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創新者不會讓消費者或客戶去做不同的事,而是讓他們變成不同的人。
黑馬說:
三言兩語很難告訴你蒂姆·奧萊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有人說他是矽谷大神,有人說他能預言未來。近來,蒂姆·奧萊利在媒體平臺Medium上撰文稱,很多估值10億美元,有獨角獸之稱的公司名不副實,這是虛偽的獨角獸。如果你想成為獨角獸,不要成為一個只看估值的獨角獸,而是成為一個真正能改變世界的獨角獸。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將閱讀到這位O'Reilly公司的創始人內心最有價值的思想,創造出下一個超級獨角獸!
什麽才是真正的“獨角獸”
作者:Tim O'Reilly ,翻譯:李亦儒,編譯自Medium
“獨角獸”一詞風靡於當下的矽谷,用來描述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財富》雜誌列出了獲此殊榮公司的名單。TechCrunch持續更新著“獨角獸排行榜”。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獨角獸或許更重要——實現真正突破,一時備受矚目隨即被視為理所當然。
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個老人向另一人展示谷歌地圖上的小藍點是如何伴隨他們移動的。老人對這項技術感到驚訝,而我們對手機精準定位這件事已經習以為常。它為汽車、公交車、自行車以及行人導航,幫我們找到餐廳或加油站,跟朋友分享我們的實時位置,甚至通過手機找到走失的朋友。
谷歌地圖是一只獨角獸。第一代多點觸控iPhone是獨角獸。萬維網是獨角獸,即使它沒能讓Tim Berners-Lee 成為億萬富翁。我依然記得1993年向別人展示萬維網時的情景,我點擊了一個鏈接然後說:“這張圖片剛剛從夏威夷大學傳來。”沒有人相信。
Siri,Google now,Cortana都是獨角獸。Uber和Lyft也是獨角獸。
但它們被稱為獨角獸,並不是因為它們的估值有多高,而是因為它們都能讓我們驚呼:“不可思議!”
你還記得第一次叫車嗎?不管你在哪,它按照你需要的時間來接你。這簡直太酷了,直到現在這件事變得稀松平常,我們甚至開始產生抱怨。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帶有魔力的新事物逐漸失去它們的光環。整整一代人成長於這些科技成果之下。他們登錄亞馬遜,幾小時後就收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習慣了跟電子設備里的助手交談,等待回答。
獨角獸的特征:
那麽,一個真正的獨角獸是怎樣的呢?
1、一開始,它令人難以置信。
2、它改變了世界的運作方式。
3、它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影響,但這一切不會被它的創造者一人奪取,風險投資人也沒有料到。
“起初看來不可思議”的部分我們已談論過,現在來看看改變世界的部分。Michael Schrage在為《哈佛商業評論》寫的《你希望自己的客戶變成什麽人》中寫道:
“成功的創新者不會讓消費者或客戶去做不同的事,而是讓他們變成不同的人。Facebook把用戶變得更開放,更願意分享自己的世界,即使他們現實中是內向的人。Amazon讓用戶成為了手握信息的消費者,他們可以獲取實時數據、商品評論,對比商品價格,還可以根據以往在線購物的記錄查看個性推薦。現在哪有人購物時不去對比各家電商產品的價格和性能呢?成功的創新者使用戶接受——至少忍受——新價值、新功能、新行為、新詞匯、新理念、新預期以及新渴望。他們改變著自己的用戶。”
Schrage 舉了一些實例:
“在蘋果的電視廣告上,當用戶向Siri提問或指示‘她’做些什麽的時候,這家公司不僅僅是在展示他們的語音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他們正在把用戶變成另一種人,那種跟自己的手機對話,就像跟有感知的人對話一樣的人。”
當然,年輕一代並不覺得這麽說話有什麽異常:
Siri,幫我在Camino 定兩個今晚6點的位置;
Alexa,播放《Ballad of a Thin Man》;
Google now,提醒我在全食超市買點葡萄幹。
語音識別本身就是項很有挑戰的技術,而要完成這些指令則還需要一套更加成熟的底層數據——谷歌稱其為“知識圖譜”——支持各種場景的同時,還得有一整套可調用的API。
讓Google Now 提醒我下次到全食超市時買葡萄幹,它就必須時刻知曉我的位置,然後跟蹤我所要求的特定位置,形成備忘錄並發送提醒。想讓Siri在Camino幫我預定位置,它就必須知道Camino是一家位於奧克蘭的餐廳,今晚營業,然後才能通過OpenTable API 完成訂位動作。這將會調用我的設備或雲端的其它服務,比如需要在日程表上增加事項,到時提醒,以防我錯過晚餐。
還有一些提醒並非我主動設定,比如谷歌會提醒我:請現在出發去機場,Bay Bridge路況會耽誤您15分鐘。或者:前方為擁堵路段,有更快路線規劃可供選擇。
更棒的是,各個公司還會聯合推出服務,比如Tripit為我安排了一輛Uber來接機。
所有一切都令人驚艷,我們能做的只剩抱怨!它會取代我的工作!其實不會,人工智能只是改變了我們和我們所處的社會。我們需要尋找以往無法實現,現在通過人工智能的幫助可以完成的事。
這就是我所說的,真正獨角獸所具備的第三個特征:他們創造價值。不僅是資本價值,他們為這個世界創造了自己獨有的價值。
想想人們過去創造的奇跡。如果沒有現代化的設備,我們如何在山體或地下打通那麽多隧道?人+機器產生的超級力量讓人們建造出了容納數千萬人口的城市,也讓如此之少的人力生產出了養活所有人的食物。
在我看來,當我們熱衷討論人工智能的未來時,很容易忘記已經有那麽多科學技術影響並充斥著我們現有的生活。我們需要讓那些神奇的瞬間成為過去,讓那光環成為新的尋常。如此,科技正在切實地解決問題,必須承認,我們用新奇的技術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增強現實是另一項獨角獸技術。我的一個VC朋友第一次看到Magic Leap時說:“如果LSD是一只股票,我一定會做空它。”這就是獨角獸!
但這項技術最令我振奮的不是LSD,而是它能多大程度地改變人類的工作方式。
如果你是Daqri智能頭盔工廠里的一名員工,那麽增強現實技術已開始改變你的工作。如果你是一位使用HoloLens的建築師或教師,那它已經改變了你的工作。
可以預見這種技術會對我們產生多大影響。它有潛力將“普通員工”變成“高級員工”。我尤其喜歡想象在未來,增強現實技術對Partners in Health組織會產生哪些影響。這是一家為貧困地區居民提供免費健康服務的機構,他們在一些地方招收初級醫護人員,對其進行培訓,之後讓他們回到各自所在的社區為當地貧困人群提供醫療健康幫助。
想象一下,如果那些誌願者使用谷歌眼鏡,就能在對患者進行初步檢查之後與醫生遠程互動:“醫生,你需要看看這位患者的情況!”然後醫生給出專業的分析和反饋。(是的,我認為谷歌眼鏡一定會回歸,當它專註於醫療健康領域,就與好看與否沒關系。)
如果在醫療健康領域使用這一技術,改善整個醫療系統,那麽就診成本會降低,患者的滿意度和健康指數都將有所提升。緊接著就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house calls”健康服務將再度流行!除此之外,還可利用可穿戴設備監測人體健康數據,利用Watson獲取人工智能健康建議,利用Uber提供應需服務。這樣一來,你就會看到,由科技進步促成的“新經濟”正在一步一步到來。
從這一角度來看,可穿戴設備、健康設備、Siri、Google Now、Cortana、Airbnb、Uber 都可以說是真正的獨角獸,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它們變得更加輕松。
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有句著名言論:“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與魔法無異。”這句話推導下去的必然結果是:“一旦這種技術出現的時間足夠長,就不會再有人覺得它有什麽特別。”
所以我留給你們的問題是:再過5年,或10年,哪些技術又會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它們將如何改變世界?現今的獨角獸技術應該解決哪些問題?歡迎在文末評論區討論。
那些研究青春之泉的人現在還沒有找到永葆青春的秘方。而在實驗室里,另一個比它更現實的謎題:“為什麽有些人比其他同齡人顯得年輕”可能很快就會有答案。
在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荷蘭鹿特丹的科學家稱,第一次發現了一個專門影響外表年齡的基因。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基因發生突變的人看上去要比他們的實際年齡平均老兩歲。
如果這項研究結果被證實,科學家就能夠從分子學的角度解開人們容顏是怎樣隨著時間流逝而改變的謎題,或許還會因此而研發出減緩衰老的方法。
鹿特丹伊拉斯謨醫療中心的法醫分子生物學教授曼弗雷德·凱澤表示:“這是我們發現的首個決定外表年齡的基因,僅靠這個基因就能造成兩歲的外貌年齡差。當然也有一些其它的基因會影響人的顯老程度,我們的青春探索之旅才剛剛開始。”
科學家早就知道人們的顯老程度是不同的,而這與基因和生活方式都有關系。吸煙和過多接受紫外線照射會加速皮膚衰老,但是到底是何種基因能夠決定人顯老還是顯年輕,到目前為止都未被證實。
這項名為“鹿特丹研究”的項目由凱澤教授和聯合利華的科學家們共同合作。他們要求一組觀察員根據近3000人提供的面部照片和DNA進行年齡上的估計。經研究,凱澤教授發現人們對女性的年齡估計要高於她們的實際年齡,而對男性年齡的估計則低於他們的實際年齡。一個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可能也反映了媒體對年輕女性形象的過度關註。
但是這並不是這項研究的主要結果。在對人們的基因組進行檢測後,凱澤教授發現攜帶變異基因MC1R的人看上去更顯老。為了驗證這項發現,他對另外兩組分別來自荷蘭和英國的人群也進行了同樣的基因組檢測,而結果再次證實了MC1R基因的作用。此外,攜帶MC1R基因的人頭發有可能顯示為紅色。
隨後,科學家們對基因如何產生作用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MC1R基因不僅會使人的頭發呈現出紅色,還會導致皮膚蒼白,而皮膚蒼白的人更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及長出皺紋。但是一篇刊登於《當代生物學》的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稱即使排除膚色、皺紋和陽光照射等因素對外表年齡的影響,MC1R基因的作用依然存在。這說明,MC1R有著其它功能,對外表年齡的影響起著很大的作用。
凱澤教授表示:“我們有兩件事情還沒有搞清楚:這個基因影響了外貌年齡的哪個部分,表現在什麽地方,以及它是如何影響的。”。
聯合利華公司科學家戴維·岡恩說:“弄明白為什麽一些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有助於公司研發出讓人們‘永葆青春’的產品。但是任何一個從基因層面上研發的抗衰老產品都很可能被歸為藥品,而聯合利華公司不是一家藥品公司,所以只有通過臨床實驗和國家監管機構的批準後才能上市。
凱澤教授認為,這種基於這項研究結果的產品與面霜及其他化妝品不同,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護膚保養層面。“發現與外表年齡相關的基因越多,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年齡樣貌和健康狀況之間的關系。這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理解健康老齡化。”凱澤教授表示。
對於這項研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愛丁堡大學的遺傳學家伊恩•傑克遜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他認為很難弄清楚科學家們在研究中是否合適地排除了膚色因素。如果MC1R基因影響人們的年齡樣貌是通過對皮膚上的影響體現出來的,而恰巧膚色蒼白的人看起來更加年輕,那麽這些研究結果就不會那麽引人註目了。此外,傑克遜還對科學家們讓觀察員估計參與者的年齡提出了質疑。他說:“你們是在真正地估計人們的年齡樣貌,還是在對觀察員進行心理測驗?”
與傑克遜的看法類似,利茲大學的皮膚醫學教授Julia Newton-Bishop認為,盡管科學家們排除了MC1R基因使皮膚抗紫外線光的因素,也很難在研究中將MC1R基因對皮膚產生影響的其他因素排除。“MC1R確實對皮膚細胞產生了很多複雜的影響,但是我並不認為這項研究建立了關於MC1R的附加機理。它只不過是指出了MC1R的影響也許並不都和陽光有關。”
面部容顏的老化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呈現,皺紋也許是最明顯的特征,但也表現在其它方面,如嘴唇變薄、臉頰凹陷、法令紋變深。
在利物浦大學從事衰老基因研究的João Pedro de Magalhães認為,這項研究“很吸引人”。他說:“MC1R基因與紫外線造成的皮膚傷害、皮膚色素沈澱、雀斑、老人斑以及皮膚癌相關。所以,雖然它對外表產生影響的發現不足為奇,但它的意義是開創性的。”他表示,這項研究只是個開始,隨著更多研究的開展,和外表年齡相關的其它遺傳變異體也會隨之被知曉,“我想大家都知道,很多化妝品行業都把焦點放在抗衰老方面。而這項發現正是為探索臨床應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期待百度變得和‘3Q大戰’後的騰訊一樣開放。”
在近日一場百度輿論風暴的特別討論會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呂本富這樣說。
在他看來,百度深刻反思和改變商業模式的時機就是現在,否則,“即使谷歌不進來,也晚了”。
當下,業界也對於互聯網競價排名這種商業模式展開了思考與討論:在全新的商業模式之下相關的法律是否出現滯後性?是否存在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使互聯網推廣不再成為“法外之地”?此外,對“領頭羊”式的企業是否應當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認為,這件事將成為一個轉折點,“對於整個搜索引擎乃至於互聯網的服務如何更加公正一些,或者說更加善良一些,也許是一個非常好的轉折點,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根源在於行業競爭不充分?
“有關百度的焦點事件,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每次都會談到制定徹底的解決方案,但都不能完全解決。背後的根源是什麽?我覺得首先是搜索引擎市場競爭不夠的問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委員陳際紅在討論會上這樣說。
他提出,在一個市場之中不僅存在著競爭對手間的博弈,也存在著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博弈。在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博弈關系里,消費者最大的談判籌碼,或者談判能力就是選擇權,用腳投票。“如果消費者對經營者不滿意,或者服務質量不能符合我的需求,我可以離開你,選擇競爭對手的服務。”
但目前國內市場的問題是,在搜索引擎市場,消費者是缺乏選擇的。“如果離開百度我們還能用誰?其他的幾個搜索引擎雖然也在提供服務,但是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還不能起到替代作用。”陳際紅說。
事實上,一位前百度高管也在不久前表示,競爭對手的格局會令百度更有格局。
“百度在醫療領域獲得了豐厚利益,作為大企業有責任投入建設一個更健康的醫療生態,長期來看也有機會成就更大的商業利益。”上述人士說。
陳際紅提出的觀點則是,搜索引擎市場能否借鑒電信法中的非對稱管理機制,在監管上,對具有市場優勢地位的一方監管要更加嚴格,讓其他的相對較小的參與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對於像百度這樣的互聯網“領頭羊”企業,是否應當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看來,作為信息社會的信息入口,搜索引擎具有相當大的基礎性、公共性和社會性,那麽相應的它的經濟、法律、社會、道德、責任應該更重。
“我們處在一個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海量、快速產生。我們去互聯網獲取有用的信息,需要一個引導者,這個引導者就是搜索引擎。”陳際紅說,所以搜索引擎實際上控制了人們獲取信息的入口,也進一步掌握了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來源。
因此,他認為搜索引擎不是普通的信息服務提供者,而是位列重要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範疇。
據了解,這個概念1993年9月15日,在美國政府發表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行動動議》這一文件中正式出現。如果一個產品或服務構成一個社會的信息基礎設施的話,考慮到其公共服務的屬性,應當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並且,明確了信息基礎設施的身份,就可以通過法律和標準來設定信息基礎設施應當承擔的責任。
“對於搜索引擎而言,其社會責任就是保證用戶獲得信息的公平權利,包括公眾有權獲得非扭曲、非誤導信息的權利。”陳際紅說。
而在呂本富看來,搜索服務具有準公共性質。
一是因為任何信息如果不被搜索引擎索引,相當於不存在;二是在搜索的排名中,如果不在第一屏,點擊率至少減少50%;三是搜索引擎影響一個國家的文化傳承。
“比如,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就提醒說:有關法國大革命的文獻,英美的觀點排在前20名,也許下一代人認為主流的觀點不再是法國觀點了。有此可以看出搜索引擎確實不能作惡。”呂本富在他的微博“呂氏講堂”發文說。
不過,社交網絡的出現正在改變信息傳播的格局。呂本富舉例,“80%人的信息首先來自朋友圈,來自信任的朋友;20%的信息,不能確認時,再用搜索引擎檢索一下。 ”
競價排名是否成“法外之地”?
在此前多個司法裁判中,百度推廣都被認為是信息檢索技術服務,而非廣告服務,因此不受《廣告法》約束。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4月,北京高院發布《關於涉及網絡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指南》39條明確規定:“搜索引擎服務提供者提供的競價排名服務,屬信息檢索服務。”去年9月份剛剛通過的新《廣告法》,其中第四十四條明確:“利用互聯網從事廣告活動,適用本法的各項規定。”
去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互聯網廣告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明確指出,“本辦法所稱互聯網廣告,是指通過各類互聯網網站、電子郵箱,以及自媒體、論壇、即時通訊工具、軟件等互聯網媒介資源,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及其他形式發布的各種商業性展示、鏈接、郵件、付費搜索結果等廣告。”
該辦法明確了“付費搜索結果”為廣告,至今仍在“征求意見”中,因此,“百度推廣”是否屬於廣告服務,暫屬法律空白。
對此,北京市律師協會競爭與反壟斷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魏士廩認為,只有將競價排名納入《廣告法》的監管體系中,才能徹底解決百度審查不嚴的問題。
胡鋼也提出,希望百度未來對於企業資質進行更加嚴格和詳細的審核,而不只是基於在線形式的審查。
呂本富則希望,將憤怒轉化為社會的進步。
他樂觀預計,競價排名的行為會改變;互聯網企業的法律適用問題會改變。此外,對百度而言,“主動比被動好。”
“期待百度變得和‘3Q大戰’後的騰訊一樣開放。”
在近日一場百度輿論風暴的特別討論會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呂本富這樣說。
在他看來,百度深刻反思和改變商業模式的時機就是現在,否則,“即使谷歌不進來,也晚了”。
當下,業界也對於互聯網競價排名這種商業模式展開了思考與討論:在全新的商業模式之下相關的法律是否出現滯後性?是否存在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使互聯網推廣不再成為“法外之地”?此外,對“領頭羊”式的企業是否應當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認為,這件事將成為一個轉折點,“對於整個搜索引擎乃至於互聯網的服務如何更加公正一些,或者說更加善良一些,也許是一個非常好的轉折點,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根源在於行業競爭不充分?
“有關百度的焦點事件,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每次都會談到制定徹底的解決方案,但都不能完全解決。背後的根源是什麽?我覺得首先是搜索引擎市場競爭不夠的問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委員陳際紅在討論會上這樣說。
他提出,在一個市場之中不僅存在著競爭對手間的博弈,也存在著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博弈。在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博弈關系里,消費者最大的談判籌碼,或者談判能力就是選擇權,用腳投票。“如果消費者對經營者不滿意,或者服務質量不能符合我的需求,我可以離開你,選擇競爭對手的服務。”
但目前國內市場的問題是,在搜索引擎市場,消費者是缺乏選擇的。“如果離開百度我們還能用誰?其他的幾個搜索引擎雖然也在提供服務,但是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還不能起到替代作用。”陳際紅說。
事實上,一位前百度高管也在不久前表示,競爭對手的格局會令百度更有格局。
“百度在醫療領域獲得了豐厚利益,作為大企業有責任投入建設一個更健康的醫療生態,長期來看也有機會成就更大的商業利益。”上述人士說。
陳際紅提出的觀點則是,搜索引擎市場能否借鑒電信法中的非對稱管理機制,在監管上,對具有市場優勢地位的一方監管要更加嚴格,讓其他的相對較小的參與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對於像百度這樣的互聯網“領頭羊”企業,是否應當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看來,作為信息社會的信息入口,搜索引擎具有相當大的基礎性、公共性和社會性,那麽相應的它的經濟、法律、社會、道德、責任應該更重。
“我們處在一個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海量、快速產生。我們去互聯網獲取有用的信息,需要一個引導者,這個引導者就是搜索引擎。”陳際紅說,所以搜索引擎實際上控制了人們獲取信息的入口,也進一步掌握了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來源。
因此,他認為搜索引擎不是普通的信息服務提供者,而是位列重要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範疇。
據了解,這個概念1993年9月15日,在美國政府發表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行動動議》這一文件中正式出現。如果一個產品或服務構成一個社會的信息基礎設施的話,考慮到其公共服務的屬性,應當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並且,明確了信息基礎設施的身份,就可以通過法律和標準來設定信息基礎設施應當承擔的責任。
“對於搜索引擎而言,其社會責任就是保證用戶獲得信息的公平權利,包括公眾有權獲得非扭曲、非誤導信息的權利。”陳際紅說。
而在呂本富看來,搜索服務具有準公共性質。
一是因為任何信息如果不被搜索引擎索引,相當於不存在;二是在搜索的排名中,如果不在第一屏,點擊率至少減少50%;三是搜索引擎影響一個國家的文化傳承。
“比如,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就提醒說:有關法國大革命的文獻,英美的觀點排在前20名,也許下一代人認為主流的觀點不再是法國觀點了。有此可以看出搜索引擎確實不能作惡。”呂本富在他的微博“呂氏講堂”發文說。
不過,社交網絡的出現正在改變信息傳播的格局。呂本富舉例,“80%人的信息首先來自朋友圈,來自信任的朋友;20%的信息,不能確認時,再用搜索引擎檢索一下。 ”
競價排名是否成“法外之地”?
在此前多個司法裁判中,百度推廣都被認為是信息檢索技術服務,而非廣告服務,因此不受《廣告法》約束。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4月,北京高院發布《關於涉及網絡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指南》39條明確規定:“搜索引擎服務提供者提供的競價排名服務,屬信息檢索服務。”去年9月份剛剛通過的新《廣告法》,其中第四十四條明確:“利用互聯網從事廣告活動,適用本法的各項規定。”
去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互聯網廣告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明確指出,“本辦法所稱互聯網廣告,是指通過各類互聯網網站、電子郵箱,以及自媒體、論壇、即時通訊工具、軟件等互聯網媒介資源,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及其他形式發布的各種商業性展示、鏈接、郵件、付費搜索結果等廣告。”
該辦法明確了“付費搜索結果”為廣告,至今仍在“征求意見”中,因此,“百度推廣”是否屬於廣告服務,暫屬法律空白。
對此,北京市律師協會競爭與反壟斷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魏士廩認為,只有將競價排名納入《廣告法》的監管體系中,才能徹底解決百度審查不嚴的問題。
胡鋼也提出,希望百度未來對於企業資質進行更加嚴格和詳細的審核,而不只是基於在線形式的審查。
呂本富則希望,將憤怒轉化為社會的進步。
他樂觀預計,競價排名的行為會改變;互聯網企業的法律適用問題會改變。此外,對百度而言,“主動比被動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研究成果認為,二孩政策的放開打破了傳統的家庭結構,隨之也改變了人們對座駕的要求。但目前,汽車生產企業仍存在切勿盲目跟風、簡單抄襲模仿,為搶占市場先機犧牲質量等問題,“投機取巧不是長計”。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日前發布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年度報告(2016)》藍皮書稱,一直以來,國內商務車MPV市場幾乎呈“兩極分化”的發展趨勢,要麽偏重商務,要麽專攻家用。
20世紀90年代MPV進軍國內之初,進口、合資品牌一邊獨大,別克、豐田、奔馳等品牌占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MPV當時售價高昂,購買者大多為出於商務接待目的的企事業單位等,消費群體讓MPV貼上了“商務專用”的標簽。
歷經多年的發展,目前大型MPV市場份額整體呈下降趨勢,而宜商宜家等家庭用途需求強勁、價位相對較低的小型MPV則與之相反,呈現上升的趨勢,得益於三四線汽車市場的崛起,慢慢形成新的市場格局。
藍皮書稱,隨著MPV市場商用與家用的界限日趨模糊,宜商宜家的中高端全領域MPV正憑借其通用屬性而崛起,對傳統MPV市場提出了挑戰。隨著消費升級,小型MPV市場銷量未來將逐漸下滑,宜商宜家的中型MPV將異軍突起並非偶然,亦是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市場對汽車行業的重新洗牌。二孩政策的放開打破了傳統的家庭結構,隨之也改變了人們對座駕的要求,全能型七座MPV的春天即將到來。
藍皮書分析認為,正是捕捉到了國內MPV市場的消費走向,各汽車廠商紛紛進入中型MPV市場,預計未來價格適中、空間寬敞的中型MPV將成為最大的細分市場。
調查發現,目前微車企業的重心已向乘用車轉移,拓展方向主要是MPV和SUV領域,目前,微車企業的小型MPV和中型MPV車型越來越多,SUV車型也越來越多,微車企業產品呈多元化發展趨勢。
2014年工信部453號文件《關於加強小微型面包車、摩托車生產和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使傳統微客成本提高,價格優勢降低;同年公布的“6年免上線檢驗”等年檢新規使傳統微客不能享受“6年免檢”,有關政策加速了傳統微客市場萎縮,促進了小型MPV市場發展。進入狹義乘用車領域後,微車企業面對的競爭層次也明顯升級。
此外,藍皮書介紹,近年來,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產品市場發展迅猛,SUV新品投放非常快,尤其是中國品牌產品SUV新品投放速度驚人,這就難免會忽略了產品品質,一旦品質跟不上,將不會為企業帶來持續的競爭力,中國品牌轎車產品的發展可作為借鑒。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介紹,目前,企業都瞄準SUV這一市場機會,尤其是中國品牌企業,為了發展SUV產品,將轎車、MPV產品市場速度放緩,因此,產品結構單一化趨勢明顯,呈現SUV獨大的局面。隨著合資品牌產品價格下移,市場日趨飽和,產品結構單一化的競爭劣勢將凸顯。
藍皮書表示,乘用車企業切勿盲目跟風、簡單抄襲模仿,應避免自身產品與行業主力產品的高度同質化現象而陷入新的惡性競爭。企業需要慎重審視未來發展戰略,重視產品的差異化風格打造,更適合市場的產品將獲得新發展。
“切勿為搶占市場先機犧牲質量,乘用車用戶有更高的品質要求,一些中小企業新產品推出速度很快,但一定要進行必要的技術、試驗驗證。”藍皮書說,在乘用車領域競爭,投機取巧不是長計,企業不能為當前在新市場上取得了一些快速突破而沖昏了頭,企業需要綜合提升市場、研發、質量、成本、營銷等方面的能力。
藍皮書認為,微車企業轉型開發的MPV和SUV等車型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溢價都較低,微車企業的乘用車新品雖實現了一定銷量,但這是在當前MPV和SUV領域競爭不夠激烈且對品牌相對不太敏感的環境下實現的,隨著合資品牌的系列化進入、產品的豐富、消費的升級,缺乏品牌支撐的產品將逐漸被邊緣化,被始終壓制在最低端,或被更快淘汰,為此,大力進行品牌建設尤為重要。
大志向和小確幸兩種選擇,不只發生在千禧世代,其實,「X世代」(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八○年生)以及更早以前,也有這兩種人,但因時空背景不同,而有不同面貌。 過去,台灣社會鼓勵的大志向,是「數大便是美」。準教育部次長、台大副校長陳良基分析,台灣崇尚台積電等大企業模式,屬於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即便規模化,一旦當地人才、技術提升,重要性就很容易被取代。 過去雖不流行「小確幸」一詞,但仍有年輕人重視精神滿足勝過追求財富。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認為,當時媒體不像現在自由,亦無網路快速傳播資訊,成功價值觀相對單一,這種人「畢竟還是社會中的少數。」 二00八年金融海嘯後,成功定義才逐漸被顛覆。二0一一年後,小確幸一詞在台灣形成風潮,從少數變趨勢。 由於這跟傳統成功定義有衝突,常被企業家拿來批評年輕人缺乏企圖心,構成負面印象。 但也有知名人士起身辯護。例如心理醫師王浩威就說,「社會在批評小確幸同時,卻又提倡工匠精神,這就是典型常見的矛盾。」他認為,德國、日本所尊崇的「職人」,便是小確幸的極致,台灣若要發展精緻文化,反而更得運用小確幸的力量。 小確幸也逐漸由負面詮釋轉向中性,進化至2.0版本。同時,大志向內涵也產生質變。當台灣經濟發展停滯、升遷機會變少,年輕人「大企業不耐症」日趨嚴重,不再把進一流公司當成功象徵;利用廉價勞力與資源的代工模式,也未必受到認同。 王文華認為,台灣從過去強調「利益」,變成強調「意義」的社會,年輕人更希望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我們這時代的人要有心理準備,台灣不會再以我們預期方向走下去了。」 撰文者康育萍 |
與上淘寶開網店做生意一樣,出租車的準入門檻似乎很低,有一輛合格的車,和一本合法的駕照,只要當事人願意,似乎隨時都可以從事出租車客運服務。但實際上,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對出租車行業都建立了嚴格的準入監管制度和價格監管制度。事出必有因,出租車行業的經濟學特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政府對出租車行業采取何種監管方式。
首先,出租車的交易,一個重要特征是非自由交易。
市場經濟之所以成為市場經濟,通常具備了兩個基本要素,即交易自由和產權明晰。自由的交易、明晰的產權,確保了價格可以通過賣(買)方的相互競爭和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來形成。然而,由於出租車服務存在著空間約束,市場無法真正實現自由交易。對於傳統的巡遊出租車,這種空間約束尤為明顯。乘客在特定的地點打車,一定時間內,可選擇的出租車數量往往是有限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機場排隊等候出租車,輪到哪一輛就是哪一輛,如果有乘客不願排隊而自行找司機一個個談,最後確定要這輛車不要前面的那輛,可是又會被前後的車輛所困,交通秩序必然受到幹擾。正因為存在著空間約束,不管是乘客還是司機,當人們在做選擇決策時,總是沒有足夠的需求者和供給者來參與競爭,從而導致了交易的“不自由”。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會緩解出租車交易的“不自由”。在打車軟件上,乘客可以根據車型和司機的信息,進行選擇。但乘客所處的空間位置(比如郊區)、打車時段(比如高峰期)以及時間約束(比如趕著出門),使得特定空間和時間的可選項一定是有限的,即出租車存在時間空間雙重鎖定,所謂服務情景之“點壟斷”。此外,可選的出租車離乘客的遠近距離,也會形成另外一種約束條件。因此,即使移動互聯網將乘客的打車決策由街面移至手機APP上,但非自由交易的特征依然存在。從歷史上看,由於交易的非自由特征,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便於交易的達成,統一價格標準的價格管制才應運而生。當下網約車的出現,為乘客和服務提供者之間提供了在虛擬空間進行價格談判和交易選擇的可能,也因此擁有更加靈活的價格機制。
出租車的第二個特征,是流動經營,隨機交易。
出租車具有非自由交易的特點,當司機和乘客在選擇交易對象時,卻是完全隨機的。隨機交易難以形成淘汰機制。淘汰機制需要通過重複交易形成,一個行業如果無法重複交易,就無法建立信譽機制和淘汰機制。當沒有淘汰機制時,談論市場機制就失去了意義。
手機打車軟件的出現,通過乘客評價系統確實有利於建立信譽機制,緩解隨機交易問題。但出行市場供求雙方的空間動態分布特征並沒有改變,換句話說,隨機交易特征仍然很強,淘汰機制依然很弱。正是由於隨機交易的特征,才引入了準入和質量管制,即由監管部門對車輛、司機進行基本的準入條件規定,同時確保服務的均質和可靠,降低交易成本,保護乘客的利益。如前所述,網約車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隨機交易的特征,基本的準入和質量管制(包括安全)仍然是必要的。
出租車的第三個特征,是經營會占用稀缺的公共資源。
交通必然涉及公共空間的占用,大城市由於道路資源有限,存在較強的空間競爭性。就是說,不管是開車上路,還是搭乘公共交通,出行者都會占用一定的道路和空間資源,形成與其他出行者的空間競爭關系。在車輛數目和乘客人數大量增加的極端情況下,過度、無約束的出行消費行為,會形成道路擁堵等外部性。更重要的是,由於定價機制的複雜性和稅費體制的滯後,出租車等個體交通由於沒有對道路使用“合理”付費,其高強度的使用,反而“降低”了個體交通出行的成本。
理性的城市交通政策,必定是鼓勵最具效率優勢的大眾運輸。這也是為什麽制定出租車政策時,尤其是對出租車進行數量管制時,必須考慮與城市總體交通發展戰略以及機動車總量控制政策相協調、相一致。出租車的政策選擇,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交通戰略的選擇。打車軟件的出現,確實讓交易信息更加對稱,交通供需得到及時匹配而有所優化,但它並沒有改變出租車對道路資源高消耗的特點,同時也可能吸引人們由公共交通轉入私人交通。這也是國際上紐約、倫敦、新加坡、首爾、聖保羅等一些特大城市對網約車“愛恨交加”的重要原因。
由此看來,出租車的上述特征決定了它所提供的服務,與淘寶開網店或其他服務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出租車的準入、數量、安全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需進行必要監管。此外,出租車這些經濟特征在不同類型的城市,其強弱程度差異很大,這也決定了出租車監管模式的地方屬性,需要因地制宜地設定地方政策。總之,技術進步必定會帶來交易特征的變化,監管方式也應隨之演進,特別是當下伴隨著網約車的興起,監管變革必須與時俱進。
(作者馮蘇葦系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教授、交通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蘇奎系廣州市客運管理處處長)
巴黎:
很多追隨價值法的朋友會嫌Ben Graham 的書太沈長,寫法太學院,而沒有看SA這書,就算有亦因為其中的"定息證券"題目不吸引而跳了全書或全套價值法最重要的幾個章節。
事實上,筆者就是因為這幾章才徹底相信價值法而放棄以前沒有章法的隨便買股方式,並且決定今後非Ben Graham不可。
而最近大家看來好像對一些高息債券或債券基金很有興趣,於是筆者就試試以生活方式說出Ben Graham令人折服之處,不要小看它,如果Michael Burry無讀過呢幾個Chapters, 可能The Big Short 套電影劇情就不一樣。
定息證券分析法改變筆者的投資理念是這樣的:
如果有兩個人同時問你借錢,利息相同是7厘,A)一個給你抵押品,B)另一個沒有抵押,你會借比那位。
如果你還猶豫,就多給你一些資料,第二個是李嘉誠,第一個是莫大毛。
C)李嘉誠於是說,假如要抵押品,他只可給你3厘,你如何選擇?
D)莫大毛又説,假如沒有抵押品的他會給你13厘,根據過去記錄,一百個莫大毛借錢,有5個不還錢。你如何選?
現在任你選:A),B),C)還是D)?
唔好嫌問題太簡單或無聊,如果你想做Michael Burry, 就先答左問題,看看個人有無潛力。
……下期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