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晤張德江 泛民促梁下台 另提重啟政改 爭單程證審批權
1 :
GS(14)@2016-05-19 02:27:04張德江
【本報訊】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今日起一連訪港3天,重頭戲是明天與4位泛民主派在晚宴前酒會會面,泛民計劃今日召開記者會,交代向張表達「梁振英下台、重啟政改、取回單程證審批權」的港人共識。泛民會議召集人何秀蘭更表明,即使特首梁振英在場,仍會向張直接提出要梁下台的訴求,而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計劃向張提出成立「港是會議」,讓中央、港府和港人三方共商中港關心政治民生問題。記者:姚國雄
泛民主派今日將召開記者會公佈一份聲明,內容是泛民主派會向張德江當面力爭的3大重點,包括要求梁振英下台、重啟政改建立民主制度,以及取回單程證審批權讓香港重掌本地人口政策。何秀蘭昨出席電港台節目時指,她與張德江會面時,即使梁振英在場,也會直接表達梁振英下台、建立民主制度才是出路的訴求:「如果係講事實,有乜好尷尬?基本禮貌應該要有,但事實亦都要講。」
早已表明反對梁振英連任、有份與張德江會面的自由黨主席鍾國斌則指,今日黨團會決定向張直接表達甚麼意見,但定必把香港的實況和行政立法關係如實相告。鍾質疑,過去有駐港的內地官方機構未能把香港人的意見準確傳給領導人。同樣有份與張見面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昨於《AM730》專欄指,期望中央政府對香港能剛柔並濟,除了講政治、經濟、安全,也講人文、感情、心靈,讓一國兩制以誠相待、相即相容,從以利相交提升至以心相交。
■張德江下榻的灣仔君悅酒店保安嚴密,門外設X光機檢查出入人士的隨身物品。許頌明攝
梁家傑倡設「港是會議」
梁家傑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他會向張提交一份備忘錄,倡議由中央、特區政府牽頭成立一個「港是會議」,讓中央、港府和港人利用這個平台溝通,既可討論港人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失去信心的問題,亦可以研究一些前瞻議題,如2047年後香港前途問題。梁家傑稱「港是會議」由港府作為搞手,廣納香港各界代表,再加上中央處理香港事務的官員參與,成為一個溝通平台,就民生、政制和2047問題進行討論,「大家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即係有啲回顧同前瞻」。梁指回歸以來,不少自詡為中央傳話的人,經常在港發放不知虛實的訊息,「如果冇呢個平台,可能就要靠一啲人寫小報告、大報告、中報告,但係寫報告嘅人佢可能係揣測上意」,加上三任特首都未能做好中央與港人的橋樑。梁認為是時候探討香港2047年後何去何從,前提是港人不可以再缺席,一定要參與其中。張德江一向被視為力挺梁振英的中央官員,外界質疑張是否有誠意聽取泛民意見,梁家傑坦言要「見過先知」。不過梁家傑覺得,從民主派杯葛張晚宴,到中央最後擠出40分鐘時間加插酒會,可見張與泛民見面是中央交託的任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7/19615229
收市競價今重啟 防「突發斬倉」 券商:收市價或大變 散戶宜審慎
1 :
GS(14)@2016-07-26 07:44:43【明報專訊】闊別7年後,本港將於今日(25日)重新推出「收市競價時段(CAS)」,分析指雖然增加了5%的浮動限制,但個別股份仍有被「嘜價」的可能,在競價時段期間或會觸發「突然死亡」式斬倉,或會令投資者蒙受更大損失,建議孖展客留意,散戶宜在機制推出初期時,避免臨近收市時入市;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及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有必要重新接納收市競價機制。
明報記者 徐寶文
吸收了2009年匯控(0005)被「嘜價」的事件後(見另稿),港交所(0388)將於今天重新推出首階段的CAS,暫時只適用於恒指大型股指數、恒指中型股指數、A股對應的H股、以及所有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且不設沽空,並於6個月後進行檢討。
一通:孖展客須加倍留意
一通集團行政總裁宓光輝認為,操作上要做到「嘜價」的效果不難,但仍有大量因素會影響成本效益,如市况活躍程度、交易對手數量及翌日市况走勢等。他續稱,由於10分鐘的CAS內沒有成交,惟價格卻在上下波幅5%的區間內不停改變,有機會出現在進入CAS前不需要「斬倉」或「追孖展」,但CAS完結後卻「突然死亡」觸發斬倉,且因10分鐘的真空期關係,損失更大,提醒孖展客須加倍留意。
譚紹興:仍有可能「嘜價」
事實上,匯控事件依舊成為市場的陰影。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稱,雖然設有5%的浮動區間,但「嘜價」的可能仍然存在,依舊是「愈大盤就愈有影響力」,不過具體影響要待機制推出一段時間後才能清楚,建議散戶在機制推出初期避免臨收市前入市,宜先作觀察。
證券業協會:助吸海外投資者
對於是否有需要推出CAS,市場各有意見。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表示,全球多個主要市場均已設有收市競價時段,在提倡全球一體化下,相信會有更多市場進行「互聯互通」,香港為緊貼國際市場趨勢,以及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確實有必要設立收市競價時段。網路及傳播服務方案供應商COLT資本市場部亞太區方案銷售部主管Richard Man認為,推出CAS亦是許多機構投資者及ETF發行商聲音,重推CAS將能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來港。
至於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推出與否各有好壞,坦言「大戶要推高股價,在持續交易時段一樣做到」,且更好的收市價發現機制,確實有助基金調整投資組合,但另一方面過去7年本港在沒有CAS時,市場仍運行有效,對此持中立意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30&issue=20160725
打壓樓市過熱 蘇州重啟限購
1 :
GS(14)@2016-08-13 14:46:15【本報訊】二線城市土地市場及樓市過熱,內地政府再出手打壓。蘇州成為首個重啟限購的城市,南京則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據蘇州市政府的官方微博發佈,除了非本地居民購買第一套房不受限外,非本市戶籍者購買第二套房,須提供繳納證明及社保。擁有一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者,再次申請房貸,蘇州市區的最低首付比例由四成上調至五成。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且購房貸款未結清的,繼續停止發放「三套」或以上的住房貸款。南京方面,南京市政府的官方微博發佈,首套房首付雖仍按25%不變,但對於擁有一套房且相應購房貸款已結清者,除高淳、溧水外,其他地區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由最低三成,上調至不低於35%。至於擁有一套房,但未結清購房貸款者,最低首付則由最低45%,上調至50%。內房股方面,花樣年(1777)早前收購萬達物業管理,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潘軍指,萬達物業體量大,加上以合資企業收購,不會併入報表,對公司盈利暫時影響不大,料需一年半至兩年時間整合,未來或再按其經營利潤等指標評估,再以合理市場價格考慮是否注入旗下上市公司,現階段則無計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2/19732959
廈門重啟樓市限購政策
1 :
GS(14)@2016-09-01 06:20:23【本報訊】內地樓市轉熱,之前廢除限購的二線城市陸續回復限購。廈門市政府昨日宣佈,自9月5日起三類家庭不能再於廈門購買建築面積144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這三類家庭包括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地戶籍家庭、持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地戶籍家庭,以及無法連續繳納一年以上繳稅或社保證明的非本地戶籍家庭。統計局之前公佈,廈門7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按年升39.5%,升幅領先全國,按月升幅更達4.6%,超過深圳的2%。之前蘇州在8月初已回復限購,措施主要為提高按揭首期比例,以及限制外籍戶口家庭買第二套房。市傳之後武漢、上海等城市亦即將出台措施調控樓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1/19756231
財經評論:設法重啟換樓鏈
1 :
GS(14)@2016-10-11 08:10:52差估署上月底公佈8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創今年新高,惟最貼市的理應根據前線代理提供實時二手報價。上周十大屋苑有一半平均呎價已衝破去年高位,主要由於二手缺盤,我透過WhatsApp向100名來自不同代理行的經紀問同一條問題:「為甚麼二手缺盤?」綜合各人答案,歸納以下5個原因:一、正值升市,業主唔想賣,甚至封盤,唔想賣平;二、唔係換樓,賣樓套現,要現金如廁紙;三、息低,成本低,業主持貨力強,租金升,供平過租,揸住收租仲化算;四、如果換樓,成本高,按揭成數低,令換樓人士止步;五、辣招鎖3年,賣一間少一間;種種原因都反映換樓鏈斷裂。傳統置業梯階:買細價樓上車,隨樓價升,奮鬥多年,兩房換三房,甚至換花園洋房。但現在買樓鎖3年,按揭又收緊,700萬元以下物業最多借六成,即首期280萬元,就算自住層細價樓升到400萬元,套現拎番嚿肉,好多人掹掹緊,換樓念頭終卻步。換樓客、經紀及學者不約而同認為,政府可考慮放寬換樓客按揭成數,由六成上調至七成,重啟換樓鏈,增加二手細價樓供應。珠海學院院長何濼生預計,400萬元以下細價樓首當其衝,因二手供應隨之增加,這是正面影響,稱不上甚麼後遺症。大淡友轉軚睇好樓市,令人無視永遠常在的風險。樓市爆煲從來無先兆,惟有做好跳傘準備,以免由萬呎高空急墜粉身碎骨。重啟換樓鏈,壓抑細價樓急升,由放寬換樓客按揭做起。(利申:本人沒有持有任何物業,亦沒意圖入市,永遠記得老師教導不平則鳴)記者:陳家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1/19796849
誓重啟政改 撐23條立法
1 :
GS(14)@2016-10-28 06:05:11■胡官指推動政改未必要修改8.31決定,其間他以手拍臉暗示要顧中央面子。
【本報訊】退休法官胡國興昨宣佈參選特首,於記招遇上選舉必答題,包括是否接受人大8.31框架、《基本法》23條何時立法、以至對港獨思潮看法等,胡在參選宣言表明,要在5年內重啟政改,認為問題不在於是否更改8.31框架,因只要特首向中央提一份「老實嘅報告」,屆時或有一個新的決定,但指公民提名不符《基本法》,又認為23條需要立法,否則日後引入內地國安法,香港人「仲難頂」。胡國興昨未有具體政綱,唯一明確表示當選一定會做的就是重啟政改,「搞得掂政改,乜都搞得掂」,因這是社會撕裂的根源,現時政局一潭死水,有待改善。他坦言反對人大8.31決定,但認為不需要叫中央更改該決定,只要特首提交一份老實的報告予中央,取得各黨派共識,得到中央接納就會有新的情況及決定,又說政改問題要與中央溝通,並輕拍面龐,暗示要給中央「面子」,「佢有乜避忌你就唔好做」,他深信中央不會想香港死。
「引入國安法仲難頂」
至於為《基本法》23條立法問題,胡直言可能有人不喜歡,但立法是香港責任。他認為港人不用驚23條立法,指香港普通法本身亦有煽動罪,「如果我周街宣揚拎把刀去斬人,即刻拉我,煽動人犯法唔得,我周街叫人強姦人,一定係犯法」。說到分裂國家、洩露國家機密等亦屬23條立法範疇,他認為如果做間諜、出賣國家機密,就是漢奸、叛國,「係抵死」。胡反指若不就23條立法,可能有更大問題,因日後中央將內地的國安法引入香港,香港人「仲難頂」,反之香港自行立法,可以諮詢,採取香港人意見,「最少喺立法會坐喺度啲人同你一樣,你受咁嘅法律,我都受咁嘅法律」。胡又明言《基本法》第一條已列明香港屬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港獨已經是違憲,但他說不清楚現在提倡港獨人士的內容,他希望與對方見面,聽聽他們解釋及說法。■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28/19814857
民主派26戰將踢走689重啟政改
1 :
GS(14)@2016-12-03 05:03:10民主派26名戰將,包括「民主進步會計師」、「誠.會計師」兩張名單連同獨立參選的陳耿廸,會出戰會計界選委,表明「No CY」;其中21人的「民主進步會計師」團隊共同目標包括「踢走689」,副召集人李健恆說:「我哋唔想被Label(標籤)做ABC(Anyone but CY),作為專業人士純粹選賢任能,只不過梁振英過去4年表現晒出嚟,唔合格囉,所以唔會喺我哋考慮內,因為達唔到要求。」團隊成員李淑儀稱參選皆因到達「臨界點」,指近年發生的荒謬、不公、廉署風暴、梁振英UGL事件等,都令她忍不住要站出來。黃健菁也是團隊內首戰成員,因所住社區規劃出問題開始關注社會不公:「小圈子選舉我都要加入,因為想進入制度改變,如果連個制度都唔進入,你喺外面又可以做乜?」李健恆直言找人出選有難度,因不少會計師所屬公司亦與內地有生意來往,參選或有壓力及顧慮。雖然投票意向現不可一概而論,但傾向不投白票,其中成員王嘉盈說:「我哋走入制度係希望改變,投白票改變唔到,只會令穩奪江山嘅人更加風光……我哋想改變,憑手中一票改變。」團隊強調人大8.31決定不符《基本法》,要求換特首重啟政改,爭取真普選。
譚香文:我要隊冧689
在2004至2008年擔任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時自動成為選委會當然委員的譚香文,今屆處女下海獻出選委第一戰:「其實我成個4人團隊『誠.會計師』都係第一次參選選委。」她解釋,「上屆我冇參選,覺得都係唐英年掂梗,小圈子都係欽點,費事參加,但結果又唔係咁喎」。譚香文指過去4年見盡梁振英治下社會撕裂、民不聊生,若梁振英連任,她也要考慮移民,故索性參選,「開宗明義,我要隊冧689。」她指為阻梁振英當選,「必要時唔介意畀票曾俊華」,指曾俊華相對地較民主及公道,「如果得CY同財爺,梗係要畀財爺,唔可以畀CY攞到601票過半數」。■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2/19852589
談政改 曾俊華改口風 林鄭褪軚 同怕失分 稱重啟須視乎情況
1 :
GS(14)@2017-01-22 01:56:54■林鄭昨到鴨脷洲探望街坊,並向長者噓寒問暖。莊建鑫攝
【特首戰開打】【本報訊】兩名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及曾俊華對重啟政改及人大8.31立場,一直受市民及民主派選委關注,曾俊華昨接受電台訪問時,就之前對8.31決定立場改口風,稱有關決定是推動政改基礎,盼先重建市民對政府信任,再向北京反映港人政改看法,不急於重啟政改;林鄭昨亦指重啟政改需「審時度勢,睇吓有冇足夠條件、環境、氣氛」,又指政改為社會帶來紛爭。民主派表明,任何參選人必須清楚交代8.31立場,才決定是否提名。記者:林俊謙
前日參選記招上,曾俊華指人大8.31決定「唔係我哋立場」,昨遭親中報章大字標題報道後,他接受港台訪問時,對政改立場明顯有變。
不急於下屆政府推動
曾俊華指出,人大8.31決定是推動政改的基礎,又表示不認為下屆政府一定要重啟政改,他否認自己說法有異,指推動政改需聽取不同政黨和市民意見,亦要向北京爭取,指「如果氛圍不改變,繼續推出(政改)只會帶出爭議,帶唔出結果」。曾俊華又澄清,前日稱下屆政府應該「休養生息」,並不等於「乜嘢都唔做」,他希望香港可以重建信任的環境,令大家能夠以同一個方向和妥協的態度推動政改,「咁先可以推行得到」。曾俊華又指出,推動政改最重要是正確向北京反映港人看法。至於去年7月曾經公開表明熱切希望下屆政府重啟政改的林鄭月娥,昨則指重啟政改「係需要審時度勢,睇吓我地有冇足夠條件、環境、氣氛去做,因為一場政改工作,係好消耗主事官員精力,亦無可避免為社會帶來紛爭」。至於其餘兩位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表明8.31決定不能撤回,她願意就政改問題向中央反映香港真實情況;胡國興則不同意曾俊華稱要等適合社會氛圍才重啟政改,認為如果只是等待5年,情況不會有任何轉變,又指不試圖重啟政改,就一定不會成功,因此下屆政府應主動重啟。
泛民選委今討論提名
手握逾300票的民主派選委聯盟「民主300+」今日開會,討論提名問題。有參與協調的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期望了解曾俊華指人大8.31決定是政改基礎的說法,才決定是否提名他。民主黨議員涂謹申呼籲各特首參選人不要畫地為牢,指人大8.31決定,是由於梁振英未如實向中央反映本港實際情況下而出現,認為在梁振英不尋求連任下,中央對港政策或已有新想法。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曾俊華前日言論惹《文匯報》等愛國陣營不滿後,昨日的政改言論「有少少補鑊性質」,相信民主派會等曾俊華推出具體政綱後,才決定是否給予提名。蔡子強又認為,林鄭月娥昨日回應重啟政改屬避重就輕,反映政改議題對建制派參選人「係失分多過得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1/19904263
漠視環保爭議 重啟輸油管計劃
1 :
GS(14)@2017-01-26 18:21:59主張放寬能源政策的特朗普,前日起先後簽署5道行政命令,包括重啟被前總統奧巴馬煞停的兩條輸油管計劃,以及暫停環保局批出新的合約及撥款等。其中輸油管計劃由於影響遍及環境生態以及原住民,引起極大爭議,反對團體揚言提訴阻止。根據新的命令,橫跨美加的基斯頓輸油管發展計劃以及貫穿原住民「聖地」的達科他輸油管計劃將會重新談判以尋求動工,而在美國的部份須用本地鋼材。特朗普表示:「我們需要建油管,讓工人回去工作。」
珍芳達上街 團體擬提訴
政府在2008年通過興建基斯頓輸油管,橫跨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及內布拉斯加州等,並於2010年動工。由於油管所穿越地點包括脆弱的草地和沙丘,被指嚴重低估環境危害。經多輪政治及法律爭議,奧巴馬前年11月叫停計劃。達科他輸油管連接北達科他州至伊利諾州一帶,已接近完成。不過油管路線穿越北達科他州的奥阿希湖,被指污染環境及破壞聖地,原住民及其支持者已多次抗議阻止興建,更出現武力衝突,政府於去年底暫時叫停。反對者包括影星珍芳達(Jane Fonda),前晚上街集會抗議特朗普,多個團體目前已準備入稟挑戰政府決定,不過分析相信成功機會不大。另外,特朗普政府已下令環保局撤下網站上有關氣候變化的頁面,又叫停至少30個項目。消息指,政府甚至向環保局、內政部、農業部、衞生部等多個部門下達指示,要求他們在媒體面前及於社交網的言論「小心一點」,避免唱反調。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6/19909088
卸載燃料棒 反應堆有水流出北韓重啟寧邊核設施
1 :
GS(14)@2017-01-29 10:31:31朝鮮半島核危機或起波瀾。美國智庫前日發放衞星圖像,顯示北韓很可能已經重啟寧邊核設施的反應堆,繼續提煉鈈元素,反映北韓繼續無視國際壓力發展核武,或有機會再度核試。專門監察北韓動向的網站「北緯38度」指出,根據1月18日衞星圖像分析結果,可見北韓卸載一些已使用的燃料棒再處理,相信是提煉鈈元素之用,顯示他們會在短時間內重啟反應堆。
■寧邊核設施
4日後網站再取得衞星圖像,發現有水從反應堆流出河道。由於附近河面近日已結冰,偏偏該部份沒有凝結,因此推斷這些水是暖的,顯示反應堆很大機會已經啟動。網站指出由於資訊所限,現階段未能估計反應堆狀況如何,但不排除它已運作至相當程度。寧邊核設施位於平壤以北約100公里處,包括一個5兆瓦的核反應堆及其他設備。根據2007年的六方會談結果,北韓同意關閉設施,不過北韓2013年單方面撕毀協議。無視國際制裁和譴責,北韓去年曾多次核試及試射導彈,令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北緯38度」去年9月曾經指出,北韓擁有大約32至54公斤的鈈庫存,足以製作6至8枚核彈,另外每年還有能力多生產1枚。北韓領袖金正恩在早前的新年賀詞中,聲稱洲際彈道導彈測試已進入最後階段,可以隨時試射。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揚言會更強硬對待北韓,如今北韓銳意繼續發展核武,分析指有可能帶來特朗普上任後首場大型國際危機。
料下月中再試射導彈
南韓國防部長韓民求前日趁農曆新年,視察駐首都圈的愛國者防空導彈基地。他明言北韓的核武及導彈技術對南韓已是「直接而真實」的威脅,危害首都附近設施及人民的安全,要求軍方有萬全的準備,隨時應對北韓的行動。南韓專家指出,北韓有可能在下月16日,即已故領袖金正日的冥壽前後,進行新一輪的彈道導彈試射。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9/1991218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