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上的閱讀報告(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27.html再來討論一下好書的閱讀報告, 不過只看這些文章絕對不能體會有關書本的功力, 這裡只是介紹, 要袋得知識還得要靠自己親自下苦功看書。
洛克斐勒的家書
這本書是由白手興家的富豪親自寫的理論, 是非常罕有的, 在世上有多少個富豪有時間或心機寫出商戰秘密或理財智慧給其他人看呢? 這不是有意寫成書的, 是收集洛克斐勒寫給兒子的書信所輯錄而成的。
看畢這本書後, 發現不少現今商戰及理財智慧的大道理原來都出自洛克斐勒, 可能連李嘉誠先生都有讀過也說不定, 因為概念實在太相似了。
Peter Lynch 系列
著名基金經理 Peter Lynch是少數在退休前能年年跑贏大市很多的操盤人, 現今有太多「沽神」、「未日博士」、「債王」等乜乜神, 其實只是偶爾一次半次估中大市方向, 好像賭單邊而賺了大錢, 命中率可能比「買大細」還低, 成名後又年年跑輸大市, 自以為成功的理論原來靠估。但Peter Lynch就是能20年跑贏 (不知實際年期), 就這樣的戰績已經令大家很想看看他的理論。
Peter所寫的兩本好書「Beating the Street」 、「One up on Wall Street」都是他退休後出的, 當中有整合了的理論, 盈利的重要, 市盈率/增長率 (PEG)也是他的法寶。還有, 他做了基金經理多年, 既然提出散戶投資比基金經理更能賺錢, 日常生活亦能發現投資股票的點子, 這些理論連巴菲特都讚好。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這是巴菲特為巴郡寫的年報內「主席的話」, 多年來, 巴菲特都沒有寫書 (除了找代筆出的自傳 The Snow Ball), 所有有關巴菲特的書都是人家所寫的, 唯一巴菲特親自寫的東西就只有巴郡年報, 而他在年報內所寫的東西絕對不像其他公司一樣只交代公司情況, 而是非常詳細地寫出重大決定背後原因及思維, 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把三幾年的部份合起來就成為可讀性甚高的好書。
近年還出了一本書輯錄了2007及2008年巴郡年報發佈會的內容, 連股東問答時間亦記錄, 更能瞭解巴菲特這個真正股神的思維。要提一點, 在當年的年報發佈會記錄了巴菲特在金融海潚之前為何不買入金融股的解釋, 瞭解他如何精彩地避開投資陷阱, 非常值得讀。
還有不少, 寫開有條路, 有時間繼續。
難改的窮人思維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html話說止凡早前曾跟老一輩的人兄阿傑閒談, 討論過一些「食息」的概念。事源是阿傑不明白富人的運作, 認為很多富人之所以不退休是因為不能退, 可能欠下不少債, 加上跟富人搵食的手下眾多, 一退就很多人沒有工作, 不能退休是現實問題, 而非選擇。
當時阿傑在說李嘉誠, 還有說李嘉誠的發跡史一定很黑暗, 一定有殺人放火, 「一千幾百億身家無做過衰野, 我切個頭俾你啦!」, 又舉例霍英東都走私軍火, 勢力很大。阿傑的結論是正人君子就只能好像他一樣, 庸碌一生, 今天成功的, 富甲一方的, 當年不是有背景, 有貴人, 就一定是做壞事, 正常靠個人努力不可能成功。
上次我沒有直指阿傑不是, 只是講講複利問題, 一份資產靠「食息」都能「長嘆」, 如果一年收一億幾千萬股息, 退不退休只是選擇, 手下出糧亦不會受影響。我提出如果不太貪心的話, 今天1000萬就夠退休, 一年5釐息就有50萬無稅收入, 而1000萬本金是永遠不會蝕本的。記得當時阿傑好像很有興趣地問了幾個問題, 我覺得這個概念對他來說頗為新鮮, 心想他心中的窮人思維有機會被改變。
事隔不到半年, 我們又討論香港問題, 當阿傑又在罵富人時, 慢慢又開始數富人的不是, 富人的發跡, 一直數下去, 又再一次提出他的理論, 跟上次一模一樣的說話。而今次, 我把我想說的話都吞回肚裡, 因為我知道再說多少遍都不能改變阿傑的窮人思維, 加上他已經退休了, 沒有可觀的身家, 改變思維也沒有多少作用。
如果我堅持對富人的欣賞, 只會與阿傑成了對立, 他可能轉為攻擊我, 例如:「你知咩?! 你而家好有錢咩?! 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啦! 李嘉誠俾左乜你食呀? 咁幫佢講野?!」之類。同時, 我又明白, 阿傑辛苦工作一生, 但今天還是沒多少成就, 他的性格亦算是自負的一類, 不能接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的事實, 他只能承認今天的生活是環境做成的, 這樣他會好過一點。
因此, 我也不多花口水了, 只是微笑聽阿傑重複他的「道理」, 因為我改變不了他, 他也改變不了我。
書架上的閱讀報告(三)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31.html「平民資本家」、「投資王道」 - 林森池
林森池是早一代的分析師, 一早已經退休, 他所寫的書都十分有深度, 有多深? 整本書就只討論一兩隻股票而已, 就拿少數股票作例子詳細討論分析所需技巧。
除了寫書外, 在出書期間林先生出席了很多電台節目, 不過近年就極少露面。有人說他推介的中人壽不知所謂, 沒有顏面見人。不過未到終點亦不知是對是錯, 如何也好, 從分析哲學來看這本書, 的確得益不少。
書中教人選股要選千里馬, 長期要有「馬力」, 亦要識得在千里馬放慢腳步而沒有爆炸力時換馬。當然, 書中亦有教授不少股票的估值技巧, 包括對保險股所用的P/EV (市價/內含值), 值得一讀。
Security Analysis, The Intelligent Investment - Benjamin Graham
Benjamin Graham就是巴菲特的師傅, 讀他的著作就如拜讀價值投資的聖經, 當中能找到今天所有價值投資方法的起源, 不讀不可。巴菲特曾說過要讀過Security Analysis二十次才可以開始投資。
止凡比較喜歡 The Intelligent Investment, 可能 Security Analysis說了太多債券操作, 而多年前的我就一心想學股票投資, 所以沒有太多興趣研究它, 有機會都要再翻看多次。
The Buffettology - Mary Buffett
這系列有兩集以上, 是巴菲特的家嫂所寫, 本來巴菲特不許家人談有關他的事, 更不用說出書, 但他兒子跟這位家嫂離婚了, 亦問准巴菲特本人才寫成書, 算是寫出巴菲特真實一面。
為何不談巴菲特唯一授權的自傳 The Snowball? 因為個人覺得The Snowball太自傳, 夾雜了很多巴菲特的個人生活細節, 我發現原來我比較喜歡集中看他的投資哲學多一點, 沒有太多興趣在他的一生身上, 可能我亦是一個急功近利的香港人吧。
其實我對巴菲特的性格及人生觀都看了不少亦已知一二, 所以 The Buffettology就最合我意, 可以集中讀到我想讀的東西。
閱讀報告系列談了三集, 每集三個推介系統, 不知不覺都十多二十本, 兩三星期看一本都要看一年。我發現這些系列沒太多人留言, 好像不太受歡迎, 或是讀者不太喜歡看書呢? 還是有機會才繼續吧。
祝2013年新年進步!
再遇窮人思維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2.html
早陣子看過王維基接受訪問, 有關政府遲遲未發出免費電視牌照, 王維基正所謂一肚氣。原來等等下已經過了三年多, 是政府的效率問題? 還是有人施壓令政府反口?
訪問中主持人問王維基這三年的投資, 原來已經投資了三億多, 三年多的時間, 即平均一億多一年, 但開首可能要買器材會用多一點錢, 那麼自己心算一算, 即等多一年就多一億樓下。
主持人再問王維基有關公司的財務安排如何, 其實止凡在報章都看過了, 他賣走城市電訊之後手持大量現金, 大約有超過30億。由於政府不批牌照, 於是王維基決定把這筆資金暫時放到債券上, 收息都7釐 (中信泰富), 每年就會有兩億多的利息。
主持人還是要問:「如果政府一直唔發牌, 你算是無收入, 財務上安排會唔會有問題...」, 我見王維基諗一諗, 其實我都有點想笑, 然後王維基就回答債券收入都超過2億的說話,大約可以足夠每年拍起碼200集電視劇。
一聽就知這位主持人是不太明白這些現金流的操作, 沒有牌照, 每天在燒銀紙, 為何能永遠等下去呢? 這個就是富人及窮人思維上最直接的分別, 只要一搭通富人的思維, 好自然就會想現金流操作問題。
有龐大資產, 要創造現金流實在易如反掌。其實不排除亞視的財務亦是這樣, 我實在難以發現亞視有廣告, 有收入, 可能每天都在燒銀紙, 只不過老闆有錢拿個電視台作自己的娛樂, 還開班教電視史, 實在不用替他擔心。
最高境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5.html近日看畢富爸爸作者一本比較偏門的書「Rich Brother Rich Sister」, Robert的妹妹是位跟蹤達賴喇嘛的出家尼姑, 整本書談論精神領域多於投資理財。實在好不容易看完, 但總有點東西拿走。
Robert在書中談過一個問題, 就是現在你的工作如果沒有薪金, 你還會繼續做嗎? 止凡相信拿這個問題, 問十個香港人, 十一個都會答你「痴線! 無錢搵你做呀?!」。其實這個問題實在太高境界, 高至最高境界, 有多少人做到呢?
能做到的, 我相信這不是痴線, 而是幸福, 證明他找到一份真心喜歡的工作。我也好無聊地拿這個問題問一問身邊的熟朋友, 但他們都絕不能做到, 這也是預期之內。
而當我試圖轉換個問法, 又得到點點轉機, 就是「如果你現在很富有, 已經財務自由, 工作的薪金跟你的日常支出沒有影響的時候, 即你的工作可有可無, 可做可不做, 隨時退休也沒問題, 你還會繼續做你的工作嗎?」而這樣問法所得的答案並不是一面倒。
之前的問法沒有人會答不支薪也願做的原因是手停口停的因素, 工作沒有錢就沒有收入, 還花時間在這工作上嗎? 但如果錢不再是考慮的話, 原來還有人會真正希望留守他的工作 (不過有些朋友就本著「打風流工」, 可以玩死老闆的心態)。
這個問題令我深思, 其實如果厭惡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上的發揮一定不好, 但如果喜歡自己的工作, 對工作自然充滿熱誠, 工作表現也自然好, 升職加薪自然來。因此, 越為錢而工作, 得出的結果是離錢越遠, 相反, 越對錢無所謂的員工, 就越被老闆加薪。
這是一個很高境界, 雖然今天未能達到的, 但還是可以幻想一下的。幻想自己「夠數」財務自由, 你會如果選擇你的生活呢? 放棄工作環遊世界? 遊足一年都已經足夠吧! 讀書? 在家中看電視? 到街上放狗? 在公園下棋? 如果財務自由時你只有40多歲, 真的這樣渡過餘生, 跟等死有何分別?
可能你還是在說「有錢、夠數, 仲做呀?!」, 但實在細心想想, 幾十年無事做, 絕不是味兒。所以眾多富豪儘可能都不退休, 不太在意錢而工作, 希望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這實在是最高境界。如果想通了, 為何不現在就找份自己財務自由後亦願意繼續的工作呢?
每個決策的成本效益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7.html無線電視上星期正式對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提出司法覆核, 指廣管局向行會提出的建議文件有嚴重錯誤, 沒有諮詢業界意見。早前, 亞視亦提出類似司法覆核, 指行會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不公平, 但法院並無受理, 原因是行會並未作出決定, 又何來不公平呢?
今次無線的司法覆核, 社會上有不少法律意見都否定其成立性,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是提司法覆核的三個月期限已過, 第二是行會將作的決定不一定單一考慮廣管局所提交的建議文件。多天以來好像沒有太多意見話今次司法覆核能夠被受理, 無線沒有理由不知道, 為何無線亦要一試呢?
有法律意見指, 如果不成案, 半年內應該了事, 但如果法院受理, 這官司打三兩年也說不定。所以, 不成案的話, 大概可以拖延半年左右。要記住, HKTV何時上市對她財務完全沒有影響, 因為人家有幾十億債券收息慢慢等, 所以不成案的話, 這跟早前亞視的行動一樣無聊。
不成案還好, 如果成案, 但又打輸的話, 無線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想以本傷人嗎? 現在無線告的是政府, 政府是用公帑跟你打官司, 但無線就用真金白銀跟政府打。形象又如何? 無線說是為了公義, 但大部份香港人都想多幾個電視台, 對無線跟亞線的畫面已經受夠了, 繼續拖只會令形象進一步受損。同時, 這個結果對日後廣告收入及收視率一點幫助也沒有, 隨時有反效果也說不定。
唯一最有利的是成案又打贏官司, 令法院推翻廣管局報告, 所有諮詢程序從頭再來。但這個機會率有多少呢? 止凡相信無線心知肚明。
一個真正利害的企業, 作出每個決策之前都必先檢視無個可能性的成本效益, 以前我也說過有關內地建炸藥庫防爆牆的財務計算 (意外時的死傷賠償低於建造費寧可不建), 也說過日本名牌車廠回收有問題車輛之前的財務計算, 他們連人命都會算進去一起計算, 絕非誇張。當然企業更可以算進無形資產, 例如公司聲譽等, 但都必須有利可圖才會下決策。
我不認為無線今次的決定是正確, 反而覺得有點像亞視般的感覺, 即一個大老闆話事, 在公司是皇上, 他說什麼都是對。當一個蝕錢企業只是老闆的燒錢玩具, 自然沒有需要管什麼效益之類, 一言堂、皇帝制, 什麼都可以。可是無視是一家上市公司, 理應不該如此。
銀行服務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6.html與朋友討論銀行服務, 有關恆X的人民幣定期, 說時朋友真是一肚氣。話說止凡朋友在恆X做了幾萬元人民幣存款, 但一直以來存款利率都不是很高, 只有1釐樓下, 其他銀行大多數都已經有3釐了, 於是就走到銀行提走款項及轉會。
銀行職員見狀就問朋友是否轉到利率比較高的銀行, 當得知事情後, 就問朋友另一家銀行可以給出多少利率, 然後就問經理能否提升朋友戶口的利率以挽留客戶。
這位職員走去問經理期間, 我朋友看到隔離櫃檯的客戶做出一個比他所提出還高一點點的戶口利率, 於是當職員回來表示我朋友要求的利率沒有問題之後, 他再還價要多一點點。
最後還是成功, 其實只是由不足1釐, 加到3釐, 再加到3.1釐而已, 但前前後後過了10多20分鐘, 而結果給我朋友的印象更是不好, 明明能給出較好的利率予客戶, 但客戶不提出卻不主動給予, 總是收收埋埋。
我明白這可是銀行的策略, 不會主動提出優惠予客戶能減省不少成本。但這樣發展下去, 變成越麻煩的客戶就會得到越多, 越優質的客戶 (平日絕少要求投訴的) 就會得到越少, 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記得企業營運有一種技巧是用來處理客戶的, 把Devil customer (魔鬼客戶) 選出來, 用策略踢走他們, 而儘可能保留「天使客戶」。所謂「魔鬼客戶」就是很麻煩的客戶, 企業對他們會消耗很多成本, 但同時從他們所得到的收入又不太多。
銀行業中, 「魔鬼客戶」可以理解為一般婆仔、阿伯, 存款可能只得三兩千, 但每天都要到銀行櫃位打簿及問長問短, 令銀行大排長龍, 銀行因而令服務水平下降, 被迫要加開多點分行應付, 但這類客戶一般不會令銀行增加很多收入, 實在是「豬頭骨」。
相反, 很多年青有為的客戶, 多年都不會到銀行排隊, 多數上網自己搞, 頂多到自動櫃員機, 但由於這類客戶的存款投資量不少, 每年給予銀行的一些手續費亦不少, 作為銀行, 要將利益最大化, 應該將精力放到什麼客戶組群呢? 答案很明顯。
銀行為應付這個問題, 幾年前已經推出政策, 存款低的客戶到櫃位處理就要交手續費, 存款低於某數字亦要交手續費, 算是踢「魔鬼客戶」走。
銀行這類政策看似良薄, 但在商言商, 要利潤最大化的話, 算是方向正確。不過如果恆X或其他大銀行繼續用對我朋友的策略來對 「天使客戶」, 優惠要上門問才有, 給出優惠時又好像「擠牙膏」一樣的話, 只會鼓勵好客戶變麻煩客戶, 或令好客戶慢慢流走, 留下的都是麻煩客戶, 這絕對不是好事。
何不傚法大企業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10.html匯控要出售平保, 今次好像不成功, 但不成功更好, 因為平保的股價一直在升, 之前交易的作價比現在股價低很多, 取消交易更有著數。況且匯控好像是在平保上市時買入, 當時的股價比起現在實在平得很, 實在大賺無留手。
平日止凡都有留意一些大企業買賣東西, 可能是收購合併, 又可能是買入IPO, 又可能要錢應急所以要賣資產。無論如何, 買入賣出的決定都非常認真, 絕對不會估估下, 相信內部更有很多職員負責分析、報告、開會, 一個決定背後可能花上多個月的工作也不為過。
絕大部份這類決定都有合理的理由, 例如等錢用、某公司前景明朗、收購公司有協同效應等, 而很少聽到一些相對不合理的理由。何為相對不合理的理由呢? 很多散戶及財演都會用的很多理由, 例如沽出後等待大跌市、技術分析突頂位、跌破平均線、追捧當炒股等等。
大企業的買賣行為很多時都會比較中長線, 決定審慎, 而且獲利甚豐。說到這裡, 相信不少讀者都能察覺大企業的買賣行為跟散戶的分別, 以及結果的分別, 而這些分別, 實在值得大家深思。
回應網友 - Peter (有感而發)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peter.html收到網友 Peter的留言, 有關一些增進理財知識的問題, 開個新Post來回應一下。
Peter 留言:
止凡師兄:
其實呢個reply唔係好關你個post事,但有問題想請教下又唔知點搵你唯有係呢到comment,希望唔好介意。
其實我仲有半年就畢業, 依家放假就想學點投資理財,都問左好多人但想聽多d建議,有少少問題想請教下。
其實我不斷係圖書館借書睇, 一開始真係好辛苦。可能我本身major唔係business個邊, 書入面的term好多都唔明而個d書通常都比較學術化, 同埋d書成日話估值估值揾間好公司, 但具體點做真係唔知。請問你當時點樣由冇到有咁去學去投資?
我上年六月開始月供2800, 不過依家儲蓄差唔多冇曬停左, 依家留意緊市面上的實物ETF, 例如黃金, 中國地區等, 諗住第時返工再供。
基金我暫時唔係好想供, 始終覺得手續費貴。
有冇建議可以俾我d新手 :)
btw, 止凡兄你係唔係做土木工程啊, 我睇返你d post你好似係工地做嘢。我依家都有offer la 話唔定遲d會見到你, 哈哈
祝工作順利
Peter
止凡回應:
其實我好高興見到有網友留言, 若然寫blog而沒有網友留言, 總有點覺得自己跟自己說話似的。言歸正傳, 看Peter應該就來畢業, 這麼快就有理財概念實在難得, 不知有多少大學畢業生多年後仍是月光族, 炒炒賣賣, 更不會有財務自由的概念。
萬事起頭難, 記得當年我也是工程系畢業生, 對理財投資沒有太多概念, 更何況是會計學以及企業營運的理解, 因此對分析一家公司的價值實在不太懂。但出來畢業前一年以及工作後不久, 家中財政發生大問題, 家人欠債纍纍, 我作為長子就要負起責任, 對妥善理財有了追求, 所以話很多事情是迫出來的。
當時我工作了三兩年, 所有的儲蓄都要拿去替家人還債, 還要再加多三兩年的還款計劃才還完。經過這樣的低谷, 我的人生計劃變得更長遠, 對投資理財的知識追求更熱誠。慢慢地, 由一個完全不看課外書的人, 開始看看書, 一本又一本, 主要是看工具書, 看名人傳記, 找尋一些可以改變生活的書籍, 當我一直看, 我發現看書原來很重要, 有點後悔為何不一早開始。
如果你問我看什麼書好, 我會話什麼書都好, 好的壞的都看。當時亦沒有人教路, 看完一本, 說什麼估值不懂之類, 就找估值的教科書來看, 看不懂再找淺一些的來看 (當時我真的把幾本大學會計科的教科書讀完, 包括 Financial Analysis, Business Studies, Principle of Marketing等, 現在還在家中)。頭一年看不明白, 看到第二年, 再看到第三年。心想, 有傻勁的話, 三年時間, 讀多一個學位都夠時間, 有什麼看不懂呢?
能增進投資理財知識的要讀, 對工作有幫助的又讀, 對做人做事有改善的更要讀, 閱讀時儘可能虛心學習, 不要急功近利, 對概念性的書籍不應放棄, 對教授數字性的書籍又要研究, 翻十本、廿本, 有概念、有數字, 漸漸腦內的知識就能互通, 變成自己的絕學。
對於你問有關看什麼書可以教你實際估值, 我相信其實你不需要我幫助, 以你今天的學識絕對能找到答案, 只不過可能你想以最短時間追求結果, 這個可以理解, 因為這也是很多香港人要快的心態, 我怕這種急性會令你忽略了知識的真正價值。
我不是什麼大師, 亦跟你一樣在追求知識, 知識可以得到財富, 但知識絕對不只能得到財富。請相信我, 在書中慢慢浸浴吧, 你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風水學的玄機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16.html現在週日晚都有看看蘇民峰主持的節目, 一向止凡都不太相信風水學說, 到現在也不太相信, 但從來對投資理財都有點研究, 對舖位亦有點投資角度的研究, 用這個思維看蘇師傅的節目, 又發覺有點玄機。
例如節目中說的「名堂」, 相對舖的話就是指門面闊度, 相對區的話就是指該區被山或海夾著的地方, 「名堂」越闊越旺, 這個概念在舖位及地區投資亦是相同。舖的門面越闊, 舖位的價值都自然高一點, 地區亦一樣, 左右的山與海闊一點, 自然多幾條街, 人流及車流亦較易積聚。
又例如人流及車流旺, 風水學指「夠煞氣」, 做一般生意一定無問題, 「不夠煞氣」的地區就要做非一般生意, 要有特式或偏門一點的生意才能生存。這正正是生意之道, 最旺的地區賣衫、賣金、賣電器, 入一兩條內街就要賣特式東西, 客人要專登為你的舖走入去才成。
同樣地馬路十字路口亦是「煞氣」集中地區, 人流車流都多一點, 舖位在這些位置一定夠生意機會。
還有一個舖, 雖然舖位在旺街上, 但舖位的門面比較旁邊兩個舖位卻
凹入, 客人行街時不容易看見, 蘇師傅用風水學角度指點要把舖位門面改為反光鏡及搶眼顏色的油漆, 要儘可能鮮艷。正路點從生意理論看, 這亦是吸引客人的合理設計。雖然還有不少我聽不懂, 或跟投資學沒有太大關聯的風水佈局, 但以上聽到的一些風水學說實在合情合理, 令我更覺得風水學可能是非一般的統計學, 經過數千年累積下來, 有時亦不無道理, 內暗藏玄機。
真奇怪, 看蘇師傅解說, 他真是很懂選舖似的, 但他的說話又夾雜很多風水學, 我聽得似懂非懂, 實在有娛樂性, 大家不妨一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