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個國際組織發表多份評級,香港在國際競爭力都有所下跌。首先是按一份國際報告,香港在國際經濟體的競爭力下跌兩位,跌至第九位。另一份報告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評級,倫敦第一,紐約第二,新加坡僅勝香港排第三,而香港則排第四。這不是第一次香港的競爭力,或金融中心地位下跌。去年按中國一份報告,對中國主要城市競爭力的評級,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都排第一,可是2015年深圳已經超過香港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
對一直自大的香港人來說,最近國際報告是當頭棒喝。在回歸前香港整體經濟是中國的25%,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但到最近香港本地經濟規模,佔中國整體經濟還不到3%。不但止,深圳市的生產總值在2016年已經高過香港。為什麼回歸19年,香港相對內地,尤其是深圳,一直退步。不單止香港高官,經濟學家,一般市民都想知道其落後的理由。最近週末去深圳了解一下深圳實況,希望能了解真相。
在1997年回歸時代,深圳的人口還少過香港,整體經濟遠遠比不上香港。深圳股市比起上海沒有競爭力,一些大型國企都在上海上市。在深圳上市的都是一些三四線股,深圳成交淡靜,那時有人認為深圳股市若不和香港合併,一定會消滅。當時深圳交易所主動和香港交易所聯絡,希望能達成某方面的合併或者合作,以免被上海吞併或淘汰。當時深圳經濟也走下坡,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已經被其他地區追上,也沒有什麼特別及優勢。當時深圳向香港提出,希望香港投資高新科技特區,幫助深圳發展新經濟。但當時香港政府對深圳提出的經濟合作反應冷淡,結果只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在深圳成立醫院,在深圳成立一個香港管理的醫院。香港在深圳唯一的投資卻是一場災難,香港大學投資了三億元興建醫院,第一年就虧了一億元,連年嚴重虧損,而且還看不到扭虧轉盈的一日。
近20年來深圳發展一日千里,人口從約6百萬大幅增加至1780萬元,深圳基本上把城市規模加大兩倍,若不多是19年內建立了兩個香港。單有人口是沒有用,一定要有工商業提供幾百萬個職位才能從全國吸引到人材來深圳定居。深圳從貿易,運輸及港口,發展高新科技及製造業。互聯網產業為深圳帶來深遠貢獻,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在深圳都有重大投資。在通訊方面華為及中興是行業的表表者,是世界級領導者。再加上平安保險在深圳發展互聯網金融,令到深圳成為互聯金融產業的領導者。在十多年內,深圳已經是幾間世界級企業的總部。深圳股市近年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創新產業及科技股的首要股市,成交量多過香港幾倍。
為了容納人口增加,及產業的發展。深圳政府過去十幾年投資了超過兩萬億元基建。興建了16條地鐵線,幾十線高速公路,及為近一千萬人興建住宅。本來深圳市區只是南部的羅湖,福田,蛇口,及鹽田等。山區以北完全未發展,最近十年主力發展北部的寶安,龍華,坪山等區。興建工業區讓居民找到工作,興建地鐵及公路令到居民可以上班,最後要興建住宅讓市民安居。當然配套設施例如學校,醫院,公園等也不可缺。
作為一個香港市民不禁問,為什麼深圳政府工作效率遠高過香港,在十幾年內興建了兩個香港,為一千萬人安居。而香港到今仍然沒有辦法解決三十萬個公屋輪候的居所。深圳的南山區現已經成為深圳金融中心,人均產值已經超過香港。在基建及住房方面,真希望香港有深圳的效率。香港市民自己認為香港優勢,已經漸漸失去。如果香港仍然只知走著舊路,恐怕很快就會被邊緣化。
Raging 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