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麻煩大了】馬雲下的一手好棋,但這局還是輸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329

對阿里健康來說,藥品在線零售權具有相當想象空間不假。而電子監管碼所帶來的偌大中國藥品類產品全流程第三只眼的存在,才是千金難買。

陳文欣顯然做了筆好買賣。300萬元人民幣,他將位於石家莊市中心和平東路177號、其自然人獨資擁有的公司賣給了馬雲。還只是正餐前的開胃沙拉,如果一切順利,依據合同他很有可能在兩年內變現英屬維爾京群島阿里某離岸公司9.56%的股權。那,意味著一張18.64億元的支票。

2014年1月23日,一個周四,距這間名叫“河北慧眼醫藥科技”的公司開張,不過281天。一夜醒來,陳已成為了“億萬富翁”。

按照流行說法,他“跨界”的步伐著實大了些。此前,陳文欣稍為人熟悉的頭銜,是深圳一家高爾夫球練習場的運營主管。這樁交易是如何促成的,貌似蔫人出豹子的陳怎會突然出現在千里之外且成功捕獲傑克·馬的歡心,在當時是一個謎。

一個盛產“奇跡”的時代,邏輯有時會變得多余。何況,以先知先覺著稱的馬雲,素來是沃倫·巴菲特理論的優秀執行者——如果等到知更鳥叫了再出門,那麽春天也就過完了。主打互聯網藥品線上交易的“慧眼醫藥科技”,多少讓關註阿里巴巴集團一舉一動的市場人士嗅出部分端倪。

事實上,有助於體現、提升估值水平的多領域重量級投資、參股、控股行動,阿里一直樂此不疲。300萬?誰會在這小case上駐留太久。更重要的是,那筆或許改變交易分量和性質的出價,那個期權性質十個零的延後支付,就像封上黃油裹上保險紙直接鎖入保險箱的神秘禮物,只有極少數當事利益者及經手法律顧問才知曉它的存在。

直至2016年5月19日,28個月後,又一個周四到來。

這個5月,馬雲其實已遭遇了不少的麻煩。

一個多月前,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國際反假貨聯盟(IACC)宣布接納阿里巴巴進入該組織。對於曾因山寨與假貨備受指責,以致需要在IPO招股說明書中專項解釋的阿里,這無異於一個重大勝利。或許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反彈,IACC量身定做設計了一個“普通會員”類別。可惜,從Gucci、Tiffany到即將卸任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鐘愛的Michael Kors,從老牌奢侈品到輕奢新貴,二十余家公司紛紛退出表示不滿。

只將此看作迅速崛起的電商與傳統依賴營銷體系控制定價權企業的對抗,或者是新舊勢力間的博弈,倒也無可厚非。糟糕的是,一封匿名信扭轉了外界此前的簡單判斷。

該封信中,IACC主席與阿里巴巴頻繁互動遭到曝光,尤其前者自2014年9月19日阿里在美掛牌後一直持有其股票的事實,難免令人產生聯想。而2016年初加盟阿里巴巴出任集團副主席並專責全球知識產權事務管理的Matthew Bassiur先生,被指在一系列遊說中充分動用了人脈關系。有評論譏諷,美劇《紙牌屋》中的情節正在上演現實版。

結局,可想而知。阿里巴巴在成為IACC會員一個月後被迫退出,馬雲本人原本受邀在該組織大會上的主題演講,也被臨時取消。頗堪玩味的是,素來反應敏捷、應對聰明且強硬的阿里公關團隊,在這看來有些丟臉的事情上,保持了相當克制。

幸好有些利好消息,能夠對沖不快。比如剛剛融資45億美元並以625億美元估值晉升全球最大未上市獨角獸企業的螞蟻金服,迅速公布了其2015年財報,營業收入同比上升84.46%至249.9元億人民幣,凈利潤同比上升44.78%至48.75億元人民幣。

還嫌不夠?再接再厲!阿里影業旗下票務平臺更名同時,宣布成功融資17億元人民幣,整體估值水平達到137億元人民幣。

不是說全球商業領袖、達官貴人誰沒去過阿里杭州西溪園區拜會一下馬雲,就可能怠慢了這個時代嗎?所以,當IACC無奈放棄阿里巴巴之際,在白宮艾森豪威爾行政大廳,奧巴馬與馬雲私密會晤並進午餐。而後,旋風般,傑克·馬又出現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在1873年興建的拉肯皇室花園與一幹歐洲創業家見面。

沾連粘隨,引進落空,太極八法,即化即打。長期熱衷於此的馬雲應對得行雲流水。然而,畢竟還有一句俗話,叫“防不勝防”。這斜刺里的猛然一擊,正來自香港。

5月19日,各主流財經媒體不約而同發布了前一天來自香港證監會的一則公告。該份公告稱,香港證監會收購委員會裁定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違反收購守則,阿里巴巴集團所獲清洗豁免無效。

何謂清洗豁免?根據香港證監會頒布的《收購守則》第26條,但凡在港買殼上市者,當收購上市公司控股權時極易觸及全面要約收購條則,如果想避免這一局面,就要提出申請即清洗豁免,當然還需得到獨立股東大會的通過。而作為通過的前提條件,仍然是對所有原大小股東開出“平等條件”。

那麽當阿里系以64%折扣購入54.3%中信21世紀股權時——其中阿里巴巴集團持股38.1%,雲峰基金持股16.2%,由於與陳文欣的那份秘密協定存在,事實上侵犯了小股東的實際利益,所以“豁免”無效。

但是就像阿里巴巴集團之後回函所稱的,“阿里健康5月18日的收市價5.25港元,較集團擬投資阿里健康前的股價上升533%,我們相信這一股價升幅已經讓阿里健康股東獲益”。錯誤不置可否,結果皆大歡喜,馬照跑舞照跳,還當如何?這便是阿里的潛臺詞。事實上,就在香港證監會裁定書流出市面的這個周四,阿里健康股價進一步上升1.71%至5.34港元每股。

香港證監會對此心知肚明。其實來自阿里公關部的回應過謙了。

2014年阿里系分別有三家公司先後登陸資本市場。包括1月借殼中信21世紀,3月借殼文化中國進軍港股——後者的借殼成本逾60億港元,隨後更名阿里影業(01060 HK)。而至9月19日更是以250億美元融資額成就當年美股最大一宗IPO。這其中,1月的行動具備相當特殊性:市場一度風傳尚在港美兩地上市地選擇中左右逢源的阿里,不排除借殼中信21世紀完成整體資產註入的可能。

投行人士自然對此種風議嗤之以鼻。一個30億港幣市值體量的公司,如何能承載阿里巴巴集團這般哥斯拉級的怪獸?但這並不妨礙炒家們上下其手。“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馬雲金句正好派上用場,以致連高盛、瑞信一幹美歐大佬級資本也不甘落伍,分別在數天內增持中信21世紀股權0.14%和0.04%。收益當然不俗,各自落袋1748萬和266萬港元。而就在交易雙方完成交割後,一天內股價曾勁升4倍,更一度出現每股100元的競價盤,而公司市值則擡轎至300億港元,對阿里而言,這意味著亮出名頭就白賺160億港幣。另據美國著名的第三方金融數據調查公司Factset給出的分析,作為全球市值在50億美元以上的上市公司,阿里健康在同一時間內股價上揚9倍稱冠全球。

顯然,阿里確有足夠資本為自己的“疏忽”辯解。

既然香港證監會板子高高舉起又輕輕落下,阿里集團也好,阿里健康也罷,不傷半根汗毛,大小股東亦是雨露均沾,那麽這份裁定書為何仍然激發市場的關切呢?

還得把視線挪回那位陳文欣先生。首先,公開信息顯示,陳氏的姐姐乃阿里健康借殼的中信21世紀執行董事兼副主席陳曉穎女士。同時,以此次披露的相關信息,細心者不難發現一個疑點,作為捆綁交易對象的石家莊慧眼醫藥科技,從法律角度與中信21世紀並無絲毫幹系。那麽,素來精明的阿里巴巴集團為何大意到錯把馮京當馬涼,更在明知兩者並非一家後,仍慷慨地給出“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不如再來一次按圖索驥。看看河北慧眼醫藥科技怎樣從花果山上那塊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圓圍的石中蹦出,並最終得到那根上抵三十三層天下至十八層地獄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連馬雲都願重金贖得的金箍棒的。

註意幾個時間節點,2013年4月26日,慧眼醫藥科技公司註冊成立;同年8月28日,該公司運作的95095平臺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B2C A證。而按規定只有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A證的企業才能自建網站在線零售。至當年11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官網上刊登公告,批準該公司95095醫藥平臺開展互聯網第三方平臺上的藥品零售試點。至此,這家在網端顯示僅有8種藥品、8種醫療器械、8種隱形眼鏡和營養保健品出售的民營企業,成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唯一指定的“改革特區”。

時間銜接針腳細密又環環相扣,的確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很長一段時間內,唯有國家級授權的互聯網藥品交易A證,是包括天貓醫藥館、京東醫藥城等背靠資本巨人的機構渴求卻難得的金字招牌。有關資料顯示,直至2014年7月18日,總局才批準廣州八百方信息技術公司成為第二家第三方試點平臺。任誰都明白“頭湯”的價值。此時,收購慧眼醫藥科技的阿里健康早已風生水起,當然,為此它亦支付可觀代價。

另外,慧眼95095平臺所借助的增值電信經營許可證雖為河北牌照,但技術支持上卻得到中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機構共同支持。

滿天神佛幫襯自然有一個重要理由:在該平臺上總局將努力推廣全國藥品電子監管碼。

這個名詞眼熟嗎?沒錯,它將引出一段舊案和另一位神仙人士。2008年8月1日中國《反壟斷法》正式實施當天,包括北京兆信信息、東方惠科防偽在內四家公司聯合向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監督總局,而訴訟的理由是請求確認其推廣的產品電子監管碼,強制要求企業對產品賦碼交費並加入電子監管平臺是“行政行為違法”。

自2005年內部下發183號文開始,國家質檢總局一直致力於為所有其監管範疇內的品類賦加這一可以溯源的標簽。當年4月4日,該局更是明確了將由中信集團、中國電信等企業幫助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電子網絡產品監管系統。而至2007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再次下文,宣布自2008年7月1日起對包括食品、家電、人造板、電線電纜、農資產品、燃氣用器、勞保防護用品、電熱毯及化妝品等九大類69種產品強制加貼電子監管標簽。

盡管官方宣布一次賦碼成本僅為300元,但作為本已建有完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部分知名企業,諸如可口可樂、瑪氏德芙、燕京啤酒等自然表達了“反對”意見。身為具體操辦電子監管平臺的中信國檢公司,更令原本的市場競爭者領略到“降維式攻擊”的不寒而栗。打量一下這家6000萬元註冊資本公司的股東方吧:中信21世紀占50%股權,中國電信旗下華信郵電占20%股權,國家質檢總局信息中心占30%股權。還有兩點殊為關鍵:國家質檢總局信息中心與所持股權相匹配的1800萬元出資,由中信21世紀公司以不計利息方式墊付;中信國檢9名董事中,中信21世紀一方獨占五個席位。

而中信國檢董事長,恰恰正是中信21世紀執董、副主席陳曉穎,陳文欣的大姐。

陳曉穎出生於1963年,1989年在開曼群島成立私人公司,1990年代先後改制控股遼寧省兩家原國有大型電力企業發跡。2000年2月,陳曉穎宣布以每股0.051港元價格共計1.17億港幣控制香港上市的永富建設國際78%股權。之後4年,該公司多次與中信集團產生資產交易,特別是在3年後獲得後者註入中國唯一電子報關公司東方口岸及擁有電信增值服務牌照和優質特服號碼資源的北京鴻聯九五公司。2004年,公司名字正式更改為中信21世紀,而陳本人在獲益頗豐後得以留任主管實際工作。又過了10年,阿里巴巴集團接棒,阿里健康橫空出世。再一次,公司6位董事中5人離職,而陳,仍是不動如山的那位。

個中原因大可以從阿里健康財報中得到答案。2015年7月阿里健康發布上一財年報告,營業收入3718萬港元,其中主要來自電子監管業務。至當年的9月30日阿里健康又頒布了2015上半年的財報,半年營業收入2137萬港元,同比上升14.6%;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從6.3%大幅升至22.4%。請註意報告中指出,半年內公司“其他收入”一項僅991.4萬港元,且大多來自利息收入。毫無疑問,來自電子監管平臺及賦碼收入構成這家上市公司的絕對權重。

一切回歸到本源。藥品在線零售權具有相當想象空間不假。而電子監管碼所帶來的偌大中國藥品類產品全流程第三只眼的存在,千金難買。

很可惜,2008年那一幕在2015年1月25日重現。針對慧眼醫藥科技獨家控制藥品電子監管碼的事實,湖南養天和大藥房一紙訴狀將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訴至北京一中院。只不過相較八年前,這一次在業已改變的氣候下企業家們理直氣壯許多。“官商勾結,出賣國家公信力,為利益集團謀取不法收益”。措辭之激猛鏗鏘大不同於以往。

北京一中院的駁回在預期之中,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的反饋則令不少人大跌眼鏡。2月20日,該局正式公告暫時叫停藥品電子監管,並就未來藥品電子監管內容修訂公開征求意見。23日阿里健康宣布啟動向官方移交電子監管網系統事宜,而至4月,阿里健康再度告知外界,將獨立興建第三方醫藥電子監管貼碼平臺,同時向食品領域滲透。這大概是另外一出大戲的開幕。

至少那份18.64億的特殊協議,2016年3月30日已是最終變現日期,現在看來再多的0也會變成零。讓馬雲掏支票終究還是有先決條件的。在公平的高爾夫球賽事中,一桿進洞是小概率事件,陳文欣應該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67

【科普】洗完衣服一手熒光 熒光劑真的那麽可怕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105.html

最近,微信里流傳這樣一則小視頻:有人用紫光燈檢測出,藍月亮手洗專用洗衣液含有熒光劑,使用後很難清洗掉留在手上的熒光劑,稱“清洗一百次以上才能清洗幹凈”,甚至還說這些熒光劑“68秒鐘進入體內、進入血液”、“7年不走”。

視頻截圖:左圖為燈光下紫光燈照射呈現的顏色;右圖為關燈後紫光燈照射呈現的效果

視頻中,沾滿熒光劑的雙手觸目驚心,而說詞更是讓人心驚肉跳。於是,小編身邊的小夥伴們也紛紛拿紫光燈進行了自家洗衣液是否含有熒光劑的實驗。結果如下圖,小夥伴很是緊張,在朋友圈詢問哪些品牌的洗衣液更靠譜?

截圖來自小編的朋友圈:關燈後,滾筒洗衣機內呈現熒光色

看樣子,關於洗滌用品中含有熒光劑的報道總是讓大家擔憂不已,熒光劑真的那樣可怕嗎?帶著這個疑問,小編給大家找來了科普帖。

什麽是熒光增白劑?

熒光增白劑或稱光學增白劑是一種具有很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在百萬至十萬分之一量級即可對本白色或白色的基質(如紡織品、紙張、塑料、塗料)有效地增白。它能夠吸收波長340~380nm左右的紫外光,發射出波長400~450nm左右的藍光,可有效地彌補白色物質因藍光缺損而造成的泛黃,在視覺上顯著提高白色物質的白度以及亮度。

熒光增白劑本身呈無色或淺黃(綠)色,增白劑在化學結構上具有環狀的共軛體系,例如:二苯乙烯衍生物、苯基吡唑啉衍生物,已經工業化生產的熒光增白劑有15種基本結構類型,近400個化學結構。國內最大類的熒光增白劑為VBL、CXT及造紙用液體增白劑。一般將增白劑分為兩類,一類是水溶性的增白劑,另一類為水不溶性增白劑。前者可用於紙張、塗料、洗衣粉、洗衣液的增白劑,後者可用於化纖、塑料等增白。

說白了,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光學調理劑。它的作用原理是將不可見的紫外光轉化成肉眼可見的紫藍色的熒光,與織物本身的黃光相疊加,發出白光,達到柔和、賞心悅目的增白效果。

此次實驗,是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的較為科學的檢測方法。不過,在檢測時要註意區分其他熒光物質,有許多天然的或者人工的物質都可以在紫外光照射時發出熒光,物質不同,所發出的熒光顏色不同。

熒光增白劑對人體有危害嗎?

熒光劑的廣泛使用讓人們開始擔心熒光劑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科學家的研究也逐步向這一領域傾斜。於是,針對熒光劑對人體可能產生的毒性,科學家進行了多個角度的研究,包括對可能產生毒性的劑量的研究、長期接觸的副作用的研究、致敏研究等等。

1999 年,歐洲化學工業協會(CEFIC)和歐洲肥皂洗滌劑協會(AISE)為中心,啟動了“家用清潔產品的人類以及環境風險評估(HERA)”項目。研究結果表明: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在洗滌劑中長期使用是安全的,不會對人體和環境有負面影響。

2007 年 10 月,日本肥皂洗滌劑工業協會(JSDA)發布了《熒光增白劑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的風險評估結果》報告,其研究結論為: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對人體與環境都是安全的。

自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我國的許多研究人員也曾就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研究,並有《合成洗滌劑有毒嗎?》一書出版,肯定了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2008年我國輕工業聯合會出臺了《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企業標準。2016年4月召開的“洗滌用品原料健康風險評估指南”課題專家論證會。專家經過討論,也認定洗滌產品中的熒光增白劑對於消費者是安全的,可放心使用。

熒光增白劑種類很多,有的熒光增白劑被人體吸收後,不像一般化學成分容易被分解。在我國,是允許在洗滌劑、化妝品中使用的,在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也將其廣泛用於高檔衣物洗滌劑中。

而用於大部分洗衣液的熒光增白劑為聯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鈉,研究表明其不會經皮膚吸收,對傷口愈合無不良影響,即使誤食,也不會在體內蓄積,通過正常代謝可很快排出體外。即使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有少量黏附在皮膚上,也不會和人體皮膚發生反應,而且通過日常的洗滌活動,如洗手、洗澡等很容易被完全洗掉。

我們需要擔心嗎?

盡管在各種研究中發現,熒光增白劑無毒或者毒性很低,但我國食品衛生法第六條規定:食品、食品包裝紙、餐巾紙禁止使用熒光增白劑。

對於洗衣液中的“熒光”,消費者無須“如臨大敵”。但為了謹慎起見,對於寶寶衣服和貼身衣物,可以盡量購買和使用不含熒光增白劑的洗衣液。

(綜合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現代金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88

總理一手力推醫療“高鐵” 一手佑護健康“綠皮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455.html

6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兩個主題讓人印象深刻:一是“互聯網+醫療”,二是“健康扶貧”。醫療衛生是最重大的民生之一,屬最重要的公共品供給之列,因而歷來是國務院部署重點。李克強總理“民為本、利天下”的施政誓言,始終在醫衛領域彰顯。

此次常務會的安排尤有意味。

確定發展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措施,通過互聯網+醫療更好滿足群眾需求,這是執其一端——依托高科技和新業態,使國民醫療服務大大提質增速,如同乘上醫療“高鐵”,風馳電掣。

部署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這是執其另一端——如同已進入高鐵時代的中國,還須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特困地區保留並改善“綠皮車”,以確保發展過程中不會有人掉隊。

什麽是健康中國?首先是民生中國,施政中充盈著民生情懷。健康醫療的站臺上,能趕上風馳電掣的高鐵,也能等來耐心溫暖的綠皮車,努力不使一個人落下,這樣才能使全體國民心安。民安才國安,本固則邦寧。

事實上,這兩者並不是割裂的。發展和應用好健康醫療大數據,針對的是所有人,無論城鄉,也無論貧富。中國發展到現階段,老百姓整體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就須加大有效供給。大數據等新技術能產生巨大的“健康紅利”,並且這種紅利天然就帶有互聯網的本質屬性,即公平、分享。政府要做的,就是以電子政務的形式建立一個統一、權威、開放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以促進和培育新業態,普惠地滿足老百姓需求。

從總理強調的內容,能看出一種深切的民生關懷。李克強在當天會上要求重點推進網上預約分診、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醫保異地結算等群眾迫切所望。也就是說,互聯網+醫療、大數據+醫療,首先得讓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實惠。

健康扶貧則是在普惠基礎上,具體針對弱勢群體。數據顯示,我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約790萬戶,占建檔立卡總數的42%;農村貧困人口中,患大病的近200萬人,占3.6%,患長期慢性病的有700余萬人,占12.9%;在各種致貧原因中,因病致貧在各地區都排在最前面。

無論身邊事例或新聞報道,我們應該都不陌生那些患病後從小康墜入困頓的情形,更不用說那些因病拖得整個家庭世代貧困的辛酸故事。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是整個公共服務體系中的突出“短板”。因而,健康扶貧至少具有和交通扶貧、教育扶貧等同樣的分量。甚至,因為其更直接和緊迫,也就具有更溫暖的力量。

公共服務扮演雪中送炭角色,莫過於減輕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負擔。比如,具體言之,像此次常務會定下的那樣,讓他們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實現各類醫保、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這就解決了很多貧困家庭根本交不起押金的現實困難。

《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健康是幸福之基”。總理也正是這麽做的:一手大力推動醫療“高鐵”創新發展,一手穩穩托住健康“綠皮車”暖政兜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78

一手對談:13位中國最強AI 達人對話AlphaGo投資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0/156708.shtml

一手對談:13位中國最強AI 達人對話AlphaGo投資人
峰瑞資本 峰瑞資本

一手對談:13位中國最強AI 達人對話AlphaGo投資人

這是 AI 界最值得期待的腦力風暴之一。

AlphaGo 戰勝李世石掀起了新一輪人工智能(AI)投資狂潮。

我們邀請到 DeepMind 的早期投資人 Jaan Tallinn 與中國 AI 界的最強大腦們進行對話。Tallinn 是最早發現 DeepMind ——2016 年最紅 AI 公司的投資人之一,他見證了 AI 技術的發展,卻致力於研究人工智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受邀參與對談的中國 AI 大佬包括:

陳孝良,聲智科技 CEO

丁磊,匯百川征信 CTO,前 Paypal 全球消費者數據科學部負責人

高始興,思必馳 CEO

李誌飛,出門問問 CEO

孟醒,順為資本投資副總裁

吳甘沙,馭勢科技 CEO,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

許丞,心橙互聯 CEO,前谷歌工程師、

漆遠,螞蟻金服 CSO

印奇,Face++ CEO

余凱,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前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院長

張本宇,CloudBrain CEO

張予彤,金沙江創投合夥人

趙雲峰,新媒體 “機器之心” 創始人

(排名不分先後,按姓氏拼音排序)

這是 AI 界最值得期待的腦力風暴之一。今天推出的是(上)篇,大佬們探討了 AI 技術的商業化、AI 領域被低估的方向、AI 與人類的較量。下周,我們推出的(下)篇中,Talllinn 會為你解讀 AI 投資和創業,並為你解密 DeepMind。

如果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者,歡迎在後臺留言 “AI”,我們將邀請你加入峰瑞資本 AI 交流群。此外,Tallinn 在對談過程中引用了許多對於目前 AI 領域影響深遠的采訪報道。如果你想閱讀這篇訪談的完整版,可以點擊 “閱讀原文” 關註峰瑞資本知乎專欄。

采訪/ 峰瑞資本科技投資團隊

翻譯/  馮琪祺 周小然

余凱(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前院長、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

Q: 你投資 Deepmind 時,考慮過它的商業模式嗎?哪方面對你最有吸引力?

A: 我投資 DeepMind 並不是為了賺錢。因此它商業模式不是我的優先考慮。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策略性投資:我想加入一個未來有潛力成為 AI 研究領軍者的團隊,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也希望確保他們對 AI 的風險有清晰的認識

2011 年我投資 AlphaGo 前,就非常看好他們的創始人,當時他們已經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包括來自 Peter Thiel 創辦的 Founders Fund 的投資),我認為他們一定會大有作為。

Q: 在深度學習的革命中,下一個偉大的目標是什麽?

A: 也許你比我更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對於深度學習的發展,我關註得沒有這麽及時。我目前了解的大概關於 AI 的前沿發展有這些:

更好的無監督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比如說尋找數據中的結構;或者在不借助標記數據(labeled data)的情況下,建立預測模型;

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將特定領域學習建立的模型,應用到其他領域。就像人類學習下國際像棋,也可以幫助提升在其他棋類運動中的水平;

更好的數據泛化(generalization):和人類比起來,機器學習對於數據是非常 “饑渴” 的。只有接收、處理大量的訓練數據(training data),才能形成可用的模型。但對於少數模型而言,研究人員並沒有足夠的數據來訓練機器(我的朋友曾嘲笑深度神經網絡只是被美化的查找表格)。這一點需要通過更好的數據泛化來加以改進。

印奇(Face++創始人)

Q: 人工智能很熱,很多分析機構也預測人工智能會成為未來技術的水電煤——基礎技術。這個過程如果到最終成真,是否也會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互聯網改造商業也是從信息共享、購買商品這些量變一步步開始的,那麽人工智能改變商業最初的幾個量變領域最有可能是哪些?

A: 對我而言,這個預測並沒有那麽準確。要讓 AI 成為一種類似於水電的工具服務,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這項技術變得更為通用和能幹。在很多場合下,你可以像租用計算能力這樣,租 10 分鐘的 AI 服務。

即便 GAI(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在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經濟體中的其他因素仍然能發揮特定作用。

這兩個觀點實際上是直接矛盾的:要是 AI 變得更加強大和普及,經濟體中的其他因素就會被削弱。最終,這樣想吧:經濟是人類制度,要是 AI 比人類能幹,可能就不需要人類經濟了,就像人類不需要螞蟻經濟

用 Eliezer Yudkowsky(MIRI,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的創辦人之一)的話來說,擁有超級智慧的 AI,可以自由重組宇宙里的任意原子。它們甚至不需要賺錢來養活自己。 一旦擁有重組原子結構的能力,它們可以制造出任何它們想要的東西。

但也有人和我持不同的觀點。有些人認為:即便 AI 擁有超群的智力和通用性,現有的經濟體系也能維持下去。我的朋友 Robin Hanson, 一位約翰梅森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就認為超高智慧的 AI 將出現在現有的經濟體系,並受其約束,而不是將它顛覆並且毀滅。

張本宇(CloudBrain 創始人)

Q: 你認為有什麽比較重要的方向被低估了,且沒有得到足夠的投資?”

A: 我覺得是 “價值觀對接研究”(value-alignment research)。這個概念第一次由斯圖爾特·J·拉塞爾(Stuart J. Russell,世界首屈一指的計算機科學家)在《人工智能:現代方法總論》(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中提出。他認為:我們需要重新定義 AI 研究的目標。不停留於單純的智能開發上,而是開發能充分對接人類價值觀的超級智慧。但從世界範圍內 AI 的發展來看,這一領域在目前的研究中被極大地忽視了。

這固然是一項非常艱巨的挑戰,誠如慈善評估機構 Givewell 在一份有關 AI 風險的報告中提到的:知識是可以被驗證的,但價值觀卻不能。如果 AI 學習了錯誤的數據,做了錯誤的預估,人們會很快發現並加以糾正。但對於錯誤的價值觀,我們是很難察覺並且糾正的

我們沒有選擇,必須面對這個挑戰。如果我們想要給子孫後代留一個未來,就必須盡快解決 AI 價值觀對接的問題。當然,我不是說對於 AI 其他風險的研究就不重要了。

Q: 對於 AI 在 3-5 年後的研究和開發,你認為瓶頸將會是什麽呢?比如說:計算機能力?或者是先前沿用馮·諾伊曼(計算機之父)理論本身的問題?人類目前有限的知識?政府的管制?或者說是因為容易賺錢的方式越來越多,導致研究人員的不足?

A: 長期以來,AI 領域缺乏富有洞見的人才,和強大的計算能力(這將極大地提升神經網絡技術)。短時間內,這兩個瓶頸仍然難以突破。

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是 “快錢” 如何影響人才。一方面來說,高漲的需求勢必會刺激供給。但另一方面,它給行業帶來不少噪音,讓人才難以專心研究。

從基礎理論上來說,目前的 AI 技術更多采用 GPU(圖像處理單元),而不是 CPU(計算處理單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這個行業已經拋棄了諾伊曼的理論

吳甘沙(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馭勢科技 CEO)

Q: 你是 Deepmind 的早期投資者,推動 AI 對人類智能的趕超,同時又是劍橋 “存在風險研究中心” 和 MIT “生命未來研究所”的創始人,後者致力於探討 AI 對人類產生存在性風險的可能性和解決方案。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你如何在倫理和社會影響方面給 Deepmind 反饋和指導?

A: 在 Deepmind 任職期間,我們舉辦過一些相關的討論會。為了 AI 未來發展的安全,Deepmind 專門招聘了研究人員,並開始與牛津大學的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合作,還和 Google 創立了 “倫理與安全” 委員會。當然,作為一家資金與人員都十分有限的創業公司,DeepMind 對這一領域的貢獻仍然非常有限。但我相信他們會持續投入精力做“價值觀對接”的研究。

總的來說,我很高興自己能幫助 AI 研究和 “價值觀對接” 的研究搭建橋梁。此外,Deepmind 現在能專註於 “價值觀對接” 的研究上,我還是有一點點的小功勞的(笑)。

趙雲峰(新媒體 “機器之心” 創始人)

Q: 繼 Elon Musk,Stephen Hawking 之後,近日 Michio Kaku(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理論物理學家)也表示我們應該擔憂人工智能,很多人工智能產業之外的名人和大眾也比較關註這個話題。但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從業者往往是從解決具體問題出發,對這個問題好像不是特別在意,或者只是提出一些較為宏觀的解決方案,比如說 DeepMind 的道德委員會,你認為對於防範人工智能風險,我們應該采取哪些具體的、馬上可以開始行動的方案嗎?

A: 有趣的問題。加來道雄真的認為我們應該對此感到焦慮嗎?他之前是不相信 AI 風險的(至少我是這麽認為的)。如果他的態度發生轉變,這是一個好消息(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問題存在了)。

關於研發者的態度,我覺得你是對的。他們的確沒有動力去考慮系統的風險(更準確的說,是關於價值觀對接的問題),但他們有動力去提高系統的性能。就如 Holden Karnofsky 所說:“目前從文化和機構層面來看,研發者沒有多大的動力去關心這些問題。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小部分有關人士開始關心這些潛在問題。所以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這一思考。”

(這里有一篇非常棒的文章,列舉了許多優秀的 AI 研發者對於風險的思考  http://slatestarcodex.com/2015/05/22/ai-researchers-on-ai-risk/)

目前如何預防這種風險?當 “價值觀對接” 領域缺乏資金的問題得到緩解後,緊接著的瓶頸是缺乏這方面的人才(素質要求與 AI 研發的其它領域不同)。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和機構,來解決各種研究上的問題——從運算理論上升到哲學思想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解決 AI “價值觀對接” 的問題不僅非常重要,而且是有趣的!

陳孝良(聲智科技CEO)

Q: 機器學習理論與神經科學、人類行為學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Deepmind 使用的“深度強化學習算法”需要海量的案例去訓練 AI。但如我們所知,我們人類往往可以通過單一案例舉一反三,從而學習一個概念,還能通過比機器算法更豐富的方式學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正嘗試利用貝葉斯推論法讓 AI 通過簡單案例學習。你怎麽看貝葉斯推論和深度學習的未來?下一步 AI 又要如何模仿接近人類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A: 嗯...…據我所知,神經網絡大體建立在函數逼近上,與神經生理學只有一些偶然的聯系。

我對貝葉斯學習法了解不算深入,我認為雖然它是理論上最優的,但是特別消耗計算資源。此外,最近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所謂 “終極” 貝葉斯 AI 產品 AIXI。

的確,從通用的角度,目前的方法都還不夠好。我的朋友 Gary Marcus 已多次重申這個觀點。他自己也創立了一家公司來探索能夠通用化的技術:Geometric Intelligence(我投資的項目!)。

高始興(思必馳創始人)

Q: 你覺得未來人們有沒有可能有自己個人的大數據?

A: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可能。我投資了兩個創業項目,都與 “私有雲” 有關:Sandstorm(http://sandstorm.io/ )和 Urbit (http://urbit.org/)。

但這樣說吧,公共數據(public data)的規模和價值都會更 “大”。隨著傳感器的廣泛應用,數據量會呈幾何倍增長。此外,越來越先進的分析技術能利用部分數據和歷史數據來推斷出更多信息。

劉維(聯想之星合夥人)

Q: 非結構化的數據的未來發展該會是怎樣?如何才能充分使用它們?我們有沒有必要結合框條化的學習與深度學習呢?此外,大量數據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嗎?如果,在一些條件下,失敗的代價很大,並且很難去窮盡它的邊界條件(比如說:自動駕駛)?”

A: 從根本上來說,我認為非結構化的數據最終能滿足需要。就像小孩子就可以從非結構化的感觀信息開始學習,我並不認為人腦里有什麽 “神奇” 的東西。

最近,我的一個朋友在聽了許多關於自然語言處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演講後,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研究者都在吹噓他們對語言學的認知有多 “少”,由此來暗示,他們的系統已經聰明到可以在沒有預設知識的前提下學習

我同意你關於非結構化學習的觀點。這種學習很可能導致 “黑箱” 系統,最後在極端情況下產生嚴重的後果。當系統變得更自治,能操控的資源也更多時,我們需要讓 AI 變得更為可預測。一種方式是引入更多的結構和限制到系統中。

我們肯定不想把這個星球的未來,交給一個由一堆非結構化的浪漫小說訓練出來的 “黑盒”(black boxes)神經網絡吧?

Q: 你是否認為通用人工智能(GAI)是從一些列垂直領域的 AI 中衍生出來的?長期而言,對機器學習算法的依賴將會在哪些方面造成風險?你認為 2150 年最常見的職業是什麽?

A: 我不認為聰明地整合各種垂直領域的 AI 就能生成 GAI 。Deepmind 的做法就很有前景:它開發出一套比較通用的算法,然後把它用於垂直領域的學習中,以達到超過人類的表現。

有關風險:把 AI 用到 AI 領域的發展本身將會帶來極高的風險,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了人的參與,讓 AI 來控制發展進程,結果可能是失控的。關於其他的風險,可以參見這一份報告:http://www.openphilanthropy.org/blog/potential-risks- advanced-artificial-intelligence-philanthropic-opportunity. 

有關職業:我覺得到 2150 年職業(和整個經濟)可能已經完全不存在了!經濟分工是一個人類社會中的概念。它存在的語境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他們能力相近,但因為優勢各異,所以他們之間的交易能有所得。而當我們有一個超級智能的 AI,它的能力超過所有人類,經濟分工存在的基礎就沒有了,就如同我們人類不與螞蟻做貿易。

當然,有可能到了 2150 年,還沒等我們早出超級智能 AI,人類文明就因為其他原因不存在了 :(

AlphaGo AI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87

除了微信突發故障,騰訊還被告抄襲;一手締造網易雲音樂的王磊離職;華為說今年要賣1.4億部智能機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31/157774.shtml

除了微信突發故障,騰訊還被告抄襲;一手締造網易雲音樂的王磊離職;華為說今年要賣1.4億部智能機 | 黑馬早報
常皓靖 常皓靖

除了微信突發故障,騰訊還被告抄襲;一手締造網易雲音樂的王磊離職;華為說今年要賣1.4億部智能機 | 黑馬早報

昨天的新聞都在這里了

1. 騰訊《王者榮耀》被告專利侵權及抄襲

 

b0f0005399b238d49db_meitu_1

ChinaJoy上,騰訊互娛的展位附近聚集了很多圍觀群眾,幾個黑衣男子打出橫幅,上面寫著“國產手遊創新已死,抄襲=兇手”。經過調查,拉橫幅的是MOBA手遊《自由之戰》的DW團隊在控訴騰訊的《王者榮耀》惡意抄襲。

@隨朕一同上秋名:每次我玩騰訊遊戲看到 請拒絕盜版遊戲 我就笑了。

@嘮嘮叨叨的刀:記憶最憂心的就是勁舞團和跑跑卡丁車

2. 微信突發故障公眾號文章等無法打開 官方回應

昨日中午,有網友在微博反映在微信公眾號文章無法查看。經記者驗證,除微信公眾號文章以外,非微信平臺的網頁鏈接也出現了此種情況,不能進行視頻呼叫。之後,騰訊公司公關總監張軍在微博上回複稱,“剛剛由於服務器故障,導致少部分微信用戶出現公眾帳號文章鏈接無法打開,朋友圈發送。

@灰太狼點秋香:影響了我兩個億的買賣。

@李正賢Sunny:有和我一樣卸載了重按的麽?

@傑:不能視頻通話。

3. 一手締造網易雲音樂的王磊離職 加盟百度音樂任總經理

經過多方了解確認,網易雲音樂高級總監王磊已經離職,加盟太和音樂旗下百度音樂,這個消息也得到了網易雲音樂和太和音樂的證實。據王磊老家山東的媒體德州新聞網爆料,王磊在百度音樂的職位是總經理。

@選擇題君:自從有了網易雲音樂,QQ音樂天天動聽都卸載

@IT亦痕:私人FM我能玩一下午!

4. 華為今年要賣1.4億部智能機 還要在全球新開15000家零售店

華為計劃今年使智能手機銷量達到創紀錄的1.4億部,並發力高端市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為將在全球範圍內開設1.5萬家新的零售店。去年,華為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08億部,而今年的目標相當於同比增長30%。

@方韻謙:隨意,反正我用的Meta8

@searchmage:做高端還有些軟肋。

@月長石布羅達:就看華為能不能在軟體上有所作為了

5. 馬雲拜訪海爾: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

近日,馬雲帶領自己的“學生”來到了海爾集團,馬雲表示:“生兒子一定是年輕力壯的時候生。別到80歲的時候生兒子,生出的兒子不一定好,因為你已經沒有力氣了。你不知道怎麽管他了。你今天40歲生兩個兒子不行可以再生兩個兒子,你今天還有機會。”馬雲告誡“學生”,一定要早一點培養企業接班人,這樣企業能形成一個生態。生態的好處就是春夏秋冬、死而不亡。

@蒸而炸:海爾當年在供不應求的年代砸電器,是何等的英雄

@亮仔看世界:未雨綢繆,贊。

6. 美團-大眾點評宣布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

美團-大眾點評宣布設立“餐飲平臺”,任命原外賣配送事業群及餐飲生態平臺總裁王慧文為餐飲平臺總裁。新設立的“餐飲平臺”將整合原到店餐飲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和餐飲生態平臺,取消原組織層級,將各所屬相關事業部和部門匯入餐飲平臺。同時設立人才培養平臺“互聯網+大學”,任命原到店餐飲事業群總裁幹嘉偉擔任首任校長。

@a7lost:說生意難做了,用戶在新美大手上,不願意變通了遲早被淘汰,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能一直賺錢的生意

@Men-and-Coffee:規模越來越大了

7. 蘋果三星專利戰新進展:損失應按整部手機計算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周五,蘋果要求美國最高法院為它在與三星的智能手機設計專利侵權案中獲得數億美元賠償“掃清障礙”。蘋果稱三星沒有能提供支持其觀點的證據,即侵犯設計專利的損失應當按照智能手機的一個部件,而非整個產品來計算。三星代表未就此置評。

@朽木何用:打的越久,賣的越貴

@還是低調點好哎:蘋果給華為交專利費,三星給蘋果交錢。

8. 傳滴滴、優步達成合並意向?滴滴投資人朱嘯虎稱是謠言

昨晚,有自媒體撰文稱,滴滴與優步已經達成合並協議,並將於近日宣布。對此,滴滴投資方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表示,該事宜屬於謠言,並表示該傳言從去年開始就屢有傳出,外界不用當真。

@芥末巧克力cici:沒有在一起

@瀟灑的轉身:一會真,一會假,這是鬧哪樣?

9. 多家私募有興趣收購惠普企業 價格或超400億美元

科技新聞網站TheInformation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刊文稱,包括KKR、ApolloGlobal Management和凱雷集團在內的多家私募投資公司有興趣以逾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惠普企業。

@客戶東東:

@東東jackie:看來上市並不一定利於企業發展。

10. 印度手機業處在簡陋功能機時代 市場份額高達65%

據印度媒體報道,智能手機當下正在飛速發展,但是印度手機業現在似乎還處在簡陋的功能機時代,這種只能提供通話和消息功能而不能上網的簡單設備,現在被一半以上印度人口所使用。功能機在印度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65%,因此三星電子公司和印度本土手機制造商不得不回過頭繼續深耕功能機市場。

@叫我潔哥:突然好懷念以前用功能機的時代。

@瘋狂的小鳥:討厭智能機時代,每個人都會一天到晚看著手機!除了網絡聊天,現實中基本溝通不多了。

騰訊 抄襲 網易雲音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53

網購訂單有13種泄露可能 有的一手信息每條賣7元

近日,多地電信詐騙事件引發廣泛關註。記者調查發現,電信詐騙之所以容易得手,首先是通過高校、政府平臺以及商業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大量個人信息被肆意買賣,另一方面是虛假的來電顯示號碼具有極強的欺騙性。

業內專家稱,目前的網絡偵查技術已經足夠應對個人信息泄露、電信詐騙等案件。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對虛假詐騙電話進行重點源頭整治,要求電信企業確保主叫號碼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及時中止和阻斷不法信息的傳播。

高校信息泄露嚴重,企業泄露的個人信息與個人資產結合最緊密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技術發展至今,個人信息特別是身份證號、住址、電話等基礎信息,在流動過程中的多個環節均有以不同方式泄露。“我們也許早就成了信息‘透明人’。”一位網絡安全專家說。

“個人信息泄露嚴重的當屬高校。”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說,有些部門和單位自身又因數據管理意識薄弱或數據庫安全防範較弱,很容易泄露信息。一旦黑客發現一個漏洞,便可以利用這個漏洞攻擊所有同類型網站,造成大面積信息泄露。

因管理人員意識薄弱引起的泄露,在大學表現得特別突出。其中,QQ群可以說是最沒有技術含量但“有效”的渠道。記者通過QQ聊天軟件輸入“藝術”等院系簡稱,未受到任何阻攔,便直接加入一個名為“12級藝術設計”的QQ群,從群內信息看,該群屬於煙臺大學。

記者在群內找到3份直接標明“名單”的文檔,在“建築特困和助學貸款畢業生名單”中,姓名、畢業院校、身份證號、手機號、貸款金額等詳細信息暴露無疑。另一份畢業生還款確認名單中,還能找到同一個人的還款金額、疑似還款日期等。

企業泄露的個人信息也不可小覷,這些數據與個人資產結合得更緊密。如京東、淘寶等購物平臺掌握客戶網購訂單,中航信等公司掌握航班機票信息,各種手機理財APP擁有個人金融賬號等。哪怕只有一條信息被詐騙分子利用成功,都會造成財產損失。

深圳前海征信公司信息安全總監戴鵬飛曾梳理網購訂單的4大環節,發現有13種信息泄露的可能,包括商家環節的內部倒賣、病毒攻擊、信息被監聽,用戶環節賬號被盜,物流環節被“內鬼”倒賣,電商平臺環節的內部倒賣、系統漏洞等。

記者8月20日在百度貼吧中搜索數據相關的貼吧,發現不少疑似交易個人信息的帖子。記者隨後在“數據資源”吧中隨意加了2個QQ號碼,對方均表示,可以交易網購訂單等各種數據。記者從一個賣家手中獲取了300個一周前的訂單後,確認是真實發生過的網購訂單。

以“對詐騙是否有幫助”為定價標準,百元以下的生意不屑做

“泄露的個人信息大多用於詐騙。”李鐵軍說,黑客或內鬼拿到最新數據後,會通過QQ群、論壇等途徑倒賣給使用者,或經過掮客註水加工後,倒賣給下遊的詐騙者或其他使用者,已經形成了“黑產業鏈”。

記者向數據倒賣者詢價發現,個人信息會以“對詐騙是否有幫助”為標準定價:一手的、隔夜的京東網購訂單數據可賣到每條7元以上,但10天後只能賣每條3角錢,“時間久了,貨都到客戶手里了,就沒法行騙了”。

“個人身份證、住址等基礎信息最不值錢,有時打包出售的幾千萬條身份信息,平均一條只需幾厘錢。”李鐵軍說,這些基礎信息可以從不同渠道獲得,泄露得多,被轉賣得也多,很多基礎的信息甚至可以在網上搜索到並打包下載。

數據掮客還可以反複倒賣個人信息,或註水加工再次出售。據記者了解,1000元買入的批量賬戶數據,只需倒賣兩次,就可以收回成本;不同時間段的老數據註入最新數據列表,便可實現更高回報;不同類型的數據拼在一起,也可以實現更高的價值。

記者采訪發現,低於百元的生意數據倒賣者是不屑做的,“還不夠麻煩的”。

偵查技術足以應對詐騙案,關鍵是多地多部門協作

調查數據顯示,僅今年二季度,獵網平臺就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詐騙舉報5509起,涉案總金額高達4524.8萬元,人均損失8213元。

記者調查發現,大量個人信息被售賣後用於詐騙,受害者損失在百萬元、千萬元的不在少數,如中國裁判文書網今年3月披露的一宗電信詐騙案中,受害者損失達3800萬元。

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經所所長於佳寧認為,應盡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明確個人隱私數據的邊界,明確數據存儲、處理、查詢、使用的規則,明確數據保護的主體責任,明確數據泄露和濫用的處罰方式等。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電信詐騙中最常見的虛假來電顯示號碼應加強監管。據了解,目前,篡改來電顯示或虛假電話號碼產生的渠道主要包括:一是電信企業開展的語音專線業務對主叫號碼未經核驗,給不法分子篡改電話號碼提供了可乘之機;二是不法分子非法經營VoIP電話並提供改號服務,可以隨意設置來電顯示號碼;三是國際來話中的虛假主叫號碼;四是通過偽基站發送短信息並隨意設置虛假的發送號碼。

工信部9月6日表示,將對虛假詐騙電話進行重點源頭整治,要求電信企業確保主叫號碼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同時面向全國手機用戶提供國際來電的甄別和提示服務,以提高用戶防範意識,降低受騙上當的幾率。依法加大對利用“偽基站”等開展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懲戒力度。

業內人士認為,防範電信詐騙需要公安、金融、電信、司法等多部門參與,統籌協作,從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推進電信卡、銀行卡實名管理、規範身份證件使用管理,提升個人防範意識和公安機關偵破能力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

“目前的網絡偵查技術已經足夠應對個人信息泄露、電信詐騙等案件,關鍵是要多部門、多區域聯動。”李鐵軍說。徐玉玉案中,犯罪嫌疑人在福建,受害者在山東,但經多地、多部門協作,從立案到抓捕犯罪嫌疑人歸案,僅用了數天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79

獲千萬美元B輪融資,這位斯坦福碩士如何一手創立聚合支付Ping++?|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1/158847.shtml

獲千萬美元B輪融資,這位斯坦福碩士如何一手創立聚合支付Ping++?| 每日黑馬
張曉軍 張曉軍

獲千萬美元B輪融資,這位斯坦福碩士如何一手創立聚合支付Ping++?| 每日黑馬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就是所有的問題本質上都是人的問題”

年僅30歲的金亦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創業老兵,早在斯坦福讀書時,他就開始了第一次創業,提出“眾包交通地圖”理念,獲得雅虎天使投資人Fred Gibbons 得好評和推薦。

2012年,金亦治回國創業,一頭紮進支付行業,並參與了首批銀聯認證的智能POS機產品的研發和推廣。雖然這個項目沒有成功,卻啟發金亦治與朋友著手開發聚合支付產品—— Ping++。經過兩年的曲折發展,Ping++ 獲得了千萬美元B輪融資。

那 Ping++ 是如何從初始走到今天?在團隊組建、企業文化、客戶獲取等方面金亦治有什麽獨到的經歷與思考?近日i黑馬采訪了金亦冶。

以下是 Ping++ 創始人金亦冶口述:

第一個項目給我的最大的啟發是,當時對於一些企業、一些支付系統,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沈澱、做接口,跟他們對參數,用戶體驗很差。我當時就有了一個想法 : 為什麽沒有人願意把這件事情做好?

其實做好這件事對於企業來說,可以省下很多的人力和時間成本,也許你把這些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這項目就成了。所以,我們就開始做 Ping++ 這件事情。

先有產品,後有公司

我們是先有產品,後有公司,因為開始我們並不知道這件事情能不能做起來。我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所以我們先有產品,先去嘗試解決客戶的問題,然後慢慢發現里面好像還有一些需求,再通過公司這種載體把它做得更大一些。

做了兩年多後,Ping++ 現在大概有13,000多家企業客戶,主要向電商、O2O、SaaS、B2B、遊戲、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基本上大家認為有在線交易需求的,無論是互聯網創業公司還是傳統行業轉型的公司,或是往線上走互聯網+的公司,都是 Ping++ 的目標客戶。

我們做這件事情其實稍微解釋一下挺好理解的,就是對於一個公司來講,它如果要去對接支付系統的話,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一、對接支付寶、微信這些不同的公司去做入網的申請。

二、做接口開發,包括後期它可能需要內部的管理來進行對賬和退款、轉帳,還有跟進訂單的處理。

所以對於一家公司來講,特別是對於一家在高速成長的公司來講,這些事情都需要時間和人力的投入。

我們現在提供的服務,就是說當客戶有這樣的需求的時候,他來到我們平臺,只要註冊我們的帳號,提交他的支付通道就可以了。我們會幫他去提供不同的入申請,這個流程由我們的運營團隊來完成。

同時,我們會把對接的大大小小的支付公司做系統的整合,也就是說當他需要對接的時候,再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樣,去看不同的文檔,對接不同的接口,看不同測試的參數。他們只需要一種方式,用我們提供的代碼,可能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

所有技術上的接入時間,同時會給客戶提供財務和運營的管理平臺。因為當你有支付訂單發生的時候,一定會涉及到對賬、轉賬、退款等日常跟訂單相關的操作。

你可以理解成,我們把整個跟交易相關的所有環節都通過SaaS服務完成了,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能發展到1萬多家企業客戶的重要原因。

Ping++ CEO 金亦冶

Ping++ 創始人兼CEO 金亦冶(受訪者供圖)

從第一個設計師到第一個程序員

然後,我來講講我們團隊是怎麽搭建起來的,因為我覺得這樣講你會更理解產品背後的東西。產品有時很容易去理解,但是背後做產品的人可能會更有意思。

最早是我跟一個合夥人開始做的Ping++,兩人決定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覺得很有意思,很酷,但不知道能不能做起來。所以當時招特別早期同事的時候,我們希望他是與眾不同的人。

很多人說 Ping++ 的設計很好,其實這是一件非常有機緣巧合的事情。我們招的第一個人是設計師,所以一開始設計文化就植入到了公司。我們非常強調Design,Design並不是DIY,並不是你看到的這些表象的東西,不是色彩、構圖,而是氣質。

是你第一眼看到它,你是否信賴它,它是否能給你一些很好的引導。你可能感覺不到這東西的存在,就自然地去使用它。所以我們對設計,很天然地把它當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做。

當良好的設計師加入我們之後,我們第一個研發人員的加入也非常有意思。設計師在吃飯時碰到了一個在幫兒子找工作,投遞簡歷的阿姨。她說自己有一個兒子,他寫的代碼還不錯,問我們公司招不招人。當時我們很奇怪,因為在這樣的途徑中獲得的簡歷一般很難去Work。

但我們還是想給他一次機會,後來發現真的還不錯,很聰明,人也很Smart,就招進來。後來我們問他,你媽怎麽幫你找工作,他說上家的公司倒閉之後就在家玩遊戲。媽媽就很生氣,說他一定要去工作,他說好,但是必須在家里步行5分鐘之內範圍。媽媽就以他家劃了個圓圈,在5分鐘走路到的寫字樓去發簡歷。我們第一個engineer是這樣找到的。我們公司產品的第一個版本是他做的,是個非常有意思、非常酷的人。

基本上我們每一位特別早期的人都有一些不太一樣,而且他們大多數今天還在公司。很多公司發展到兩三年之後,可能很多早期的人員都不在了,我們是大多數人都還在,而且擔任著非常適合的崗位。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就是所有的問題本質上都是人的問題,很多市場、產品、技術的很多問題,都與人密切相關,所以我們花很多時間在人的身上,包括招人,培養。

所以,我們團隊現在也是一樣,面試的方式非常奇怪,使用的是群面的邏輯,就是一個人進我們公司,要被招聘他的團隊幾乎所有人面試,他會跟有合作關系的團隊或者工作人員去面談,然後和一個不可能有合作關系的團隊或者人員進行面試談話,再是HR,最後可能CEO來面試。我覺得這種方法完美有效的地方在於:

讓你協作團隊的人對你進行面試,是要看你的跨團隊協作能力是否OK;找一個跟你完全沒有協作關系的人來面試,是保證你跟公司的文化是一致的;當然HR還會看你其它各方面的東西。

所以我們通過這種方式能保證所有進來的人都是符合我們需要的,這塊我們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包括客戶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時,都是可以感覺到的。

客戶回饋是最好的激勵

我們在最早期沒有什麽客戶,增長也特別慢。那我們怎麽支撐下來的呢?

其實我們在推廣中,有一點點客戶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收到客戶的感謝信。每周五下午,我們都會坐在一起,讀客戶的感謝信,互相鼓勵一下,這周就渡過去了,下周繼續。我們就是靠著這種信念去支撐下去。

我們第一個上線大宗交易的客戶是一家慈善機構,發生在 Ping++ 系統里面的第一筆交易是一筆善款。所以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會做公益套餐,就是說所有公益組織使用 Ping++ 聚合都是免費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

我們非常感謝在早期支持我們的人,因為2B和2C不太一樣,2B在早期獲客非常困難,它會碰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可能活得沒客戶久,為什麽客戶敢把這麽重要的功能讓你來做,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因為你無法解釋這個問題,你只能證明做得比其它的更好,你能做客戶值得信賴的夥伴,這個真的很困難,但你還是要往前走。

二級商戶_Demo

Ping++ 二級商戶 頁面展示

泛支付需求是大趨勢

產品這塊,我想簡單講一下我們的新產品和之前產品很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以前更多的是圍繞第三方支付去聚合,比如大家熟悉的支付寶、微信、銀聯,包括ApplePay等,主要是對這些主流支付方式的整合,包括對一些消費金融和分期公司的整合,比如聚合分期樂,京東白條等。

這次我們做帳戶體系,很重要的驅動是除了跟支付、分期相關的交易邏輯之外,我們認為在接下來類似余額和優惠卷這些帶有一定營銷屬性的泛支付的需求也會很大。這是我們看到的趨勢,所以這塊做的事情會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支付聚合過程中,更多的是偏網關的概念,當你去做到帳戶系統或余額、優惠券的時候,它更多會偏向於一個更深入用戶的訂單管理體系產品。所以我們內部對這塊產品還是寄予很多期待的,包括我們接下來要發布的多級商戶產品。

如果對支付行業有一點點了解,你應該這個行業還存在很多灰色地帶,而我們推出的多級商戶系統,其實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既能實現你以前需要的信息流和交易的管理方式,同時它又是完全合規的 。

我的一個觀點是有些東西存在一定是有原因的,它是有需求的,但它並不符合央行的規定,所以我們當時在做這個產品的時候,說我們要在合規的情況下,去最大限度地滿足現在客戶的需求

Q&A

i黑馬:Ping++ 現在主要是服務中小型企業的公司,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服務大企業的計劃,在這個跨度過程中,思路有沒有需要改變的地方?

金亦冶:我們是從中小企業起家,所以我們這塊依然投入很多力量來做,而且我們依然看好長尾的價值,我們希望往更中大型客戶走,原因是:

一、中大型客戶對產品的要求會更高,這對你整個產品螺旋上升、叠代的要求也會更好。如果你只做中小客戶,會有很大的問題,你很快就會發現沒有任何客戶向你提新的需求了。但你做中大型客戶的好處在於,他會不斷地給你提需求,而且隨著他的產品的越來越豐富,他的商業模式在演變,會引領你去做更多新的東西。

二、大客戶的付費能力,付費周期會比較長。從商業上來考慮也是比較合理的東西。但是服務大客戶和中小客戶的差異會非常大。

但當前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安全不安全,你安全投入多少錢,有多少人,穩定不穩定,然後你這個東西的性能怎樣,你的監控怎樣,有沒有24小時監控,有沒有做到15秒鐘報警,這些都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而這並不是每個商戶都可以做到的。

i黑馬:你覺得從一個業內人士來看,目前支付系統機會在哪里?

金亦冶:我覺得最有機會的就是我們即將推出來的東西,可以快速滿足當下一些客戶的需要,如二級商戶等。因為其存在是有一定原因的,加之用合規的方式來做,這是我們推出多級商戶的意義。那些東西我認為是有需要的,它是對支付之上的更多場景的一個深度理解。

黑馬檔案

公司:上海簡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金亦冶

所在地區:上海

所屬行業:企業級服務

融資狀況:千萬美元B輪融資

Ping++ 聚合支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12

定位養老金管理公司 長江養老如何打好“一手好牌”?

12月6日,備受市場矚目的基本養老金投資管理機構名單公布,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江養老”)成功入選。

作為伴隨上海養老保障體系改革建設成長起來的一家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長江養老因整體承接和規範運作上海市原有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而成立。歷經近十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從一家僅僅接受政府委托管理存量企業年金的地方性養老保險公司迅速成長為管理資產突破2500億、引領多項行業創新試點的全國性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

面對未來養老金市場的歷史發展機遇,手握多張業務牌照的長江養老將如何打好“一手好牌”?

定位養老金管理公司

“長江養老獲批成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首批證券投資管理機構,標誌著我們在邁向養老金管理公司的進程中實現了關鍵性突破。”長江養老總經理蘇罡說。“此次入選的都是非常優秀的資產管理機構,大家都願意為基本養老保險事業、為服務民生貢獻自身的專業價值,盡一份企業社會責任。”

“養老金管理公司”是蘇罡給予長江養老未來的清晰定位。

為什麽是養老金管理公司而不是養老資產管理機構呢?“養老資產管理機構總的來說定義更寬泛一點,體現出養老金市場的參與性是開放式的。但養老金管理公司更多地是強調它的專業屬性、商業模式和歷史傳承。”

目前,長江養老業務範圍涉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養老保障委托管理、保險資產管理四大領域,是市場上為數不多同時擁有上述四類業務牌照的資產管理機構之一。截至目前,長江養老管理資產總規模已經突破25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過50%。得益於委托管理專戶、另類投資業務、養老保障管理產品、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的快速發展,長江養老資產管理規模增速位於養老保險公司第一位。

蘇罡表示,未來長江養老將在堅持自己所擅長領域的基礎上,同時向廣泛的養老金領域和保險資產管理領域做外延,基於泛資產管理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相應動態調整,保持做為一家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我們的傳統養老金業務仍占據業務結構的主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職業年金的啟動將給傳統養老金業務註入新的活力和發展空間。我們希望能夠繼續強化傳統養老金業務,保持其在公司的主體地位,同時,基於泛資產管理市場的動態變化,長江養老的四大領域將隨著均衡發展。”蘇罡說。

他表示,長江養老下一步的目標是要發揮專業強、牌照多的綜合優勢,將過去主要專註於企業年金管理服務擴展至向政府機構、企業客戶和個人提供養老金管理服務,並且同時提供養老保障管理、保險資金管理等更為廣義領域的養老資產管理業務,積極開發針對不同客戶的多元化養老金融產品。

同時,在泛資管和“互聯網+”的背景下,面對政府、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不同需求,結合傳統渠道和互聯網渠道,實現各類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及快速發展,給予客戶更多的選擇、更好的品質、更便捷高效的體驗。

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的獨特優勢

事實上,在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像長江養老這樣的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無論是銀行、基金、券商還是保險資管公司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養老金管理經驗,也都對養老金融市場虎視眈眈。

那在和這些機構競爭時,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在養老金融市場的優勢體現何在?

蘇罡認為,銀行的優勢在於整體資源、服務網點、管理經驗、系統投入等方面,其在年金管理當中,托管和賬管有絕對優勢。未來隨著銀行業對於養老金融的進一步重視,相信其對這一塊會加大投入。在養老金投資管理市場上,基金、證券公司在資產管理和相對收益產品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在標準化產品設計方面也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但對養老金投資管理能力缺乏專屬性安排,主要做為其綜合投資平臺的子板塊。以企業年金為例,大部分基金、證券公司一般並未針對企業年金設立專門的投研平臺、風控平臺、運營平臺。與此同時,由於基金、券商僅具有投資管理資格,對養老金的管理職能較為單一。

而保險行業在誕生開始市場化程度就比較高,在企業年金管理人當中,保險業占受托的70%,在競爭更加激烈的投管領域達到50%,由於保險業與養老金行業有著天然密切的聯系,保險業具有獨特競爭力和優勢。

“首先是文化。”蘇罡認為,金融機構是資源、資金、社會角色、人力高度集中的地方,企業文化建立頗具挑戰。和其他金融機構相比,養老保險公司堅持“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並深諳養老金投資理念,持續積澱“絕對收益基礎上的相對收益”的投資哲學,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長期穩健、攻守兼備”的投資風格,更加契合養老金資產對於安全性的特殊需求。

其次是商業模式的整合,專業養老保險公司聚焦於養老金管理領域,在公司治理、部門設置、人員配備、制度建設、系統搭建等方面都專註服務於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是牌照優勢,專業養老險公司普遍具有比較完備的養老金管理牌照,在養老金受托和投資領域均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能力,以長江養老為代表的部分公司還擁有完備的另類投資能力,形成了同時具備公開市場投資和非公開市場投資能力的資產管理綜合優勢。

另外,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的信息系統以及合規風控系統都是為養老金資產“量身定做”的,將養老金資產的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並在系統功能設置上能夠既滿足委托人需求又滿足個人繳費支付的需要。“這些系統的搭建,長期積累優勢是優於其他金融行業的資產管理公司的。”蘇罡表示。

不過蘇罡也坦承,整體來看,面對市場利率步入下行通道,優質資產獲取難度加大,年金業務市場增量有限,政策性業務受政策影響等因素,業務拓展的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同時,客戶需求更加多元化,對受托人和投管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管理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以及泛資管背景下的混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都給養老保險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備戰職業年金

憑借長期積累的優勢及充足準備,長江養老成功入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機構,但這只是長江養老積極參與養老金市場的長年“攻堅戰”的階段性進展。在為老百姓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做好充分準備的同時,長江養老還需要踏上職業年金的“征程”。

“職業年金涉及到受托和投管的多個環節,有覆蓋全國的競爭點,從時間上來講可能會長達一年,競爭異常激烈。” 蘇罡預計明年初職業年金的各項資格評選將會拉開序幕。

蘇罡認為,因為職業年金跟長江養老過去承接上海社保的企業年金有很多相似性,過去的經驗使其特別適合承接職業年金。但另一方面來講,職業年金有其特殊的屬性,包括服務對象、管理模式和企業年金千差萬別。因此,長江養老對於職業年金的準備工作也已延續三年。“準備工作包括設立職業年金部,建立公司內部跨部門領導小組,跟政府部門的政策溝通,從技術方面參與技術開發、提出建議、貢獻力量。同時,長江養老依托集團資源建立的30個太平洋-長江業務合作中心進一步提升了屬地化服務的專業能力。”蘇罡說。

明年更註重資產配置

十年來長江養老能夠實現“華麗蛻變”,其歷史投資業績自然是一大重要保障。

數據顯示,自2011年起,根據人社部統計的行業數據,無論熊市牛市或震蕩市場,長江養老從未出現負收益,企業年金累計投資收益率持續超越行業平均,在20家投資管理人中排名前四分之一,投資業績波動率行業最低,約為1.6%,不到行業平均波動率一半。

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面對低利率的長期下行和資本市場持續震蕩,長江養老依然保持穩健的投資風格,根據同業交流數據,截至到9月底,企業年金投資綜合業績在20家投資管理人中排名第3位。

不過,對於明年的投資環境,蘇罡表示可能會更加困難,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2017年我們依然將面對比較嚴峻的經濟環境,經濟長期處於L型,依然處於周期的底部,對投資的專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創造性地思考資產管理模式和機制。

長江養老是國內養老金管理行業乃至中國整個保險資管行業首家探索事業部機制改革的機構。“事業部機制並非完美,關鍵是如何通過機制建設,充分持續地激發投研人員的創造力。”

同時,由於養老金管理公司內部的各個專戶、產品的委托人不一,其對投資風險的容忍度也不盡相同。所以,蘇罡認為,在2017年會更強調資產配置的作用,涉及到如何在養老金管理公司多組合多策略的情況下進行“客制化”的配置。具體到投資品種,蘇罡表示,考慮到養老金是一種長期投資資金,一般需求長期、安全、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資產,而不會追求短期高回報、高風險的資產,所以在資產荒和低利率情況下,一是,積極把握債券市場收益率的機會,加大對資產負債匹配性較好的固定收益資產的配置;二是,積極把握震蕩中的結構性機會,重點關註估值較低的高分紅、低波動的權益資產;三是,積極尋找相對資質好的非標資產,持續提升另類投資業務的長期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對於養老金,安全第一,適度收益,關鍵是控制好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關系,確保受益人的長期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60

劉士余“兩手”抓改革:一手打擊大鱷,一手穩推新股

2017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今日(10日)召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對市場最關註的問題都做了回應,包括繼續推進註冊制改革、推進新股發行,打擊資本大鱷,凈化市場環境等。這也為新一年的監管思路定下了總基調。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下午的例行發布會上,再次重申並詳細闡釋了上述思路。據他介紹,證監會一方面將加大市場秩序整頓,打擊大鱷,逮鼠打狼,另一方面要抓住時機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再融資市場化。

“註冊制改革是中央決策、人大授權的一項重大改革仼務,證監會一直在推進之中。註冊制沒有統一模板和固定格式,我們不能將之神秘化、妖魔化,其實質是lPO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可以具有中國特色。”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董登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劉士余的表態非常清晰,不會因為股指波動而暫停IPO、暫停改革步伐,而對於利用資金優勢、信息優勢、人才優勢魚肉中小投資者的資本大鱷,監管層也不會姑息。

誰是大鱷

繼“妖精論”之後,“資本大鱷”又稱為劉士余口中的高頻詞匯。“資本市場不允許大鱷呼風喚雨”、“要有計劃地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劉士余上午在工作會上的講話耐人尋味。

在董登新看來,當前情況下資本大鱷可能是指四大類機構或資金。一是參與並購的產業資本,二是參與杠桿舉牌的萬能險,三是以並購募資為動機的巨額增發,四是作為職業炒股的私募股權基金及上市公司。

“對資本大鱷的監管,實際上是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董登新對第一財經表示,資本大鱷往往利用資金優勢、信息優勢、人才優勢魚肉中小投資者,最終讓股民買單。

事實上,這並非劉士余第一次使用“資本大鱷”這一說法。2017年元旦節日後上班第一天(1月3日),劉士余曾專程到證監會稽查局、稽查總隊進行工作調研,並首次正式提出“嚴懲挑戰法律底線的資本大鱷”、“逮鼠打狼”的說法。

他還表示,要把稽查隊伍打造成為一支立場堅定、能征善戰、紀律嚴明的鐵軍,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守護神”,成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神盾”。

在下午的發布會上,證監會發言人鄧舸也再次提到資本大鱷,說法與1月份完全一致,即嚴懲挑戰法律底線的資本大鱷,逮鼠打狼,敢於亮劍,依法維護資本市場運行秩序,切實防範資本市場風險,有效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這是在2016年稽查執法成果通報中提到的。據鄧舸介紹,2016年查處案件總量高位運行,共受理603件有效線索、立案調查302件,193名當事人被限制出境,凍結資金20.64億,移送公安案件 55起。

傳統案件占比居高不下,信息披露違法內幕交易、操縱市場182件,占總量63%。其中信息披露違法涉及中介機構新增立案25件,操縱案件中還出現了信息操縱、跨市場操縱、國債期貨操縱等新型案件,另外查處老鼠倉28起。證監會還將持續打擊超比例持股未披露、從業人員買賣股票、非法傳播信息、違法發布研究報告等。

“咬緊牙關”推改革

除了超出常規的表態之外,劉士余對註冊制以及IPO節奏的態度,也是市場高度關註的問題。

原因在於,處理改革速度與股指波動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歷任證監會主席最頭疼的問題——IPO一快股指就跌,股指一跌IPO就面臨被“叫停”,改革時斷時續,無法一鼓作氣。

劉士余上任以來,IPO一直加速發行,不過IPO堰塞湖問題依然未解。截至2017年2月9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718家,其中,已過會54家,未過會664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18家,中止審查企業46家。

在今天的監管工作會上,劉士余的態度十分明確,即IPO數量增加對於發揮資本市場的基礎功能、抑制炒殼等頑疾至關重要,要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必須保證IPO數量的提升。

在董登新看來,劉士余的表態背後銀行兩重意思,一是目前的IPO節奏將常態化,不會因為股指波動而暫停IPO,更不會關閉一級市場;二是讓IPO市場化紮實推進,加速與註冊制改革對接。而且,退市制度與IPO體制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分割。若上市難,則退市更難;若上市易,則退市更易。

發言人鄧舸下午也表示,證監會將抓住時機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一方面加大整頓資本市場秩序力度,嚴厲打擊欺詐發行、違規信息披露、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改善資本市場生態,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抓住時機,推動新股發行常態化,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同時加強上市公司再融資監管,禁止募集資金用於類金融業務,限制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積極推進新股發行和再融資市場化。總體上,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引導社會資金脫虛向實,構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

與每一屆證監會主席相同,劉士余面臨的改革壓力也讓他並不輕松。“股票市場新陳代謝正常化的好處,大家已有共識,改革的阻力來自於可能的利益受損方。”一家私募機構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對短期利益的要求,投資者往往會做出不利於自身的選擇。

在他看來,在新股發行的利益博弈中,上市公司是融資方,股指越高上市公司可獲估值對價越高。因此,投資者如果想低價買到好公司股票,劃算的買入時機是在熊市,因為此時的上市公司急需資金,為了賣出股權,只好降價出售。但是目前的情況卻是,股指低迷,投資者就會呼籲暫停IPO,結果就是中小投資者總在“高價購股”。

“投資者總是希望自己的股票漲,不希望自己的持倉股票下跌,哪怕忍受三個月下跌之後就能進入正常的上市、退市階段,也不願意接受。”上述人士認為,監管層、投資者都真正的解放思想,深水區的改革才有機會。真正完善的股市,既具有巨大的融資能力,又能給投資者提供穩定的回報。在股市理想化的狀態下,市場不會有翻倍的機會,也不會被投機者所操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13

深圳一手住宅均價迎來十連跌 二手住宅量價雙雙下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4/1135548.html

一手住宅成交量大跌

據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統計,7月全市共計網簽2023套一手住宅,環比下降31%,同比下降32%;成交面積為20.35萬㎡。此外,全市一手住宅的成交均價仍維持高位盤整的趨勢,為54446元/㎡,環比下跌46元/㎡,環比跌幅為0.08%。同時自去年“10·4新政”出臺以來,全市一手住宅的成交均價步入連跌趨勢,7月的成交均價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4%。

業內分析認為,深圳銀行放貸進一步收緊,四大行已經全部取消首套房貸利率優惠,將利率恢複至基準,房貸利率的上浮、放款速度的減慢、市場觀望情緒的濃厚都可能是造成成交量大跌的原因。

二手住宅量價雙雙下滑

根據規土委備案數據顯示,7月二手住宅市場成交情況不及上個月,其中成交套數不足6000套,共計成交5809套,環比下滑8%。全市各區域的月度備案量全部在1500套以下,且全線縮水。其中龍崗以1480套的成交量穩居全市首位,較6月下降7%,在全市的成交占比為25%。寶安以1211套的成交量次於龍崗,較6月下降9%,在全市的成交占比為21%。

福田、羅湖和南山三區的月度成交占比均大致在17%左右。福田成交1008套,環比下降16%;羅湖成交1000套,較6月減少1套,環比降幅僅為0.1%;南山成交997套,環比下降9%。此外,“低存量”鹽田區繼續保持百余套的成交量,在全市的成交占比僅為2%。7月鹽田成交113套,環比下降16%。

7月深圳二手住宅市場6大區域成交套數普遍下滑,其中福田、鹽田下跌幅度最大,達16%,而羅湖基本與上月持平。除鹽田外各區自4月份以來每月成交量都保持在1000套甚至更多,表現較為穩定。

價格上,二手住宅價格長期保持穩定。從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樣板房源的漲跌區間上來看,7月成交均價環比沒有較大的波動,處於-5%~0%區間的占大多數,總體價格大部分仍是處於下降區間。

7月銷售情況

成交大戶:寶安、龍崗

7月86%的成交來源於寶安和龍崗兩區,但是兩區的成交量全部降至1000套以下。寶安以933套的成交量位居全市首位,較6月下降28%;成交均價比較堅挺,為52636元/㎡,環比上漲1%。

龍崗以806套的成交量僅次於寶安區,較6月下降36%。成交均價環比大幅下降12%,至33139元/㎡。

南山以156套的成交量位居全市第三位,較6月下降28%,在全市的成交占比為8%。

福田和羅湖的月度成交量仍然維持在100套以下低位。其中福田成交量84套,環比下降14%,在全市的成交占比為4%;成交均價繼續領漲全市,為96536元/㎡,環比下跌2%;羅湖成交44套,環比大幅下降49%,在全市的成交量占比僅為2%;成交均價為75868元/㎡,環比下跌1%。

(來源: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 肖陸軍 通訊員 廖麗萍 鄭煥莉 方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