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財技植入中國第二例-星美聯合(000892)、新世界中國(917)


(註: 成文倉促,未知是否有錯,若有錯,請指正,謝謝。)


(1)


今日的亮點就是新世界中國(917)的資產分兩次轉讓給鄭老闆給女婿杜先生,然後他以高價轉給深圳上市公司星美聯合(前稱重慶涪陵、長豐通訊,000892)之事了。


香港公告如下:


http://www.nwcl.com.hk/download/c_fung%20seng.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30/LTN20090430661_C.pdf


中國轉讓財顧報告如下: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22581.PDF


當中有補償利潤機制,若不達標,星美會以1元回購發行之股票: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16076.PDF


每日經濟新聞之報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2949


每经记者  王炯业

        ST星美(000892,收盘价12.34元)停牌一个多月后,于昨日(11月23日)发布了定向增发购买资产公告,公司欲以3.7元/股向实际控制人杜惠恺旗下的丰盛控股发行15.8亿股,购买其拥有的两家房地产公司股权。

        然而ST星美23日复牌后,开盘1分钟即遭到大量资金抛售,成交量高达457万股,占昨日总成交的40%,尽管最后还是被封上涨停板。记 者调查发现,股票遭遇投资者大量卖出,或许与3.7元/股的增发价格过低有关。另外更让人吃惊的是,此次注入的两块资产是实际控制人在四个月前才刚刚从新 世界中国公司买入的,而在其通过定向增发置入上市公司之后,价值就暴增了25倍。

复牌遭遇巨量卖单

        11月23日,停牌一个多月的ST星美复牌,同时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以3.7元/股的价格,向丰盛控股发行15.8亿股,用于购 买其拥有的上海局一房地产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局一)100%股权和丰盛地产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丰盛地产)100%股权。

        据悉,丰盛控股是一家投资控股型公司,它通过控股子公司上海局一、丰盛地产从事相关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资料显示,丰盛控股持有的上海 局一100%股权的评估净值为68.78亿元,丰盛地产100%股权的评估净值为1.21亿元,标的资产的评估值合计为69.99亿元。经交易双方确认, 以上述评估价值为依据,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确定为58.46亿元。

        停牌一个多月的ST星美于11月23日复牌,虽然以涨停板报收,但是股价在开盘之初遭遇巨量卖单,涨停板被数次打开,成交1162万股。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按照常理,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是利好,加之上证指数在公司停牌期间连续创出新高,复牌后理应看好,直接涨停,出现如此多的卖单而打开涨停板的确有点奇怪。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投资者如此卖空公司股票呢?

3.7元/股增发价存争议

        ST星美表示,公司本次资产重组的价格采取协商定价,每股发行价格为3.7元。不过,该价格颇受投资者质疑。某股吧上就有股民抗议道:“强烈反对ST星美以3.7元定向增发”,“股东大会时,我们将在网络投票时投出反对票!”等等。

        其实,由于之前ST星美采用的是“协商定价”,初步定于每股3元~3.5元就已经惹来各方争议,对此,ST星美还专门发布了《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行“协商定价”方式的说明公告》。

        记者了解到,杜惠恺先生100%控制的鑫以实业持有ST星美25.84%的股份,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而丰盛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其实也是 杜惠恺先生。按照昨日收盘价12.34元计算,相对于3.7元/股的增发价格,公司实际控制人杜惠恺的资产就已增值了2.34倍。

4个月前才以7.41亿元收购

        记者进一步研究发现,ST星美用于收购的丰盛地产和上海局一,在之前竟然都属于在香港市场上市的新世界中国。

        2009年6月,新世界中国将丰盛地产转让给丰盛控股,转让价格为1000万美元,转让后丰盛控股持有丰盛地产100%股权。按照1美元兑人民币6.8元计算,上述1000万美元对应6800万元。

        2009年7月,新世界中国将上海局一转让给丰盛控股,转让价格为7.65亿港元,转让后丰盛控股持有丰盛地产100%的股权。按照1港元兑人民币0.88元计算,上述7.65亿港元计算价格为人民币6.73亿元。

        因此杜惠恺控制的丰盛控股就以7.41亿元的总价收购了丰盛地产和上海局一,现在却以58.46亿元转让给上市公司,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 就增值了6.89倍。如果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注入资产市值已达195亿元,而当初买入价格才7.41亿元,增值幅度更是高达25倍。

        业内人士表示,有个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控制人在今年6月、7月连续收购,紧接着在10月份ST星美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和 潜在重组方通知,后者拟对本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不难看出,丰盛控股收购丰盛地产和上海局一或许就是冲着ST星美重组而来的。”


(2)


其實鄭老闆之前有直接進入星美的打算,注入的資產本來就是今次星美購入這堆資產的一部分,並和杜先生合作,但失敗後,卻由杜先生獨力完成,至於上市公司,則喪失賺大錢機會。


香港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25/LTN2008012530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18/LTN2008061825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03/LTN20081203371_C.pdf


中國新聞:

http://www.cnfre.com/contents/476/45548.html


 12月3日 晚,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0017.HK)及旗下新世界中国(0917.HK)联合公布公告称,终止今年6月与集团的执行董事杜惠恺的资产重整协议,而双 方重订新协议。完成交易后,新世界中国将全资拥有华美达、富运盛及飞溢,尚贤坊的99%股权将由杜惠恺持有,而上海局一房地产则由新世界中国及杜惠恺各持 有50%股权。

新世界

  事实上,杜惠恺是新世界实际控制人郑裕彤的女婿。3日的公告则称,执行上述新的协议将可使新世界中国获得更多的已经建成的物业项目,从而带来更稳定的收入,同时不需要为物业发展项目再投入新的资金。

  综合新世界中国今年6月发出的公告,其计划重组旗下在上海的三个地产项目公司:局一、三联以及淮海公司,并计划日后将其注入A股上市公司S*ST星美,借此开辟内地上市融资平台,实现上述资产在A股借壳上市。

  根据该公告,新世界中国将对旗下控股的3家上海地产公司进行重组,包括持有卢湾区上海香港新世界花园的上海局一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持有上海虹桥中山广场的上海三联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持有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的上海新世界淮海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协议重组前,新世界发展持有以上3家公司70%、47.5%和44.1%的股权。若重组完成,新世界中国将持有上述上海地产项目全部权益。

  有分析认为,为重组S*ST星美量身打造的新世界中国旗下上海地产资产重组方案被弃,而另作架构重组,意味新世界中国借壳S*ST星美登陆A股的计划已经失败。

 

  破产重整:资本玩家的盛宴

  另一方面,在金信系、卓京系崩溃之后,S*ST星美及其控股股东们就不断陷于各种偿债诉讼中。

  卓京投资、重庆朝阳科技以及金信信托代持部分的49.09%S*ST星美股份被多达14家机构和超过5位以上的自然人拍得。

  而耐人寻味的是,上述股权拍卖均无一例外地经过多次流标,最终在第三次法院公告拍卖后找到买家。按程序,司法拍卖最多进行三次,且每次拍卖未果,下次拍卖标的底价均会下调10-15%。显然,通过“流标”后,最终拍卖人中标人以低廉的价格取得了S*ST星美股权。

  据统计,2005年4月18日,上海钜爱、平杰投资通过拍卖获得的价格为0.81元。2005年11月29日,上海紫澜门获得的价格为0.79元。2007年6月1日,张怀斌、张寿清、曹雅群、冯永辉、王安生、邱惠根以及上海申恩竞得的价格为0.51元。

  一位熟悉司法拍卖的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自然人也好、公司也好,能够通过多次流标而最终取得股权其背景并非一般。

  通过拍卖进入S*ST星美的机构及自然人中,拥有股份最多的当属上海紫澜门系旗下的上海紫澜门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紫澜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界紫澜门大酒店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合计持有S*ST星美4511.2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9%。

  而根据S*ST星美的股改方案,上海紫澜门系由缪国庆和朱澜庆控制,其将所持有的S*ST星美股权全部转让给了新世界为接收S*ST星美专门设立的上海嘉盛以及其关联公司。

  据业内人士 表示,紫澜门系浸淫A股股市多年,具具有雄厚的实力。紫澜门系的实际控制人缪国庆为上海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便开始从事餐饮业和服装业,积聚了大量 资本。“紫澜门”是上海一个女装品牌,在沪上商业街淮海中路、南京西路有多家专卖店。缪国庆与他的合作伙伴朱澜庆,在实业界积累了资金后近年来在股市中屡 次大显身手。

  此外,通过拍卖获取S*ST星美部分股权的上海平杰投资、上海钜爱皆为历年来热衷于通过法人股拍卖取得上市公司股权的“活跃分子”。

(3)                                             

其實星美這家公司和鄭先生一等人頗有淵源。    

http://www.it.com.cn/f/hotweb/058/25/163697.htm

金信信託和覃輝當年一致控制之,當年金信信託就是由汪曉峰當政,汪曉峰聽聞是科維控股(586,已除牌)派去的人,後來科維的重組者是莊先生,莊先生和鄭先生有些關係。


香港方面,覃輝的幾隻殼,和殼王等都有一些關係,殼王也和鄭先生相熟。


所以鄭氏一系應對該公司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才會重組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50

快樂的何先生和路先生-直真節點(2371)、中國公共採購(1094)


(1)


在中國的站點中,有位hnr116688兄,發現了一些神祕的東西,原來直真節點(2371)及中國公共採購(1094,前新怡環球)的資產賣方中,持有資產的股東之間,有一定的關連。


其實Webb 早已寫出來,但是都是把它譯做中文較好。


http://webb-site.com/articles/cpp.asp


(2)


直真節點收購: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03

在去年,直真節點收購流通廣告業務的交易中,是由何偉剛及路行先生分別持有74%及26%股權。這個交易原本作價達29.28億元,以可換14.52億股,每股換股價2元的可換股債,加2,400萬現金支付。


後在2009年5月,作價雖減為7.81億,現金代價不變,但可換股債券股價由2元,降至51.9仙,換股股數增至14.57億股,以現時股價回到2.07元計,作價實增加至約30.4億元。


雖這單收購多經波折後,已獲股東通過,但至現時仍未完成。


完成後,何偉剛先生的家財達23.09億,路行先身家財達7.20億。


(3)


中國公共採購收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5/LTN20090115183_C.pdf


在2009年初,該公司購入電子商貿業務,作價最高60億元,全以新股支付,該收購由何偉剛及路行先生分別持有48.53%及14.71%股權,並已獲股東通過及完成。


至於其他賣方,可參閱David Webb的文章,其實他們和這兩位先生有微妙關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9/LTN20090529014_C.pdf


在2009年5月29日,公司授予何先生和路先生各3,500萬股認股權,作為他們為公司員工的報酬。


就這項收購中,以現時股價計,何先生及路先生最多可獲28.37億及8.58億元。


(4)


除了這兩項收購外,路行先生亦曾為持有15% Sino Will Limited,間接持有一項集成電路業務,其後在2008年8月,Sinowill Limited 以334,400,000元出售予恆芯中國(8046,前老虎科技)。


另外,同一時間老虎科技亦購入何偉頌先生持有15%的Easy Mount Enterprises Limited,其間接持有一項研發芯片業務,作價215,050,000元。


何偉頌先生和何偉剛先生名稱相似,又和路行先生持有15%股權,未知是否和上述相似的收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828/GLN20080828030_C.pdf


(5)


這兩位先生真的高手,在兩年間已賺得最多51億及19億財富,真是一生也吃不完。


關於這兩位先生的資料,我找不到太多,只找到路平先生的一些資料:


在公告中,有一位同名同姓的路平曾經在2006年底擔任第一視頻的董事,2008年1月辭任,當中披露稱他畢業於黨校,任職於建設銀行,做過融資。


至於他辭職的原因,在可能知道自己找到大財源,但不太在意了呢。

就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214/LTN20061214057_C.pdf

辭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05/LTN20080205230_C.pdf


至於何先生,我只找到一個同名同姓的人和添發慶豐(661,後易名慶豐集團、中國資源開發、現大冶有色)的一些交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109/LTN20010109020_C.doc


大家能找到其他資料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7

(149)中國農產品交易 - 一單荒唐的收購交易? 維斯


http://hk.myblog.yahoo.com/iam-waise/article?mid=17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15

觀察篇 稱霸中國市場後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 從康師傅崛起看魏應州家族挑戰

2009-12-14  今周刊





康師傅在過去二十年的征戰,已交出傲人的成績單。立足在中國,必須抓住中國百年一遇的成長機遇,奮力再向上,往前看十年,康師傅集團成長空間無限美好。在取得中國第一的優勢後,康師傅的下一個挑戰對手,恐怕不是中國的同業,而是國際級的大品牌。

撰文‧謝金河

十一月二十九日,應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之邀,專程跑了一趟天津,坐上兩點多的長榮航空直飛天津的班機,不到五點鐘,飛機已抵達天津機場,享受了一趟直航快捷服務。

在飛機上,我與在香港上市的大成食品董事長韓家宸相鄰而坐,他是天津台商會的會長,也是台灣大成長城的副董事長。在機上,韓先生聊起十幾年前他到天津,如今看到天津快速壯大,也看到台商快速崛起。

一夜深談,從創業到未來都有想法臨下飛機前,在機艙門口遇到康師傅的財務長林清棠,他去歐洲做了一趟road show︵路演︶,回到家看一下,又坐上直航天津的飛機,回到康師傅的總部。航程中,他一路都在睡覺,怪不得在出飛機艙口才遇見他。我搭上了林財務長的便 車,直奔康師傅總部,正好趕上了與魏應州董事長的晚宴。

我與︽今周刊︾的同事在康師傅的員工宿舍﹁格林園﹂住了一晚,與魏應州董事長有一夜深談。

魏董回首創業的一生,四兄弟如何牢牢凝聚在一起,到未來康師傅的發展,他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例如,財信出版社想為魏董出一本傳記,可是他堅持不要,他認 為他的一生必須「蓋棺才能論定」;問他會不會像蔡衍明那樣買下媒體,他說他不懂、不敢碰。我又問他:康師傅的方便麵已經席捲整個中國,將來會不會想把康師 傅的方便麵賣到全世界?魏董說,方便麵是東方人的麵食,很難像麥當勞的漢堡賣到全世界,他今後仍會專心鞏固中國的市場。

還有一個問題是與健康有關的。方便麵吃太多有礙身體健康,隨著經濟發展,吃泡麵的人口是否會愈來愈少?魏董答得很妙,他說,方便麵實在是太好吃了,如果連 續吃,或是吃太多,又沒有運動,當然對身體不太好;不過,年輕人只要運動一下就好了。問他擔不擔心方便麵在中國市場面臨飽和的問題?這一點他看得更清楚。 他說像比較先進的國家,南韓國民平均一年吃六十九包泡麵,日本也有四十包,香港是三十九包,台灣平均也有三十七包,全中國平均只有二十三.六包,他認為中 國還有很強勁的成長空間,康師傅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這次康師傅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魏董表示,康師傅並不缺錢,有了一九九九年跌倒的經驗,目前康師傅隨時都備有八億美元的現金。

魏應州說,他已經跌過一次,以後絕不會再跌倒。談到跌倒的經驗,魏董說,一九九六年康師傅在香港上市,突然手上有很多現金,當時,很多人告訴他投資機會, 於是這個也投、那個也投,等到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康師傅在不熟悉台灣股票市場的情況下,高價吃下味全,從此陷入厄運。

他第一個求助的對象是統一企業的高清愿。也許是同業對彼此太了解,魏家向統一求助,並未得到奧援,在最關鍵一刻,日本三洋食品伸出援手,從此改變康師傅的 命運。在二○○○年前後,康師傅股價一度跌到○.三八七港元,市值只剩下二十一.六億港元,這是康師傅最困難的一刻。

此後康師傅逐漸上軌道。○六年我率領財訊投資考察團,從天津、北京看到上海,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到天津看康師傅。那時候康師傅股價大約四.六港元,而○五年 十一月,康師傅股價才只有二.六港元。如果從○五年十一月的二.六港元起算,到今年八月,康師傅創了二○.三港元新高價,康師傅從市值一四五億港元,到今 天一一三四億港元,整整四年,康師傅市值膨脹了六.八二倍。

發行TDR,希望投資人分享成果魏應州表示,康師傅從一九九六年發行五五.八七億股在香港上市以來,從來沒有增發過新股。這次回台發行TDR,主要是為了 響應政府政策,讓台灣的投資人可以不必越洋跑到香港,才能買得到康師傅的股票,他希望與台灣的投資人共同分享康師傅的成長。

所以,他不賤賣康師傅的股票,這次康師傅TDR是以每股四十五元定價,等於是一股康師傅表彰兩股TDR,換算港幣約二十一.六八港元,大約溢價六.八三%。由於康師傅發行一.九億股,是今年發行TDR非常重量級的公司,因此,康師傅可說是動見觀瞻。

回首過去五年,康師傅的發展與蛻變,都是在這五年。從毛利率來看,康師傅逐年成長,從○四年二七.六%、○五年到三一.三%、○六年的三二.三%、○七年 略微下滑到三一.六%,○八年又上升到三二.二%,今年上升到三六.一%,康師傅毛利率逐年提升,關鍵是在單項產品市占率大幅提升。

○五年康師傅方便麵仍與統一、華龍打得難分難解,到○五年底,康師傅的方便麵市占率約三七.八%,華龍與統一的市占率在一五%到二○%之間。到○九年第三 季,康師傅已拉升到五四.二%,華龍剩一一.七%,統一只剩下八.六%,康師傅高單價的容器麵,市占率更達六七.八%,在方便麵市場,康師傅可說是已完全 掌控了市場。

這一次我們參訪康師傅天津廠,從德國進口的方便麵最新生產線,在作業現場已看不到工人,幾乎是全自動化一貫作業,平均每分鐘可生產五百包泡麵,康師傅新增十二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生產兩億包,○九年康師傅的方便麵產量預計達一一三億包。

三項冠軍,鞏固食品業龍頭寶座一般台灣的創業家到中國開疆闢土,通常都是按部就班,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把生產線擴大,在二○○○年以前,康師傅的方便麵市 占率其實與華龍、統一旗鼓相當,但是二○○○年初期,康師傅大擴生產線發揮經營優勢,以成本優勢競爭打敗對手。魏應州兄弟來自彰化永靖鄉下,理論上,應屬 保守的海島性格,卻在中國大市場充分發揮攻城略地的本色,實在非常不容易。

除了方便麵市場的作戰,康師傅在一開始不被看好的茶飲料市場,從○一年以來就取得領先,目前市占率四七.五%,領先統一的二○.七%與娃哈哈的一六. 三%,穩居茶飲料的王座。比較難能可貴的是康師傅在瓶裝水市場,從原本與娃哈哈、農夫山泉互相廝殺的局面,到今年終於拉大與娃哈哈的差距,拿下瓶裝水的冠 軍寶座。

康師傅的瓶裝水是自來水淨化後加上礦物質成分,又叫作礦物質水,因為強力促銷,加上單價超低,目前市占率二二.五%,領先娃哈哈的一七.三%,也拉大領先 農夫山泉(一四%)的差距。康師傅除了以低價繼續鞏固瓶裝水市場,已在長白山取得礦泉水源,今年已推出定價每瓶約人民幣一.五元的較高檔礦泉水。

除了這三項冠軍產品外,康師傅的稀釋果汁,目前仍大幅落後可口可樂(三二.四%)、統一的一四.二%,康師傅以一二%居第三位。稀釋果汁不是康師傅的強 項。最近,統一有意併下匯源果汁,鞏固市場競爭地位,可口可樂已經執稀釋果汁的牛耳,這一點魏應州謙虛地表示,可口可樂夠強,康師傅不一定每項都能拿冠 軍,像糕餅市場,康師傅市占率一直只有三%,因此,像旺旺能在市場有那麼強大競爭力,魏應州也羨慕不已。

發下豪語,挑戰世界級大廠地位這是康師傅主要的產品線,隨著毛利率、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康師傅的業績逐年上升,○五年營收十八.四六億美元,純益一.二四 億美元;○六年營收上升到二十三.三二億美元,純益是一.四九億美元;○七年營收三十二.一五億美元,純益為一.九五億美元。到了去年,金融海嘯肆虐,康 師傅營收衝高到四十二.七二億美元,純益達二.六億美元。

今年是康師傅成長最關鍵的一年,前三季營收四○.三八億美元,純益是三.二七億美元,若不是扣除伊藤忠的TBS將近兩成的少數股權,純益高達四.四億美元。不論是營收、毛利率、稅後淨利,康師傅都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也帶著這個最燦爛的業績,回台發行TDR。

康師傅在過去二十年的征戰,已交出非常傲人的成績單。目前康師傅市值一一三四億港元,已是全中國最大的食品上市集團。目前統一中國市值約一七九.二五億港 元,中國雨潤市值二八八億港元,蒙牛是三九九億港元,在深圳上市的雙匯發展是人民幣二九九億元,在上海上市的伊利乳業是人民幣二一四億元,只有旺旺六八二 億港元,比較接近康師傅。

在取得中國第一的優勢後,康師傅下一步的挑戰對手,恐怕不是中國的同業,而是國際級的大品牌。

魏應州回台發行TDR,曾經發下豪語說,五年後要挑戰可口可樂。我們先看可口可樂的營收,近三年分別是二四○.八八億美元、二八八.五八億美元及○八年的 三一九.四四億美元。可口可樂○六年獲利五○.八億美元,○七年純益是五十九.八一億美元,○八年是五十八.○七億美元,今年可口可樂預估營收會達三○ 七.八六億美元,純益估計七○.八四億美元。

對康師傅來說,遇上可口可樂才知自己有多麼小,今年康師傅營收恐怕還達不到六十億美元,大約只有可口可樂的五分之一,但是可口可樂今年若賺七十億美元,康師傅卻不到五億美元,未來成長路途仍很寬廣。

若是再比瑞典的雀巢,康師傅的路更長,今年雀巢預估營收可達九一九億美元,獲利將近九十億美元,這是世界重量級的超級食品大廠,對康師傅來說,都是可望不 可即的競爭對手,目前食品大廠如美國的卡夫集團、法國的達能、英國的聯合利華,都可算是世界級的食品集團標竿。康師傅立足在中國,必須抓住中國百年一遇的 成長機遇,奮力再向上,往前看十年,康師傅集團成長空間無限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

轉攻LED 搶下中國路燈商機

2009-12-14  商業周刊





十一月二十一日,上海世界博覽會主場館演藝中心進行夜景燈光測試,標榜節能的LED燈照亮了世博園區的夜空。

讓上海世博綻放光明是一家台資企業真明麗,將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台北股市掛牌發行TDR。

真明麗是什麼公司?怎麼有本事承接上海世博主場館的照明工程,又為何回台發TDR?

真明麗董事長樊邦弘就讀世界新專(現世新大學)時,曾參加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遭企圖叛亂被送辦,由於未成年而逃過一劫;但畢業後因「思想不純正」,當不了記者,只好做燈飾,去舞廳裝霓虹燈。

一九八九年,他把工廠移往中國,隨著中國製造崛起,發展成為全球小燈泡燈飾的霸王(詳見九七三期)。二○○六年,真明麗在香港上市,樊邦弘還被香港媒體封為「燈帝」。

新市場:中國LED需求 搶下「十城萬盞」路燈與世博訂單 不過,真明麗這次回台上市,跟當年已大不相同,不但從傳統小燈泡轉型LED照明,並躍居中國路燈商機概念股,拿到中國「十城萬盞」路燈與世博會的照明訂單。

簡單的說,昔日外銷全球的燈帝,今天又在中國LED路燈市場搶占一席之地。

要在中國賣LED燈並不容易,特別是路燈。由於中國經濟成長快速,用電量急遽增加,LED比傳統燈泡可省近一半電,因此今年上半年官方推出十城萬盞計畫,在北京、上海等二十一個城市推展LED路燈,期望達到節能省電目的。

但政策有了,訂單需求卻未必如預期,原因之一是LED照明標準還沒下來,二是中央雖大力推動,但地方政府卻沒錢做,更何況中國建設都是這幾年加速完成,有些路甚至剛剛建好,沒有理由換路燈。

搶單手法一:幫地方政府免費換路燈,爭取政績 「路燈講究品質穩定,隨便一修(指更換路燈)就要花人民幣上千元,LED路燈是修不得的!」樊邦弘說。然而,現在真明麗手中的LED路燈訂單卻已多達十萬盞,樊邦弘怎麼搶得先機?

第一個原因是,真明麗先做示範不收錢,以品質贏得信任,也替地方政府做政績。

早在四年前,真明麗就開始在廣東省的城市,免費替當地政府更換部分路燈,一方面實驗LED路燈的效果與穩定度,另方面也測試改良自己的路燈品質。

這個動作不但增強了真明麗路燈的競爭力,也進一步讓地方政府因為使用節能產品,而有了政績,再以政績爭取更換路燈的預算。

第二個原因是真明麗不只賣燈,也賣服務。

LED 在中國除了照明外,也被運用在室外夜景的裝飾上,用法如同國外的耶誕燈。但室外裝置除了講求設計,還有安裝的難度。於是樊邦弘建立了一個服務部隊,在中國 有二十一個分公司,擁有二百八十個服務人員,在中國各城市的節慶活動,教客戶如何安裝布置LED燈飾,並進行售後服務。

這項做法,讓真明麗在價格之外,具備更大的差異化表現,因此在世博照明標案中,打敗殺價已經殺到成本的對手。

搶單手法二:出貨給節能公司,免去公家買燈錢 樊邦弘還創造了一種特殊商業模式,就是跟節能公司合作,由真明麗把生產的LED燈賣給節能公司,再由節能公司替企業大樓或地方政府換燈,這些單位不用先付錢,而是待省電效果發揮後,再把省下的電費付給節能公司。

如此一來,企業與地方政府不必先籌一筆換燈費用,壓力減輕許多,自然願意上門。目前節能公司的年報酬率已可達八%,真明麗也藉此攻下大片江山。

因為節能商機在中國機會大,今年八月中國環境基金花了三千萬美元入股真明麗,持股一一‧二七%,成為最大法人股東。這家基金專門投資清潔技術及環境相關產業,跟真明麗互補整合。

挾稱雄中國的氣勢,大舉返台的真明麗,有一點跟台灣LED同業不同,就是員工超多。樊邦弘來台開法說時,媒體問他真明麗有多少員工,他答,淡季八千人,旺季(例如耶誕節)高達一萬五千人;在座媒體都嚇了一跳。

台灣一般LED廠員工約幾百到上千人,真明麗是數倍之多,且變動非常大。為何如此?富邦金控投資銀行資深副總陳恩光說:「真明麗包含LED的上游磊晶,中游導線架、封裝,下游塑膠射出都是集團自製,享有成本競爭優勢!」

原來,從下游做起的真明麗,這幾年挖角台灣人才往上游擴張,最後從磊晶到燈罩都自己來,連包裝也不假手外人。樊邦弘不諱言上游技術還未掌握得很好,部分元件仍向台灣大廠採購,但即使人力用得多,垂直整合下來,還是可以省去一半的總成本。

所以,隨著真明麗回台灣掛牌,帶來的不只是叛亂犯變成全球燈帝的傳奇,還是一家不一樣的LED台商,它一條鞭的經營風格、善於開發市場、懂得搶占中國商機的手法,都與台灣竹科這些聚落,以技術見長的LED公司,有著鮮明的對照。

延伸閱讀:燈帝看好台北豪宅:最高一坪三百萬! 二○○六年,樊邦弘接受商周訪問,當時他買了台灣最貴的豪宅帝寶,每坪買價新台幣七十八萬元。今年他將帝寶賣掉,每坪一百三十萬元,一戶帝寶三年來讓他賺了超過新台幣五千萬元。

當初為何買帝寶?樊邦弘說,那時帝寶是台灣最好的豪宅,但跟香港、上海,甚至東京比,實在太便宜,更何況,台北貸款利率很低,買房子繳利息也很划算。

樊邦弘賣掉帝寶後,錢不是放進口袋,而是再轉進台北的豪宅,而且是價格更高的文華苑,每坪買價超過新台幣一百三十萬元,「要買就是買最好的!」樊邦弘說,任何城市最稀有的,永遠會漲。

他 舉例,香港簽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之前,房地產大跌,他進場買香港的豪宅,後來的報酬率是七倍甚至十倍。這次,他之所以又買台北豪宅,看好的是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為台灣帶來的效益,他還打賭,台北豪宅市場每坪最高將上看三百萬元。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6

中国中冶破发“第二股”?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2/158779_2.html


12月21日,中国中冶(601618.SH)公告称,网下向询价对象配售的12.3亿股股票历经三个月的锁定期后,将于12月23日起开始上市流通,届时,处于破发边缘的中国中冶股价又将面临新的压力。

截至21日收盘,中国中冶收于5.58元,距其5.42元的发行价仅差0.16元,A股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将中国中冶置于今年“破发第二股”的尴尬境地。

不破不立?

但 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分析师诸利达对记者表示,限售股解禁将仅仅是短期压力。从市盈率等各种估值指标看,中国中冶最大的优势在于冶金工程承包,这部分 占了公司主营收入的83%和营业利润的82%,曾参与了宝钢、鞍钢、武钢等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规划、设计或建设,是我国冶金工业建设的主导 力量,估算2009年全年业绩大概为0.27元。

照此业绩预期,中国中冶以21日收盘价计算的PE为20.67倍,诸利达称,“价格不是很离谱”。

相比于工程承包,公司其他主业占比较小,其中,公司资源开发部分营业收入约占总收入的6%,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分别占了7%和3%左右。由于公司房地产业务占比较小,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对公司的影响甚微,诸利达称。

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中冶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包括住宅和商业地产的开发、销售及一级土地开发等,目前开发的项目覆盖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等主要城市。此外,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主业包含房地产开发的中央企业,公司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进行了业务拓展。

三季度,公司下属中冶置业投资设立石家庄中冶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石家庄中冶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和南京中冶滨江基础设施投资限公司,投资金额分别达到14.5亿元、5.0亿元和15.5亿元,投资比例分别为43.9%、45.5%和31.0%。

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参与,使得公司地产业务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开发”运营模式将在未来带来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天相建筑业组分析师王冬认为。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房地产业处于“风暴眼”中,由于参与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可能的银根收紧也影响不到中国中冶。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中冶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称,截至该招股书签署之日,公司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签署了保障性住房信贷合作协议,并获得了总额不低于450亿元的信用额度。

保险首当其冲

不过,中国中冶一旦破发的话,首当其冲的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中国中冶在网下申购时,共冻结了381家机构的5802亿元的资金,最后有363家机构按5.42元/股的价格获配105亿元。

但在该次申购中,仅有93只基金参与了中国中冶网下配售,合计动用资金仅为657.9亿,在几大基金巨头中,华夏、嘉实和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无一参与,这和之前基金热捧中国建筑和光大证券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消彼长,基金参与热情下降,中国中冶的网下配售因此更多地锁定在了保险、券商以及财务公司身上。

中国中冶的股东资料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以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等保险公司旗下共有25家子公司持有中国中冶股票总数合计4.134亿股,占网下配售流通股总数的33.5%。

财务公司方面,宝钢集团和中船重工财务公司分别持股1.2亿股和1653万股,分别占总股数的0.77%和0.1%。券商方面,光大证券现为第五大股东,持股1653.79万股,占总股数的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0

從彰化蜜餞小販到中國千億營收輪胎大王 正新創辦人羅結 84硬漢傳奇

2009-12-21  今周刊





半世紀前,正新集團董事長羅結只是一個挑著扁擔,在彰化鄉下賣蜜餞為生的小販,憑著過人的膽識,以及幾近於固執的執著,打造了傲視全球的輪胎帝國。

今年正新營收逼近千億元,是中國第一大輪胎廠,他個人更躋身台灣前10大富豪。84歲的他,中風二次,卻仍帶領集團攻城略地,這位新科富豪,他的成功傳奇,值得你我關注。

撰文‧李建興

一件一百二十億元的投資案,需要考慮多久?﹁我們評估一個星期就決定,毫不遲疑!﹂正新橡膠總經理陳榮華說。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彰化縣長卓伯源一早就領著縣府一級官員,引頸企盼地等待著,他等待的不是別人,就是正新投資人每年只能在股東會見到一面的正新集團董事長羅結!

羅結當著卓伯源面前大筆一揮,一件巨額的投資案馬上定案,今年全亞洲最大的輪胎投資案,就落腳在目前仍是一片甘蔗田的彰南科技園區,彰化縣也馬上憑空增加二千五百個就業機會,他的氣魄令人吃驚!

這位已經八十四歲的董事長,不僅是彰化縣的企業投資大戶,更是足不出戶的中國輪胎大王。每天有一百萬條四輪、二輪車胎從正新中國五家工廠生產線進入大陸市場,產能稱霸中國,正新同時也是全球第十大輪胎廠,集團市值近一千二百億元。

傳奇典範

白手起家躋身台灣十大富豪當電子業、金融業遭金融海嘯衝擊,營收、獲利下滑之際,羅結領軍的正新集團,○九年營收卻將逆勢創下九百億元、稅後淨利高達一二二億元的歷史巔峰紀錄,EPS︵每股稅後純益︶預估高達八元!

不僅替公司、 股東賺錢,羅結的個人資產也隨之倍增,依據︽富比世︾(Forbes)雜誌六月最新公布的﹁二○○九年台灣富豪排行榜﹂顯示,羅結今年資產排名大躍進,擠 下奇美許文龍、新光吳東進、遠東徐旭東等富豪,從去年的十六名擠進前十名,與國泰蔡宏圖、鴻海郭台銘及康師傅魏應州並列台灣最有錢的富豪!

相對於這些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羅結可說是台灣知名度極低的傳產富豪。這二十年來,不僅投資人很少看過他,就連投信、外資法人頂多也只能從一年一度的股東會見到他,對外極少曝光的他,因此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

羅結一生替自己賺進約新台幣五百億元的財產,更率領正新從一家中型上市公司,成長到年營收九百億元的巨型企業,很難相信半世紀前,羅結還只是一位挑著蜜餞四處叫賣的年輕小販,他的一生,可說是台灣橡膠業傳奇的最佳典範。

事 實上,發跡在早期、集結上百家輪胎廠,而素有台灣艾克隆(Akron,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為輪胎重鎮)之稱的彰化縣員林鎮,羅結比起同樣起家於員林,地方 士紳起家的華豐橡膠顏家、張家以及建大工業的楊家來說,創業最晚,背景也最寒微。來自於佃農家庭,只有小學學歷的羅結,畢業後,十幾歲的他只能挑著蜜餞四 處叫賣。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物資缺乏,當時有人開始利用戰時留下的各式報廢車胎,透過斬胎、抽取紗布的作法,翻製成自行車胎販售獲利,早 期羅結便在彰化縣員林鎮的北門輪胎行當學徒。在看好輪胎為民生必需品,前景可期下,羅結於是創立了大新輪胎,當起了老闆,到一九五一年,再與連榮車行老闆 李陳榮合資設立連新輪胎,只不過最後因理念分歧而拆夥。

性格執著

媽祖遶境,身體不便仍堅持鑽轎底據員林當地一 位輪胎界大老透露,連新分家時,硬生生地在工廠正中間畫下分隔線,資產對分,互不侵犯,惟商標「連新」被李家標下,羅結則以「正連新」為名,另起爐灶,但 卻引來李家抗議,後來則拿掉「連」字,更名為「正新」。沒想到財力較豐的李家進一步動作,硬是買下緊鄰羅結工廠外圍的土地,逼得羅結只好另覓土地,並找了 外甥蔡文順︵現為上櫃公司富強輪胎董事長︶等人集資六百萬元,一九七八年在今天彰化縣大村鄉正新總廠位址設立了新據點,開啟了輪胎王國的傳奇故事。

極 少與外人接觸的羅結,是一位低調、話不多的人,據熟悉正新的人士透露,羅結天生硬骨子的執著個性,即使已經二度中風,○六年媽祖遶境時,時年八十一歲的羅 結,仍堅持坐在輪椅上迎轎。等媽祖鑾轎一到,他突然要求鑽轎底(以示誠心),當時家人一再勸阻,羅結發脾氣丟掉枴杖,奮力地撐起上半身硬要鑽轎,這時孫子 馬上趴在輪椅下,讓祖父趴在身上,祖孫倆用力往前爬,因為兩人疊在一起,神轎班還特地把轎子抬高,以讓祖孫二人爬過去。即使高齡八十四歲,羅結硬漢的性格 還是依然鮮明!

這樣強烈的性格,充分反映在羅結事業的經營上。從自行車胎起家,羅結不甘於只做台灣競爭最激烈的小胎,在小池塘裡當大魚,他堅持游到大池塘練身手,提升正新的競爭力。因此他成為台灣第一家轉入汽、卡車等大胎的小車胎廠、第一家從內銷打進外銷的輪胎公司、第一家從台灣布局大陸的台灣車胎業者,甚至目前生產上百種的品項,成為全球產品線最完整的輪胎企業。

「遲早要做的事,不如早做!」這是羅結領導正新集團四十多年來的名言,總是比別人早一步,成為羅結致勝最重要的關鍵。

轉型外銷

成 功打進美國原廠車配胎市場啓以正新成立之初為例,當時員林鎮有數百家小工廠在做自行車胎,彼此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當時美國正流行迷你摩托車,由於時值日 本經濟大幅成長,日本輪胎廠因紛紛轉型做汽車胎,根本看不上機車胎訂單,而台灣同業也認為美國流行的東西「來得快,冷得也快」,風險太高,但羅結卻認為, 這是正新從自行車胎跨入機車胎、由內銷轉入外銷的大好時機,因此大膽接下訂單,沒想到這一項連羅結都自認是吃了「好膽藥仔」(大膽藥)才敢碰的生意,竟源 源不絕而來,讓羅結挖到創業的第一桶金。

極具膽識的羅結,總是敢挑戰同業不敢挑戰的市場。九○年代初,羅結已指揮正新軍團渡海到美國紮營練 兵多年,雖然正新一直只能在售後維修市場徘佪,始終擠不進汽車原廠配胎市場,直到九九年,由於當時美國福特汽車的探險者休旅車︵SUV︶採用普利司通的輪 胎,發生了多起爆胎翻車意外,因而解除合約,羅結一接獲消息,立即指示正新前線業務員與美方接洽,終於說服福特高層一口氣全部換用正新的MAXXIS(瑪 吉斯)輪胎,不但讓正新在北美市場一炮而紅,更開啟了原廠車配胎市場大門。台灣第二大輪胎製造廠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就佩服地說:「羅結總是比同業早一步 切入新市場,這步棋是走對了!」跨出自行車輪胎業,耕耘美國市場,都是羅結創業歷程中的突破,但相對於這些小步伐,一九八九年決定到中國投資,可說是羅結 人生最大的一個跨步。

布局中國

砸二千萬美元在廈門設廠

一九九二年,具有冒險性格 的台商紛紛搶灘中國進行投資。這一年,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帶了五百萬美元到中國北方天津做最後一次拚搏;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則帶著一千萬美元深入中 國尚未開發的湖南長沙設廠;但羅結這一出手就砸下二千萬美元在廈門設廠,手筆之大,當時可說是震驚兩岸!

八○年代末期,儘管正新在台灣就像 一隻充滿動能的猛虎,成長快速,但當時羅結認為台灣的輪胎產業已過了快速成長期,加上時值熱錢流入,台幣大幅升值,一般民眾又沉迷於股票等金錢遊戲,造成 產業大缺工,他數度感嘆地說:「我們就像在大路中遇到『狹橋』,看似前程似錦,面臨的卻是生死存亡瓶頸。」為了埋下正新下一個世代的生存種子,羅結赴中國 投資,不像當時一些台商採取打帶跑策略,準備撈一票就走,他反而花大錢買最新的設備成立生產線。羅結的二女婿陳榮華就回憶,西進之初,相較於許多台商,多 半把台灣廠二手、半淘汰的機具拿到大陸生產,正新一開始就堅持砸大錢用全新的機具,為的就是做出最好的品質。

不過,正新之所以能在百家爭鳴 的大陸市場站穩腳步,成為全世界第十大輪胎廠,其實與羅結擇善固執的性格有絕對的關係。據了解,早期有不少企業人士慫恿羅結在大陸做一些可以較早回收的速 成事業,以免因政治不確定性,蒙受損失,但羅結卻反駁:「既然害怕就不要去,如果去了,就要打著長期投資、永續經營的算盤!」為了求生存,許多台商寧願低 調,在台面下偷偷轉進大陸投資,但是個性執著的羅結卻認為,投資就是有關公眾利益,因此決定在九一年九月,趁著政策解禁,將廈門投資案送到投審會審核,但 由於投資金額太大,當時還引起一些人嚴厲批評羅結「資匪」、「利益輸送」。

面對外界的批評,羅結高分貝地說:「投資廈門,只是一個工業園丁 對兩岸產業規畫與分工的第一步,不是『資匪』,也不是『利益輸送』!我並不那麼在乎錢,這種指控,對我十分不公平!」後來在羅結的堅持和奔走下,加上產業 界紛紛出面為正新發出不平之鳴,終於讓當局態度軟化,在一個月之後同意正新投資案。

除了提早大手筆布局大陸搶占市場外,正新以強勢品牌的姿 態嚴格管理全中國五千多家輪胎經銷商,也是脫胎自正新在台灣設計的制度:採銷售搭配完整售後服務的方式來穩住客源,並嚴格控制價格,避免混亂。其在大陸的 經銷商通路採三階經銷商制模式經營,即使是最末端的小輪胎店老闆,都知道正新的批發價格,讓這些小老闆都願意與正新做生意。

除了AM市場︵ 售後維修通路︶外,正新也積極在大陸爭取OE︵原廠委託製造︶的訂單,目前已是上海通用、福特江鈴、四川豐田、南京FIAT、江蘇悅達及蘇州金龍、吉利汽 車等大陸整車廠主要供應商。其中上海GM通用汽車更已全數採用正新輪胎,其餘車廠也都有意提高對正新的採購比重。

經過二十年的布局,正新在大陸從一座廠擴增到五座廠,日前更宣布將在重慶投資三千萬美元設立新廠搶攻西部市場,法人預測,正新有機會打入年產量達二百萬輛汽車的長安汽車集團供應鏈。

權力平衡

二子二女各擁領土、勢均力敵如今四輪大胎、二輪小胎加起來,大陸正新每日的生產量達一百萬條,堪稱是中國的輪胎王,如今中國的營收已占正新集團營收的七成,未來隨著中國車市的爆發成長,正新將有如踏上風火輪狂飆。如果沒有羅結在二十年前的大膽決策,就不會有今天的成果。

羅結奮鬥了近六十年,才建立正新的輪胎帝國,雖然行動不太方便,但是羅結依然堅持每日一早到員林總部上班,是台灣最勤奮的董事長之一。雖然在全球七十幾個國家擁有工廠、銷售據點,但重大決策在經理人研究評估後,還是由羅結做最後定奪,至今他仍掌握著正新的經營方向。

關於第二代,羅結不採王永慶的信託模式,也不用國泰蔡萬霖的相互持股模式,而是選擇家族權力平衡模式。羅結育有二子二女,大兒子羅明和性格不羈,因此集團經營大任集中在次子羅才仁、長婿陳秀雄和次婿陳榮華身上,號稱正新三傑。

其中陳秀雄早年從中油基層幹起,進入正新後一路跟在羅結身邊,打拚事業長達三十年,對於工廠基層事務十分熟稔,因此當集團前進大陸時,陳秀雄就受命為先鋒部隊,負責廈門廠。

陳榮華是眾子婿中學歷最高的,台大經濟系畢業後,又攻讀交大EMBA,是品牌、行銷、管理的長才,目前被安排留在台灣掌管總部,以及擘畫全球投資、品牌行銷大策;至於次子羅才仁則是研發專才,駐守品項最高階、競爭最激烈的大陸昆山廠。

有趣的是,看似被邊陲化,與接班絕緣的羅明和,卻擁有正新一一%的股權,大幅超越﹁三傑﹂,這樣的安排,巧妙地平衡了二子二女間的勢力。

陳 榮華說,正新有一套大樹理論,也就是放任枝葉自由發展,但卻又被樹幹緊緊牽繫。換言之,正新內部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各廠營運自負盈虧,如要擴廠,總部不 辦現增而由各廠的盈餘投資,只是決策最終歸由中央裁定,這種既是地方自治又中央集權的策略,造成第二代的良性競爭,放手在各自的舞台上發揮。

只做一事

用 畢生的精力把輪胎做到最好除了聰明布局,羅結的安內之道也繫於其嚴謹的治軍風格。誠如台灣橡膠公會總幹事陳亞欣所言:「早年羅董沒中風時,每次公會開會, 從不缺席!」他自律甚嚴,早期連星期假日,都還會到工廠查看機器設備的保養情況,每每一談起輪胎,就眉飛色舞。正新一位退休的老員工指出,羅董從來沒有 vocation(假期),連出國搭飛機,別人在閉目養神,他還是利用機艙裡的微弱光源,翻閱工業相關雜誌。而經營事業更講究專心,羅結曾說:「上市公司是讓人投資,不是賭博。」也因此,即使集團實力雄厚,卻沒有任何業外轉投資。

六十年就做一件事,羅結用畢生的精力把輪胎做到最好、最大,法人估計明年正新集團將正式衝破千億元營收大關,早年羅結曾發下豪語:「正新是我一手創造的,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發揚光大,成為名列世界前茅的國際化大公司!」看來,他已經做到了!

羅結

出生:1925年

現職:正新橡膠董事長

學歷:小學畢業

家庭:育有2子2女

從修車胎廠到輪胎帝國

正新集團營收成長大事紀

從1987年上市至今,正新一路攻城略地,目前已成為營收9百億元、市值超過千億元的輪胎帝國。

1967 年 羅結自立門戶,成立正新,資本額600萬元,員工178人,揭開打造輪胎王國的首幕1971年 率業界之先,打進外銷市場,業績開始第一階段大躍進1974年 擺脫小胎競價束縛,開始生產卡車與汽車用輪胎,是後來能搭上中國汽車大成長的關鍵抉擇1987年 正新股票上市,進入資本市場,羅結由蜜餞小販成為上市公司老闆 集團營收:30億元1989年 羅結以私人名義成立廈門正新公司, 率業界之先西進大陸,為日後成為中國輪胎王走出第一步 集團營收:50億元1993年 於上海近郊昆山設廠生產汽車胎,順利搭上中國汽車業成長之路,從此營運大幅躍升 集團營收:70億元2002年 羅結輪胎帝國版圖伸入東南亞泰國,再搭上東協成長列車,布局更為完整 集團營收:200億元2009年 中國祭出補貼政策,汽車成長力道爆發,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國,正新歷經多年產能擴充,營運收成,成為全球第10大輪胎廠,羅結也名列台灣10大富豪 2009年集團營收:900億元

羅結家族位列台灣

第10大富豪

——2009年台灣富豪排行榜排 名 姓名 財產(億美元)1 蔡宏圖(霖園集團) 51 2 蔡萬才(富邦集團) 42 3 蔡衍明(旺旺集團) 36 4 郭台銘(鴻海集團) 33 5 魏應州(康師傅集團) 32 6 林榮三(聯邦集團) 23 7 林百里(廣達集團) 21.5 8 王雪紅(宏達電集團) 21 9 林堉璘(宏泰集團) 19 10 羅 結(正新集團) 15(約相當於483億元台幣)

資料來源:《富比世》

正新躋身全球第10大

輪胎品牌

——全球前10大輪胎廠

排名 品牌 國別 2008營業額

(億美元)

1 普利司通 日 本 234.35 2 米其林 法 國 228.2 3 固特異 美 國 186.26 4 馬 牌 德 國 81 5 倍耐力 義大利 60.03 6 住 友 日 本 48.43 7 橫 濱 日 本 39.76 8 庫 柏 美 國 36.86 9 錦 湖 韓 國 26.93 10 瑪吉斯(正新) 台 灣 26.41 資料來源:Tire Business.com 羅結巧妙部局,兒子女婿各擁天下,勢力均分

羅結

現職:董事長

股權:7.13%

妻:羅黃葉

現職:大股東

股權:10.9%

長子:羅明和

現職:

大股東,為最大單一股東

股權:

11.42%

次子:羅才仁

現職:副董事長、掌管大陸昆山廠

股權:7.67%

妻:邱麗卿

現職:無

子:羅元佑

羅元隆

長婿:陳秀雄

現職:總經理,掌管廈門、天津、廣西廠

股權:1.62%

妻:羅銘鈴(羅結長女)

現職:大股東

股權:3.22%

子:陳柏嘉、陳涵琦、陳涵馨

次婿:陳榮華

現職:正新總經理,掌管台灣、泰國、越南廠及台灣營運總部

股權:0.73%

妻:羅銘釔(羅結次女)

現職:監察人

股權:3.64%

子:陳秉豪、陳麗榛、陳季盈兩岸三地最大輪胎帝國的全球布局

天津廠 天津大豐

地點:天津市北辰經濟特區

成立時間:1994年

主要負責人:陳秀雄

概況:生產機車及自行車外胎,2009年日產能為9萬條

上海廠 中國正新

地點:江蘇省昆山市

成立時間:1993年

主要負責人:羅才仁

概況:生產轎、貨車輻射層外胎,為大陸各廠中品項最高規,2009年日產能為5.2萬條

海燕廠 廈門海燕

地點:廈門市海滄特區

成立時間:2001年

主要負責人:陳秀雄

概況:生產卡、客車輻射外胎,2009年日產能為6000條

廈門廠

廈門正新

地點:廈門市杏林鎮

成立時間:1989年

主要負責人:陳秀雄

概況:生產自行車、卡車及機車外胎,為正新在大陸第一座廠,2009年日產能為31萬條

廣西廠

正新實業

地點:廣西省欽州市

成立時間:1998年

主要負責人:陳秀雄

概況:生產各式車輛內胎及輪胎半成品,2009年日產能為50萬條

泰國廠

泰國正新

地點:泰國

成立時間:2002年

主要負責人:陳榮華

概況:進軍東協、印度的據點,生產轎、貨車輻射層外胎,2009年日產能為3.7萬條

越南廠

越南正新

地點:越南

成立時間:2004年

主要負責人:陳榮華

概況:生產機車外胎,2009年日產能為1萬條

台灣廠

台灣正新

地點:台灣彰化縣大村、溪州、花壇一帶

成立時間:1967年

主要負責人:羅結、陳榮華概況:含總部以及五座工廠,產製各式車胎,2009年日產能為15萬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95

TDR新秀︾ 洪聰進深耕中國十七年 聖馬丁拚出全球第四大機上盒廠


今周刊



一位黑手老闆洪聰進,一位頂著「女郭台銘」封號的執行長陳美惠,搭配德國來的技術長法蘭克,及從未賣過一張股票的原始股東強力支持,打造出全球第四大機上盒廠||聖馬丁,擠上TDR列車,高喊﹁鮭魚返鄉﹂了!

撰文‧賴筱凡

拿著自家的機上盒(Set-top Box,STB),即將返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的聖馬丁董事長洪聰進感性地說,「我現在算是衣錦還鄉了。」因為打從一九九二年洪聰進到大陸拓展版圖到現在,即使○五年在香港掛牌上市,聖馬丁始終都在海外飄泊,直到今年證交所鼓勵台商返台發行TDR,聖馬丁才真正落葉歸根。

談到從台灣起家,赴大陸設廠、開拓歐洲市場,到回台掛牌,洪聰進感性地兩度哽咽,不是因為他創業的歷程比較辛酸,也不是他大陸設廠比較辛苦,而是出身台南鄉下的他,等到衣錦榮歸這一刻,他等了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前,他帶著妻子,也是聖馬丁現任執行長的陳美惠,加上政大企管系的學弟王耀祖(聖馬丁財務長),從三人小公司,做到現在三五○○名員工的規模,不管是在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甚至就連北非、杜拜都能看到聖馬丁機上盒的蹤跡。

生產電纜接頭起家

政大企管當黑手學開模

聖馬丁成立初期,是以生產有線電視電纜接頭起家,一般人都會很好奇,政大企管系出身的洪聰進,怎麼會懂得這些開模技術,「這些都是我在工廠打工學來的。」農村出身的洪聰進,小時農忙得下田幫忙,長大念書難有充足的經濟支援。所以從他踏進大學的那一刻起,每一餐、每一本書錢、每學期的學費,都是領清寒獎學金跟打工賺來。

別人當家教賺零用錢,洪聰進則是選擇到北縣汐止姊夫開的工廠打工掙生活費,就連進了工廠,也不是做文書處理,而是蹲在師傅旁邊,學著如何顧機器。

這一顧卻讓他顧出一身開模具、操作車床的好本領,「人家說:『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所以比起大公司,我喜歡從小公司做起。」洪聰進一路從黑手、技師當到總經理,雖然是在姊夫的工廠,卻都只領微薄的薪水,即使做到總經理,薪水也只有五千餘元,也是當時的磨練,打下扎實的根基。所以,當洪聰進決定創業之時,選擇了他最熟悉的模具製造,從有線電視電纜接頭開始做起,而陳美惠,則成了聖馬丁的最佳業務員。

從創立聖馬丁到赴陸設廠,短短五年若算是草創期,那洪聰進帶著兩名工程師到廣東中山市坦州設廠開始,就是聖馬丁真正的起飛期。「整整九年,我都在大陸打拚。」就為了一句「老闆不在大陸,不會成功」,洪聰進與陳美惠,一人在大陸帶頭衝製造、產能,一人則在台拚業務。

由於洪聰進不是技術背景出身,所以他十分重視技術研發,「剛開始半年做出來的東西,怎麼做怎麼不對,東西送到客戶那裡,每次都被退貨。」這也讓聖馬丁在大陸建廠的前期,只能替別人代工賺薄利。直到二○○○年,洪聰進決定轉型專注生產機上盒之後,聖馬丁才奠定了明確的發展策略。

轉型生產機上盒

購併兩歐洲客戶搶進西歐

聖馬丁能在西歐有突出的市占率,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六、○八年兩個購併案是最大關鍵,甚至更因為購併,讓洪聰進找來聖馬丁現任的技術長法蘭克(Frank Fischer)。

「當初開的條件就是希望他來亞洲當技術長,他不要、我們就不買。」因為在聖馬丁買下德國數位服務廠IDS前,IDS其實是聖馬丁的客戶,法蘭克更是IDS的創辦人。

除了洪聰進以外,陳美惠也是聖馬丁的重要靈魂人物。「我這一生中,最幸運就是娶到她。」講起創業過程,洪聰進三句不離陳美惠。

從小業務員當起,陳美惠因為執行有魄力,獲得客戶讚譽為「女郭台銘」。洪聰進舉了一個小故事為例,二○○○年聖馬丁決定轉型專注在機上盒之際,當時帶領機上盒團隊的主管就是陳美惠,為了全年衝刺機上盒產品的業績,陳美惠甚至定下鐵律,「她要求團隊裡的人都要用跑的,就算在辦公室裡,也不能用走的。」洪聰進說,為了衝刺業績,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所以陳美惠要求員工要用跑的。

即使自己貴為「董娘」,陳美惠卻是相當公私分明,「她當上執行長後,要求裁撤公務車。」就因為看到洪聰進開著公務車送女兒上學,這在陳美惠的觀念裡,就叫公私不分,足見她的魄力。

陳美惠強悍執行力拚業務,加上法蘭克率領的強大研發團,聖馬丁的機上盒站上全球第四名,甚至積極往第三名邁進。在「無上限增資」的約定下,聖馬丁的原始股東沒有賣過一張股票,走到了今日能夠「鮭魚返鄉」。感性的洪聰進說,為了不忘本,他要回到家鄉台南新營蓋宗祠,真正地衣錦還鄉。

洪聰進

出生:1961年

現職:聖馬丁董事長

學歷: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

經歷:模具工廠技工

聖馬丁

成立時間:1987年

資本額:5,567萬港元

董事長:洪聰進

執行長:陳美惠

主要業務:STB及系統解決方案

近期業績:

2009年獲利3,065萬港元2008年獲利4,244萬港元2007年虧損1,510萬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0

中國國家主權基金女執委 隱身陳雲林代表團 十三兆元紅色資本即將登台?

2009-12-28 今周刊





中國主權基金規模隨著大陸外匯存底不斷同步暴增,成立才二年,規模即將達到十三兆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主權基金。挾著人民幣的力量,中國主權基金在國際瘋狂大投資,最近它把目標瞄準台灣,台灣朝野準備好了嗎?

撰文‧周啟東

二 ○○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正當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車隊在台中市街頭故布疑陣、抗議民眾疲於奔命之時,數輛小型巴士悄悄的抵達狂風怒吼的彰化彰濱工業 區,跟隨陳雲林來台,總市值高達新台幣二十三兆元的十七位大陸企業家團成員魚貫下車,其中有一位中年女士穿著灰綠色短風衣、戴著時髦太陽眼鏡,帥氣地走在 人群中,拿著相機對著玻璃工藝品猛拍照,就像一般普通大陸觀光客。

但是仔細看她的識別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領導成員梁驤﹂,簡單說,她是匯金公司的領導之一,其實她真正的身分是資產達到新台幣六兆元的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的八人決策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匯金只是﹁中投﹂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為了避免中國主權基金登台的敏感聯想,這次特別以子公司的名義隨團考察台灣投資環境,她可說是第四次﹁江陳會﹂,陳雲林所率領代表團成員中最具分量的大陸財經界人士。

出 發前夕 增資消息曝光在代表團參觀過程中,梁驤被台灣媒體認出,紛紛圍著這位打扮中性、外表幹練的中國最大金主代表打探消息,雙方在混亂的參訪活動中玩起你追我躲 的遊戲。在幾次簡短交談中,她透露,此行就是來看看台灣投資環境,至於中投是否將投資台灣的銀行、保險或高科技公司,她不便透露,只表示,﹁中投的重大投資案都由八位執委開會決定,要回去開會之後才能有答案!﹂從外表觀察,很難看出,梁驤已是五十四歲的女性專業經理人,她是大陸一九七七年文革後恢復高考的首屆大學生,大學時代學的是化工,曾經在化工部計畫司當副司長,一九九八年轉調到中國進出口銀行,最高當到行長助理。由於工作績效優異,中投成立後第二年,她又調到中投擔任執行委員,權力位於中投CEO之上,為董事會之下的八人決策小組成員之一,為了補足財務投資的專業知識,她最近考上清華大學EMBA班,開始重新當學生再進修。

梁驤這次來台為何引起國際關注?看數字就知道,過去一年,大陸採購團來台大血拼,據海協會長陳雲林在二十一日的海基會晚宴上透露,忙了近一年總共的血拼金額也才一百億美元。

相 對於中投目前掌握超過二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資金,就知道梁驤背後所代表的中國資金買台灣的真正威力!?再加上英國︽金融時報︾及中國媒體二十日不約而同報 導,中共官方有意在數月之內再對中投加碼二千億美元資金,如果注資成功,中投手中可掌握約新台幣十三兆元,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主權基金(僅次於阿布達比投資局主權基金),增資消息曝光的時刻剛好趕上梁驤出發來台前夕,時機實在令人玩味!

中投成立於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是為了有效運用中國快速增加的外匯存底而組成,為國有獨資公司,當時中國財政部以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籌集一.五兆元人民幣,購買了相當於二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作為中投公司的註冊資本,成立以來,中投因其主權基金特殊身分,操作績效、定位受到中國各界毀譽參半的評論。

中投成立初期偏重國際金融業,曾投資黑石私募基金(Blackstone)三十億美元、摩根士丹利五十億美元及其他美國貨幣型基金,但由於遇到美國金融海嘯來襲,中投初試身手即遭重創,雖海嘯後美國金融業已經逐漸復甦,但至目前為止,相關投資的帳面虧損仍達到五成左右。

風 險管控 梁驤掌握決策為了分散投資風險,中投近一年來轉移目標,大舉投資國際重量級的大宗物資、能源及太陽能相關企業,例如,二○○九年十一月五日,中投就宣布正 式以八.五八億美元投資全球主要的農產品交易商來寶集團 (Noble Group)一四.九一%的股權,外國媒體認為,中投此舉除了財務投資外,另外就是為了中國十三億人口「吃的需求」做安全準備,其他例如投資哈薩克天然氣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等,都是基於相同的戰略目的。

至於投資台灣會不會成為中投最新戰略目標?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稍早曾指出,﹁中投海外投資市場包括台灣、香港在內。﹂而在二十三日,梁驤與台灣官方首度面對面了解台灣官方開放陸資底線後,中投是否就將採取實際投資行動?這就要看梁驤這次回去的風險評估報告了。

由於管理的是中國的外匯存底,安全容忍係數比一般基金還要低。因此中投評估投資時首重風險,而梁驤就是風險控管的核心成員之一。

中投的風險內控由執行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風險管理部及共產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梁驤不但是董事會之下,最有權力的八名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她另一個身分就是中投紀委書記,代表共產黨監督其他中投高層的政治意識及清廉度,可說是中投最有實權的人物之一,由她親自來台觀察、溝通,取得第一手的訊息,對於中投十三兆元資金何時來台,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據主計處統計,台灣每年國內投資毛額才新台幣二.二兆元左右,未來中投的資金實力是台灣一年投資總額的六倍!?這才是紅色資本的可怕力量,當紅色主權基金謀畫登台時,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梁 驤

出生:1955年

現職:中投執委、紀委書記

學歷:北京化工大學

經歷:化工部計畫司副司長、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助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78

中國地能(8128)賣甚麼?


鱷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223/GLN20091223036_C.pdf

連胜信是否附屬公司也弄得不清不楚!既然(8128)只是小股東,它以往如何控制胜信,核數師又如何入去核數?一月底前能夠趕起四年的業績嗎?(8128)幾個月前出售胜信51%股權給張頡,如今貨不對辦,怎麼辦?

至於湖南衡興,說得不清不楚,有可能是隱瞞關連交易。


greatsoup:


就本集團截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之綜合財務報表進行審核時,本公司核數師發現一份文件,當中顯示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深圳利賽可能與一間根據中國法律成立名為湖南衡興環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之公司存在關係。



深圳利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815/GLN20070815113_C.pdf
深圳利賽於二零零零年四月在中國成立,所從事之業務包括(但不限於)環保相關設施之設計、生產處理、研究及開發。

深圳利賽之營業額主要來源包括垃圾填埋氣綜合利用、固體垃圾處置及處理、固體危險廢棄物處置及處理、污水及廢水處理,以及新能源之利用。


深圳利賽為中國垃圾填埋場填埋氣綜合利用業內其中一間龍頭公司,擁有 年污水處理及固體垃圾處理之經驗。深圳利賽取得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場之填埋氣之綜合利用權,據此可於該處採集填埋氣並加以綜合利用。深圳利賽為中國首間在垃 圾填埋氣綜合利用領域採用專利技術之公司。深圳利賽亦取得中國國家環境保護部門(包括中國環境保護總局)就處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業固體垃圾和工業廢 水設施的營運證書。深圳利賽設有一隊由 人組成之技術團隊,專責污水處理過程。由於隊伍內部分人員自二零零零年參與處理深圳市觀瀾河污染治理應急項目,故該隊伍對管理河流污染項目有豐富經驗。




Google Search 利賽網站,發覺已不存在: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hl=zh-TW&source=hp&q=%E6%B7%B1%E5%9C%B3%E5%88%A9%E8%B3%BD&btnG=Google+%E6%90%9C%E5%B0%8B&meta=&aq=f&oq=

http://www.dqccc.com/

http://www.szwec.gov.cn/webPage/info/unitInfo.aspx?cid=CG311839management2705
4、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沙一村沙井环保工业区5栋
联系电话:27245135 联系人:黄汉健 童传胜
网址:
http://www.szlisai.com

http://www.szlis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