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爾街交易員的十大怪誕行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001

華爾街的致富史悠久而艱難。在這充滿競爭激烈的環境里,每個人不僅要聰明,還要快、準、狠! 除了努力工作之外,如何獲得超越他人的優勢呢?從群體行為習慣到個人怪癖,甚至是迷信,每個交易員可能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方式來提高交易水平,有些甚至是你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在線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整理出了其中最為荒誕怪異的十個行為,每一個都有鮮活的例子: 1. 每天吃同樣的午餐: Berkowitz & Compan的交易員Frank Cilluffo曾認為他的午餐和市場走勢是有直接聯系的。 只要交易賺錢了,Cilluffo就會一直吃同樣的午餐,直到市場反轉。連續兩年,他的午餐就是兩個烤英式松餅加果醬。之後,他把午餐換成了奶油奶酪橄欖三明治,又持續了很長時間。 2. 躲開帶來不幸的廁所位子: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一位交易員表示,他總是極力避免公司某一個廁所位,因為“它簡直是虧錢的記錄儀”。 3. 避免使用紅筆: Brean Murray & Co公司交易員James Park告訴CNN,他從來不用紅筆寫字,因為紅色意味著虧損。他還表示,他總是保持桌面整齊。因為桌面越整齊,他的交易表現越好。 4. 男性交易員服食女性荷爾蒙藥品: 2007年,SAC資本前初級交易員Andrew Tong對公司提起了“性騷擾”訴訟。他在訴訟中稱,公司老板Ping Jiang讓他服用女性荷爾蒙藥品作為“培訓項目”的一部分。 不過Jiang表示,這麽做是為了讓交易員們在工作時,多一份女性的溫柔,少一些爭強好鬥。Tong說,隨後他就開始服食從黑市買來的女性荷爾蒙藥品。 2006年,因交易損失300萬美元,Tong被開除。 5. 男性交易員或需提高睪丸激素水平: 據CNBC報道,“高齡交易員和高管們(華爾街的高齡指30歲或30歲以上)”通過提高睪丸激素水平繼續“遊戲”華爾街。 30歲以後,男性的睪丸計算開始下降,使得他們變得“慵懶”,例如“肌肉酸痛、腹部脂肪堆積、體力下降,而且註意力難以集中”。 通過提高睪丸激素水平,他們可以扭轉這些“慵懶”跡象。 6. 搞一個水族箱: 在熊市的時候,Julius Baer公司美股主管Julius Baer認為養很多魚有助於他的交易。Baer告訴CNN,他的魚死了以後,市場就跌了。 7. 工作期間抽大麻 有交易員把抽大麻作為提升交易水平的方法,因為他們覺得抽大麻可以幫助自己緩解緊張的情緒,重新平靜下來。 8. 避免交易名字“賣萌”的股票: 金融博客Reformed Broker blog的Josh Brown稱,避免EAT,HOG,MOO,LUV,COO,FUN等名字會“賣萌”的股票,是華爾街盛行的“迷信”。 9. 股價超過90美元時不賣: 每次股價漲超90美元時,很多交易員就會忍著不賣。因為他們總是這樣想,都漲到90美元了,肯定能到100美元。 據Josh Brown,盡管沒有證據去證實這一理論,但這確實在部分華爾街老將那里盛行。 10. 不在某些具有迷信色彩的日子交易: Brown在博客中還特別提到了一些交易員會避免的、具有迷信色彩的日子: 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五不要做交易,因為這一天是每月期權到期的日子。 極力避免在股票期權、股指期權和股指期貨同時到期(交割)的這一天進行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55

華爾街警告:低波動性讓投資者陷入不斷冒險的惡性循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330

華爾街銀行家們近日警告美國財政部稱,橫跨多個市場的低波動性正在使投資者們陷入過度承擔風險的惡性循環。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數家銀行和投資者參與組成的美國財政部借款咨詢委員會(Treasury 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TBAC)本周警告稱,在一個低波動性及低收益的環境中,想要取得跟以前同樣收益的唯一方法就是承擔更多風險。

因歐美國家央行實行史無前例的寬松政策,市場的波動性遭到壓制,投資者儲藏現金也並不受到鼓勵,這導致大型投資者在近幾年的單邊市場走勢中可能變得過於自信,然後為達到收益目標而承擔越來越大的風險。

風險較大的投資產品,比如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債券都被熱炒,這得歸功於“饑渴”的投資者們。

TBAC表示,相對來說策略風險性更大的對沖基金資產由金融危機前的1.75萬億美元膨脹到今年二季度的2.8萬億美元。同時保守的投資者如養老基金,也試圖達到8%的收益率,但要知道他們的主要投資對象 -- 美國國債同期的平均收益率只有2.45%。

“風險價值(VaR)”模型是華爾街最常用的分析工具,TBAC強調,現在很多銀行和投資者都將波動性數據納入了該分析工具,以計算虧損幾率,但這幾年隨著波動性越來越低,這些模型會顯示出投資者們出現大幅虧損的幾率非常低,這也使得華爾街敢放手一搏。

VIX指數
VIX波動性指數處於歷史低位

同時,全球的寬松政策在改變全球資金循環的傳統邏輯,因為"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使得大量低廉資金可助投資者快速蕩平大類資產收益偏差和彌合預期價格分歧,套利交易大行其道。

而低波動性環境對於做套利交易是非常合適的,因為資產本身的價格波動風險減弱了,套利變得更安全,投資者紛紛敢於放大杠桿追逐利差和高風險產品。

所以除了上述提到的低評級公司債價格高企,美股不管面對利好還是利空消息都連創新高,我們還見到了歐豬國家的債券被瘋搶,意大利、西班牙的國債收益率甚至一度比美國的還低!

我們還看到了疲弱經濟數據和大宗商品價格走軟之下的強勢澳元,因為澳大利亞2.5%的基準利率在10個主要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二,用日本、歐美的低息貨幣套取高息貨幣利差的交易推動了澳元的上漲。

同時套利交易與低波動性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不只是波動性越低,套利交易越好做,套利交易也會推動波動性進一步走低。因為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湧入套利交易市場,目標資產的每一次下跌都會有更多的買家進場接盤,導致價格曲線越來越平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88

超千億美元交易泡湯!華爾街並購業驚現“黑色星期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147

2014年8月5日註定將成為華爾街並購業史上黑暗的一天: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交易在這個“黑色星期二”崩潰。

澳大利亞媒體大亨默多克,日本億萬富翁孫正義,法國電訊大亨Xavier Niel,這些業界巨頭醞釀多月的競購集體宣布失敗。

不到24小時內數家企業收購告吹,很可能意味著今年年初剛恢複元氣的全球並購潮將無法持續。

21世紀福克斯71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成為昨天失敗的首筆交易。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默多克旗下的21世紀福克斯宣布,將放棄對時代華納的收購,轉而回購60億美元自家股票,導致華納股價直線下跌超過10%。

兩個小時之後,有傳言稱日本互聯網巨頭孫正義旗下的無線運營商Sprint公司,將撤回對T-Mobile美國的300億美元收購報價。

讓這一事件變得更複雜的是,周二傳出消息稱T-Mobile美國已經正式拒絕了法國運營商Iliad的150億美元報價。這意味著法國電訊大亨Xavier Niel進軍美國業務的希望落空。

這造成Sprint市值一天內蒸發15%,T-Mobile美國股價大跌9%。

盡管孫正義從來沒有正式出價,但是這筆潛在的收購已經引發反壟斷部門的警覺。他們擔心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和第四大合並,將造成行業壟斷。

不過最後依然傳來了好消息。美國連鎖藥店沃爾格林公司(Walgreens)預計將於當地時間周三上午宣布,以10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連鎖藥店聯合博姿(Alliance Boots)的剩余股份。

但是屈服於美國財政部的強大壓力,沃爾格林公司不會遷冊稅基。此前市場一直認為沃爾格林將通過收購聯合博姿後,將把總部搬出美國進行避稅。

全球並購交易市場今年出現強勁反彈,截至7月並購交易額總計突破2萬億美元,是2007年以來最快達到這一指標。然而即便在“黑色星期二”之前,投資者已經擔心美國重拳打擊逃稅的政策,可能扼殺剛剛高管們剛剛蘇醒的“動物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01

華爾街大行“不能”想象:世界失去我們,將會怎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081

美國監管機構再次向華爾街發難,稱11家最大的銀行沒有證明它們的倒閉不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廣泛的、具有強破壞力的影響,並責令它們在2015年7月之前做出整改。

2010年制定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要求銀行每年遞交一份“生前遺囑”。在遺囑中,銀行須詳細闡述它們的經營狀況和所暴露的風險,以及在瀕臨倒閉時如何不依賴政府支持就能進行破產或者分拆。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監管者通過了該法案,因為當時他們拼命想弄明白像美國國際集團(AIG)和雷曼兄弟這樣的金融巨頭是如何變得搖搖欲墜的。

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近日稱,大銀行在提交的破產計劃中做出了“不切實際或是缺乏充分根據”的設想,而且它們也“未能列出、甚至不能明確為了加強未來實現有序破產的可能,公司在結構和業務上需要做出的變化。”

這兩大監管機構要求這些銀行必須在2015年7月之前提交有了重大改進的破產計劃,否則它們將面臨更嚴格的資本和杠桿要求、限制擴張、乃至被強制分拆的後果。

這11家銀行總資產超過了2500億美元,包括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道富銀行以及巴克萊銀行、瑞士信貸、德意誌銀行和瑞士銀行等在美國的外資銀行。

FDIC二號人物Thomas Hoenig在聲明中表示:

盡管這些公司遞交了數千頁的材料,但它們的計劃並未提供一條可靠或明確的、能擯棄不切實際設想且不需要直接或間接公共援助的破產途徑。

金融博客zerohedge認為,如果銀行們無法提供一條不需要直接或間接公共援助的破產途徑,將意味著納稅人仍然要為它們的過錯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04

宿醉上班?華爾街實習生告訴你怎麽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669

華爾街又到了暑期實習的高峰。

實習生一般是大三學生,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超過了21歲(美國的法定飲酒年齡)。這意味著他們下班之後很可能一起去酒吧喝一杯,或者喝一晚。

不管他們酒量如何,酒品如何,華爾街上的投行關心的是他們第二天上班是否精神煥發,思路敏捷。

 一個40歲的華爾街老兵回憶了他當年實習時的歲月。他說,他曾經在一次電話會議上,沖出會議室,去廁所嘔吐。因為前一天在派對上喝了一整晚。

他說,

我當時太他*醉了。

他的老板發現後,非常慷慨的放了他的假,並派車送他回家。

第二天,他回到了公司,和老板說自己昨天犯了“胃病”。老板說:

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也犯過“胃病”,下不為例。

當時,這個實習生想向老板大吼:

你是在開玩笑嗎?21歲不喝酒?你有病吧??

但是,他忍住了自己反諷的沖動,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在大學校園了,而是在華爾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16

監管高壓下 華爾街“壓榨”利潤的訣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901

隨著美國對銀行業的監管要求愈加嚴格,華爾街大型銀行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銀行們絞盡腦汁來應對這種窘境。(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華爾街銀行們嘗試著適應新的監管環境,老牌投行高盛集團的對策可能具有一定代表性。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高盛拋棄了無利可圖或者僅能帶來較低利潤的對沖基金客戶,同時,對另外一部分基金客戶提高了服務費。

高盛敦促對沖基金收回他們賬戶里的資金,提高金融業務收費標準,對基金經理占據著未開發的銀行信貸額度每月征收相關費用。對於收益太低甚至毫無回報的客戶,高盛宣布停止對此類客戶的服務。近幾個月,高盛正評估每位客戶究竟能給銀行帶來多少收益。

高盛給客戶的理由是:美國對銀行業的監管規則迫使銀行提升資本充足率,這擠壓了銀行大宗經紀業務的利潤空間。

實際上,“嫌貧愛富”的不只是高盛。很多銀行都試圖從客戶那里榨出更多利潤,將資金從那些需要更多資金的業務領域撤出,比如融資業務。美國銀行和德意誌銀行也提高了對客戶的金融服務收費。

在新的監管要求下,華爾街銀行們尋求抵消嚴苛規則對銀行利潤的負面影響,也為了給股東帶來更多回報,包括高盛在內的一些銀行也不得不開源節流,比如收縮自營交易部門,部分或完全削減大宗商品業務,壓縮證券交易規模,縮減在對沖基金和股票基金的投資金額。高盛就縮減了大型內部對沖基金的投資規模。一些銀行甚至還砍掉了無利可圖的基金。

為對沖基金提供全球資產負債表管理服務的S3合夥公司執行合夥人Robert Sloan對此評論稱:

這是有史以來最具戲劇性的事。這完全重新定義了什麽是好客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18

華爾街投行的新寵——PE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163

今年截止至今,PE公司支付的投行費用占到了美國總投行費用的32%,這一比例創下了歷史記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止至今,2014年,PE公司支付了65億美金的投行費用。這使得PE公司的重要性突破了2007年收購狂潮時的峰值。當時,PE公司占到美國投行業務的24%。

隨著其他傳統高利潤業務的萎縮,PE業務變得愈發重要。2008年金融危機時,PE僅占到華爾街投行費用的12%。

然而,最新數據顯示,PE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和凱雷集團(KKR)並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收購來獲得華爾街的青睞。

投行們仍然在收獲七年前收購頂峰時期的成果。PE公司正從當時購買的公司中獲取利潤。

大型PE公司已經利用了美聯儲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當時高杠桿的交易進行了再融資,並在這個過程中向自己支付股息。

隨著美國股市創下新高,PE公司手上的許多公司已經上市,而PE已經拋售它們的股票獲利。投資銀行則對這些後續交易收費,這就是為什麽投行對PE公司寵愛有加。

黑石集團於2007年購買希爾頓連鎖酒店。希爾頓的IPO共計產生了2.3億美元的費用,這使得黑石集團成為了去年最大的費用支付者,共計支付8.8億美元。

同樣,截至今年7月25日前的一年間,凱雷集團是投行最有利可圖的客戶。凱雷手上的Numericable於去年上市,凱雷為此支付的費用高達2.95億美元。

瑞信分析師Craig Siegenthaler表示,這是PE公司收獲的好時機。我預計,在接下來幾個季度,PE公司將繼續套現。

根據Dealogic數據,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PE公司支付的費用僅占到投行總費用的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77

華爾街面試系列十三:怎樣回答14個刁鉆問題(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950

面試, 招聘, 求職, HR

以前華爾街見聞也分享過面試對沖基金公司的建議,即:最好不要急於表露想賺錢、不要顯得喜歡獨自行動、也不要把工作當作人生的一切。但面對人事經理刁鉆問題的“攻擊”,應聘者識破並避開陷阱、成功防禦也很重要。

昨天,華爾街見聞分享了7個面試官可能提出的刁鉆問題,以下7個問題同樣具有挑戰性。

問題8、你有沒有考慮過當企業家?

    · 提問意圖?

面試官在測試,是否應聘者還掩藏著自己創業的欲望。沒有一家公司希望招來這樣的員工,因為如果員工還有自立門戶的打算,那公司對員工投入的寶貴培訓時間和資金就都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 陷阱在哪?

大多數人都將創業視為人生中某個階段的目標,但每個人對做企業家的渴望程度各不相同。這個問題的陷阱就是,應聘者可能不明智地談論自己曾經一時的渴望,而且語氣明顯可以感覺到十分熱情。

面試官可能擔心,現在應聘者還抱有創業的強烈願望。他們會認為,這樣的應聘者有隨時離職的風險。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向未來的上級談到自己過去考慮過創業,或者曾經做過獨立的承包商。這樣的經歷或者想法可能變為正面因素。這可能比說自己從未考慮過創業更有說服力。

而且,應聘者可以借此機會探討下,為何在企業的環境下工作自己收獲最多。應聘者也可以說,更享受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專心工作,而不是為創業要對付運營、財務、行政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應聘者還可以具體解釋為何招聘的公司能吸引自己,緩和面試官的擔憂。

問題9、如果你可以任選一種公司工作,你會選哪種?

    · 提問意圖?

面試官希望確定,和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應聘者更看重在本公司工作,以及應聘者的忠誠度。

這也有助於他們剔除那些可能並非追求職業生涯真正夢想的應聘者。不少人都聽說過,谷歌是很好的公司,在那里可以得到理論上為個人“夢想工作”而努力的機會。

面試官並非通過這個問題溝通對話,所以,應聘者要把重點放在眼前的工作上。

    · 陷阱在哪?

應聘者可能在討論時不經意地走漏某些業界知名公司的消息,這會適得其反,只會讓面試官對你的目的起疑。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面試官希望得知,應聘者將本公司視為首選。

這樣回答可能比較理想:

“事實上,我一直在花大力氣尋找目標,貴公司看來可能是符合我資質的理想目標。讓我興奮的是貴司從事XYZ業務,我樂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問題10、如果明天得到500萬美元,你會做什麽?

    · 提問意圖?

面試官想知道,如果無需為生計掙錢,應聘者還會不會工作。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告訴面試官,求職者應聘的動機和職業道德。

他們也可能希望知道,應聘者怎麽花這筆資金。應聘者的回答也等於告訴他們,應聘者對個人資金有多負責,以及是不是思想成熟的人。

    · 陷阱在哪?

這個問題乍看起來和當前招聘的工作毫無關系,應聘者可能搞不明白有什麽意義,所以可能暴露自身問題,遭遇“伏擊”。

無論問題本身有無意義,只要應聘者不能在回答這類問題以前整理思路、避免信口開河,都有可能失控。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他們希望聽到應聘者說,會繼續工作,因為對自己的事業滿懷激情。

他們還希望應聘者會做出明智的理財選擇。如果應聘者對自己的財產都不負責,他們會擔心應聘者對他人的資產也會漫不經心。

問題11、你的主管或者同事有沒有要你做違背誠信的事?講一講這方面的情況。

    · 提問意圖?

拋出這個問題意味著,未來的上級在評估應聘者的道德標尺。他們希望了解,當誠信面臨考驗時應聘者如何應對。

他們可能也希望深入考察應聘者的判斷力。

實際上,他們希望了解:應聘者有沒有民主判斷?有沒有公開舉報這樣的行為?告發後有沒有遭到反對?應聘者這期間有怎樣的心路歷程?

    · 陷阱在哪?

面試官希望了解應聘者怎樣控制敏感事件。而且,無論不當行為性質有多嚴重,那些對前公司惡語相向的應聘者都會引起面試官警覺。

如果面試時透露過多前公司的獨家信息,面試官也會擔心。所以,應聘者必須小心選擇措辭,最大限度使用外交辭令。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明智的做法是回答得清晰、簡練、專業,不要透露前公司的任何內部消息。走漏企業的私密對應聘者不會有絲毫好處。

類似這樣的說法可能比較符合面試官的心意:

曾有一次,同事邀請我加入一個項目。它看起來顯得沒有職業道德,但這個問題後來自己解決了。當時我的想法是,一旦項目引起我的擔心,就盡早坦誠相告。為了那個項目成功,我投入了很多心血。

問題12、有人可能不喜歡與你共事,請你給出一個為何會如此的理由。

    · 提問意圖?

未來的上級希望借此了解,應聘者有沒有任何突出的個性問題,以及這是不是能找出這些問題更好的方法。

他們認為最糟糕的情況是應聘者會撒謊,他們可能覺得自己還擅長探查虛假事實。

考慮到這個問題的負面影響,哪怕最老練的職場人士也會面臨考驗,他們得拿出勇氣如實相告。

    · 陷阱在哪?

應聘者很容易就栽在這個問題手上。如果逃避問題,回答“我想不起來什麽理由別人會不喜歡和我共事”,那就是在淡化處理對面試官來說很重要的問題。說嚴重些,這種回答等於在侮辱面試官。

所以,應聘者必須把這個問題限定在能達到面試官意圖的範圍內,不要讓人感到在自我掩飾。人事經理找的不是那些喜歡自我憐憫的求職者。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應聘者應該不會希望這麽回答:“我不是一直都那麽好相處的人,特別在有截止期壓力的時候。有時我也容易發脾氣。”

專家建議,如果是以下這樣的回答,倒可以把問題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轉變成積極的影響:

“總的來說,我比較幸運,做什麽工作都和同事關系挺好。只有在個別情況下才會不招人待見,那種情況就是,我要為了提高業績讓下屬面臨挑戰。但那都是暫時的。我覺得,只要是對公司利大於弊,有時哪怕是不受歡迎的決定,也必須做。”

問題13、為什麽你賦閑在家這麽久?

    · 提問意圖?

提這個問題說明面試官有疑心。在排除一切有理由引起疑慮的因素以前,應聘者都有嫌疑。

這個問題顯得挑釁,它暗示應聘者可能不那麽積極尋找工作,或者被其他什麽追求分心,或是應聘者的技能已經跟不上時代需要,也可能說明應聘者和前公司關系破裂,或者意味著其他許多隱憂。

    · 陷阱在哪?

設計這個問題就是要考驗應聘者的應變能力。關鍵是不要上套,應聘者要冷靜、務實,只回答問題提到的內容。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面試的人事經理希望確信,即使在失業期間,應聘者也有上進心,這種沖勁和韌勁可以很好地融入企業。理想的回答類似於:

“我一直不斷地參加面試,但在加盟公司、全心全意為之奮鬥以前,我想先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公司。”

“我積極找工作,通過報讀課程、做誌願者、社交媒體和商務聯網組織保持目前的技能水平。”

當然,如果是花時間用來處理私人事務,應聘者就不必詳細說明了。

問題14、你是怎麽抽出時間參加這次面試的?你的上司認為你現在在哪里?

    · 提問意圖?

面試官希望發現應聘者能合理做出優先選擇:當前的工作放在第一位,面試在第二位。

他們知道,應聘者遵循的這種行事習慣會反映個人誠信問題,也預示著被本公司錄用後,該應聘者未來找工作時會怎樣對待本公司的工作。

他們也希望知道,對上司有不忠行為時,應聘者會怎樣處理這種尷尬的局面。理想的面試時間是在應聘者的休息時間,這點有必要指出。

    · 陷阱在哪?

這個問題背後的一層意思是:怎麽能背著上司另找工作?

對大多數騎驢找馬的求職者來說,對自己求職的現狀說謊一點也不是輕松愉快的事。

所以,他們會含糊其辭,擺出一幅事不關己的態度,就像在對待別人的事那樣。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對應聘者來說,明智的解釋是,說明始終會把本職工作放在首位,如果適合,會趁工作以前或者工作完成後、午餐時間、周末休假時這樣的私人時間面試。

如果碰到面試官追問,上司現在以為應聘者在哪里,這時應聘者不要確切作答,建議這樣回答:

我當然有自己的休息時間和私人時間,這點上司理解。他/她不會事無巨細地了解我何時去何處。他/她最感興趣的是我的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83

華爾街面試系列十三:怎樣回答14個刁鉆問題(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943

面試, 招聘, 求職,HR

今年6月,華爾街見聞分享過Nicolai等專家有關寫簡歷的建議。好的簡歷叩開了招聘公司的大門,贏得了面試機會。接下來,求職者就要在面試中展示個人能力,同時也在和面試官鬥智。因為老練的人事經理會用最少的問題讓應聘者透露最多的信息,從中篩選自己的目標。

提供求職資源及簡歷服務的美國網站Resume Writers' Ink創始人、高管職業輔導教練Tina Nicolai說,要達到以上效果,人事經理有時會問一些刁鉆的問題。

那麽,在面試時,如果碰到可能陷自己於不利的問題,求職者又要怎麽做比較妥當?以下是Nicolai等美國專家給出的相關建議,華爾街見聞在此同樣以問答方式歸納。

問題1、如果要用一個詞做自我介紹,你用哪個?

    · 提問意圖?

人事經理問這個問題,可能是想確定很多數據,比如個性類型、對認識自我有多自信、是否工作風格適合招聘的工作。

    · 陷阱在哪?

如果面試一開始就問到這個問題,那挑戰性就比較大。因為應聘者完全不知道人事經理想招哪種性格的人。

說一個人是沾沾自喜還是胸有成竹,是謙虛還是膽怯,別看形容詞有些相似的意味,區別也很明顯。而人又都是多面體,要用一個簡短的標簽概括複雜的個人,這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謹慎行事。如果應聘者覺得自己的優勢是辦事可靠、投入,但應聘者又很得意朋友們誇自己機智、有幽默感這樣的優點,請堅持用保守的方式描述。

如果申請一份財務工作,就不要用“有創意”這樣的詞說自己。如果應聘的是藝術總監,就別用“準時”這種形容詞了。

現如今,大多數老板都希望員工面對壓力還能頭腦冷靜、心態樂觀,為人誠實可靠,有奉獻精神。可要是一股腦拋出一串自認為能留下好印象的形容詞,那你就沒摸對門。

應該找那些能體現自己是招聘工作崗位適合人選的形容詞,也就是說,那些形容詞聽起來就讓人覺得,應聘者就是幹那份工作的料。

問題2、這個職位和你應聘的其他工作比怎麽樣?

    · 提問意圖?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問應聘者:有沒有在找其他工作?人事經理首先會設法搞清楚,應聘者求職有多積極。

只要求職者承認也在找其他公司的工作,人事經理就希望了解應聘者對什麽職位感興趣、怎麽評價其他公司,以及有多誠實。

    · 陷阱在哪?

如果應聘者回答“這是我唯一應征的工作”,那就等於給面試的人事經理亮出了警告信號。很少有求職者找工作只沖一個工作崗位去,所以人事經理可能就認為應聘者不誠實。

但如果應聘者公開談到自己同時在找其他哪些工作,而且對它們表現得更有興趣,人事經理就可能擔心應聘者人在曹營心在漢,不想在這樣的應聘者身上浪費時間了。

專家還認為,如果應聘者在回答中流露出,對其他的求職工作或者其他招聘的公司的印象不好,這樣的應聘者也不會成為人事經理心目中的上佳人選。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有一種適當的回答是:

“我在應聘多家機構,可我還沒確定哪家的職位最適合我未來的職業發展。”

專家認為,以上回答能體現應聘者積極主動,而且保護了同行。沒有理由在這類回答中貶低或者擡高哪家用人公司。

問題3、分別列舉自己的三個優點和缺點。

    · 提問意圖?

面試官希望找到突破口和值得引起警覺的地方,比如應試者無法和同事和睦相處,或者無法按時完成工作。

每份工作都有它獨特的要求,所以,應聘者的回答應該展示自身的優勢有招聘公司可取之處,而劣勢還有一些正面的影響。應聘者起碼應該暗示,因為自己采取了正面的行動,那些劣勢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減少。

    · 陷阱在哪?

既說優點又說缺點可能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如果不能最終將弱點變為正面因素,應聘者暴露自身弱點就可能以失敗告終。

而且,應聘者提到的優點可能不符合招聘工作應有的風格或者所需的技能。最好在面試前提前準備這類問題的回答,否則就可能無意中進入面試官的雷區。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面試官希望,應聘者的優點將直接變成新工作的財富,而且沒有任何缺點會影響工作業績。他們也會期待應聘者有能力評估自己有多成熟、有多少信心。

問題4、為什麽你想在這兒工作?

    · 提問意圖?

問這個問題是想了解求職者應聘這份工作最大的動機是什麽、有多了解、多渴望得到這份工作。

    · 陷阱在哪?

想在一家公司工作可能有多種理由,但應聘者首先要表現出,這份工作對自己有多重要。

無論是說想得到和自己能力匹配的薪水,還是說希望有個好上司,或者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工作,這些都不是面試官最喜歡聽到的回答。因為它們都沒有體現求職者對應聘的工作有多感興趣。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招聘的人事經理希望看到,應聘者投入時間研究了自己的公司,了解相關行業。

他們想確定,應聘者真正渴望的不是隨便哪種工作,而是在面試應聘的這份工作。他們還想確信,應聘者有踏實肯幹的態度、旺盛的精力,不但有能力做出巨大貢獻,而且了解肩負的使命和目標,還願意成為對那種使命而言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問題5、為什麽你想辭掉現在的工作?

    · 提問意圖?

如果應聘者回答自己做過很多工作,而且都做不了多久,那麽面試官就會在應聘者的就業經歷中尋找,有沒有任何不利於招聘工作的特征。

比如他們可能試圖判斷,應聘者目前和同事有沒有足以導致離職的合作問題、是否會很快厭倦一種工作。

    · 陷阱在哪?

沒有誰喜歡坦白自己不喜歡某份工作,也不會那麽願意說出原因。但如果應聘者不能有技巧地巧妙作答,就會讓面試官產生更多的疑問,甚至徹底丟掉面試成功的機會。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面試官希望應聘者在尋找更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且那樣的工作更匹配應聘者目前的技能水平。他們不介意聽到應聘者說對本公司的發展機會特別興奮。

問題6、職業生涯中你最自豪的是什麽?

    · 提問意圖?

這麽問是為了解應聘者有多少熱情、自我感覺有多優秀、是否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

如何描述個人最喜歡的項目幾乎和項目本身同樣重要。因為應聘者在講述過去的工作時,可以傳遞自信和自豪感,未來向新老板做演示的時候,同樣也需要表達這樣的信心和自豪。

    · 陷阱在哪?

面試官可能假定,這類工作是你未來真正希望做得最多的,或者投入精力最多的。如果不能在描述時設定更大範圍的技能和興趣背景,應聘者可能無形中就把未來施展才華的空間局限在某一方面。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面試官希望從敘述中發現應聘者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並能在他人身上汲取工作熱情,自身也能傳遞正能量。但要註意,分享個人成功要始終簡潔有力,應聘者應側重展示工作期間良好的自我表現能力。

問題7、你和哪種上司以及同事合作取得成功最多,哪種最少,為什麽?

    · 提問意圖?

面試官設法確定應聘者與哪類人或者哪種性格的人合不來,此外,他們還希望知道,在盡最大能力奮鬥時,應聘者的工作表現如何。

    · 陷阱在哪?

承認自己和他人的互動有失敗的經歷,這等於在讓應聘者冒險。如果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倒沒那麽麻煩。

而且,應聘者也可能在陳述中無意之間冒犯未來上司。比如應聘者說:“我以前有位老板,他開會多,讓我很難完成工作。”假如面試官正是一位喜歡開會的領導,應聘者這樣的表述免不了讓面試官不快。

    · 面試官滿意的回答是?

他們更希望聽到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通常最好是從正面消息開始,負面的低調處理。回答時,應聘者不要顯得逃避問題,但也不需要羅列自己所有的性格弱點。

應聘者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泛泛地談一下自己欣賞他人的哪些優秀品質,還要顯示有足夠的靈活性,能與很多不同性格的人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84

華爾街投行的新寵——PE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163

今年截止至今,PE公司支付的投行費用占到了美國總投行費用的32%,這一比例創下了歷史記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止至今,2014年,PE公司支付了65億美金的投行費用。這使得PE公司的重要性突破了2007年收購狂潮時的峰值。當時,PE公司占到美國投行業務的24%。

隨著其他傳統高利潤業務的萎縮,PE業務變得愈發重要。2008年金融危機時,PE僅占到華爾街投行費用的12%。

然而,最新數據顯示,PE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和凱雷集團(KKR)並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收購來獲得華爾街的青睞。

投行們仍然在收獲七年前收購頂峰時期的成果。PE公司正從當時購買的公司中獲取利潤。

大型PE公司已經利用了美聯儲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當時高杠桿的交易進行了再融資,並在這個過程中向自己支付股息。

隨著美國股市創下新高,PE公司手上的許多公司已經上市,而PE已經拋售它們的股票獲利。投資銀行則對這些後續交易收費,這就是為什麽投行對PE公司寵愛有加。

黑石集團於2007年購買希爾頓連鎖酒店。希爾頓的IPO共計產生了2.3億美元的費用,這使得黑石集團成為了去年最大的費用支付者,共計支付8.8億美元。

同樣,截至今年7月25日前的一年間,凱雷集團是投行最有利可圖的客戶。凱雷手上的Numericable於去年上市,凱雷為此支付的費用高達2.95億美元。

瑞信分析師Craig Siegenthaler表示,這是PE公司收獲的好時機。我預計,在接下來幾個季度,PE公司將繼續套現。

根據Dealogic數據,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PE公司支付的費用僅占到投行總費用的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