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門生意都在推翻重做,破解10家企業讓你認識新連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9/165032.shtml

這門生意都在推翻重做,破解10家企業讓你認識新連鎖!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這門生意都在推翻重做,破解10家企業讓你認識新連鎖!

“新零售”和“線下流量”時代已經到來,什麽樣的新連鎖企業代表了商業開拓的方向?

文 | 野草君

連鎖模式我們周邊隨處可見,外面看似風平浪靜,但在連鎖業態的內部,其實正經歷著深刻的蛻變。一方面,線上的獲客成本達到新高,趨同於線下;另一方面,由於商業地產價格調控,線下出現流量窪地。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線下開店的紅利突然拉大。

在線上線下轉換的關口,互聯網巨頭們已紛紛提前入局。京東、天貓都喊出了100萬家小店計劃,蘇寧易購表示要拓展5000家線下實體門店,小米的小米之家也從配角開始能獨當一面。

而在另一塊,一些相對傳統企業也沒有停止腳步,他們依托加盟連鎖等手段,在快速圈地擴展。截止6月底,海瀾之家已開店4376家,建立起巨大的“男人的衣櫃”。老牌零食連鎖良品鋪子的店面也迎來了高速增長,已在全國開店2100多家,終端銷售收入超過60億。

顯然,“新零售”和“線下流量”時代已經到來,那什麽樣的新連鎖企業代表了商業開拓的方向,它們的核心模式和發展路徑是什麽?在本文中,野草新消費從眾多細分行業中挑選了十家代表性的新連鎖企業,進行分析破解,大家來一起探索發現企業迅速擴張的秘密!

20161223133245_8593_lssize

盒馬鮮生

成立時間:2015年

資本規模:2016年3月,盒馬鮮生獲阿里巴巴1.5億美金的A輪融資,目前上海首店已實現單店盈利。目前,盒馬鮮生已經進駐上海、北京、寧波3個城市共擁有13家門店,其中上海10家,北京2家,寧波1家。

團隊背景:侯毅為創始人兼CEO,曾在京東先後任職物流規劃總監、O2O總負責人,有三十多年零售相關經驗。

企業定位:盒馬鮮生是一家生鮮電商O2O平臺,以生鮮電商為切入口,通過APP和線下門店覆蓋生鮮食品和餐飲服務的一體化商業模式,線上線下的高度融合為消費者提供了隨時隨地的便利購買、全天候便利消費以及快速配送服務。

核心模式:精準的場景定位與基於阿里平臺的生態激化和擴張,註定了盒馬鮮生的基因。實施“零售+餐飲”戰略,打破傳統零售售賣商品的方式,聚焦場景,強化現場體驗。根據場景需求,重構商品結構,實施“零售+外賣+堂食+加工服務”的全新的商品組合。

追求不僅僅為顧客提供簡單商品,而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盒馬鮮生的布局模型顛覆了傳統線下門店的布局邏輯,將互聯網基因深深地植入線下實體門店,將單純的線下實體門店轉型為“顧客體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銷售中心+顧客服務中心”。

創始人說:盒馬鮮生要深度重構供應鏈,把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價值的環節全去掉。(盒馬鮮生:侯毅)

20170414041127712

Today 便利店

成立時間:2008年

資本規模:2015年獲3000萬元A+輪融資,曾於2014年拿到紅杉資本5500萬元的A輪融資。目前其在全國已經有200+門店,既存店平均日銷售額超過1.2萬元。

團隊背景:宋迎春為創始人。創業前,他曾在蒙牛集團任職,從一個基層的業務員做到了外籍大區經理。2008年創立Today便利店,2011年又創立了第二品牌“捷家士多”。

企業定位:Today便利店是一個零售店連鎖品牌。將線下便利店用戶導入線上APP,完成會員系統搭建,通過APP增加會員粘性、實現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與小麥公社、達達物流等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完成門店和APP終端的訂單配送,快速實現商品流通,並實現生活類產品、服務的線下導流。

核心模式:一方面自建鮮食工廠,另一方面自建技術團隊開發後端系統,供應鏈和後端系統被稱為Today的“任督二脈”。此外,Today的加盟模式和管理方法與傳統的毛利分成加盟機制不同。

Today選擇收取加盟合夥人營收的4%,並且要求加盟合夥人初期投入60-100萬元,這幾乎占了開店所需的大部分費用(地租、裝修、設備等)。高準入門檻篩選了Today加盟合夥人在多方面的認知和能力——他們對於新零售行業未來的判斷更長遠有力,對Today品牌優勢的認知更加精準,創業的決心也相對更大。

創始人說:便利店是“撿鋼镚兒的幸福”,供應鏈及系統等後端能力才是核心。(Today便利店 :宋迎春)

2014061611004290e1b

海瀾之家

成立時間:1997年

資本規模:2000年海瀾之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75億元,同比增長5.77%。截止2017年6月30日,公司門店總數達到5491家,其中“海瀾之家”品牌門店4376家。

團隊背景:周建平現任海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海瀾之家服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江陰威爾頓酒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周立宸,2012年至2014年在海瀾集團有限公司工作,現任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海瀾之家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東升,曾在江蘇省長江駁運公司、海瀾集團公司任職,現任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企業定位:海瀾之家是一個男裝服飾品牌,定位於大眾市場,業務涵蓋品牌服裝的經營以及高檔精紡呢絨、高檔西服、職業服的生產和銷售,旗下擁有海瀾之家、EICHITOO、聖凱諾等服裝品牌。

核心模式:經營模式為“品牌+平臺”,打造產業鏈戰略聯盟、構築千店一面的營銷網絡。通過對加盟店的類直營管理,實現門店統一形象和快速擴張。整合服裝產業鏈資源,化解經營風險。目前海瀾之家的運營管理模式為“總部品牌管理-生產外包-總庫物流-連鎖銷售”。

創始人說:我希望一個企業能改變一個行業、顛覆一種認知,為國內服裝產業轉型探出一條可行的路子。(海瀾之家:周建平)

5d6034a85edf8db17087958e0e23dd54574e74ab

樂友

成立時間:1999年

資本規模:目前樂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國百余個城市擁有超過500余家門店,網上商城註冊會員數量超過500萬。

團隊背景:樂友創始人為龔定宇和胡超夫婦。胡超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專業畢業,在美國舊金山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在美國矽谷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 Expert Edge任市場部經理。龔定宇曾就職於美國微軟公司,職位為大中華區戰略合作部總經理。

企業定位:樂友是中國孕嬰童行業的全國連鎖零售企業。

核心模式:從門店模式來看,樂友每進駐一個城市不是僅選幾個重點商圈開幾家大店就結束了,而是盡量合理開設多家門店。從供應鏈來看,樂友在廠家方面積累了眾多資源,與之合作的供應商及廠商超過530多家,遍布全球21個國家。

在零售模式上,確立“APP+網上商城+連鎖店”三位一體模式。在連鎖渠道拓展上,推出了嚴謹加盟模式,線上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和會員管理系統,以及線下連鎖店、商品、供貨、收銀、管理等標準都需要統一。在加盟合作的發展過程中,主要采取與地方龍頭商業企業進行強強聯手的戰略合作模式。

創始人說:線下體驗與線上銷售的結合才是母嬰電商的王道模式。(樂友 :龔定宇)

b21b6945900b4fa5a460654eb9def7c4_th

名創優品

成立時間:2013年

資本規模:全球開店1800家,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營收連年翻番,2016年達到近100億元。預計2020年將在全球開店6000家,營收突破600億。

團隊背景:葉國富為創始人,曾為哎呀呀精品連鎖店創始人、賽曼投資集團的董事長。三宅順也(日)為品牌聯合創始人,從“文化服裝學院”(日本最大的設計師搖籃,排行“世界第三”的時裝設計學院)畢業。

企業定位:名創優品是一家日本快時尚休閑百貨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創意、低價的產品。價格大部分在10-29元間,門店大都聚集在人流量巨大的繁華商業街區。

核心模式:開設名創優品店鋪,有兩種合作形式。一個是與名創優品總部1:1投資,共擔風險,共享利潤。另一個就是“投資型加盟”,名創優品的加盟政策是“品牌使用費+貨品保證金制度+次日分賬”。

加盟模式最大特點在於,加盟商除了首筆貨款需要打給名創優品總部之外,之後的商品均有名創優品提供,加盟商不但不需要支付貨款,還能收取前一天銷售額的38%作為收益。名創優品總部收益來自兩塊,一個是品牌使用費(以三年期限,每家店15萬元);另外一個就是在商品價值鏈上的八個點的利潤。從這個角度來看,名創優品本質上是一家B2B企業,門店數越多,銷售額越大,總部也賺的越多。

創始人說:優質低價是世界的通行證,是未來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很多零售標桿企業的成功秘密。(名創優品:葉國富)

122944_85522

凱叔講故事

成立時間:2013年

資本規模:2017年5月,凱叔講故事獲新東方領投,摯信資本、浙數文化和艾瑞資本跟投的9000萬元B輪融資。此前曾獲450萬元Pre-A輪融資和1000萬元A輪融資,凱叔講故事在2016年下半年才開始商業變現,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6000萬的營收,王凱預計2017年可實現2億元營收。

團隊背景:王凱為創始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播音系,2004年調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任主持人。2005年開始任中央電視臺《財富故事會》《對手》欄目主持人。

企業定位:凱叔講故事是一家親子教育服務提供商。主要業務為年輕父母提供育兒課程及育兒知識。

核心模式:“凱叔講故事”微信公眾號和“凱叔講故事”App由王凱創辦,每天與600萬家庭互動分享,目前“凱叔講故事”微信閱讀量每月超過千萬次,總播放量15億次以上,人均收聽時長接近1小時。App日活接近15%,月活超過50%,月留存率在60%以上。同時,凱叔講故事和科大訊飛“配音閣”達成戰略合作,拓展兒童內容市場。另外,凱叔講故事還新上線了《凱叔·聲律啟蒙》和六一即將上線的廣播劇《小王子》等音頻產品。

完成B輪融資後王凱有兩個需求,一是產品和APP的推廣,凱叔講故事目前推出城市合夥人,目的在於通過線下體驗來推廣產品。

創始人說:凱叔講故事戰略核心始終瞄準兒童消費市場,讓孩子擁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永不磨滅的好奇心’。(凱叔講故事 :王凱)

c1

小米之家

成立時間:2016年

資本規模:截至到2017年8月底,小米之家在全國已有179家門店。目前,小米之家累計客流達到1570萬人次,周末客流維持在5000人次以內,單店月均銷售額達到519萬元,年坪效達到27萬元,按照小米之家平均200坪的面積測算,一個小米之家年均銷售額能達到6200萬元。

團隊背景:雷軍,現任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同時兼任金山、YY、獵豹移動等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是中國大陸著名天使投資人。林斌,為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曾擔任谷歌工程總監,微軟工程總監。

企業定位:小米之家是小米公司官方直營零售體驗店,也是小米公司和用戶面對面的一個重要平臺和窗口,直營小米旗下所有產品,包括手機、硬件、配件及生活周邊。

核心模式:深入小米之家內部解剖其模式,會發現一個獨特的新零售鏈路,十幾個業務板塊中互為循環構成。以米粉用戶為軸心,打造出好產品(強產品力+多產品線+爆款產品引流)——多渠道(小米官網+全網旗艦店+小米之家)——生態鏈(小米產業投資+智能家庭產品組合)

創始人說:產品是我們業務最核心的東西。(小米之家:雷軍)

ad75d6cf-1cec-484c-bfac-83e02725f3a6

星客多快剪

成立時間:2015年

資本規模:2016年9月星客多快剪獲得順為資本A+輪融資,金額未透露。2015年,星客多快剪獲得數百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和3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星客多在上海的一家門店,一個月毛利高達6萬元。

團隊背景:莊威現任CEO,此前擁有2次創業經歷。

企業定位:星客多快剪是一個美發連鎖品牌,主要業務為美發服務,根據季節、流行、場景(如職場、晚宴、家居等)等要素設計發型,用戶通過電子屏幕或微信端的發型九宮格選擇。以產品寄賣的方式提供養護、造型以及工具類產品,供用戶自主選擇。

核心模式:傳統發廊流程複雜,剪發時間長,發型師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而快剪流程少,時間短,發型師水平一致;傳統發廊客單價高、頻次低、設備多、運營成本高,而快剪店客單價低、頻次高、沒有多余設備、運營成本低。今年6月,星客多也開始改造升級階段,布局3.0店,將快剪店打造成美麗工坊。

創始人說:我們希望用戶通過星客多,變得更加美好,愉悅,而快和價格相對便宜則成為附加值。(星客多快剪:莊威)

3e806b42-1497-429d-b22e-a151d430f7de

黃記煌

成立時間:2003年

資本規模:黃記煌目前經營店面已達600多家,覆蓋了全國200多個城市,並已成功進軍海外市場。目前已在臺灣地區及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地區開設了十多家店面。

團隊背景:黃耕任董事長,梁俊龍任總經理。黃耕為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時尚休閑委員會主席、中國飯店協會火鍋專業委員會執行理事長、中國烹飪協會火鍋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炎黃飲食文化協會會長。

企業定位:黃記煌是一家餐飲連鎖品牌,註重食材與食材、食材與藥性的配比,將傳統藥膳的滋補理論與現代飲食的養生理論相結合。

核心模式:1.要有一個標準化的流程,解決制約中餐發展最大的瓶頸即人為因素。2.改變烹飪方式,解決油煙排放,把高溫烹制轉化為低溫烹制。3.創造原材料不需重複利用的餐飲模式。4.研究營養和健康平衡的膳食需求。

創始人說:餐飲業入門易、成功難,首先要堅持誠信,承擔責任,第二要否定自己,與時俱進。(黃記煌:黃耕)

u=3039335241,3457498257&fm=214&gp=0

土巴兔

成立時間:2008年

資本規模:2015年土巴兔獲58同城2億美元C輪融資。土巴兔曾在2014年獲經緯中國、紅杉資本1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以及在2013年獲經緯中國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

團隊背景:王國彬為創始人兼任CEO,郭波生任營銷總監,聶金津任副總經理。王國彬從2005年開始創業生涯,先在江西創辦電腦培訓學校,同年底,到深圳創辦互聯網公司,主做搜索引擎。

企業定位:土巴兔是一個一站式裝修服務平臺,有裝修保及設計本兩大系列產品,平臺主要為用戶提供免費驗房、免費設計與報價、免費監理、建材特賣、裝修資金監管、裝修貸款、保險等服務。

核心模式:1.用產業平臺為裝修公司附能,激活平臺上更多的中小裝修公司。2.從大數據、新場景和作業標準三方面引領家裝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實現業主與工長的直接對話,提升行業效率。3.除了對裝修公司提供流量支持、技術支持和數據支持,還幫助中小公司提高用戶轉化率,降低交易成本,打造良好的交易場景,增加與客戶之間的有效互動。

創始人說:讀懂賦能這個關鍵詞,就讀懂了中國互聯網的未來。(土巴兔:王國彬)

* 本文由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野草君。如需轉載,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野草新消費 新連鎖 盒馬鮮生 名創優品 小米之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76

創業的中年男人都在賭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030/165750.shtml

創業的中年男人都在賭命
李海光 李海光

創業的中年男人都在賭命

來自創始人的一份內心獨白...

世界上最苦逼的事兒,莫過於人已中年,腰帶又短了一截,站直了遠看像個大寫的D,低下頭只能看到自己的腳。雖然遠看造型已符合“成功人士”的標準,卻離成功原來越遠,長江前浪推後浪,中年男人被逼和95後搶奪創業風口。

2012年 35歲

在經歷過N年的職場打拼和2次的創業之後,身體終於支撐不住了。

軟骨嚴重磨損,雙踝腫是像面包,差點殘廢,躺在床上整整3個月才能下地走路。

從一開始“我不怕瘸”,到“我不怕死”,最後痛定思痛“我要活下去”。

躺在床上四處搜集互聯網創業風口,作為男人還是依然辭去工作進入到了創業大軍中。

創業總是殊途同歸地或者背道而馳,風口的迷茫期我瘸著腿四處奔波在各個互聯網大會上。

看到臺上發表演說的人,心里篤定的告訴自己:未來你就是站在臺上最風光的那個人。

2013年 36歲

從不迷信的我,在一個飯店被穿著灰袍和黃袍的僧人忽悠了一通,花了50塊錢買了一個檀木手串。

第一個星期帶著手串談了一筆生意賺了5000元。 第二星期忘記帶了開車竟然把離合踩燒了。第三個星期沒有帶,我都忘記有手串這個事情了,結果差點別騙50000元 。我突然之間好像相信什麽事情了。

從此開始小心翼翼,一年下來總是戰戰兢兢,年底總結刨去所有開支,公司盈利1萬元,還不如去上班工作呢。

我對自己說,風口已經來了,別再膽小了, 開始折騰吧,人總有一死,不死就有出頭之日。你不賭一把,你怎麽知道未來是什麽。

2014年 37歲

風口中的P2P讓人垂涎三尺,我覺得風口已經開始了,找了各種關系切入支付領域,做了代理買了設備,大量開始推廣,進去之後才發現我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去把控市場把控用戶甚至把控自己。

跌跌撞撞的離開了金融支付領域,箱子里面還有40多個POS機  估計已經老化都開不了機了。

這一年夫妻關系緊張到了極點,我在懷疑我自己是不是還能創業成功。從這一年開始夫妻開始分房睡覺。

我到底要做什麽?我是誰?我到底在賭什麽,我曾經看到的互聯網從一棵樹苗變成了碩果累累大樹,怎麽到了樹下我什麽都找不到了呢?

2015年 38歲

在中關村互聯網創業已經如火如荼,投資並購風起雲湧,拿個PPT就能融到幾百萬的事情天天就在身邊發生。我突然發現這不就是自己2000年的時候在中關村做硬件時候的翻版嗎? 進去賭一把還是冷靜一下再看看。

這一年我跟爸媽說,如果我不去創業我也許都沒有能力給您二老養老了 北京的生活壓力太大了,年齡越大越不好找工作,唯獨創業能讓我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這一年我把公司辦公地址從豐臺搬到了中關村。

世界上總有你看不懂、看不清楚的道路,如果道路會通向成功大道或者一片光明,即使崎嶇你也要走下去,世界上沒有什麽事情是容易的,堅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你總會走出一片光明。

這一年我負債30萬元。

2016年 39歲

互聯網創業的風口就像是男人的高潮,就是那麽幾秒。 突然一天發現熱鬧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沒有了動靜,以前創業街門口大屏幕要去展示的項目都要排隊,最近突然黑屏了。哦,高潮已過,大家都開始散場了,這情景仿佛就是2000年中關村過往的重演,曾經這里各種品牌電腦高達200多個,忽然一夜之間剩下了幾個。市場就是這樣無情,風口也就是這樣短暫。

這一年我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時不時的站在講臺上天天講課,跟企業家,跟政府領導,跟投資機構做在一個桌子上談論經濟形式,但是我總是感覺不是很踏實,心里沒著沒落的,我想改變點什麽。

這一年我左奔右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打造團隊,打造模式,團隊散了3次,模式不停在換,年底公司只剩下2個人

2016我負債更多,又背上了房貸,有時候開始失眠、耳鳴。體重突破190斤。

2017年 40歲

公司模式逐漸清晰,定位於就業培訓和技術項目開發,獨特的STEAM教學模式很受歡迎,各個業務線的合夥人很給力,業務逐步擴大中。接地氣的培訓和授權機構的合作讓我覺得找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價值點。知識和技能的傳遞才是自我價值實現的最佳途徑,幫助他人少走彎路也許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

今年熬夜增多,白發越來越多,前幾天出去被人喊大叔了,突然感覺自己老了。只是照相的時候依然想做鬼臉,老婆埋怨我說 你一張正經的照片都沒有,怎麽拿出去做封面。想想也該減肥去拍張正裝照了,西服已經很多年不穿了。

今年也許還有負債,也許依然艱難,也許征程的迷惘會扯碎我的手臂,可我相信未來會給我一雙夢想的翅膀,雖然挫折的創傷已讓我寸步難行,可我堅信光明就在遠方。

2017年 41歲

拿到融資也許是自己價值被認可的一個標準,風起雲湧的改革浪潮不斷在沖擊各行各業,新的模式新的概念,在這場關乎國家關乎家庭的變革中,年齡仿佛已經不再重要,大家一窩蜂的去開始創新創業。年過四十,職場後半程老驥伏櫪還是偃旗息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和解決方法。

曾經100米的速度現在只能用來計算房事的速度;

曾經可以抓框的彈跳現在連翻個小區的籬笆墻都費勁;

鼓起勇氣出去嗨一把,上了蹦極的高塔,人家告訴你超重,尷尬!

買件傑克瓊斯的衣服想裝酷,姑娘白你一眼 對不起大叔 沒您的號。

也許中年男人最不爽就是,身體老了 心還年輕。

戰吧 去做個勇敢的鬥士吧,人終有一死,在短暫的生命中畫一筆濃墨重彩藍圖為自己的墓碑增加點色彩。別等老了後悔不已,至少我們都曾經戰鬥過。

2020年 44歲

這一年企業發展超出了你的想象,也許多年的努力達到了你人生的巔峰,是休息還是繼續戰鬥,是讓兄弟們頂上去,還是自己帶頭沖在前線。你不走位子永遠都有人想努力替代你,是交給自己信任的人,還是找個品德能力都配的上位置的職業經理人,從未攀登過的高峰讓你又開始新一輪的迷茫。

有時候很努力卻成不了你夢想中那樣的“成功人士,有時候想歇一歇卻不知道如何開口說“我很累”,有時候發狠對自己說“我他媽把命都賭上,我就不信成功不了”。但是現實就是這麽殘酷,成功也需要運氣,但是運氣不一定會落到你的頭上。

這一年你終於有機會松口氣,帶著媳婦、孩子、家人去海邊放松的玩了幾天,你的笑容看起來不那麽的拘謹,高速開車不再超車搶道。不再跟傻逼踩急剎的人較勁。

忽然你覺的人生只有生死才是大事,幸福的笑著比成功更要重要。

2047年 61

成功對於60多歲的人來說,已經是過眼煙雲,滿身的傷病也許被醫學仿生器官所代替,你還是你,但是身體一定不是那個一夜七次郎的身體。不能竄了不能跳了,不能瘋了不能浪了,從靈活的瘦子變成了反應遲鈍的胖子。

看到漂亮姑娘,只能心里說一句,我操,真他媽漂亮,我再年輕30歲就好了。

年紀大了總覺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但是中老年男人的身體狀況會讓你覺得已經跟不上節奏了。

但這又何妨?男人最愛的一句話:“我還能行,來,賭一把”。

中年男人那麽狠的賭性,那麽多的努力,都是不向生活屈膝的證據。

為家人而賭,為自己而賭,為未死的夢想而賭,中年男人甚至想跟歲月對賭。

內心的掙紮和痛苦可以隱藏,但逐漸老去的容顏卻無法欺人。

但願每個中年男人都能夠賭的過歲月,不負此生。

作者李海光是北京旭日海昌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現投身於就業培訓行業,致力於幫助勞動者提高就業技能,幫助企業培養高素質人才。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57

李嘉誠王健林都在賣,阿里京東卻殺入!這個行業將有巨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4/1158628.html

當前,國內的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控重壓,王健林、潘石屹等大佬“變賣”資產轉型輕資產,有的則如李嘉誠一樣,把目光瞄向海外,試圖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

有不看好的,自然也有看好的。今年8月,阿里巴巴與杭州市政府簽訂協議,共同打造全國首個“智慧住房租賃平臺”。而京東也緊隨其後,於10月中標北京租房監管平臺項目,並在其電商平臺“賣房”。

事實上,阿里、京東早在數年前就已在房地產領域有過試水。而如今,兩大電商巨頭不謀而合相繼“觸”房,加速布局房地產市場,是來攪局?亦或是創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阿里、京東紛紛“觸”房

盡管調控重壓下的樓市已進入“青銅時代”,但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住房租賃市場卻迎來紅利,兩大電商巨頭順應形勢先後切入住房租賃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梳理後發現,阿里、京東兩大巨頭在切入住房租賃市場前,就已通過布局產業地產、商業地產等方式,涉足房地產市場。

如阿里,2014年8月,淘寶攜手萬科,宣稱“淘寶用戶全年花了多少錢,就可在萬科全國12個城市23個樓盤直接沖抵購房款,最高可抵扣200萬元”;2017年4月,阿里宣布在北京市延慶區打造總占地18萬平方米的天貓小鎮,此舉也一度被外界解讀為阿里進軍商業地產;2017年8月,阿里與杭州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打造全國首個“智慧住房租賃平臺”;2017年10月,旗下支付寶宣布在北京、上海等8座城市推廣信用租房,免押金、租金月付的口號引起市場不小震動。

如京東,2014年“雙11”期間,聯手遠洋集團首次嘗試互聯網營銷;2015年6月,聯手萬科等43家開發商推出千套特價房;2017年8月,以38.9億元拿下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一商業用地;同年9月又與東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投資300億元建設人工智能產業新城。而截至2016年底,京東已在全國15個城市拿下近6000畝土地。

近日,京東又加速了其在房地產業務上的布局。先是於9月成立房產事業部,後又於10月公布房地產戰略,宣稱要在5年內成流量、線上交易量“雙料冠軍”。

“阿里、京東各自電商平臺每天數億人次的流量,這是任何一家房企都不會忽視的資源。”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特別是在當前一些城市樓市成交低迷的情況下,通過阿里、京東流量的導入,線上線下結合,既能幫助開發商以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定向獲得目標客戶資源,還能幫助購房者更便捷地獲取房源信息,而阿里、京東還能實現流量變現,這是一種三贏的局面。”

電商巨頭的流量變現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在京東商城APP上發現,其房產頻道提供“普通住宅”“別墅”“商業辦公”3類產品,提供全國22個城市的房屋購買等服務。而京東方面透露,目前其房產頻道已有82家開發商和35家服務商入駐,涉及項目2027個。

▲圖片來源:京東商城APP

而阿里旗下的支付寶則主要提供租房業務,目前該業務覆蓋全國8個城市,提供“整租”“合租”“免押金”服務。不過,記者也註意到,在阿里旗下淘寶網上還有一個名為“極有家”的家裝O2O平臺,該平臺不僅提供“裝修”“居家”等產品,還覆蓋了全國97個城市的樓盤。

其實,從京東、阿里目前提供的房地產業務來看,不管是賣房,還是租房,都與傳統開發商或房產中介的模式有著明顯區別。

“阿里、京東目前做的更像是在開發商和購房者、房東和租客之間搭建一個平臺,可以讓雙方更高效、快捷地對接,並輔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極大地減少各方的時間等成本。”賴勤告訴記者。

阿里巴巴於8月17日發布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中國零售平臺上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4.66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更高達5.29億。而京東於8月14日發布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其過去12個月活躍用戶數為2.583億。

“每年新房市場十幾萬億的交易額,電商平臺最大的資源就是流量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等數據。電商平臺如果能從新房市場分杯羹,在資本市場又是一個很好地將流量變現的‘故事’了。”賴勤說。

創新還是攪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阿里、京東這些電商巨頭布局房地產業務,是創新?還是攪局?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均表示,阿里、京東更多還是以“新零售”或“無界零售”的思維,依托自身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特別是在流量導入等方面的優勢,在開發商和購房者間搭建某種溝通的“平臺”,並將電商平臺的流量導入到地產板塊。阿里、京東並不會與開發商在傳統開發領域產生業務競爭。

中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李學鋒也向記者表示,像阿里巴巴這樣有巨大平臺和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巨頭,其介入住房租賃市場是有天然優勢的。但如果產品和服務做不好,附加值做不上去,很有可能剛開始熱鬧,但到最後平臺流量很難導入到地產業務板塊,難以形成有效需求。

而京東房產業務相關負責人在房地產業務上線發布會上也明確表示,其房地產業務不會涉及房地產開發,主要扮演服務商與平臺商的角色,即在線上吸引開發商入駐京東平臺進行售房。而京東此前搭建的家裝等資源,也可直接嫁接到房地產業務中,形成賣房到裝修的全鏈條。

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為,房地產交易大額、低頻的特點,決定了電商僅能實現“線上拓客和下定”的功能,購房流程依然只能通過線下解決。大額交易一直都是電商難以突破的瓶頸,目前來看,房產電商只能起到“線上引流、線下導流”的作用。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和調控重壓之下,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在房地產領域的探索,又會給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帶來什麽影響?會不會重新定義房地產市場現有的“遊戲規則”?顯然這些都應該引起房地產從業者的關註和重視。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梁秋月 李凈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87

騰訊、京東與唯品會合作13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18/166497.shtml

騰訊、京東與唯品會合作13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

騰訊、京東與唯品會合作13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同時能創造最佳的效益才是可持續運營之道。

摘要 ]是不是為了聯手抵抗阿里天貓?京東和騰訊未來是否會收購唯品會?

12月18日早間消息,騰訊和京東將向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股權認購價格較唯品會上周五收盤價溢價55%。交易結束後,騰訊和京東在唯品會將分別持股7%和5.5%。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騰訊將在其微信錢包界面給予唯品會入口。京東也將會在其手機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會,幫助唯品會在京東渠道上達成一定的交易額目標。

這次合作意味著唯品會與騰訊、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三家公司將進行資源互換,戰略協同,以謀求共同發展。此舉將對中國電商的生態及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關於為什麽要合作、合作的過程等問題,唯品會方面向華爾街見聞旗下的全天候科技(iawtmt)給出了明確的解釋。

Q1:唯品會與騰訊、京東的戰略合作,談判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中間有沒有重大分歧?

唯品會與京東、騰訊的戰略合作談判非常順利;

唯品會與騰訊同在廣東,與京東同在一個行業,相互知根知底。京東此前就曾投資唯品會,三方此前也有過合作,這為我們迅速達成共識奠定了基礎;

三方此次戰略合作,更重要的層面還在於資源互換和戰略協同,因此在談判過程中求同存異幾乎沒有障礙,主要是一些細節的敲定。

Q2:此次三方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核心要點是什麽?

騰訊和京東將分別斥資購買6.036億美金和2.587億美金的唯品會A類普通股。購買價格為每股A類普通股65.4美金,等同於每個ADS 13.08美金。該價格相當於在上個交易日(201712/15)唯品會ADS的收盤價的基礎上溢價54.6%;

交易完成後,騰訊和京東將分別持有唯品會7%和5.5%的股份,其中包括之前已經擁有的唯品會股份。京東此前持有2.5%的唯品會股份;

新增發的股份將有2年鎖定期,在鎖定期內,騰訊將獲得1席唯品會董事會席位,京東將獲得唯品會董事會觀察員身份。2年鎖定期結束後,只要騰訊擁有唯品會12%的股份或跟唯品會另行約定的股份比例,京東擁有唯品會8%的股份或跟唯品會另行約定的股份比例,就繼續保持各自董事會和觀察員席位;

唯品會仍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而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仍位居第一大股東;

三方戰略合作,構建合作共贏生態鏈。騰訊將給唯品會微信錢包入口,提供微信平臺流量合作。京東將為唯品會在京東app首頁和微信朋友圈京東入口首頁提供入口,並將幫助唯品會在京東平臺上完成一定GMV銷售目標。

Q3:此次騰訊、京東聯合股權投資完成後,將共計持有唯品會12.5%的股權,逼近目前第一大股東沈亞的股份比例,這是否意味著未來沈亞有可能喪失唯品會控制權?

唯品會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沈亞也會繼續保持絕對控制權;

按照唯品會的 AB 股規則,沈亞所持股票屬於 B 類普通股,其 1 股擁有 10 票的投票權,而除沈亞之外的其他股東所持股票屬於 A 類普通股,其 1 股只有 1 票的投票權。所以,這次交易後沈亞不僅仍是唯品會第一大股東,並且仍然持有近60% 的投票權,這也是為什麽說唯品會仍是一家沈亞可以完全掌控的公司。

Q4:唯品會之前一直強調股價被低估,此次增發價格每個ADS 13.08美金,相當於在上個交易日(201712/15)唯品會ADS的收盤價的基礎上溢價54.6%,是否意味著你們較為滿意這個價格,或者說這個價格就是唯品會的合理定價?

此次戰略合作,騰訊和京東將分別斥資購買6.036億美金和2.587億美金的唯品會A類普通股。購買價格為每股A類普通股65.4美金,等同於每個ADS 13.08美金;

我們認為這是個公允價格達成的合作;

資本市場不理性是常態,不能以股價評判企業價值。唯品會此前認為,股價被資本市場極其嚴重低估,主要是因為金融和物流部分估值未被納入估值體系;

唯品會電商+金融+物流“三駕馬車”戰略布局蘊含新的業績增長引擎,未來開放市場的想象空間巨大,且目前各自成效顯著。

Q5:騰訊、京東的戰略投資,無疑增加了唯品會的想象空間,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唯品會的股價是否會有較大的漲幅?

決定企業股價有多重原因,也存在不可預測性,因為理性和不理性都會存在;

對於唯品會來說,堅守戰略,以業績說話,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同時能創造最佳的效益才是可持續運營之道。我們相信,股價會匹配我們的業績以及增長空間。

Q6:唯品會股價長期低迷,此番與騰訊、京東的戰略合作,是不是更大程度上為了市值管理?

企業的使命是為消費者和社會創造價值,而不是市值管理;

與騰訊、京東的戰略合作,主要聚焦於資源互換和戰略協同,打造共贏生態鏈;

唯品會將持續深化和加強唯品會在時尚穿戴類(包括服裝、鞋、包、配飾等)、美妝類等品類的領先電商運營能力和女性用戶優勢等,為用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體驗。

Q7:唯品會為什麽選擇與騰訊、京東合作?

唯品會與騰訊、京東三方將利用各自的優勢進行互補,形成深度共贏合作的戰略合作聯盟,更好地服務互聯網用戶和消費者;

騰訊擁有完善的生態體系,將為唯品會提供流量和內容支持;而京東,則因為唯品會與其有著相似的運營模式、很強的品類及客群互補性,未來可在品牌聯盟合作、流量聯盟合作等各方面尋求共贏合作。

Q8:唯品會為什麽會接受直接競爭對手京東的投資?

唯品會和京東相似的運營模式:高占比的自營業務、且雙方都非常重視時尚領域的拓展;

商品品類和用戶結構方面極強的互補性:唯品會3億會員中女性會員超過80%,服飾穿戴和美妝是唯品會的核心優勢;京東以3c數碼品類起家,男性用戶占比較高;

京東將與唯品會進行流量合作:京東將為唯品會在app首頁和微信朋友圈京東入口首頁提供入口,並幫助唯品會在京東平臺上完成一定GMV銷售目標。

Q9:唯品會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意圖是不是聯手抵抗阿里天貓?

唯品會與京東合作,意圖在於利用各方的優勢進行互補,形成深度共贏合作的戰略合作聯盟,更好地服務互聯網用戶和消費者;

二者有著相似的運營模式、很強的品類互補性,雙方在用戶結構上亦可以形成互補,未來將在品牌聯盟合作、流量聯盟合作等方面尋求共贏合作。

Q10:騰訊此前將自有電商平臺易迅拱手讓與京東,此番京東騰訊聯合投資,是否意味著他們未來會聯手收購唯品會?

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仍位居第一大股東,保持對唯品會的絕對控股;

唯品會此次引進戰略合作夥伴,旨在建立共贏合作生態圈,持續深化和加強唯品會在時尚穿戴類(包括服裝、鞋、包、配飾等)、美妝類等品類的領先電商運營能力和女性用戶優勢等,為唯品會的用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體驗。

Q11:根據目前的戰略協議,騰訊和京東都會對唯品會現有的業務有所促進,而唯品會對於騰訊和京東似乎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對於騰訊:騰訊平臺用戶對於發現、討論、購買品牌服裝有著巨大的需求,與唯品會優質商品深度對接,可以更好的滿足平臺用戶需求和體驗;與此同時,入股唯品會可以強化騰訊的電商變現能力,打造線上線下的、健康並且多元的零售生態體系;

對於京東:唯品會在閃購電商和服飾品類的優勢,可以加強京東服務女性消費者的能力,延展京東在服飾品類電商業務的廣度和深度;此外,唯品會80%以上為女性用戶,與京東男性為主的用戶結構形成互補。

Q12:你如何評價三方戰略合作的願景?

未來是屬於生態的,只有開放合作才能共贏;

唯品會將繼續保持作為一個獨立的電商平臺運營,繼續深化和強化我們在時尚穿戴類、美妝類、母嬰類、體用戶外類、家居類等品類領先的電商運營能力和高度活躍女性用戶優勢等,持續為唯品會的會員帶來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這次戰略合作,對唯品會來說使我們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舞臺,我們將堅守“傳承品質生活,提升幸福體驗”的使命,為了實現“國際一流電商平臺”的願景。

Q13:唯品會電商+物流+金融三駕馬車的重資產模式需要大量資金,這是引進騰訊、京東戰略投資的背景嗎?

電商行業不同於其他互聯網公司,需要在倉儲、物流方面構建優勢化的重資產;物流、倉儲方面的投入,會促進用戶體驗和電商運營效率的提升;

我們多年摸索出的運營模式跟經驗,是別人所不具備的,比如說我們的自營倉庫效率、成本控制都明顯優於第三方;

唯品會連續20個季度盈利,現金流非常健康。引進騰訊、京東戰略投資,更多是出於資源互換和戰略協同,和我們的重資產模式無關。

戰略合作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40

靠譜營養師都在哪兒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2238

2017年7月7日,青年營養師大賽在北京舉行,被稱為美女營養師的王曉純榮獲“十佳營養師”稱號。(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1月4日《南方周末》)

超過30萬人獲得國家“公共營養師”認證,但受過正規教育的不到4000人。“全國一哄而上,什麽地方都搞培訓”成了常態。

原本“小而精”的營養師行業急速膨脹,魚龍混雜,營養師也逐漸被妖魔化成了“騙子”或“瘋子”。

母親結腸癌手術結束後,營養搭配一夜間成為周強家“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此前幾十年,營養師和周強一家毫無聯系。術後醫院臨床營養師給周強的印象僅限於“問問情況”,真正需要營養咨詢的時候,找上門來最多的卻是推銷保健食品的“營養師”——周強更願意稱他們為“賣藥的”。

最著急的是周強父親,有一段時間父親只做水煮青菜和肉給母親,因為怕油鹽“刺激傷口”;過了段時間紅薯、蘿蔔等根莖類食物又成了禁忌,因為“行氣”。“什麽能吃,什麽不能吃”這一話題不時成為家庭戰爭的導火索。在這個過程中,家里的“抗癌”保健品也堆了起來。周強給微博上的明星營養師們發私信咨詢,但並沒有收到回複。

“靠譜營養師都去哪兒了?”這是周強,也是許多國人的疑問。

表面上看,中國並不缺營養師。2005年以來,超過30萬人獲得國家“公共營養師”認證,但周強們面對一個嚴峻的現實:這其中受過正規教育的只有不到4000人。

行業內職業定位模糊、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社會需求卻逐年加大。內壓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建立更科學的營養師認證體系也成了一件“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2017年12月18日,“健康中國2030”第一屆全國社區營養與健康管理大會暨首批註冊營養師頒證儀式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開幕。會上,第一批註冊營養師代表正式獲得認證,代表們說,“感受到了國家對這個行業的重視”。

“希望從此以後,越來越多的合格註冊營養師找到發揮才能的崗位,社區營養師逐漸和社區醫生一樣,納入我國社區健康管理的體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我國國民健康。”18日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誌紅在微博上留言。

高門檻的“註冊營養師”

陳然沒想到自己第一次站在國家政協禮堂的主席臺上,是因為執業資格考試。他是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研究員,也是第一批拿證的1500余名註冊營養師之一。

2016年12月,中國營養學會成立註冊營養師工作委員會。彼時,國務院剛剛下發《關於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認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取消了共計114項職業資格許可,其中就包括風行全國的公共營養師認證。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楊月欣這樣解釋公共營養師與註冊營養師的不同:“我國目前實施兩種職業認證制度:一是從業資格(職業資格)認證,是職業基本入門門檻;二是執業資格認證,必須通過考試獲得,是具有專業水平能力的證明和執業資格認證。”註冊營養師屬於後者。

2017年7月9日,陳然在北京參加了註冊營養師考試。他的直觀感受是,與公共營養師相比,註冊營養師加了臨床營養學知識,在基礎食物營養上的涉獵也很廣。

微博紅人、前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顧中一也參加了這次考試,“裸考”成績74.5 分。而這次考試的“狀元”也只有79分,就在顧中一此前工作的友誼醫院營養科。

陳然還註意到,第一批註冊營養師大多科班出身,以醫院臨床營養師為主,像他一樣來自企業的只占到20%-30%。

在臺上接過註冊營養師證書時,陳然和他的研究生導師範誌紅間只隔著五個人。但範誌紅並沒有參加這次考試,她是為數不多“以中國營養學會專家身份”免考的註冊營養師之一。

首次註冊營養師考試,通過率為38%,但範誌紅覺得,門檻必須足夠高,保證營養師的質量,是對社會大眾的健康負責,也是提高營養師社會地位的必須措施。

這已然給出了營養師篩選的新標準。“以後我如果招營養師,也會優先考慮有這個證的人。”顧中一說。

當天,註冊營養師的LOGO也與認證同時發布,主體是RD兩個英文字母——這和美國營養師考試的縮寫一樣。

在美國,成為註冊營養師要有學士學位,並在成熟註冊營養師的監督下,進行至少1200小時的實習,完成之後才可以考試。而要保持RD資格,每五年得修滿75個繼續教育學分,其間營養師行業協會還會定期抽查。

全國一哄而上學營養

範誌紅的微博每天都會收到上千封和周強類似的問題。“怎麽吃有營養,病人要如何註意營養?”

“這樣問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在範誌紅看來,營養師和醫生看病一樣,在給出建議前,要做詳細的問卷調查,還要看醫療檢查資料,完全了解後才能給出有根據的個性化指導方案。

許楨也有同感,作為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師,他和同事開出的任何一個營養處方,背後的科學原理遠不是“多喝魚湯雞湯”那麽簡單。

大眾不理解營養師的意義也和營養師群體本身有關。按照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蔡威的說法,80%以上的營養培訓都不符合要求。

營養一直是小眾專業,直到2005年,原勞動部啟動公共營養師職業資格考試,掀起報考營養師的熱潮,與之相關的培訓班也應運而生。最初,範誌紅參加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的培訓授課,感覺挺好:“他們的招生要求是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員里還有研究生,基礎很好。要求360學時的課程做全面培訓。”

不過,其他培訓班卻並不像中國營養學會這樣要求嚴格。隨著社會生活改善和營養師領域的管理缺乏,沒有相關學科基礎的人們通過承諾“交錢包過”的短期培訓班,都成為了“營養師”,資格證發證數量居高不下。

陳然承認,公共營養師在體系設計上並無問題,關鍵是老師根本沒按要求培訓:“最後考試變成了背題庫,把題庫做完基本就差不多了。”

“全國一哄而上,什麽地方都搞培訓”成了常態。原本合格人才極少的營養師行業急速膨脹,魚龍混雜,營養師也逐漸被妖魔化成了“騙子”或“保健品推銷員”。2008年開始,範誌紅“實在看不下去”,不再參加任何培訓班的授課。

大專院校的培訓老師退出,職業培訓緊隨其後。王麗是一家職業培訓學校的老師,專做營養師考試培訓,她的課程可以用於各種類型的營養師考試,但服務最多的人是管家、育嬰師或月嫂。

2011年,王麗進入廣東藥科大學時,是公共營養師最火的幾年。她記得宿舍樓下和飯堂里到處都貼著公共營養師的考試廣告,發布者有培訓機構,也有各地營養協會。

那時候,公共營養師還和地方落戶政策掛鉤。“最開始加70分,後來30分,有些地方加十幾分。”許多毫無營養相關背景的人去參加考試,只是為了積分落戶。

亂象讓行業劣幣驅逐良幣。2013年,陳然從中國農業大學碩士畢業時,營養師的工作已非常難找,最多的職位是保健品銷售:“配營養餐類的職位幾乎沒有,醫院營養師沒關系進不去,師兄師姐中很多人都改行了。”

一個證沒了,千萬個證起來了?

2015年,為了微博認證時有個身份,陳然考了公共營養師資格證。2016年底,公共營養師資格認證被取消,但王麗的培訓工作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可考的證太多了”。

王麗說,相比已經“考濫了”的公共營養師,註冊國際營養師顯得更為走俏。原來做公共營養師的培訓機構,大多轉行做起了“註冊國際營養師”。官網顯示,該考試由美國認證協會組織,2003年登陸中國。

但“國際認證”的可靠性在業界一直存疑。王淩宇是上海一所職業學校教師,他發現國際註冊營養師官方網站域名登記的郵箱所有者為一名馬姓女士,登記手機號來自廣東茂名。

冠上“國際”的名頭,實際卻換湯不換藥。南方周末記者自稱為中專學歷、以不相關專業考生身份咨詢某培訓機構,對方表示可以為記者走“特殊渠道”,直接報考高級營養師——這是國內最高級別的註冊國際營養師,一次性通過率為85%,兩次通過率92%。但考生不能自己報名,只有通過培訓機構。

該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2018年考試改革,只有在2017年內交錢,才不用考英語,也不用論文答辯。報名和培訓費用是5680元人民幣。

但2018年元旦後,南方周末記者咨詢新政,對方又表示“趕緊交錢,還有2017年的補錄名額”。

此外,國務院下屬中國商業聯合會托管的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主辦了“國家營養師”認證,中國飯店協會則有美食營養師。各省市都有自己的營養師證。“比如說運動營養師的證,一定要到深圳才能考。”王麗說。

臨床、食品或營養科學出身的營養師們,大多對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營養師認證嗤之以鼻。“那些培訓證,遠不如相關專業的學位證有含金量。”範誌紅說。

正規了,無處去?

大半年前,顧中一離開了友誼醫院,在組建自己團隊的過程中,他坦言招人要承擔一定的壓力:“我可以解決他暫時的就業,甚至提供不錯的薪水,但未來行業發展會怎麽樣,能給他們提供怎麽樣的持續發展力,我不敢保證。”

一些人擔心在缺乏對營養師崗位定性、又無專業培養渠道的情況下,註冊營養師認證能走多遠,仍未可知。在範誌紅看來,註冊營養師的未來走向,關鍵還在於要“管住了”。現在的註冊營養師管理必須法制化、規範化,就像醫師資格和律師資格一樣納入國家法律管理,決不能重蹈公共營養師培訓的覆轍。

目前,我國四年制營養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每年的數量達3000-5000人。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說,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發展一萬人的營養師“正規軍” 。

但即便是這些營養師學成歸來,一個急迫的問題是:這些“正規軍”今後要往哪里“放”?

“現在雖然有了規範的註冊營養師考試和認證,但如果合格的營養師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最後難免還是淪為保健品銷售員。”範誌紅說,由於我國沒有營養相關法律,現在高校培養的正規人才也難以獲得和營養工作相關、有穩定收入保障的崗位。

2017年是範誌紅做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最後一年。此前,她曾連續三年提出在社區試點配備營養師的建議,甚至為實際操作配了詳細的方案。

第一年,建議被轉給了市衛計委,第二年轉給了民政局,第三年轉給了老齡辦。各部門雖然在口頭上都表示是一個好事,但三年過去,仍然沒有一個社區落實這個建議。

“最後就是什麽進展也沒有。”範誌紅嘆息。

在她的設想里,政府可以委托行業協會和學會,比如北京市營養師協會和中國營養學會來幫助找到具有良好專業資質的營養師,政府只要提供崗位和人力費用。為了節約費用,兩三個社區配備一個營養師,每周去1-2天服務居民也可以。“至少讓社區居民知道,星期幾有個營養師在這里幫他們解決營養問題。”

對營養師的討論逐漸陷入一個怪圈:國務院層面不斷發文件,要求提了不少,落到實處的不多:倡議之外,我國迄今沒有營養師相關法律法規,也沒有統一的配套制度。

早在1993年,國務院就提到要創造條件,逐步實行按一定人口比例培養和配備食物營養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設立營養師職稱序列。1997年,《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1996-2000)》要求逐步建立並實行營養師制度。2001年,《中國食品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要求提高營養師的社會地位,逐步在醫院、幼兒園、學校、企事業單位公共食堂及餐飲服務業推行營養師制度。

此次註冊營養師認證的政策背景之一,是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後者提出要“註重營養人才培養”。

但營養師職稱,到今天仍未實行。陳然至今走的是企業的技術職稱,理論上他可以自稱為工程師。顧中一在離開醫院前,也是醫院臨床營養師職稱,和外界無關。範誌紅則是學術職稱,職位是副教授。

在範誌紅看來,根本的崗位問題不解決,相關法規不出臺,考證將繼續陷入尷尬境地。根據註冊營養師考試規定,考生考試前須有營養學實習或實踐經歷。但在現實中,“剛畢業的相關專業學生沒有實習崗位,沒有營養工作經驗,如何考證?”

教學研究之余,範誌紅通過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積累了大量粉絲。受她影響,許多學生也在做健康傳播工作——這被認為是科班營養師的新出路。範誌紅甚至希望,未來國家能夠出臺規定,為營養健康類電視節目、新媒體平臺和出版社配備營養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媒體所傳播的食品營養知識具有科學性和專業性。

(周強、王麗為化名。南方周末實習生羅逸爵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45

返鄉置業一線報告|六成人返鄉會置業 是什麽讓“村里人”都在買房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8/1193166.html

Upload_1518964133870.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曾健輝

“這些年,聽到最多的就是,村里人都在買房。鄰居家兒子和兒媳在昆山買了房;隔壁大哥在蘇州買了房;還有一大部分人分別在市里、縣里和鎮上買了房;村北頭姓陳的都搬走了,只有一家沒有在外面買房;南頭咱老李家搬了大半了。”這是打工作家李若在《春節返鄉筆記》里的描述。

的確,在外打工的“村里人”,有了錢,最想做的事,少不了“買房”。

在安居客發布的《2017-2018返鄉置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里,受訪人群中有返鄉置業意願的人,占59%的比例。

但這近6成的人回鄉置業,並不是回到村子、鄉里買房子,而是在離鄉不遠的鎮上、縣城及市里。

這也是為什麽,報告中新一線城市,尤其是蘇州、杭州、南京等城市,返鄉置業人群占比最高的原因。

事實上,“回鄉置業”作為伴隨改革開放、在外打工、衛星城建設等一系列宏觀話題而生的現象,在近年漸成趨勢,並且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刻被急速放大。

但到底是什麽原因,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份習俗,還附加了“買房”這個高頻選項?

買房,就是為了成家

從開始一個人默默打拼,到一個人變成了兩個,再到可能面臨的3口甚至5口之家,買房成家就成了迫切的需要。當大城市的房價無法觸及,回鄉置業便成了打工族的重要選項。

《報告》顯示,在返鄉置業人群中,一半以上年齡超過30歲;單身人群只有19%。打工一族中,80%來自三四線城市及周邊城鎮,但近七成都在一、二線城市工作。

對於這近6成有返鄉置業意願的人群,改善老人及孩子的生活條件,便是他們返鄉置業的首要原因。

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買房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當一二線城市買房壓力越來越大時,回家鄉買套房,就是一個雖不得已但必為之的選擇。

買房,只是一時沖動?

有趣的是,有回鄉置業的意願,並不意味著有回鄉置業的需要。

就像作家李若描述的,“我有兩個弟弟,小弟還沒有對象。大概是覺得房子買在市里說出去好聽些,方便找對象,前兩年非要在市里買套房,買了也不住,到現在還沒裝修”。

大弟為什麽買房呢?他說道:“你們都搬走了,獨留我在村里,我和誰玩呢?”

事實上,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鄉的打工族,春節過完後很多都會再回到大城市。從長遠來看,在租購並舉的政策下,有大批人的長期居住需求或能通過租房來解決,未來大城市的租房人群還會進一步增加,很多時候家里的房子並沒有用。“有時候,大家並沒有回家置業的需求,買套房只是沖動性消費,為了跟風、比較,或者為了實現‘有套房’的願望”。

張波告訴記者,不少人往往回家前並無置業的想法。但中國不同城市和地區間的樓市差異很大,有時候兩地一比、懸殊的差異一現,就會沖動性購房。

當然,有人選擇返鄉置業也是有清楚需求的,如照顧家鄉父母、建設家鄉和回家生活等等,也正是在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來越多人加入返鄉置業大軍,而“買住分離”的現象或也會更多地出現。

買房,因為城市需要

為什麽回家買房?很多時候也是因為在城里買不了房。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上深等城市的高房價、高地價,正在擠出部分產業和人口,為更高端的產業和人口騰籠換鳥。

從海外經驗看,通過大都市圈建設,較大的成本落差將引導一線城市的部分產業疏導到周邊衛星城市,部分人口也將跟隨遷移。

而這時候,大家也會發現,我國不少衛星城市的房價與一線城市房價,相差七八倍甚至十多倍。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返鄉置業的人群遷移主要流向周邊省市或省內其他地方,其中從北京返鄉置業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是保定、天津、石家莊。

與此同時,在一線城市人口容量、就業機會趨於飽和的狀況下,新一線城市爆發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新一線城市經濟發展迅猛,GDP增速普遍在8%左右,重慶更是超過1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並且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也正大舉推出人才政策、購房補貼等諸多福利,這些都對人們回歸置業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比如,重慶的高精尖人才可享受住房優惠保障,安家補助最高200萬元;武漢規定非武漢戶籍個人憑“房票”可在武漢購買首套住房;南京的高層次人才購房首套不受戶籍限制,40歲以下本科生直接落戶買房等。

“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把眼光從一線城市里調整出來。當技術的進步、設施的完善,尤其是國內交通網絡的加速發展,未來我國高鐵將覆蓋全國80%以上的大城市。這些都在拉近‘漂一族’與家的距離,使得返鄉置業更加變得更加容易。”張波表示。

《報告》也顯示,從安居客返鄉置業報告統計的人群流入情況來看,2017年返鄉置業大省分別是江蘇、廣東和安徽,其中江蘇鹽城、蘇州及南通三城返鄉置業人數名列前茅。

新一線城市中,全國返鄉置業熱門城市前五名分別是重慶、蘇州、成都、武漢和南京;二線城市分別是南通、合肥、徐州、泉州和溫州;三線城市分別是鹽城、安慶、泰州和淮安、嶽陽;四線城市則是六安、黃岡、阜陽、商丘和梅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31

中國還有什麽受制於人?芯片、柔性面板、飛機發動機和超精密機床都在列

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 4 月 16 日宣布,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群智咨詢全球手機產業鏈資深分析師王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事涉及範圍非常廣,不止是芯片,還包括軟件和技術。以消費電子產品來說,芯片類,手機的SoC,高通和MTK,但是高通的占比很高,尤其高端領域;電腦的CPU壟斷性最高,intel和AMD都是美國的,處於壟斷地位;面板的IC,新思的份額也很高;柔性OLED面板和量子點技術用的發光材料里面的陶氏化學和UDC的部分,其他供應商很難替代。

總體來說,中國在芯片、面板和半導體的制造設備方面對美國的依賴度比較高。如果未來禁運範圍擴大的話,影響範圍也會隨之擴大,政府和企業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防範。

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產業被遏制的情況不止中興一例。自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存儲芯片價格暴漲也讓國內終端廠商苦不堪言。雖然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正試圖實現中國存儲芯片的突破,但離真正的規模量產仍需時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也是全球最大的存儲器市場,但在萬億規模的芯片領域,中國目前主要依賴進口。長江存儲一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存儲器芯片約占芯片市場的三分之一,主要分為易失存儲器和非易失存儲器,前者包括DRAM和SRAM,後者主要包括NAND Flash和 NOR Flash。

DRAM和NAND Flash是存儲器的兩大支柱產業,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其中,NAND Flash產品幾乎全部來自國外,主要用在手機、固態硬盤和服務器。NOR Flash主要用於物聯網,技術門檻較低,中國企業基本已經掌握,但應用領域和市場規模不如DRAM和NAND Flash。

目前,長江存儲作為中國首個進入NAND 存儲芯片的企業要在2018年才能實現小規模量產。到2019年其64層128Gb 3D NAND 存儲芯片將會進入規模研發階段。上述長江存儲的員工對記者表示,今年將出的第一代產品技術相對落後,“我們主要為了技術積累,不是一個真正面向市場的量產產品。可能到明年我們第二代產品出來後,會根據市場需求量產。”

為何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緩慢?此前,在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8)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歸結為三大原因:資本不足、人才斷層和機制缺乏。他認為,發展芯片產業必須要有國家戰略推動、政府支持,並進行企業市場化的運作。現在中國憑借市場、資本和人才即企業家精神的三大因素共同發力,有可能把芯片產業發展起來。

趙偉國稱,芯片產業六個環節分別是軟件(EDA工具)、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目前,我國芯片設計尚可,但是制造偏弱。而芯片制造的特點是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和全球競爭。以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三巨頭看,每年都要投入上百億美元。

不僅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儲備芯片、柔性AMOLED面板,在飛機發動機等大型裝備領域,中國也同樣受制於人。

作為飛機的“心臟”,每年中國從空客和波音公司引進的商用飛機上,都需要裝載更多數量的發動機,而這些發動機,基本由世界三大發動機供應商GE、羅·羅和普惠供應,即由這三家英美企業壟斷。

民用飛機的發動機研制難度很大,研制時間長,從研制到生產需要15年。而且發達國家大多嚴禁向國外轉讓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甚至在西方國家之間也不例外。

盡管中國的軍用飛機已經配備了國產發動機,但國產客機新舟60、ARJ21卻仍要使用國外的發動機。

曾經參與過多款國產飛機研制的飛機制造專家周濟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國外的發動機相比,國產發動機的差距主要在工藝、冶金、設計、制造等多方面,而與軍用發動機相比,民用發動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等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加工制造業也更加複雜。

在這背後,中國的很多制造設備依賴進口,尤其是超精密加工機床,而發達國家是不會將尖端技術輕易示人的。像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就上天了,用於加工哈勃太空望遠鏡鏡面的超精密機床那時已經制造出來,而這種機床對於加工航空發動機葉面卓卓有余,然而20年後的今天,中國還在苦苦探索。

面板、芯片領域也一樣。雖然中國總體的液晶面板產能將超過韓國,但是液晶面板很多關鍵的生產設備都由美國企業提供。半導體制造也一樣,就算中國擁有相關技術,外國公司不賣生產設備也做不了,即使賣給中國的也是落後好幾代的設備。所以,中國真正需要的是在超精密機械裝備上實現自主研發、創新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53

今天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會的重要內容都在這了

4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情況發布會。2018年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183億美元,逆差同比大幅下降55%。銀行遠期簽約結售匯逆差呈逐月收窄態勢,說明人民幣匯率預期更趨穩定。同時,涉外收付款呈現順差。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稱,今年以來跨境資金雙向流動形勢更加穩定、外匯供求自主平衡格局進一步鞏固。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平衡和平穩運行的大格局不會改變。針對一些外部因素所帶來的影響,王春英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稱,“未來如果全球經濟持續複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是必然選擇,但對我國的影響依然可控。”

與此同時,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面,上海、深圳兩地從2017年底就啟動了新一輪的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和QDIE(合格境內投資企業)相關工作,王春英透露,將根據上海和深圳試點需求和外匯形勢,擬增加這兩個地方的總額度。

跨境收支進一步平衡

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183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差107億美元。2018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第一,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下降,涉外收付款呈現順差;第二,外匯市場供求繼續呈現自主平衡格局;第三,售匯率同比小幅下降,外匯融資規模回升;第四,結匯率同比保持穩定,近期市場主體持匯意願有所下降;第五,銀行遠期簽約結售匯逆差逐步收窄,說明人民幣匯率預期更趨穩定;第六,外匯儲備余額總體回升。截至2018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1428億美元,較2017年末增加29億美元。

王春英表示,“從通報的數據來看,今年的跨境資金雙向流動形勢更加穩定,外匯供求自主平衡格局進一步鞏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市場主體的涉外收入、支出以及結匯、售匯都呈現平穩增長。一季度,銀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增長25%,涉外支出增長19%,銀行結匯增長16%,售匯增長9%,說明我國市場主體涉外經濟活動總體上是有序推進的,而且是穩步提升的。

第二,企業、個人結售匯與銀行等市場機構的外匯買賣自求平衡。一方面,從企業和個人的結售匯來看,平衡狀況比較好,延續了大概有半年多的小幅順差和逆差交替的走勢。今年1-3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分別是順差23億美元、逆差16億和26億美元;另一方面,在外匯市場中,遠期和期權交易引起的外匯供求,還有參與到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一些境外機構的外匯買賣等,都是其他主要的外匯供求因素,與企業、個人結售匯差額之間形成平衡關系,實現了市場的自主出清。

第三,主要渠道的外匯供求都比較平穩。從一季度看,銀行代客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同比增長2%;直接投資資本金項下結售匯延續了與去年年底基本相當的順差規模;個人購匯逐月小幅回落,一季度累計購匯同比下降1%。

第四,外匯儲備余額總體穩定。一季度儲備總體上升,各月之間有所波動,主要體現了資產價格和匯率等非交易價值變動的影響。

最後,人民幣匯率在市場力量推動下呈現了有升有貶、雙向波動的態勢。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3.9%,主要體現在1月份升值了3.2%,2月份以來雙向小幅波動更加明顯。

“從今年全年的走勢來看,我國跨境資金仍將保持雙向流動、總體平衡的局面。”王春英稱,境內來看,政策和經濟基本面支撐因素更加穩固。前不久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主旨演講,再次明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並且提出了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具體措施,我們相信政策效果會逐步顯現。同時,從前兩天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也可以看到,我們經濟開局是非常良好的,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8%,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20個月處於50%的榮枯線以上的擴張區間,全年6.5%的增長目標還是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的。從金融風險防控的角度看,我們也做了非常嚴密的部署,包括推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等,這些都為金融市場穩定和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從國際上看,全球經濟複蘇的勢頭還是沒有改變,IMF在預測全球2018年經濟增速的時候,仍然比2017年要高,主要的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依然還是符合市場預期的。當然,在外部的環境中,也看到不穩定因素繼續存在。近期的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還是有所上升,但穩定因素目前仍占主導地位。因此,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平衡和平穩運行的大格局不會改變。

外部影響可控

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先後實施或考慮貨幣政策正常化,這些外部政策因素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會有哪些影響?

王春英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以上提問時表示,過去幾年,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複蘇,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對全球匯市和國際資本流動產生了不同影響。

第一個階段,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明顯分化。美國經濟率先複蘇,失業率持續下降,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並啟動加息;由於經濟依然低迷,歐元區、日本等經濟體央行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這種經濟運行和貨幣政策方向上的較大差異,導致美元匯率出現較快升值,我們看到2014年下半年到2017年初,美元指數從80左右升破103,最高漲幅近30%,使得新興經濟體在這一階段普遍面臨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

第二個階段,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趨同但進程有所不同。從2016年起,歐元區經濟複蘇勢頭開始好轉,歐央行開始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逐步降低購債規模,並計劃在未來停止購債。2017年後,歐元區政治穩定性有所增強。同時,英國、加拿大等國央行開始加息。在此情況下,市場對歐元區等經濟體複蘇和貨幣政策調整的預期增加。對美國政府政策的期待有所減弱、更趨理性,總體上壓制了美元的升值勢頭,2017年美元指數回落9.9%,這期間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明顯緩解,我國跨境收支也趨向基本平衡。由此可見,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傳導效應,對國際匯市和資本流動的影響也不一樣,目前的情形仍有助於中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未來如果全球經濟持續複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是必然選擇,但對我國的影響依然可控。”王春英表示。

第一,此次全球經濟複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且還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調整將是溫和、漸進的過程。

第二,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不同,將會繼續對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如市場預期美聯儲加息進程已經進入後半段,歐元區等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剛剛開始,這也能夠避免全球流動性過快收緊。

第三,我國經濟基本面持續較好,金融市場運行總體穩健,市場主體對美聯儲等貨幣政策調整的適應能力和應對經驗進一步提升,有助於積極化解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因此,總的來說,對於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需要客觀分析、密切關註,當前我國國際收支運行狀況也能夠更好地適應有關變化。”王春英對記者表示。

繼續支持金融市場開放

近期,外匯局為了呼應國家金融擴大開放的政策,時隔36個月重啟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額度審批。王春英指出,今年對於中國來講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外匯管理部門一定會堅持做好各方面工作: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同時,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保值增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從外匯管理政策角度來說,可以把它具體解讀為幾種內涵:一是適應我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需要,支持外貿創新發展,穩步推進資本賬戶可兌換,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建立健全更加開放和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和便利化的程度。二是強化外匯市場監管能力建設,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市場監管兩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經濟安全。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外匯管理法律法規,強化國際收支統計基礎,打造數字外管平臺,構築安全外管體系。四是加強外匯儲備的運營能力建設,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確保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關於資本市場開放,王春英稱,會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促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在這方面會持續推進境內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開放,完善債券通,研究滬倫通,支持滬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完善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DII等外匯管理制度。積極支持國內有能力和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優化金融服務和營商環境,促進外商來華投資穩定增長。同時,我們還會健全開放和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

此外,上海、深圳兩地從2017年底就啟動了新一輪的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和QDIE(合格境內投資企業)相關工作,王春英對此表示,市場反映也是積極的。她透露,近日,外匯局落實習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提出來的擴大開放要求,根據上海和深圳試點需求和外匯形勢,擬增加這兩個地方的總額度。下一步,也會根據試點和國際收支狀況來穩步支持金融市場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99

陳妍希誕7.7磅仔「生完好累,都在昏睡」

1 : GS(14)@2016-12-21 23:41:56

■「雙陳戀」陳曉和陳妍希於今年7月在北京完成婚禮後回台灣舉行歸寧宴,奉子成婚的妍希當時笑言BB取名「陳以三」。資料圖片



現年33歲的小龍女陳妍希早產一索得男,昨日為29歲內地藝人老公陳曉於台北誕下長腿BB「小星星」,男B重7.7磅,身長50厘米,初為人母的陳妍希在社交網晒一家三手猜包剪揼相,受訪時表示:「生完好累,都在昏睡」,人父陳曉叮囑「小子」要聽媽媽的話,溫馨滿瀉!


■陳妍希昨在社交網貼「一家三手」相報喜,歡迎兒子「小星星」加入家庭。

陳妍希和陳曉因拍內地劇《神鵰俠侶》擦出愛火花,相距四年的姊弟戀修成正果,今年7月在合肥領證結婚宣佈雙喜臨門,昨午陳妍希在社交網貼「一家三手」相片,公告兩人的愛情結晶品出世了,報喜:「感恩『小星星』成為我們家的一分子,願你從今以後平安喜樂一閃一閃亮晶晶。」升呢做人母的妍希接受台灣《蘋果》訪問表示:「生完好累,都在昏睡。」


鄭元暢做契爺

相中「小星星」輕握小拳頭,皮膚很白似媽媽,陳妍希和陳曉作勢跟囝囝玩包剪揼,大家都感受到他們初為人父母的興奮心情,陳曉亦轉發老婆的「一家三手」帖文,留言:「出拳的那小子,希望你堅強,要聽媽媽的話。」陳妍希經理人透露BB於昨日早上出世,身長50厘米,體重7.7磅。不過,在陳氏夫婦未公佈兒子出世前,昨早有讀者向台灣傳媒爆料,指大前日到台北和平東路上的林正宗婦產科探朋友時,見到陳曉秘密現身醫院,懷疑陳妍希已入院待產,之後在育嬰室見到BB床位上掛着陳妍希真名「陳玫璇」的名牌,入院日期是12月18日,BB重3,955克(約8.7磅)、身長53厘米,懷疑陳妍希誕下兒子,剛巧陳妍希於這天在Instagram留言:「Today is gonna be a good day(今天將是美好的一天)!」



■昨有讀者爆料指陳妍希於18日在台灣入院待產,用真名「陳玫璇」登記。



台灣傳媒昨到林正宗婦產科採訪,在「陳玫璇」房門外聽到裏面有談話聲,惟院方不肯透露陳妍希生子相關問題。而好友則紛紛在網上留言祝福,陳喬恩寫道:「嘩嘩嘩,小星星提早來了,小星星歡迎你來喔,恭喜乘以3。」好姊妹楊丞琳用了好多愛心符號表達喜悅心情,BB的「契爺」鄭元暢現正在北京拍戲,他表示回台北時一定會去探契仔;至於柳岩和TFBOYS易烊千璽也送上祝福,留言慰問:「麻麻辛苦啦!」



■上周三陳妍希於入院待產前,還和老公合力炮製聖誕曲奇。

■陳曉和妍希拍劇做楊過小龍女結緣,這段姊弟戀還修成正果。劇照


陳敏之昨入院

雙陳於三年前合作拍內地劇《神雕俠侶》結緣,兩人分別扮演楊過和小龍女,不過當時兩人並未過電,直到去年1月陳曉到台北工作,陳妍希盡地主之誼約他敍舊食飯,終於擦出愛火花,3月拍拖,10月打得火熱,7月19日在北京擺婚宴。此外,臨盆在即的人妻陳敏之,昨晚在老公和媽咪陪同下到養和醫院擇日剖腹生B,素顏的她戴黑框眼鏡和口罩遮樣,老公似拿首着「走佬袋」表情緊張。採訪:皓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21/19871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