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周更新 (15 Sep - 21 Sep)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9/15-sep-21-sep.html
組合單位值: 93.43
組合週回報: +2.45% (YTD: +3.43%)

現金水平: 1% (前週: 1%)


多得薩默斯周一宣佈退出競選美國聯儲局主席, 加上儲局意外維持買債規模, 引領恆指國指上衝. 美國債息回落, 內地股市長假期前則出現回吐.

恆指逼近本年高位, 個人組合亦開始逐步趕上. 時代(1023)公佈業績, 個人看法如早前留言所提及, 業績不算差, 但現價(當時: $3.25)是顯得過份悲觀; 短期沒有特別催化劑, 但公司財政健康, 息率亦算吸引, 可以再買些少來坐. 雖然績後已經急升超過兩成, 不過目前估值其實仍然不算貴, 無需要急要沽出止賺. 目前自己選股愈來愈重視催化劑, 估值不貴極其量只可算是繼續持有的理由; 但純粹因為便宜而放大注碼等待市場重估, 過程有機會相當漫長. 想通此點, 對待如聯泰(311), 時代(1023)等等公司, 策略上應該是小注搏大贏而非大注搏一仗功成.

周三買入領匯(823), 周四已經贏近6%止賺走人. 如此操作, 背後理念在於若然聯儲局果真縮減買債規模, REITS當然會跌, 但由於此消息已在市場預期之內, 跌幅未必會太勁; 但萬一聯儲局收水幅度比市場預期為小, REITS則有機會借勢反彈. 如果要搏REITS, 當然先選龍頭, 所以才會出手領匯. 翌日如此高開當然始料未及, 所以自己競價時段已經沽出並換馬至較落後之置富(778). 今次交易暫時看來算是做對, 亦傾向相信未來一星期REITS會繼續表現強勁, 由於止蝕位相當易定, 所以自己亦會侍機加注.

畢竟退市是勢在必行, 延遲不代表不會發生. 因此對市場影響, 是心理上多於實際. 尤其是早前因為債息抽升而跌得過勁的REITS, 公用股及地產股, 投資者情緒應該會有所回穩. 短期內三者仍然值得看好, 自己選擇置富(778), 潤燃(1193)及恆隆(101)去搏; 未必是最好選擇, 但算是最切合自己需要.

為了換馬, 自己已經沽清旺旺(151). 其實不算贏得多, 但勝在買得夠大, 回報仍算可以. 昆能(135)看似弱中之弱, 但實際上只是在RANGE TRADING, 反而值得繼續死守. 會候低買回天虹(2678), 其餘持股則無特別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7

上周更新 (13 Oct - 19 Oct)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10/13-oct-19-oct.html
組合單位值: 95.54
組合週回報: -0.03% (YTD: +5.77%)

現金水平: 0% (前週: 1%)

組合上周買入金山(3888), 現階段追買科網股其實有點趕水尾鬥傻, 尤其當新上市互聯網股已開始見力弱, 或許已是整個界別見頂先兆. 不過正如王華所言, 金山最大優勢在於軟硬融合. 估值超貴, 只因沒有人捨得平賣; 想像空間仍有, 配合MSCI新貴預期, 要求金山一個月內節節破頂並不過份, 關鍵反而在於有沒有能力坐得穩.

個人是相當看好包浩斯(483). 今期業績應該相當理想, 目前是等發盈喜. 星期四破頂, 成交增加; 星期五打回原形, 成交反而縮減. 自己兩日都有加注, 暫死坐到下月中業績出籠. 亞衛(1045)挑戰頂部失敗後回軟, 現時估值已經趨向合理, 留超小注貨底, 其餘盡數沽清.

信星(1170)是典型上升時成交增加; 下跌時成交減少. 假設是早有部份人預期公司今年業績會相當理想, 因此大手買入; 那麼下跌時則純粹可能出自沒信念等待的人追沽. 對公司有信心, 現階段更應該死坐爛坐. 另外繼續加注港燃(1083), 短期沒太大催化劑, 但結合增長力推算現時估值則偏向便宜至合理. 算是攻守兼備, 耐心靜候突破歷史高; 時代(1023)估值便宜, 繼續等有低位便作吸納.

梅鐸盡沽鳳凰衛視(2008), 對此其實市場早已預期. 如今落實貨入TPG手中, 對投資者而言有機會是利好. 可以參考中視金橋(623)作例子, 加上子公司FENG.US股價走勢超強, 如今不明朗因素已經消除, 鳳視(2008)年內是有機會追回一定升幅. 上周另一則新聞是壹傳媒(282)突然宣告放棄持續虧損之香港免費報紙市場, 亦即香港爽報, 對股東而言絕對是好消息. 估計星期一會有一輪炒作, 看形勢可以跟風走一轉. 原本有想過星島(1105)或經濟日報(423)有機會受惠於強手退出市場, 但想深一層於目前手機低頭族橫行年代, 遲下免費報紙可能根本不能繼續存在. 想通此點, 若然要買本地紙媒界別, 還是只搏壹傳媒(282)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386

上周更新 (20 Oct - 26 Oct)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10/20-oct-26-oct.html
組合單位值: 95.73
組合週回報: +0.20% (YTD: +5.98%)

現金水平: 23% (前週: 0%)

上周提及短炒搏兩隻傳媒股鳳凰衛視(2008)及壹傳媒(282), 兩單交易均敗北收場, 幸好注碼不大, 組合回報沒有因此被大幅拖累. 接觸股市愈耐, 愈明白不能將每宗交易得失睇得太重. 必須接受自己睇法會經常出錯, 出現虧損時就沒有任何思索餘地, 斬立決就算數. 要求自己百發百中根本不合理, 重點反而在於萬一出錯時, 虧損程度是否在預期範圍之內.

包浩斯(483)上周五大成交急跌, 由於自己一早已經重倉, 股價低開後急跌心理上點都有壓力. 最後反而堅持低位加注, 除對公司下期業績有一定信心外, 自己估計當日大成交下跌很可能是因為公司10月22日曾發披露通告(00483 包浩斯國際 翌日披露報表), 以$1.83發行約2.2M員工認股權; 而此股當日早上競價盤已有過百萬成交, 或有多少反映有人心急沽貨. 自己低位有信心加注, 很大程度是相信沽盤力度不會持續太久. 當然有機會睇錯, 但既然自己對公司有十足信念, 股價下跌應該是買入機會.






























組合買入I.T.(999), 純粹小注TEST BUY. 公司盈警後股價大成交低開後反而有得升之餘, 業績差勁股價亦不為所動, 價訊明顯背馳. 其實自己唔太喜歡投資時裝公司, 原因是不信香港有公司可以鍊贏ZARA, H&M, UNIQLO等FAST FASHION. 不過純粹從邏輯角度去理解, I.T.業績死得如此徹底根本無可能支撐目前股價; 投資者現價願買不願沽, 或許反映市場相信公司業務有見底機會. 早前旭日(393)掟貨, I.T.三名高層盡數全接, 或者亦有多少啟示作用.

信星(1170)走勢轉弱, 但自己會繼續堅持; TCL通訊(2618)Q3業績顯示手機銷售強勁, 年度化市盈率不足10倍, 短線再升15%其實不算太高要求. 自己短炒過一轉, 有低位會再買; 終於等到味千中國(538)公佈第三季營運數據, 確認業務復甦力度比預期佳. 自己星期五有加注, 明日(28 Oct)應該會有大行報告跟進, 搏短線破頂, 但之後股價能否再上則視乎新店經營效率.

投資組合大手減持防守股後, 目前基本選股主力是部署11月份. 金山(3888)在搏入MSCI; 重倉信星, 包浩斯; 另加維他奶(345)是在搏下期業績會有驚喜. 其間股價或有波動, 但繼續死守則沒有懸念. 近期指數走勢相當曳, 但個股表現則反映資金並未全面撤走; 尤其是9, 10月份無升過的股票, 近日調整幅度不算太深. 目前策略繼續持有個股, 擔心市況波動, 自己或者會買多少指數認沽期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89

上周全球市場發生了什麽?流動性恐慌引發的資金大轉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17

stock-market-returns-were-significantly-higher-average-hedge-fund-return-2013

當市場不堪重負,波動性暗示著一場危機,你會拋售你可以拋售的資產,而不是你想要拋售的資產。

這就是上周在華爾街發生的事情。歐洲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跡象、埃博拉疫情持續蔓延、中東和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危機升級等重大風險事件都打破了此前的市場平靜。

彭博社報道稱,由於市場在企業債上的持倉比例和杠桿都處於歷史高位,因此企業債價格下滑所帶來的流動性問題正在逐漸明顯。職業交易者們轉而湧向股市和國債市場以化解風險。

結果是瘋狂的。世界最大的銀行間交易經紀商毅聯匯業(ICAP Plc)數據顯示,美國國債市場交易量激增至歷史紀錄新高,達9460億美元。這比上一個歷史峰值高出了足足40%。股市方面,10月15日當天的換手量高達119億美元,創下自2011年歐債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Miller Tabak & Co.股票策略師Matt Maley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當人們無法拋售非流動資產,他們就轉向了美國股市。因為每一個人都被卷入其中,股票是他們可以拋售的資產。這就是為何股市暴跌如此猛烈。你拋售那些可以拋售的資產,而全世界跌得最狠的、流動性最高的資產正是美國股票。

這場市場巨變令股票持有人猝不及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抹去了今年以來的所有漲幅,全球股市市值蒸發6720億美元。道指在10月15日當天變動了458個基點,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本月,用以衡量市場動蕩的指標飆升。CBOE恐慌指數VIX大漲35%,並一度觸及2012年6月以來的最高點位。美國銀行的一項追蹤股市、國債、貨幣和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指標攀上13個月新高,而該指標僅僅在三個月前才觸及了歷史最低值。

風險厭惡情緒正在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中滋生,並已蔓延至流動性較差的資產類別。Natixis Global首席市場策略師David Lafferty表示:

隨著美國經濟數據指向更快的經濟增速,而企業盈利預估幾無變動,上周就是焦慮引發更多焦慮的典型例子。在投資者的觀念中,市場存在真正的風險傳導——也正是這一點導致了拋售速度加快。風險厭惡情緒可以從一個市場傳導至其他市場。

據IMF 10月發布的報告,共同基金的企業債券持倉比例自2007年以來翻了一番,如今相當於持有27%的全球高收益債券。去年,投資者向共同基金投入了創紀錄的629億美元,用以購買投機級別最高的杠桿貸款。

今日,日本東證指數跳漲4.1%,創下2013年6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連續第三天下跌,為五周以來的最長下跌時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03

【專欄】你們都錯了!這才是上周市場暴跌的真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83

也許所有人都錯了。

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認為,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引發了上周的暴跌行情。但也許大家都忽略了這背後真正的深層次原因:德拉吉的歐洲央行及其主持的銀行壓力測試,才是此輪暴跌的始作俑者。

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莫西幹撰文指出,正是由於本周末壓力測試公布前,歐洲銀行業面臨的巨大去杠桿壓力抽幹了市場的流動性,才最終引發了大宗商品和股市的暴跌。

以下為莫西幹的分析:

從今年6月末7月初開始,平靜的全球資本市場突然迎來了巨大的波動,尤其是美元連續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連連走高的發達國家股市也出現“大跌”。

鑒於這一切都發生在歐洲經濟狀況惡化,歐洲央行加碼貨幣政策寬松力度,而另一邊美國經濟卻進一步加速,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美聯儲將按部就班退出QE並加速加息步伐的預期升溫,主流媒體一般會把歐洲經濟惡化和歐美貨幣政策的分化認定為這波行情的導火線。

情況真的如此嗎?可能未必,畢竟如此急劇變化的市場行情很可能有更深層的導火線。

“投機取巧”的歐元區銀行壓力測試?

正如我們之前強調的,歐債危機並沒有結束,根本原因在於歐元區的信貸創造渠道仍然是“損壞的”,特別是在公共部門負債率已經比較高的背景下(起碼是因為歐元創立前十年通過部分成員國政府增加負債實現“捷徑”增長的方式當前已經不具有政治和民意基礎了)。

因此,歐洲央行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打通私營部門的信貸創造渠道——而這單純依靠增加貨幣政策寬松力度是無濟於事的(和美國的情況有點不同)。

當然,歐洲央行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歐洲央行正通過兩大途徑激活私營部門的信貸創造渠道:一是推出ABS購買計劃,希望重新激活歐洲影子銀行的信貸供應能力;二是對歐元區130多家大銀行進行資產質量檢查,希望令市場重拾對傳統銀行部門的信心。

歐元區今年實施的銀行壓力測試,與美國在08年金融危機以後實施的銀行壓力測試在形式上是類似的,但所處的政治背景卻存在巨大的差別——最重要的區別是,歐元區缺乏一個便捷可靠的跨國救助機構,不能象美國當年一樣強制向每家系統性重要銀行註入100億美元來充實它們的資本。

正是缺乏政治上的靠山”,令歐洲央行的測試工作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設定過於寬松的條件,讓幾乎全部銀行通過測試,那麽市場很可能認為這次測試又會像2011年的測試一樣(Dexia銀行在通過那次測試以後馬上就被救助了)。

同時,如果設定的條件過嚴,不單進一步沖擊銀行的放貸動力,而且如果發現巨大的資本缺口,還可能進一步拖累已經負債累累的部分成員國政府財政。

當然,歐元區銀行壓力測試的兩難困境已經不是什麽新發現,但這次歐洲央行可能創造了一種“長痛不如短痛”、“先斬後奏”式的解決方案。

雖然歐洲央行給出了這次銀行壓力測試的一些設定較嚴格的技術參數,但所透露的執行細節並不多,而最近幾個月傳出了一個比較有趣的消息:一是10月26日公布資產質量檢查結果以後,銀行只有1周時間制定補充資本的計劃;二是最早在9月末10月初,就有消息稱歐洲央行與個別銀行舉行吹風會。

基於有限的信息和無限的揣測,我們認為,10月26日公布的測試結果的最好狀況可能是“有數家銀行無法通過測試(壓力測試是基於2013年年末資產負債表的)”,但同時“這些銀行大部分已經在今年完成的增資任務”——前者意味著測試足夠嚴格,後者意味著銀行業已經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完成了歐洲央行的增資要求,大幅減少了對部分成員國財政的拖累可能性。

如果上述的假設成立,那麽10月26日就是歐洲大型銀行的粉飾資產負債表的關鍵時點——這意味著10月26日前這些銀行可能有巨大的去杠桿化壓力——特別是9月末10月初歐洲央行的舉行“神秘”吹風會以後。而這與最近的市場波動,主要是匯市、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動時間跨度幾乎吻合,而且與2011年下半年希臘危機爆發所呈現的市場波動有很高的相似性。

奇怪的市場波動

可能正是這一特殊時點的去杠桿化效應,誘發了最近市場的大幅波動,而這與2011年中至2012年中希臘危機蔓延到意西的市場反應有高度的類似之處。

最近的波動行情有幾個疑點,一是從歷史角度看歐美經濟狀況和貨幣政策的分化和歐元兌美元匯率的變化並必然的聯系;二是新興市場國家並沒有出現急劇的市場動蕩,特別是雙赤字國家貨幣兌美元的貨幣還是相對穩定的(當然你可能認為是今年年初這些貨幣已經完成了大幅調整);三是離岸人民幣匯率對在岸匯率出現了折價,這與2011-2012年歐債危機高峰期是一致的;四是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油價)與2011-2012年一樣都出現了大跌。

歐洲銀行業是離岸人民幣和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主要參與者,因此歐洲銀行業的去杠桿化壓力能很好解釋離岸人民幣的折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歐洲銀行業同時也是新興市場國家關鍵的外部融資渠道,那麽歐洲銀行業的去杠桿化壓力理應會加劇新興市場貨幣的波動。那最近新興市場的平靜應該怎麽解釋呢?

潛在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過去幾年歐洲銀行業已經逐步撤出這些業務;二是因為這次更多是“沖時點”(有別於2011-2012年的恐慌性去杠桿),短時間撤出貿易融資這樣的短期融資業務可能更為高效;三是2011-2012年的危機已經讓部分歐洲銀行重組了資本,特別是西班牙政府已經救助了其銀行業,因此這次的去杠桿化壓力相對較小。

如果上述假設成立,最近的波動行情可能只是歐洲央行給銀行業所開出"特效藥”所造成的短期波動,畢竟歐洲經濟已經無法承受歐洲銀行業的長期去杠桿化壓力。這意味著11月這波波動的行情可能就會慢慢地褪去。

政治妥協需要推手

政治妥協有時可能需要有往懸崖邊推一把的勇氣,比如可以從另一個方向想,如果不是08年“4萬億”的瘋狂,今天中國社會的改革共識可能不會如此強烈。

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最近歐洲事態的發展正在往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所主導的改革契約的方向推進——也就是以改革換財政刺激。今年年初,法國政府一直呼籲歐洲央行行動壓制歐元匯率,而從今年年中歐元大跌以後,法國和意大利的結構性改革進程看起來都獲得了更大的動力,尤其是勞動力市場改革(意大利的勞動力市場改革在年初根本不在今年的計劃內)。

同時,歐洲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加碼,嚴重拖累了依賴出口的德國經濟,直接或間接地加大了德國政府增加公共支出的壓力。我們認為,德國之所以要推動歐元區其他國家整頓財政,並非因為德國骨子里喜歡緊縮,更多是因為如果歐元區國家無法在財政和經濟狀況上達到接近的狀態,歐元區推進一體化就缺乏政治和民意的可行性,畢竟沒有國家會願意為別國的納稅人負擔成本,而德國的經濟滑坡正拉低了其它國家“趕上”德國的難度。

更有趣的是,這一連串事件的開始正是歐元的下跌,更多人把歐元下跌歸功於歐洲央行的負利率和資產購買政策,然而應該註意,負利率和資產購買理論上是相互排斥的,這就是為什麽美聯儲在QE的時候要設定25個基點的IOER利率,在負利率下的資產購買就像往沒有堵住邊緣漏水口的杯里加水,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是不大可能實質性增加的,但資產負債表規模卻一直是德拉吉鼓吹的寬松方向。

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10月末和11月初對歐洲對世界市場來說都可能是個微妙的時刻。10月26日歐洲央行公布銀行業資產質量檢查結果很可能能加速歐洲銀行業恢複健康的速度,同時消滅歐洲銀行業過去無序去杠桿化的壓力。

同時,本屆歐盟政府將舉行最後一次歐盟峰會,正如我們之前分析的,德拉吉已經把“放大招”的氣氛條件制造好了,就差歐元區成員國政府在歐洲層面上達成某種意義上的“改革契約”了,而“改革契約”正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能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和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39

美油上周產量創紀錄 WTI油價"恐慌"暴跌近4%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85

周四,美國能源信息署最新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大降173.5萬桶,遠低於預期的增加105萬桶。然而,上周原油產量突破900萬桶/日,為1983年有記錄以來新高。WTI油價暴跌近4%,收於74.21美元。

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大降173.5萬桶,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增加105萬桶。其余庫存數據如下:

美國11月8日當周EIA原油庫存-173.5萬桶,預期+105萬桶,前值+46萬桶。

美國11月8日當周EIA精煉油庫存-280.3萬桶,預期-150萬桶,前值-72.4萬桶。

美國11月8日當周EIA汽油庫存+180.5萬桶,預期+20萬桶,前值-137.8萬桶。

美國11月8日當周EIA精煉廠設備利用率90.1%,前值88.4%。

上述原油庫存數據為交易員高度關註,然而,這並未讓原油跌勢有任何緩和。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產量突破900萬桶/日,達到906萬桶/日,為EIA有周度數據記錄以來首次。EIA自1983年起有周度數據。

EIA月度數據則從1920年起就有。昨日,EIA公布的月度展望報告顯示,10月美國原油產量達到平均890萬桶/日,創1986年3月以來最高。EIA預計今年12月時,美國當月原油日均產量可突破900萬桶。去年美國原油產量水平為746萬桶/日,EIA預計今年這一數字為857萬桶/日,而2015年時可達到942萬桶/日,屆時將創下 1972年來最高。

周四,12月份交割的WTI油價暴跌3.9%,跌破75美元的重要關口,達到74.21美元,創三年新低;12月份交割的布油暴跌3%,達到77.92美元/桶,刷新四年新低。昨日,布油四年多來首次跌破80美元/桶。投資者認為,盡管近幾個月油價急劇下跌,但原油生產商仍不會減產。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AF咨詢分析師Kyle Cooper表示,絕大多數時候,產量水平是市場關註的焦點。據彭博新聞社,Again資本合夥人John Kilduff表示,今日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長,900萬桶的數據是重要的里程碑,預計未來產量還會攀升。在原油生產商減產之前,油價還會繼續走低。

近年來,由於水力壓裂法和水平鉆井技術不斷發展,美國中部頁巖層中的頁巖氣得到釋放,原油產量激增。

在原油產量大增、油價連連下挫的大背景下,周四,多家媒體報道稱油服公司哈里伯頓考慮收購競爭對手Baker Hughes。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65

美國上周續請失業金人數創十四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72

jobless-claims-miss
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小幅基本持平,為29.1萬人,高於28.4萬人的預期,連續第10周低於30萬人。而續申請失業金人數降至233萬人,創下14年新低,顯示美國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

雖然海外經濟正在放緩,但公司正減少裁員,以應對美國國內需求的回暖。

20141120_claims2_0

20141120_claims1_0

Sterne Agee & Leach Inc.首席經濟學家Lindsey Piegz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如果你現在在職,那就不用太擔心會被裁員。這是勞動力市場的一大進步。

今天公布的CPI數據顯示,美國10月通脹依然溫和。

CPI同比上漲1.7%,與上月持平。首次申請人數四周平均值上升至28.75萬人,高於上周的28.575萬人。

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顯示了當周裁員的人數,而首申人數下降往往預示著新增就業將開始加速。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美國11月15日當周季調後首申失業金人數29.1萬人,預期28.4萬人,前值從29.0萬人修正為29.3萬人。

美國11月8日當周季調後續申失業金人數233.0萬人,預期237.0萬人,前值從239.2萬人修正為240.3萬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73

美國上周首申人數28.9萬 好於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91

1.17.13-Jobless-Unemployment

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回暖,上周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再次好於預期,降至28.9萬人。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美國12月13日當周季調後首申失業金人數28.9萬人,預期29.5萬人,前值從29.4萬人上修至29.5萬人。

美國12月6日當周季調後續申失業金人數237.3萬人,預期243.6萬人,前值從251.4萬人上修至252.0萬人。

美國12月13日當周季調後首申失業金人數四周均值29.875萬人,前值從29.90萬人修正為29.950萬人。

周三結束的美聯儲12月FOMC會議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0~0.25%不變。聲明還稱,可以“耐心地”開始將貨幣政策立場正常化。

不過,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就業增速已經很強勁,就業市場仍有發展空間。若就業市場改善,將會有更多就業者尋求工作。FOMC認為美國經濟基本上非常強勁。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近期主要就業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回暖。

12月6日當周首申人數29.4萬人,好於預期的29.7萬人。

美國11月ADP私人部門新增就業人數20.8萬,盡管不及預期的22.2萬人,但已是連續六個月高於20萬,表明美國經濟持續複蘇的趨勢依然延續。

穆迪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新增就業人數持續超過20萬人,顯示美國就業市場依然在穩步複蘇。” 

更重磅的數據來自美國11月非農報告,當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32.1萬,遠超23萬的預期,創2012年1月以來新高。平均時薪環比增長0.4%,創去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 

首申數據過後,歐元/美元小幅下跌:

QQ圖片2014121821552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92

美國上周首申人數降至29.4萬 因雇主續雇臨時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94

因勞動力市場收緊,雇主不得不在節假日過後繼續留用季節性(臨時)工人,美國上周首申失業金人數降至29.4萬,前值29.8萬。

20150108_claims

據彭博新聞社,因經濟擴張、消費增加,難以填補用工空缺的雇主會留用更多在節假日期間雇傭的臨時工人。為留住雇員,企業或將很快需要加薪。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elle Girard對彭博表示,

“企業不會像之前一樣裁掉那麽多季節性工人。如果招聘新員工確實困難,他們會在節假日過後繼續雇用大多數臨時工。”

美國1月3日當周首申失業金人數四周均值29.05萬,略低於預期及前值29.075萬。美國12月27日當周後續申請失業金人數245.2萬,預期236.0萬,前值由235.3萬修正為235.1萬。

數據發布後,現貨黃金回升至1211美元/盎司附近。 

QQ圖片20150108213556

整體來看,美國就業市場正加速回暖。1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ADP私人部門新增就業人數24.1萬,大超預期,為連續第七個月超過20萬。

幫助匯編ADP就業報告的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在一份聲明中稱

就業市場持續強勁複蘇。各行各業、無論企業大小,都在增加就業。

1月8日公布的美聯儲12月FOMC會議紀要中也提到:

能源價格下跌,整體看利好美國經濟和勞動力市場。

美國經濟溫和擴張,新增就業人數增長穩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18

就業市場持續好轉 美國上周首申人數27.8萬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37

美國上周首申人數好於經濟學家的預期,但較此前一周有所上升。

據美國勞工部數據,美國1月31日當周季調後首申失業金人數27.8萬人。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的中位數為29.0萬人。當周續申失業金人數240.0萬人,與調查預期一致。

近期的主要就業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市場仍在加速複蘇。12月非農報告顯示,失業率跌至5.6%,為2008年以來新低,新增就業高達25.2萬人,為連續第11個月超出20萬大關。

美聯儲在1月FOMC會議上決定繼續維持超低利率,稱委員會一致同意對加息將保持“耐心”。與此同時,美聯儲承認了就業市場的改善:

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新增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繼續下降。

市場預計,明晚21:30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將繼續保持強勁,連續第12個月高於20萬人大關。由於12月美國薪資環比出現數據有記錄以來最大萎縮,明晚薪資的增長將是市場焦點。經濟學家預計,1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3萬人,略低於12月25.2萬人的增長。

同時公布的加拿大貿易數據顯示,加拿大12月貿易逆差好於預期。12月加拿大貿易逆差6.5億加元,好於11.0億加元的預期。數據公布後,美元兌加元跌破1.25關口,至1.2479。

QQ圖片2015020521435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