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5%家夢 一股未沽 周顯
1 :
GS(14)@2014-06-30 10:27:2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知道,我持有5%的家夢控股(8101),所以不少人問我對這股票的看法。由於遭到問得太多,我只能統一回答﹕「我持有的股票,一股未沽,如果我沽出了,由於一定要報上交易所,所以大家是一定會知道的。」
話說在1998年,我到寧波遊玩,一位當地朋友送我一籃子的楊梅,我心裏暗罵對方老土。當晚我打車到杭州,住在香格里拉酒店,打算把楊梅扔掉,但扔掉之前,先洗兩顆嘗嘗吧。誰知一吃之下,立刻愛上,結果把整個籃子帶回香港,除了自吃之外,還送給了幾位老闆,人人讚好。
適時進食 味道才對
後來我在香港和內地買了好幾次楊梅,根本不是那種味道。從此我念念不忘寧波的楊梅,但縱是去到了杭州,時節不對,怎也買不到。
終於在這一年,得了老朋友沈大的幫助,買了一籃子的楊梅,當天清晨採摘,即時空運過來,我在下午收到。根據沈大的說法﹕「過一天也不好吃了,必須要在當天吃完!」
再次嘗到久違了16年的美味,好比楊過再遇小龍女,在此公開致謝沈大兄,時常有好醒我!可惜他給的並不多,我一下子便吃完了,也捨不得送給別人分享了。
我的股票課程經理人Phemey出版了一本《通天密碼》,也是屬於「密碼系列」,主題是他如何成為「通天經紀」的經過和竅門。這位仁兄,真的是一位無孔不入的推銷員,有志於推銷的,請買他的書去參考,並且照書去sell,很可能會sell得比他更成功,搶光他的生意!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供需失衡 推高樓價 周顯
1 :
GS(14)@2014-07-02 10:48:0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樓價上升,一共有三種原因﹕第一個是供應太少,第二個是需求太多,第三個則是泡沫。
香港的情,就是因為供應太少,這當然是因為前朝的官商勾結,也是我常常引用的電影《至尊計狀元才》中成奎安的對白﹕你給我200萬元,要我殺人,要坐牢的。他給我150萬元,我什麼都不用做,只是做場戲來騙騙你,如果是你,你會挑哪一樣?(大意如此)
相同的情,那時的地產商只要起很少的樓,便可以賺很多的錢,何樂而不為?可笑的是,現在很多人不願意給地產商起樓,反對他們賺錢,結果反而會令到地產商賺得更多,因為他們的手上已經有了很多收租物業!
至於需求太多,則是香港在1997年前的情,是因為經濟增長得很快,市民的錢很多,便會令到樓價上升了。
住屋質素轉變 透視樓價上升原因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辨別供應太少和需求太多這兩者的分別呢?很簡單,當市民的居住環境愈住愈差,即是人均居住面積減少了,同時樓價急升,這是因為供應太少,反過來說,如果市民的居住環境快速地改善,即是人均居住面積升高了,但是樓價依然快速上升,這就是因為需求太多,因而推動了樓價上升。
以上的論述是房地產市場和政策的很基本理論,但是,由於香港的炒家太多,但會思想的人則太少,所以知道這些簡單的理論的人並不多。
至於什麼是樓價泡沫,由於篇幅有限,那得留待明天才說了。
樓市泡沫不泡沫 高官分不清 周顯
1 :
GS(14)@2014-07-03 09:52:3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很多投資者、股評人,甚至是經濟學家、政府官員等等,評論了投資市場很多年,但都不知道什麼是「樓市泡沫」,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泡沫」,今天我就要講一下,究竟什麼是「樓市泡沫」。
明朝末年,天荒加上戰爭人禍,糧食價格上升,米價變得比銀子還貴,這算不算是米價的「泡沫」呢?不算,因為米本來就失收了、不足了,所以米價才會上升,這是因為「供應減少」而引起的價格上升,是供求的失衡,不算是泡沫。
資金湧入搶高樓價 才叫泡沫
所以我常常說,今日香港的樓價上升,是因為「供應不足」,而不是泡沫。一年建一萬套房子不到,樓價怎會不升?泡沬是短期性的,是會爆破的,如果說,某一資產價格因為泡沫,而維持了很多年的時間,一直漲下去,這當然是很難做到的。
哪什麼是房地產泡沬呢?例如說,在內地,因為4萬億元救市,資金進入了房地產,令到先前的幾年,房地產市場不合理地急升。在這段期間,不但政府使用了行政手段,其實供應量也在大幅增加,樓一點兒也沒有少建,但樓價照樣猛升,這是典型的資金市,也是典型的「樓市泡沫」﹕因為樓市是因游資突然大量增加而引起,而不涉及供應量的減少。
大家亦可以由此知道,香港的房地產政策究竟為什麼會變得這麼令人嘔心,因為官員連樓價的三種升因也搞不清楚﹕香港的樓價上升,是因為供應不足,而這絕對不是泡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買乜輸乜 無謂害人 周顯
1 :
GS(14)@2014-07-04 09:54: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有人問我拿股票貼士,我說﹕「近來我買股票,隻隻都輸,無謂害你啦。」
其實,近來我最有心水的股票,就是標準資源控股(0091),這隻股票,某位炒股票好叻的好友也買了不少,我們兩人研究過好幾次,都認為爆升的機會有很大。但誰知,我一買進,就跌了一成,給綁住了,可見得我的運氣回到了3年前,買乜輸乜的慘。
我剛出版了的新書《貨幣密碼》,是以大量的貨幣史實例,去說明貨幣的條件。我之所以用這個手法來寫,皆因我認為,只要把一些最簡單的招數學得很好,很多問題便可以解決清楚了。反過來說,一些表面上很有理由的貨幣理論,根本通不過最簡單的貨幣理論,也早遭到貨幣史上的實例打破了,但是因為作者根本搞不清最基本的知識,所以便亂吹一通。
Bitcoin不可能成為貨幣
例如說,內地很多人用白銀和黃金的歷史比價,去指出今日白銀價格的偏低。但是,他們所列出的歷史,不過是從幾百年前開始,而我則從3000多年前的埃及金銀比價開始研究,那時的金銀比價是1﹕2,證明了白銀相比黃金,其比價是在這三千多年來一直下跌,所以用金銀比價來指出白銀估值偏低,是沒有讀書。
又例如說,我指出貨幣的一個成功條件,是除了總量受到限制,不能太多之外,也要有一定的增長量,否則不以應付經濟活動增長的所需。只要掌握了這個基本的原理,就可以知道,Bitcoin是不可能成功成為貨幣的,因為它的增長將會愈來愈少。
話時話,Bitcoin不能成為貨幣,並不代表它沒有升值、甚至是大炒特炒的潛質。我明知垃圾股是垃圾,最終一定變成廢紙,都成日會買,而它們也會經常炒到飛天啦!
[周顯 投資二三事]
樓價與工資高低無關 周顯
1 :
GS(14)@2014-07-07 18:20:1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讀報紙讀到了,根據林奮強寫的報告﹕在1995年至2002年,倫敦樓價升了182%,同期的工資只升36%,同期間,悉尼樓價升了101%,工資卻只增加28%,紐約樓價則升75%,但工資只增長25%。以上的數據,證明了工資增幅和樓市並不掛。
以上的分析方法,是香港常見的分析方式,而這種分析方法的弊端,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數據是很多了,但是由於理論架構的貧弱,所以這些只是死數據,這好比一個人根本不懂得醫學,只得到了一堆體檢的數據,也是無法正確地去分析得出病人的身體狀的。
公司利潤升 足以推高樓價
首先,工資增長和樓價沒有關係,這根本不用數據去說,只是簡單的理論,就可以知道,和工資增長有關係的是GDP增長。這是因為人民手中的錢多了,便會買樓,便會推高樓價,但這不一定是工資,公司老闆賺錢也可以用來買樓。像香港,貧富懸殊如此嚴重,公司利潤上升,而普遍工資不升,也足以推高樓價。
第二,在經濟增長時,資產價格的上升比GDP增長率高,當經濟不景時,資產價格的下跌速度也比GDP下跌快。
這根本是簡單的理論,不過,知道這些簡單的理論的政府官員和學者,卻幾乎一個也沒有。像我,周顯大師,那些瑣碎的數據分析,我是從來不做的,因為太過浪費時間,不過,我能夠掌握到理論,即是制高點,而那些高官和學者,只懂計算,卻沒有理論基礎的知識,怪不得總是那麼的笨,出來的分析總是那麼的低能也。
銀娛賺少 醒頭累事 周顯
1 :
GS(14)@2014-07-11 15:15:4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幾個月前,我寫了一篇有關華人策略(8089)天寧島項目被交易所否決了。這項目並沒有改變大股東,甚至沒有發行新股票,更加沒有更換董事,亦沒有涉及投資新業務,因為它的公司本來就是有地產項目的。交易所否決它的理由,只是一項﹕This is an extreme case(這是極端的事例)。
但究竟什麼是「extreme case」呢?在當時交易所沒說。
但是後來,交易所卻發出了新的指引﹕當一宗買賣交易的規模太過龐大,超過了公司的規模,儘管這只是借貸得回來的項目,沒有發行新股,也算是「extreme case」。
交易所審批項目 你估佢唔倒
然而,在這時,距離華人策略被拒絕,已經是好一段時間之後的事了。
我記得在2004年,我買了一隻當時叫嘉華建材(0027‧現為銀河娛樂)的股票,買入價是1元,買了100萬股,後來炒到1.7元,市場上傳出它將會注進賭牌的消息,當時我的心想﹕「!你當我唔識股票咩,交易所邊度准注進澳門業務,有點常識都知不可能啦!」
誰知,它真的是注進呂志和的賭牌,股價炒至10元以上,我如果不沽出,就賺了1000萬元,在2004年的1000萬元,比今日的1億元還要好使呢!
就在注進了賭牌之後,交易所發出了新的指引,說只要老闆身家清白,縱是澳門賭業,也可以注進上市公司之內。這當然也是馬後炮的說法,但正因為我太懂得當時的規矩了,所以反而不能像盲毛一般的贏錢,這叫做「醒個死個」。
[周顯 投資二三事]
啤殼賣殼 時下最發達行業 周顯
1 :
GS(14)@2014-07-11 15:16:5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近期有許多新股上市,由於投資氣氛好轉了,先來一隻鴻福堂(1446),再來一隻百本醫護(8216),上市都有很好的表現,所以估計近日的新股氣氛都會好好。
今日兩新股好炒
今日掛牌上市、而我又有留意的,有恒寶企業(1367)和先達物流(6123)兩隻股票,由於前者是近年來集資最少的主板股,估計一上市就會猛升,隨時做埋今年新股王,後者也只集資1億餘元,也是屬於好炒的那一類。
其實,現時一隻主板殼的價錢,已經升至4億元以上,聽說最貴的一隻,還以5.5億元成交。相比之下,以上的這些公司,一年賺三、五千萬元,一上市,殼價就值幾億元,這是10年的利潤。換言之,上市本身,不用涉及集資,已經是發大財的方法了。
監管更嚴 推高殼價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小型公司上市所籌得的錢,從幾千萬到一億多元,相對於殼價來說,根本只是次要。但反過來說,這些小公司要想在市場湊夠上市的集資額,並不容易,因為市場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散戶。於是,便出現了一些專業的資金,專門大手申請新股了。
在這些年來,證監會和交易所不斷的收緊上市規則和難度,結果就是造就了殼價步步高升。所以,我常常說,在今天的香港,最賺錢的行業,就是啤殼上市,買殼賣殼,住殼等升值!
[周顯 投資二三事]
用財技購優質資產 值得讚賞 周顯
1 :
GS(14)@2014-07-14 11:17:0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我對名家國際(8108)有興趣,一來是因為它做的「死人生意」,二來是因為我很欣賞它用財技集資,再用集資回來的錢去買優質的實質資產,這種是好的財技,是值得讚賞的。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也會使用相同的財技手法,去購進優質的「死人公司」,去繼續壯大自己的資產。
在月前,它進行了一項配股,配股價是0.067元,經5合1之後,即是0.335元,現時其股價也不過是0.355元而已。至於現時它的市值則是1.25億元,相比起創業板殼價2.5億元,「殼價折讓」是50%,這還未計算它的殯儀館業務在內。我相信,在這價格買下了其配股的投資者,都是希望長期持有的吧?
股票升跌 跟業務無關
在上星期五,我應酬完回家後,按一按股票機,突然發現了,持有了一段時間的中國3D數碼(8078)又再開車了,這一隻股票,我買了大約一個月左右,而且是一買即升,一格都無輸過,雖然贏得不多,只有6位數字,但真的是贏得好開心,尤其是近幾個月來,我的「勝經驗」實在太稀少了。
記得當日《3D玉蒲團》大收,這股票卻跌了下來,但是《冰封俠》票房不佳,近日這股票卻升了不少,現在已經是第二輪升勢了。由此可見,股票的升不升,有時候,和業務是扯不上關係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新股先達物流 大師也看不明 周顯
1 :
GS(14)@2014-07-15 11:20:1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我不得不承認,先達國際物流(6123)是我看不明白的股票。
它在上星期五掛牌上市,上市價是1.18元,一共發售1億股,市值是5億元不到,稍稍低於殼價。在上市時,它的公開發售申請,是超額了15.78倍,因此,它把國際配售回撥了一部分,變成了3000萬股是公開發售,7000萬股是配售。
然而,在3000萬股的公開發售分配中,4張400萬大飛,分到了640萬股,5張500萬股頂頭槌飛,分到了860萬股,加起來就是1500萬股,佔了所有公開發售的一半。
股價向上才能吸散戶落疊
於是,計算起上來,配售的7000萬股,加上公開發售的7張大飛,已經佔了總上市發行股數的85%。換言之,最多只有15%是賣掉了。
在上市當日,股價一直丟下去,以稍微跌破招股價的1.16元收市。要知道,股票呢家,向下跌是沒有人買的,向上炒才能吸引散戶落疊。而在上星期五,總成交是多少呢?答案是4900萬股,連集資總數的一半都沒有。
換言之,在上星期五,絕大部分的股票,我的估計是有7000萬股左右,也許還不止,仍然是在強者的手裏,並沒有派發給散戶。這即是說,它的街貨市值是4000萬元不到。然而,為什麼它會跌破招股價呢?這是為了把公開招股賣掉了的股票再廉價收回,故意壓低股價,抑或是暫時收兵不玩,以後再算呢?
我不知道,誰人可以告訴我答案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手風不順 痛失抽水良機 周顯
1 :
GS(14)@2014-07-16 17:10: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通常,我在周末會寫好了星期一和星期二的稿,好讓星期一休息一下,不用趕稿。在剛過去的周末,也不例外,而我分別在周一和周二刊出了名家國際(8108)和先達物流(6123)這兩隻股票,兩篇是一氣呵成寫就的,同時發出,究竟誰先誰後,那篇在星期一、那篇在星期二,純是by random。
先達已大升 文章來遲一步
誰知結果是,先達物流在前天大升,但那篇稿卻在昨天才刊登,縱是意欲仗此抽水,也已痛失良機。這又再次證明了,當一個人手風不順時,連送篇稿出去,也有機會錯失時機,相當不順意。
日前我翻到鞋櫃的深處,發現了一對全新的球鞋,是Testoni生產的第一雙球鞋,當時它在羅馬的店舖開記者酒會,7時開始,我碰巧在6時半往這店子逛,結果買到了全球的第一對Testoni球鞋,單據還有時間日期可資證明(6時50分買的),我也在它的網站cap了圖,證明它在當時開記招。
這一雙鞋子,原價5000元,我一直不捨得穿,現在公開發售,只售1萬港元,尺碼是40號,非誠勿擾。
記得當年我在 joyce看中了一件Alexander McQueen的大衣,原價7萬元,它減至7折,我堅決不買,到了12月底,5折時,我終於買了,結果不到兩星期,Alexander McQueen便死了,報道說他設計的衣服炒高了幾倍,至於這件「遺作」大衣,我從14萬減至7萬元,都沒人買,現在如果有人洽購,別說是3.5萬元,一半我也賣了。(按﹕此衣穿了不足10次,洗過一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