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趨勢解析》「大企業不耐症」催化改變 大志向、小確幸 邁向2.0進化版

2016-05-16  TCW

大志向和小確幸兩種選擇,不只發生在千禧世代,其實,「X世代」(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八○年生)以及更早以前,也有這兩種人,但因時空背景不同,而有不同面貌。

過去,台灣社會鼓勵的大志向,是「數大便是美」。準教育部次長、台大副校長陳良基分析,台灣崇尚台積電等大企業模式,屬於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即便規模化,一旦當地人才、技術提升,重要性就很容易被取代。

過去雖不流行「小確幸」一詞,但仍有年輕人重視精神滿足勝過追求財富。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認為,當時媒體不像現在自由,亦無網路快速傳播資訊,成功價值觀相對單一,這種人「畢竟還是社會中的少數。」

二00八年金融海嘯後,成功定義才逐漸被顛覆。二0一一年後,小確幸一詞在台灣形成風潮,從少數變趨勢。

由於這跟傳統成功定義有衝突,常被企業家拿來批評年輕人缺乏企圖心,構成負面印象。

但也有知名人士起身辯護。例如心理醫師王浩威就說,「社會在批評小確幸同時,卻又提倡工匠精神,這就是典型常見的矛盾。」他認為,德國、日本所尊崇的「職人」,便是小確幸的極致,台灣若要發展精緻文化,反而更得運用小確幸的力量。

小確幸也逐漸由負面詮釋轉向中性,進化至2.0版本。同時,大志向內涵也產生質變。當台灣經濟發展停滯、升遷機會變少,年輕人「大企業不耐症」日趨嚴重,不再把進一流公司當成功象徵;利用廉價勞力與資源的代工模式,也未必受到認同。

王文華認為,台灣從過去強調「利益」,變成強調「意義」的社會,年輕人更希望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我們這時代的人要有心理準備,台灣不會再以我們預期方向走下去了。」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55

科學家研制出新催化劑 將降低氫能源成本

新能源科學領域中,氫燃料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但目前人類獲取純氫能的方式主要靠化石燃料,氫能取代化石燃料本身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弱溫室效應,但是制造氫能源又需要耗費化石燃料,為氫能源的普及利用造成難解。因此,要想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開發可再生清潔能源,離不開分解水制氫這一方式。

以水為原材料制造氫氣各種各樣的缺點,比如輔助材料成本太高、反應能量要求太高、合成催化劑不能在現實條件上穩定存在等。植物早就通過光合作用學會了怎樣分解水,然而人類不得不為複制這一過程拼命努力。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產5000萬噸氫氣,其中95%來自化石燃料,通過甲烷水蒸氣重整制氫。在普通的分解水的化學反應中,析氧反應是出了名的速度慢,給制備氫氣拖後腿。

而科學家最近首次發現酸性條件下依舊有效的催化劑,這種薄膜晶體催化劑可以大大提高反應效率,並降低反應活化能,令水解制氫廠指日可待。

“雖然光合作用分解水的過程非常高效,但是人工的反應根本比不上。”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界面科學和催化反應研究中心(SUNCAT Center for Inte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的研究人員托馬斯·哈拉米約(Thomas Jaramillo)稱。

托馬斯和同事長期致力於開發析氧反應的催化劑,以求讓合成催化劑持續時間更長,催化反應速度更快,或者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這些改進都能夠降低反應成本,提高反應效率,讓生產氫氣變得更為清潔高效。

《科學》期刊在上周刊登了該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們研究的新催化劑對環境要求不高,但效果空前。

“本次研究最重要的成果在於,我們發現的催化劑可以在酸里穩定存在。而且催化劑的效果前所未見。”斯坦福科學家,上述《科學》文章聯合署名作者疋田育之(Hikita Yasuyuki)如是評價這次研究。

對於析氧反應的催化劑來說,一個很重要的評判標準是過電位,即推動反應開始所需要的電壓。此前的記錄是320毫伏,而這種新催化劑把反應所需的過電位降到了270毫伏到290毫伏之間。

疋田稱,這一新記錄可以大大提高反應效率,大幅降低大規模生產氫氣所需的能耗。有了這種新催化劑,制氫廠指日可待。

這一前景光明的催化劑是一種薄膜晶體,由一層二氧化銥(iridium oxide)和一層Sr2IrO4(strontium iridium oxide)組成。因為薄膜晶體又平又薄,使研究員更容易比較催化反應的效果。二氧化銥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在酸里生效的催化劑。

研究團隊還發現,隨著反應的進行,這種催化劑的效果越來越好。在對催化劑進行測量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催化劑的表面發生了變化,但目前還沒能解釋催化的具體機理。科學家也承認:“我們還不知道微觀層面發生了什麽。我們只知道有一部分鍶離子離開催化劑,進入了溶液。”

研究團隊正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希望能夠降低催化劑的生產成本,提高催化效果,還要探索催化反應背後究竟為什麽效果如此之好。銥的價格非常高,因此他們試圖用最少的銥達到最好的效果。不過,這種催化劑離實際工業生產還有很大的距離,降低催化劑成本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開發催化劑的路上,我們只邁開了一小步,還有廣闊的進步空間。”托馬斯如是說,“有朝一日,我們可能開發出效果比現在好百萬倍的催化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95

中國人壽股價出現催化劑(六)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11-24

上個星期三,我於20.15港元增持了少量中國人壽(2628)的股票。幸運地,該公司的股價近日轉強,以今天收市價21.85港元計算,賬面利潤約8%,我感到十分滿意。由於中人壽目前的估值還是偏低,我會繼續持有。

我在今年八月寫的blog文 <中國人壽估值偏低(五)> 提到,即使用較為保守的未來投資回報率假設,中人壽的內涵價值也應該有每股20.7港元。因此,我在20港元附近的水平買入,擁有充足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下跌的風險實在有限。

雖然風險有限,但作為價值投資者,我當然明白低估值並不代表股價一定會於短期內上升。那麼,為何我會選擇最近才增持中人壽的股票呢?

答案是我看到公司出現明顯的催化劑。

第一,10年期國債孳息率已經見底回升,從今年10月底的2.64%,上升到近日的2.88%,升幅0.24%。

第二,國內A股市場逐步上揚,投資氣氛不錯。

上述兩項利好因素勢將提高中人壽未來的投資回報率,對盈利和內涵價值都有幫助。

基於估值偏低,加上催化劑的出現,令不少內險股分析員最近都調高了中人壽的投資評級和目標價,刺激股價上漲。相對於我估計中人壽的評估價值每股32.9港元,看來公司的股價還有不少上升空間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51

艾艾精工上市申請過會 發行審核提速催化新三板IPO潮

周一,新三板掛牌公司艾艾精工(430599.OC)IPO過會,成為繼拓斯達、三星新材、光莆電子和新天藥業後,最新一家上市申請獲得通過的新三板公司。

今年以來,證監會已經通過了139家企業的上市申請,超過去年全年過會數量的一半,市場預計今年將有500家企業上市。在IPO審核提速的預期下,越來越多新三板公司走上了IPO之路,據萬德資訊統計,已有391家新三板企業進入IPO輔導,90家在IPO排隊。

由於艾艾精工在新三板上沒有實施過定向增發,並且鮮有交易,股東總共只有8戶,沒有三類股東的存在,因此對許多交易活躍的新三板企業上市參考意義不足。接下來將上會的主板排隊新三板企業海容冷鏈(830822.OC)、有友食品(831377.OC)等正受到市場的關註。

艾艾精工排隊時間最長

4月24日,證監會發行部公布了主板發審委最新審核結果,浙江誠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首發獲得通過,其中包括新三板掛牌公司艾艾精工,這是繼拓斯達、三星新材、光莆電子和新天藥業後,今年第五家IPO申請過會的新三板公司。

監管者還要求艾艾精工進一步說明多個事項,包括收購德國公司Bode Belting的合理性,境外銷售收入的真實性和逾期應收款的期後回收情況。

艾艾精工是一家輸送帶生產、銷售和出口商,成立於1997年,2014年1月掛牌新三板,同年7月,公司開始接受長江證券的IPO輔導。2015年3月,艾艾精工上市申請獲證監會受理,是新三板預披露最早的公司,主板IPO排隊原本排在三星新材之前。

記者整理5家過會新三板企業發現,艾艾精工從上報受理到過會花費的時間最長,達763天。拓斯達最短,從2015年6月上報到2016年12月過會中間只有542天。

財報顯示,艾艾精工去年營業收入約1.5億元,同比增長1.5%,歸母凈利潤3106萬元,同比增長4%,經營業績在過去三年里較為穩定。不過,和其他四家過會企業相比,艾艾精工凈利潤最低。最高的是拓斯達,去年凈利潤7800萬元,三星新材去年凈利4770萬元。

與有過活躍交易的新天藥業不同,登陸新三板後,艾艾精工未實行過定增也幾乎沒有發生過交易,公司只有8戶股東。其中公司實際控制人塗木林和蔡瑞美夫婦共持有公司89%的股份,兩人都是臺灣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至少20家具有臺資背景,去年12月在主板上市的元祖股份(603886.SH)和亞翔集成(603929.SH)的大股東都是臺商企業。

由於艾艾精工股東人數少,並且不含有資管計劃、契約型私募等三類股東,因此對許多交易活躍的新三板企業上市缺乏參考意義。接下來將上會的主板排隊新三板企業有海容冷鏈和有友食品,兩家企業都曾采取做市轉讓,股東數量都超過200戶,並且存在不受監管歡迎三類股東。

一位大型投資機構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新三板擬IPO企業清理三類股東成本較高,難度較大,只要企業處於交易狀態,三類股東可以借各種形態進入掛牌公司。“想清理掉三類股東是不可能的,你剛清理一批,又會有一批換一個外套進來。有三類股東在回購時索要5%的回報,這對掛牌公司的成本是很高昂的。”

他表示,部分正在排隊新三板企業已經向監管者提供了三類股東穿透後的股東名單,以滿足股權清晰的監管要求。

審核提速催化新三板IPO潮

今年以來,證監會已經通過了139家企業的上市申請,超過去年全年過會數量的一半,市場預計今年將有500家企業上市。

在IPO審核提速的預期下,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選擇IPO之路。據萬德資訊統計,截至目前,已有391家新三板企業進入IPO輔導,正在IPO排隊的新三板企業有90家。上月剛剛申報材料的科順防水(833761.OC)已經獲得證監會反饋,這也提振了新三板企業上市的熱情。

安信證券中小企業融資部總經理孟慶亮在4月23日的中小企業融資與市值管理高峰論壇上表示,一些企業看到今年發行速度非常快,每周有10家企業發行,經過一年的時間很有可能IPO排隊就能解決,於是提出現在就開始進行IPO輔導。

不過,他認為,企業還需要判斷自身的情況,進行IPO輔導的企業利潤多在3000萬元以上。如果企業已經在兩年一期財務報告期內非常規範,那麽直接IPO,如果還不夠規範可以先上新三板,進行融資、發展和規範。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止4月24日,新三板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和已開始排隊的企業中,有224家發布了2016年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166家,占發報公司總數的74%,凈利潤同比下降的有58家,占發報公司總數的26%。

今年3月,新三板創新層企業邁奇化學(831325.OC)由於預計業績下滑,並被中國證券業協會抽中信披核查,因此向證監會申請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申請文件。

華東一家券商投行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是否在新三板掛牌對企業IPO沒有區別。IPO快慢與證監會現在審核速度、企業規範程度以及監管層對資本市場大致方針有關,各時期都不一樣,說這時候很快,未來一定就很快是以偏概全。

南山資本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則認為,IPO提速背景下,企業上市可能面臨估值下滑的風險。此外,企業在IPO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如果企業認定自己能夠在未來五年之內保持業績持續穩定增長,並且手中有充足的現金,那麽在業績規模和合規性滿足條件的基礎上可以選擇IPO。

(第一財經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35

尋路人工智能:黑科技催化的產業變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7/162865.shtml

尋路人工智能:黑科技催化的產業變革
華興資本 華興資本

尋路人工智能:黑科技催化的產業變革

人工智能剛剛開始,像是一個淘金的時期,因為你不知道哪個領域你可以淘到金子。

本文由華興資本(微信ID:iChinaRenaissance)授權i黑馬發布。

人工智能被視為“互聯網下半場”的重要風口,越來越受到各方關註。但巨大的藍海背後,行業仍面臨應用前景不明、估值過高等諸多痛點,一系列問題有待解答。

人工智能演變到什麽階段?是否存在泡沫?小公司如何彎道超車?傅盛、黃明明、鄺子平、汪華、吳甘沙、徐立、余凱等一線創業者、投資人圍繞行業熱點話題展開了一場長達3個小時的對話。

11111

淘金時期

主持人劉英航:人工智能在現實當中演變到什麽程度,什麽時候可以顛覆現有的場景?

吳甘沙:現在基於大數據的暴力計算型人工智能在很多領域已經超過了人類智能,意味著人工智能在歷史上第一次真正可以創造客戶價值,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當然人工智能目前解決的問題還是比較早期的,比如中低級白領做的事情。高級白領做的事情、需要深入思考的,以及需要靈巧控制的藍領工作,人工智能做不了。

余凱:人工智能作為一個推動者的技術,本身構成一個產業缺乏很多關鍵要素。一些傳統產業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發生了兩個變化,第一,這個技術在產業里有大規模應用;第二,使這個產業里面的新玩家能夠顛覆老玩家,比如搜索廣告,在電視里全國都看到同一個廣告,搜索則是千人千面,這正是基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我們地平線關註三個機會,第一,智能語音。第二個,智能攝像頭,第三個自動駕駛,從輔助駕駛,半自動駕駛,全自動駕駛里面有大量的機會。人工智能剛剛開始,像是一個淘金的時期,因為你不知道哪個領域你可以淘到金子。

20161223111435222

徐立:現在從業者做的事情,短期來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超過普通人的能力。現在人工智能做的很多事情是純數據驅動,需要大量的人把知識傳遞給機器。這些能給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帶來效率提升,但不會帶來新的場景。真正帶來服務升級是第二個階段:超過專家,因為專家的能力和知識比較稀缺。比如駕齡較長的司機、醫院專家號等。

現在,第一階段,超過普通人,很多垂直領域已經可行,未來可能應用到更多的垂直領域,實現工業的突破。第二階段,超過專家,可能有待算法的進一步演進,包括用算法生成專家數據,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傅盛:關於人工智能的應用,我認為基礎是技術,但並不認為技術是唯一的決定力,技術完美了,到了一個顯而易見的邊界值的時候,這個世界不需要產品,不需要創業者,需要銀行家就夠了。

第二是產品,你要思考在不完美的情況下怎麽組合你的產品,包括重組你對產品的思路,我不認為特斯拉今天真正解決了讓電池可以跑兩千公里不用充電,它真正改變的是你對電動車的定義。人工智能也一樣,怎麽找到一個尖端的產品應用?我那個時候自己催生的想法就是機器人。

第三是需求,產品和技術的結合是為了滿足需求,哪個大的需求一定發生,它就一定能倒逼技術重構。因此,要從需求角度重構產品和技術。很多人問,你要做機器人,機會在哪里?機會就是人越來越貴。當有一天機器成本比人便宜的時候機會就出現了,哪怕這件事是最簡單的端茶送水。

e6ab7224e8311ef652b3f68391db920d

黃明明:我認為判斷人工智能領域是否有泡沫、價格是否貴,核心就要看有沒有價值。一種商業模式能否幫助原有行業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我們判斷其是否有價值的關鍵點。現在人工智能在很多領域已經能創造出切實的價值。比如自動駕駛。

鄺子:第一,我認為人工智能已經到了可以大規模商用的階段。前些年看的一篇文章認為,技術發展都遵循某種規律,就像在棋盤上放米粒的寓言,當一粒米變兩粒,兩粒變四粒的時候,沒有人考慮用它做飯,而當過了某個紅線,確實可以做一鍋飯。現在人工智能就進入了棋盤的第二半,每一次的平方所產生的效率都是巨大的。

第二,最近確實存在很多偽AI。現在很多項目,你去聊的時候,都會有人跟你說大數據、人工智能,這確實造成了目前行業的一些虛火。

第三,從機會上講,現在還是蠻令人興奮的一個時間點,還能夠找得到純技術的平臺公司,而不是應用+AI。

汪華:我認為AI由兩條腿驅動。一條腿是技術驅動,前幾年,深度學習、GPU等各種新理論出現,成就了很多黑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往往驅動的是一些更加久遠的、中長期的東西,比如自動駕駛、真正意義上的家用機器人等。但受制於科技、算法,產品大規模應用於生活可能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但黑科技領域更容易產生獨立的公司。

另一條腿是需求驅動。需求驅動跟技術沒有關系,它來自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從1995年開始的互聯網,到最近的移動互聯網將所有的人和場景連接起來,使得交易量和交互量幾何級數般上漲,如此龐大的數據不得不交由機器自動化處理。而只要一家公司采用人工智能技,效率提升到足夠高之後,就會相比競爭對手產生巨大優勢,逼著其他人不得不采取行動。因此,需求驅動這些公司不斷提高線上化率,並向其他行業延伸。

但缺點是,這個領域產生的公司,很難是純粹意義上的AI公司,大多是AI+場景或者AI+業務,且大多數是2B的公司,技術相對複雜,對創業者要求比較高。

向死而生 以強勝弱

主持人劉英航:巨頭林立的AI行業,創業公司如何找到自己的突破點,實現彎道超車?

吳甘沙:小公司可以做一些事情:首先,試錯要做到更好,試錯成本要低。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探索一個未知海域的時候,萬噸巨輪很容易觸礁,但是小公司開著沖鋒舟去,很有可能成功,要抱著一種向死而生的心態。

005af7caadb576fc5839409125f1b84d_meitu_26

其次,小公司可以有一些創新的策略,第一,邊緣創新,找主流市場邊緣的垂直細分市場;第二,差異化創新,我不一定比大公司做得更好,但是我做不同的東西;第三,協同創新,兩個大公司之間合作往往很困難,因為都有自己的傲慢,而且法務部門比較保守。但是小公司,放低身段,非常容易進行合作。這些都是小公司的機會。

余凱:對小公司來說,一定要讓自己的商業模式在大公司的射程範圍之外。大公司有兩種能力,一個是勢能,一個是動能,動能是現在的業務,勢能是他積累的人才業務和資金。

小公司如何在射程之外找到機會?兩個因素比較關鍵。第一,對數據資源的獨占性,這是一個關鍵的戰略資源,我們看BAT,整個價值都建立在這上面。第二,數據轉換成價值的效率,比如每秒鐘處理多少數據。這往往不是大公司的優勢,因為一些核心的技術,從零開始投入到最後形成戰鬥力,需要至少三年時間,跟大公司小公司沒關系。

徐立:關於AI+行業:如果創業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形成壁壘,而且在某個行業里面具備關鍵要素,那就需要在這個領域垂直打通,形成需求、數據、行業的回路,打通閉環。反過頭來,核心要素並非都都具備的情況下,你就要找準合作夥伴。這是我們這幾年核心的一個想法。

傅盛:小公司並非沒有機會,要看它在垂直化方面有沒有可能擊穿一個行業。比如當年百度推外賣,高層的想法是做了總比不做好,但為什麽不做今日頭條?因為對他們來說機會成本太高。所以小公司一定要拼垂直化場景,一定要把應用想得非常深。另外,還有一個觀點,前景越明朗的應用,對小公司越是巨大的前景。

黃明明小公司的機會,在於專註,把力量用到一點。前幾天和李想聊天,說到大眾在中國的車型,密密麻麻有上百種,他隨便問到一個投資人,你能說出朗逸和帕薩特以及寶來有什麽區別嗎?對方答不上來。如果真的把所有的資源集中到一個點,小公司能做到比大公司強,如果在這一點上比不上大公司,就別指望有什麽以弱勝強的機會。

我認為在特定的應用場景產生數據的地方,是AI類創業公司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為什麽投一家自動駕駛公司的原因,事實證明谷歌和百度的自動駕駛之路幾乎走到了死胡同,因為他們只做算法,但沒有應用場景,無法真正上車應用。要在垂直應用場景紮得足夠深,自己可以產生數據,然後正向反饋,這是BAT沒有的,小公司可以從這方面去尋找機會。

汪華:在這個事情上千萬不能有錯覺,做創業不要把希望寄托於大公司傻,大公司懶,大公司反應慢。你沒有任何的這個東西可以跟大公司拼。首先你要做的,是大公司在一段時間內,壓根不會做的事情,或者大公司做了之後會自殺的事。比如說谷歌的Android對於微軟來說,當時的微軟就是自殺,他不能把自己的操作系統都免費了。

第二,別把大公司當作對手。大公司,你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社會的基礎設施,有些事情只有大公司推得動。比如說在全中國實現移動支付,只有大公司能做到。而大公司一旦把這件事做好了,大量創業公司可以從中受益。所以千萬不要把大公司當做競爭對手,把大公司當做一個寄存生態來對待。

第三,從來不存在以弱勝強的想法。創業公司雖然一開始小,但在一開始紮進的領域想辦法以強勝弱,隨後每打一仗,搞到各種各樣的資源,在局部戰爭里面以強勝弱。

貴與不貴不重要,關鍵是做成

主持人劉英航:人工智能領域是否有泡沫、估值是否貴了?

徐立:目前來看人工智能確實存在市場過熱現象。過熱會導致大家對市場應用的判斷產生一些偏差。技術公司做垂直應用,第一要把產品深紮進去,第二需要大量的基礎投入和長期的行業沈澱,但AI過熱導致從業者比較浮躁,不停換方向嘗試。關於估值,貴不貴關鍵還是看成不成,團隊和方向很重要。  

余凱:現在應該考慮的不是估值問題,而是怎麽把研發往前推進。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講,貴與不貴不是那麽重要,關鍵是做成。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說,高跟低也不是那麽重要,關鍵是能夠拿到足夠的資源,讓這個公司可以做成,這是我核心的觀點。

傅盛:我不覺得人工智能太貴,最大的問題在於投資人對人工智能了解得太少,很少碰到靠譜的,所以造成了魚龍混雜。

人工智能起源於學術,但是後續推進的是工業界。在今天學術這個階段,推進是比較有限的,後面都要靠大量的數據實踐和應用實踐。所以,我覺得第一波項目估值很貴可以理解,但是後面工程化、產品化的人,會做得更靠譜一些。現在很多公司真正做的是模型,距離產品還有很長的路。

黃明明:純做算法的公司估值有些偏高了,剛開始純做算法出來的,大牛的背景,一定估值上天。但是現在大家看了一段時間,明白了光有算法沒用,你得應用落地。所以貴和不貴其實是相對的,一億美金天使輪貴不貴,肯定貴,但是你如果看到它是一個一千億美金的公司,那肯定要進去,能投多少投多少。

因此在人工智能領域,對產業的洞見和深刻的理解特別重要,要求我們作為投資的人必須要深入到產業里面,否則你怎麽判斷這是一個一億美金的機會還是十億美金的機會?    

鄺子平:我總體覺得是貴。現在絕大部分技術型的、平臺型的公司目前還是一個2B的場景,但(投資機構)卻把它們當作2C的公司來做。這樣的公司,後續還需要多輪的融資支持它的成長。如果天使輪一下子把估值做到一億,那A輪總得三億,做到F輪怎麽辦?

汪華:其實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估值來自稀缺性,而不是來自技術、價值或商業模式等等。還想補充一點,在任何一個領域,如果最後大賽道里面出了十個公司,第一波出來的公司往往只占了兩個,八個還在後面。

搶灘自動駕駛

主持人劉英航:想問一下三位投資機構,接下來人工智能的領域重點會是什麽,你們會投資哪些方向?

黃明明自動駕駛一定是一個超大領域。順著自動駕駛,還可以看雷達、電池等一系列的產業鏈。但是,雷達看了十幾、二十家公司,實在下不去手,每一家都很貴,連小批量的量產都沒有,卻已經按照傳統有量產能力的估值飛上了天,但是我們會圍繞這個產業鏈持續來看。

另外我們覺得創業公司可以在特有的場景形成數據,從而產生正反饋,這個數據未必是大公司可以很容易拿到的,這個我們也在看,比如說人工智能+醫療。

鄺子平人工智能在醫療、金融等垂直領域的應用,我們現在比較努力地在看。同時,我們相信未來在無人駕駛領域會有較多的輔助出來,雖然現在有一點難。離真正無人駕駛車輛大量應用的時間點再近一些,可以投一些能提供更好解決方案的企業。

汪華:我們就是按照剛才提到的兩個科技來投的,一個是黑科技領域,無論是無人駕駛、數據,還是其他將來一定會產生重大突破的黑科技,比如自動駕駛、雷達、高清地圖等,視覺領域我們也投了一些。

第二是需求驅動的方向,也就是必須實現自動化的領域,比如金融、醫療,等等。

人工智能 產業變革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97

3000點前弱勢反彈終出現 抵抗成進一步下跌催化劑?

在連續下跌逼近3000點大關之際,A股終於出現了反彈走勢,在雄安概念、次新、一帶一路等板塊的合力反彈之下,周四滬深兩市股指雙雙見底回升收紅,成交量也有小幅增加,只是這樣的反彈態勢能夠持續多久,市場人士普遍仍存疑慮。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股指早盤在低開之後仍然維持著近來震蕩下行的走勢,午後在滬指逼近3000點整數位之際,抄底護盤資金開始入市,雄安、次新、一帶一路等板塊成為資金主要介入的目標,股指隨後展開震蕩回升走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61.50點,上漲8.72點,漲幅0.29%,成交1976億元;深成指報收9776.45點,上漲19.64點,漲幅0.20%,成交229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772.41點,上漲1.09點,漲幅0.06%,成交656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27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盡管周四股指在逼近3000點整數位時出現了反彈走勢,同時量能也有小幅增加,但這並未能解除市場人士對於後續走勢的憂慮。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前股指的日內反彈頻繁受阻或表明空頭趨勢尚未結束,指數在破位之際出現技術性修複不足為奇,但在完全破位之後有可能形成M頭走勢從而加速恐慌下行。此時,待風險集中釋放之後,市場將會產生中期機會。否則,一路抵抗一路陰跌,抄底只會成為進一步下跌的催化劑,建議對於弱勢反彈還是要謹慎參與,快進快出為主。

華鑫證券策略分析師嚴凱文等則通過統計過去10年行情日線首度失守年線後一周以及一個月後的表現發現,過去10年第一次年線位的失守發生在2007年後的股災行情,2008年2 月1日首次完成下穿其後5個交易日上漲4.08%,30個交易日下跌12.13%;第二次下穿同樣也發生在2009年小牛市行情後的熊市行情之中,為2010年4月19日其後5個交易日下跌0.36%,30個交易日下跌13.82%;第三次下穿發生在震蕩行情之中,為2010年11月17日其後5個交易日上漲0.74%,其後30個交易日下跌3.08%;第四次下穿也是發生在趨勢性下跌行情之中,其後5個交易日指數上漲0.58%,其後30個交易日下跌8.4%;第五次下穿為2013年6月13日,其後五個交易日下跌2.99%,其後30個交易日下跌5.92%;第六次下穿為發生在2015年股災行情之中,為2015年8月24日其後5個交易日上漲0.7%,其後30個交易日上漲1.64%。

通過統計可以發現,過去10年6次對年線的有效下穿其後5個交易日大概率出現維穩行情,上漲概率為66%,其後30個交易日則大概率下跌,下跌概率為83%,且平均跌幅在8.67%。所以操作建議雖或有弱反彈,但依舊防禦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04

一財研選|國六標準執行在即,車用催化材料成長空間廣闊!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9月2日目錄

►國六標準執行在即,車用催化材料成長空間廣闊!(廣發證券)
►醫聯體共享平臺加速發展,互聯網醫療產業迎機遇(東北證券)
►9月銀行策略:大行作防禦,進攻配置優質中小行(天風證券)
►小衛星建設浪潮興起,低軌市場空間望進一步拓寬(興業證券)
►行業景氣持續向好,鄭煤機雙輪驅動業績超預期(中金公司)

 


1.國六標準執行在即,車用催化材料成長空間廣闊!(廣發證券)

繼2016年底發布的輕型車國六標準,重型車國六排放法規於2018年6月28日正式出臺,國六標準a、b分段執行時間表已經全部確定。

廣發證券指出,為滿足國六標準尾氣排放要求,汽油車在優化TWC基礎上,必須加裝GPF,強化顆粒物處理。柴油車則需要使用DOC+DPF+沸石SCR+ASC的綜合配置方案,降低氮氧化合物與顆粒物的排放。

汽車尾氣催化器的加裝或升級增加了對相關材料的需求。分子篩是SCR的關鍵催化劑材料;蜂窩陶瓷是各類催化劑的重要載體,目前主流的尾氣催化用蜂窩陶瓷材料是堇青石;氧化鋁是重要的塗層材料,國六標準下適用於汽油車的三效催化器和柴油車的DOC、DPF、ASC催化器。

廣發證券認為,受益於國六等環保政策,中國蜂窩陶瓷市場新增空間廣闊。以2017年汽油車和柴油車的產量為基礎進行測算,國五標準下,國內蜂窩陶瓷的市場空間為0.6億升。如國六實施,仍以2017年的汽車產量未測算基礎,蜂窩陶瓷的市場空間將達到1.5億升,國六標準實施帶來的蜂窩陶瓷市場空間增量超過0.9億升,到2020年蜂窩陶瓷市場容量將達到1.6億升。此外,如果考慮國內淘汰國三標準以下柴油車,即藍天保衛戰提到的2020年底前要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即便按照柴油車每輛配置蜂窩陶瓷載體30升,將驅動陶瓷載體的市場容量新增3000萬升,保守估計國六標準下蜂窩陶瓷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8~1.9億升。

廣發證券指出,以蜂窩陶瓷使用量為基礎,按照分子篩對應每升蜂窩陶瓷塗覆用量約150g計算,國六實施後分子篩在中國將開拓6063萬噸的巨大市場,並且伴隨國六標準的階段性深入,分子篩的量也會相應增加,屆時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兌現。此外,如考慮2020年底前要淘汰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100萬輛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以上,按照陶瓷載體3000萬升的保守配置,以150g/L的塗覆率計算,對應的分子篩應在4000噸以上,則因兩項政策驅動,國內分子篩的市場容量會超過1萬噸。

廣發證券建議重點關註標的:萬潤股份(002643.SZ)、國瓷材料(300285.SZ)


2.醫聯體共享平臺加速發展,互聯網醫療產業迎機遇(東北證券)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對醫聯體、遠程醫療、處方外流以及互聯網+醫療健康等領域有重點工作任務安排。

《工作任務》指出“完善醫保支付、人事管理、服務價格、財政投入等配套措施,促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遠程醫療服務”。東北證券指出,目前醫聯體架構基本搭建起來,但相關的配套措施並沒有完善,比如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的遠程閱片服務如何收費,是否能否醫保報銷,如何激勵上級醫院向下導診等。如果醫聯體配套措施逐步完善,醫聯體有望正向運轉起來,基於醫聯體的信息化服務、運營服務也將有望加速發展。

《工作任務》指出“制定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指導性文件,支持零售藥店連鎖發展,允許門診患者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東北證券認為,推進零售藥店分級管理和允許門診患者自主選擇在零售藥店購藥,均旨在推動處方外流加速發展。目前處方共享平臺是處方外流落地的有效途徑,作為中立第三方的醫療信息化廠商是平臺搭建的最佳的建設方。現在醫療信息化廠商大力推進處方共享平臺發展。處方共享平臺市場空間將達百億規模,有望給醫療信息化產商帶來較高業績邊際增長空間。

《工作任務》還指出“健全互聯網診療收費政策,進一步完善醫保支付政策,逐步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診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東北證券認為,把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體系,將刺激居民采取互聯網形式滿足就醫需求。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加速推進,將刺激線上掛號、線上支付、處方外流等領域發展,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體系正向發展,比如網上預約掛號增加,遠程複診的人數增加,線上處方外流的數量增加。

東北證券重點推薦衛寧健康(300253.SZ)、創業軟件(300451.SZ);推薦關註思創醫惠(300078.SZ)、東華軟件(002065.SZ)、久遠銀海(002777.SZ)、和仁科技(300550.SZ)


3.9月銀行策略:大行作防禦,進攻配置優質中小行(天風證券)

2017年初以來,A股銀行板塊漲幅前6名為四大行和零售銀行龍頭(招行、寧波)。天風證券認為,這與市場利率走高和強監管不無關系。市場利率高時,股價是對負債端的重定價;市場利率低位時,比拼的是資產能力。

天風證券認為,市場利率走高對股份行不利。股份行存款占比普遍不高,負債成本受市場利率影響大。2017年,四大行整體負債成本率1.59%,同比下降4基點;股份行(除招行外)整體負債成本率2.57%,同比大升35基點,凈息差收窄30基點。

當前,市場依然非常擔憂貿易摩擦與匯率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經濟下行風險,制約股市表現。天風證券認為,市場情緒低迷時,主要關註資產質量,大行因其信貸投放兩端化(企業貸款主要投政府項目與個貸則主要放房貸),資產質量優異,且2018年上半年業績亮眼,為防禦之選,首選農業銀行(601288.SH):2018年上半年撥備前利潤增速高達16.3%,資產質量顯著改善。

市場情緒轉好時,市場更關註未來業績彈性。前兩年較高的市場利率與強監管壓制了中小行的成長性,2018年三季度在內有經濟下行壓力外有中美貿易摩擦之下,政策已較大調整,市場利率明顯下行,中小行迎來轉機。市場利率走低帶動負債成本下降提升凈息差,監管放松迎來資產擴張的機會,成長性有望提升。天風證券主推股份行的興業銀行(601166.SH)、平安銀行(000001.SZ)、招商銀行(600036.SH)、光大銀行(601818.SH),城商行的南京銀行(601009.SH)、上海銀行(601229.SH)、寧波銀行(002412.SZ),以及農商行的常熟銀行(601128.SH)


4.小衛星建設浪潮興起,低軌市場空間望進一步拓寬(興業證券)

8月3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布推動航天強國建設的路線圖。未來3年,我國將著力實施多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包括全面開展載人空間站建設,實施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和嫦娥五號采樣返回,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全面建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

興業證券指出,我國近年來湧現出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一批民營運載火箭企業,有望給我國中小型火箭市場提供更多的選擇,有效提升低軌道運載能力並降低發射成本。隨著技術的發展,低軌道通信衛星高通量、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等特性逐步顯現,功能性與實用性均顯著增強。

我國小衛星星座計劃主要有航天科技集團“鴻雁星座”計劃和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等。我國低軌小衛星市場潛力巨大,僅“鴻雁星座”計劃、“虹雲工程”便可帶來四百余顆小衛星需求,但與Space X的4000余顆存在很大差距,隨著未來低軌小衛星星座應用領域的不斷成熟,以及民營火箭企業投入運營等帶來的火箭發射能力上升、成本下降等契機,我國低軌小衛星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拓寬。

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即空間段(衛星)、地面段(地面控制站)和用戶段(用戶終端)。由於低軌道小衛星星座中衛星數量眾多、相對移動快,因此須將所有衛星組成衛星網絡的方式協同工作,即組成衛星星座。通常一個衛星星座由多個位於不同軌道平面的衛星環組成,每個衛星環又由多顆在同一軌道內不同相位上運行的衛星組成,因此星座設計是小衛星應用中的重要問題。

興業證券認為,決定低軌道衛星通信星座成功與否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發射(發射成本、火箭運力)、衛星(衛星成本、使用壽命)和市場需求。歷史上已有因條件不成熟而失敗的案例,時至今日,隨著技術的發展,低軌道通信衛星的高通量、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等特性逐步顯現,衛星的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實用性增強。同時網絡覆蓋的需求也從人口密集的城市向地表,甚至海洋其他方向快速拓展,使得需求端市場逐步成熟。

興業證券指出,我國小衛星研制企業主要有中國衛星(600118.SH)、航天電子(600879.SH)、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等。其中中國衛星以及背靠的航天五院是我國衛星研制的國家隊,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5.行業景氣持續向好,鄭煤機雙輪驅動業績超預期(中金公司)

鄭煤機(601717.SH)日前披露2018年半年度業績,營業收入127.20億元,同比增長290%;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56億元,同比增長179.7%,對應每股盈利0.26元,超過市場預期。

中金公司認為,公司業績超預期主要是由於煤機業務快速增長及SEG並表。扣除SEG並表貢獻的收入71.24億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為55.96億元,同比增長71.6%。上半年煤機總產量同比增長28%,銷售收入35.65億元,同比增長65.6%。汽車零部件(亞新科)收入20.31億,同比增長83.1%。上半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19.76%,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預計主要是受SEG並表產品結構變化導致。

中金公司指出,上半年公司銷售、管理、財務費用率分別為3.7/8.4/0.9%,同比下降1.2/0.2/0.1個百分點。其中,SEG占公司管理、財務費用的比例分別為59.5%/40.2%,並購借款利息費用占比為45.5%。未來伴隨SEG在國內逐步擴張,費用率改善,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凈流出3.4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46.1%。

2018年1-7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4.6%/18%,延續了2017年以來持續向好的態勢。上半年全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2.9%,較2016年不到60%的利用率水平顯著提高。中金公司認為,伴隨煤炭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修複,設備更新及產能優化購置新機需求足部釋放,煤機景氣周期仍有望延續。

考慮煤機行業高景氣、SEG並表,中金公司將公司2018年度盈利預測從5.55億元上調55.6%到8.63億元,預計公司2019年度盈利11.49億元。公司當前A股股價對應2018/2019年12.1/9.1倍P/E,維持中性評級。

國信證券預計公司2018~2020年凈利潤為10.11/11.34/13.55億元,同比增長255.6%/12.2%/19.5%,對應PE10/9/8倍,維持“買入”評級。

太平洋證券則根據公司業務發展進度及規劃,預計公司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8億元、105億元、12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5億元、8.98億元、11.82億元,對應PE分別為14X、11X、8X,維持“買入”評級。

 

 

責編:周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96

貸評山下:悲觀情緒變升市催化劑

1 : GS(14)@2012-02-15 00:00: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67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745

預測下半年升浪 深港通成催化劑

1 : GS(14)@2016-05-17 03:36:16

【明報專訊】陸東早於去年11月已預測,港股今年下半年始會出現升浪;深港通料於下半年開通,屬港股正面催化劑,此舉會為中港股票市場帶來哪些變化呢?



花旗私人銀行香港市場總經理盧偉明表示:「深圳創業板像美國Nasdaq一樣都是新經濟股的上市搖籃,不少在深圳創業板掛牌的互聯網、生物科技、新興服務業類別股份,其盈利增長往往較在主板掛牌的能源及銀行股等舊經濟股快;故若深港通於今年7月開通,跟?本港及國際投資者可買賣有關股份,相信可引起市場興趣。」

曾淵滄則指出,他也不排除個別深圳創業板股份於深港通開通後可獲外資垂青,惟他相信,港股擁有資金自由進出、監管規範完善等多項優勢,是外資較信任的市場。

因此,他預測,若深港通開通後,加上本港創業板獲納入為北水南下的投資標的,料本港創業板長線將可取代深圳創業板,成為內地科技初創企業的首選上市地點。當然本港創業板亦必須進行改革,其具體方向將在下頁請來專家詳細分析。

[封面故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6/news/eb_ebc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23

何國良﹕市場要突破 新政策出台或成催化劑

1 : GS(14)@2018-02-04 20:55:49

【明報專訊】市場仍然保持着相當大的活力,似乎春節前悸動這大慨率的事情應不會有太多懸念。但隨着春節的步近,剩下的互聯互通的交易日亦在減少,單純以資金流為指標的投資者可能要多注意這時間段相關的因素。因為,以交易日計算,南下的港股通在2月就只有13個交易日。也許,大家可以像兒歌般唱道:收拾書包好過年。

再往後看,市場都會在一遍「嘩!嘩!」聲中進行,畢竟,指數在歷史高位中行走,一定會有投資者覺得大市在上升中終會有調整,因而會在他們心目中的點位沽貨獲利。對投資者心理而言,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所以不少身邊的投資者都部署減磅,一場拔河賽又會上演。

根據劵商研究報告指出,在2017年10月至12月期間,中國內地基金市場平均每月有7至10隻港股通基金發行,今年以來,預計會發行的港股通基金達到16隻。由於內地的基金公司偏向發行新產品來把公司管理的規模弄上去,而且當熱潮來到,大家都會集中發行同質性很強的基金產品。

因此,不難想像,以港股通為賣點的產品將在未來一段時間仍佔據不少市場份額。以此推論,南下可用的彈藥在近期仍然充裕。但有一點大家要多注意,「北水」只是一個統稱,他們來自的資金背景可以不盡相同,因此亦存在不同的投資風格,重點投資的品種亦不一定相同。

另外,筆者相信,市場要進一步突破,除了資金層面外,亦需要有更多在預期之外的事情同時發生,才可以有更大的動力去讓投資者發揮想像力。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可以看到的,相信會是一些新的政策出台,大家亦可隨近期一些官員的言論和訪問中找到一些念頭。綜合不同的材料,最叫人有政策期待的一個部分,筆者相信是在大灣區發展這方面。

發展大灣區 或暫緩港土儲不足「樽頸」

從香港的角度出發,一個發展的樽頸位在於欠缺可供即時發展的土地儲備,對過有協調的區內發展綱領,加上新近完善了的交通基礎建設,區內發展互補的協同作用是可以幫助香港解決部分發展的瓶頸。另外,在金融市場發展方面,香港亦改變了以往對新經濟體公司相對複雜的公司治理等問題的看法,促使這些企業更有效去接觸到香港的資本市場。有些評論會指出,這方面的改變是劍指海外已上市的新經濟體公司,筆者不會不同意這一點,但我想計劃的更深一層,是更有所圖。在區內其實有不少有潛力的新經濟體公司,如果在新政策的安排下,這些企業更有誘因在香港上市的話,將更有效去豐富現有市場的投資品種,令香港更能成為投資者一個不可或缺投資對象。

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35&issue=201801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