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任正非在華為“出征·磨礪·贏未來”研發將士出征大會發表了內容部講話。他指出,華為的總戰略是“做多連接,撐大管道”。華為錯過了語音時代、數據時代,不能再錯過圖像時代。
“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以招聘新員工培訓後撲入戰場,等3~5年他們成熟的時候,這個機會窗已經半開半掩了,我們又失去了一次占領圖像高地、雲化時代的機會。因此,我們短時間直接選拔了,有15~20年研發經驗的高級專家及高級幹部投入戰場,他們對技術深刻的理解能力,與前線將士的戰場掌控能力結合在一起,一定會勝利的。”任正非表示。
他回憶了華為2000年的出征將士的送行大會:“‘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大標語,充滿了一種悲壯,其實我們那時連馬革也沒有。為了身份的證明,我們需要世界市場的成功,在完全不了解世界的情況,就踏入了茫茫的“五洲四洋”,那時非洲還在戰亂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在那外匯管制的時代,常常發生我們的員工在麥當勞刷不出卡來的窘境。有一本小書《槍林彈雨中成長》就記錄了一代人的艱辛。今天能達到800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融進了多少人的青春、血汗與生命。我們今天成功了,不要忘記一起奮鬥過的人。不要忘記不管是因公,還是因私,獻出了生命的人。我們今天已有大片土地,一定能找到紀念他們的形式。”
而在本次研發將士出征大會上,任正非說:“今天我們的勇士又要出征了,我們已經擁有170個國家武裝到牙齒的鐵的隊伍,我們的流程IT已經能支持到單兵作戰。每年我們仍會繼續投入上百億美元,改善產品與作戰條件。我們要從使用“漢陽造”到駕駛“航母”的現代作戰方式轉變。我們除了在傳統增量市場大量培養將軍,創造成績,多生產糧食外。在新的機會領域,我們也要努力成長。雲化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圖像雖然我們領先,但海外除德國大規模實踐的經驗外,在其他國家還沒有規模化的成功,還沒有建立一支成熟的隊伍。特別是面對大視頻帶來的流量洪水和更低的時延要求,我們還沒能駕馭。戰略預備隊只能一邊學、一邊教、一邊幹,讓小老師逐漸成為‘大教授’;讓二等兵在戰火中升為將軍。大時代呼喚著英雄兒女,機會將降臨有準備的人。大江東去浪淘沙,天翻地覆慨而慷,不能打仗的主官將會離開崗位。隨時準備下臺,才能不下臺。”
任正非指出,服務是華為進攻中的重要防線,網絡容量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維護越來越困難,任何新公司、黑天鵝要全球化,都不可逾越此障礙。“沒有多年的積累是不可能建立起來活的‘萬里長城’、‘馬奇諾防線’,我們這道歷時28年建立的服務體系,不是容易超越的,特別是這條防線正在逐步人工智能化。GTS這些年的進步,為我們建立了鞏固的防線,使我們進可攻退可守。我們迫切需要更多的專家、將軍,建立起對未來複雜網絡,更鞏固的防線。‘江山代有才人出’,服務將是我們不敗的基礎。”
任正非還強調,除了在市場戰線要獲得成功外,華為還要在技術戰線有所作為。華為每年除了給開發撥付80~90億美元以上的開發經費外,將給研究每年超過30多億美元的經費。為何要延伸到基礎研究領域?任正非表示,“因為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網絡進步的恐怖式發展,使我們不能按過去科學家發表論文,我們理解後去做工程實驗,然後產品,這樣緩慢的道路。我們現在就要選擇在科學家探索研究的時候,探進腦袋去思考如何工程化的問題。我們不僅要使自己數十個能力中心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努力探索,不怕失敗。而且要越過工卡文化,大量支持全球同方向的科學家。我們的投資是不具狹義目的的。正如我在白俄羅斯科學院所說的,我們支持科學家是無私的,投資並不占據他的論文,不占有他的專利、他的成果,我們只需要有知曉權。不光是成功的,包括他失敗過程的知曉權。像燈塔一樣,你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別人,而且燈塔是你的,完全不影響你產業化。”
任正非還說:”我們今天集結2000多名高級專家及高級幹部走上戰場,讓他們真正去理解客戶需求,背上他們自己制造的降落傘,空降到戰火繽紛的戰場。'春江水暖鴨先知,你不下水,怎麽知道天氣變化’。當前‘天氣預報‘絕大多數都是美國作出的。美國不僅集中了大量優秀人才,而且創新機制、創新動力洶湧澎湃。我們要敢於聚焦目標,飽和攻擊,英勇沖鋒。不惜使用範弗里特彈藥量,對準同一城墻口,數十年持之以恒的攻擊。敢於在狹義的技術領域,也為人類作出‘天氣預報’。努力在基礎科學上領先,與以客戶為中心並不矛盾。客戶需求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
(註:任正非內部講話內容來自華為心聲社區微信公眾號)
發現高管加入之後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三個。
本文由經緯創投(ID:matripartnerschina)授權i黑馬發布。
當你的公司邁過新起步,業務快速增長的時候,通常你會聽到這樣的建議:“是時候,讓一些牛人加入團隊了。”事實上確實如此,假如說你的公司正處在一個關鍵階段,沒有牛人補充進團隊,其發展速度往往低於市場水平。
為什麽要任用這些牛人呢?答案是:時間。任用有過相關成功經驗的人,可以把你不擅長的事情授權給他們去解決,從而縮短特定業務模塊”從0到1“的時間。高收益的伴隨下,總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同樣是時間。
譬如說,如今我們說創業公司要修煉好內功,做好收入。這塊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創始團隊,但同樣也取決於你的銷售 VP /總監 ,如果這個人找錯了,一進一出浪費的是一年,這當然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此前我們曾經寫過《比裁員更心焦的是你花大價錢招來的高管做不到一年就走了,怎麽破?》一文,大家反響還不錯,但紛紛表示希望有更明確的解決方案。因此也就有了今天的續文。
根據我們此前的調研,發現高管加入之後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是三個:創業公司與成熟企業架構不同——如果這名牛人曾經在大公司工作,那麽他更容易有路徑依賴;管理層與執行層的能力窘境——一個好的方案,執行層或許理解不到戰略意圖,或者缺少相應的資源,還有些員工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落地;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平臺光環不再,一切外部環境皆會發生變化。
作為創始人,萬事想要一個好的結果,總是離不開“事前規劃+進行時的努力”,以及如果結果不好我們應該怎麽辦。所以,我們就按時間邏輯來試圖為你梳理一個 SOP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以下,Enjoy:
第一件事:規劃
想清楚你要什麽?
作為開始,這是所有環節當中最重要的一步,通常會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你究竟需要的是什麽?
這涉及到組織結構的拆解,以 COO 這個崗位為例,你要他負責的是哪塊業務,產品還是運營?是一個人就能做,還是需要好幾個人?這是你在反思自己痛點的過程,也是所有招聘開始的基礎。
究竟是外部聘用還是內部提拔?
這個問題你需要思考的核心是:對特定崗位,究竟是外部經驗重要還是內部經驗重要。比如技術崗位,現有的人中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經驗去挑起 CTO / 銷售主管的大梁?如果答案為是,那麽也許內部人士可以勝任;若答案為否,你的抉擇如何就再明確不過了。
你對新加入的夥伴期許如何?
未來 12 個月,你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麽?你希望他入職後的第 1 個月能實現什麽目標?你需要他擴大團隊規模還是保持小而美的運營?越清晰越準確的詞語有助於你在尋覓和招聘真正開始時,提醒自己保持清醒:不被簡歷上的出色經歷所迷惑。
當然,你也必須承認你對於目標人選需要具備的能力可能是無知的,解決的途徑唯有兩個:
親自在該職位上體驗一番:CEO通常不願意做職能性工作,因為他們清楚知道自己不具備相應的知識。但,從人類進化的過程你就能知道,親自體驗是明確目標候選人需要具備素質最直接的方案。你欠缺什麽?公司目前在該職位上最大的弱點是什麽?……
“外腦”的建議:尋獲目標領域的成功人士,了解他們獲得成功的原因,結合親自體驗之後去搞清楚哪些能力最符合你公司的需求。但你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他們並不了解公司的具體情況,所以你不能將招聘的決定推給他們做。
第二件事:判斷
如何判斷這個人是最適合的人?
牛人通常是很難被說服的,畢竟他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推薦你戳這里查看經緯 HR 團隊為你準備的技巧——《你還在煩惱招聘嗎?這十個方法你都用了?》。
坦白說,即便你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和功課,你的招聘仍然是有風險的。那麽當你面對這位牛人的時候,你如何去判斷呢?
設置問題
基本上,在問題設置上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三個:對方是否有意願加入創業公司,工作成績及性格是否與招聘崗位的需求匹配,他是否能針對你公司的情況打造出一套靠譜的方案。
究竟你要問哪些具體問題,這個永遠是千變萬化的,本·霍洛維茨曾經將他認為很有幫助的一些面試問題總結了一下:
你上班的第一個月會幹什麽?——這里你要根據候選人的答案去判斷他是被動型還是主動型人格。在創業公司,通常後者更為適合,畢竟創業公司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這份新工作和你目前的工作有什麽不同?——有的人能夠認識到前後東家有很大的差異,並能做出相對明確的方案或思路;而有的則認為自己此前的經驗能夠立即被複用於新東家。
你為什麽要加入一個小公司?——這有助於讓你知道他最渴求的是什麽?也有助於讓他對未來的“艱難險阻”有一些心理準備。畢竟每一次職業生涯的變動,都有可能對候選人自己產生深遠的影響。
組建面試小組
出於禮貌和尊重,在面試開始之前,你需要告知候選人你的公司大致的流程是怎樣的——他需要見誰?幾次?大概的反饋周期是多久?
而在這之前,你需要準備好的是面試小組成員名單。這些人的身份是多樣的,也許是公司內部的人,也許是外部的專家,甚至有可能是你的董事會成員(誠心實意地插入硬廣一則:經緯的 HR 團隊成員們樂於也有相應的經驗,去為被投公司提供這樣的服務)。他們應該發揮的作用是:
幫你發現應聘者是否符合招聘標準,並為你提供判斷;
幫你判斷這個人是否能很快融入公司。
面試完成後,你需要與他們討論每場面試,讓大家形成對於目標職位統一的理解,以便獲取更充分的信息和建議。但,這個決定最後只能你關起來門來做,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做出這個決定。
背調
此前我們經緯 HR 團隊亦已為你準備了一些技巧,這里查看——從認識到在一起,招一名合適的高管到底有多難?
第三件事:融入
如何幫助他們融入公司,盡快發揮戰鬥力?
這一點,是在你做出了抉擇之後,事關決定成敗的一點:如何幫助他們融入公司。也許你會覺得,既然都是牛人了,就應該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野蠻生長”。但如果你想要一個好的結果,建議一定一定要讓這個人直接匯報給 CEO 一段時間。他和 CEO 的溝通越緊密,對於你引入新的基因加強團隊力量就越有幫助。如果他總是跟下面一級的溝通或者跟他業務完全不相關人匯報,那麽這種人你招來你也留不住。
給他們制定明確的目標
也許是每一周,也許是每一月,甚至是每一天,確保他們能夠時刻記得自己要做什麽,並讓團隊的剩下人感知到。這對他們融入團隊極其重要——無事可做的主管,在創業公司沒有價值,對他對你都是如此。
讓他們融入集體
甚至有人建議過,CEO 應當給新入職的牛人列一個談話清單,確保他和公司中重要的人接觸和交流。他入職之後需要跟哪些人談?協作部門的主管,已有團隊的核心員工……然後你要跟他聊聊,從這些人身上,他學到了什麽?當然這個工作,好的 HRD 會幫助你一起來完成。
順應公司文化
無論是他需要新建一個團隊,還是與已有成員的配合,公司文化是最好的潤滑劑。
如何檢驗效果
矽谷傳奇導師比爾·坎貝爾曾經提出一套四分檢驗法,幫助創始人判斷牛人們是否勝任現在的工作:根據公司目標設立高標準要求,檢驗他們是否完成;管理能力考查;創新能力;合作能力。
第四件事:我們都不想看到的
如果結果糟糕,怎麽辦?
當你發現新人確然無法融入,那麽別無選擇只能“分手”。損害已經產生,我們要做的是將損害盡快盡小地解決問題:
反思
通常我們會簡單粗暴地將其歸結為牛人能力不行,但其實問題並不是這麽簡單的。問題的根源可能出在你的招聘系統和整個公司里:比如你沒有想清楚你究竟需要高管具備什麽才能,比如你沒有調節好高管的個人抱負和公司目標,比如你的公司沒有創造條件讓他融入……凡此種種,都是需要改進的。
告知董事會
也許這是你不得不解雇的第 N 位高管……你需要得到董事會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準備好合理的方案。
通知
對於被解雇的本人,你要做到以下幾點:
保護他的名聲;
清楚果斷地闡述這個決定的原因;
給予合理補償;
讓他得體地向公司同仁告別。
對於其他員工:
告知被解雇主管的直接下屬,讓他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誰有可能成為他們接下來一段動蕩時間的領導人;
告知其他高管;
告知其余員工。
這里需要註意的是:提前準備好針對“動蕩”的各種方案,快速完成,以及永遠永遠不要讓公司的員工感到心寒。
創業公司里的老大需要的不是武功最高的那個人。什麽樣的人適合當老大呢?
孫陶然,中國最著名的連續創業家,創業黑馬學院導師。他曾聯合創辦恒基偉業,讓“商務通”風靡中華;他作為聯合創始人締造了中國公關第一股藍色光標。2005年,他創辦拉卡拉,現在,拉卡拉已成中國數一數二的綜合性互聯網金融集團。
作為創業黑馬學院導師,孫陶然曾多次給黑馬營學員授課,《創業36條軍規》一書即源於黑馬營第一期的第一課,該書已成為眾多黑馬創始人的“紅寶書”。
11月1日,孫陶然開通創業軍規實驗室,並通過黑馬學吧直播招徒。
以下內容由創業家&i黑馬根據孫陶然直播內容整理。
雖然現在舉國掀起創業熱潮,但是其實創業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
我在《創業36條軍規》中開宗明義提出: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只有不到10%的人適合創業。創業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不要一窩蜂去選擇,核心是你適合不適合。如果你不適合創業,選擇了創業這種生活方式,你會非常痛苦,因為創業這種生活方式有非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創業相當於你要帶一群未知的人去一個未知的地方。
首先你不知道你的團隊在哪里。作為一個創業者,只有在創業的過程中才會知道你需要什麽樣的人才。你還必須有本事去把這些人找到,而這些有能力的人,往往都很有個性,你還要讓這些人,能夠取長補短,能夠一起愉快地合作。
你要去的地方其實也是未知的。在創業之初,我們每個人都會設定一個大方向,但你一旦把公司建立起來之後,你就會發現你的很多設想其實是不現實的。你看到的消費者可能不是這樣的,市場情況也隨時會變化,你必須不斷地隨機應變。這個過程其實挑戰非常大。
最近這一兩年創業非常熱,很多人也非常向往創業。在《創業36條軍規》一書中我也提到,創業是和平時期最絢麗的一種生活方式,創業一年經歷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可能比你不創業三年、五年經歷的還要多,甚至你不創業可能一輩子都經歷不了某些東西。
我的建議是,在你開始創業之前,你先要想一想,如果創業是這樣一種不確定性很大的生活方式,你是否喜歡?
創業的五種素質
什麽樣的人適合創業?我提出了“創業軍規實驗室”的五條入駐標準。我認為具備這五種素質的人,是適合創業的,不具備這五種素質的人,可能不一定適合創業。這五種素質是:
第一,誌存高遠。
如果你去創業,又想小富即安,基本上都做不長。我們看到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創業者在一開始建立的時候,都立了一個非常遠大的誌向。當然,最終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兒。
但古人講了,取法其上,才能得乎其中。如果一開始我們樹立的是一個比較高遠的誌向,即便我們只完成其中的70%、80%,也可以成為一家非常出色的公司。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確立了一個很低的目標,或者抱有小富即安的心態,公司不可能做不起來。
我們在判斷創業者的時候,包括拉卡拉的基金在投資企業的時候,都非常重視創始人在誌存高遠這方面的表現。
第二,道德典範。
大家知道現在有很多道德底線非常低的事情,我認為一個創業者,走正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做人要做一個正人君子,做企業也要走正道。
從比較長的一個時間段來看,走正道路會越走越寬,它在接近目標。如果走歪門邪道的話,你看似是在取巧,但其實路會越走越窄。如果一個人不正,這個企業很可能在經營上也不正,他一定會摔跟頭。
第三,意誌堅定。
剛才已經談到,創業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兒,我們要去尋找方向,找路徑,找人,找錢,從零開始把它做起來。在這樣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非常普遍。
對於創業者,每天一睜眼有無數的問題等著你去解決,甚至經常會內憂外患一起來。比如你可能融不到資,你內部的骨幹又要走,監管部門又對你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這個時候,沒有一顆強大的神經,你是堅持不下去的,其實對於很多成功創業者而言,這是熬下來的結果。當別人都已經放棄了,而你在堅持,你就成為贏家。
我經常講,這個世界,大家要比拼體力和腦力來決勝的時候是非常少的。因為有50%的人只是想一想,他根本沒有去做,所以你50%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存在了。
去做的人里面,超過一半的人,在碰到第一個困難的時候就放棄了,你又少了一半的競爭對手。堅持下去的人,可能在第二個困難、第三個困難的時候,不斷地有人放棄,最終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基本上不用去亮你的腦力和體力,可能你就是最後的贏家了。
這個例子並不絕對,但確實說明了對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講,如果意誌不堅定,很難把創業路上的難關和挑戰克服掉。當企業的領軍人物,意誌品質尤其重要。如果你先膽怯了,如果你先放棄了,你的團隊自然也就散了。
很多時候,創始人需要打腫臉充胖子,需要有自己一顆強大的心,有一個堅強的神經,來支撐自己往前發展。雖然我們都知道應該意誌堅定,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
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有的人很強,什麽都打不垮他,越是難的時候,越能激發他的鬥誌;有的人性格偏軟,遇到一點困難就非常地沮喪,很多的抱怨。
第四,樂於分享。
這是當老大的人需要具備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質。有句俗話叫“財聚人散,財散人聚”,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作為一個領軍人物,你需要去組織起你的團隊,把這些人凝聚起來,一起去未知的地方去挑戰,如果你沒有一個樂於分享的心態是不行的。這不僅僅指在財務上、股權上的分享,更重要的是你也要有一個分享的心態。
我這麽多年之所以會去創辦好幾個企業,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分享。在我看來,我的二把手、三把手,跟我一起奮鬥的團隊,他們都需要成長。
我是總裁,他們不能永遠是常務副總裁或者副總裁,我希望他們變成總裁,怎麽樣能夠讓他們變成總裁呢?當我把每一個企業做到非常成熟,我認為我的合夥人,我的副手已經可以駕馭它的時候,我自己就會去開拓新的領地,把這個領地留給他們。
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心態,永遠是自己單練,這個企業永遠做不大。我們在投資和考察企業的時候,往往也去看這個企業到底是一個團隊在創業,還是一個人在創業,這個領軍人物有沒有這種分享心態。
我這麽多年做的每一個企業,我自己的持股比例,我都會把它限制在一個比例以內,我不希望自己持過高的比例,而應該和團隊一起分享。如果你跟別人分享了,事情就是別人的事兒,至少是大家的事兒,大家就會一起去努力。如果不分享,事情永遠是你自己的事兒,無法凝聚人才。
第五,熱愛學習。
這個世界上我們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因為恐怕除了哭和吃這兩個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之外,其他所有的東西,都不是人天生就會的,都需要後天學習。
一個人有沒有學習的意識,會不會學習,其實是決定了他和別人的差距。我們講哪個人厲害,哪個人不厲害,其實指的主要是會不會學習。一個會學習的人,他每天都能夠從別人身上學到一點東西,他從每一件事上,都能領悟到一點東西,他就可以每天都在進步。
我認為,這五個素質,如果你都具備了,你是一個適合創業的人;如果不具備,恐怕選擇創業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兒。
學習的三種方式
怎樣才能有效地學習?有三種方式:
第一,向前人學。
所謂的向前人學,其實就是向書本上學。除了那些用剪刀和漿糊攢出書的人之外,真正能寫書的人,還是有幾把刷子的。要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
如果沒有對某個主題的豐富的研究和體會,他是提煉不出一本書的。讀書是我們學習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講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向先進學。
你周邊任何人,任何一件事情,做得好,你都去琢磨一下,去想清楚他為什麽做得好。比如俞敏洪在那演講,我覺得他講得非常吸引人,我就會琢磨,他到底好在哪?是他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他的手勢?還是他的典故?還是他的邏輯?
參加一個活動,如果氣氛非常好,我也會下意識去琢磨,這個活動好在哪?為什麽會這麽有人氣?我做營銷出身,很久以前就有一個習慣,看電視的時候非常喜歡看廣告,每看一個廣告就在那琢磨,它的賣點提煉得好不好,好在哪,不好在哪。
其實你可以把身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點做得好的地方,都慢慢汲取到你的身上,讓自己進步。
第三,向自己學。
就是複盤,這是聯想(集團創始人)柳總(柳傳誌)提出來的一個觀點,也是聯想文化和拉卡拉文化的一個核心。
複盤,這是個圍棋術語。圍棋的高手下完棋之後,都會把棋盤清掃幹凈,重新再下一遍,一邊下,一邊研究,這一步如果不這麽走會怎樣。複盤是圍棋提升棋藝最快的一種方式,也是每一個圍棋棋手都會使用的一種方式。在現實工作中,所謂的複盤就是我們對已經做過的事情,進行回顧和總結。
在拉卡拉,我們複盤分四步:
第一步,目標結果。回顧一下我們當時設定了什麽目標,而現在達成什麽樣的結果。
第二步,情景再現,把過程重新走一遍。
第三步,得失分析。在過程中,哪一步做得好,哪一步做得不好,以及為什麽。
第四步,經驗總結。想一想這件事情如果再做,有哪些新的做法可以做得更好。
這樣的複盤其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跟自己學習的方式,有了這樣一種方式,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例如這次在黑馬學吧的直播,對我來講是第一次。直播完了之後,其實我腦袋里下意識就會去琢磨,下次再做直播的時候,我會去改進哪些方面。
通過向前人學,向先進學和向自己學,你就可以不斷地進步。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創業者,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總經理,如果你有學習能力,一定可以當一個很好的總裁;如果你沒有學習能力,你的天分再強也不行。
所以,我們反過來看,誌存高遠、意誌堅定、道德典範、樂於分享和熱愛學習,這五點是我提出的創業者入駐創業軍規實驗室的五個標準,其實也是我認為的要創業的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素質,不可或缺。
劉邦是老大的典範
反過來講,創業其實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三十年前,我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管創業叫下海,社會還很不認同。現在方方面面都在呼籲、鼓吹創業,創業又變成了一個非常英雄的事兒。其實不管是以前不認同的時候,還是現在大家比較推崇的時候,創業本身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種,你可以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也可以不選。
我把創業界定為,你自己把錢拿出來投入公司做合夥人和股東叫創業。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界定創業的話,這個世界大概只有不到10%的人是適合創業的,不超過1%的人適合當領軍人物(老大)。
如果你想創業,你也適合創業,那還要再看你適不適合當老大。如果你不適合當老大,最好的辦法是給你自己去找一個老大,你自己作為二號、三號人物,成為團隊中的一個核心成員。
其實我做拉卡拉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當年我並沒有想做拉卡拉,恒基偉業做得比較成功之後我就退休了。我的一個朋友來找我,他們發現金融服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就反複勸我,他們認為只有我才能帶領他們把這個事做大。
在他們幾番勸說下,最後我說,我重新出山,我來擔任拉卡拉的董事長兼總裁,一步步走到今天。這是十年前的事情。所以,我也非常感謝當時勸我的合夥人(房建國、戴啟軍),是他們最先看到了金融服務的機會,也是他們堅持來勸我,讓我出來挑這桿大旗。
這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正面案例。我們也看到很多負面的案例。有很多企業,由於領軍人物的能力和理念缺陷,導致一個非常好的企業,最後沒有取得應有的市場地位。
創業公司里的老大需要的不是武功最高的那個人。什麽樣的人適合當老大呢?其實歷史上有一個非常適合當老大的人,叫劉邦。
劉邦當皇帝之後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組織糧草、組織後勤,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我不如韓信。但是我當了皇帝。
為什麽?正因為他不如他們,所以他才能把姿態放低,把這些人找到一塊來,讓每個人都去做他們擅長的事,讓他們能夠愉快地合作,這是做老大最重要的職責。
從某種角度上,我們可以這樣界定老大的工作。老大的工作就是要知道方向,知道想要實現什麽目標,知道需要什麽樣的人,能夠把這些人找到,讓這些人都在他們最擅長的位置上,非常愉快的在一起合作。
羊毛就應該羊買單
前些年業界有個說法,叫C2C,就是COPY TO CHINA,我們在國外看到什麽最新的創業方式,把它複制到中國。這都是錯誤的。其實你是否把它複制到中國,和這個技術好不好都不關鍵,關鍵是看你有沒有抓住需求。
我經常講,創業本質就兩件事:
第一,做出一個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
第二,找到一種方法把這個產品源源不斷地賣出去。
解決這兩點的核心基礎是需求,你有沒有看到消費者的需求,有兩種情況:
第一,新的需求。沒有人能夠滿足他,你把他滿足了,你就做出了有人願意買的產品。
第二,更好地滿足需求。你找到了一種更好的需求滿足的方法。
在《創業36條軍規》這本書里,我講到,只有創新才能創業。
最近幾年每年都有一些非常熱門的概念和公司,之所以會成為熱門,一定有它的道理。但火熱和泡沫之間的距離是,你有沒有失去你的產品或服務的本質。
我舉一個遠一點的例子。比如去年特別火爆的P2P,曾經一度有輿論認為P2P就是代表互聯網金融未來新的方向。我當時講不可能,因為P2P是點對點的、個人對個人的借款。大家都知道,在借貸市場上,主力放款機構是銀行,其次是信托、保險、證券等公司,再其次是消費金融、小額貸款公司、信用社等。
個人對個人的放貸,無論在線下還是線上,用什麽名目出現,它都不可能成為借貸市場的主流。
我當時舉零售的例子,最大量的東西是在百貨商場賣出去的,在超市和便利店里賣出一些,在跳蚤市場也賣出一些。如果一個跳蚤市場把自己包裝一個華麗的概念,說它會顛覆零售行業,或者會取代大商超,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P2P的屬性決定了它在整個借貸市場上可能只有1%、2%的份額。這幾年有很多泡沫,一件事情本身不是壞的,但是把這個東西的重要性和價值無限放大,就有可能產生泡沫,最終還是要歸到商業的本質。
我一貫堅持一個觀點,有價值的服務,用戶是願意付費的。我對免費一直有看法。前兩年“免費”很熱,但我認為有價值的服務不應該免費。沒有人付費,服務怎麽能持續?
企業有自己的成本費用,所謂的免費,要麽是消費者一收費就不要,只能免費。這說明你的服務或產品沒有價值。或者你想這個服務免費,通過其他的服務掙回來,這個太繞。
前兩年我曾經講過,我認為羊毛出在狗身上,什麽豬來買單,這是騙人的。羊毛就應該出在羊身上,就應該羊來買單。
下半場需要理性的人
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已經到來,上半場和下半場的區別就是,上半場可能更多有勇氣的人在參與,下半場更多的是理性和有能力的人在參與。
我記得以前看書的時候,看到過一句話,革命的第一階段都是有勇氣的人在做領袖,誰有勇氣跳出來第一個吃螃蟹,他就跑在前面,他可能就成了領頭羊。但是,如果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光有熱情是不夠的,你必須具備這個能力,並且理性。
所以,往往到了下半場,那些有勇氣的人可能就做了先烈,那些有能力、理性的人可能最後就成為了領頭羊。
互聯網金融其實也是這樣。在上半場,幾千家公司各種各樣的模式,大膽的創新和嘗試,他們確實對市場起到非常強的推動作用。但是,最終公司能不能存活下來,能否長期可持續的發展還取決於這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能不能做出真正滿足需求的產品。
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傳統的金融機構紛紛加入,上半場大浪淘沙剩下的這些走正道的、理性的、有能力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會大展身手。
作者:叢非從 微雜誌
當你開始相信自己是個平凡人,無論如何都會傷害到別人都會說錯話的時候,當你不再要求自己做的很好絕對做對的時候,當你開始相信環境和他人的承受能力的時候,當你開始相信其實沒有人太介意你是個什麽樣子的時候,你就放松了,也就能做自己了,也就有趣了。
01
我們都喜歡跟有趣的人做朋友。他們幽默,好玩,有主見,脾氣好,總是給我們帶來新鮮和舒服的感覺,那感覺就像是炎炎夏日吃了口冰鎮西瓜一樣,多數時候都很爽。
反之,我們不喜歡無趣的人,死氣沈沈,刻板呆滯,枯燥乏味。
於是,我反問自己:我是個有趣的人嗎?
這個問題就問住自己了。
我有時候有趣歡樂,有時候無趣乏味。與其說有時候,不如說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人的時候。比如我在去參加課程學習的時候,我不太喜歡說話,我一說話就緊張,一緊張就發熱cpu就運行不夠而經常任務已停止運行,連話都說不清楚。比如我在一個陌生場合里,我常常也是一言不發,我在與人見第一面的時候,會詞不達意。空氣經常被我搞得很隆重,隆重到很凝重,很尷尬。還有我在正式場合的時候也發揮不出來,我穿上西裝皮鞋的時候,我瞬間就成了個不稱職的模特——木頭做的。腦子不會動了。
但有時候不是這樣,我跟一個人或一堆人一但熟悉起來,我就腦洞大開,活潑開朗,創意不斷,博學多識,分分鐘化身段子手,傾情上演逃離精神病院。我在我自己的課堂里,我放得開,頭腦靈活,思維敏銳,不斷輸出新思想。不是因為我知道的多,而是我腦子轉的快。
有趣並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表現領域。我們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人群的時候,就是會有不同的表現。
所以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個有趣的人,在合適的情境和合適的人面前。
02
那麽我們在什麽人和什麽情境面前會變得有趣呢?
現在我邀請你,想象一下,在這樣一個環境,你會有什麽表現:
放得開,安全,放松,自由,被無條件接納,被無條件允許,有一群投機的朋友,都很愛你,你可以輕松的做你自己,想說就說想不說就不說,想哭想鬧想胡鬧,都被允許。
我想你會像是打開了奧特曼變身器一樣,英俊無比。成為了有趣的化身,代表月亮給人類帶來快樂和創意。在一個環境里,你的有趣程度和你的放松程度幾乎是成正比的。
比如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在擅長的領域里,你的有趣值是非常高的。我會在我的課堂里變得有趣,在陌生人聚會里無趣就是如此。看過咪蒙的一個采訪,記得她說她在生活中有些敏感,非常介意別人說她的缺點。但是在文章里她卻敢大膽調侃自己。因為讀者、文章對她來說都是非常容易駕馭的群體。
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麽你會在一些人面前十分無趣:
放松不下來。
不能完全放松下來,是因為環境不夠安全。環境不夠安全有兩個因素決定:
你對環境的駕馭能力。也就是你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識等,這些硬件水平決定了你是否能輕車熟路靈活自如信手拈來360度搞笑或嚴肅的表達。
你對環境安全感的感受。你是否相信環境和他人是願意接納你的,允許你犯錯的。你越是相信你在環境里是被允許的,你感受到的安全感就越高,你就越能放松下來。
因此成為有趣的人至少就有這兩個方法:
1.提升知識和能力,你的熟練程度決定了靈活程度。
2.放開自己,允許自己自由發揮,相信自己一直都是被接納的。
03
你的放松程度,決定了你能做自己的程度。你做自己的程度,就是你有趣的程度。一個能做自己的人,會活在當下,充分調動自己本能,跟著自己的感覺說話,那本身就是很放松的。你觀察小孩子,小孩子就很有趣。因為它不知道什麽對錯,不知道什麽危險,所以他活在當下,能夠做自己,總是給人很多出其不意。然後我們用“童言無忌”原諒了他。
有趣是個本能。是我們後天的某些限制,讓人變得無趣了。
這個限制就是模板化。
我們在被長大的過程中,開始被規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說的。我們變得小心翼翼,害怕犯錯。我們內化了很多標準和限制。我們不再知道自己的感覺,我們開始更相信自己學會的規則。我們還沒開始說話,我們就已經壓抑掉了2/3以上的自己,所以我們只能呈現一小部分最真實的自己給別人,也就是只給了一小點生命力給別人。看起來就是個無趣的人。
一個小心翼翼、害怕犯錯、不敢冒險、害怕傷害別人的人,是最無趣的。程度越深,越無趣。
一個有趣的人,就是敢於綻放自己生命能量的人。一個無趣的人,則是壓抑自己生命能量的人。
所以第二個有趣的辦法,放開自己,實際上就是:
敢於犯錯、敢於傷害別人、敢於說錯話做錯事。
因為你走不尋常路,說不尋常話。合適的時候叫幽默感,不合適的時候叫不懂事。
這對很多人來說,無疑是困難的。但我們換種方式表達就會好點:
放下自戀。
在環境里,你說錯話、做錯事、傷害到別人,並不像你感受到的那樣具有殺傷力。
他人也不像你感受的那樣脆弱,能夠輕易被你傷害到。
你也不需要有一個神一樣的幻想: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傷害到別人不說錯話。
人活著,傷害和被傷害都是一件在所難免的事,無論你是不是故意的。你不說話對人的傷害有時候並不會比說錯話小。
當你開始相信自己是個平凡人,無論如何都會傷害到別人都會說錯話的時候,當你不再要求自己做的很好絕對做對的時候,當你開始相信環境和他人的承受能力的時候,當你開始相信其實沒有人太介意你是個什麽樣子的時候,你就開始放松下來了,你就能做自己了,也有趣了。
04
也就是:當你開始把註意力從討好別人轉移到表達自己的時候,你的生命力就開始綻放了。你最真實的自己就開始出現了,你的存在感也開始出現。
專業術語叫:敢於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和力比多。
攻擊性是我們潛意識捍衛自己界限的方式,是一種本能。我們需要不斷攻擊其他客體,來確保自己的安全。這個在人類歷史上,在動物發展史上,例子不勝枚舉。也就是我們敢於傷害別人,敢於打壓別人,彰顯自己的力量。不過我們只需要使用下社會允許的方式表達就可以了。比如說自嘲、調侃。表達方式是很好學的,真正難學的是一個內心深處的“敢”字。
力比多是我們是否敢於追求自己內心的興趣和熱愛。力比多是弗洛伊德的性能量,也是一種本能。含義是,我們對內心深處有興趣的人、事物、話題,都有參與和得到的欲望。簡單來說,遇到喜歡的妹子敢於去撩,遇到喜歡的話題敢於去聊,遇到有感覺的事敢於去做,內心產生了某個idea敢於去執行,內心生出個段子來敢於大膽說出來,就是敢於釋放力比多。
一個擅長撩妹的人就是會比一個非常尊重妹子的人有趣,一個敢於調侃他人的人就是比一個無比尊重他人的人有趣。這就是敢於釋放。
我們通過敢於釋放攻擊性和力比多來確認自己的存在。
當我們存在了,就是個敢於做自己的人,就是個能放松的人,就是個有趣的人。
05
敢於釋放攻擊性和力比多,來自於你曾經被愛的經驗。
如果你得到過很多愛,很多允許,很多認可,很多溫暖,很多贊美,你會相信自己,相信環境,敢於表達。你對自己的認可和環境的評估會越來越樂觀。相反,你在一個控制的環境里,在一個隨時可能被懲罰、拋棄的環境里長大,你就是容易小心翼翼無趣乏味。
因此,一個有趣的人,一定會被深深的愛過被無條件允許過。讓他敢於做自己能夠做自己。
我在陌生人面前無趣,因為小時候每當我和陌生人見面,我的媽媽都是:叫叔叔,叫阿姨,叫舅舅,叫……,不許拿糖,不許亂跑,不許……
我在陌生人環境里被允許過的很少,所以第一次見面的環境里,我會內向緊張,那是潛意識里對自己表現不好的恐懼。
長大後,如果有人願意帶你體驗那種安全和被接納,體驗的越多你越有趣。如果你依然是沒人疼沒人愛,你依然會是在人群中深深渴望歸屬渴望被愛,而不敢彰顯自己的生命能量。
人都是先歸屬,然後彰顯。
相信歸屬,或得到歸屬,都會走向彰顯,走向有趣。
因此你可以,找個這樣的人去愛你。或者相信自己,本來就是被人群所愛所接納所允許的,那和你早年的環境不一樣。
那麽你會越來越放得開,越來越有趣。
我就在這樣一條路上,雖然還是有些內向呆板,但我能深刻體驗到自己這些年學心理學的變化。我開始活過來,成了不鳴則已,一鳴唉吆餵的人。
06
有天我跟一個初識的朋友在吃飯。他的手機響了,群里有人問:夢見得絕癥死了怎麽回事。
有人回複:“夢里都是相反的啦。”去安慰人。
他之所以問我,是想問我這個夢怎麽解,然後想一本正經的回複。雖然報夢的人是個他不太喜歡的陌生人。
我說,既然你不喜歡他,就不需要那麽認真。你可以回一個:“這個夢的意思是,你可以準備下後事了,記得把遺囑里多分我點錢。”
潛意識里不敢打破規則,不敢傷害人,就是會讓人一本正經。
當然我不是鼓勵你去傷害人,不是鼓勵你犯錯,而是鼓勵你不那麽下意識的怕傷害到別人,怕自己形象沒維護好。
不害怕犯錯的時候,你才有精力做自己,而這才是對他人最大的保護和愛。
(東方IC/圖)
胡瑪·阿貝丁今年40歲,出生於美國一個穆斯林移民的家庭。兩歲的時候,她的父母將家搬到了沙特阿拉伯,阿貝丁就在那里長大,講的是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18歲才回美國讀書。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就讀期間,阿貝丁1996年進入白宮當實習生,從此便與希拉里·克林頓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學畢業後,她成為希拉里的私人助理。
多年來,阿貝丁與希拉里形影相隨,希拉里將她作為自己的女兒一般對待。在希拉里擔任國務卿期間,阿貝丁是她的辦公室副主任。要見希拉里的人必須先經過她。希拉里的行程,幾乎事無巨細都由她來安排。《Vogue》雜誌在今年8月的一篇報道中這樣寫道:“從各方面來說,阿貝丁都是希拉里那臺運轉良好的機器的引擎,極為重要,但是卻不顯山不露水。”
克林頓身邊的人都知道,阿貝丁的人生永遠圍繞著希拉里·克林頓,沒有多少她自己的空間。除了為希拉里服務或者在克林頓的安排下之外,她從來沒有過第二份工作。希拉里競選班子的總負責人約翰·帕德斯塔說,阿貝丁總是有辦法讓人依賴她,而希拉里對她則是言聽計從。
雖說阿貝丁做的都是日常事務,但是有跡象顯示她在中東政策上經常為希拉里出謀劃策。阿貝丁提到,希拉里在參議院的時候,有一次與伊拉克的某個省長會面,翻譯遲到,阿貝丁便主動去擔任了翻譯的角色。
阿貝丁看來也沒有太多的私人生活空間。手下的人說,她每日工作到深夜,回家後繼續查看電子郵件。這次給她惹上如此大麻煩的電郵,恐怕就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副產品。2001年,克林頓夫婦離開白宮,希拉里進入參議院,阿貝丁在那年的夏季隨克林頓夫婦前往著名的度假勝地瑪莎葡萄園,去參加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會議。在那里,阿貝丁遇到了來自紐約市剛剛當選第二屆眾議員的安東尼·維納。1964年出生的維納是猶太人,年輕、充滿活力,被認為是民主黨的明日之星,也是政壇上炙手可熱的單身漢,前途不可限量。
在酒會上,維納走過去和阿貝丁打招呼。“我當時一心想著工作,心思不在社交上,”阿貝丁後來回憶說。在後來的7年中,阿貝丁和維納在華盛頓經常相遇,但是一直到2008年,兩人才開始正式作為男女朋友交往。
2010年7月,維納與阿貝丁結婚,主婚人是前總統比爾·克林頓。這對穆斯林與猶太人的結合,在首都的政壇上普遍被認為是克林頓的傑作。人們認為,這對新人將是繼克林頓之後華盛頓又一對權力夫妻。
誰也沒想到,位高權重的維納卻是寡人有疾。新婚燕爾,維納便鬧出了一樁驚天的性醜聞。2011年5月27日,有位在西雅圖的21歲的女大學生通過推特賬號收到了一條發自維納的信息,上面是一張穿著褲衩的男性生殖器部位的照片。短信很快就被刪除了。可是在自媒體時代,短信的截圖卻被人送到了一個保守派網站上公布了出來。幾天之後,維納接受媒體采訪,聲稱他的推特賬號被人盜取,那張照片也許是被修改過的,但是他卻沒有否定照片上是他本人。當媒體追問維納是否會讓FBI或者國會警察去調查案件的時候,他卻令人生疑地不置可否。
這種態度的原因幾天後便明朗了。原來,有一批保守派人士在過去好幾個月里面一直在追蹤維納的推特,而且以年輕女孩的身份註冊了不少賬號,並報告給警方。警方去檢查了一位17歲女孩的電腦,事情於是得以全面曝光。更多的維納推特照片,包括一張後來被媒體廣泛引用的裸體上身照,被從多位女子的電腦中發現。
面對證據,維納不得不向公眾承認錯誤。有趣的是,在開記者會之前,他先給前總統克林頓打了個電話。也許,他是希望同樣經歷過性醜聞的克林頓能夠為他指點迷津?
而在6月6日,也就是事發之後10天,眾議院民主黨領袖波洛西要求國會道德委員會進行調查。幾天後,民主黨國會黨團要求維納辭職。民調也發現,紐約的選民認為他應該辭職的人超過了希望他留任的人。結果,維納在6月16日灰溜溜地下了臺。
在整個醜聞事件中,阿貝丁像她的老板希拉里一樣,自始至終地與丈夫站在一起。外人不知道的是,她這時正在懷孕。當年底,兩人的兒子出生。公眾開始淡忘過去的一幕。
還不到五十歲的維納不甘心就此退出政壇。2013年4月,他宣布參選紐約市長,而且立即獲得了廣泛的支持。美國選民對於洗心革面的政客是相當寬容的。
可是,剛剛過了3個月,卻又傳出了更多維納在推特上送出的含有色情與挑逗意味的照片與信息。這次,他用了個馬甲,自稱“危險的卡洛斯”。他交談的對象是一名22歲的女子,開始的時間是2012年末,也就是他離開國會一年多之後。《紐約時報》呼籲維納不要再參選。
維納沒有這個意思。他和阿貝丁出現在記者會上,由太太出面講了一通她如何原諒丈夫的話。這似乎對選民沒有產生什麽影響。最後,在民主黨內的競爭中,4月份還在領先的維納只得到了不足5%的票數。
這次失敗給維納的打擊看來非常大。他失去了工作,成了公眾的笑柄,成日在家帶孩子,百無聊賴的時候就上社交媒體上匿名交友。2016年8月,正在美國大選進入決戰階段之際,媒體上再次傳出維納推送色情短信的消息。這次的對象中,有一位在北卡羅萊納州的15歲女孩。阿貝丁於是宣布與丈夫分居。
如果不是引來FBI對希拉里·克林頓電郵的新調查,維納的名字大約就會從此在美國政壇中消失。這一次的電郵風波,卻可能使他成為改變美國歷史的關鍵人物。
誰說上帝不會開玩笑呢?
據CNN消息,當地時間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新當選的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商討政權交接事宜。兩人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親切交談,同時對二人過去的一些不同政解做出澄清。
奧巴馬與特朗普握手(圖:CNN)
奧巴馬表示,在大選後首次與特朗普的會面中,兩人就多項事宜進行商討,“未來兩個月我的首要任務是協助政權過渡,以確保新當選的總統取得成功,”奧巴馬還補充稱,只要特朗普成功,“那麽這個國家就會成功。”
特朗普稱,感謝奧巴馬將原定10分鐘的會面延長到了90分鐘,此次一個半小時的會面時間比預期中要長得多,其間他與奧巴馬商討了“許多不同的事情”。特朗普還表示,非常期待將來與政府和奧巴馬合作。
另外,特朗普稱奧巴馬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並表示,未來他會尋求奧巴馬的建議。
奧巴馬11月9日發表講話承認選舉結果時表示,盡管他與特朗普之間存在較多差異,但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政權順利過渡。
此外,未來的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娜·特朗普以及未來副總統邁克·彭斯也與特朗普一同前往白宮,分別與現任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和副總統約翰·拜登會面。
現在身處烏鎮的一個直觀感受是,對技術本身的重視在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中被提升到歷屆最高,一個中國互聯網公司靠技術驅動轉型的信號越來越明顯。
16日上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未來30年屬於“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國家和年輕人。新技術將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引領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不管你是什麽人,不管你身處哪里,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馬雲是唯一一位本次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的中國企業家。他原本安排在16日下午全體會議環節的演講,被提前到上午的開幕式進行。
馬雲在現場稱,未來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未來沒有人會拒絕互聯網,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網絡而存在。沖擊傳統商業的不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創造出一套適應未來商業的商業模式而已。
2016天貓雙11總交易額最終定格在1207億人民幣,在被視為“新零售起點”的這次雙11中,技術的運用程度達到歷屆雙11的最高水平。在未來融合傳統商業的過程中,技術本身將發揮決定性作用。
馬雲認為,最近兩百年三次技術革命,每次技術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約50年,而且有一個規律,前20年是技術研發的革命,新技術層出不窮,到了後30年,進入技術應用,新技術開始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新產業不斷出現,真正影響生活方方面面。三次技術革命中,第一次技術革命,解放了體力,煤炭成為生產資料;第二次技術革命,解放了距離,石油成為生產資料;這一次互聯網技術革命,解放了腦力,數據成為核心資源。未來,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
“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能夠普惠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的福祉。”馬雲表示。
世界互聯網大會17日上午將進行一場大佬雲集的移動互聯網論壇,人工智能成為屆時討論的核心議題。而昨天發布的“烏鎮指數”也是緊密圍繞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情況,報告稱,2015年全球新增AI企業806家,相當於平均每10.9小時就誕生一家人工智能企業。
本次互聯網大會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出席嘉賓來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8位外國領導人、近50位外國部長級官員。大會首次舉辦“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充分匯集和展示全球最領先、最前沿的一批互聯網新技術新成果。
與更重視技術創新的矽谷相比,中國互聯網公司普遍在模式與市場方面具備優勢,但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國內公司紛紛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領域布局,技術正成為轉型的新驅動力。
“未來三十年,新技術將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引領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
i黑馬訊 11月16日消息 今日上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未來30年屬於“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國家和年輕人。馬雲是唯一一位本次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的中國企業家。
馬雲表示,未來三十年,是人類最關鍵,最需要重視,最需要把握的三十年。新技術將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引領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不管你是什麽人,不管你身處哪里,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馬雲說。
馬雲表示,未來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未來沒有人會拒絕互聯網,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網絡而存在。沖擊傳統商業的不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創造出一套適應未來商業的商業模式而已。
他認為最近兩百年三次技術革命,每次技術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約50年,而且有一個規律,前20年是技術研發的革命,新技術層出不窮,到了後30年,進入技術應用,新技術開始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新產業不斷出現,真正影響生活方方面面。三次技術革命中,第一次技術革命,解放了體力,煤炭成為生產資料;第二次技術革命,解放了距離,石油成為生產資料;這一次互聯網技術革命,解放了腦力,數據成為核心資源。未來,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
“過去二十年,機器變成人,人變成機器。未來的教育不僅僅傳授知識,更註重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馬雲說。他認為,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過去把人變機器,未來把機器變人;過去是以制造為中心,需要能源、電、石油;未來,把一切非標準的變成標準,而未來以創造為中心,需要的是數據、智商、情商,把一切標準變成非標準,變成個性化。
“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能夠普會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的福祉。”馬雲表示。
本次互聯網大會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出席嘉賓來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8位外國領導人、近50位外國部長級官員。大會首次舉辦“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充分匯集和展示全球最領先、最前沿的一批互聯網新技術新成果。
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世界互聯網大會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上午好!
這是我第三年參加烏鎮會議,非常榮幸每年都能和老朋友新朋友在這里見面。
中國人講,神仙是天上一日,人間一年。我們在互聯網公司,肯定沒有這麽誇張,但是都有這個感覺:過了一個季度就象以前過了一年。
三年來,互聯網世界發生的變化,產生的進步,我想至少相當於過去的十二年。
互聯網發展很快,世界變化很大,但其中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是不變的。
我們回顧最近兩百年三次技術革命,每次技術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約50年,而且有一個規律,前20年是技術研發的革命,新技術層出不窮,一批批湧現;到了後30年,進入技術應用,新技術開始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新產業不斷出現,真正影響生活方方面面。
三次技術革命中,第一次技術革命,解放了體力,煤炭成為生產資料;第二次技術革命,解放了距離,石油成為生產資料;這一次互聯網技術革命,解放了腦力,數據成為核心資源。未來,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
今天互聯網剛好走過20年,未來的三十年,是人類最關鍵,最需要重視,最需要把握的30年。
未來30年,是新技術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麽人,不管你身處哪里,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
不過,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同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能夠普會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的福祉。
所以未來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你不能說這個行業可以用電,那個行業不能用電,電是沒有邊界的。今天沒有人會拒絕用電,未來沒有人會拒絕互聯網。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網絡而存在。
沖擊傳統商業的不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創造出一套適應未來商業的商業模式而已。未來三十年互聯網將會沖擊很多行業,很多就業會失去。
過去二十年,機器變成人,人變成機器。未來的教育不僅僅傳授知識,更註重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前不久我說過,電商未來會消失
過去電商從無到有,未來會再從有到無;互聯網也會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再到無的過程。
所以,我們今天的會議是為了未來三十年,我們的目標是為未來三十年,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三十人以下的小企業。
電是歐洲發明,但是真正的成功卻不是在歐洲,而是美國抓住了機遇普及應用,成為能源時代的強國。
汽車發明以後,英國通過了一個紅旗法案,規定一輛汽車要有三個人開,其中一個人步行在車前,舉著紅旗,汽車不能跑到紅旗前面。因為沒有看清未來,英國汽車行業的研發陷入停滯,英國沒有抓住這個機遇。這樣的紅旗法案今天在全世界各國依然存在。
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過去把人變機器,未來把機器變人。過去是以制造為中心,未來就是以創造為中心。以制造為中心的時候,需要能源、電、石油;把一切非標準的變成標準。而未來以創造為中心時,需要的是數據、智商、情商,把一切標準變成非標準,變成個性化。只要你對未來有想象,我相信誰都有機會。需要是你敢不敢對未來有想法!
今天的推送,來點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比如怎樣才能輕輕松給wuli小馬哥介紹港股筍殼?
前段時間對許老板的港股手法嘆為觀止之時,發現一山還有一山高、涉獵港股更早的前輩——歐亞平,可能是迄今為止,在港股炒實業與炒殼最膩害的金融大鱷。
三分鐘介紹歐亞平
1962年出生的湖南長沙人,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系畢業,在南京做過教師,在湖南做過外貿經理;
第一桶金來自九十年代初香港的石油貿易(被南方周末爆出來有貪汙的原罪,但中國做生意你們也懂得,anyway文章我放在閱讀原文,有興趣的自己去看),石油生意做到1996年油價下跌為止;
1990年在香港成立百仕達,1993年在深圳開發百仕達花園,進入房地產行業,1998年6月香港主板上市,編號1168,集資6億港幣;
1997年,成立百江集團做城市燃氣開發和控股管理業務的,2001年4月於香港創業板上市,編號8132,集資5000萬港幣,中間李嘉誠買過百江的CB,最後百江是被四叔李兆基買下來了;
2000年後,歐亞平逐漸將手上的實業產業賣光,主攻眾安保險和世界大自然保護協會,也就大陸土豪們的集聚地。
一句話總結:橫跨中港,幹的了實業,炒的了殼股,hold得住土豪,而且難得還這麽低調!
倒敘來說,現在最新最熱的眾安保險董事長,就是歐亞平。
眾安在線財產保險2016年Q3的償付能力季度報告中的披露顯示,公司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都不超過20%,但內地並不是穿透持股,所以如果將歐老板所持有的馬甲分別為深圳市加德信投資有限公司、優孚控股有限公司、深圳日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謙果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日訊互聯網有限公司、上海灝觀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歸類求和的話,歐老板的持股將達到32.32%,最大股東湊是他。
加德信投資的董事長是歐亞非(歐老板的哥哥),住所就在百仕達開發的深圳南山區紅樹灣紅薯西安花園會所。
而根據百仕達此前的一份關聯交易公告,深圳日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國附屬公司。
而深圳市日訊互聯網有限公司的住所就在深圳百仕達花園文化中心(百仕達的物業哦)。
而優孚控股是將持有的眾安在線60000000股股份,分別轉讓給上海灝觀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28570000股,及上海謙果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31430000,作為員工持股,兩個基金的執行事務合夥人都是上海融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市場傳言這兩個基金也是歐老板的,所以現在還不知道一級狗到時候要怎麽給股東做穿透。
2015年6月,眾安完成了額度為57.75億元的首輪融資,價格為24元/股,估值約500億元。投資者包括MS、中金、鼎暉、Keywise、賽富。MS持股2.4770%,中金持股2.5189%,鼎暉持股4.9975%,Keywise持股4.9321%,EquineForces Limited Partnership持股4.4699%。
對應眾安在線2014年2728萬元的凈利潤,簡單計算,增資擴股後每股盈利大概0.022元,對應的市盈率大概超過1000倍。今年2月份WSJ稱眾安打算進行20億美元的IPO。
再看基本面,眾安保險做的基本是退運險,2015 年年報並沒有披露退運險的具體收入,不過2013、14 年,退運險收入占保險收入為79%、77%。但退運險這類保險保費低,期限短,難以形成保費規模,因此盈利空間有限;而且銷售嚴重依賴互聯網場景與流量,萬一哪一天馬雲爸爸決定讓螞蟻金融自己弄這個咋辦哩?
不過撇除這個進行中的IPO不算,歐老板在港股多年的經營,已經實現的財富自由應該夠花好幾輩子了。就看看他這一路留下的殼,2003年至今,歐老板運作過(即至少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的港股上市公司先來張大合照。
這麽大的金融帝國,運作起來,殼殼相控也是需要相當的水平,順著聯交所數據,歐老板旗下的馬甲及關系如下:
咋說哩,這家大業大的看著讓人好嫉妒!小夥伴紛紛表示,歐老板如果馬甲不夠用,喊我們過來當個背心、褲衩都不介意呢!
現在歐亞平還作為大股東的公司主要有三家:百仕達控股(1168)、威華達(622)及中國新進控股(1332)。
其中最特別的一定是百仕達控股啦,歐亞平通過上層主馬甲Asia Pacific Promotion Limited持股45.11%;在威華達這麽多年的持股比例維持在35%左右,最後一次申報是2012年4月27日,歐亞平持股36.56%,除了主馬甲外,股份還通過百仕達Sinolink Worldwide Holdings Limited及其附屬公司持有。這就形成了歐氏金融帝國完美的俄羅斯四層套娃。
說回公司本身,百仕達現時還是做房地產投資業務,市場熱烈期盼著他在上海的兩個項目早日竣工,為股東創造價值。2015年收入3.36億港幣,虧損4.09億,公司總資產96.65億,凈資產79.35億,市值31.87億港幣,PB是0.52倍。
而威華達是金融平臺,有放債跟六號牌業務,自己還持有一定的自營倉位,2015年收入5340萬港幣,凈利7.13億,總資產55.23億,凈資產50.98億,4.54倍的PE,0.64倍的PB,市值31.65億。歐老板的PA股如下:
盛京銀行(2066,這是許老板的deal)
富力地產(2777)
恒騰網絡(136,歐老板賣給許老板、小馬哥的那個殼)
民眾金服(279)
麗珠醫藥(1513)
中國新金融(412)
金利豐金融(1031,殼後朱太的公司,好膩害的)
恒大健康(708,愈發相信歐老板和許老板一定是BFF)
嘉年華國際(996)
叁龍國際(329)
中渝置地(1224,張松橋也是老盆友了)
中國智慧能源(1004)
過去一年的股價,兩大控股平臺都跌了7%左右,跑輸恒指,現在深港通都要開了,代表小股東給歐老板加油哦!
2016年最新入主的中國新進控股(1332),2015年時候還是歐亞平好朋友、港股殼王莊友堅的太太羅琪茵持有的,當時公司叫確利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歐亞平40.13%入股後,改名為中國光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後,再改名為現在的中國新進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業務是包裝產品的生產、財務投資及時裝貿易(真是多元化啊,不知道歐老板要怎麽再裝修下)。
不過每個殼,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進程,歐老板今年買的這個殼呢,是1999年4月30日上市的,2007年被歐亞平的好朋友之一張松橋的中渝置地,先收購、再註入資產形式、進而取代其上市地位,2012年7月12日再把公司分拆上市出來,招股價1.59港元,集資0.23億港元。
這手法就跟上海人民排隊結婚、買房、離婚、再買房一樣,高明!蝸牛妹給跪!
而且最關鍵是,這模式絕對比網紅內容創業的可複制性高多了啊。在wuli港股,時時刻刻都是交配的季節,都可以生生不息的造殼致富啊!這里,就要說到歐老板所在的港股小團體,HEC Capital。
HEC Capital持有中南證券,由莊友堅創辦,在電訊盈科(8)私有化、Passport狙擊豐德麗(571)及中策(235)收購南山人壽中,都擔當了重要角色,集團主要辦公地點在北角A4出口的華匯系商業寫字樓。
關於HEC的股東、故事,絕對可以鴻篇巨制再寫一篇(等博主有時間有心情吧),簡單我們可以看一眼HEC Capital這麽多年的持倉大合照,跟歐老板的大股東持倉,是不是那麽滴似曾相識?
先來兩只跟上海人民買房史一樣的殼公司:149跟1189。
我們歐老板,在2003年12月就早已清倉7.93%的持股,隨即149開掛一殼三主:2004年時候,149是珀麗酒店集團有限公司;2007年變成中國高速(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是陳洋南;到了2016年又變成中國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大股東是王紀龍等人!
現在14億的市值,過去一年股價爆升1.58倍,但上市至今,股價跌了100%,股價灰常驚心動魄,而我們歐老板,是賣在高位的。
1189的故事就要再曲折點,本來這間公司叫做永安旅遊,這是間1964年就成立了的香港老牌旅行社,結果2002年母公司主席兄弟卷入債務糾紛,欠中銀香港9.5億港幣,被告上了法庭(1994年樓市高峰期2.6億賣了灣仔夏懿大廈八樓跟半山May Tower一個3000尺的豪宅,成了壓低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只能引入殼王陳國強入駐,陳國強通過中策花了1.3億現金,認購新股,成為持股48%(攤薄後34%)的大股東,陳國強還拉著李嘉誠一起買了CB(歐亞平跟李超人一樣,都買了5000萬),所以大家都在憧憬和黃會不會把Priceline註入上市公司,股價也是從0.044一下子升到了0.12港幣。
然而殼王坐鎮的公司怎麽可能就此消停呢,發自家的新股,認購中策旗下中國置地的新股,資產賤賣給中國置地。簡而言之就是,陳國強花了1.3億買下永安的殼,然後收回了3億現金和其他資產(上海丈母娘都要跪了)。而早已看透一切的歐老板,是在2004年4月份時,將手上8.53%的股份清倉了的。
現在這個殼叫做珀麗酒店控股,市值竟然只有3.28億,過去一年股價跌20%,上市至今跌幅比149好了那麽一丟丟,跌了99.43%,wuli歐老板賣股票時候,股價大概還有三四塊錢,今天就只有4毛了。
當然歐老板也是認真做實業的,比如1083百江燃氣,歐老板的持倉從2006年10月份的61.33%,逐步降至2007年3月的30.74%;之後公司賣給了四叔李兆基,之後改名為港華燃氣。現在市值109.55億港幣,過去一年股價下跌14.95%,不過上市至今股價還是升了3.8倍的。
還有一只殼股235中策集團,2009年8月時候,歐老板持股107.35%,到了2010年9月20日,持股比例降到了0%。上面永安的CB,中策也有投資的,但中策更加出名的事跡,是2009年時候,與博智金控聯手買南山人壽(臺灣公司)的deal。
結果被踢爆中策的大股東里有張松橋、歐亞平還有中國林大的主席吳良好,盡管負責deal的投行說股東結構沒有一塊錢是中資的,但臺灣最後還是沒放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現在公司是孫粗洪的,市值31.09億,上市至今的股價跌了57.87%。歐老板出貨的價錢,六年之後才再見得到的,高人啊!
2009年時候,歐老板還投過一只創業板轉主板的股票,TSC集團控股(206),這間沒找到特別多的故事,反正歐老板2009年12月7日跟聯交所做的披露,也是那幾年的高位啊。現時公司市值7.56億,上市至今股價跌65.58%。
然後重頭戲來啦,2011年歐老板持有136比例為21.69%,然後2015年,出現了許老板和wuli小馬哥,7.5億賣殼成功。現在公司改名為恒騰網絡,市值500億港幣,過去一年股價升4.92%,but沒想到的是上市至今跌了個99.97%。
另外一只輾轉多手的殼是279,2005年叫恒盛東方控股有限公司,大股東邱深笛;2006年就被莊友堅拿下,改名為內蒙發展(控股)有限公司;2007至2010年又換到了廖駿倫手里,改名為民豐控股有限公司;2013年8月到2016年6月是歐老板出場的時候,持股比例從9.72%降至4.82;然後在2016年279迎來新股東張永東,並最終改名為民眾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現時市值71億,過去一年股價升6.38%,上市至今跌了100%。
這是歐老板持股時候的股價表現。
再來一只139。2007年Golde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時候,公司叫做139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換了大股東,公司改名為越南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7月至8月份,歐老板在139的持倉從6.06%降至4.99%;緊接著139再換大股東符如林,改名為中國微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然後又換了個大股東韋振宇,2015年公司叫中國金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改叫中國軟實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現在市值15億,過去一年跌了68.18%,上市至今跌了99.8%。
而歐老板,再一次跑贏市場。
最後一只博主查到的歐老板碰過的公司是263,2008年是孫粗洪持有,叫做保興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時候叫做中國雲錫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黎亮;2015年6月,歐老板申報持股比例5.27%;2016年公司叫做高富集團,聯交所披露易中是搜不到大股東了。
現在市值只有5.33億,過去一年跌了34.75%,上市至今跌了100%。
再看2015年6月,歐老板持股時期的股價表現,你說你跪不跪。
擼完這麽多年的港股PA,你們自己說,歐老板牛不牛逼。況且人家大老板做人做事都是與人為善的說,相信人格是極其有魅力的,比如現在樂視的中國好同學這出,歐老板2008年就在香港為蒙牛奔跑過。
而馬雲爸爸非常自以為傲的環保事業,那還不是靠歐老板帶入門。
歐老板的成功之道,抄送大家學習提高之。
12月4日,掌閱科技CEO成湘均在虎嗅F&M創新節上做了《從模式創新到內容創新》的主題演講,建議創業者積極通過內容實現產品自帶流量,看好更多懂內容的人才加入創業團隊。
傳統的流量購買已成負擔
成湘均先回憶了前幾年的互聯網行業,在2012年、2013年的時候,應用市場等渠道會來找開發者,一個常見的情況是他們會跟開發者談,希望開發者的新版本在自己平臺首發。所以在那個時候,每當掌閱在A類應用市場發布一款獨家首發的產品時,B類應用市場一定會打電話過來咨詢,希望下個月能在他們那里首發。
但在2016年,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創業者們會發現,每個應用市場上、每一個流量入口,基本上全都是競價排名。出現競價排名就是說,流量稀缺了,越來越多的人去搶有限的流量。
成湘均感嘆:“作為一個開發者來說,我不得不感悟,在2016年,我認為有一個東西做得最極致的,那就是——流量商業化、流量變現。”很多開發者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和趨勢,在整個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和應用的分發上,已經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壟斷、越來越商業化。
而現實情況是,很多開發者獲取用戶的主要渠道,仍然要依靠於應用市場等流量渠道。環境在改變,但是應用的開發者自己的模式卻沒有改變。
成湘均認為,在2016年,創業者會發現,無論是做一款工具,還是做一個模式創新,都很難再拿到投資,因為投資者可能會問創業者,如何去獲取大規模的用戶,如何去跟那些每年投入十幾個億做推廣的公司去爭搶流量。
下半場的機會是內容創新
雖然從傳統渠道獲取流量和用戶越來越難,但成湘均認為創業者仍有機會,在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時候,創業者必須要去思考的是,接下來的產品一定要自帶流量。
他認為現在自帶流量的產品其實有很多,只是很多創業者還沒有往這一方向投入太多的精力,或者還沒有下定決心。他舉例說,掌閱在2016年進行了很多內容創新的嘗試,例如曾跟一個雜誌合作,抽取了其中的一篇他們認為寫的很好的故事去傳播,僅一天時間,這篇文章帶來了十幾萬的新增用戶。
不僅是掌閱,例如喜馬拉雅的音頻分享,視頻網站的熱門劇話題都能帶來可觀的新用戶,而明星、網紅的活動、直播也往往能帶來大量粉絲,可以說,時下內容能產生自帶流量的效果已經非常明顯。
成湘均斷言,在創業領域,接下來懂內容的人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和優勢。他建議懂內容的人可以加入到創業的團隊里面來,而創業團隊也應該更註重內容創新。
他建議創業者們多往內容創新這個方向去看,要把預算花在可以給產品帶來自帶流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