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Raj Malhotra曾在華爾街做了13年交易員,先後供職於美國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野村證券。如今他已經轉型成為喜劇演員,向觀眾展現1%的富人的生活。原文載於CNBC網站,華爾街見聞整理。
最近,我見了一個多年沒聯系的老朋友,問他華爾街最近怎麽樣了。
他回答說:“啊,天哪,糟透了。沒什麽交易可做了,毫無樂趣可言,我連頭發都輸光了。這個市場讓我心口疼,胸悶。老婆孩子都討厭我。”(他經常會有點誇張。)
然後他問我,“你最近怎麽樣?你什麽時候回來工作?我這里有個位置,你來做我的合夥人吧,這一定會很棒!”
我告訴他:“非常感謝,聽起來不錯,不過還是不用了。我會考慮的,但我喜歡現在的狀態。而且我還是比較愛惜頭發的。”
請別誤會,我熱愛華爾街的工作。我做了13年交易員,我享受在華爾街的每一分鐘。我想念我的朋友們,以及通過交易賺到錢的狂熱。但仍然有很多事是我不願回憶的,下面就是七個最典型的例子:
1、世界上所有的錯都怪華爾街。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華爾街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曾經有一個人在我演出後找到我(我現在是一名喜劇演員),他問道:“你曾經在華爾街工作過?華爾街正在操縱政黨,企圖瓦解茶黨和占領華爾街運動,並陰謀操縱整個體系,讓所有人淪為其奴僕。”
我告訴他:“你太高估華爾街了。我們想要的只不過是更多的獎金而已。”
這又怎麽了?誰不想要更多的錢呢?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希望賺更多的前,無論這些錢是來自加薪、出售房產還是樂透彩票。如果你賺到的錢比你期望的多,那麽你可以將之捐給慈善機構。
2、無休止的會議。這一點常常把我逼瘋。絕大多數會議都是浪費時間。某個經理可能會說:“我們開會是為了讓所有人步調一致。”這位老兄曾經是我的同事,他總是希望在周五早上6:30開會,討論如何與客戶做更多的生意。我的建議是:周四晚上帶他出去,花上500美元讓他high一晚,這樣我們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樣7:30去上班了。
3、過度的督導和合規要求。為了防止華爾街的負面行為,監管部門的督導和合規培訓變得司空見慣。我對次其實並沒什麽異議,但有時候這種督導和合規會變得非常荒謬。我覺得最搞笑的是“了解你的客戶”和“禁止洗錢”的課程。
他們會問你諸如這樣的問題:“如果你的客戶帶著一個手提箱來見你,里面裝著1000萬美元,你該怎麽處理?”
當然,任何一個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答案是,立刻帶著錢離開,永遠也別回來。
還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懷疑你的客戶是一個軍火商,你應該怎麽做?”
很顯然,答案應該是:“盡一切可能保證自己不被殺掉。”
4、黑莓、彭博、黑莓、彭博。無論到哪里,我的身邊總是離不開黑莓和彭博。我夜里醒來上廁所時,第一件要做的是查看一下標普期貨的走勢。如果我去約會時,女孩去了洗手間,我也會很快掏出黑莓查看一下市場。
要知道,無論和誰在一起,這種行為都絕對令人討厭。這比誇誇其談,秀肌肉等行為都更加討厭。
5、辦公室政治。有人說,華爾街主要是業績導向,一定程度上這是對的。不過,華爾街的鬥爭也可能比美國政府更加激烈。即便你今年業績不錯,你仍然不得不保持良好的形象,你得假裝對老板今年的旅行很感興趣,還得註意將襯衫肘部的褶皺熨平,這樣才能確保你拿到可觀的獎金。這永遠不會是非黑即白。
晉升之路則更加坎坷。如果你希望獲得升職,你得像每個總統候選人那樣精心準備一份自傳。然後,你得和某些不那麽了解你的人見面,忍受他像審犯人一樣的盤問。我第一次進行晉升董事總經理的考核時,考核官就決定,雖然我完全勝任這一職位,但仍然駁回我的申請,因為我還需要再經歷一年的審核期。
6、被敲竹杠。人們一旦知道你在華爾街工作,那麽你就中槍了。無論是餐館、幹洗店還是香港裁縫,他們都喜歡向你收取額外的費用。我並不介意在必要的地方多花點錢,比如阿瑪尼的西裝、定制內衣和Adderall(一種提高效率的精神興奮藥物)。但我並不想因為“你是花花公子”之類的理由而被敲竹杠。
7、事後諸葛亮們。當你賺錢的時候,人們至多和你說一句:“繼續好好幹!”至於你到底如何做的交易決定,沒有人會關心。你究竟是通過深入分析,還是通過占蔔,或是憑借靈感,這都不重要。人人都喜歡贏家,這就夠了。
不過,一旦你虧了錢,你就會收到各種郵件。你得不停地解釋你為什麽會增持蘋果,為什麽會做空黃金,為什麽拋了特斯拉……難道安東尼每投丟一個球,就要向球隊老板、贊助商和奧巴馬發郵件解釋嗎?每個人對於接下來要怎麽做都有著不同的想法,如果有一次看門老頭是對的,而你是錯的,那你可能會收到他的郵件,質問你為什麽沒有聽他的。
靠譜指數 ★★
采取線上線下同價的玩家其實不多,蘇寧、珂蘭鉆石等是其中的代表性企業。蘇寧早已實現線上線下同價,不必多說。雙十一期間,珂蘭鉆石的線下體驗店將全部配合線上的促銷活動,其中80%的產品線上線下同價。珂蘭鉆石線上事業部總經理張辰認為,鉆石作為非標準化的產品,需要通過O2O的形式將線下體驗和線上消費結合起來,而這正是珠寶電商相比傳統珠寶品牌的優勢所在。
靠譜理由:傳統企業加入雙十一,接受其線上價格體系是入場門票,做出部分讓利無可厚非。不過線下渠道商品價格與線上渠道有所區別這是現實存在的,同價意味著要麽線上價格沒有足夠競爭力,要麽線下渠道的價格為線上做出讓利妥協,這也是困擾蘇寧的問題。對此,雙十一線上線下同價的策略上,一些企業只選取部分商品作為線上線下同步商品,其實也顯現了企業對於線上線下渠道商品選擇差異化的特點。
二、碼上淘
靠譜指數 ★★☆
今年雙十一,碼上淘被視為天貓O2O戰略的落地形式之一。今年報名參與雙十一的店鋪將通過包裹碼業務開啟店鋪的營銷互動,用戶可以通過掃描包裹上的二維碼,參與店鋪活動。目前已有18萬家店鋪使用包裹服務碼。商戶將通過包裹服務碼,將用戶從線下引至線上,成為線上線下連通的渠道。
靠譜理由:應該講,不管是從線上向線下導流,還是如碼上淘這種從線下向線上導流,都是線上線下融合最為直觀的方式。不過碼上淘更多在於為用戶提供購物後的服務和促進二次消費。從線下渠道掃碼的場景很多,包裹服務碼只是其中一種,而接收包裹的人作為已有交易記錄的消費者,本身已經接觸過商戶線上端的可能性非常大,這樣一來,碼上淘能夠帶來的實際意義,可能沒有那麽大。
三、流量入口
靠譜指數 ★★★
今年天貓的O2O的玩法有一點依舊沒變,就是扮演流量入口的角色,只不過對此重新進行了包裝。天貓專門為百貨商城、購物中心開設了主會場,但是只做流量,不介入實際經營,百貨商場則以實體身份進入會場。比較典型的兩家百貨是銀泰百貨和王府井百貨。銀泰以銀泰網作為對接入口,通過天貓直接將流量導向官網。王府井百貨在雙十一前期上線了天貓旗艦店、天貓APP、淘寶APP移動版店鋪。雙十一期間,王府井百貨北京5家門店與阿里合作,實現特定商品線上線下跨渠道同步售賣。
靠譜理由:這種流量合作實質上與碼上淘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前者是從線上的導流或線上到線下,後者則是線下到線上。不可否認,流量合作為百貨企業的電商業務帶去了客流,但是顯然傳統百貨的低迷不是簡單的上線電商業務可以解決的,流量合作也只是解決基本問題,想要借助電商拉動實體業務,需要做的更多是深層次的改進。
四、門店用於倉配
靠譜指數 ★★★☆
由於雙11期間,北京APEC會議(亞太經合組織)可能會對物流配送造成影響,國美在線北京地區50家線下門店將變為臨時倉庫,根據用戶的配送地址就近配送,用戶也可以選擇到附近門店自提。雙十一期間,不少百貨商場推出商品急速到達的服務,無疑對物流配送提出更高的要求,門店兼做倉庫也是為了縮短商品出庫到消費者手中的距離。
靠譜理由:國美此次臨時將門店作為倉庫,是其應對物流突發情況的措施。日常情況,對於規模較大的賣場,店倉一體是較為常見的。如果門店覆蓋密度達到一定程度,以門店為最後一公里的倉配中心,商品由此出庫直接到達用戶手中,對於提高配送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實現這種末端物流的高效運轉,前提是要解決商場ERP系統與電商實時數據的打通與同步。
五、下線網點代收貨
靠譜指數 ★★★★
提供線下代收貨物的收貨寶預計,雙十一第一批代收包裹將在11月13日到達收貨寶網點,這之後的一周都將是代收貨業務的最高峰階段。收貨寶將根據系統反饋實時調配網點資源,確保使新增包裹都在網點的承受範圍之內。此外,今年收貨寶新增退貨寶業務。網購用戶可以將包裹拿到收貨寶的社區網點,現場完成快遞面單填寫並支付快遞費用。之後,包裹經由收貨寶合作的快遞公司送達各電商的倉庫。
靠譜理由:除了收貨寶這樣專門提供代收服務的網點之外,像便利店等深入社區的網點其實也在提供代收服務,成為物流配送合作的自提點。代收貨物的邏輯在於減少零碎物流配送消耗的大量配送資源,而讓物流企業只需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幹線物流,利於雙十一緩解巨大的物流配送壓力。即便不是雙十一,通過鼓勵用戶自提或者利用閑散資源完成末端物流配送,貨物代收仍然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式之一。
六、會員權益通享
靠譜指數 ★★★★☆
會員權益線上線下通享是天貓雙十一O2O的另一種玩法。百貨公司的天貓旗艦店發送門店禮品卡和電子會員卡,鼓勵用戶到門店使用。在線領折扣卡。移動端,消費者登陸手機淘寶“我的淘寶”,就可以通過“我的卡券包”直接領取各大百貨集團的電子會員卡,並在線領取會員元寶以及雙十一專享優惠,在雙十一當天商場購物結算時直接出示即可獲得使用。
靠譜理由:線上線下會員權益通享,背後是實體與電商平臺會員體系的打通共享。雖然會員權益仍以優惠券、折扣的形式體現居多,但是因為基於會員體系的賬戶資源,這些消費數據因為信息的可追溯變得更具價值,對於整合海量消費數據後的分析,乃至會員的針對性運營和維護意義重大。因此,像萬達、銀泰這樣的零售巨鱷與互聯網企業的深度合作中,都希望以大會員、大數據的融合作為切入點。
七、支付
靠譜指數 ★★★★★
直接將此次雙十一定位為O2O購物節的蘇寧,對外表示其支付實現了O2O全渠道的融合。用戶在線上購買的商品,可以就近到門店進行線下支付;在線下購買的商品,也可以通過PC端或者移動端進行支付。部分參加天貓雙十一的品牌商,也選擇了在線下門店接入螞蟻金服的移動支付系統支付寶錢包,借助支付手段聯通線上線下體系,全面配合線上的營銷活動。同樣,王府井百貨則在今年早些時候接入微信支付,進行O2O探索。
靠譜理由:移動支付未來將深入滲透到各個消費場景已經普遍得到認同。在O2O中,移動支付扮演的角色是兩個場景之間的那個2,因此被視為線上線下融合的一大切入點,連接線上線下場景的橋梁。雖然移動支付在不斷成熟,並顯現出無限潛力,不過目前擺在其面前有兩座大山。其一是挖掘更多適合移動支付的消費場景,完善移動支付的用戶體驗,培育用戶使用習慣;其二是盡快磨合出一套可靠的風控體系,保障移動支付時交易的安全性,促使政策開放。
本文經品途網授權轉載
在增長迅猛的11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推動下,本周五美股繼感恩節前創紀錄收官後再接再厲,又創收盤價歷史新高,標普500和道指分別收於2075.37點和17958.79點。美股的漲勢能否持續到明年?
據華爾街見聞整理,以下七家機構策略師的明年年底目標點位均超出本周標普創紀錄的收盤水平,體現了他們看好明年美股總體上揚的樂觀態度。雖然有些策略師認為美股不值得重倉投入,其他地區的股市或者其他類別的資產更有可為,但這不妨礙他們對美股仍會走高的判斷。
高盛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明年底標普500漲至2100點
漲到這個點位意味著明年美股的回報率為5%,這與高盛的利潤增長預期一致。預計美國經濟會較快增長,企業的銷售額和盈利會增加,有財力投資公司發展和回購股票及分紅。但股市的波動性還很低,股市的回報還很分散,損失與盈利的差距較小。
Kostin預計明年上半年美股將繼續上行,下半年市盈率將會因美聯儲開始加息而下滑。預計美聯儲會從明年第三季度起加息。
和主流預測不同的是,Kostin預計,美股對加息反應溫和,會泰然接受加息,因為利率互換市場的表現預示著,屆時美股較為穩定,未來加息後波動率仍然沈寂。
下圖可見高盛對標普500股指從2014到2018年的多年盈利預期。
巴克萊股票策略師Jonathan Glionna:明年底標普500漲至2100點
出於估值原因,巴克萊認為美股相比其他地區的股票屬於“輕倉”股。預計明年全球股市可能必須面對美國貨幣政策周期的轉折。巴克萊懷疑,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未必會對美國市場產生長期的破壞性影響,但在其他地區貨幣寬松時,事實可能證明美國收緊貨幣是負面因素。
Glionna指出,美股正在過渡期,正從回報反彈進入回報降低的階段。因為市場已經體現了企業利潤擴大和股票回購的利好。美股若要重回更高的評級,前提是企業營業收入要再次加快增長。
預計明年美國以外地區股市的收益增長會比美股快,估值會更低、貨幣政策會更寬松。所以巴克萊更青睞美股以外的股市。
德意誌銀行股市策略師David Bianco:明年底標普500漲至2150點
Bianco曾是華爾街最看空美股的策略師,去年12月他預計今年底標普500僅有1850點,今年9月他將今明兩年的標普500目標點位分別升至2050點和2150點,預計2016年目標位為2300點。
Bianco認為,美國經濟將長期溫和增長,到下次經濟衰退以前,標普500的每股收益十年內平均增長6%,同期上市企業銷售平均增長5%,盈利持平,股價下跌1%。在衰退風險增加以前,預計標普的平均靜態市盈率為17倍,歷史水平為16倍。
花旗的首席美股策略師Tobias Levkovich:明年底標普500漲至2200點
在上月中旬發布的報告中,Levkovich寫道,上述目標位與花旗由上至下的預測中值相符,但即使是未來13-14個月回報率達到10%這種預期,也被很多客戶視為太保守。
“多位客戶表示,我們的預測前進遠低於其他樂觀的預期,其實我們的預計數據很符合華爾街的共識預期。”
Levkovich還提到,花旗懷疑科技股沒什麽可造之材,對醫藥與生物科技類股感到擔憂,可亞洲的基金經理非常看好這類股票。
Levkovich指出,生物科技板塊的靜態市盈率和估值令人質疑這類股票的潛在業績,但很多人認為已出現新的範式轉變,這種看法一直讓花旗擔心。
美銀美林的美股與量化策略負責人Savita Subramanian:明年底標普500漲至2200點
漲至以上點位意味著明年標普500年度回報率6%。Subramanian指出,這是她領導的團隊2011年以來最低的回報預測。她認為,美股看來的確比美債更有吸引力,但股票和其他類別的資產比起來優勢就沒那麽明顯了,比如黃金和石油的價格現在和歷史水平比特別便宜。
Subramanian預計,明年標普500的收益增長會更少,但牛市不會受影響,牛市還沒結束。往年美國老年人大多不看好股市,但他們需要更多的收入,標普500成份股中的分紅企業會吸引他們,明年那些老公司代表的傳統大盤股可能領漲,應該避開那些讓人興奮的新興領域IPO。
如下圖所示,美銀美林的賣方指標顯示,華爾街策略師推薦美股的平均配比目前略高於52%,明顯高於2012年7月43%的歷史最低比例,但還低於60-65%這一歷史水平。
瑞銀策略師Julian Emanuel:明年底標普500漲至2225點
這意味著Emanuel預計標普500明年收益會增長7%。Emanuel指出,2009年3月以來,標普500漲幅已達200%,以歷史水平判斷並非史無前例。企業資產負債表實力雄厚,可以推動進一步開展並購活動,美國GDP的前景可以保證收益穩步增長。
Emanuel預測標普500的範圍在1750-2400點。雖然中國和歐洲經濟下行的風險令一些市場人士擔憂,但Emanuel認為家庭的負債在減少,他們的資產凈值在增加,這將為散戶提供彈藥。
Emanuel預計明年美股波動性會激增,應該會為投資者提供獲取超額回報的機會。美國強勁的就業增長和穩步回升的消費者信心將是推動明年美股上漲的兩大關鍵動力。而明年不存在通常會威脅牛市的經濟衰退和意外沖擊。
共同基金Oppenheimer的策略師John Stoltzfus:明年底標普500漲至2311點
Stoltzfus在上月底的報告中寫道,對標普500的上述預測源於美國經濟、企業收入和收益都持續增長。此外,美股的估值、分紅和回購也會繼續吸引投資者。
重要的是,Stoltzfus認為,投資者還沒有對美股真正興奮起來,
“這輪牛市並非缺乏‘動物精神’和‘非理性繁榮’,它們適度存在,這不是秘密。我們認為,這是好事,可能推動美股走高,向我們明年的目標前進。”
當前環境下,Stoltzfus更青睞周期性股票,而不是防禦性股票。他特別推薦工業原料、科技和非必需消費品類股。
以下Stoltzfus提供的圖表展示了本輪牛市至今的歷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CES召開的這幾天,黑馬哥一直在煩惱一件事情,科技圈大部分有逼格或假裝有逼格的記者,都去拉斯維加斯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了。而黑馬哥自認為是他們中的一員,卻被BOSS無情地留在了北京。只能一邊看著地圖上的太平洋嘆氣,一邊思考,什麽招數可以假裝自己在拉斯維加斯!
為了假裝在CES,黑馬哥想到了把自己PS到機場、PS到展臺、PS到賭場和寫偽記者手記等諸多好點子,無奈都被BOSS殘酷鎮壓了。為了安撫炸毛的小編,BOSS高深莫測地丟下了一句“去的不代表牛逼,不去的不代表不牛逼”,讓小編好好參悟、趕快寫稿。
一開始,黑馬哥以為BOSS是說即使小編不去也很牛逼,但被BOSS一個你想多了的眼神堵了回來。在苦思冥想之後,黑馬哥悲哀地發現原來BOSS真的不是誇我,只是讓小編趕快寫寫放CES鴿子的牛逼企業而已!
在化悲憤為動力的梳理過程中,小編發現原來不僅僅是黑馬哥沒去CES,國外的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和國內的小米等眾多巨頭級的公司都沒去CES!這麽一想,小編就開心了。不過小編是因為BOSS的無情拒絕而含淚告別CES,大佬們又是為了什麽沒去CES?
一、爺足夠大牌,不用湊這個熱鬧。雖然CES是國際上最負盛名的消費電子展覽,對不少
企業而言是展示產品,提升逼格的大好機會。但是像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這樣的大牌,沒幹什麽都有無數的人放肆猜想,真要幹什麽就更不愁沒有捧場的了,完全沒必要和凡人在一起湊熱鬧!
二、 雖然沒去,但江湖上都是爺的傳說。雖然這幾位大佬自己沒出現在CES的舞臺上,但
CES卻處處都有它們的影子。且不說為蘋果、谷歌的安卓系統設計的種種周邊,今年CES上發布各種向“蘋果手表”、“谷歌眼鏡”致敬的智能手表和眼鏡們,都足以證明它們的江湖地位了,老大是不需要自己出手的!
三、 老說我創新不夠,壓軸太累,我不玩了。和蘋果谷歌這些一開始就不屑CES的“壞孩
子”相比,微軟可謂是CES的腦殘粉,2001年展示的XBox遊戲機更是CES當年的年度產品。但是最近幾年,老大哥微軟在創新上越發疲軟,但公眾對創新的口味卻越來越“刁”,尤其是在CES這個以創新著稱的地方,要求就更高了,一下沒滿足就是冷嘲熱諷。腦殘粉也表示老挨罵太心塞,2012年之後就絕情地拋棄了CES。
四、我有好多粉絲的,自己開更牛逼。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了,大佬們粉絲這麽多,不用開發布會,大家都會瘋傳,輕輕松松上頭條。真要發布,幹嘛用自己的粉絲肥了別人的田,更何況像蘋果這樣的完美主義藝術家,谷歌這樣的不出風頭會死星人,鬧哄哄的CES,完全不符合霸道總裁們“你的眼中只有我,不能有別人”的任性形象!
五、新的展會朋友更年輕更美,我好像愛上它了。雖然CES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但是也
扛不住小夥伴們的青春洋溢,熱情活潑。君不見腦殘粉微軟剛用“時間沖突”的借口拋棄了CES,後腳馬上就投入到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和E3遊戲展的懷抱。而目前還在CES的三星、HTC、索尼也都把自己最重要的旗艦級都留給了MWC,給“失戀”的CES再補了一刀。
六、來的人太多了,不適合讓我做安靜的美男子。哪里有我們中國人,哪里就是人山人海!
作為中國人,我們可以自豪地宣布,CES已經被我們承包了。超3500家科技企業,15萬民眾擠在拉斯維加斯的CES會場,而且消費電子範圍又這麽廣,什麽稀奇古怪的產品都有,大佬們都不能安靜地做個萬眾矚目的美男子了。
七、我的偶像喬布斯不去,我也不去。“中華酷聯”都去CES展示肌肉了,為什麽那麽重視自己在粉絲心中形象的小米,又再一次放過了去CSE鍍金的大好機會呢?小編覺得,這應該是雷布斯對喬布斯的又一場致敬吧!我的偶像不去,我也不去,就是不讓CES有布斯!
在總結了大佬們不去CES的七個理由後,小編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有錢就是任性,牛逼不用證明”。CES自從2012年以來就被不停地唱衰,巨頭們也一個接著一個的撤離,但是它依舊是目前最有印象的消費電子展,小編特別高興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登上這個舞臺,更希望未來的日子中,中國也能出現特牛逼的企業,像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大佬一樣,理直氣壯地對CES說不。
周三,美聯儲1月聲明稱,委員會一致同意對加息將保持“耐心”。美聯儲對經濟更樂觀,並指出新增就業強勁,但預計通脹近期會下降。美聯儲稱作加息決定時會考慮海外經濟。以下7大要點,值得關註。
6月前不加息 美聯儲保持耐心
美聯儲官員重申對加息將保持“耐心”。《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兩次FOMC會議上不會加息。
美聯儲上調就業、經濟評估
美聯儲對經濟和就業市場的評估較之前有所好轉。聲明稱,經濟正“穩步”擴張,12月的措辭為“溫和”擴張。就業市場“強勁”增長,12月的措辭為“穩步”增長。
美聯儲擔憂通脹前景
美聯儲預計短期通脹進一步滑落,離美聯儲長期目標更遠,主要是由於能源價格下滑。美聯儲還指出,近幾個月基於市場的通脹指標大幅下滑,基於調查的更長期通脹預期仍保持穩定。目前,美國通脹已連續31個月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水平。
美聯儲提到海外市場
美聯儲在聲明中並不顯眼的地方指出,在做貨幣政策決定時,將觀測全球經濟變動。一直以來,美聯儲官員們都試圖避免指出來自海外的壓力,如中國和歐洲經濟放緩、希臘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等。海外經濟疲軟,美元有升值壓力,這對提升美國通脹有負面影響。此舉顯示出,美聯儲對海外經濟疲軟問題的擔憂有所增加。
美聯儲將在近月嘗試新政策工具
美聯儲或將通過新的政策工具進行加息。美聯儲表示,其將在2月-3月進行一系列期限逆回購操作(Term 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美聯儲表示,這或幫助其控制聯邦基金利率。美聯儲已經在測試隔夜逆回購工具。
去年6月以來,第一次沒有反對票的FOMC會議
這是FOMC自去年6月以來首次沒有反對票的會議。FOMC委員一致同意對加息應有“耐心”。
美聯儲會議聲明更鴿派
盡管看似措辭類似,但《華爾街日報》援引投資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Arone指出,此次的聲明較此前更偏向鴿派。Arone說:
即便通脹上升,接近政策目標,美聯儲也將維持寬松貨幣政策一段時間。
美聯儲基金期貨——投資者用來下註美聯儲將何時加息的工具顯示,有18%的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將於6月加息。一個月前,有26%的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將於6月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4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通過對比三季度報告以及整理宏觀分析師的觀點,見聞總結如下要點:
1, 最大亮點:下一階段主要思路不再是“保持定力”
對比三季度,本次報告在對下一階段政策主要思路的描述中取消了“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既保持定力又主動作為”的提法,而改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評價稱,這一點是四季度報告的最大亮點,不再講“定力”,也為後期寬松政策的執行留下更多空間。
2,11月降息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
本次報告央行提到了一項重要進展:貸款利率下降,上浮比例回落。
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較上季度下行20bp至6.77%。其中一般貸款利率為6.92%,較三季度末下降41bp,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有所緩解;房貸利率6.25%,較三季度末下降71bp,下浮明顯;但票據利率5.67%,較三季度末上升45bp。此外,四季度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從三季度末的71.26%下降到67.26%,企業融資條件有所改善。
(上圖來自興業證券)
關於融資成本這一問題,分析師間分歧較大,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鐘正生認為,企業融資利率雖有一定程度緩解,但“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並未發生變化”,表明央行仍在強調貨幣政策的中性特質。央行的貨幣寬松節奏會比資本市場預期得要慢。央行不會如此短平快地祭出寬松信號極強的工具,而1-2月的經濟數據公布前後,是央行決定是否再度降息的敏感時點。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團隊則提到,融資成本高的狀況可能只是表面上緩解,從貨幣流動性數據看,直至12月,社會融資余額和M2增速不斷下行。可見,在經濟下行過程中,金融機構出於資產質量考慮,對實體經濟支持其實不強。其認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並未根治,貨幣寬松不會停止,不排除未來還有降息的可能。
3,央行勢必填補基礎貨幣缺口 降準只是時間問題
多位分析師均提到,由於外匯占款的趨勢減少,央行無論如何都會填補這個缺口,降準以及定性寬松工具將齊上陣。
鐘正生提到,2014年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和其他流動性支持工具)供給基礎貨幣約2 萬億元,同比多增2.1 萬億元;外匯占款供給基礎貨幣約6400 億元,同比少增2.1 萬億元。可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取代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供給的主渠道並不令人奇怪。
其推算2015年基礎貨幣缺口將達到3萬億左右,光靠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來填補壓力太大,且存在投放流動性期限偏短的問題。因此,今年降準是必然的,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除了鐘正生,管清友也認為,未來準備金率還會有下調的空間,央行也會不斷地使用再貸款、PSL、MLF等定向寬松工具抵補基礎貨幣缺口。
4,央行新工具亮相——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
本次報告中尤其需要註意的是央行提出了一個新工具:除了繼續借道國開行的抵押補充貸款(PSL)之外,目前央行已經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
鐘正生認為,這本質上與PSL是一樣的。因此,PSL向商業銀行全面拓展,抵押品進一步擴容應該都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介紹過該工具,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為央行2013年新設的再貸款類別,包括支農再貸款和支小再貸款,此舉意在通過優惠利率降低“三農”和“小微”領域的融資成本。
“引入了質押物和抵押物,再貸款風險降低,商業銀行獲得資金成本降低,支農負債成本也將降低,將更有動力向農村地區和農戶發放利率更為優惠的貸款。”《經濟參考報》曾引述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稱。
5,通縮已成主要風險 貨幣政策或加大作為
高盛分析師鄧敏強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央行的季報指出低通脹是11月降息的主要原因,然而CPI在降息後已進一步下滑,跌速甚至快於預期。
今年1月CPI同比增速已經跌破1%,僅為0.8%,創逾5年新低。
針對物價下行壓力,央行在四季度報中強調,將關註油價下行對國內通脹的沖擊,必要時采取措施應對。
“貨幣政策對供給因素導致的沖擊效果有限,但應主要針對需求變化做出反應。如果由於需求基本面變化導致油價發生趨勢性變動,或者油價變動顯著改變通脹預期並傳導至核心通脹,則宏觀政策應作出相應調整。”姜超寫道。
管清友也認為,國內總需求萎靡和國際油價下降輸入性通縮壓力將為央行打開貨幣寬松空間。
但是鐘正生卻將通縮形容為“是不太遠的‘遠慮’,卻未必是那麽近的‘近憂’”。
如果從結構轉型的視角來看,CPI與PPI的背離難在短期內顯著改善或逆轉。而賦予結構轉型更多權重,寄予去產能進程更多期翼的央行,對通脹下行的容忍程度自然會比市場更高一些。“目前居民對物價的感受依然較強,物價預期還不很穩定”,說明央行不僅會關註物價的短期波動(比如1月通脹數據的極度低迷),也會關註物價的趨勢變化(比如連續兩三個月的通脹季調環比變化)。
6,人民幣仍有貶值空間
對比三季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提法,此次報告更強調雙向浮動和匯率彈性。
去年全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6.41%,歐央行QE後,人民幣兌歐元一度破紀錄跌破7,姜超認為,2015年人民幣貶值促出口仍有空間。
考慮到在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過於堅挺將損及出口,管清友還預計,央行會繼續擴大匯率波幅至3%。
7,房地產不再“堅決抑制” 央行暗示進一步松綁
在最新發布的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中國央行放棄了此前“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的措辭,替換為“進一步拓寬正常化、市場化的融資渠道”,這可能意味著房地產政策將會進一步放松。
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寫道,在當前地產走勢放緩、地產融資不斷規範的背景下,可能暗示會加大對合理住房抵押貸款的支持。體現了現階段下穩定地產市場,防止房價快速下跌造成資產負債表式的衰退。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在接受華爾街見聞采訪時亦表示,“這可以理解為限購政策放松的信號”。
8,總結
最後從貨幣政策角度看,用管清友的點評做總結:
總體來說,盡管過去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個引擎,出口、房地產和地方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正在全面熄火,貨幣寬松不一定能刺激增量經濟,出於存量風險防範考慮,貨幣寬松仍將延續。即使貨幣寬松無法作用於實體,但仍會以資產價格的形式表現出來。貨幣流入股市,可以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貨幣流入房地產,可以通過抵押品價值上升緩釋信用風險和銀行資產質量壓力。此外,信用風險暴露會提高金融機構對貨幣的需求。如果貨幣市場供求關系能夠實現平衡,那麽非貨幣市場也就 能實現均衡。從這個角度看,貨幣寬松在防止經濟因“債務—通貨緊縮”相互作用、相互增強陷入衰退這一點上有積極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4月29日,2015年中國啤酒業年度峰會在北京舉辦,2014年到場的國內五大啤酒集團掌門人缺席了,取而代之的是全球七大啤酒集團分管營銷的總裁們。
事實上,陣容調整源於主題的變化,2014年是探討微利時代的生存之道,2015年則從盈利轉到銷量上,即“後5000時代”的戰略戰術。2013年全國啤酒行業產銷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達到5062萬噸;2014年則出現24年來首次負增長,同比降0.96%至4922萬噸。
在峰會開始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遇到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對於此次到會企業及高層調整,他表示“更偏市場方面,因為大家都懂的”。
而根據SABMiller亞洲、喜力、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中國區相關營銷總裁的研討,謹慎樂觀是各企業普遍的觀點,值得警惕,但更充滿信心。
步入“後5000時代”
中國市場向來是全球啤酒集團的戰略重地,一點微變都會引發行業高度關註。
不過,對於2014年國內啤酒行業產銷量24年來首次負增長,喜力亞太釀酒公司中國區總裁陳展鑫顯得很淡定,他認為這種變化是短暫且正常的,從長遠來看還是大有發展的。他以日本市場為例,人均啤酒銷量已經接近50升,而中國目前人均34.2升雖然超越33升的世界平均水平,但與日本相比還是具有很大增長空間。
根據啤酒協會調研顯示,除了中國人均啤酒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外,樂觀派還認為,廣大農村市場發展潛力和低酒精度酒類消費趨勢,也可以助推國內啤酒業繼續做大做強。同時,啤酒協會又給出了悲觀派的理由: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高,並且全球性酒精政策正在趨緊。
“啤酒行業屬於資本驅動型,資本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也是打造規模經濟的途徑。一旦行業出現負增長並且今後維持緩慢增長,將會削弱資本入局的預期,這種沖擊和影響值得關註。”業內人士分析稱,在經歷過去20多年的擴張,做大後如何做強成為啤酒行業普遍面臨的考驗。
2014年先後收購吉林金士百和江蘇大富翁的百威英博,有著怎樣的體會呢?公司亞太區市場副總裁黃偉認為,收購確實是百威英博在中國發展的增長動力,但公司也註重有機增長,比如,將重要的營銷平臺資源交給旗下哈爾濱啤酒,培育該品牌從區域走到全國。
“警惕,但不過度擔憂,維護品類健康形象,優化產品組合,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黃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後5000時代,練好內功,保證量與質雙軌並行最重要。
值得關註的是,“雙輪驅動”的戰略早已被啤酒企業采納,青島啤酒董事長孫明波在2012年上任以來,就在主推擴張與整合並舉戰略。這種穩健的策略在2014年也取得效果,與其他同行相比,青島啤酒保持營收、凈利雙增長。同時,在行業整體銷量微降的背景下,青島啤酒銷量取得5.2%的同比增長。
反觀華潤雪花啤酒,2014年營收和凈利為344.82億港元和7.61億港元,分別同比增長4.5%和下降19.3%。凈利近年來首次下滑,是否意味著吃太多後顯現消化難題?那麽,接下來華潤雪花是否還一如既往地收購上規模呢?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營銷總裁曾申平認為,“市場排名不重要,名次完全可以通過資本來實現”。他分析稱,與前十年環境不同,如今國內前五大啤酒集團後面的可供收購標的並不多,“如果發現,會向董事會推薦一下”。
啤酒消費增長路徑
“規模戰”暫告一段落,“保利戰”迫在眉睫。
華南一位啤酒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廣州市場上的啤酒價格基本在6元~16元了,街邊大排檔的啤酒價格也達到了5元。“店租成本,加上促銷費用,今後在市面上很難再品嘗到以往一兩元的啤酒了”。
陳展鑫介紹,喜力啤酒在中國市場占比相對較小,但他對喜力的高檔路線很滿意。“一方面,隨著國民收入增長,消費者對高檔啤酒的需求在增長;另一方面,城市化也推動了高檔啤酒消費。”他表示,喜力會繼續加大對華投資力度,挖掘中國整個重要戰略市場的增長潛力。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隨著大學畢業生步入社會,以及我國人口增長,啤酒消費市場容量是在增加的。“但如何引導新生代消費者,中低端還是高端,體育營銷還是娛樂營銷,這都需要啤酒企業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產品結構調整是渠道轉型的前提,只有保證足夠毛利水平,才能夠推進渠道精耕和深度分銷。“深度分銷是食品企業管用的營銷手段,說白了就是人海戰術,將眾多促銷員分配到餐飲、商超和夜場等渠道終端開拓市場,促銷員人工費用和經銷商中間利潤分配,都需要產品有足夠毛利空間來支撐。”朱丹蓬告訴記者。
目前,傳統行業都在嘗試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繞過層層經銷中間環節,在電商平臺上直接面對消費者,進而贏得保利大戰。啤酒業也可以這樣做嗎?
國內最大酒類電商平臺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稱:“目前,啤酒消費人群多為年輕一代,而這一代人群正是網購消費的主力軍,啤酒行業應該強化創新,生產更多適合“互聯網+”時代的產品。”
郝鴻峰介紹,酒仙網目前售賣的啤酒以國產中高端和進口產品居多,也是受市場變化及需求影響。“一是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使得市場對中高端啤酒產品的需求旺盛;二是不同於國內啤酒包裝單一,進口啤酒包裝設計更符合中高端人群審美文化”。
值得關註的是,相對於白酒、紅酒,啤酒與互聯網的結合度仍然較低。據行業統計,啤酒產品在互聯網渠道的年銷售額不足5億元,占啤酒業年銷售收入的0.26%,如以零售價計算則更低,約為0.09%。
如此低的占比,也預示著“互聯網+”形勢下的啤酒業巨大潛力空間,也是酒類垂直電商幫助酒企渠道轉型升級的時機。
2014年,多家啤酒企業在解釋業績不佳時都提到了“天氣原因”,2014年是冷夏,這對於靠天吃飯的啤酒企業而言影響巨大。不過,上述啤酒人士預測,經過2014年的洗禮,2015年啤酒企業和全行業數據都將出現好轉,“在餐飲、KA和夜場等渠道上,布局會更加合理。”
最近國家廣電總局整頓互聯網電視行業再出手。
一位業內人士7月9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7月初,廣電總局對七家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牌照商的一些違規行為進行了內部通報,要求七大牌照商對照四點要求自查自糾。“不過,‘7月8日前必須整改完畢,否則將取消牌照’的說法不準確,沒這回事,至少我沒看到文件。”
去年6月起,廣電總局對電視上的網絡視頻進行嚴厲整頓,要求視頻網站的App從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上“下架”,引發整頓風潮。
半年後,廣電總局發現,有OTT盒子即使沒有安裝視頻網站的應用,但仍可用手機來推送內容到電視端。於是,廣電總局對整頓方案有了更具體的四點要求:電視機和盒子不能通過USB端口安裝應用;系統中不能存在可訪問互聯網的瀏覽器;不能通過應用商店等手段,推送聚合應用軟件、視頻網站客戶端、電臺應用軟件等;不能通過應用商店等手段,推送可通過手機間接遙控播放視頻的遙控器應用。
“這四點不是新的規定,是廣電總局落實181號文的具體要求”,上述業內人士說,今年7月份廣電總局按照這四點要求,推進一些整改工作,因為之前對牌照商的產品進行檢查,發現一些違規的問題,故要求七大牌照商重點針對這四個問題進行自查自糾。
群智咨詢的副總經理李亞琴認為,離上次整改剛好一年,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的整改情況進行檢查、驗收。隨著互聯網電視普及,對互聯網電視的監管將常態化。預計此次整改,短期內將給智能電視行業帶來陣痛,因為手機、平板電腦看網上視頻沒有監管,而電視機的限制較多,可能會影響消費者購買互聯網電視的積極性。
“長遠看,需要牌照商與監管方協調,如何既符合監管原則,又推動互聯網電視內容不斷豐富,畢竟智能電視的視頻點播收費業務在國內才剛起步,就像繈褓中的嬰兒。”李亞琴說。
對於此次整頓的影響,上述業內人士預計,一是今後視頻聚合服務商難做了,如泰捷;二是蜻蜓、喜馬拉雅等在線收音機服務,將來也要掛靠牌照商;三是機頂盒的應用服務平臺,今後也要與牌照商合作。
某彩電廠的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6月中下旬,“牌照商讓我們自查一下瀏覽器是否已經下架,而我們早已把瀏覽器下架了。”該人士續指,“聚合視頻應用軟件,廣電總局怕破壞生態,加大整頓力度。USB接口不能安裝應用、不能通過手機間接播放視頻,這兩點要求都是首次說得這麽明白,顯示廣電總局的監管更嚴了”。
隨著監管的加強,可能對牌照商的影響很大。上述彩電廠相關負責人認為,牌照商、內容商和電視廠之間的合作會更緊密,因為電視機廠不能預裝視頻網絡App,“電視是一個非自由的終端”。
“這次整頓,現在還沒有感覺”,一位在OTT盒子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說,廣電總局幾乎每月都會有整改的要求。如果按照這些要求嚴格監管,OTT行業還沒有盈利模式,“越來越難做,最近連開機廣告也不給搞了;電視遊戲也會受影響,因為不允許有自己的安卓市場”。
而在一位智能電視遊戲行業的資深人士看來,廣電總局的整頓主要針對視頻,不包括遊戲。但隨著監管更嚴,預計未來電視上普通的第三方應用商店會減少,牌照商、彩電廠的應用商店會成長,具有更大的內容分發能力。“智能電視領域,一方面,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不能充分滿足;另一方面,牌照方不作為,集成播控平臺的牌照更多是向內容合作方收出租費。廣電總局加強監管沒關系,但希望牌照方盡快強大起來,讓豐富的內容快速到達用戶。”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11日的國新辦例行政策吹風會上表示,明後兩年,中央企業提質增效面臨的任務比2015年更加艱巨,要遏制央企業績下滑的態勢,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
張喜武表示,堅持深化改革,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綜合施策,促進中央企業紓難解困,在市場拼搏中提質升級,更好發揮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幹作用,對全國穩增長意義重大。
今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的出臺奠定了國企未來的改革發展的主基調,給全國國有企業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但由於新常態下的經濟調整,國有企業在今年已經面臨極大的調整轉型壓力。
財政部數據顯示,1~10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8806.6億元,同比下降9.8%。其中,中央企業13530.7億元,同比下降11.3%;地方國有企業5275.9億元,同比下降6%。
特別是交通、電力、電子和輕工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石化、石油和建材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鋼鐵、煤炭和有色行業繼續虧損。
張喜武表示,中央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骨幹作用。 2003~2011年,資產、收入、利潤、稅收年均增長率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從2012年開始,國內外各種複雜因素增多,加之收入、利潤三分之二集中在重化工業,中央企業增長態勢有所放緩。特別是今年以來,原油、煤炭、鋼材等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滑,電信業提速降費、火電上網價格下調等政策性讓利規模擴大,股市匯市波動加劇,中央企業穩增長、增效益面臨巨大挑戰。國資委和中央企業采取了拓市場、控成本,強化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重點環節專項整治,加快推動兼並重組、優化資源配置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了效益大幅下滑的勢頭,財稅貢獻和職工人數穩定增長,為穩稅收、穩就業和國民經濟穩增長大局作出了貢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中央企業增效升級,聽取監事會對央企監督檢查情況匯報。
會議指出,對中央企業取得成績應予肯定,對面臨困難不容低估,還是要堅持深化改革,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綜合施策,促進央企紓難解困,在市場拼搏中提質升級,更好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幹作用。
為此,國資委提出了明後兩年中央企業提質增效的有關措施。
張喜武提出,重點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五大發展新理念,按照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總體思路,遵循提質增效與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結構調整、開拓市場、管理提升緊密結合的原則,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環節取得實質性進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比重明顯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加快,海外資產盈利水平有所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持續改進,“僵屍企業”處理取得明顯成效,努力實現中央企業效益穩步增長。
他強調,要做好七篇大文章:一是有效改善供給結構,向做好增量要效益。加快發展電力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節能環保、生物等新興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促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和領域集中。
二是加快資源優化配置,向盤活存量要效益。推動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行業板塊的兼並重組,優化整合服務業資源,減少重複投資,發揮產業協同效應。
三是逐步退出低效領域,向主動減量要效益。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並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
四是大力推動“雙創”工作,向創新驅動要效益。建立中央企業專業化“雙創”平臺,推動優勢產業集團和中央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對主要承擔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的科研院所,探索組建科技集團。圍繞新興產業和關鍵技術發力攻關,發展“互聯網+”等新業態,拓展應用領域。
五是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向開拓市場要效益。增加優質新型產品和生活服務有效供給,搭建企業優化海外市場布局的合作平臺,規範競爭秩序。推動高鐵、核電、智能電網等全產業鏈走出去。
六是大力推進降本增效,向管理提升要效益。開展“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大力推進降本增效,加大存貨和應收賬款清理,壓縮非生產性支出,實現工資效益聯動,強化業績考核和激勵約束,落實增效責任。
七是實化細化改革措施,向深化改革要效益。開展混合所有制、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等十項改革試點工作,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2016年全國全面推開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分離移交,啟動剝離醫院、教育等公共服務機構試點。
張喜武表示,為做好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工作,國資委將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激勵約束、加快自身改革等措施,確保中央企業提質增效責任落實;加強監事會制度建設,完善監督運行機制,探索建立監督檢查責任追究制度,對發現問題抓緊處置和整改,對違規經營和不作為的嚴肅問責,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關部門將創新政策支持,推動商業銀行落實不良資產處置政策,加大產能過剩行業呆壞賬核銷力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