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圓夢團隊出列》精準掌握需求 10萬元就能創業 正宗台灣之光創意夠嗆 躋身世界舞台

2013-04-15  TWM 
 

 

自從蘋果一手帶起App產業鏈之後,創業門檻甚低的App,旋即成為許多人一圓夢想的最佳起點;在台灣,也存在許多不為人知、卻晉身國際級舞台的開發商,他們透過創意及敏銳的市場觸角,把App應用玩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撰文‧顏雅娟

Sonocaddie 2 Golf GPS

《南北星》

高爾夫球場的導盲犬 讓你先馳得點一個轉身,利用球桿擊球力道以及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小白球以拋物線完美飛出,這是高爾夫最漂亮的一記擊球。

在台灣,或許很多人都習慣下場打球時,有個桿弟隨侍在側拿球桿、找球、看碼數。然而,經驗不足的桿弟,很多時候反成了球場上的麻煩製造者。

二○○四年,剛接觸高爾夫運動的劉俊山、沈兆昌,為了準確掌握每個障礙物及目標的距離,兩人聯手成立南北星公司,率先投入高爾夫球場導航設備「電子桿弟」生產,讓打高爾夫再也不用碰運氣!

時任南北星董事長的劉俊山指出,不同於台灣、中國打球都配有桿弟,人力昂貴的歐美、日本地區,成了南北星電子桿弟最主要的輸出國,並連續在○九、一一年拿下台灣精品獎,成了道地的台灣之光,也寫下南北星在高爾夫導航設備最輝煌的一頁。

但在光彩亮麗的背後,南北星開始感到一絲隱憂。「那時產品幾乎已經做到這行的最頂級規格,不僅內建彩色球道圖,更做到動態飛行模擬等功能。接下來,公司要持續成長,就必須朝多元化發展。」劉俊山指出。

高爾夫球場導航App〈Sonocaddie Golf GPS〉,成了南北星向外踏出的第一步。劉俊山點出,打高爾夫的族群其實很固定,九成都是男性、年紀多在四十五歲以上,為了向外引進年輕使用族群,南北星在一○年推出價格門檻較低的App,且在即將更新的版本中,加入社群分享功能,讓偶爾打球的輕度球友也能納入南北星的客戶群中。

「為了抓住使用者的心,南北星產品的每個設計環節都緊扣使用者行為。」劉俊山指出。舉例來說,一般男性在打高爾夫時,為了防止磨傷,左手會戴著手套,因此在設計使用介面時,會盡量避免由右至左的操作手勢;且使用情境都在戶外豔陽天,App圖資呈現必須明亮、高彩度。曾有球友形容,電子桿弟就像打球時的導盲犬一樣。

從硬體穩健跨足App市場之後,下一步,南北星打算用高爾夫球場圖資優勢,殺進穿戴式電子裝置市場,預計在今年中推出主打高爾夫導航功能的智慧手錶,與蘋果、三星電子同場較勁!

南北星

負責人:劉俊山

資本額:5000萬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設計、

高爾夫球場圖資庫建立及

App應用

PK Wine

九一資訊》

少年酒國英雄 串起愛酒社群你知道台灣人有多愛喝酒嗎?在這個拚酒文化盛行的小島,不僅締造每年高達兩千四百萬瓶葡萄酒的進口商機,更創下全球前三大威士忌消費國的驚人紀錄。瞄準這廣大的品酒社群商機,一群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透過App開啟他們的創業之路。

「我想做的從來就不是App,這是我打開這(愛酒)社群的敲門磚。」一手推動〈PK Wine〉誕生的九一資訊負責人曾偉倫說。

一九八三年出生的曾偉倫,大學時期在台北的酒吧打工,讓他從此一頭栽進品酒的世界。他表示,雖然台灣擁有龐大烈酒市場,但從來沒有人去真正抓住背後龐大的品酒社群,如果可以把這群人集結起來,後續可以挖掘的機會是很多很多的。

但要從數以萬計的App勝出談何容易?業務出身的曾偉倫,以他敏銳的市場觀察力指出,App要能活下來,至少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獨特性,二是滿足消費者需求。

「像我逛大賣場的時候常看到,有消費者拿著手機,一個字、一個字輸入酒瓶上的酒商、名稱,上網搜尋相關資訊,這就是機會了!」曾偉倫說。

因此,在推出以筆記功能為主的〈PK Wine〉一版後,近期九一資訊開始積極與酒商洽談,在即將推出的二版新增酒商資料庫,讓使用者用手機掃描酒瓶上的條碼,便能秀出這支酒的年分、產地、進口商等資訊。

「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執行力,大家都不是科班出身的,每個人就是一直去試!」快速修正、找出最新的市場需求,無疑是九一資訊的最佳利器。

九一資訊

負責人:曾偉倫

資本額:10萬元

主要業務:品酒App開發

Cytus

雷亞遊戲》

顛覆想像 從音樂App紅到開演唱會二○一二年八月,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正舉辦現場演唱會,曲風從爵士、動感,到充滿嘉年華感的俏皮舞曲,搭配舞台華麗的聲光效果,台下觀眾乘著夏夜晚風,享受這場音樂盛宴。這不是哪個超級巨星現身台灣,而是台灣第一次由App遊戲開發商所舉辦的演唱會。

曾在iOS遊戲下載排行拿下十二國第一名,至今累計下載量超過數百萬次的音樂性App遊戲〈Cytus〉,很多人不知道,背後推手正是成軍不到兩年的新兵雷亞遊戲。

雷亞遊戲有五名合夥人,都是從小玩遊戲長大的六、七年級生,成立公司後,利用過去自身豐富的遊戲製作經驗,快速在一二年初推出首款作品〈Cytus〉,旋即在全球獲得玩家廣大回響。

「我們都是玩遊戲長大的,遊戲要成功,一定要先說服自己,」雷亞資深設計師陳佩琪指出。對於獨立遊戲開發商來說,要從高度競爭的App市場中被看見,做好遊戲可能是唯一的生路。

分析〈Cytus〉能殺出血路的原因,創辦人之一的游名揚認為,從跳舞機、吉他英雄、太鼓達人開始,節奏音樂遊戲只要符合遊戲音樂好聽、操作節奏流暢等基本要素,大致就能擄獲一定的支持群眾。

但雷亞的野心更大,為了有效擴大使用族群,〈Cytus〉以一.九九美元、內含四十首曲目的低價親民策略打出知名度,並推出「百萬計畫2.0」活動,只要下載次數每超過百萬次,遊戲製作團隊就會免費新增十首曲目。

「其實我們製作遊戲,目的不只是為了營利,有時候只是純粹好玩!」當大家想的都是如何讓同一群人花更多錢,雷亞卻反向而行,希望用低門檻策略吸引更多使用族群。

充滿創意的行銷策略還不止如此,舉辦演唱會更是把〈Cytus〉知名度推向高峰的經典之舉;此外,雷亞在去年授權遊戲劇情、曲目給韓國劇團,今年三月才剛在韓國結束Cytus音樂劇的巡迴演出。

游名揚指出:「我們希望把公司或遊戲本身就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不同於其他遊戲業者,雷亞開始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說故事,希望給遊戲產業帶來一絲活水。

雷亞遊戲

負責人:鐘志遠

資本額:3200萬元

主要業務:遊戲開發

閱讀空氣

《曜碩科技》

白目散去

你今天讀空氣了嗎?

在日文裡,以「空??(直譯:不會讀空氣)」來形容一個人白目,不懂得因應情況變通。抓準現代人努力尋找社會潛規則的特點,以奇怪幽默感為主打的App遊戲〈閱讀空氣〉,順勢崛起。

除了在日本創下累計下載量突破二四○萬人次紀錄;去年八月,台灣軟體廠商曜碩科技正式將〈閱讀空氣〉轉化為台灣適用的繁體中文版本,旋即大舉攻占台灣上班族、通勤族的手機頁面。

雖然這款App原作來自於曜碩科技所隸屬的Aplix日本遊戲集團,但在曜碩眼裡,〈閱讀空氣〉不只是個單純的遊戲App,更是經營品牌與社群的重要灘頭堡。

今年三月釋出〈閱讀空氣〉二版的同時,曜碩首次嘗試與出版社合作推出非戰略本的娛樂書。回憶當初向日本團隊提案時,曜碩研究開發部協理俞文華笑說,日本團隊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也可以出書?」無視於日本團隊的質疑態度,曜碩大膽跨出App遊戲之外,出版專書只是走向實體的第一步,接下來,曜碩計畫發行一系列的周邊商品,並以授權圖像增加獲利來源,甚至朝經營YouTube個人內容頻道方向前進。

俞文華大膽預言,未來App遊戲將逐步演化至玩家主動參與趨勢,〈閱讀空氣〉可望延伸成為一個社交平台,玩家可以把自己的趣事、生活情境都放上去,讓使用者透過自製遊戲關卡來展現自我。

「不同於一般打小鳥、水果、殭屍的App遊戲,〈閱讀空氣〉訴求的是使用者的情緒面。」曜碩科技執行長房達章指出。由於各種功能性App都已飽和,所有開發商開始朝往滿足右腦的感性需求,或許這也是這款App能風靡亞洲的關鍵因素。

曜碩科技

負責人:吳廣義

資本額:1.95億元

主要業務:無線通訊軟體、

無線服務應用平台、

物聯網及雲端運算

電影櫃

《博思科技》

寫日記落伍了!用電影記錄生活才酷台灣首支兼具打卡分享、電影評論、收藏使用看片記錄的本土App〈電影櫃〉,自去年九月上架以來,登上Google Play娛樂類下載排行第四、累計下載量超過十萬多次的傲人紀錄。

背後推手潘鎮帆、熊世豪,兩人曾是台灣大廠宏達電的軟體工程師,擁有令人稱羨的分紅與高薪。但為了讓愛電影的興趣與軟體專業結合,去年六月,他們選擇閃退,投入App創業行列,推出〈電影櫃〉。

除此之外,他們還陸續推出〈電影時刻表〉、〈電視連續劇〉以及〈電視綜藝〉等影視相關App,累計用戶群已超過百萬人次,並在今年二月正式成立博思科技。

談起創業處女作〈電影櫃〉,潘鎮帆驕傲地指出,除了可查詢電影時刻表及簡單的評分功能外,最大賣點在於納入可記錄自己觀看電影軌跡的功能,使用者在一踏出劇院、內心最洶湧澎湃的時候,就可以立即打開手機記錄心情與對電影的感想,長時間累積下來,就像用電影寫日記一樣。

儘管這款App的發想並非創舉,坊間早就存在許多影評大型網站,但潘鎮帆點出:「電影評價不用多,熟悉自己看片品味的十個朋友來推薦就足夠了!」面對近兩年App市場邁入高度白熱化的競爭,潘鎮帆有感而發,他說:「其實,我們團隊做一支App,平均只要兩周的時間,但現在每天上架的App成千上萬,如何在這一大片汪洋中拿到下載量,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儘管目前收入仍有限,潘鎮帆對自己追夢的選擇從不後悔。

博思科技

成立時間:2013年2月

負責人:潘鎮帆

資本額:50萬元

主要業務:影視App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8

世界最大金礦公司股價跌至20年新低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433

FT:貝萊德大宗商品基金是黃金市場最重要的投資者之一,該基金主管Evy Hambro警告,對股票投資者來說,黃金礦業公司正面臨變成「野蠻的遺蹟」的風險,除非他們給股東返還更多的錢。

貝萊德大宗商品基金總共擁有超過70億美元的黃金相關資產,Hambro稱,黃金採掘行業已經在犧牲利潤來獲得產量增長。

這一警告之前,上週巴裡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的股價降至20年以來的新低,在市場估值上,將世界最大黃金礦業公司的桂冠拱手讓給了黃金集團(GoldCrop)。

自今年初以來,黃金礦業公司遭遇了勞動力成本上漲、新項目預算超支,以及在成熟的礦井中出現品位較低的礦石的問題,世界排名前五的黃金礦業公司股價比黃金價格下跌更快

1月以來,黃金價格下跌了12%,但是在多倫多上市的Barrick黃金公司股價同時期下跌了44%。

其他排名前五的黃金礦業公司表現稍好。總部位於加拿大的GoldCorp股價下跌了20%,在紐約上市的Newmont Mining公司股價下跌了近32%,在悉尼上市的Newcrest Mining下跌了27%,在約翰尼斯堡上市的AngloGold Ashanti下跌了37%。

下面是排名世界前五的礦業公司股價表現圖:

「如果不求改變,黃金礦業公司將變成野蠻的遺蹟。」

在貝萊德慶祝其旗艦基金Gold&General的25週年慶典上,Hambro對自己的聽眾稱。該基金掌管著25億美元的資產,是世界上同類基金中最大的。

凱恩斯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將金本位稱為「野蠻的遺蹟」。雖然Hambro堅決捍衛黃金,但他批評黃金礦業公司,

「黃金礦業公司管理層在給投資者帶來投資回報上做得很差。」

Hambro是自然資源領域最有影響力的投資者之一,他抱怨,在過去黃金價格大漲的10年中,這些黃金礦業公司可以高枕無憂地發行股票,為他們的擴張募集資金。這樣一來,每股收益下降,傷害了長期股票投資者。

Hambro表示,有跡象表明,採礦行業正在發生改變,在聽了股東的建議後,一些公司承諾提高分紅。

在過去的10年中,礦業公司的問題一直被連續上漲的黃金價格所掩蓋。黃金價格從1999年中的每盎司250美元,上漲到2011年9月名義上的高點,每盎司1902.59美元。但是上個月金價遭遇了自1980年代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下跌到每盎司1321.35美元,這是自2011年1月以來的最低點。黃金價格的暴跌導致黃金礦業公司股價更大的下跌。

金價自那以後有所回升,由於中國和印度對實物黃金的強勁需求,週三金價上漲了超過10%,至每盎司1470美元。但是黃金礦業公司的股價一直沒有回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28

敘利亞互聯網與世界中斷聯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609

Bloomberg:Google以及其他互聯網公司稱:敘利亞互聯網與世界的聯繫已經中斷。敘利亞大部分地區,Email、網站和其他互聯網服務已經不能使用。

根據搜索提供商報告,Google的網頁服務已經無法使用。報告顯示,紐約時間5月7日下午3點,敘利亞互聯網流量減少。

另外, 網絡交通服務提供商Umbrella Security Labs和互聯網公司CloudFlare均報告稱敘利亞互聯網出現中斷或流量減少。

CloudFlare首席執行官Matthew Prince稱,這是自從去年11月下旬以來敘利亞互聯網最大規模的斷網。去年11月,敘利亞互聯網也曾斷網。

Prince說:「兩次斷網種類相同,看起來也像是用同一種方式斷網的。如果在敘利亞境內,你可能還可以用互聯網,但如果你在境外,你無法發送網絡流量進入敘利亞。」

根據中東新聞社消息,敘利亞電信公司主任Bakr Bakr指責互聯網中斷故障,維護團隊正在努力恢復訪問。

敘利亞互聯網中斷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據OpenDNS首席技術官Dan Hubbard稱,有可能是政府命令關斷互聯網;基礎設施損壞或網絡攻擊也可能導致互聯網中斷,但看起來不大像這麼回事。

Hubbard說:「敘利亞人已經被切斷了互聯網溝通渠道。」

Hubbard還說,這次互聯網中斷與去年11月29日的中斷相似。許多依賴.sy域名的公司必須在斷網期間更改服務。

美國國務卿約翰·特裡昨天說,美國和俄羅斯已經同意就敘利亞問題進行協商,同時向敘政府和反對派領導人施壓,促成會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99

El-Erian:理解當今世界的公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159
4大全球性變革/4大全球性實驗=1個非常規的市場
 
對當前的市場感到困惑?別這樣。要理解最近、當前甚至可能是未來的市場,你只需要上述公式。讓我來解釋一下:
 
在金融危機過去5年之後,全球經濟正在經歷4個重大的、歷經多年的變革。每個都很重要,而合在一塊,他們構成了歷史性的經濟調整。
 
1. 第一個變革來自於幫助經濟增長轉向更真實、更具包容性的增長(inclusive growth,包容性增長倡導機會平等的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2. 其次,從央行干預創造金融穩定向經濟發展帶來更持久的結構性穩定;
3. 第三,從中美連線以及金融分割的歐元區向全新的地區及全球經濟安排變革,這將重新帶來激勵因素,或者至少減少當前的衝突。
4. 第四,從愈發嚴重的社會不平等與政治癱瘓轉向機構、政治和社會革新。
 
以上每個變革都及其複雜、充滿不確定性。將他們和在一塊看的結果就是,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話說就是「異常不確定的前景」。
 
很明顯,對於當前和未來的幾代人,這裡存在很多風險。考慮到變革失敗所帶來的巨大下行風險,政府和央行都不願將經濟的方向盤交予不受約束的「市場力量」
 
然而,他們沒有特效藥。即便他們有,他們的執行力也遠遠不夠。他們也缺乏合適的工具、綜合性的歷史框架和可信任的分析模型。同時,他們從經濟學家處獲得的建議各式各樣。而自2009年高峰後,全球協作已被侷限在沒有效率的峰會和乏人問津的公報。
 
因此,當前的世界正處在四個歷史性和史無前例的政策實驗之中:
 
1、中國:新領導層正是試圖將經濟模式從日漸難以為繼的重商主義模式向內需拉動模式轉變,而且他們試圖在維持高增長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
2、歐洲:政府(在歐洲央行的幫助下)試圖在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尤其是年輕人)、理論分歧和政治緊張局勢下完善一個不完美的經濟聯盟。
3、日本:安倍新政府開啟了戰後歷史上最大膽的經濟實驗,安倍的「三板斧」包括高度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激進的財政擴張和(尚待啟動)的基礎性結構改革。
4、美國:美聯儲試圖通過部分和不完善的措施來創造經濟增長和就業,而且美聯儲要在其他政府機構都因國會不作為而癱瘓的情況下單槍匹馬做到這一點。
 
最關鍵的一點是,在經濟的最基本層面,這四大實驗的根本目標是協助經濟和金融變革,他們讓當今的人們直面現實並帶來未來增長的期望。
 
意識到這一點後,市場已經積極的反映未來的金融回報。為何會這樣?因為這就是市場總是試圖要做到的。只不過有時候市場有效,而其他時候則未必如此。
 
考慮到四大變革的深度和政策實驗的力度,我們應該預計這會導致市場價格與基本面的大幅脫節,而事實也是如此。
 
說了太多的過去與現在;那麼未來呢?
 
只要滿足兩個條件,當前的脫節就沒有問題:那就是當前的務實政策實驗持續一段時間而且獲得成功。到了那時,也只有到那個時候,經濟的高增長和強勁的企業收入增長將合理化當前的市場價格並進一步推高價格。
 
第一個條件很可能可以滿足。由於缺乏備選方案,政府和央行沒有其他選擇,只有繼續冒險深入這一未知的政策領域,並且不顧高昂的成本和無法預計的後果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第二個條件則要不確定的多。在多個層面都需要獲得成功。內部和外部協調決非易事。而政治體系則讓這個過程更加複雜,而非簡單。
 
那麼個人投資者應該怎麼做呢?這取決於三大關鍵問題:他們如何評估當前慘淡的基本面與人為的價格在未來走向一致的過程;現有的投資組合倉位;以及整體的風險忍受程度
 
對於那些將其養老基金和投資交給PIMCO,並且已經從當前的市場大幅上漲中獲益的人們,我們相信最好的方式是在長期逐步削減風險敞口;對於那些財務狀況不夠強勁的企業和增長乏力的國家而言尤其如此。
 
目前立刻快速拋棄風險也許為時尚早。但是時候逐步走開,以一個可衡量、有紀律的方式做到這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97

「世界工廠」堪憂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jbp.html
春節剛過,我們印染廠形勢旺盛!加工坯布鋪滿了廠區,堆到了大門口,有時堆在廠門外,儘管機器晝夜不停地運轉,每天吞入2、3百萬米坯布,但坯布堆放狀況依然如此。

   美國佬經濟微彈一下,那裡的人要添加幾條褲衩,這裡便忙得頭頭轉。然而,偌大規模的產銷,每年利潤卻小得可憐;要是產銷稍微下降一點,即刻無利或虧損。如今往後,隨著環保措施嚴厲執行,各項指標日益收緊,這類「世界工廠」還能維持多久?

鈥準澜绻こр澘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20

世界大同只是理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7.html
遊完越南, 見到標榜世界和平、人道主義的美國在越戰中對越南施以毒氣, 禍連越南後代, 這令止凡回想起多年前的一個想法, 世界大同實在難以實行。

有文明開始, 人類在地球出現了數千年, 世界從來都沒有統一過, 就算今天的運輸及互聯網科技, 令國與國的距離拉近了很多, 但能否見到世界統一、沒有戰爭、世界大同的一天呢?

當年日本為何侵華? 因為資源、利益。德國希特勒為何攻打週遭國家? 又是利益。美國為何加入越戰? 真的不希望當時的共產主義擴大嗎? 不是, 目的只是擴張她在亞洲的控制權, 最終亦是利益問題。

日本人在想, 自己是優良民族, 為何偏偏要住在一個天災頻繁的島國內, 為何中國等民族就能分得這麼肥沃的土地呢? 德國亦有類似想法, 到了戰鬥力達到某個程度時, 要改善國家民族生活, 就只有靠侵略他國。只是美國把這個藉口說得比較漂亮而已。

就算世界統一了, 沒有國家之分, 人類亦會對資源分配不均提出不滿, 世界亦要有法律, 法律背後亦要有武力支持, 有警察、公安, 擁有武力控制權的是誰呢? 他會否最終又會變心而發起戰爭, 把世界資源搶走呢?

所以, 跟環保命題一樣, 我對世界和平亦抱有懷疑態度, 環保又好, 世界大同又好, 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就難以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42

玩不過微信怎麼辦,中移動的選擇是….走向世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20.html

【導讀】在國內被微信「管道化」的運營商巨頭在短時間似乎拿不到太好的辦法,但在本土外部分運營商卻出現了曲線救國的影子。

 

來源:TheNextWeb

 

據TheNextWeb報導,中國移動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MI」)發言人今天宣佈,將於下月正式推出自主研發的即時通訊及網絡電話應用Jego,目標用戶群是需要與國內親友保持聯繫的國際用戶。

 

Jego作為一款以視頻語音通訊為主的產品,其首要競爭對手將會是Skype。雖然CMI表示Jego的目標並不在於與擁有近兩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競爭,也不是與其它即時通訊產品競爭。不過,由於微信、Tango及Viber等產品也提供類似服務,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競爭關係。

 

從Jego的功能可以看到,它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系列免費的應用內即時通訊服務,包括即時短信、即時語音消息、照片分享、視頻通訊、多媒體共享等。但該應用的核心在於,通過中國移動運營商的優勢,為用戶提供直接撥打座機和手機號碼的服務。

 

為搶佔微信、Line等產品的市場,目前世界各大電信公司都紛紛推出自己的即時通訊和網絡電話服務。

 

去年,法國電信運營商Orange推出即時通訊和語音服務應用Libon,為用戶提供低價的網絡電話服務。Libon產品負責人吉爾斯•科博特(Giles Corbett)去年就曾表示,Libon的目標是搶佔Line和微信等產品的市場。

 

Jego戰略意圖十分清晰,這類即時通訊應用能提升用戶的忠實度,同時能很好地拓展公司的國際業務。

 

Derick Li在強調Jego的競爭優勢時還提到兩個增值服務:一是沒有SIM卡的用戶可以通過Jego申請一個中國移動的號碼,二是中國移動用戶可以將自己的號碼與Jego的號碼綁定,通過該號碼撥打和接聽電話。至於費用,Jego提供包月服務,撥打中國大陸和香港電話的費用分別是15.99美元/月和11.79美元/月,其它國家的套餐費用則各不相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16

周鴻禕對話85後:這個世界沒有奇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50.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周鴻禕

【導讀】「每一個巨大的商業奇蹟背後,都有無數個Mentor(註:導師)參與其中。」日前,黑馬成長營導師、奇虎360創始人周鴻禕撰文為85後創業者提出了自己的創業建議。他認為,85後要學會去吸收和利用70後積累的經驗和教訓,要找到一個真正能夠幫助自己的師傅,讓自己人生的路走得更直一點。以下為文章全文。

我們公司現在有將近4000人,我覺得裡面肯定是臥虎藏龍。百里挑一的話,也有40個偉大的人才。但是,即使是天才,如果沒有前輩的幫助,最後也會變成庸才,是做不出什麼大事的。舉例來說,每一個跳水冠軍,背後都要有一個教練在幫他。沒有教練,你就要走彎路,不得不重新發明輪子。沒有教練,你在水裡摔了無數次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可能等到把自己摔殘了,才會明白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夾緊腿、腿繃直、收腹、跳。

這個道理誰都能懂,但放到公司裡,就會有代溝。現在我們這些70後跟下一代的年輕人講道理,特別是85後們,有時候會陷入一種死循環。有些85後對70後的經驗和閱歷不認同,甚至一種抗拒心理,聽都不想聽。我覺得有必要跟85後們溝通一下:每一個巨大的商業奇蹟背後,都有無數個Mentor參與其中。

這個世界沒有奇蹟

從85後的角度來看,美國硅谷無疑是一個不斷產生奇蹟的地方。這裡生產出創立微軟的比爾·蓋茨、創立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創立Google的佩奇和布林。今天一個大學都沒有畢業的85後扎克伯格,幾年時間就創立了擁有幾千員工、500多億美元市值的全球第一大社交網絡。硅谷似乎是年輕人的天下,這些挑戰權威的年輕人一直在塑造傳奇。

以前我也很感慨,心想咱並不是缺胳膊少腿,更不是弱智缺心眼,為什麼這些奇蹟我們玩不轉,反而是這些小子玩得轉呢?像扎克伯格這樣的,大學都沒畢業,也沒上過商學院,連一天工都沒打過,他怎麼就能管理好一個好幾千員工的公司呢?

後來,當我到硅谷,跟那裡的創業者接觸多了,才發現國內很多創業者都被這種美國夢的故事給誤導了。事實是,這個世界沒有奇蹟。媒體的報導只突出渲染少年英雄,不突出老年英雄,那是媒體為了迎合讀者的興趣,把故事編成奇蹟,是為了媒體自己的銷路更好。

這些居於少年英雄背後的人,被稱為Mentor,漢語裡面最貼近這個詞的,就是帶徒弟的「師傅」,類似於《星球大戰》裡面的尤達大師,《倚天屠龍記》裡的張三丰,《西遊記》裡面的菩提老祖,他們往往是傳授一種技能,或者指引一個方向。

比如,曾在瀏覽器大戰中惜敗微軟的Netscape公司創始人馬克•安德森,他是扎克伯格的資助者,也是小扎的一位師傅。像馬克•安德森這樣的人既成功過,也經歷過巨大失敗,他們會對這些創業年輕人說:小夥子,你的產品方嚮應該這樣,你商業化路子最好那樣,這個階段你應該找這樣的人,我能給你找到什麼樣的VP,能給你推薦什麼樣的CEO…… 在創業公司的發展過程中,這些人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只不過新聞媒體喜歡追逐奇蹟,因此很少去報導這些Mentor。原因很簡單,如果大家知道少年英雄原來有這麼多Mentor在幫他,那故事就不夠傳奇了。

小扎可能是技術天才,可能是產品天才,但我不相信他是管理天才。沒有一個人是天生下來就知道管理的,管理也不是讀幾本書就能知道的。管理是一種實踐,所謂管理經驗都是通過時間積累起來的,再通過商學院的管理課程昇華的。Facebook之所以成長很快,就是因為小扎的背後有這樣一批有經驗的Mentor。

為什麼我強調Mentor這麼重要?因為在這方面我吃過虧。當年我的第一家公司應該說做得很失敗。後來我想,如果當年我有這樣一個有經驗、有國際化視野的Mentor幫助我,或者至少提醒我一個方向,我想我就不會葬送我的第一次機會。因為我放棄3721,那我就放棄了和百度逐鹿上億美金的可能。

我犯過很多錯誤,跌跌撞撞一路走過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那個時代同在一個起跑線上的人也不少,但有的人摔了一跤,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因為這一跤把精氣神給摔沒了。這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路摔過來的。我摔了一跤長了點教訓,但也走了一個彎路,也代表了今天中國很多創業公司的現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這個人缺點不少,但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傾聽。即使是一個基層員工給我寫信,如果說的有道理,也能夠改變我的想法,也能夠促使我去反思。善於傾聽,不斷反思,這個優點讓我一路走到現在,在互聯網圈子裡倖存下來。

我一直認為年輕人更敏銳,對用戶更瞭解,思想更沒有拘束,更有活力和能量。但是年輕人想真正獲得成功,那還需要另外一方面的幫助。這就是我說的,這些老人家的、大叔級師傅的經驗和教訓。

我經常和年輕人說,要看到錢以外的東西,那就是夢想。但還要找到一個真正能夠幫助你們的師傅,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就是像牛頓的所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想一想確實是這樣。牛頓是經典物理學的大師,在物理學、數學、天體學等方面都是功勛卓著,但是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前輩的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等物理學家的發現,牛頓還能有這樣大的成就嗎?

像我們70後的這群人,是第一批接觸互聯網的。那個時候,我們即使摔了跟頭,都沒有人告訴你摔跤是因為前面有個坑,因為根本就沒有比我們更早的人知道那是一個坑。我們這一路摔過來,滿腔的血淚史都化作了經驗和教訓。我覺得85後要學會去吸收和利用70後積累的經驗和教訓,讓自己人生的路走得更直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06

改變世界的中國第五大發明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多謝博友PandaBear和匿名兄提供有關利銘澤先生和共濟會(見拙文《香港共濟會向誰效忠?》)與及有關頁岩氣泡沫(見拙文《蒙牛乳業具備新能源概念》)進一步的資料。其實利銘澤先生早於二戰前已經陪同當年中國財政部長考察海南島,為日後開採南海油田作準備。奈何日本侵華、國共內戰乃至中國赤化令計劃泡湯。
近年中美在未來發展的方向似乎有一個共識,便是以開發新能源為主打的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不管這是下一波大龍鳳還是大躍進,能源乃至其供應模式是近數百年工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由英、德、俄、美而至今天的中國,擁有龐大石化天然資源是其工業大躍進的關鍵。十九世紀美國內戰的起因眾多,但其中涉及解放黑奴其實是為了迎合工業化對人力市場自由化的訴求。適逢其會,石油亦在美國發現而成為當時的新能源。
十九世紀中葉,賓夕凡尼亞洲其實是當年全世界惟一產油地。石油的應用首先由美國科學家Benjamin Silliman Junior發明以蒸餾法煶煉,再由美國石油之父George Bissell以火水(Kerosene)作為主打產品應用在照明上。當年為了開發賓洲油田,官商勾結的投機買賣、環境污染甚至供求失衡現象皆與中國山西血煤類似。最有趣的是,石油見頂論亦於當年同時出現。為了尋找新油源,油商不得不四出尋找。當年賓洲石油大亨Bissell的Pennsylvania Rock Oil Company想到了一個辦法,便是應用中國古代井鹽技術去美國其他地方鑚探油田。因此筆者便戲稱中國古代鑚鹽技術乃改變世界的中國第五大發明其實並非跨張之說。
作為英國殖民地時代華人大老,利銘澤先生和後來九倉系的包Sir其實已經和中共暗通曲款多年。早於1970年代早期石油危機之際,利銘澤先生夥同加拿大油企成立加華石油公司,在中共的祝福下於南海進行油田鑽探。也許命中注定利銘澤先生與石油無緣,直至1970年代末期石油風潮成為過去式,一口油井也鑽不到,否則今天的利銘澤先生的加華石油便是成了今天市值港幣6,134.40億元的中國海洋石洋(00883:HK)和市值港幣250.50億元的中海油田服務(02883:HK),而手上不是市值僅港幣368.10億元的希慎興業(00014:HK)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04

第二次世界次貸危機的發源地?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kndb.html
早上好!
我的英文版小書, Inside China's Shadow Banking: The Next Subprime Crisis?剛剛出版一週,就收到"南華早報"的書評。英國"經濟學家"雜誌更是破例,發表了兩頁紙的書評。我很快收到了四家投資銀行主題演講的邀請。Amazon昨天賣斷了貨。

一個喜愛舞文弄墨的小資出版了一本傷感的故事書。僅此而已。不過,既然大家有點興趣,我就做點評論。中文版兩月內出版。

(1)咱們中國人窮,主要原因在自己。除了太多吃閒飯的人以外,還有很多以刁難別人為生的貴人。我真不知道他們退休的時候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對社會有點小小的貢獻嗎?

(2)小額貸款行業本來不應該存在。它的效率太低。比銀行的效率低太多了。但是,它為什麼大量存在?房地產價格為什麼打都打不下來?鬼城和空樓浪費多少社會資源?為什麼銀行用理財產品挖自己的牆腳?民間借貸為什麼如火如荼?

只有一個原因:三十多年的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1971年經濟學家麥金農提出的概念)。高通脹使票子發毛(我講了本人提出的"科長指數"),所以,做同樣多的生意,咱們需要更多的資金(信貸)。當更多的信貸被釋放到經濟中之後,票子更加發毛。咱們也就需要更多的信貸做同樣多的生意。如此惡性循環。

存款的老百姓是受"負利率"剝削的冤大頭。能夠弄到貸款是特權,享有"負利率"的補貼,所以工業產能過剩,行業無法整合,買房子的慾望無邊。信貸永遠不夠用!其實,信貸越增加,也就越短缺。美國的QE3太小兒科!

這本書只有45000字,十天寫成。有些故事太悲哀,用外語傾訴比較好。裡面有我個人的中國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