!

被視IATA下任CEO大熱門

咁做唔到分析員又點呢?咪發展自己嘅音樂事業囉!不過佢都好謙,話自己知自己事,音樂呢樣嘢,佢做到都搵唔到食,賺吓零用錢就得,所以會盡量留番嚟做終生興趣算喇。佢又話雖然香港樓價好貴,但係佢已經視香港為自己嘅家,諗住喺香港置業,過幾年之後會再返嚟。

講完未來,又回到過去。奉獻咗人生3個十年畀國泰同太古嘅湯彥麟話,70年代嘅佢,同好多英國人一樣,好想出國發展,就算當時有人同佢講,可能會即時要去香港做,仲可能係「no coming back」嗰種,佢都唔介意,於是就加入咗太古。

30年來最難忘搬機場

呢30年,佢話最難忘嘅係香港啟德機場搬去赤鱲角、03年沙士令香港航空業全面崩潰,仲有911事件同兩次金融危機,但航空業嘅復原能力好高,好快就可以反彈……呢啲難忘嘅回憶,真係一單都嫌多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5

一個股票分析員的真正醒悟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ql1a.html

謝謝大家參加今天為我的小書《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而舉辦的慈善義賣活動。半年來,這本書賣得相當不錯。我已經把中港兩地預計的稿費40萬人民幣分兩次提前捐給了湖北省荊門市馬良中學。謝謝讀者的支持。我要特別謝謝三家企業的贊助:廣發證券公司 (5萬),福建三盛地產 (3萬),和華南城 (為客戶購買 5000本書)。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匯報兩件事。一是為什麼寫這本書。二是我在股票投資方面真正的醒悟。

我七十年代到武漢上大學,以及八十年代在澳大利亞讀研究生期間,都喜歡給親友寫長長的信。當然,那時候,窮學生是沒有錢打長途電話的,也沒有計算機。我的手寫信有時候洋洋灑灑好幾頁紙。我還經常打草稿,再抄寫一遍。這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我的小書《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其實就是把讀者當作遠地的親友來寫的。後面三分之一寫的不好,但前半部分我很滿意。我確實有話要說。

當了十幾年的證券分析師,我究竟有什麼樣的體會和醒悟,膽敢讓讀者為我花錢和花時間呢?

醒悟是一個過程。我現在正處於半夢半醒的狀態。我把我迄今為止的醒悟做了如下的歸納:

第一,古今中外,做生意而發達的大有人在,而炒股票而發達的只是極少數。而且,在炒股票而發達的這極少數人中,絕大多數是依靠賺取管理費,和利潤分成而發達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發達靠的是別人的錢,他們是賣鏟子的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老闆。單單依靠掘金而發達是罕見的。

第二,股民如果想發達,就必須把自己當成生意人,把自己當成真正的股東。這就決定了持股的長期性,和選股方法上要堅持基本面。這是第一個結論的自然延伸。 生意人(餐館老闆,百貨店主,汽車修理廠的老闆,等等)如果沒有把企業上市,並不知道他的身價每天的漲跌。他們只管埋頭幹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很多 情況下,一不小心就發達了。他們發達的概率遠遠高於股民發達的概率。試想,如果他們每天把他們的餐館或者商店買來賣去,他們能發達嗎?除了注意力的分散以 外,他們得交多少稅啊!他們還得支付多少費用啊!

這十年,中國人在房子上賺錢的不少,但是在股票上賺錢的不多(除了生意人和原始股東以外)。你會說,那是因為房價的直線上升。但是,如果房子也像股票一 樣,只要打個電話或者按一下計算機鍵盤就可以成交的話,我們會耐得住寂寞嗎?我們頻繁的交易只會肥了稅務局和經紀人,而房主的最終淨回報會大打折扣。上市 公司的董事們,因為股票的鎖定,或者不好意思賣股票(形象方面的考慮),而被迫發達。這樣的例子很多。

第三,股市裡到處是專家(有時,敝人也被某些人誤以為是專家)。但是,你問問自己,專家們為什麼都有那麼好的心腸主動把真諦傳給你呢?他們為什麼不悄悄地自肥呢?

第四,宏觀經濟的故事一般都挺有趣,而且學術流派很多(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但是它們與投資的關係不穩定,不可靠,不中用。

第五,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問題,研究企業。但是,不要做預測。如果一定要做預測,那就只做長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預測。做預測而犯錯誤的概率正好是一 半。每每聽到別人預測年底的,甚至下個季度的股票指數,匯價,銅價,金價,股價,或者物價指數,我就想哈哈大笑。人們真勇敢!(聲明:我多年以預測股價為 生,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直到醒悟。)
 

第六,股市到處是陷阱,怎麼提防都不過分。留足空間是關鍵。我最近還發現了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價值陷阱":因為偷懶,我和很多股市的同行者一次又一次受害於夕陽行業的誘惑,或者不思進取的企業的誘惑,虧了錢還慷慨激昂地為那些公司辯護。 
(本文不代表作者的僱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2

庄家分析員被捕 先科「造市」爆煲

2004-6-24  NM




又有上市公司出事。上週五廉政公署拘捕九人,懷疑上市公司先 科國際主席黃創光,賄賂銀行董事及證券公司總裁,促使他們購入先科股份;並且行賄兩名分析員,撰寫「唱好」公司的分析報告。○○年上市的先科國際,原是一 間年年虧蝕的「發霉」公司。自去年尾黃創光入主後,搖身一變成為「骨水」大舞台,先後配股三次集資九千萬元,股價同時勇猛跳升五倍!先科國際受一眾分析 員、股評人齊聲唱好,當中原來還包括深得師奶歡心的股壇明星陳永陸和鄧聲興。廉政公署月前收到線報,經執行處Z組調查後,上週五展開代號「驛馬星」行動。 當時,先科高層正與一名銀行董事交收四十萬元賄款,當場被埋伏監視的廉署人員拘捕。其後廉署表示,懷疑先科高層,向一名銀行董事提供賄款,換取對方公司在 先科本月初配股時,購入六百萬股股份;而一家證券公司總裁亦受賄,替證券公司購入先科五百萬股;另外兩名分析員,則負責在收賄後撰寫報告「唱好」先科。行 動中廉署搜獲一百五十萬元賄款,而九名被捕男女已保釋候查。據知,被捕者包括先科主席黃創光,美國運通銀行高級董事梁文華,匯盈加怡證券銷售總裁翁家添, 元富證券分析員陳柏淘,匯富證券分析員羅功恒,以及活躍於股壇的高健行等。本刊接觸有關公司,匯富證實確有其事,而羅功恒亦已請辭。至於其他公司,則不予 置評或拒絕回應。

庄家分析員大合奏事件發生於本月二日,先科國際以每股一元三,配售一千九百萬股股份,並由新濠國際持有的匯盈進行包銷;包 銷商話事人,正是被捕者翁家添。翁家添年約四十來歲,據聞出身會計世家,未加盟匯盈前,是工商東亞證券銷售部主管,曾替創業板公司恒科創業配股上市,但該 股已停牌一年。另外他亦替已爆煲的內地民企歐亞農業,及曾幾度換核數師的超大現代配售。至於被捕商人高健行,亦擔當重要角色。高健行出身於光大證券,活躍 股壇多年,一直與「天下第一庄」蔡鶴雲並肩作戰。現時他手頭上持有百分之五先科國際股權;而一同被捕的工商東亞高級經理高仕勁,則專責股票銷售工作,是高 健行的金牌經紀。負責配合的分析員陳柏淘和羅功恒,則在先科配股前,撰寫有利報告。其中陳柏淘在五月發表分析報告,建議「買入」先科,近月又在《成報》專 欄,先後三次撰文,預期該股有很大上升空間,建議股民購入。至於羅功恒,亦在今年六月發表報告,建議購入先科國際。

股評家夜場消遣查實熱情 推介先科的,又豈止他們兩人;連深得師奶歡心的股壇明星:東泰證券董事鄧聲興,和人稱「陸叔」的陳永陸,亦看好先科前景。鄧聲興便先後十次撰寫「唱好」文 章,比陳柏淘和羅功恒還要多;而陳永陸亦寫過一次。兩人上月十日不約而同撰寫文章,以大篇幅介紹先科國際。鄧聲興認為公司可錄得超過三千萬元純利,而陳永 陸則預測先科今年盈利可達四千萬,現價格十分吸引。而七月九日,有人目睹好幾位股評人和一眾先科高層,到夜總會消遣。先科爆煲後,鄧聲興繼續看好該股: 「呢間公司嘅業務真係幾好㗎,只不過配股出事。廉署亦無搵過我,佢哋拉嘅係分析員,唔係股評人!」而陳永陸則說:「我日日要寫一隻股,唔寫二三線股,唔通 淨係寫滙豐咩?」

發霉公司勁升五倍其實一眾分析員看好先科,全因認為公司今年三月,以四千多萬購入的電子公司,會帶來可觀盈利。這家名為 Key Legend的公司,主要生產電腦和手提電話的電子零件。Key Legend保證今年溢利可達二千五百萬元。但根據資料顯示,該公司在去年一月才開業,首年純利亦只有二百四十萬。如何在短時間內將業績突飛猛進,令人費 解。先科國際的過往表現,其實相當「難睇」。前稱千禧智慧的先科國際,主要從事打火機業務,○○年在主板上市。首日掛牌已跌破招股價,去年七月更跌至九點 二仙;三年來共虧損二千三百萬元,慘不忍睹。不過,自從去年十一月,黃創光以三千多萬買入先科六成六股份後,公司股價便忽而生猛起來。

當時協助黃創光收購先科的,就是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姪兒葉天賜所打骰的浩德融資。葉天賜近年活躍於股壇,專替人策劃上市,其揸弗的基金,現正與李眾勝堂 打官司。先科十一月易手後,開始有異動,股價由原先三毫子,經過多月節節向上,上週五已大幅攀升至一點五九元,升幅達五倍!先科在股價大向好下,在今年一 月、五月,和前週三,先後三次「骨水」,共集資九千萬元。一般公司配股,股價皆會應聲下挫;但先科卻剛好相反,每次批股後,股價都節節向上。當時大家對此 「怪現象」深感疑惑,現在終真相大白;原來股價激升,有賴公司主席、庄家,分析員的努力。將公司變身「骨水」大舞台的黃創光,是泰國一代首富黃子明的姪 兒,家族在九七後已沒落。黃創光未入股先科前,曾在○一年入主科達集團。這家公司除了不斷配股集資外,並無大作為,早已轉手他人。根據法庭記錄,黃創光在 ○○年被人追討一千九百多萬元,而他早年開設的寶記錶行,亦已結業。

廉記連番砌造市廉署密密打擊上市公司造市,對上一次是二月底「無比敵」行動;共拘捕二十名人士,包括上市公司廣興國際前董事李萬德,利來控股董事、瑞銀證券前執行董事陳財成及ING基金經理符添福。其中四名人士上月已被正式起訴,被控涉嫌行賄以獲證券及投資公司買入廣興與另一上市公司股份,有關基金經理亦涉嫌在配售股份時詐騙。是次行動廉署人員亦是預先埋伏,並在涉案人士交易時當場採取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58

投資隨筆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近月少了留意股市,近數月以高息公用股、領匯(823)、黃金ETF(2840)和現金為主的投資策略(當然還有其他二線股票)還算表現不俗。

自 三月的日本大地震、中東政局不穩定的、通脹壓力、以及近數星期的市場波動,令筆者對黃金這一避險貴金屬的信心增加。若果市場認為美國和日本仍維持放寬 Monetary Policy, 而歐貸危機影響歐羅區的經濟表現,而工業用商品價格亦可能受需求減低而受壓,那麼黃金的價值便有可能上升(越亂就越對黃金有利)。

持有大量黃金的瑞士,其貨幣亦有可能繼續強勢。相對而言,受日本貸重、核危機、大量印銀紙、以及持有不多的黃金,日圓的表現可能較弱。

近 數星期不少二三線股票,如保利協鑫(3800)、中國無線(2369)因自身行業和基本面的風險而出現恐慌式沽售。一些行業如醫药、汽車、工業用卡車、金 屬、新能源的表現亦令人失望。Muddy Waters事件亦令投資者對一些質素較低的民企,如超大現代(682)持有戒心。

雖則言之尚早,若然二三線股票的恐慌式沽售蔓延,再加上外圍和A股市況轉弱,那麼可能連藍籌大國企的前景亦不太樂觀。似乎大師們於年初的恆指Target Prices(如28,000)能達到的機會並不大。

在股價大跌後,於眾二三線股票中"尋寶"是可行的,不過宜小心挑選優質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