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經專題: 客戶用量猛增 電訊商收入追不上  手機無限上網年代告終

1 : GS(14)@2013-10-14 16:41: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4/18462341


                香港於2004年有首個3G服務推出,並於2005年由SUNDAY(後來被現稱PCCW的電盈收購)推出香港首個無限上網月費計劃,但有電訊業界人士表示,「推無限上網都無用,以前啲device(設備)好難用,只得一小部份人會用流動數據。」根據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的數據顯示,至2007年12月,港人平均流動數據用量只是11MB。直至2008年,蘋果推出的iPhone3正式改革人類的生活模式,「當年根本估不到用戶的數據使用量會如此高,直至iPhone的出現,iPhone易用,3歲至80歲都識用,好多Apps應運而生。」電訊業界人士更表示,當時蘋果規定代理iPhone的電訊商必須提供無限上網的月費計劃供客戶選擇,以鼓勵客戶用iPhone上網。

引入iPhone 用量增2.4倍

                其實當時每家電訊商都有提供無限上網計劃,但她們可能「發夢都無諗過」iPhone會令人廣泛使用手機上網,加上其他手機商陸續推出智能手機,流動數據用量出現爆炸式增長。2008年12月,港人平均流動數據用量按年增2.4倍至38.1MB,至2012年12月,有關用量已增至762.6MB,眼見使用量以幾何級數上升,但收入增長不成正比,加上4G的普及,電訊商早已「密謀」取消無限上網,只是無人敢做那隻「出頭鳥」。
結果香港電訊於去年2月正式取消無限上網,直至上月,CSL、數碼通及和電香港亦齊齊取消無限上網,推出按量收費計劃,變相加價,隨後香港電訊亦公佈加價,最高加幅達67%!香港電訊市場營銷總裁(無線業務)林國誠表示,「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多高清,客戶需要的數據越來越多。」他表示,與用爆5GB後限速比較,按量收費反而更公平。





僅中移尚有無限計劃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本身都選用無限上網,他認為難以評論電訊商取消無限上網是否合理,「但作為電訊商,一定要計數。」他預期,隨着無限上網年代告終,相信不少從前取消固網寬頻的用戶,會重新申請家居寬頻服務。全港五大電訊商中,只剩下中移動(香港)未全面取消無限上網,但管理層表明會視乎市場情況而定,業界人士相信,中移動(香港)短期都會取消無限上網,「低頭族」從此要小心,免得收到「驚嚇」賬單。
2 : GS(14)@2013-10-14 16:41:3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4/18462343
【小檔案】
現時香港人十居八九都是用iPhone或三星手機上網,但有多少人記得,香港首部3G手機,是已經退出智能手機市場的NEC手機。
2004年初,3香港推出全港首個3G流動數據服務,起初手機選擇不多,最早在港推出的3G手機乃日本的NEC616手機,每部獨立售價4380元,手機可支援3G與2G網絡,具備雙鏡頭,可供拍照、短片及作視像會議之用。3香港當時提供3個服務月費計劃,由263元至533元不等,除了包括逾千分鐘的話音通話時間外,還包括視像通話時間、短訊、多媒體下載及上網使用量。當時港人對用手機上網並不熱衷,直至蘋果推出簡單易用的iPhone,港人才迷上手機上網,可惜NEC已被iPhone、三星等打到落花流水,最終於今年7月宣佈退出智能手機市場,專注功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
3 : GS(14)@2013-10-14 16:41:4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4/18462345


【用家錦囊】
沒有無限上網的日子,用家只好「慳住使」,現在就介紹用家六招慳數據的妙法(見表)。香港通訊業聯會主席何偉中強調,「要做一個聰明的用家」,應善用WiFi,並應留意電訊供應商的數據用量訊息提示。事實上,流動數據有主動、被動使用之分,而大家往往忽略後者,浪費不少數據。
如用iOS7 關自動下

經記者測試後發現,儘管使用手機的習慣相若,於iOS、Andriod兩個系統中,Andriod虛耗數據更多,比iOS多出約40至60%。其原因為Andriod系統內藏有不少被動用量,如在介面上的不斷自動更新的Widgets(小工具),故建議用家應刪除平日少用的Widget。另外,用家亦應在「設定」內的「數據使用量」,選擇「設定流動數據限制」,按個人需要調節上限,為每月數據用量封頂。
值得留意的是,相信不少三星用戶,均會留意到手機安裝有不少「三星」的自家製應用程式,卻不知它們極「食數據」。
至於蘋果用戶,隨着升級至iOS7,亦記得要關掉新設的App Store及iTunes自動下載功能,皆因該功能過份「聰明」,會為用家自動下載,統一iPad、iPhone等產品的應用程式,故不建議用家啟用。
另外,不少應用程式如Google Map、facebook等,均要求存取用家的GPS定位,無形中虛耗不少數據和電量,故建議用家在需要用到有關功能搜查地點、打卡等,才開啟手機定位功能。
至於主動用量方面,用家不妨考慮下載較為省數據的瀏覽器,如Opera,因其內置「下載前壓縮」功能,既能省時連接網站,又能節省數據用量。另外,雖然電訊商每日會發送短訊通知用戶數據用量,但亦不妨考慮在手機內安裝能夠監控流量的應用程式,如Data Monitor、2G,3G開關流量計數器等。
4 : GS(14)@2013-10-14 16:42: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4/18462347


【成本大增】
政府勢於2016年收回電訊商三分之一3G頻譜再拍賣,是香港電訊商除流動數據需求急增外的另一大難題,根據四大電訊商聯手聘請顧問公司Plum早前發表的研究報告指,估計收回3G頻譜的總成本可能高達63億元,各電訊商趁機取消無限上網變相為加價作準備。
月底公佈最後定案

本港電訊商使用2100MHz的3G頻譜牌照,將於2016年10月屆滿,經過市場諮詢,通訊事務管理局建議電訊商需將其三分之一頻譜交還重新拍賣,港府將於月底公佈最後定案。現時雖距離2016年尚有三年,但業界對政府的建議相當緊張,不得不作「最壞打算」。
四大電訊商CSL、香港電訊(6823)、數碼通(315)及和電香港(215)亦深知問題嚴重,除聯署向政府反映,早前請來Plum就有關建議作詳細研究,Plum報告指出,3G營運商將被迫作不必要的網絡投資(以降低對消費者影響)及提早投資網絡,估計涉8.53億元,加上3G客戶被迫提早添置新的4G手機所涉及的54億元,估計收回3G頻譜的總成本可能高達63億元,當中大部份由消費者承擔。事實上,回收部份頻譜勢令到頻譜資源變得更珍貴,電訊商取消無限上網變得更有「說服力」。以此看來,政府已成為電訊商取消無限上網的幫兇。
5 : Sunny^_^(11601)@2013-10-14 18:15:40

新世界仲有72蚊plan...3g無限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27

IMD﹕上海20年內追不上港

1 : GS(14)@2014-12-23 10:40:0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今年5月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中,香港被新加坡超越,在近10年來首度跌出三甲。但IMD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Arturo Bris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新加坡的發展對香港並非威脅,香港要面對的最大對手是上海,因為「中國只需要一個金融中心」。他強調上海在金融體系、企業管治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未來20年都未必能趕上香港。


Arturo Bris表示,儘管今年新加坡的排名較香港前,但新加坡對香港並非威脅,因為它們的條件過於類似,包括商業發展高度依賴外資,以及空間有限令基建發展受阻等,未來兩地發展會「不相伯仲」。香港真正的競爭對手,他認為應該留意上海。他表示全球的經濟體都有一個「絕對的金融中心」,以美國為例,雖然芝加哥的金融體系很發達,但紐約仍是公認的金融最核心地帶,前者只能偏重在商品交易的發展。「中國也一樣,絕對的金融中心只需要一個,上海和香港要揀其一」。

指港金融中心條件上沒硬傷

「不過要說上海真正可以和香港的實力抗衡,仍是很多年之後的事」,Arturo Bris指出,IMD的競爭力年報在全球選擇了60個國家(或地區)進行比較。香港固然在發展上受到諸多限制,如基建發展受阻,以及高物價等可能嚇走人才和投資者,「但相比上海,香港在成為金融中心的條件上沒有硬傷」。

他指出上海作為內地的銀行業中心,在金融體系和企業管治方面未成熟到足以抵擋危機,若未來兩年內地影子銀行崩盤,上海將首當其衝,遭遇一次資金外逃,「國際資金首選外逃地會是香港和新加坡,對於香港將是重大機遇」。「我很有信心地說,上海在未來很長時間,或者20年,都趕不上香港。」不過他警示,目前香港在政局上的不確定性,會觸發投資者的憂慮,「佔中已經結束,但如果香港政局繼續出現問題,上海追上香港的時間會縮短」。

匯豐梁兆基:港滬各有角色

金融發展局成員、匯豐亞太區顧問(業務策略及經濟)梁兆基亦認同上海在可預見的未來要趕超香港很難,但他認為內地的銀行體系並不存在嚴重問題,爆發銀行危機的機會很微,「但這不會影響香港競爭力,因為我認為香港和上海在中國金融界各有重要角色,是可以共存的」。

明報記者 魏嘉儀
2 : GS(14)@2014-12-23 10:40: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b_eba2.htm



稱佔中無損港競爭力


2014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佔中行動告一段落,Arturo Bris稱行動沒有速戰速決,最終草草收場,但認為政局穩定對香港至關重要,佔中在這個時候結束,沒有影響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及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在未來很多時間內,全球最具競爭力排行榜前5名,很難會出現新名字,香港仍穩居這個頂尖行列」。


佔領為民主自由 提升國際形象

Arturo Bris表示,香港的佔中在國際社會引起極大的關注,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出街遊行,並非為了金錢和生計,而是為更高層次的民主和自由等訴求,對香港的國際形象有正面形象。但他稱歷史上由民眾發起的反對政府的遊行抗議等革命活動,但凡成功的,都必須是在短時間內取得勝利,如2011年的埃及和今年烏克蘭的民眾示威,均在兩個月內令總統下台。他認為佔中經過兩個幾月未取得成果,就應該結束,否則「長時間抗爭過分消耗民眾體力和熱情,成功機率已經很微」。

但他表示,IMD團隊與多家進駐香港的國際企業保持聯繫,所得到的反饋是儘管對於香港政局不穩表示憂慮,而且短期內佔領行動的確對生意造成衝擊,但只要政治波動在短期內結束,商界不會輕易改變對一個城市的信心,「因為要確定一個區域駐點並不容易,要綜合評估地理、金融服務、政策等多項因素」,他認為除了近期的政治波動為海外投資者信心帶來一些不確定因素,香港仍是國際企業作為亞洲區總部所在地的首選。

對於中國社科院屢次出報告指,「佔中」反映港綜合競爭力下降,Arturo Bris認為政治穩定對於香港這個高度依賴外資的「小島式經濟體」至關重要,但仍對香港整體競爭力充滿信心。
3 : GS(14)@2014-12-23 10:40:3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b_eba3.htm



IMD商學院 全球享盛名


2014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簡稱IMD)於1990年成立,是兩所商學院合併的總稱,包括1946年在日內瓦創立的國際管理學院(IMI),和1957年在洛桑創立的國際經濟管理與發展學院(IMEDE)。


從2008年至2014年,IMD在《金融時報》的高級商業管理人員培訓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一,並且在2012年到2014年中,IMD在公開課程項目排名亦位列第一。IMD的MBA課程亦在全球享有盛名,2011年和2013年獲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好的MBA項目。

自1990年,IMD每年發表全球競爭力報告,對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和企業競爭力進行分析,評估指標分為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率、基礎設施四大類,其中又細分出338個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10

特朗普辱指控人「外貌看不上眼」再多兩女爆被非禮經歷

1 : GS(14)@2016-10-16 08:19:55

■特朗普在北卡州競選時跟女性支持者一同上台。美聯社



【美國大選】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非禮風波停不了,再有兩名女子現身詳述受辱經歷。特朗普極力駁斥各人是「有病的大話精博出名」、「我不知這些女人是誰」,甚至作人身攻擊,揚言指控人根本無法讓他看得上眼。自從特朗普揚言談非禮女性的說話只是「吹牛」後,連日有多名背景各異的女性挺身反駁,講述受辱經過,前日再多兩人。曾參加特朗普真人騷《飛黃騰達》的塞沃斯(Summer Zervos)偕律師開記者會,聲稱2007年在加州應特朗普邀請見面,以為對方想商談聘用她的事,誰知被帶到一間酒店房。她指控特朗普強吻她和摸她,甚至用下體頂向她。


「只是想要免費名氣」

陣營其後發聲明指特朗普只「模糊記得」見過塞沃斯;之後再發放一份報稱來自塞沃斯表親的聲明,指塞沃斯過去盛讚特朗普,暗示她是「希望可再演真人騷」,以及不滿特朗普在提名戰期間未到訪她的餐廳,才會講「負面說話」。另一名女子安德森(Kristin Anderson)則向《華盛頓郵報》講述1990年代初她20多歲時,在紐約被素未謀面的特朗普非禮。她當晚跟朋友到夜店消遣,其間突覺身後有人伸手入她裙內「隔着內褲碰到陰道」;她立即擋住該手同時轉頭,一眼就認出色狼是特朗普。她形容特朗普是「隨機」出手,兩人「零對話」。特朗普前日在北卡羅來納州一場宣傳集會上講到有關非禮女性的指控,強調都是「大話、大話、大話」。「我不知這些女人是誰。那些故事全是虛構的……她們只是想要免費的名氣。」他又惡意貶低有份指控他的74歲婦人利茲,說:「相信我,她不會是我的第一選擇。」惹來笑聲。


特朗普陣營邀人證反擊

特朗普陣營前晚提供人證,反駁利茲指30多年前在飛機頭等艙被特朗普「八爪魚一樣上下其手」非禮事件。54歲英國人吉爾貝索普(Anthony Gilberthorpe)向《紐約郵報》揚言是利茲同艙乘客,在其座位是可看到利茲與特朗普。他肉緊表示知道利茲的指控「不正確、不正確、不正確」。但吉爾貝索普本人亦有不光采一頁:1980年代涉及為英國孌童政客搞性派對。路透社最新民調指,希拉莉在全國支持度達44%,領先特朗普7個百分點。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6/198023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44

業主憂賠償額追不上樓價

1 : GS(14)@2017-07-05 03:34:31

【本報訊】市建局以歷史最高的呎價$15,383向土瓜灣3個項目業主提出收購建議,有長者業主指會接受收購,但坦言「收購價出幾錢都唔夠」,因樓價不斷上升,估計到接受收購時,同區樓價將再升,「20幾年樓應該買唔到啦,可能要舊到44年樓」。


租戶盼安置住公屋


屬於庇利街/榮光街重建項目受影響自住業主的約60歲住戶葉太,現時與丈夫、一子一女居於約500平方呎8樓單位,獲賠約760萬。她坦言會接受收購,但「其實畀幾多都唔夠」。她指早前曾到附近睇樓,20多年樓齡的碧麗花園一個500多呎單位,售價達700多萬元,「根本買唔起,而且收錢嗰時又可能再升」。居於榮光街的業主五太(圖)幾十年前購入約600多方呎單位,當記者告知她收購建議呎價15,000多港元時,她面露笑容說,「咁就最好啦,啲樓梯都殘殘舊舊,啲牆差唔多甩,樓頂又漏水,前幾日,屋頂又跌咗一嚿灰落嚟」。五太指不考慮樓換樓,「畀唔起又要倒貼」。亦不考慮於同區買樓,因港鐵開通後同區新樓呎價太高,「同區價錢高,買唔起,賠返啲錢都買唔到,最多買二手樓」。受今次重建影響的租戶張小姐,現時一家三口居於一個約500多呎的單位,每月租金約8,000多元。租客可獲特惠金賠償及安置,她希望市建局安排遷她遷至樂民新村,「我唔想要乜賠償或者特惠金,最希望市建局可以幫我上樓」。■記者彭愷欣、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4/200783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24

收入追不上樓價 港樓市槓桿高企

1 : GS(14)@2017-10-01 14:24:33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84&issue=20170930


【明報專訊】本欄和讀者闊別了兩個星期,原因是筆者放了多年來少有的大假,和朋友組團去了新疆自駕遊10天,過程中可說大開眼界,也學了不少東西,剛回香港卻看到了巴士剷上行人路造成三死廿多人受傷的新聞,令人慨嘆!據傳媒報道,釀成車禍的車長因加班已連續工作了13小時,一般車長每月僅萬多元收入,令人思考在香港這個經濟發達的城巿,港人為何要捱得如此辛苦!

筆者昨天去了一個投資講座,講者引述了兩個數據值得大家細味﹕其中一個是聯合國發表的《2017全球快樂報告》,全球各國及地區快樂指數排名,首3位分別為挪威、丹麥和冰島,香港的排名竟低至第71位!講者同時引述瑞銀發表的全球71個城巿的《價格與收入》報告,其中全球十大最長工時的城巿,香港赫然排名第一,每周平均工時長達50.11小時,遠遠拋離第二位孟買的43.78小時和第三位墨西哥巿的43.48小時!其實,和那位出事的車長比,每周約50工時,可能已相當「輕鬆」!

在香港,如沒有公屋而要租私樓住,又或要供樓的話,那名要申請加班連續工作13小時的車長,如他的家庭只靠他的收入支撐,生活也只可過得「掹掹緊」!金管局剛發表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况半年度報告》,便提及﹕「近期樓市活躍再度引發對家庭負擔能力的憂慮。樓價與收入比率於第二季為16.6,高於1997年的高峰值14.6。收入槓桿比率亦達到75.5%,遠高於約50%的長期平均值。」即是說,香港一般家庭現在買樓,若接20年還款借七成計,每月供款大約佔收入的四分之三,那香港人為何要長時間工作,兼且不快樂,便極易理解!

港人負擔能力弱於其他金融中心

上述金管局的數據也顯示,現在一般樓宇售價,大概等於一般家庭不吃不喝的16年多總收入,已打破1997年的高峰值!難怪瑞銀剛公布的最新「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在各國主要城市當中,香港排名第七位,在亞洲區更是冠軍(見圖1)!

瑞銀的「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選取了過去5年全球樓價升幅最顯著的主要城市,這些城市的樓價自2011年開始平均上升50%,進入了「泡沫風險區域」,當中亞洲城巿包括香港、東京和新加坡,香港的評分為1.74(根據定義,也已處於「泡沫風險區域」)。瑞銀表示,香港樓巿出現泡沫,乃因為受到強勁的投資需求、市場情緒樂觀,以及在「驚愈遲買愈貴」的氣氛推動下,令到過去4季,香港小型單位價格大升逾兩成,住宅樓價在今年中升至歷史新高,並指若扣除通脹,香港樓價已較2003年低潮時期累升近3倍,即每年平均升幅達10%,同一時期扣除通脹因素後的租金升幅亦近3%,但巿民收入卻無明顯增長,以致市民對樓價的負擔能力弱於全球其他金融中心,而且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僅150方呎。該行預期,雖然市場樂觀,但香港樓價升浪需要唞唞氣,溫和調整預料將來臨,主因是供應上升及發展商傾向加快賣樓。

港樓市泡沫風險 料溫和調整

瑞銀說香港樓價已處於「泡沫風險區域」,它的另一份報告也表明,在2007年時,香港樓價等同約20年租金收入,現在有關比例已升至等同33年的租金收入(見圖2),反映在低息環境下,樓價不單拋離巿民收入,也拋離租金升幅,令到租金回報不斷走低,其實也在另方面反映樓巿趨於泡沫化!

金管局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况半年度報告》提到,「最近出現的家庭融資渠道值得關注。根據市場觀察所得,年輕置業人士獲父母幫助買樓的現象愈漸普遍。有些年輕置業人士的置業資金,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的物業進行再按揭或加按的資金。……但考慮到樓價高企,以及無按揭的自住居所住戶所佔比例較高,由父母提供財務支持的方法或已變得更加普遍。……從家庭層面而言,他們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會較以前脆弱,尤其是置業能力較弱的買家,……地產發展商亦積極地於一手市場上提供高成數的一按貸款。雖然銀行體系並不是直接參與此類借貸,但銀行向這些地產發展商借出的貸款所存在的潛在風險值得關注」。

內房倘「被收水」 癲價搶港地料不復見

香港「靠父幹」買樓和發展商提供高成數按揭賣樓情况愈趨普遍,都反映香港樓巿的「槓桿」增加!說到槓桿問題,高盛的一份報告表示,在香港上巿的內房發展商槓桿借貸比率達到92%,在內地上巿的內房企業槓桿比率也達55%(見圖3),著名基金經理陸東昨在投資講座表示,內銀借貸過度集中在房地產發展,並不是好事。大家想想,如十九大後阿爺「收水」令內房要去槓桿,過去一段時間內地發展商來港癲價搶地買樓,還會出現嗎?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