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過去一段時間的強勁跌勢引發了市場極高的關註度。外匯投機者直接“對抗”中國央行的情況為三年來首次。
人民幣11月觸及6.11高位之後,在短短幾周的時間內大跌900點。接近6.21的水平也是5個月新低。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卻將人民幣定盤價維持在6.12水平(9個月最強定盤價)。摩根士丹利認為宏觀經濟不佳引發了市場做空人民幣。而匯豐則認為,中國央行的舉動意味著中國目前並不想給市場匯率單邊運行的預期,也不想加入到貨幣貶值的大軍之中。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周三人民幣開盤價格遠離定盤價達1.1%,為6月來最大跌幅。在11月中國央行宣布降息之後,人民幣的下跌勢頭有所加快。截止到目前,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2%,為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
本周公布的最新通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依然處於泥潭之中,而美元整體走強也給人民幣帶來壓力。
匯豐貨幣策略師Ju Wang表示,“中國並不想介入貨幣戰爭之中,因此選擇較強的人民幣定盤價。但是市場認為,在一系列基本面數據疲軟的情況下,中國最終還是將被迫選擇人民幣貶值。”
而法國興業銀行對於市場期待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預期嗤之以鼻,該行表示,中國決策層不會容忍人民幣出現5%以上的貶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分析師解讀今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稱,明年GDP目標料降至7%,“有力度”的財政政策意味著赤字率將進一步提高,基建將成為三駕馬車的重中之重,大家對何為“松緊適度”的貨幣政策說法不一,不過整體來看將較今年更加寬松。
民生銀行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對此次經濟工作會議報告絲毫不吝溢美之詞,盛贊其“內容長、涉面廣、亮點多,文風飄逸,用詞時尚,讓人耳目一新,新一代智囊團已然成形。”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其中將“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排在第一位。
對此,海通證券評論稱,這可能意味著明年的GDP目標會降至7%。海通認為:“會議提出明年五大任務,保持經濟增長首當其沖,這和2013年以前強調促進增長和2014年淡化增長目標均有差異,預示著GDP目標增速或下調至7%,增長與改革將協同推進。”
管清友也提出類似觀點:“‘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增長目標大概率下調到7%,完成2020年目標只需6.6%。”
會議還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這里的“有力度”和“松緊適度”都是今年的新提法。相比之下,去年的表述是這樣的:
“做好2014年經濟工作,必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無論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還是其他各項政策,都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緊密結合,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來改善宏觀調控,寓改革於調控之中。”
分析師普遍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意味著明年的赤字率可能會進一步提高,可能會超過2.5%水平:
財政政策要有力度是新的提法,怎麽叫有力度,除了減稅之外,更需要增支,預計中央財政支出規模和赤字規模都將擴大,預計赤字率將提升到2.5%甚至更高。(申銀萬國)
過去積極的財政實際上還偏穩健,“財政政策會要有力度”意味著財政將更加積極,赤字率可能擴大至2.5%。(民生證券,管清友)
而對於“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各家的說法不一,整體來說認為將較今年更加寬松:
【寬松派】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盡管沒有說進一步放松,但毫無疑問現在是偏緊的,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調整滯後於經濟下行和物價下行,松緊適度實質上是說現在太緊了,要寬松,我們維持未來12個月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準的判斷。(申銀萬國)
【寬松派】“更加”這個用詞,在語氣上比2012年年底的“要註意把握好度,增強操作的靈活性”和2011年年底的“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優化信貸結構。”要凝重,預示著貨幣政策放松的力度可能進一步提高。(中金債券)
【偏緊派】明年的貨幣政策主旋律依舊會是“搖擺”,並有很大靈活性。長遠來看,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明年的貨幣政策將會是中性偏緊。世界經濟回升主要所指美國經濟回升所帶動的美元指數上漲。此趨勢會促使美國聯邦儲備下半年加息,從而導致國內資本外流。之前所預測的明年偏緊的貨幣政策也是為對由美元的強勁所帶來的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做出的舉措。(國泰君安,林采宜)
【先松後緊派】貨幣政策料繼續寬松,外占下滑大趨勢下,降準降息SLF、MLF可能輪番上陣,但強調“松緊適度”意味著貨幣寬松節奏將有起伏,尤其是下半年政策可能邊際收緊,不像今年這樣。(民生證券,管清友)
【謹慎樂觀派】松緊適度的貨幣政策有助於持續化解高杠桿和泡沫,貨幣寬松值得期待但空間不宜過度樂觀。(海通證券)
倒是央行主動回應會議精神,稱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平穩適度增長,重在優化結構、盤活存量。
會議提出“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分析師們認為,這為基建帶來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三駕馬車更家均衡的拉動增長,三駕馬車都會刺激,但只有投資才最給力,明年基建無論是國內還是一帶一路代表的走出去都將得到大發展。(申銀萬國)
三駕馬車會更加均衡,支持消費和出口的政策或將出臺,肯定基建投資仍有很大空間,明年有望繼續維持20%以上增速,對沖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下滑。高鐵、核電、環保領域投資力度。(民生證券,管清友)
此次會議還提到一個有趣的新詞——“排浪式消費”。會議在闡述“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時提到,“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解釋說,所謂模仿型就是沒有創新,排浪式消費則是指一段時間內有一種消費為主導。
“比如之前家電消費為主導,一陣子家電產品排浪式的都來了,浪打過來之後,家電市場基本就飽和了,接下來就是零星的改善型的。接下來排浪式的消費就是汽車,而現在則是信息消費,比如手機。這些產品排浪式消費結束後,基本上就是升級換代了。
此外,管清友還指出,本次會議對環保、區域主題和國企改革均有新的提法,值得重視:
●“藍天凈水”,“立竿見影”。對環保的新提法,意味著節能降耗減排環保的力度空前加大。
●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續列入六大工作重點,區域主題將維持熱度,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是大浪淘沙之後的重中之重,層級遠高於其他區域規劃。
●對國企改革的論述值得資本市場重視,實際上是明確了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的思路。
管清友最後總結稱,會議提到“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2013是改革開局年,2014年是改革籌劃年,2015是改革落實年。“自身革命”,改革力度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IMF將於2015年年末對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的構成進行每五年一次的複核。這意味著人民幣很有可能和美元及歐元一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
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的構成進行每10年複核兩次。如果人民幣希望成為儲備貨幣,中國必須達到IMF的基準經濟指標要求,並需要獲得其他187個成員國的多數支持。 2006年前一直在IMF任職的Eswar Prasad表示,中國可能能夠通過這兩方面的考驗。
把人民幣納入貨幣籃子意味著IMF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崛起的認可,同時中國削弱美元在全球貿易、金融中統治地位的努力也將因此獲得援手。
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兼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的Prasad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這肯定有助於中國實現擴大人民幣使用範圍的目標。人民幣獲得儲備貨幣地位將使其他國家的央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央行,擁有更強烈的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意願。由此使其儲備資產在美元、歐元、日圓和瑞郎之外又多出了一種選擇。”
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亦稱"紙黃金"。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會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它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作國際儲備。但由於其只是一種記帳單位,不是真正的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使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因為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有的普通提款權以外的一種補充,所以稱為特別提款權(SDR)。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盡管墨西哥、俄羅斯、尼日利亞等國家多次幹預匯市,但仍阻止不了它們貨幣的自由落體。俄羅斯盧布已經跌得家喻戶曉,自今年6月以來盧布對美元匯率就跌了40%,今天正試探58一線。而墨西哥比索和巴西雷亞爾在過去一周也是潰不成軍。
而且所有這些石油生產國的違約風險也在不斷上升,俄羅斯的五年期CDS(信用違約掉期)已經高達450個基點。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受美國PPI數據不佳影響,國際油價日內再度跳水。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PPI環比下跌0.2%,差於預期的下跌0.1%,且較上個月的增長0.2%大幅下滑。消息公布後,WTI原油迅速跳水。短短半個小時內從59.10美元下降至58.27美元。
下圖為一些石油生產國貨幣今年六月來的表現:
俄羅斯盧布一騎絕塵……下圖為美元對盧布匯率:
這些國家的違約風險也不斷上升: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盧布對歐美貨幣的大跌,也改變了許多俄羅斯中產階級的生活——過去常常出國度假的人們,現在更傾向於留在國內,而且所購買的商品也從西方產品轉向了國產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鐘正生。文章亦發布於FT中文網。
中央經濟工作剛剛閉幕,“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成為明年首要任務。為此,“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也被頗有意味地加以強調。而“松緊適度”無疑對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適時性,尤其是對流動性管理的精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初以來,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花樣翻新著實令人眼花繚亂。這背後實際上體現的是基礎貨幣供求格局的根本變化。從去年的流動性過於充裕,到今年的流動性結構性短缺,為央行帶來了彌補基礎貨幣缺口的壓力,也為央行帶來了提升對商行調控力的契機。
截至今年9月末,通過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和央票到期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比去年同期減少1.4萬億,而同期央行通過SLF、MLF、PSL等方式主動投放的基礎貨幣約7867億(體現在“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債權”科目的變動上)。加之今年上半年央行通過定向降準提供了約2000億基礎貨幣,再加上10月份2695億的中期借貸便利(MLF),目前為止央行主動投放的基礎貨幣並未超出年初以來的基礎貨幣缺口,由此大體可以支持央行有關當前貨幣政策中性的表述。
展望明年,這一簡單而有效的邏輯仍然適用。預計由於外匯占款的下滑、央票到期的減少,以及基礎貨幣需求的平穩增加,明年的基礎貨幣缺口會進一步擴大到3萬億。這個缺口的具體數字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它對於明年貨幣政策的導向意義:第一層含義,基礎貨幣缺口會使央行繼續主動註入基礎貨幣成為必需,PSL等長期基礎貨幣註入方式可能會被擴容;第二層含義,如果基礎貨幣缺口足夠大,央行降準就是必須的,區別只在於是遲是早。當然,若降準等釋放的流動性與明年基礎貨幣缺口大致匹配,也很難說這就是貨幣政策過度寬松的體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同樣適用於央行的流動性管理。
2015新增基礎貨幣需求約為4萬億
我們從廣義貨幣增速和貨幣乘數來倒推對新增基礎貨幣的需求。
2013年底廣義貨幣供應量約為110.7萬億元。10月M2存量增速為12%,考慮到降息和定向寬松對信貸的引導,年末M2增速應會有所回暖,預計今年年底M2增速升至12.5%。當前貨幣乘數較為穩定,截至今年9月貨幣乘數為4.21,預計今年全年貨幣乘數大致在4.2左右。
以今年年底完成12.5%的貨幣增速目標(對應的M2余額為124萬億元),及基礎貨幣29.7萬億為出發點,我們構建明年基礎貨幣需求的情景分析。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調速不減勢”的表述來看,明年下調經濟增速目標應是大概率事件,這對明年M2增速目標或許也會有影響,M2實際增速將進一步下滑至12%-13%區間;同時,考慮到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依然不濟,我們將貨幣乘數也適當調低至(4.1-4.2)區間。這樣,明年對新增基礎貨幣的需求大致為(3.4-4.6)萬億,中性估計約為4萬億。
分析了明年對新增基礎貨幣的需求,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明年新增基礎貨幣的供給。
首先,我們需要考慮明年的新增外匯占款。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大幅貶值導致私人部門持匯意願上升,新增外匯占款出現大幅下降;下半年人民幣重拾升值趨勢,私人部門持匯意願邊際下降,然而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仍然維持非常之低的增速,這意味著央行正在逐漸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幹預。如果明年央行仍然維持這種操作思路(從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漸趨均衡的判斷來看,央行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幹預的空間確實是在擴大的),再疊加美國加息對全球資本流動的影響(人民幣單邊穩定的升值預期已被打破,中美息差收窄將是影響跨境資本流入的最重要因素),那麽明年新增外匯占款可能會進一步下滑。我們大致估計明年新增外匯占款在7000億左右(低於我們估計的今年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9000億)。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明年的公開市場到期和財政存款投放。明年並無央票到期,財政存款能夠提供的基礎貨幣數量亦非常有限(考慮到明年財政赤字可能擴大,預計這一部分規模可以達到4000億左右)。
加總來看,明年基礎貨幣被動投放的規模在1.1萬億左右。按照上面測算的4萬億新增基礎貨幣需求來算,明年的基礎貨幣缺口接近3萬億。而且,這個基礎貨幣缺口只是增量概念,如果考慮到主動流動性投放工具的到期續作,那麽實際投放的基礎貨幣量級可能更大。
央行註水不可避免,花樣翻新值得期待
考慮到如此巨量的基礎貨幣缺口,央行必然需要成規模的基礎貨幣註入。不過,在“註水”方式的選擇上,央行可能會費一番思量。
首先,全面降準可能性在大幅上升,不過其中性對沖色彩漸趨濃厚。目前一次降準彌補的基礎貨幣約在6000億,那麽理論上來說明年降準次數的上限是五次左右。不過,我們推測明年央行降準次數不會超過兩次。這是因為:一是,央行有維持流動性結構性短缺的需求,這是提升央行對商行掌控力的較為有利的環境;二是,央行今年已有接近1萬億的主動投放(主要是諸如PSL的資產端操作),明年主動投放的規模勢必擴容,這會對全面降準產生替代效應。需要註意的是,如果考慮將接近8萬億的同業存款納入一般存款,那麽屆時商行將需要多繳1.5萬億左右的準備金,這會需要至少1%的額外降準幅度來對沖。不過,監管層應該不會采取如此“大闔大張”的政策組合拳,以避免帶來不必要的,甚至超預期的資金面波動。
其次,央行會更偏重中長期限的流動性註入,這使得抵押補充貸款(PSL)的大範圍推廣勢在必行。PSL與再貸款的最大差別,就在金融機構要向央行提交抵押品上。考慮到《人民銀行內部評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頒發接近半年,明年這一專門針對抵押品評級的管理辦法有望“靴子落地”。屆時,PSL將不僅僅只是定向國開行,而是向商業銀行全面推行。
進一步地,我們可以做個大膽推測:將按揭貸首批納入PSL合格抵押品框架是可以期待的。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的好處是明顯的:
第一,它可以彌補基礎貨幣短缺的問題。如前所述,明年新增外匯占款難以看到趨勢回升的動力,而對基礎貨幣的需求卻是平穩增長的。因此,明年的基礎貨幣缺口會甚於今年,而央行PSL作為中長期流動性的註入工具正堪其用。也許我們可以說,從SLF到MLF再到PSL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它可以有效降低按揭貸款利率。央行給商行的PSL本質上是一種補貼。因此,一旦PSL成為商行穩定的資金來源,商行負債成本可以有效降低,貸款利率也就可以有效降低(這里的關鍵是,商行的息差是有保護的),而這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頗有裨益的。這一點已為英國央行融資換貸款(FLS)計劃的實施效果所證實。
第三,它可以有效提振房地產市場。這一次意料之外的非對稱降息,打開了按揭利率的下行通道,對刺激房地產銷售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因為,一個家庭在做購房決策時,無一例外地要考慮還本付息的能力,這里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正是按揭利率的高低。而一旦將按揭貸納入央行PSL後,商行就有動力發放更多的按揭貸,且能夠承受更低利率的按揭貸,這會給房地產銷售帶來更進一步的刺激。這也許是托底房地產,保證明年中國經濟不會加速下滑的“殺手鐧”。
當然,央行對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效果向來持謹慎態度。放出去的錢猶如潑出去的水,最終流向哪里是很難控制的。因此,結構性貨幣政策能否將央行的基礎貨幣註入與商行的信貸投放完美掛鉤,仍是個有待理論和實證檢驗的問題。但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效應受限制,甚至傳統貨幣政策工具本身被綁架(政府追求“定向發力”的形象,不想營造“全面寬松”的預期)的情形下,貨幣政策工具的推陳出新,尤其是央行PSL向商行的擴容也許就是可以期待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越來越動搖,人民幣國際化在大洋洲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今日新西蘭央行宣布新西蘭元新的貿易加權指數,首次被納入貨幣籃子的人民幣權重僅次於權重為22%的澳元,為20%,高於美元12%的權重。
新西蘭元貿易加權指數創建於1970年,目前貨幣籃子中只有美元、澳元、日元、英鎊和歐元。上月新西蘭央行表示,隨著貿易量的提高,尤其是與中國貿易往來的緊密,與這五個貨幣國的貿易往來已經不足新西蘭整個對外貿易量的一半。而今日公布的指數權重顯示,美元和歐元的權重均大幅下降,歐元由目前的25%降至11%。美元目前為31%,權重第一,澳元的權重仍為22%。
伴隨新西蘭與中國的雙邊貿易迅速發展,人民幣在新西蘭的跨境業務需求也越來越大。新西蘭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中新兩國雙邊貿易總額高達182億新西蘭元,同比增長25%,中國首次成為新西蘭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此前澳大利亞已保持新西蘭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23年之久。不僅在貿易領域,中新兩國還在投資、產業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新西蘭外國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同時還是新西蘭第二大和增速最快的遊客來源國。
今年3月18日,李克強總理與到訪的新西蘭總理會晤,共同宣布人民幣對新西蘭元直接交易。4月25日,中國央行與新西蘭央行續簽了規模為250億元人民幣/50億新西蘭元的中新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10月新西蘭央行公布,從今年12月11日起,新西蘭元貿易加權指數包括的貨幣將從5種增加到17種。包括澳元、人民幣、美元、歐元、日元、新加坡元、英鎊、韓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銖、印尼盾、印度盧比、加元、新臺幣、港元、越南盾和菲律賓比索,每種貨幣的權重將根據新西蘭與該國的貿易額確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等新興市場貨幣創下多年新低後,印尼盾/美元周一盤中創下十六年新低。
路透數據顯示,印尼盾/美元周一一度報12,685印尼盾,為1998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以該匯價計算,印尼盾日內跌幅為1.9%,年內跌幅為4.3%。
彭博社報道稱,隨著美國開始加息的概率增加,抑制了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資產的需求。印尼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止12月11日,海外投資者本月已拋售了10.09萬億印尼盾(約7.95億美元)的印尼國債。
瑞穗銀行亞洲和新興市場交易團隊首席交易員Shigehisa Shiroki告訴彭博社,“企業年末對美元的需求,加之近期債券市場的拋售,拖累了印尼盾的表現。”
印尼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Bank Mandiri 的公債部門主管Royke Tumilaar告訴路透社:
美國繼續發布正面經濟數據,這進而打壓了印尼盾匯率,由於外資在印尼資本市場中的占比較高,導致我們真真切切曝露於美元走強的風險。
印尼10年期政府公債收益率周一升到8.203%,上周五報8.087%。
大崩潰
不僅是印尼盾,近期新興市場貨幣幾乎全線崩潰。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彭博追蹤20種新興市場貨幣關鍵匯率的指數於上周一跌至2003年4月以來最低點,今年跌幅達10.2%,以此速度繼續下滑可能創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彭博調查策略師的預測結果顯示,23種新興市場貨幣之中明年有15種下跌,其中領跌的是阿根廷比索和捷克克朗。
管理1.6萬億美元資產的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駐倫敦新興市場債券主管Pierre-Yves Bareau 12月初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
新興市場正遭受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和出口疲弱之苦。我們預計(新興市場貨幣下跌)不會改變。
俄羅斯央行上周四晚宣布加息100個基點至10.5%,屬於市場預期範圍之內。然而,盧布不僅未漲,反而暴跌,並創下歷史新低。當前美元/盧布交投於58.3的歷史高位:
同樣受累近幾個月油價暴跌的還有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馬來西亞是亞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收入減少。投資者擔心不斷走低的油價損及該國出口收入,林吉特本月初的跌幅創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之最。
印度盧比周一盤中下跌0.7%,至62.7100,刷新10個月新低。
實際上,自中國央行11月下旬宣布降息後,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也在凸顯。上周三人民幣開盤價格偏離定盤價達1.1%,為6月來最大跌幅。上周四,央行公布人民幣中間價為6.1153,升至2月20日以來最高,連續第5個交易日上漲;但當日美元/人民幣即期匯率收盤在6.1886,創出5個月收盤新高(人民幣的5個月新低)。
截止上周四,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2%,為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 人民幣兌美元今日收盤報6.1912,為7月25日以來最低,較上周五收盤價格6.1869下跌0.05%。
匯豐貨幣策略師Ju Wang上周表示,“中國並不想介入貨幣戰爭之中,因此選擇較強的人民幣定盤價。但是市場認為,在一系列基本面數據疲軟的情況下,中國最終還是將被迫選擇人民幣貶值。”
資本外流
華爾街見聞網站10月介紹過,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的數據顯示,10月份里投資者(非本國居民)從非洲、拉美、東歐、亞洲股市合計撤出90億美元。
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及美國貨幣刺激政策臨近結束,投資者對全球增長失衡的緊張情緒增加,對新興市場的熱情也逐漸降溫。
FTSE新興市場指數包括中國、巴西、印度等國,自9月初以來下跌了超過10%。
“總體來說,新興市場流入資金停滯,”IIF首席經濟學家Charles Collyns稱,“最近幾天市場有逐漸穩定的跡象,但是我們預計因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存在,市場避險行為將繼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股市下跌,以及市場預期進口商將在年底之前購買美元,印度盧比周一跌至11個月新低。
彭博社根據印度銀行業的報價匯編的數據顯示,美元/盧比周一大漲近1%至62.9425,盤中觸今年1月28日以來的高點,今日在亞洲貨幣中的表現僅次於印尼盾。印度基準股指S&P BSE Sensex跌至七周新低,印度國債則在回吐早前漲幅後企穩。
印度發展信貸銀行(DCB)外匯交易員Navin Raghuvanshi告訴彭博社,“本土原油公司因年底支付而對美元產生的需求,以及股市遭到拋售,拖累了盧比。”印度80%的原油依賴進口。
隨著美國經濟複蘇,市場預期美聯儲正朝著加息走去,追蹤美元兌十大主要貨幣表現的彭博美元指數本季度大漲4.3%。
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三個月期(離岸)美元/盧比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on-deliverable forward,以美元結算)今日上漲0.5%至63.87。
澳新銀行駐新加坡高級外匯策略師Khoon Goh告訴彭博社:
盧比現在開始屈服於強勢美元的市場情緒。市場參與者集體減少盧比風險敞口,加之較小的流動性和年關將近,都加劇了盧比的波動。
不過,匯豐銀行認為,明年盧比將是亞洲最堅挺的貨幣。
福布斯新聞網援引匯豐銀行亞洲外匯研究部門主管Paul Mackel給客戶的報告稱:
低油價意味著印度經常帳和通脹率將會持續改善。印度央行一直致力於降低通脹預期,現在它有能力抑制盧比的過度疲弱。
Mackel預計,美元/盧比明年介乎62.5與63之間,與眼下相差無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