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副總裁紀路:“傭金戰術”已失效,券商下個爆款比的是服務
2014年,國金證券推出客戶端產品“傭金寶”,並隨之推出全天候在線開戶、萬分之2.5費率等服務。這一產品直接改寫了當時營業部線下開戶等傳統證券服務模式,並在券商行業掀起了不可逆的“降傭潮”,券商互聯網展業迅速推廣。但與此同時,券商互聯網化的進程開始趨同,尤其是功能和服務同質化凸顯。
如何打好互聯網化的下半場,是券商當前最受關註的話題之一。近日,國金證券傭金寶發布3.0版本,較上一次版本更新已時隔三年。“這不是應用功能層面的更新,而是基礎架構的突破,在後續更新叠代中的成效將非常明顯。”國金證券副總裁紀路向第一財經表示,靠降低費率來打造爆款的時代已經過去;券商經紀業務的下一個爆款產品,會從服務質量大幅提高的過程中產生。
比拼自主研發
從傭金寶點燃互聯網展業與傭金戰開始,到券商APP高度同質化、傭金幾無下降空間為止,券商互聯網化的上半場已進入尾聲。當前,越來越多券商開始進入到技術研發的比拼中來,掀起新一輪的卡位和競賽。
回顧券商的互聯網化進程,總會以傭金寶的推出作為起始的標誌。在紀路看來,傭金寶帶給行業的真正影響是經營理念上的沖擊。在此之前,券商的生產、銷售、服務環節時有脫節,產品研發很難接觸到一線的客戶,因而券商主要以現有產品和服務向用戶推薦;而傭金寶推出尤其是行業互聯網化整體提速之後,產品部門與用戶的關聯更強,反饋準確而敏捷,服務模式逐漸轉為以用戶需求為主導。
“當時提出傭金寶的產品模型後,我跟我們的團隊知道,這可能是我們唯一一次站在中國券商行業前沿的機會。”但即便是面對曾經幫助公司實現彎道超車的“爆款”,紀路坦言,仍有很多不足值得總結。
在當時券商自主研發能力普遍不足的情況下,產品研發的部分工作必須要通過外包完成,這使得產品整體理念、研發反應速度等都與預想得存在較大差距。其次,當時券商的服務仍主要以線下業務為主,線上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交易通道,線上配套的服務並不完善。“很多業務不能線上化,線上的服務沒能形成閉環,這是第一款產品推出時我比較遺憾的。”紀路稱。
此後,當行業進入激烈比拼APP的推出和更新時,傭金寶的叠代卻進入了慢工出細活的節奏。在2015年推出2.0版本後,直到今年4月才推出傭金寶3.0版本。從用戶使用體驗來看,傭金寶新版本並未再帶來像最初一般的明顯優勢。但在紀路看來,這款產品是符合目前行業趨勢的,也是下個爆款誕生的基礎。
“新版本的差異,用戶的感知不會太明顯,但我們知道意義在哪里。除了部分模塊需要采購,底層的基礎架構都是自主研發完成。這不是應用功能層面的更新,而是基礎架構的突破;這個耗時很長,但在後續更新叠代中的成效將非常明顯。”紀路強調,在實現基礎架構自主化之後,產品研發和更新將更快,對於用戶需求的響應也更及時和準確。
國金證券互聯網金融總監房曄介紹,傭金寶新版本積累了兩個版本的客戶需求數據、行為數據以及服務經驗,推出了包括智能化咨詢服務、個性化賬戶服務、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等在內的新功能。
紀路還強調,當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券商的行業競爭重點已不是展業和增量,而是存量客戶的增值服務。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將更強調自主研發技術、增值服務水平。
經紀業務服務收費可行
傭金下滑,沖擊著券商原有的通道收傭優勢,同時也開啟了以增值服務收費的新場景。
在主打低傭和全程在線開戶的傭金寶後,券業鮮見讓人眼前一亮的“爆款”產品。紀路表示,如果仍局限在傳統的業務模式中,券商經紀業務現在已是“微創新”時代;即競爭結果不再是“我有人無”的關系,而是“人有我精”的比拼上。尤其是傳統老牌券商龍頭,集中度已經慢慢提高,傳統業務優勢凸顯,中小券商很難撼動。
但如果從戰略層面尋找新賽道,依然有細分領域目前仍一片藍海。紀路就表示,近兩三年不斷出現在某一業務領域迅速超車的券商,這說明當前看似是充分競爭的時代,其實是大變革的時代,充滿很多的可能。在當前良好的監管環境和市場環境中,要去找新的賽道,同時還要堅持做下去。在細分領域具備資源優勢的券商,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很大。
紀路更強調,過去的傳統爆款是通過降低費用來實現。券商經紀業務的下一個爆款,會從服務質量大幅提高的過程中產生。他表示,伴隨新版本的推出,傭金寶還要加快投顧線上化的轉換,以及與智能投顧的融合。
外交部:聯合聲明反映的是中美雙方的共識
關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昨天稱“中美經貿磋商需要一個新的架構,因為當前的磋商方式很難驗證進展”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在5月24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上星期中美在華盛頓舉行的經貿磋商對外發表的聲明是一個聯合聲明,反映的是中美雙方的共識。此外,關於羅斯部長是不是將於下周訪華,到目前為止沒有聽到其他的說法。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對進口汽車的整車和零件征收25%高額關稅,鑒於中方近日剛宣布將降低汽車進口關稅,這對中美關系是否會造成負面影響?”,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方的立場是反對濫用“國家安全”條款,這將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擾亂正常國際貿易秩序。我們將密切關註美方調查的有關進展,也會對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評估。中方會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季琦:我经营的是“现代农业”
1 :
GS(14)@2011-01-16 16:28:16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7/zNMDAwMDIxNjQzNg.html
尽管已到不惑之年,但季琦依旧是个大男孩,这不是说他的外表,而是他的内心。创业10年、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家,季琦却没有一点世故与圆滑,对很多问题,他不避讳谈及,观点犀利鲜明,甚至毫无顾忌。
但据说,季琦在与官员、投资人交往时自有一派江湖气息,亦是应付自如。季琦在本次专访中认为自己还是个知识分子,是有点理想的。但作为企业家,他必须要有不同面孔,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所以,在家里,他才恢复为真正的大男孩,高兴的时候就在地板上翻跟头。
他的名片上印的名头是创始人、执行董事长,如果知道季琦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一线了解市场,就对这个少见的“执行董事长”职务不会奇怪了。
创建汉庭的时候,季琦心态异常平静,此时的他不再是为了上市、为了自己的财富再增加做事情,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用他的话说,这是“值得我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伟大事业”,自己的创业将就此止步。要知道,作为连环创始人,他曾经创造了平均两年就创办一个新公司,大约4年就将公司推上国际资本市场的记录。就此止步岂不可惜?
季琦不以为然,他说自己是一个专注的人,又找到了可以专注做成全球视野中优秀企业的机会,因此做好汉庭是他后半辈子的目标。
平静的季琦,内心其实充满了激情,平时他喜欢登山和看二战影片。也许潜意识里,攀登与交锋更是他不变的追求。
从如家到汉庭
《21世纪》:关于你从如家酒店CEO位置上退下来,外界有很多说法,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季琦:我离开如家,绝非外界传的是因为争夺公司控制权,也绝非是为了股份等经济利益。我认为自己还算是个知识分子,对权力、财富看得不是很重,如家的股权比例是创始之初就定好的,不用去争什么,而且创建如家时,我们几个人都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不再看重经济利益了。
在这里,我首次披露一下离开的最本质原因——挑战自我,找到可以让自己终生从事的事业。在创建了携程、如家后,我就想做一个不再醉心于上市、不再过于依赖风险投资,可以慢慢发展的企业。如果说携程、如家是个很漂亮的简单的财富故事,那么汉庭就是一个值得我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伟大事业。
坦白说,在创立携程时,4个创始人都没有什么钱,创建企业就是为了赚钱,目标没有这么高远。如家和携程都是创业型公司,其发展模式是创始人加风险投资,一开始设计发展路径就是融资、上市。但酒店业的发展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去考察后发现,国际著名酒店都是创始人创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很多还属于家族企业,因为酒店品牌需要长时间沉淀。
《21世纪》:从携程到如家再到汉庭,你平均两年就创办一个新公司,大约4年就将公司推上资本市场。你为什么能够连续不断地、迅速地创立新公司,并使每个公司都能找到新起点,迅速成为行业领先者?
季琦:第一,我们很幸运,这10年来是中国服务业迅猛发展的阶段,所从事的行业都在这10年内经历了一个大的发展期,我觉得不在于我们多么能干,只是借势而已;第二,全球资本市场之前没有这么成熟和稳定,这些年来,企业创建若干年后就能够在资本市场交易;第三,专注,携程、如家、汉庭其实都是做与宾馆有关的事情,携程是做酒店预订,而如家和汉庭则是直接做酒店,专注使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我做投资可能没有沈南鹏好,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实业。如家、携程都是我去开局的,但我只能在某个阶段专注于某个项目,如果有五六个项目都让我很激动,我就很可能不知道如何做了。
我的创业将止步于汉庭,我要踏实地将汉庭做成一个好公司、大公司,而且是放在全球视野里的。这是我后半辈子的目标。我不会再做其他新公司了。
向苹果学习
《21世纪》:你毕业后做过三种不同种类的生意,而把做汉庭比作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比喻很新鲜,怎么理解?
季琦:最开始我是卖电脑和做系统集成,一个个订单去争取,就像打猎,每次出门不知会碰上什么,运气不好会空手而归。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中,努力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后来和几个朋友一起弄了携程网,搭好框架,确立了行业地位,生意自然来了。这有点像种树,树种下,只要根基扎实了,得到足够阳光雨露,就可以享受果实了。
再后来做经济型酒店,有点像开荒种庄稼。要在合适的地方选合适的庄稼种(选址和产品类型),选错了,后期再辛苦也是徒劳。土地的平整和播种(设计、装修)也非常重要,开出来的地块是块“漏地”(渗水、异味等隐性装修毛病),水稻就会因缺水而产量很低;要是播种过密(房间太小),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阳光和养分而营养不良;秧插得太稀(房间过大),又会影响产量。而日常的维护(日常经营)也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好都会出问题。
遍布全国的连锁酒店就像大农庄,需要专业管理、先进技术来支持。种庄稼相对容易,种树技巧性强一些,但要做个大农庄,就非常难。尤其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农业社会中,发展现代农业绝非易事,但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21世纪》:你曾在博客里说一直想跟乔布斯学习,汉庭也一直向苹果公司学习,现在你找到学习的突破点了吗?
季琦:我非常敬佩并学习乔布斯的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我是从创建汉庭后才喜欢上苹果的,我发觉我们与苹果在产品设计理念上非常接近,简洁、方便、高品质、美感,最重要的是,大众化的价格。
苹果能有今天,并不是苹果的logo设计的好,而是产品好,成功抓住了消费者需求,并以合适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这也是后来者汉庭能在短时间内追赶行业领先者的原因。
《21世纪》:你经常说,别人学不到汉庭“看不见的东西”,与同业相比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七天也一直强调自己的竞争力在“看不见的地方”。
季琦:我们总是比其它经济型酒店好那么一点,比如位置、淋浴、油画、床、办公区、商务会所等等;且新技术的使用也是同行中最多、最早的,如双网线、无线宽带、一卡通等。和苹果的产品一样,在同类产品中,我们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模仿产品是最容易的,早期,我也到同行的房间里量过尺寸、拍照等,但“看不见的东西”是很难学到的,这是指各种综合因素,如包括创始人在内的高管团队、股权架构、价值取向、管理风格、管理框架等。
曾選歐議會 香港小子展拳腳 無懼財團壟斷 「這裏商機多的是」
1 :
GS(14)@2011-01-22 01:31:462010-1-20 HT
現年21歲、初中從香港移民英國的張敬龍,09年以最年輕候選人身份參選歐洲議會,雖然落敗,但轟動一時。至今兩年,張敬龍已在倫敦成立小型貿易公司,曾憑入口特色菲律賓手袋,兩月間勁賺近20萬港元。近日,他重返香港蒐集市場資訊,擬將公司業務擴至香港,充滿自信:「這裏商機多的是!」
黃皮膚、黑眼睛的張敬龍在英國生活近10年,一口流利英語,發音與英國人沒兩樣。他早前在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仍說得出字正腔圓的廣東話,又笑說:「你要多與我講廣東話,給我機會練習!」
最年輕候選人 獲廣泛報道
眼前這名「香港小子」,兩年前毅然參選歐洲議會,成為英國首名參選歐洲議會的華人,冀為華人爭取權益,亦是當年最年輕候選人。他最終只獲4,918票,雖未能當選,卻是獨立候選人中排名第二高。這次選舉獲本港傳媒廣泛報道之餘,也為年輕華人在歐洲參政帶來突破。
選舉夢未了,張敬龍又開始編織創業夢,本身是香港及菲律賓混血兒的他(見另文——「新界喇沙生 英倫雙狀元」),09年尾回到菲律賓探親時,無意間看見當地窮人製作的手袋,原材料為飲完洗淨的紙包飲品盒,十分美觀。他靈機一觸下,決定創立公司,率先入口這批手袋到英國,去年初開始寄存於當地小店售賣,一探市場反應。
英售菲國手袋 兩月賺20萬
「紙包盒手袋」成本約4 英鎊(約50港元),張敬龍為手袋定價近30英鎊(約375港元):「英國人買手袋之餘,又可助菲律賓窮人增加收入,這是產品一大賣點,定價高點也不怕!」他的眼光果然準,紙包盒手袋大受歡迎。去年4、5月期間,其公司的營業額達20萬港元,經常賣斷市,要頻頻到菲律賓入貨。
「可惜,我當時做漏了一件事!」原來,張敬龍並沒有為其公司申請「紙包盒手袋」的獨家代理權,英國行家們眼見張敬龍如此成功,紛紛仿效他入口該類手袋,從此張敬龍公司的市佔率被大大攤薄了,使現時公司每月營業額只有數萬港元。
雖然公司的盈利大不如前,張敬龍卻對其偶然萌生的生意模式有所領悟;賽後檢討,他認為從東南亞貧窮地區入口特色產品,以類似公平貿易的概念為噱頭,向外國人推銷產品,應大有可為。下一個入口地?他的方向直指內地,他今次回港,就是為了籌備在港設立公司事宜,以便未來由內地入口產品,運往英國。
張敬龍去年12月回港,逗留近一個月,不時留意市場產品,那麼有眉目嗎?「向你透露一點吧,是電腦底板。我知道有一間香港公司在內地設廠,由於曾替國際性電腦公司製作底板,其標準與國際水平相若。」點子有了,他計劃今年回港長住,大展拳腳。
「香港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在港註冊公司並不難,雖然我們出街,好像不少行業如超市等被大財團壟斷,但只要細心想想,還是可以從中找到不少商機。」張敬龍對在港發展充滿自信,成功與否,有待時間印證!
2 :
GS(14)@2011-01-22 01:32:00新界喇沙生 英倫雙狀元
積極涉足政壇及商界的張敬龍,今日拿出來的學業成績毫不遜色,是不折不扣的英國會考及高考雙料狀元,早在08年已獲英國劍橋大學取錄。然而,原來他移民英國前,家住上水,就讀新界喇沙中學,並非名校分子。
「剛去到英國十分不慣,電視節目全以英文廣播,自己不太會講英文,連與鄰居溝通也成問題。」訪問期間,張敬龍回想那段青澀的移民歲月,不禁苦笑。
因英文不佳 曾遭排斥
那時張父因工作關係,帶同菲律賓裔太太及數名子女移民至英國,起初落腳移民區,由於張敬龍英文不好,經常受鄰居小孩取笑,更遭到排斥,令他很難過:「於是我決心學好英文,努力讀書,在中學內積極參加活動,爭取同學的好感。」
張敬龍的改善形象策略奏效。05年,當時15歲的他獲校內同學選為奧運大使,代表該校學生,在英國宣傳08年京奧,推廣體育運動;其後,他在英國會考GCSE考得9A,成為狀元;08年更在英國高考取得3A1B佳績,獲劍橋大學經濟系和約克大學數學系取錄。
其時,他決定效法部分英國學生,先工作1年再讀大學,首份工作在英國雷曼兄弟當實習生,08年9月入職,「那時月薪有2萬港元,真的不錯,未料不夠1個月,金融海嘯便捲來!」結果,他當然要乖乖「執包袱」。
延遲入劍橋 或再參選
誤打誤撞下,張敬龍加入倫敦國際廣播電台當節目主持人,未幾歐洲議會改選,該電台的節目經理提議他代表倫敦區參選,他想了想:「Why not?」毅然參選,用意本是為華人爭取權益,未料他一舉成名,入學的事就一直延遲着。
他有意參選來屆(2015年)歐洲議會,但坦言不會放棄從商:「兩者挑戰不同,滿足感也不同。」至於幾時入讀劍橋?他笑言:「再看吧!現時想先創業。」
3 :
GS(14)@2011-01-22 01:32:10歐洲議會 歐盟立法機構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是歐盟的立法機構,負責立法、監督及諮詢等,對歐盟成員國的立法及財政預算具有影響力。去年11月,台灣人申請免簽證遊歐盟成員國議案,由歐洲議會投票通過。
歐洲議會議員由歐盟27個成員國的選民直接投票選出,每5年選舉一次,代表5億歐洲人的意見,現時有736名議員。
歐洲議會成立於1952年,前身是歐洲煤鋼共同體議會;1962年改名為歐洲議會;議員初期由各成員國委任,1979年改為直選。
我們不應該仇富。金錢並不醜陋,醜陋的是人。
1 :
GS(14)@2011-11-07 23:54:43http://daisy-lancashire.blogspot ... 3131187681867558593
那天我和Philip一起吃完午飯,路過匯豐銀行地下的「有蓋操場」,看見一個一個帳蓬井井有條地排列著,甚至有人搬來沙發,坐著悠然地看書。用這種方法「佔領中環」,很有生活情趣。然而他們的行動是要反對投資銀行的過份貪婪,已經有三間大型國際都已經不在中環,雄據西九龍ICC,他們是否「佔領」了錯誤的地方?純粹「攞個彩」倒是無妨。
我看著穿了一身Ermenegildo Zegna西裝、雙手插在褲袋一副吊兒郎當的Philip,笑說:「你這副身世,一看就知你做邊行。人家『佔領中環』的茅頭都指向investment bankers,你不要連累我。」
「我穿成這樣好失禮你嗎?」他說。
金融海嘯的時候,我一直擔心Philip會被裁員,而他卻老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有時我會驚訝於自己的天真,當事人自己毫不在乎的事,我幹嗎要肉緊上心?這傢伙失業也好,發達也好,關我鬼事?今次我變得聰明了,聽聞最近投資銀行又開始裁員,輪到我滿不在乎了,本小姐才不會替他著急呢!
Well,事實上這班「金融才俊」也沒有什麼好著急(現在不管「俊」不「俊」,金融從業員都統稱「金融才俊」)。金融海嘯上集於O八年公演,下集的預告片已經悄悄流出。中環近日暗湧處處,雖然還未出現大幅度的裁員潮,但聽聞investment banks已開始炒人,更莫說我們手頭不少IPO都剎住了,很可能無法如期上市。但投行炒人一點也不可怕,炒你反會送你一份大禮,補六至十二個月的薪水都是等閒事。拿了這份「散水大禮」去歐洲玩一圈,還未買夠一打高跟鞋就已經市況好轉,被公司急call回巢,「不勞而獲」一大筆錢好過中六合彩。
有本書叫《金錢大帝》,提出了一些問題:「為什麼你的強積金回報這麼低?」「為什麼大行對企業的營利預測,連一般中學生也能做到?」「為什麼分析師、經濟學家和策略師永遠能事後孔明地作出準確的預測?」「買衍生工具的賠率,為什麼比去澳門賭場賭博還要差?」「一個二十來歲、長春藤大學畢業的小伙子,憑啥坐上副總裁之位、開法拉利跑車?」
書中描述的人被稱為「宇宙大帝」,他們包括投資銀行家、交易員、銷售員、研究分析師、基金經理、私人銀行家、結構性商品設計者(即accumulator或雷曼債券的「偉大發明家」)經濟師、金融演員等等。這班人如何能賺這麼多錢?其實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你和我的口袋裡賺來的。作者這樣形容「金融才俊」:「他們其實並不需特別聰明,也不用高深學問,甚至無須為客戶的資金增值,只須設法從這龐大的資金池裡渾水摸魚……」還引了德國一句名言:「跳蚤愈肥,狗隻愈瘦。」
這本書的作者是金道夫,書上的作者簡介:「在世界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倫敦、紐約)打滾十多年。曾任職統稱為Bulge Bracket的華爾街大投資銀行,以及稱為magic circle的國際大律師行,實務經驗(上市、合併、分析、銷售產品)讓他得以對全球資名投資銀行及金融機構的運作了解入微。儘管與許多知名投資銀行共事十多年,卻對某些被外界稱為宇宙大帝的金融業人士的作風不敢恭維,更對他們的層對不窮的賺錢手段嘖嘖稱奇。」
投資銀行就是這樣,大筆大筆的年終花紅和「散水大禮」派給自己人面不改容,海嘯的時候卻由納稅人的錢來打救,過份的貪婪終教人忍無可忍要「佔領華爾街」。運動最初是由Adbusters發起的,這是一本反戰反消費反霸權的雜誌。受「阿拉伯之春」所啟發,「佔領華爾街」於九月十七日在紐約率先起義,提倡「一比九十九」,就是99%的窮人對抗1%的富人,參與者利用互聯網去發動群眾參與,佔領大城市的金融地區,風潮蔓延至全球逾800個城市(祖國除外)。美國總統奧巴馬都要抽水,聲稱支持這個運動。不知那是行動上支持一起紥營,還是精神上的支持。
我覺得用這種和平勇敢的方式來表達訴求,還是值得鼓勵的,但現實卻是華爾街永遠不會倒下。人人都喊打倒investment banker,同時卻有千千萬萬人爭崩頭想加入banker的行列。與其被人欺負,倒不如欺負別人,他們是這樣想的。
如果你以為讀書人比較有理想,不妨看看這班前仆後繼地加入華爾街的年輕人。我有好些朋友的弟妹是哈佛、史丹福或普林斯頓的高材生,你問問他們畢業後有什麼打算?十個有九個還未畢業就為自己鋪路入投資銀行,就像今時今日的母親剛懷孕就為孩子鋪路入讀名牌幼稚園,我甚至開始懷疑,這些母親爭相讓孩子讀名牌幼稚園是為了讓孩子長大後能進入投資銀行。每一個稍為會思考的孩子都會問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讀書?而大人總是理直氣壯地回答「學做人」,也不覺得臉紅。我Daisy從來不騙孩子,一句講完──讀書為了開心,考試為了賺錢。
考試成績不能太差,否則考不進好的大學,將來靠那份寒酸的收入無法生活。是的,Bill Gates和Steve Jobs沒有從大學畢業,卻富可敵國,而且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但要是閣下不是Bill Gates和Steve Jobs,手持大學學歷便成為混得一口飯吃的捷徑。我從三歲開始回答那些白癡的考試卷,就是為了長大後能混一口飯吃,現在我總算做到了,this is great,真是不枉此生。
「生存」不需要很多錢,「生活」卻需要很多錢,因為我們所有人都喜歡浪漫。但所謂「浪漫」是什麼意思?我就曾在《一個人私奔》一書中這樣寫道:「浪漫是當你忽然想看泰晤士河的日落,可以話飛就飛;浪漫是當你為「公義」而與老闆翻臉;浪漫是當你霎時對凡谷那幅The Starry Night生起了莫名的懷念,可以直奔紐約。錢呢?」
我們不應該仇富。金錢並不醜陋,醜陋的是人。我完全明白為何這麼多人貪錢,因為我也很貪錢,但假如要剝削其他人才能賺到錢,我寧願不賺,不是為了道義,而是這樣太cheap。憑我的本事,靠自己的實力賺錢根本毫無難度,毋須靠剝削別人。
有種人每凡聽見誰要「賺錢」便向他扔石頭。賺錢有什麼罪?難道你上班不用支薪?錯在賺得太絕。打劫都是求財,隨便揮一下「疑似武器」的東西,搶到了錢就應該馬上鬆人,「扑頭」搶劫置人於死地就叫做「絕」。這麼「絕」的賺錢手法並不是中環價值,不要冤枉中環。這是我們奮鬥的地方,很多企業管理層都出身草根階層,憑著個人努力和抓著經濟增長的契機,總算創下一番事業。中環價值高舉的是公平的遊戲規則,任何人不問出身,只要有才華又肯努力,都有機會出人頭地。過份的貪婪破壞了這公平公正的遊戲規則,與其「佔領」中環,倒不如「保衛」中環,保衛這個公平公正的奮鬥平台吧。(撰文: 王迪詩/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http://world-of-daisy.blogspot.com)
賈平凹:我最關心的是人和人性的關係與變化
1 :
GS(14)@2012-01-09 23:53:15http://www.infzm.com/content/67216
「文革」的少年和惹禍的父親
南方週末:「文革」發生時你多大?
賈平凹:我當時13歲,上到初中二年級下學期,是「紅衛兵」,那時候總有不同的政治事件發生,所有人都心沸騰,都是快樂的,尤其作為孩子,就覺得像節日一樣,也不學習了,也不上課了,反正就是特別快樂,特別刺激。
我那時候還是懵懂的,不是說很清晰,但是也跟著外頭人喊口號,也跟著刷大字報,這些我也都參與過。引用那個「蝴蝶效應」來說,因為我的參加,起碼給這場運動加了一定影響力,起碼增加了,那麼多人的參與,從而使得災害的力量不斷增大,最後反過來影響更多人,形成一個颶風。
南方週末:你父親只是一個鄉鎮學校教員,怎麼就變成「革命」的對象了?
賈平凹:「文革」時,我父親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原因是他在西安當教員的時候,胡宗南在西安開了一次報告會,當時政府要求所有的公職人員去參加,學校把教師花名冊就報上去了,我父親那天去了,但走到半路里,又跑去看秦腔,最後沒有參加。到了「文革」時期,有人把那場報告講成是特務訓練班,然後查檔案,名單裡有我父親,就把他打成歷史反革命,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父親回村裡的時候,我和母親正在地裡幹活,別人說我父親回來了,我就往回跑。我父親戴著反革命分子帽子,被押送回到鄉下,一見我就拉著我的手哭了,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見到父親哭,他說,我把孩子害了。當時他最關心不是他的政治生命,而是自己影響了家庭和孩子的前途。
南方週末:對你的影響體現在哪方面?
賈平凹:我父親被打成反革命那幾年,我在農村惟一的願望就是出去參加工作。當時城市裡的企業、單位來招收技術工人,肯定沒有我了,不可能叫個反革命子女去當工人。後來收公路上的養路工,整天拿個鍬鏟一下地面,我也報名,但是也沒有收我。後來部隊徵兵,我又去報名,也不讓你去。你表現再優秀,在選人的第一批就把你刷掉。
當地學校招收民辦教師,我也報過名,也沒有我。後來學校一個老師,回家生小孩了,臨時讓我代理教了一陣。等人家把產期休完以後,你就結束了。我原來是基幹民兵,因為當時準備和蘇聯打仗,農村的年輕人都加入民兵組織,整天訓練。開頭我在民兵連裡當文書,因為我字寫得好,後來我父親一出事,就把我趕出來。我們那兒學大寨修水利,修一個大型水庫,年輕人都去,也是以民兵建制,掙工分,我卻被留在村子裡和婦女一塊勞動。
在水庫當宣傳員和上大學
南方週末:你當時不是去水庫當宣傳員了嗎?
賈平凹:當時別人都去水庫勞動,我沒去。但後來我聽從水庫工地回來的人講,工地上需要一個搞宣傳的,寫字的,說你可以去,別人推薦我去,但也沒有啥下文。我聽了這話以後,就主動去了。
生產隊長還不允許我去。記得那天下著特別大的雨,我拿了一些干糧,去幹了三天活,特別累,就是從大壩下面扛石頭,扛到大壩上。你要扛夠多少立方,才能掙他那個工分。我當時在工地指揮部每天晃來晃去的,想引起人家注意,後來工地指揮部的人就發現我了,說,你來了,那你給咱去刷一下標語吧。刷標語就是在山崖的大石頭上刷那些「農業學大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的大型標語。
我拎著大紅漆桶子,握著大排筆滿山寫標語。他們覺得寫得不錯,就把我留下來,在工地上辦簡報。當時辦工地簡報的有兩人,我進去給人家幫忙了一段時間,那兩人就退了,後來就我一個人。我可以說是編輯,也是發行員,也是宣傳員,每天到工地上去採訪,回來寫東西,然後在蠟版上刻,拿油印機子印,然後到工地上再散發,再拿大喇叭念這個稿子。
當時我父親得到消息說大學要招生,他叫我連夜走十里路回家,跟我說一定要去報名。當時工農兵上大學,有三個條件,你自己得報名,群眾要推薦,領導要批准,然後學校再考試。
當時我還是可教子女,大家就把我推薦了,他們都覺得這個孩子幹活特別賣力,特別踏實,簡報也辦得比較好。領導也同意我去。
最早推薦我到西北工業大學飛機製造系,我當時壓力特別大,因為我是初中二年級畢業的,只學到一元一次方程。縣上領導知道我的情況後,就把我改到西北大學中文系。
我一到學校,老師要求每一個新生寫一篇文章,我寫了一首詩歌,老師一看覺得寫得不錯,就推薦給當時大學辦的一份報紙,選了我一首詩,我到食堂去吃飯,大家都指指點點,從此激發了我的創作慾望。
畢業分配,我必須回到我們縣上,我想回去肯定是一個中學老師,縣上我估計還幹不成,只能到公社中學去當老師。畢業前,我一共發表了二十七篇作品,有文學作品也有新聞稿子。我在陝西人民出版社實習過,當時編輯部領導同志對我印象特別好,我就這樣到了陝西人民出版社當編輯,在那兒當了五年編輯,從那兒又調到西安市的《長安》雜誌社當編輯。我一輩子都在當編輯,寫作和作家反而是業餘的。
南方週末:如今社會對你們那批工農兵大學生有很多偏見。
賈平凹:從我們那屆開始,基本上六年都是工農兵學員。1977年才恢復高考。我那些同學多多少少都受到一些歧視,因為後面的學生都是通過正式高考上來的,當時社會上有一種議論,好像工農兵學員水平不高,在我看實際上並不是那樣的。
我後來還考過研究生,當時西北大學招第一批文學研究生,只收兩個人,我考第三名,專業知識我是好的,但我英語沒學過,是零分,我那個時候不會作弊,老老實實在上面不動一個字。當時學校也想收我,但是報到上面,教育部門有個規定,是見「0」不收的。所以我沒有當上研究生,如果當研究生,可能現在也是個留校,在大學當老師吧。
"賈平凹畫夢錄
作為一個人來講,活這一世,我經歷了新中國的各個時期,無論是「文化革命」前還是「文化革命」後,國家幾十年的發展和變化,我基本上摸透了。作為作家來說,我經歷的這個時代確實為我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且這個社會也給我提供了一種豐富的想像力。
人一生都是要有希望要有夢想。
但人心是沒有盡頭的,夢想也沒有盡頭,一旦實現了這個夢想,就繼續著另一個夢想。比如現在作為一個作家,出了那麼多書,名氣也有,房子也有,政治地位也有。但從文學的意義上講,我和偉大作家相比差太遠了,為什麼現在還在寫,我老覺得好像自己還沒寫出滿意的東西。
成名不一定就成功。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才學會寫作,但是精力不夠了。有時想的好得很,表現的時候就寫不出來,那種焦慮,那種自己恨自己的情緒,時常影響著我。
這個時代的中國,在我有限的生命經歷中,相對來說是最好的時候。大家懷著個人的抱負,個人的夢想,在這個社會中實現自己,不斷地追求創造,戶口並沒有把你限制到某一個地方,某一個部門,你願意幹你就干,只要你有才,你有才能就能發揮,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但如果要更好的人才出現,更好的夢實現,我覺得整個國家要提供一個更寬鬆、更開放性的大環境,越是這樣,良性循環,夢實現得更好一點。
文學在某種程度上,它是槍桿性的東西,它和整個社會現實還有些摩擦,有些碰撞,會遭遇到有些不順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個作家和他的作品,他實際上都在呼喚人活得更好一些,這個社會更美好一點,總是這種願望。
(採訪整理 張英)"
不上班的年輕「老作家」
南方週末:孫犁為什麼對你有影響?
賈平凹:我在鄉下的時候,根本看不到書。在水庫的時候,從別人那兒借了一本小說,它沒有封面,不知道誰寫的。扉頁上有「白洋淀紀事」幾個字。我對那本書特別感興趣,每天晚上就模仿那書裡的,來寫身邊這些人物,就開始在筆記本上寫開了,每天給周圍某某畫像,都是素描他。上大學後才知道,那是孫犁的一本小說,那本書對我有啟蒙教育,影響還是特別大的。
南方週末:1978年,你就拿了全國短篇小說獎。
賈平凹:我分到出版社後,就開始搞創作,1978年「文革」後第一次評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我就獲獎了,當時社會對文學的那種關注度,比現在不知道強多少倍,大部分人都在讀文學作品,一篇作品可以使你一夜成名。
我還記得,當時和我一塊領獎的,有王蒙、劉心武、張潔、張承志,所以很多人說我是老作家。我記得那天晚上,王蒙到我房間來,王蒙當時還開玩笑說,「你看你寫那麼長你獲獎,我寫這麼短也一樣獲獎。」他當時是五十歲吧,我當時是二十四嘛,很年輕的,不像現在你獲什麼獎也沒影響。
我在出版社當編輯,它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允許你搞創作,怕你影響業務。我搞創作都是下班以後,領導還老批評。我獲獎以後,就不在編輯部幹了,就調到西安市文聯的下屬創作研究室搞創作了,基本上幹了一兩年,就把我選為市文聯主席。
南方週末:就不用上班打卡了。
賈平凹:當時我也不想當這個主席,我說我還是搞創作吧,但領導說,你必須要當文聯主席,他要求是一個文學方面有影響的人,組織上講可以給你配一個工作班子,讓黨組書記把日常工作給你管上,有啥活動你來參加就好。人一生,我覺得最幸運的東西,一個是很自由,再一個就是你的愛好和你從事的職業是一致的,這是最好的,這兩件我都能達到。
對「文革」這場運動,人人都有責任
南方週末:你在《古爐》裡寫了一個「文革」年代的小村,實際上寫了「文革」對中國的影響,這和謝晉當年拍的《芙蓉鎮》一樣,選擇的視角都是以小見大。
賈平凹:我只能從這個角度進入,這段歷史是中國的一件大事,關於這段歷史,已經有很多書了,從政治的角度、經濟的角度進入,我只能從社會角度進入,從基層的一個小村來觀察「文革」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
我思考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文革」最早是從上層發動下來的,毛主席號召了以後,全國人民動起來,但為什麼從上面吆喝了,下面就能調動起來,影響到一個偏僻的村莊的日常生活?產生這場災難的機制在哪裡?怎麼就能夠一下子把角角落落裡的人都調動起來,原因在哪兒呢?
「文革」最終成為全國性的運動,有政治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原因,但社會層面的原因更重要一些,就像陝西的蔥不是很高,新疆的蔥很高,是因為土壤氣候不一樣、環境不一樣,同一個東西就不一樣了。基層的土壤是最重要的東西。
南方週末:你說對「文革」這場運動,人人都有責任,為什麼?
賈平凹:毛澤東說,「文革」這場運動,是遲早都要來的,因為它是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我認為,好像是,也好像不是,它實際上利用的是人性的弱點,普通老百姓過日子,也經常發生矛盾,比如一個家庭裡,父子關係不行,夫妻關係不行,在一個家裡吵吵鬧鬧的。「文革」在當時是最主要的政治運動,從上往下的,你不參加運動,你不參加當時的組織,好像你就不是一個正常人一樣,你就臉上無光,不敢在人面前走動了,它當時是這樣的一種社會環境。
這場運動實際上是靠幾億中國人的力量發動形成的,利用了全部參與者的力量。大家都是按照當時的政治教條執行的,人人都在浮橋上,走的人多了,它肯定搖晃,搖晃得厲害,橋板肯定翻,道理就是這樣。
南方週末:《古爐》的故事是從一個小孩狗尿苔眼睛裡的世界講起的,一個有點智障和靈異的孩子,充滿象徵和寓意,也是你當時的年紀?
賈平凹:狗尿苔是一個外號,他剛好13歲,正符合我當時的年紀,我熟悉那個年齡段看到的情況,選擇一個小孩的眼光來看當時「文革」裡發生的事情,有他的靈活性。當時一個地方政權有兩派,領導人和支持者全部分成兩派,從狗尿苔的角度便於寫全部的情況。
狗尿苔出生不好,人長得很醜陋,性格很怪,自卑膽小,不敢說不敢動,政治上的是非曲直,革命和反革命,他都不理解。他生活這個地方是偏僻的小山區,沒人跟他說話,只好和動物、樹木、花草對話,想像力豐富,對所有人,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想通過討好人家,能讓他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
我在寫作過程中,收藏了一塊明代的佛像,我看那個佛像就想起狗尿苔來了,一個前世的人,可憐,委屈,醜陋,自卑,好像是個怪胎,卻符合那個時代。
南方週末:以往文學作品表現「文革」這段歷史,一般都充滿血腥和暴力,《古爐》也寫到兩派之間打鬥,卻非常冷靜,幾乎不動聲色,這個敘事基調和那個時代產生了一種巨大反差。
賈平凹:因為1966年到1968年這段時間是比較血腥的,打砸搶,然後開始對抗,互相打架。我對當時批鬥我父親的那些人也特別仇恨,也想過去報復,但是幾十年過去以後,回頭來看恨那個人也沒用,也不是他個人的問題,是整個中國社會的問題,就像一場大風一樣,風颳過來以後,小草和大樹都在搖,人和東西也在搖,也不是某一個人在特定的時候這種爆發。
現在回想那一段歷史,我覺得就應該很冷靜地來寫,在人性、人的問題上多深究一點,才能寫得很真切,挖掘得更深一些。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很多寫「文革」的作品,如果我還採用激憤、控訴性的寫法,再帶著幾分血腥控訴,只是來回過頭罵這件事情,罵完也就過去了。
當時中國社會基層的那種生活很無聊,節奏緩慢,看起來沒什麼變化的,都是日常瑣碎的事情,都是農民的是是非非,突然有一天矛盾就爆發了。寫小說也應該是這樣,慢慢寫,才能把心情、感覺寫進去,把小說的味道寫進去。基本就是這樣來控制的,64萬字,寫作過程中作家最難把握的就是節奏。
南方週末:你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這個傳統好像被今天的文學主流拋棄了。
賈平凹:「文革」這麼大的事情,已經過去多年,再過十幾年,參與這個事情的人都快不在了,這個事件當年不許提,作為一個歷史事件留下來,總歸有人要提,就是當時的人不說,後面的人還得說。這段歷史我一直想寫,怎麼個寫法,一直不好動筆。我不是對一個運動或者一個事件做評判,我最關心的是人和人性的關係與變化。
當時我13歲,現在我快60歲了,當年發起、組織、參與的人年紀起碼都快七八十歲了,很多人已經去世了。
這段歷史以後可能也有人寫,但要寫的人,他們都沒有經歷過。當然,那些沒參加過二戰的人,也能寫出很偉大、優秀的二戰作品,但他只能從史料、資料的角度出發去想像,沒有實際的感性的經驗。
胡孟青:回報是一切的是與非
1 :
GS(14)@2012-07-23 09:26:24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F%E8%88%87%E9%9D%9E
純粹用最簡單的估計,既然今年第二季盈利明顯轉壞,如果相信公司盈利已經衰至貼地,單以基數效應,那麼明年第二季公司盈利增長是會相當突出。以往,公司在發佈盈警之後,股價每每能夠很快復元,唯獨今次無論經已發盈警、或很大機會發盈警的公司,股價相對失色得多,這是否代表市場已認定,盈警未必是一次性的問題。
如此,要撈底做長線投資的,根本毋須心急,並適宜再三思考入市的理據。除經濟及盈利之外,派息回報固然是吸引投資者的一項重要指標。環顧本港,銀行存款利息接近零,長年期外滙基金票據息率僅僅半厘左右,部份住宅租金回報已經跌至兩至三厘;相反,港股平均股息回報率卻大約有三厘半,跟區內平均數字看齊,在比較不同的回報率之下,股票似乎有着絕對優勢。可惜,港股熊市格局未變,市況成交更有壽終正寢之感,市場行動暫時明顯仍然推翻之前很多既有的樂觀假設。
Yield is Everything。今年以來,還稱得上受追捧的股份,大部份都是具備較高息率回報紀錄的公司,惟像中移動(941)、領匯(823)等具備穩健現金流收益及息率相對較高的公司,因為價格向上,股息回報已經降至得三厘左右的非絕對吸引水平,這又是否屬於一種Yield Destroying表現?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C觀點 - 施永青 埃及發生的是軍事政變嗎? (2013年07月08日)
1 :
GS(14)@2013-07-09 09:08:37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2302
【am730專欄】有人這樣說:埃及發生的不算是一場軍事政變。因為軍事政變常帶有貶意,軍人干政是違反民主原則的;但埃及軍隊今次的行動,是與人民的意願一致的,人民要穆爾西下台,穆爾西不肯,由軍隊逼他下台,有甚麼不好?因此,今次是軍隊起義,一如辛亥革命的武昌起義一樣。
然而,武昌起義的對象是封建皇朝,但今次埃及軍隊推翻的卻是埃及第一任的民選總統。穆爾西是獲人民授權的總統,按照憲法,軍隊應是聽從他的指揮,怎可以侵犯總統的權力?總統背後有人民的授權,而軍隊的背後只是武裝力量,以武力去推翻人民授權的政府,不是軍事政變是甚麼?
埃及軍隊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會干政,但行為上卻是未經審訊就軟禁總統與大量政府官員,不讓他們與人民接觸。軍隊還逮捕了穆斯林兄弟會的骨幹,關閉了他們的電台,並出動實彈對付支持穆爾西的示威者,這樣的行為分明是鎮壓政治異見分子,實行軍事專政。
西方國家對今次埃及發生軍事政變普遍採取寬容的態度,不但沒有搞制裁,連譴責的聲音也不多,原因是他們根本不喜歡以穆爾西為代表的保守回教勢力。他們支持的是佔領廣場的親西方世俗力量,而軍隊今次正好站在世俗力量的一邊。
然而,民主是有一套公認的準則的,而這套準則恰恰是西方自己訂出來,還視之為普世價值,今次怎可以出爾反爾,輸打贏要?
佔領廣場的示威者,自稱代表人民力量,但他們何嘗透過普世接受的民主形式而獲人民授權?他們只是憑局部地區的人多勢眾,達到聲勢浩大的效果吧了,未能確定他們真能反映大多數人民的意願,民主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公義,不是比聚眾示威的能力。如果誰能佔領廣場,誰就可以代表人民,這豈不是變了暴民政治,而非民主政治?
我並非回教徒,在思想感情上靠近廣場上的世俗派多過穆斯林兄弟會,卻沒法認同他們推翻穆爾西的手法。他們的手段只能用來對付軍事獨裁的穆巴拉克,卻不宜用來對付由民主選舉產生的穆爾西總統。正確的方法是設法讓穆爾西沒法在下次大選時連任。這樣,政府和平輪替的民主模式,才能在埃及鞏固下來。
現時埃及的處境十分危險,各派政治力量都希望透過民主的方式奪取更多的權力,他們在選舉中失敗後就走上街頭,以癱瘓社會的方式向政府施壓,以便將自己的那一套強加於人民頭上。
這樣發展下去,不論誰當選,都會有一批人以公民抗命的方式走上街頭,埃及將永無寧日。這只會讓軍事獨裁者有機可乘;他們可以透過出來維持社會穩定,重新成為主導埃及的政治力量。那這些年來人民為追求民主而作出的犧牲就會前功盡廢。
由政府來做莊 吃虧的是大戶 周顯
1 :
GS(14)@2015-07-28 14:45:4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很多人說,中國政府控制股市,對於市場,有很不好的影響。我當然同意,政府介入股市,影響了市場,也對於自由市場的運作,有一定的影響,但這影響對於股市,究竟是好,還是不好,那就很難說了。
當然,以上說法的人,大都是學過一點點經濟學,而學過經濟學的人,也大多是「自由經濟原教旨主義者」,但我也很懷疑他們,究竟懂不懂股市的運作。
在一個自由市場的股市,如美國、香港、日本等,大莊家就是那些大老闆、大型證券行、大型基金等等,如高盛、大摩、日本的四大財閥,韓國的五大財閥,香港的四大家族等,由他們來左右股市,來賺股民的錢。至於細價股,也有細價股的莊家,這就叫做自由市場了。
取代大孖沙 對散戶留一線
換言之,中國的干預股市,其實只是由政府去取代以上的這些大孖沙的角色,去當莊家,實質的內容,是不變的。如果由政府去當莊家,至少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殺散戶時,還留有一線,不殺得那麼狠,散戶沒輸得那麼慘。
大家可以看看,自由市場的股市,散戶是不是死得更慘?莫非在自由市場,便沒有了股災嗎?
換言之,如果由政府來當莊家,結果是把大戶應賺的錢都刮走了,但從散戶的角度看,只要你肯殺肯賠,由大戶來做莊還是政府來做莊,有什麼分別呢?反而是大戶才是吃虧,因為他們的錢給政府賺了。
這好比我的哥哥說做馬:「馬迷反正都不懂得馬,做不做馬,對他們有什麼分別呢?」同樣道理,如果是炒股票好叻的專業投資者,由於測不準政府入市,因而大輸,這自然是對他們不利,但如果是盲毛,則由誰來做莊,兩者並無分別。
[周顯 投資二三事]
財經評論 --ICIJ:我們尋求的是真相
1 :
GS(14)@2016-07-09 06:46:15今年新聞界最轟動新聞,除了是英國脫歐外,相信是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憑着巴拿馬文件,踢爆高官、富豪、罪犯的隱密離岸銀行戶口事件。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客席教授Giannina Segnini,來自南美洲小國哥斯達黎加,贏過無數調查新聞獎項,亦是大數據新聞(Data Journalism)的專家。自2007年起已經是ICIJ活躍會員,2015年更成該會顧問,過去一年積極參與巴拿馬文件泄密事件。她回憶起,ICIJ着手處理巴拿馬文件維時近一年,牽涉全球各國的記者近400人,全部均需簽署保密協議,「ICIJ有沒有機會有間諜?絕對有可能,但難得的是,400人在過去一年內,都沒有將事件泄漏開去,這是一個奇迹。」是故她形容ICIJ是社區(community)多於人際網絡(network)。在場學員最關注的,是如何相信泄密者所敘述的事情,有學員稱:「他有機會是稅局人員,亦有機會是政敵,文件或有機會是偽造。」Segnini則強調,ICIJ有嚴謹的盡職審查程序,研究文件的真確度,又說多年前ICIJ曾經收過關於一張假支票的報料,用兩個多月時間才得悉支票屬偽造,「有人同你報料,你點都會去證實下架嘛?Right?」至於報料者的真正身份,至今仍然未明,Segnini承認泄密者有機會有既得利益,亦有機會是學員所質疑的人士,她稱:「Good information doesn't mean good people.(好的資訊不一定來自正當的人)」又指調查新聞的價值不能由結果來定論,所得出的結果亦非針對設有離岸戶口的高官政要,「The motivation is looking for the truth.(從事調查新聞的動力是為了尋求真相)」
Segnini亦分享了一個笑話,當初《紐約時報》亦得悉ICIJ着手研究巴拿馬文件這個調查項目,但由於不想與其他報紙共享資訊,拒絕參與,最終成為受害者,「所有報紙都有報道呢件事,係得《紐時》無!」不過,一個月後,《紐時》則求ICIJ分享相關資料,有學員笑說:「Wow, you have New York Times begging!(哇!連《紐時》都求你哋)」Segnini笑着回應:「Actually I don't enjoy it.(其實我一啲都唔享受)」事實上,巴拿馬文件事件爆出後,有香港富豪亦牽涉其中,筆者曾訪問一名會計師,他冠冕堂皇地指離岸銀行戶口是合法,直指調查記者大驚小怪,亂扣富豪帽子,當時筆者認為他不無道理。不過,Segnini形容,報道出爐後,最轟動的雖然是有國家元首下台,但文件揭露了有公司透過離岸戶口非法售賣燃料予敘利亞政府空軍;俄羅斯的兒童性奴犯罪集團首領持有離岸戶口;非洲窮國烏干達一貧如洗,當地一家公司卻透過離岸戶口逃稅四億美元。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4月時曾評論離岸銀行戶口事件:「A lot of it is legal, but that's exactly the problem. It's not that they're breaking the laws, it's that the laws are so poorly designed.(好多離岸戶口係合法,但這個正是問題所在,他們並沒有違反法律,但法律確實存有漏洞)」讓筆者驚醒的,是不少人在所謂法律框架下,從事不道德的事情。受訪者當然雄辯滔滔,但記者若果批判不足,容易墮入迷思,讓筆者頓然反省。著名監管新聞調查記者、曾於2001年獲普立茲獎前《紐時》記者David Johnston提醒學員,世事萬物都自有其規律,新聞通常在你眼前,而你不察覺,是因為你並不清楚整個系統,「若果你洞悉事件的核心與運作模式,你就會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情」。記者:周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572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