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利:A股入摩 看好績優科技股 選大中華區定價力較佳企業
1 :
GS(14)@2017-12-10 20:33:26【明報專訊】今年亞洲股市整體向好,中港台三地市場亦不例外,連同相關基金回報可觀。晨星亞洲資料顯示,在年初至今強積金的基金表現排行榜中,大中華區基金於首5名中佔了兩席,回報超過40%。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部執行總監謝企剛預計,隨着明年A股正式入摩,基金將逐步增加中國市場比例,資金會先後流入港股和A股;而在整個地區中較看好定價能力較佳的企業,例如電動車公司,並繼續看好受盈利支持的科技股。
明年5月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納入A股,謝企剛所管理的中華威力基金,未來亦會增加A股佔比和深入研究,而挑選時比較嚴格,會尋找於H股不能尋找的板塊,例如電動車產業和醫藥等。不過,他稱兩地投資者對估值差距有不同理解,不存出添加價值,故不會因AH股估值差距選股。他又料隨着A股入摩,未來佔比數份額愈大,或迫使基金增加整個中國市場配置,未來可能先買入較熟悉的港股,才買入A股。他又稱,新興市場基金仍然低配中國和台灣市場,如中國經濟沒有硬着陸風險,企業盈利保持,以上基金將前來投資。
港股方面,南下資金為今年港股重要支持,謝企剛稱現時北水流入的板塊較以往擴闊,因眼見資產升值;並相信北水南下為一個長達5至10年的趨勢。他指今年保險基金中的港股資產管理規模(AUM)比例僅為3%,但相信佔比將會提高,未來2至3年可升至10%。
料北水南下持續5至10年
近期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回升,或影響企業盈利。謝企剛指PPI上升為一個周期,料會繼續升一年半至兩年,但暫未影響盈利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因中游公司未有把成本轉嫁至下游公司,故CPI仍低於2% 。因此,他看好定價能力較佳的企業,例如上游的電池原材料公司;並看好電動車和汽車電子企業,而台灣和中國相關公司估值較低,較值得投資。他看好台灣電動車零件商,因輔助駕駛系統需求增加,以及每輛汽車電子零件比例增加,導致訂單強勁。
去產能利原材料價格回升
去產能為近年中國政策焦點,謝企剛稱中央已找出較持續的想法,形容供給側改革帶來良好方向,產能減少導致價格回升,並有助改善舊經濟企業的盈利,以及提高其還債能力,緩和外界對不良貸款的憂慮,令金融市場更健康。惟他指出,即使去產能有利原材料公司,但這些公司股價已升了不少,認為中長線價格較穩定的產業鏈企業較能受惠。
新經濟股為今年市場一個重要焦點,謝企剛指出近年這類股票表現良好和增長較快,但估值開始較高,很多因素已經反映在股價上,故會按個別情况選股。惟他仍看好科技股,料未來一兩年仍有不少增長主題;即使今年股價升了不少,但市盈率未升至最高水平,因受到盈利支持和資金流健康,特別是南下資金仍認為港股有較佳投資機會。
看好台灣具潛力科技股
今年本港科網龍頭股勢不可當,連帶一眾科技股跑出,其實台灣亦不少具潛力科技股;而在基金十大持股中,科技股排首位佔比達到18%。宏利資產管理台灣股票部主管游清翔指出,在目前科技大方向下尋找到不少良好投資機會,例如人工智能和比特幣等概念,都能在信息及通訊技術(ICT)中找到相對應公司,例如今年有台灣ICT公司股價升了3倍,甚至勝於阿里巴巴只升了一倍。
台股今年整體升了約兩成,主要由中小型股帶動,並明顯跑贏大型股,游清翔預計明年中型股會繼續向上。雖然今年台股表現相對落後於其他市場,但以估值而言亦較低;游清翔認為吸引外資因素並非估值便宜與否,而是視乎增長是否吸引。他料明年蘋果出廉價版iPhone X,價格較大眾化會帶來需求,而今年不少外資衝着蘋概股進入台灣,故料明年流入趨勢持續。
王俊騏 明報記者
[王俊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803&issue=20171206
平機會主席陳章明倡借鏡星洲:港府應重奪住宅定價權
1 :
GS(14)@2017-12-14 18:24:33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452&issue=20171214
【明報專訊】目前本港私人發展商佔住宅市場的佔有率逾半,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接受訪問時表示,這令政府失去樓價定價權,導致近年樓價飛升至脫離港人購買力水平,而新盤則愈來愈細,令年輕人結婚後亦難有空間生兒育女,結果令生育率偏低,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不利經濟及社會長期發展。因此,他建議港府效法新加坡政府,提高在職人口的強積金供款比率,用來大建公營房屋,目標是令每個香港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屋。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港人口734萬,當中116萬為65歲或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高達16%,即每6人便有1人是長者,而有關比例是過去30年以來最高(圖1)。陳章明分析,本港人口老化的問題十分嚴重,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未來只會愈來愈嚴峻,「估計15至20年後每4個香港人就有1個是老年人,而在25至30年後有關比率更會升至三分之一,可見多麼『大劑』!」
星洲組屋政策助提升生產力
本港出生率偏低,是導致人口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陳章明將此歸咎於港府的房屋政策失當,並認為應該就此向新加坡借鏡,「新加坡永久居民結婚後便可以低廉價格購入政府組屋,而單身人士在35歲或以上亦可享有此福利,故當地八、九成人口住在組屋,只有社會最富裕的一兩成人口才會直接購買私樓,或出售組屋後買私樓。」換言之,新加坡政府於當地住宅市場的佔有率逾八成,「組屋的政策理念非常好——『每個新加坡人都應該有權利去擁有自己的房屋』,這不止令新加坡人年輕時已安居樂業,提升生產力,在他們年老時亦可用組屋做逆按揭,每月取得定額收入作為退休開支」。
相比之下,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香港住在私人物業的人口佔比高達53%,公營房屋的比例僅45%(當中29%屬租住,16%屬資助自置居所房屋),後者較新加坡逾80%的比例屬明顯偏低(圖2)。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即使住在私樓的人口中,也並非全部屬自置物業,統計顯示以家庭住戶數目計,僅48%家庭自置物業,而且有關比率較2011年的52%及2006年的53%均見下跌。
劏房新盤盛行 礙年輕人生育
陳章明分析,港府的房屋政策失誤,容許私人發展商佔有逾半市場,因此亦失去定價權,形成地產霸權,導致私樓樓價屢創新高,新盤單位則愈來愈細,令港人難以組織家庭生兒育女,人口老化的問題將愈來愈嚴重,「近來新盤樓價之高,數百萬元才可以購買一個百多方呎的開放式單位,住在一個『豆腐潤咁細』的劏房,你(政府)叫年輕人怎樣生小朋友呢?而且這些劏房本身亦不便宜,一般家庭超過10年不吃不喝把所有收入用來供樓才可勉強買到一間」。
「兒子若問我借錢買樓 會要求聯名」
由於本港私樓價格已升至脫離港人購買力,而且金管局近年不斷收緊按揭,港人若未能通過按揭保險計劃的壓力測試借二按,便需要儲夠四成首期才可上車,以目前私樓價格動輒數百萬元計,有關首期金額普遍逾100萬元,一般年輕人難以負擔。因此,近年家境較富裕的年輕人往往向父母借首期置業,「買樓靠父幹」成為社會常態。
陳章明本身亦有多名兒子,但強調只會在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會借錢予兒子買樓,「假如兒子問我借錢買樓,置業當然是好事,但大家也知道『借了隨時無得還』,故此雖然我也會願意借錢,但會要求兒子在樓契上也寫上我的名字」。聽來好像有點不近人情,但陳章明認為有必要,「即使我相信兒子,也不知道新抱心裏的想法」。他又教路,即使父母擬將身家百分百分配予子女,也要留意時間安排,避免日後出現不必要的爭拗,「若年老時與家人爭產,是一件頗悲哀的事」。
增強積金供款 助建公營房屋
綜合上述分析,陳章明相信,港府應該全方位檢討房屋政策,大幅增加公營房屋在整個住宅市場的佔有率,「既然新加坡組屋是這樣好的安排,港府有何原因不去跟隨呢?」新加坡政府有資源興建組屋,原因之一是國民須把每月收入相當一部分用來繳付公積金,供款比率按不同年齡及收入而定,但平均高達28%,遠高於本港強積金的10%。陳章明認為,若本港大幅提高強積金供款比率,能換來港人安居樂業、自置居所,相信社會各界能夠接受,籲港府積極研究這種做法。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7-12-14 18:24:5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324&issue=20171214
【明報專訊】除了就港府應如何調整房屋政策應對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外,陳章明本月初亦以「彈性退休 —— 一石二鳥的考量」為題在理工大學「活齡學院」研討會上分享如何可以退休無憂。他表示,為了避免壯年人由退休前的「有工返」突然轉變至退休後「無工返」,生活方式出現重大改變難以適應,他認為有能力的打工仔應該採用「彈性退休」的方式,由50歲開始逐步減少工作量,「例如50歲將工作量減少一成,雖然薪酬也會相對減少,但可以騰出更多時間享受人生,之後每隔幾年再減少一成工作量,直至退休為止」。
最理想50歲起減工時
廣告
陳章明除了推廣「彈性退休」外,亦建議延長退休年齡。現時本港公務員一般於60歲或以前退休,但本港商界則無法定退休年齡;港府早前在人口政策報告上指出,隨着戰後嬰兒潮一代陸續退休,加上生育率偏低,本港整體勞動人口預料將於明年達365萬並見頂,之後逐步回落。陳章明表示,既然本港勞動人口將見頂回落,而且正進入知識型經濟,「知識不會在嬰兒身上,而是在我們這些壯年人的腦袋裏」,故他建議政商界將員工的退休年齡普遍延長至70歲,此後「仍在公司內可保留一張枱,每星期回來向新一代傳授經驗,證明我們仍有存在價值」。
陳章明補充,日本多年前已面對勞動人口下跌的問題,故政府鼓勵國民每年進行身體檢查,若打工仔能證明其身體狀况理想,便可在65歲退休年齡後申請繼續任職,此舉亦值得本港參考。
[名人樓市論壇]
定價採「affordable luxury」
1 :
GS(14)@2018-01-15 03:02:27■鄧竟成指出,「大策略係令到多啲乘客認識、試搭香港航空」。
【本報訊】香港航空自2005年被海航收購後,積極擴張亞太區航線,近年開始發展國際版圖,以澳洲、新西蘭為序幕,逐步延伸至美洲、歐洲,計劃開設三藩市、紐約、倫敦直航。
冀更多乘客認識港航
鄧竟成指,過去十年以鞏固地區航點為目標,隨着機隊擴大,才有彈性轉型開設長途航線,採用「affordable luxury」為定價策略,「大策略係令到多啲乘客認識、試搭香港航空」。國泰(293)一向主打歐美長途航線,年內港航先後啟航溫哥華、洛杉磯分一杯羹,定價明顯較低。以港航12月開通的洛杉磯為例,今年1月初旺季往返,國泰索價5,324元,港航只需3,215元,低近四成;然而,若預訂3月中的淡季,國泰最平3,024元,港航2,824元,差距大幅縮減至200元。問到港航定價策略是否瞄準國泰,鄧竟成表示,香港市場中另一間航空公司確實歷史悠久,「喺呢個大前提下,呢個發展階段,我哋希望提供affordable luxury,一個合理價錢、有好的服務,令到旅客物有所值。」他指出,目前客運量佔機場比例約10%,載客量由2015年510萬增至去年約700萬人次,平均每班機的客座率超過80%。以往本地起飛與內地轉機客各佔一半,現時隨着溫哥華等新航線啟航,客源三分,除上述兩者,多了一批國際轉機客,各佔客量約三分之一。據海南航空去年中期報告,披露聯營公司、港航母企香港航空集團貢獻營業收入11.73億元人幣,按年跌74%;期內蝕3.93億元人幣。港航以私營企業為由,不評論任何業績數字。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2/20272365
一路一帶:新居屋定價太貴?
1 :
GS(14)@2018-02-25 03:12:22新一年祝各位萬事如事、身體健康、長賺長有。房委會推出3個全新居屋,分別有市區的啟德及長沙灣,兩個居屋地理位置極佳,相信會爭崩頭,希望有份抽的讀者都能如願上樓。不過筆者認為,房委會將居屋定為市價七折這項指標過時,而且近乎不合邏輯。新居屋有房委會作擔保,不用買按保就可以借足九成上車,部份綠表居民最盡更可以以半成首期上車,而且更不用過壓力測試,雖然是項德政,但新居屋定價過高,若以銀行壓測來計算,會出現供款超越入息限額的規定。例如以長沙灣凱樂苑樓王630萬計算,白表申請者一成上車,25年期供款,2.15厘利率,月供達2.45萬元,以壓測四成計,家庭入息便高達6.11萬元,超過白表二人家庭申請入息限額5.7萬元(限額已由5.2萬升至5.7萬),成件事錯晒。大家可以話,申請人唔應該用一成首期上車,要畀多啲,但回到起點,居屋是協助買不起私樓的市民上車,一成首期其實合理,630萬樓王首期連雜費亦逾70萬元。當然唔買樓王亦可以買其他單位,但啟德新樓呎價逾兩萬,仲有大把同區新盤未推,心水清的讀者都知道,呢價要破2.5萬都是時間問題。市價七折,唔通居屋呎價要貴到1.5萬至1.7萬?不過抽中嘅市民都會夾硬上車先,買咗樓再諗點供,因為大家都相信買唔到嘅風險,比買咗更加大。只要捱過三年,供唔掂咪即刻賣出去,實有人接貨(好似係)。今次房委會推4,400個單位,以上次資助房屋申請逾10萬人,今次打個七折都有7萬幾人申請,中籤率都得6.3%,但幾乎可以肯定,喺香港「剛性需求」手上,申請人只會有增無減。入表的申請者基本上都想買樓,扣除一半公屋居民,即係市場上有大約5萬個月入2至5.7萬的家庭有買樓需求(或者投資需求),房委會就算每季推到4,400個單位,依然未能滿足需求,至於月入高過5.7萬的家庭,被迫去買私樓,今年樓價會唔會跌?大家應該心裏有數。斯郎
fb專頁
https://fb.com/oneroadonebelt/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2/20311378
新居屋重新定價 昌盛苑叫價調低一成
1 :
GS(14)@2018-07-14 23:49:44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729&issue=20180714
【明報專訊】政府上月底「出台」的新房策中,包括居屋新定價機制不再與市價掛鈎,昨日有消息指,新一期居屋售價擬將調整,售價將由最低的118萬至最高的468萬元不等,並於今年10月重新接受申請。受消息影響,近日二手居屋市場出現業主減價出售個案。中原副區域營業經理洪文鋒表示,粉嶺昌盛苑C座低層06室,屬實用面積650方呎3房戶,業主今年3月於綠表市場開價498萬元、實呎7662元,最新減價至428萬元、實呎6585元,減幅達14%。同類單位上月曾以512萬元(未補地價)易手,上述單位最新叫價低逾一成。
另屯門富健花園3座低層A室,屬實用面積592方呎3房戶,原於綠表市場叫價460萬元,上月政府公布新房策當日已減至440萬元,至日前叫價再減至420萬元,最新實呎叫價7095元,累積減幅9%,較同類單位近期成交價462萬元低近一成。
屯門天水圍居屋業主紛減價
另外,天水圍居屋天盛苑有單位減價後易手,市場消息指,天盛苑盛泉閣低層8室,實用面積506方呎,今年3月開價400萬元,上月中減至398萬元,新近以349.8萬元(綠表價)成交,實呎6913元,累減13%。
耀爵臺複式6550萬沽 低2年前定價三成半
1 :
GS(14)@2018-08-03 15:01:44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150&issue=20180803
【明報專訊】受一手空置稅影響,部分由投資者持有的現樓豪宅減價出售,其中光萬投資持有的何文田耀爵臺,一個頂層複式單位以6550萬元招標售出,較兩年前的定價低35%,呎價亦與2016年售出的標準分層單位相若。
成交紀錄冊資料顯示,耀爵臺21樓、22樓複式單位,透過招標形式以6550萬元連一個車位售出,單位實用面積1986方呎,實呎32,981元。單位於2016年5月定價9930.44萬元,現成交價較兩年多前低3430.44萬元或35%。
5年前財團折合呎價1.2萬買入
事實上,對比項目在2016年售出的標準分層戶,當年一伙實用面積982方呎的18樓單位,以3203.55萬元售出,實呎32,622元,與今次沽出單位相若,惟當時成交價並未包括一個價值280萬元的車位。換言之,今次沽出之複式,實際呎價甚至低於兩年前的標準單位呎價。
上述耀爵臺於2013年獲光萬投資或有關人士以約3.4億元購入,涉及14伙,以總樓面計折合平均呎價1.2萬元。同年該財團拆售,整體平均實呎近3.4萬元,至2015年6月,有大手客斥1.44億元大手掃入其中6伙,有個別單位於去年曾淪為銀主盤。
另一方面,錦華實業集團董事長楊奮彬今年頻頻入市,除以約17億元連購港九新界約30個舖位外,土地註冊處顯示,英皇(0163)旗下屯門現樓洋房項目珀居,實用3374方呎的2號洋房,登記買家正是楊奮彬,單位作價1億元,實呎29,638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