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收购迈巴赫?比亚迪称不可能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01/275969.shtml


在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之后,最近盛传比亚迪意欲收购德国汽车厂商戴姆勒旗下的顶级豪车品牌迈巴赫。不过,戴姆勒3月30日否认了将放弃迈巴赫品牌,比亚迪 相关人士昨日(3月31日)也对记者予以否认,称“这只是猜测”。
市场的传言也并不是毫无根据。资料显示,从2002年上市至今,迈巴赫品牌 仅卖出800多辆车,其中,2009年售出200辆,而同为“德系车”的大众旗下宾利和宝马旗下劳斯莱斯却不断刷新着自己的销售记录。
3月中 旬,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总裁曾对英国媒体表示,戴姆勒将在接下来两年时间里考虑继续投资迈巴赫或是将其关闭。作为迈巴赫的母公司,戴姆勒去年表现也不太理 想,根据日前公布的2009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戴姆勒净亏损3.52亿欧元,销售额为213.2亿欧元,同比下滑8.26%,去年共售出109万辆汽 车,同比下滑14%。
对此,戴姆勒的发言人3月30日表示:“迈巴赫是戴姆勒产品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会做出其他决定。”比亚迪相关 人士也强调,目前正在专注于和戴姆勒合作开发新的电动车,所谓收购迈巴赫的消息是不存在的。
目前,比亚迪和戴姆勒在电动车开发上的合作进展顺 利,合资成立的新公司生产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电动汽车和相关零部件,该车采用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戴姆勒提供电动汽车结构和安全领域专有技术的支持。“不过, 目前该全新的品牌还没有确定,正在在考虑之中。”该人士表示。
不过,无论比亚迪是否有意收购诸如迈巴赫的高端品牌,其品牌高端化的战略却是一 个趋势。据悉,比亚迪L3将于近期上市,售价达12万元,分析人士指出,这标志着其全面进入了10万元以上的中级车市。
比亚迪自2003年进 入汽车行业以来,依靠良好的性价比,以F3为代表的相关产品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09年财报显示,比亚迪汽车业务增长强劲,营业额实现了142.79% 的高增长,达209.9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5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1

【守拙筆記】(30)平安股權哥德巴赫式猜想(草稿) 魏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351fbf0100lm4i.html

 11月20日,平安集團發佈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平安信託與林芝新豪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擬以12.2億元的對價受讓新豪時持有的平 安證券9.90%股權。公告同時稱,新豪時持有平安人壽4216萬股和平安產險3842萬股已受讓給平安集團,對價分別為8310萬元和1.04億元。目前,新豪時還持有平安集團股權3.77億股。


    今年9月,平安集團員工持股平台深圳新豪時公司註冊地由深圳變更為西藏林芝,根據西藏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辦法規定,新豪時可以享受自開業 之日起,免徵2年企業所得稅。同期平安集團員工持股平台深圳景傲實業也遷往西藏,根據規定可享受免徵企業所得稅1年,景傲實業目前持有平安集團股權 3.31億股,免稅期限不同是由於企業經營範圍類別導致。平安集團高管持股平台江南實業目前尚未遷出深圳,目前持有平安集團股權1.39億股。


    通過這些跡象,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出,新豪時和景傲實業將在未來與平安集團脫離干係,而他們持有的接近 7.7億股平安集團股權的去向將是我們跟蹤的重點,這也是影響未來中國平安股價表現的一個重要因素。若以55元/股均價計算,這些股權市值也在400億元 以上。這不是一般性質企業能夠貿然參與的事情,二級市場已發生的中央匯金參與幾大國有銀行增資配股,中移動參股浦發銀行定向增發投資394億元,方能有此 大手筆。


    目前平安集團第一控股股東為匯豐集團,間接持有12.3億,佔總股本16.13%;第二控股股東為國有企業深圳投資控股公司佔總股本 6.3%。作為金融控股集團,這種股權結構在中國大陸市場是絕無僅有的。雖然從企業治理、發展角度而言,這種股東結構非常有利,但從間接影響幾億國民民生 角度而言,是否存在潛藏金融安全風險,官方與民間皆存在較大爭議。匯豐集團近年來並未因大比例參股平安集團、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和上海銀行而滿足、而停滯 不前——匯豐銀行在中國各大主要城市已設立104家網點,匯豐人壽已開業一年有餘,匯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匯豐晉信基金……。試想若干年之後,匯豐將從平 安的導師、控股股東轉變成為平安強力對手,並逐步佔據中國金融市場主導地位後,能否一如既往地支持平安?


    幾點猜想:


    一完全通過二級市場場內減持。在5年時間內分批減持,市場壓力尚可以慢慢接受,但之後平安股權將更加分散,從近期國美事件聯想,對於將來管理層穩定將不利,企業發展將受其拖累。

    二通過大宗交易場外轉讓。


    1.定向轉讓於某一特定對象。優點,股權結構穩定,長期控股股東對於管理層穩定,企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有此實力的目標不多。


    2.定向轉讓與某幾個特定對象。通過平安信託成立員工持股信託計划來受讓部分股權,類似股權激勵制度、受益於持股計劃的紅利,形成穩定、互為制約的股東結構。  

    如何既能保持中國平安旺盛生命力、創造力,避免大型國企通病,又能相對保持國家金融主權控制力,避免中國平安由於股權之爭產生的管理層動盪,更不要讓製造業成為世界製造工廠一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在金融領域,是我們要長期思考並關注的一個問題。


    新豪時和景傲的減持是確鑿無疑的。對於這2家肯定希望以高的市場價格賣出,而大宗交易通常存在折價交易,且平安的標的又高,就像你說的,有實力的不多。實 際情況更多的會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按照公告每年30%的額度,最快在2012年減持掉90%,剩餘的10%對市場形成不了阻礙。

    接下來2個問題是:(1)那麼多的股票會有誰來接盤?(2)平安的股東結構會對企業發展造成哪些影響。

   (1)那麼多股票會有誰來接盤?

    我EXCEL上的歷史記錄: 2008年3月3日,平安流通A股從8.05億增加成39.2億,增加數量為31億。

股東人數的變化:

2007年4季度,A股股東總數178961

2008年1季度,368464;2008年2季度,341537,2008年3季度,379182,2008年4季度,323563

2009年1季度,289170,2009年2季度,265807,2009年3季度,280728,2009年4季度,352043

2010年1季度,378715,2010年2季度,337969,2010年3季度310977                            

    3月3日31億的減持不可能在3月31日之前全部完成,歷史數據標明,雖然有31億的減持,但是股東人數未明顯增加,說明市場有資金在吸納籌碼。浮出水面 的是基金從2008年1季度末持有1.8億,最低是2008年2季度的1.2億,之後持有數量上升為8億--10億股左右,最新2010年3季度是189 家基金持有66.9億股(個人覺得這數據有些不準確,偏低),佔流通盤14.33%。

    假設剩餘的帳戶全是無關聯的個人帳戶,戶均擁有平安是13600股(40.8億/30萬),戶均資產75萬,按照55元/股計算。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2008年的統計數據,自然人投資者10萬元以下持股帳戶數佔90.66%,10-30萬元佔6.8%,30-100萬元佔1.89%,100萬元以上佔0.41%,2008年的自然人帳戶數2759.81萬戶,絕大部分是開上海深圳帳戶,2750萬/2,加上2年的增長,算1500萬戶。算08年是歷史低谷,現在把市值乘3倍計算,就是減去10萬帳戶以下的比例,剩餘是10%*1500萬戶=150萬。 30萬/150萬=20%  在帳戶市值超過75萬的中有20%持有平安,這種可能性不存在。那麼就有沒有浮出水面的帳戶持有平安,我不知道是誰,但我知道肯定有。那麼31億的減持是這樣的局面,31億*20元(平安最低價格)也要620億,那麼55元*7.7億=400億的減持不會壓垮平安的股價。

    關於這2家員工持股減持的情況,只有在2010年報和2011年1季度報表中再分析,希望它們把減持額度全用完。


   (2)平安的股權結構:即使這2家不減持,平安的股權分散也是很明顯的。但是平安的管理層卻一直很穩定,從來沒有由於股權的問題造成管理層動盪。那肯定有 平衡的力量在起作用。那麼在這2家減持之後,除了匯豐之外,誰都不是有關聯的股東,不太可能出現國美的情況,沒有誰處於控制的微弱優勢,誰處於有挑戰可能 的微弱少數。管理層還能保持穩定,最近新任總經理的順利上任也證明了這點。

    那麼匯豐是否會倒戈一擊,成為平安的對手呢?不太可能,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肯定由本國金融機構控制,外資只能起到補充作用。除非天朝淪陷為殖民地,即 使天朝淪陷,也輪不到匯豐在天朝唱主角,應該是花旗。匯豐只能處於拿著16%的股權,在它的財務報表上把它體現出來而已。

    這樣的股權結構是否存在金融安全風險,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偽命題。金融企業的風險在於其如何控制風險,資本金是否充足等一系列指標來控制和體現,而非有個大股東就可以避免安全風險。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


    上文初稿於2010年11月28日,幾個月過去,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2家員工持股的減持數量;比如基金等機構持股數;比如向鄭裕彤相關公司的定向增發,似乎在慢慢解決控股權問題。將此草稿登出,拋磚引玉想聽到更多朋友的真知灼見。

 

   (註:以上黑體字部分為好友archer的觀點。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3

奧運會倒票醜聞燒到IOC主席 警方想傳訊巴赫當證人

9月10日消息,巴西警方想傳訊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就奧運會倒票醜聞一事進行詢問,希望能了解“巴赫對奧運會票務政策的影響”。

環球時報援引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巴西警方已掌握了巴赫與希基自2014年到2016年奧運會開始前的65封郵件往來信息。郵件內容顯示,本屆奧運會希基只有38張開幕式門票,但他向巴赫要求把門票數量提高到150張。此外,希基還在郵件中索要閉幕式、男足決賽、男子100米決賽、男籃決賽等多項賽事及活動的門票,總計830張。

據巴西《環球報》網站報道,巴赫沒有對希基在郵件中提出的增加各類門票的要求進行回應,但後者確實從奧委會獲得了額外的296張門票。因此,巴西警方希望巴赫以證人的身份接受相關問詢。

巴西警方原本希望在9月6日,殘奧會開幕式的前一天,對巴赫進行詢問調查。但巴赫因在德國參加前西德總統謝爾的悼念儀式未如期到達巴西,也沒有出席7日的殘奧會開幕式,而IOC主席缺席殘奧會開幕式十分罕見。截至目前,巴西方面表示仍未收到IOC關於此事件的任何澄清與回應,巴赫本人也仍未來巴西。

在掌握了希基在本屆奧運會期間非法倒賣賽事門票的大量確鑿證據後,巴西警方已於8日正式對希基提起了訴訟。希基將面臨至少三項指控:為倒賣門票提供便利、參與黑市交易、組織犯罪。與希基一同被指控的是兩家體育賽事經銷商——愛爾蘭Pro10和英國THG體育兩家公司的職員,共涉及8人。

目前,警方已沒收了希基與THG公司董事馬龍的護照,他們或將在巴西無限期停留,另有7名涉案人員可能已經逃離巴西,但正在通緝中。

據《愛爾蘭時報》報道,里約奧運會開幕前,一名巴西商人花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萬元),向THG公司購買了10個人的票務服務。銷售人員起初承諾他會提前1個月收到門票,後來又改口稱開幕式當天才能拿到,THG公司提供的酒店和餐飲服務也與宣傳的相差甚遠。這位商人在美國客戶面前十分丟臉,於是報了警。

THG立刻發表聲明,矢口否認有任何違法行為,但里約警方還是迅速行動。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8月5日,THG董事馬倫(Kevin Mallon)被捕,當時他正在翻譯陪同下,在一家酒店約了20位買家交易門票。

在被捕高管住處的保險箱內,警方發現了800多張印有OCI字樣的門票。面值最高1300美元(約合人民幣8623元)的開幕式門票被炒到8000美元(約合人民幣5.3萬元),原價440美元(約合人民幣2918元)的閉幕式門票賣出了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萬美元)天價。警探巴博薩(Ricardo Barbosa)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若這些門票全部售出,利潤將達到1000萬雷亞爾(約合人民幣2082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