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途站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7.html


七年之癢?

零七年直通車,一四年一個滬港通。

當然兩者性質有別,前者被總理以叫停,重新審視,後者萬事俱備,亦不屬於無限期擱置,惟同樣結果均是,預左有、但未有!!

滬港通何時重推,市場仍然傾向樂觀:部份更相信十一月,而不少意見認為明年首季之內。

凡事從最審慎角度考慮的話,中央正籌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要力撐未來數月增長,年初開始整理來年經濟目標,再者今次測試完全過關,不代表啟動之前不要重新再測試,市場揣測的落實時間,或者想得較預期樂觀。

李小加無講咩原因,亦避用延期推出字眼,他提出內地考慮滬港通開通有三點:
一,基礎建設;
二,市場穩定性;
三,其他風險。

既然一,二兩項未有問題,即互聯互通煲燶原因,是牽涉其他風險因素,答案不言而喻。

當日匯豐策略師魏兆宏用佔中為由,將港股評級降至減持,結果幾個月後自動遞信請辭,據稱魏兄原本定為全球主管人選。

魏氏之死,在於將市場表現及政治因素,在不合適時間,拉在一起。現在,阿爺決定,某程度上或為魏兄作出平反!!

九二八之後,樓市升勢未停,港股完全扭轉跌勢,人人話佔領不影響經濟及市場表現,中環人指,互聯互通不駁通,正正是當局用行動駁斥,以正視聽。

更重要,憑一個政策,一個決定,阿爺要Signal祖國在重大市場發展及走勢問題上,絕對是有Say!!

評級機構惠譽形容最為精警,指加強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和金融往來對香港有利,但也使香港面臨國家風險。

暫時未有滬港通,絕不應視為世界末日、港股沈輪。退一步想,香港金融業既然尤為重要,市場參與者好應該在國家路線之外,再物色新發展路向,而非一面倒,食中資概念,學新加坡多擲幾個飛鏢,隨時有意外驚喜!

但肯唔肯、敢唔敢?係另一問題!!

應通暫不通,老實,對投資者來說,亦未必壞事,最少一切回歸基本因素,少一個滬港通包袱,少一個差價考慮因素,亦少一批毫不認識股份要兼顧,要扮投入。

如FT Lex 所言,國家金融開外是一部大巴士,388 就如一個旅客在巴士中途站等上車。雖然港交所目前Trade緊 28倍PE,遠高於對手,但以一年盈利增長達30%的交易所計,表現遠遠跑贏SGX及AGX 的單位數升幅。

今日市場可能會感覺很灰,或者亦可能方是黎明前的黑暗,相信巴士最終都會到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07

造王者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4.html

佔領事件以來,印象之中,港股資金流向僅得一個星期淨外流,剛剛一星期,資金淨流入再多一千三百萬美元。

滬港通可能是一個解釋,但佔領事件以來,中國股票資金反而連續淨外流,最新再外流多九億多美元。

香港政府不明朗並非近數星期才發生,但Year-to-Date計,純港股累積淨流入超過十五億美元,同期中國股票今年以來仍然累得近十四億淨外流。

一個市場有改革概念,有區內最具備低殘估值,而另一個市場,市盈率屬於區內頭三大昂貴,亦有本身不斷升溫內部矛盾,何解兩者資金流向表現截然不同?值得思考!!

佔領事件以來既無明顯推低股市,同時間示威越多,新盤銷售反應越強勁,兩個均屬於高度敏感性經濟前瞻指標。

有中環人戲言,除非股、樓大跌,否則政府佔中嚴重影響本港經濟的立論,暫時欠缺說服力。

董先生用心良苦,引用多項數字賞試引證佔領運動對經濟重大,但市場表現提供相反答案。

中環人認為,香港依然可愛,獨特性仍在,但絕非低稅率,低失業率等等。更不要忘記,董生任內曾經再度加稅,失業率之低是建基於人口老化。

回歸以來,如果用另一組數字的話,一,堅尼系數升至超過零點五的四十年高位、二,無論供樓負擔比率、或樓價佔收入比重歷史高位。

從另一角度,兩者才真正稱得上指標上的成就。

連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明亦忍不著在紐約時報抽水,稱梁振英有樣好,就係夠坦白,特別是無意之中披露自己的誠實。

梁振英的確講出了不肯真普選原因: 正是驚「窮人」有票、香港會變窮。

梁振英在接受彭博訪問時指,學生不了解情況,未有熟讚基本法。

但觀乎學聯五子當日與林鄭討論,說有理有據、論述一言中的,到底是誰不了解香港實況? 特別是他看不起的半數低收入人士?

用彭博同一篇訪問內容引述馬世民說法,政府欠缺果斷,及束手無策,才弄成如此地田。

如今首次有建制派議員、在佔領行動展開以來,要求梁振英考慮辭職,田少是否想重施03年迫使阿董下臺手段,再做一次King Mak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08

車手操盤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3.html

若果有一日,高盛、貝萊克、以至富達等大型投資銀行及資產管理公司,宣佈委任李慧詩或黃金寶加盟,負責投資。

觀眾可能覺得天方夜談,不可思議。單車手跟投資操盤,怎會扯上關係?咪玩啦!!

但世事無絕對,尤其金融市場,任何事都可以發生。

最近,英國兩大老牌基金GLG及寶源投資,宣佈委任一名澳洲藉人士Shane Sutton,負責協助制定投資策略。

Shane Sutton何許人也?

大有來頭,但並非投資界,而是單車運動。多次參與環法,並代表過澳洲國家隊,奪得英聯邦單車項目金牌,現職英國國家隊單車投術總監,換言之Shane今次屬於掛單兼職做投資,正職依然是教單車。

Shane可能有投資經驗,但稱不上高手,被兩大老牌基金公司打主意,按他本人解釋,原來投資跟單車運動相近,同樣重視數據分析,及個人情緒、行為及性格,去定輸贏。

話說,Shane與曾任職高盛資產管理,之後自立門戶成立研究機構的Di Mascio,曾經聯手做過研究,前者利用單車選手訓繚涉及的資料,後者則運用多年來大約八百萬個交易例子,轉合而為一套數據分析,最後發現,原來運動訓練涉及數據分析系統,遠比投資行業有關方面涉觸,超前廿年。

而兩人研究發現,單車運動涉及選手壓力環境下作戰狀態、個人素質分析、自信程度等,幾乎可以完全套入投資世界。

正因如此,兩間老牌基金公司,第一項給予Shane差事,是利用其單車訓練專業經驗,去分析兩間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團隊各人性格、生活模式、從而為他們再設定合理崗位,負責那一項交易更為專長等等。

單車手搖身一變成為基金經理導師,說來諷刺,但正正是現實投資世界殘酷,除電腦程式買賣,高頻運作外,大量印錢底下,任何涉及高技術,考策略操作的對沖套戥模式,過去七年,輸得近乎僕直。

以往,投資、選股法規主要有三:
一,股價落後、
二,盈利表現、
三,公司管理層質素。

試想,現今當炒股,那有幾隻符合上述三項門檻?

我們就此期待李慧詩、黃金寶加盟投資大行的一日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09

波的指數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2.html


金融市場醉酒鬧事,左搖右擺,毫無章法可言。

美股出現幾年最大跌市後,隔幾日又可以創今年最大升幅!VIX指數連續三日都跌超過一成,更是歷來首次!

更叫人摸不著頭腦是反映商品市場指標之一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單日升一成二,創下五年最大單日升幅,更要命是,當中CAPESIZE指數,爆升三成二,創有記錄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全球即時嘩言!!

乾散貨航運指數升,代表運費升;運費升,意味需求大,需求大代表經濟未算太差,甚至好添,但明明上星期先話憂慮全球增長放緩!?

對於波羅的海指數大升,各界版本眾多:包括內地九月外貿對大宗商品需求仍然強勁、當然部份分析指,內地數字顯示當局有機會加碼寬鬆,利好商品需求。

明顯,兩個解釋自相矛盾!

另一理由更有趣,觸發點是一幅相;話說昨日商品市場廣泛流傳一幅照片,相中背景是青島港,而主角是一艘淡水河谷四十萬噸乾散貨船。

點解淡水河谷艘船在青島港出現會令波羅的海指數急升?

話說,兩年前我國對淡水河谷超級大型乾散貨船投入服務極有保留,並且禁止進入中國,自此之後,內地大部份鐵礦石,主要從袋鼠國進口。

如果幅相屬實,即代表淡水河谷獲解禁,而正正昨日CAPESIZE運費,是巴西至中國急升帶動!!

撇除急升之迷,整體波羅的海指數按年仍然跌超過四成,而基於中國佔全球乾散貨船需求達到八成,波的指數變動,等同於內地經濟及需求的變化。

第三季內地增長公佈後,個別大行亦有質疑有造數成份,此時此刻波羅的海指數忽然上升,特別惹人聯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10

陷阱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1.html


第二季,內地力保七點五,靠基建。到第三季內地經濟符合預期的七點三增長,同樣靠基建。

若非九月份,基建固定投資增幅擴大近兩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十八點二,七點三增長確是危危乎!!

老實,無論百分之七點二、七點三、或七點六,意義不大,兼且內地強調升級轉型,附加打貪,零售及工業增長欠佳,亦總有說來具備說服力的理由。

內地真正經濟問題,並非大數字,或大行策略師、經濟智囊所指的流動性不足,貸款有限,真正兩個問題,由兩位記者點出。

國統局發佈會,個別問題及答案,絕對屬於研究發展國家經濟模式的大好參考資料。統計局被兩條問題似乎難到,或白一點,「陰到正」,曲線暴露問題在內。

首先,有內地記者問統計局,中國是否面對通縮?

國統計當時答案是,將通縮定義為因市場貨幣供應減少,所導致的物價下降。而統計局官員指,基於內地貨幣供應仍然穩定增長,故此沒有通縮。

明顯,統計局定義及了解完全錯誤,用當局的話,無論歐洲,美國,以至日本,根本無通縮,皆因兩貨幣供應持續上升!!

統計局理解錯誤駁斥通縮之說,似乎正中媒體陷阱,指向中國可能面對兩大陷阱,包括流動性陷阱及中等收入陷阱。

的確,未幾金融時報記者再問,中國是否會對「劉易斯拐點」作回應?即發展中國家,勞力力消耗過大,不能再用傳統勞動力低廉成本優勢,支持高增長。

企業或經濟只有三個選擇:
一,工資上升,吸引農村勞動力、
二,轉移並加大使用高科技、
三,增長結構性放緩。

統計局回應,內地經濟結構轉型的同時,就業市場仍然有承載能力支持增長。可惜,多口加左句,單單去年內地十九至五十九歲勞動人口已經減少二百四十四萬人,形成工資壓力持續。

難道國統局曲線證實,劉易斯拐點正於中國形成??

IMF做過研究,結論的確是,中國勞動人口支持工業增長已經到達頂點,若果一切不變,並按現時部度移動,中國最快六年後,正式踏入高長期之後的劉易斯拐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11

撤資? 投資!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0.html

蘇局長說, 外商向投資推廣署表達,關註佔中狀況,雖未至於撤資,不過就會暫緩本港投資計劃。

咦,難道無人通知蘇局長,今日有間叫卡塔爾投資局的「外資」,大拿拿攞左47億來香港買零售市場資產,仲要是佔中高峰的銅鑼灣區??

卡塔爾主權基金一擲近五十億,向周大福以及劉鑾鴻,購入兩成利福股權,正面而言,在在代表,外資看好中、港零售市道,甚至可以無懼佔中,願意投入資金長期承諾。

的確,卡塔爾主權基金投入業務偏佈世界,美國有Tiffany,英國Harrods、巴克萊、瑞信及金絲雀碼頭等。

白一點,該中東主權基金,唔大品牌、唔出色,一定無興趣,依家,Sogo,假假地一間Sogo,絕不失禮。

再者據報,卡塔爾主權基金計劃動用百五億美元,即過千億港元,分別在中、港、日本、南韓獵食。頭炮睇中利福。香港之光也!!

先有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入股屈臣氏、再有牛奶國際入股內地永暉超市,環球資金繼續昅實亞洲零售市場。

但凡事有兩面,睇好,並且重搥投資,不代表眼光準,市道轉角。例如淡馬鍚買內銀,越買越平、例如中東股神撐美資金融股,結果幾間一度命危,更重要,今次卡塔爾簡單講,係接貨,賣家周大福及劉鑾鴻,對中、港零售市道認識深、抑或卡塔爾對我地零售市道認識夠?

今次周大福以及劉鑾鴻以每股十四個七毫半減持,較停牌前溢價僅一個巴仙,用市盈率計,估值相當於利福現市盈率十二倍,預測市盈率十一倍左右。

若果屬於一盤高增長生意,零售股,無廿倍都唔入流啦!!

十二倍PE,對零售股來說,等於市場認為增長欠奉,不要忘記,大約八月份,瑞銀當時予以合理價為近十八蚊,即約值近十八倍PE。

對兩大現有經驗老到股東,撇除其他原因,怎會如此賣大飽??

零售市道是自由行概念,而利福更屬於百分之百純自由行概念,皆因銅鑼灣就代表自由行,而利福人流最少有四成多由內地客充撐。

不要忘記,利福正計劃銅鑼灣Sogo做大規模翻新,尖沙咀分店將會重開,有人此時此刻離場,不難否認,似乎有人對零售市道變得悲觀,才速成交易!!!

當然,凡事有兩面,卡塔爾也不是省油的燈,且看誰對誰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12

他朝遺撼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22500是否等於佔中鑽石底,一定不穿?

股評人說是;但基金界,分析師似有保留。

據稱,近日多間外資券商歐、美路演,被問最多問題並非現時情況,而是之後如何?雨過後天青,重回穩定?

無一間券商夠膽答有關問題,多數支吾以對。但前大摩首席經濟師謝國忠今日一篇文章,內容值得參考,並且提供一定答案。

謝國忠認為,香港既有問題不根治、樓市結構及政策,仍然未能以市民福祉為依歸,香港一日不會穩定。

按謝氏分析,近日香港情況,大部份原因是年輕人由希望,變成憤慨所造成,而高樓價正是社會動盪根源、普通家庭要窮盡十年薪金,不吃不喝始能置業,尤其年輕人,有什麼希望可言!!

尤其大單位太貴,發展商將單位拆成細,就連蚊型單位亦負擔不來,接下來社會如何?

李嘉誠說,理解學生的理想,但又有沒有想過他們的苦況?以往香港有「公平競爭」環境,但隨著內地資金大舉進入,加上有產同無產之間差距,被拉闊至天與地,年輕人面對的、其實已是現在的遺憾!

無疑,伯南克大印銀紙罪該譴責。但謝國忠認為,香港政府回歸以來,政策一直反覆無常,缺乏長遠眼光,樓市、土地供應犯錯嚴重,整體發展策略亦屬一樣。

以往,香港贏新加坡,如果按多個競爭力、最佳城市、外來專才及跨國企業選址調查,獅城現今贏香港幾條街。

金融時報日前一篇文章提及,單以租金成本,香港輸足九條街之餘,亦嚇怕有意來港外資及專才。

香港九十年代食國企上市一條水,食足廿年,近十年大搞人民幣業務,成績兩睇。

新加坡無香港福份,但懂得運用飛鏢策略,咩都試,結果近十年,匯市交易全亞洲第一,跑贏日本,私人銀行中心地位,力逼瑞士、而近三幾年,更成功招引多間跨國商品公司進駐。

餅,香港夠大;但開始過期。而論款色,新加坡夠多。

阿爺講得巖,深層次矛盾也!!

三幾年前,外媒形容全球三大市場為:「紐倫港」。怕且很快,承任總貴言,會改為「紐倫坡」、或「紐倫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13

恐懼總和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6.html


全球資產市場再次經歷一次三、六、九式震盪。

美股開市不久跌三百幾,情況可比金融海嘯,債息數分鐘內下跌數十點子,避險感覺尤如戰事狀態。

全球主要債息幾乎全數創新低,在美國即將全面結束買債、醞釀加息之際,如果單單歸咎怕經濟增長放緩,其實好等於堅持雨傘屬於武器一樣......都係攞嚟講,亂屈!!

即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或高盛,將全球增長下調,別忘記增長仍然料有百分之三左右,比幾年前全球百分之一左右,好得多!!

再者,市場自從去年已經承認,後海嘯時代,全球每年平均增長難以見四,難道市場現在才夢醒!!

通縮確實是市場關註,尤其我國輸出強大資金及購買力,連通脹亦只得百分之一點六,在在令全球對通縮憂慮加深。但通脹作為單一因素,能否有如此強大能力令市場超重恐慌,似乎外界太高估通縮了!!

避險情緒高漲,投資者押註、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聯儲局將會推遲加息。

利率期貨反映、明年九月加息機會率由78%跌至36%,而十月及十二月機會就分別是50及63%,早在幾星期前市場仍然估計、明年六月加息機會有50%!!

金融時報形容、市場對加息時間的變化,根本莫名其妙、難以解釋,大部分數據亦證明經濟無放緩跡象。

如果有人堅持雨傘可以殺人於無形的話,錢則肯定是破壞市況於無影。

構成近期市場波幅加劇,由匯市,蔓延至商品,再蔓延至股市,繼而蔓延於債市。遠因,或者觸發點,由始至終在於美國為首印錢太多,資金多既可以製造無限升幅,而無限升幅結果,就是動盪的伏筆。

中環人形容,市場行徑似乎預視,風險因素不止經濟,不止通縮那麼簡單,Unknown Risk Factor 係咩?

老實,無人知,但環顧今年甲午之年,太多事情發生,至今仍然是一個Unknown!!

例如烏克蘭問題、例如伊斯蘭國忽然冒起,而失蹤馬航飛機去左邊?金正思幅相是真定假?又點解安全、自由的香港,會搞成咁??

基金經理形容,地緣政治風險已經成為一眾大戶評估投資,首要考慮因素。經濟風險升溫,大可以搞基建,用貨幣政策解決,但地緣政治風險點解決?打過囉!!

無論幾年前的中東運動、非洲革命等等,要搵可以有一萬個原因解釋。但正如頗多政治學者指,大量印錢,財富分配公平,社會要求契約重訂聲音此起彼落,一爆就出事。

美國佬讚伯南克好,對經濟重建有功,他有更大「功勞」可能是種下全球地緣政治不穩之局。

美國鴿派企圖借外圍經濟冒起,萬一成功,或者正如羅傑斯說話,我們離大災難又行近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14

意氣之爭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5.html


通脹如猛獸,通縮是惡魔,全球量寬環境下,全球卻仍然不能擺脫惡魔陰霾。

對中國而言,財金部委,經濟智囊必言否定有通縮壓力,但理由缺乏新意,來來去去是高基數影響、周期季節性等。

但中國物價所謂高基數,其實一年低過一年,再者以一個增長仍然有七經濟體系,通脹只有百分之一點六,上遊物價連續三十一個月負增長,周小川根本要比耶倫更關註通縮。

百分之七增長,而未能傳導於整體物價,簡單而言,問題只有二:
一,經濟狀況跟經濟數字有所相違、
二,經濟增長並不能傳導於物價層面,亦即增長背後太少階層受惠。

中國應否全面減息,有關課題已經討論多年,由論證變成為意氣之爭。減就是違背改革,不減是堅持改革。

但論證層面,各項指標在在指向必定要減。

用法巴說法,現水平通脹,令實質利率高達七點九厘,較名義增長還要高,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不鼓勵投資及借貸。

人行深知利率偏高問題,而解決高利率,不外乎三個辦法:
一,全面減息、
二,降回購利率以指導市場利率向下、
三,定向指導減息。

三項之中,人行已做了兩項。

無疑,人行如意算盤是既避免全面減息,以示對改革不尊重,於是用所謂新型工具推低利率。

無疑,以下調正回購利率為例,連續三次之後,令市場利率普遍跌至一年或以上低位。

可惜,無論借貸利率,抑或債券利率下調幅度未有同步,以債券利率為例,二級市場債券利率接近六厘。

明顯,算盤歸算盤,但當局忽視內地現時金融環境,市場低利率的傳導效應,近乎於零。

內地接連降回購利率,零八年試過,並且成功。惟今次不同之處是,金融機構應付多三件事:一,去槓桿、二,應付利率市場化、三,來自監管當局更大資本要求。

而馬雲的出現,網上理財產品盛行,銀行存款流失壓力仍在,批發資金成本未能有條件下調。

中國減息不應該成為意氣之爭課題,改革及去槓桿,從來要於有利市場環境,及低利率配合,這亦是全球性遊戲規則。

突發奇想,早兩個星期外媒大大聲稱中央不滿周小川要撤換行長,莫非「冰凍三呎、非一百之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15

Plan B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0/plan-b.html


滬港通延期與否,比評估佔中對現時及將來影響,同樣困難。

而滬港通與佔中扯上關係,正正在於後者影響前者。

繼任總後、前財爺阿松亦發聲,明言若果集會影響社會運作,中央自然會考慮是否把國家金融中心功能、放在一個不穩定的地方。

但從另一角度看,滬港通從來不涉及如期、或延期問題,皆因十月二十七日,從來不是官方公佈,既然未有官方公佈正式日期,又何來延期?

而更重要,四月宣佈滬港通後,官方僅提及大約半年後,「大約」呢兩個字,好等於百分之七點五左右增長目標的「左右」兩個字。

中、港媒體比較的話,近日取態明顯截然不同。後者開始打定輸數,前者則若無其事。無他,從半年多以來論證,機制對那一個市場有利,不言而喻。

當然,中環人提及,準備就緒,跟金融安全是兩碼子事情。中央既可以視佔中對市場毫無影響,並無意曲線跨大其影響性,繼續如期落實,但中央亦可將任何事件視為影響金融安全,以技術問題,或其他原因一再延後。

事到如今,關鍵並非上交所,而是國務院掌管金融範疇領導,及中證監。

內地做事深思熟慮,即有Plan A之外,亦有Plan B。打從上星期,人行官員再拋出QDII2,明顯知道,中央已預備好Plan B。

QDII 2早於郭樹清當中證監主席時提出,而本港個別中資機構一度極力推動。簡單講,QDII是機構大戶層面對向投資,QDII 2即可降一級,多錢散戶、或富戶層次。

至於何謂富戶,不得而知,但亦不要忘記,滬港通內地投資港股亦有五十萬戶口限制,某程度上,兩者可以混為一談,既不抵觸,並具備相連性。

人民幣國際化及資本帳開通,涉及重要一環資金管道,在投資層面可入亦可出,滬港通屬於重要一環,但無論RQFII 2或 QDII 2,性質相近。

換句說話,市場中心深信,兩個機制突然舊事重提,正正顯示中央兩手準備,即使滬港通不通,Plan B仍可接力,意味在不給予香港著數的同時,不影響內地資本帳開放進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